兽医传染病学

兽医传染病学

第一章 动物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感染: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一系病理反应的过程。

感染梯度:动物感染病原微生物后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症状由轻及重,甚至死亡。这与病原的致病性、毒力和宿主的特性有关。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是指由特定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有一定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传染源:(亦称传染来源)是指某种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活的动物机体。包括患病动物和(潜伏期、恢复期、健康)病原携带者。

易感性:动物对某种病原体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的特性叫作易感性。

易感动物:有易感性的动物。

流行性:流行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动物群体出现比寻常为多的病例,没有绝对的数量界限。

隐性感染:在感染后无任何临诊症而呈隐蔽经过的称为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依据感染后所出现的症状的严重程度,将出现该病所特有的明显的临诊症状的感染。

协同感染(synergic infection) :在同一感染过程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共同参与、相互作用,使其毒力增强,而参与的病原体单独不能引起相同临床表现的现象 。 持续性感染:动物长期处于持续性感染的状态。

慢性感染:又称长程感染,是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且最后常以死亡为转归的病毒感染。 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时起,直到疾病的最初临诊症状开始出现为止,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传播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历的路径称为传播途径。

传播方式: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的途径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表现的形式称为传播方式。

水平传播:即传染病在动物群体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形式横向平行传播,分直接接触传播ヘ间接接触传播。

垂直传播:从亲代到其子代之间的纵向传播形式。胎盘传播、卵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被感染的动物(传染源)与易感动物直接接触(交配、舔咬等),不需要任何外界条件因素的参与引起的传播方式。

间接传播: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使易感动物发生传染的方式称为间接传播。空气、饲料和饮水、土壤、活媒介(节肢动物、野生动物、人类引起的医源性和管理员性传播)。

机械性传播:是指病原体被节肢动物,如家蝇、虻类、蚊和蚤类等接触或吞食后,在其体表、口腔或肠腔内能够存活而不能繁殖,但可通过接触、吸血或其粪便污染饲料等散播病原体。 生物性传播:是指某些病原体(如立克次体) 在感染动物前,必须在一定种类的节肢动物(如蜱) 体内发育、繁殖,然后通过节肢动物的唾液、叮咬进入新易感动物体内的传播过程。 疫源地:有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存在的地区称为疫源地。

疫区:若干个疫源地连成片且范围较大时称为疫区。

疫点:通常将范围小的疫源地或单个传染所构成的疫源地称为疫点。

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自然疫源性的疾病。

散发性:疾病无规律性随机发生、局部地区病例零星地散在出现、各病例在发病时间与地点

上无明显的关系时称为散发。

原、继发感染:在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由新侵入的或原来存在于体内的另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感染,这时前一种感染叫做原发感染,后种感染称为继发感染。

混合感染:由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参与的感染。

检疫:指利用各种诊断和检测方法对动物及其相关产品和物品进行疫病、病原体检查。 产地检疫:动物生产地区的检疫,做好这些地区的检疫是直接控制动物。

免疫接种:将制备好的抗原物质(如疫苗、菌苗、类毒素等)接种到动物体内,激发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使易感动物转化为不易感动物的一种手段,称为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畜禽传染病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分为预防接种和免疫接种。

预防接种:为了防患于未然,在经常发生某些传染病的地区,或有潜在疫病病原体的地区,或受到邻近地区某些传染病威胁的地区,在平时都应有针对性有计划的给健康畜禽进行免疫接种,即预防接种。

免疫程序:就是依据多种疫苗的免疫特性来确定合理的预防接种途径、接种量、接种次数和间隔时间等。

紧急接种: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有未发病的动物进行应急性计划外免疫接种。

药物残留:指给动物使用药物后蓄积和贮存在细胞、组织和器官内的药物原形,代谢产物和药物杂志,包括兽药再生态环境中的残留和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任何可食部分的残留。 毒力:一定的毒株或菌株的致病力的程度称为毒力。区别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特征。|细菌的毒力因子主要是侵袭力和毒素。炭疽有很强的侵袭力;破伤风则很弱。破伤风产生外毒素;炭疽则无。

传染病的共同特征:①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②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③感染动物机体可出现特异性的免疫学反应。④传染病耐过动物可获得特异性的免疫。⑤被感染动物有一定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⑥传染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流行规律。

感染的类型:①外源性和内源性感染;②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③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顿挫型感染和一过型感染;④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⑤典型感染和非典型感染;⑥良性感染和恶性感染;⑦最急、急性、亚急性ヘ慢性感染;⑧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和慢病毒感染。

传染病病程的发展阶段:潜伏期;前驱期;明显(发病)期;转归(恢复)期。

如何降低动物群体的易感性:①抗病育种可选育抵抗力强的动物品系。②有计划的预防接种。③加强饲养管理。

防疫工作的基本原则:①建立、健全各级特别是基层兽医防疫机构以保证兽医防疫措施的贯彻落实。②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兽医法规。③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阵。

防疫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养、防、检、治”四个基本环节的综合性措施。

(1)平时的预防措施:①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预防性消毒工作,贯彻自繁自养的原则。②拟订和执行定期预防接种和补种计划。③定期杀虫、灭鼠、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④认真贯彻执行各项检疫工作,及时发现和消灭传染源。⑤兽医行政机构应调查研究当地疫情分布,组织相邻地区对动物传染病的联防协作,有计划地消灭和控制和防止外来疫病的侵入。

(2)发生疫病时的扑灭措施:①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和上报疫情。②迅速隔离, 严密消毒, 必要时封锁等。③实行紧急接种,对病畜合理治疗。④死畜和淘汰病畜的合理处理。

疫情的诊断:(1)临诊综合诊断:①流行病学诊断;②临诊诊断;③病理解剖学诊断。(2)实验室诊断:①病理组织学诊断;②微生物学诊断;③免疫学诊断;④分子生物学诊断。 隔离:将不同健康状态的动物严格分离、隔开完全、彻底切断其间来往接触,以防疫病的传播、蔓延即为隔离。目的:控制传染源,防止动物继续受到传染。

受检动物分类:①患病动物;②可疑感染动物;③假定健康动物。

封锁:切断或限制疫区与周围地区的一切自由的日常交通、交流或来往,它是为了防止疫病扩散以及安全区健康动物的误入而对动物群体采取划区隔离、扑杀、销毁、消毒和紧急免疫接种等的强制性措施。当暴发某些重要传染病时,除严格隔离患病动物之外,还应采取划区封锁的措施。原则:“早快严小”,即执行封锁应在流行早期,行动果断、快速,封锁严密,范围尽可能小。

传染病的治疗:(1)针对病原体的疗法:①特异性疗法;②抗生素疗法;③化学疗法;④抗病毒药物。(2)①加强护理;②对症疗法;③针对群体的治疗。

1、高致病性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 ):高致病性禽流感, 正粘A 型毒为原;多种禽类都易感,呼吸消化道感染;一年四季都可见,高寒季节容易患;突然发病体温升,头面水肿产蛋减;全身出血泪满眼,角鳞出血是特点;吞咽、甩头口流涎,腹泻伴有呼吸难;肠壁可见出血斑,俗称枣核样病变。

(1)病原: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基因组由8个负单链RNA 片段组成。根据HA (血凝素)和NA (神经氨酸酶)将A 型分成若干亚型:HA (1~16)、NA (1~10)。根据病毒毒力分 :高致病性禽流感(H5\H7)、低致病性禽流感(H9)。

(2)流感病毒的变异性:①抗原漂移:由于RNA 聚合酶缺少校正功能,当病毒RNA 复制时,某种表面蛋白的突变逐渐积累引起病毒抗原性的变异。病毒表面蛋白的改变,有助于病毒入侵宿主免疫监视细胞。②抗原转变:由于基因重排而造成的毒株表面抗原的改变。两种病毒来源于不同动物种类同时感染了同一细胞,基因组在同一细胞内复制。携带有混合基因型的子代病毒。

(3)流行病学:①自然宿主主要是家禽和野禽,宿主范围广,从鸭分离的流感病毒比其他任何禽类都多,各种家禽中火鸡最常发生流感暴发。②传播途径:主要是水平传播,尚无证据表明AI 可以垂直传播。HPAI :粪——口,口——口传播。LPAI :直接和间接接触,特别是气容胶传播,速度快。③潜伏期几个小时到4天,潜伏期的长短依赖病毒的剂量,感染途径,被感染禽类的种类。④本病多发生于天气骤变的晚秋、早春以及寒冷的冬季。饲养管理不当,鸡群状况不良及环境应激因素的存在,都可促进病的发生和流行,并发感染可使死亡率升高。

(4)临床症状:

1) 高致病力毒株(主要是H5N1)可引起急性爆发,病鸡没有明显症状即突然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最急性:可在感染后10多个小时内死亡。急性型:鸡群采食量明显下降,甚至几乎废食,饮水明显减少。体温升高,精神沉郁,羽毛蓬松,无光泽,三五成群,扎堆,呆立不动,从第2-3天起,死亡明显增多。

①病鸡头部肿胀,冠和肉髯发黑,眼分泌物增多,眼结膜潮红、水肿。

②特点:鸡脚鳞片出血,呈紫红色或紫黑色。

③下痢,粪便黄绿色并带多量的黏液或血液;

④呼吸困难,呼吸啰音,张口呼吸,甩头;

⑤产蛋率急剧下降或几乎完全停止,蛋壳变薄、褪色,无壳蛋、畸形蛋增多,受精率和受精蛋的孵化率明显下降;

⑥少数病程较长的病鸡出现神经症状,包括转圈、前冲、后退、颈部扭歪或后仰望天等。

2) 低致病力毒株(H9N2)引起的禽流感通常呈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饮食欲减少,消瘦,母鸡产蛋率下降。呼吸道症状表现不一,如咳嗽、喷嚏、啰音,甚至呼吸困难。病禽流泪,羽毛松乱,身体卷缩,头和颜面部水肿,皮肤发绀,有的有神经症状及下痢。病死率为10%-15%。

(5)病理变化:高致病力毒株引起的病变主要是黏膜、浆膜、内脏器官、肌肉、脂肪

的广泛出血。①脂肪出血;②心外膜或心冠脂肪有出血点,心肌坏死,坏死的白色心肌纤维与正常的粉红色心肌纤维红白相间。③腺胃乳头、腺胃与肌胃交界处、肌胃角质膜下出血。④喉、气管黏膜充血、出血。⑤卵泡充血、出血、变形、破裂。⑥胰腺有黄白色坏死斑点或周边出血。⑦肠黏膜出血;盲肠扁桃体肿大及出血。⑧有些病例还可见头颈部、腿部皮下胶样浸润,有的肝、脾、肾有灰黄色小坏死灶。

2、沙门氏菌病:沙门氏菌致疾病,雏鸡白痢广流行;成染卵巢输卵管,消化交配传染径;病鸡康复产菌卵,孵出鸡雏带菌病;2、3周龄排白便,粪污肛周干锁肛;败血症见脏出血,卵黄干酪奶油状;卡他肠炎盲肠肿,成年白痢产卵停;心肺坏死和结节,排白稀便垂腹症。

禽沙门氏杆菌病是由沙门氏杆菌属中的一种或几种沙门氏杆菌(G-)引起的禽类的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总称。垂直传播,发病率高。沙门氏杆菌病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 对禽类危害较大。

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的称为鸡白痢,由鸡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称为鸡伤寒。由有鞭毛能运动的沙门氏杆菌引起的禽类疾病统称为禽副伤寒。沙门氏杆菌病统称为禽副伤寒。

(1)病原:沙门氏菌,革兰氏阴性杆菌。一般常用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均能达到消毒目的。

(2)流行病学:

1) 流行特点:①鸡白痢:各品种、各年龄的鸡均可发生,3周龄以内的雏鸡发病严重死亡率极高,成年鸡为慢性,严重影响产蛋,可垂直传播,几乎无法彻底消除。②禽伤寒:多发于成年鸡,小鸡也有时发生,可垂直传播。③禽副伤寒:多发于2周内雏鸡,死亡率很高,可垂直传播。

2) 传染源:病禽和带菌者。

3) 传染途径:经消化道感染健家禽。

4) 易感动物:幼龄禽。

(3)临床特征:

1) 鸡白痢:①各种品种的鸡对本病有易感性,以2-3周龄以内雏鸡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为最高,呈流行性。鸡白痢的发病随着传染的方式,病菌毒力的强弱,感染的日龄,雏的易感性以及饲养管理条件的不同,其证状表现亦异。②成年鸡感染呈慢性或隐性经过。除鸡对本病有易感性外,火鸡、鸭、雏鹅、珠鸡、鹌鹑、座雀和鸽也有自然发病的报告。雏鸡的发病率在20%-40%左右。③出壳后弱雏多,5日龄左右表现为突出症状,无症状迅速死亡怕冷、聚群、精神沉郁、沉睡不吃,两翅下垂,拉白色、淡黄、淡绿色粘性稀粪。粪便粘着肛周,俗称“糊屁股”,排粪困难,成年鸡产蛋锐减,受业余率、孵化率、健如狼似虎率大幅下降,营养不良。④最急性, 无症状迅速死亡。⑤稍缓者排稀薄如浆糊状白色石灰样粪便,肛门周围毛被粪便污染,有的因粪便干结封住肛门周围,影响排粪。肛门周围炎症引起疼痛,故常发生尖锐的叫声,最后因呼吸困难及心力衰竭而死。⑥成年鸡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成为隐性带菌者,在鸡群内不断散播病原菌,扩大传染,不被人们察觉。只可感到母鸡产卵量减少,受精率与孵化率下降。有的感染鸡,可因卵黄腹膜炎,出现“垂腹”现象。这些病鸡只有通过全血平板凝集试验及零星死亡尸体的剖检变化中,知道鸡群中有白痢病存在。⑦剖检可见,雏鸡肠炎、肝肿大,呈土黄色,卵黄不吸收,呈黄白色豆腐渣样,心肝等有白色结节,腹腔脏器覆有纤维素样物,肾暗紫或苍白。⑧成鸡:卵巢萎缩变形;卵黄呈青色或黑色变性,有的变硬,切面呈层状酪样,伴有心包炎。⑨心肌、肺、肝、盲肠、大肠及肌胃肌肉中有坏死灶或结节,胆囊肿大。输尿管充满尿酸盐而扩张。突出的变化是肝肿大,可达正常的2-3倍,散在或弥漫性的小红点或黄白色的粟粒大小的坏死灶。⑩成年母鸡,最常见的为卵子变形、变色,呈囊状,有腹膜炎。

2) 禽伤寒:①潜伏期:4-5天;②流行病学:主要发生于鸡。成年鸡易感,一般呈散发

性. ③症状:潜伏期一般4-5d 。本病多发生于中成年鸡。急性经过者突然停食,沉郁,排黄绝色稀粪,冠苍白缩皱,体温上升1-3℃ ,产蛋减少或停止。通常经5-10死亡。病死率10%-50%或更高些。④剖检:肝脏肿大3-4倍,呈古铜色,有灰白色小点,胆囊大,充满胆汁,脾脏肿大3--4倍,肠壁增厚,内有淡黄绿色物。

3) 禽副伤寒:①流行病学:各种家畜及野禽均易感。呈地方流行性,病死率从很低到10-20%不等,严重者高达80%以上。②症状:呈败血症经过,往往不显任何症状迅速死亡。年龄较大的幼禽则常取亚急性经过,主要表现水泄样下痢。病程约1-4d 。1月龄以上幼禽一般很少死亡。雏鸭感染本病常见颤抖、喘息及眼浮肿等症状。突然倒地而死,故有“猝倒病”之称。③病变:急性者常见肝、肾充血肿大。亚急性和慢性病例,特征病变是肝肿大呈现青铜色,肝和心肌有灰色粟粒大坏死灶。死于鸡副伤寒的雏鸡,最急性者无可见病变。病期稍长的,肝、脾充血,有条状或针尖状出血和坏死灶,肺及肾出血,心包炎,常有出血性肠炎。成年鸡,肝、脾、肾充血肿胀,有出血性或坏死性肠炎、心包炎及腹膜炎,产卵鸡的输卵管坏死、增生,卵巢坏列、化脓。

(4)诊断:临床上注意与禽霍乱、鸡新城疫的区别,禽伤寒的肝脏和脾脏极度肿大,肝且经常出现古铜色的色泽变化及肝表面常见散在的灰白色小坏死点,而禽霍乱和鸡新城疫主要表现病禽的显著的全身性出血现象。

3、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感染禽,常与他病来合并;常见败血腹膜炎,其他症状也发生;肠炎生殖器官染,幼鸡卵黄脐嚢炎;死胚孵化率下降,关节炎症足垫肿;也有肠道肉芽肿,十二盲肠和肝脏。

禽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菌的某些血清型所引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使用自家疫苗防治。

(1)病原:大肠杆菌致病性血清型。血清型:各地的血清型有差异,最常见的血清型是:O1、O2、O35和O78。

(2)流行病学:①本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传播。②当各种应激因素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就会发生感染,因此,本病常成为某些传染病的并发或继发性疾病。③各种年龄的家禽均可感染,幼鸡最易感。

(3)症状及病理变化:

1) 气囊炎、肝周炎、心包炎:①本病多见于5~12周龄的幼鸡,6~9周龄为发病高峰。②常继发于呼吸道疾病,病鸡咳嗽和呼吸困难。③排白色、黄绿色稀便。④剖检可见气囊壁增厚。⑤雏鹅腹气囊壁增厚。⑥鹌鹑腹气囊内有灰白色干酪样渗出物。⑦病鸡腹腔内有白色干酪样渗出物。⑧肝脏色深棕,严重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⑨纤维素性心包炎。

2) 鸡胚和雏鸡早期死亡:①特征是水肿和卵黄感染。②幼雏早期死亡,脐孔闭合不全(鸡)。

3) 卵黄性腹膜炎:①卵泡破裂,腹腔内充满卵黄液;②或引起腹膜炎,致使肠粘连,稍后卵黄凝固。

4) 输卵管炎:①小鸡输卵管膨大,内有干酪样渗出物;②成年产蛋母禽输卵管明显膨大;③内积大量干酪样渗出物。

5) 大肠杆菌性肉芽肿:①头部皮下结缔组织肉芽肿;②鸡腿肌肉芽肿;③肠系膜肉芽肿。

6) 肠炎。

7) 蜂窝组织炎:①肉鸡腹部的一种慢性皮肤病,病变见于腹中线和大腿之间,皮肤发红、破损;②皮肤增厚、变硬;③皮下有黄白色干酪样坏死物;④肝脏肿胀,淤血、肝周炎、心包炎。

8) 肺炎、肿头综合症、全眼球炎及滑膜炎。

(4)防制:①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消除本病诱因,如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等,可有效降低本病发病率。②禽大肠杆菌病血清型众多,免疫原性差,在本病流行严重地

区,可使用自家疫苗,有一定保护作用。③发病鸡群可用广谱抗菌药物如普乐健、新霉素、粘杆菌素、环丙沙星等进行治疗,但由于耐药菌株的普遍存在,最好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确定用药,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4、新城疫:亚洲鸡瘟新城疫,春秋常发四季病;中、、幼鸡雏最易感,鸭鹅抵抗少发生;鸡瘟常见分三型,最急、急性和慢性;最急突然就死亡,急消呼吸神经症;呼吸困难鼻流浆,倒提流液自嗉囊;粪便稀薄混有血,翅腿麻痹昏迷亡;全身出血在黏浆,淋巴出血坏死胀;腺胃乳头出血点,淋巴滤泡枣核样;心外心内出血点,脑膜充出血可见;充出血在输卵管,卵黄破裂腹膜炎;新城疫见非典型,粘膜卡他性炎症;喉头气管黏出血,腺胃出血则少见;部分病鸡可发现,直肠、盲扁血斑点。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主要侵害鸡、火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它禽类、人偶尔亦可感染本病毒。表现呼吸困难、下痢、神经机能紊乱,消化道出血性病变是突出的病理学特征。但也有不显外表症状,只能由血清学检查的病例。潜伏期2~18天,自然感染多为4~5天。

(1)病原:①形态:NDV 为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Paramyxovirus ,病毒粒子蝌蚪状,呈球形,核酸为单链RNA 螺旋对称,核衣壳外包有囊膜(脂蛋白),囊膜外有纤突(有血凝毒和酶)。②培养:病毒易在9~11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或尿囊腔中生长,鸡胚常于24~72hr死亡(少数例外,另与V 毒株来源有关)。其肉眼病变为遍及鸡胚四肢皮肤上的出血斑,有些毒株遍布在头顶部,在死亡的鸡胚以尿囊液和羊水含毒量最高。③新城疫病毒的血凝活性:所有毒株有凝集禽类、两栖类、爬行动物和某些哺乳动物RBC 的作用,但以鸡、豚鼠和人“O ”型RBC 最为常用,HA 试验最好在4℃或室温进行,(除此外,还有血细胞吸附和溶血现象)。血凝等都由囊膜上的糖蛋白所引起,并能被特异性抗体所抑制,因此,可用HA 、HI 来鉴定病毒及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还须说明:V 感染性与血凝活性两者灭活速度不一定相同。

(2)流行病学:①(火鸡易感性稍低)鸡以幼雏和中雏感受性最高,两年以上老鸡感受性较低,鸭野禽等常不被查觉,其它如外观健康的家鸭泻殖腔NDV 分离率达6.5-9.3%,其中包括强毒株,流行病学上值得注意。现在关于鸽ND 报道也增多。人偶被感染,表现结膜炎或类似流感症状。②本病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通过飞沫、空气经呼吸道、眼结膜及消化道传播。秋季到春季的寒冷季节容易流行。③注意:鸡蛋带毒,飞禽(鸽子、麻雀、乌鸦)带毒,饲养员可能是机械传播者。

(3)综合防治技术:①防止病毒与易感禽接触;②搞好预防接种。

1) 疫苗:①灭活苗:反应轻微,适用于雏鸡、初产母鸡和健康状态较差的鸡,免疫期不超过6月。为增强免疫效果,常在灭活疫苗中加氢氧化铝和油类佐剂,多用于第二次加强免疫用(产蛋鸡),两次免疫间隔以9周最好。②弱毒苗:如B1株(Ⅱ系)、F 株(Ⅲ系) 、Lasota(IV系) 这种毒株一般没有致病力, 仅偶尔引发轻微呼吸道症状和其它反应。其中IV 系毒力稍高, 最好不用于10日龄以下雏鸡,II 苗毒力太低,ND 常在区应用效果不理想,IV 苗有取代之势,也有将IV 系苗与灭活苗同时应用于10龄雏鸡的免疫。③中等毒苗:即I 系,毒力较强,免疫力强而迅速,在ND 流行区和受感染的威胁区应尽早使用I 系苗。但不能用于2月龄以下鸡,一般作为加强免疫用,因此这种疫苗不适用于有不同日龄的鸡场。

2) 接种途径优缺点和注意点:①点眼或滴鼻:稀释疫苗采用20℃蒸馏水或冷开水,方法确实,效力可靠,但费时,费力。②肌肉接种:适用于I 系苗和灭能苗,缺点同上,易使鸡发生应激。③饮水法:之前应禁饮2~3hr,饮水槽洗净(禁用消毒药),按1g 冻干苗加水800-1000ml (另按1:400加入脱脂乳粉作为稳定剂,不能用加有漂白粉的水配苗)按鸡日龄、数量,控制饮水量,并能在1~2小时内喝完。但天气炎热时最好不用此法。本法方便省事,不发生应激。④气雾法:应在无直接阳光、密闭房间内进行,据大连用DPS-1型手动气雾枪试验,在舍内使鸡安静聚在一处,以80倍稀释苗在鸡头上方约40cm 处喷射,约在1

分钟喷完,密封10分钟后放出可获较好效果(气雾10~20μ)。缺点对患有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鸡有激发加重的危险,为了克服这个问题,现在采用大雾滴免疫法。

5、鸡传染性喉气管炎(1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ILT) :疱疹I 型致传喉,呼吸道病高接触;各龄鸡病成鸡重,秋冬寒季多发生;临诊常见分两型,喉气管炎结膜症;喉气管炎呼吸难,咳喘咳出血性黏;喉黏上附凝固物,黏膜血斑物难除;有时排出绿稀便,逐渐消瘦衰竭亡;结膜炎型症状轻,产蛋减少生长慢;仅见结膜有炎症,重者眶下窦肿胀。

(1)病原: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ILTV) ,在分类上属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中的鸡疱疹病毒I 型。主要存在于病鸡的气管组织及其渗出物中。肝、脾和血液中较少见。

(2)流行病学:①易感动物:在自然条件下,本病主要侵害鸡,不同年龄的鸡均易感,但以成年鸡的症状最为特征。②传染源:病鸡和带毒鸡是本病主要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气管和上呼吸道分泌液中,通过咳出血液和黏液排出病毒,污染的垫料、饲料和饮水,可成为传播媒介。③传播途径:呼吸道。④流行特点:本病在易感鸡群内传播很快,一般在90~120日龄的鸡发病最为常见。

(3)症状:自然感染的潜伏期6~12天,人工气管内接种2~4天。

急性 特征症状是鼻孔有分泌物和呼吸时发出湿性罗音,继而咳嗽和喘气。严重病例,呈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咳出带血的黏液,有时死于窒息。检查口腔时,可见喉部黏膜上有淡黄色凝固物附着,不易擦去。病鸡迅速消瘦,鸡冠发紫,有时排绿色稀粪,衰竭死亡。病程5~7天或更长。有的逐渐恢复成为带毒者。

6、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 ):传支主要鸡发病,各龄均得雏最重;常见症状分三型,呼吸、腺胃肾炎症;喷嚏咳嗽有气喘,气管锣音是特点;腹泻伴有产蛋减,蛋白如水壳畸软;肾型呼吸症状轻,尿酸沉积肾炎症;红白相间肾大肿,切面石灰渣流动;腺胃传支非典型,腹泻消瘦发育障;脾脏法氏囊萎缩,出血坏死腺胃肿。

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因毒株不同,又分为呼吸型、肾型、腺胃型,是对养鸡业威胁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病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代表种。单股RNA 。有囊膜,其上有纤突。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鸡呼吸道渗出物中。病毒能在10-11日龄鸡胚中生长。感染鸡胚出现的特征性变化是:发育受阻,胚体缩成小丸形,羊膜增厚,紧贴胚体,卵黄囊缩小。感染鸡胚尿囊液不能凝集鸡红细胞,但经1%的胰酶处理或磷酸酯酶C 处理后,具有血凝性。

7、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ul DiseaseIBD):传法主侵害鸡雏,血清Ⅱ型毒致病;I 型鸡源Ⅱ火鸡,直接间接接触病;突然发病病程短,白色腹泻水样便;早期症状自啄肛,后期体温低于常;脱水胸腿鸡出血,特征病变法氏囊;囊色变黄有出血,重时好似葡萄样;肾肿苍白有花斑,尿酸沉积肾小管;肌胃腺胃交界处,条纹出血发生常。

病原: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 )。

临床症状:①潜伏期2~3d,啄泄殖腔(最早症状);②羽毛蓬松、打堆、腹泻;③后期体温低于正常,严重脱水,衰竭死;④亚型毒株或变异株表现亚临诊症状,死亡率低,法氏囊萎缩严重,产生严重免疫抑制。

病理变化:①剖检时,法氏囊肿大出血,外观呈胶冻样或紫葡萄样,粘膜出血或有出血点;②腺胃、肌胃交界处出血;③腿部、胸部肌肉有条状或斑状出血;④肾脏肿大有尿酸盐沉积;⑤脾轻肿大,有弥漫性灰色小病灶。

诊断:①病毒分离鉴定;②易感鸡感染试验;③琼脂扩散试验。

8、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 MD):疱疹Ⅱ型马立克,淋巴增生瘤性病;2~5月龄发病,大龄感染不发生;羽毛皮屑排病毒,呼吸道是感染径;临床症状分四型,神经内脏眼皮

型;坐骨神经受感染,大劈叉样是特征;迷走神经受感染,嗉囊扩张张口喘;内脏性腺有肿瘤,慢性消耗衰竭亡;虹膜褪色同心环,弥漫灰白变鱼眼;皮型羽毛囊肿大,白色结节或瘤状;发生萎缩法氏囊,此症区别白血病。

诊断:①病理组织切片;②羽囊琼扩和血清琼扩;③病毒分离、免疫荧光检测;④PCR 、原位杂交、核酸探针。

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1) 原因:①疫苗质量不佳:蚀斑数不足;可能污染其它病原(非SPF 鸡胚成纤维细胞生产);种毒传代次数过高。②运输、保存、使用不当,导致疫苗品质降低。③母源抗体干扰。④早期感染。⑤应激。⑥免疫抑制病的感染。⑦与其它药物配合使用。

2) 对策:①保证疫苗质量。②规范疫苗的运输、保存及使用。③使用细胞结合疫苗(1,2+3,1+2+3,交替使用疫苗、增加剂量、二次免疫、HVT 疫苗与免疫增强剂的配合使用,如ACM1(乙酰甘露聚糖)。④隔离消毒饲养3周以上,不同年龄的鸡不能混养,孵化室与鸡舍不能靠近。⑤减少应激,不宜或冷或热。⑥控制其它疾病,消除免疫抑制。⑦与抗生素、免疫增强剂配合使用需试验后再进行。⑧新型疫苗的研制:亚单位疫苗、基因疫苗、基因缺失苗、重组活载体疫苗。⑨抗病育种。

9、禽白血病(AL ):反转录毒禽白血,肿瘤疾病的总称;性成熟前后鸡发病,感染鸡常肿瘤亡;自然宿主仅是鸡,垂直为主水平传;胚胎染毒无抗体,血液组织高含毒;成年把毒传后代,毒在卵管膨大部;被染胚胎胰聚毒,新生小鸡粪排毒;内脏组织有肿瘤,大小数量都不同;J 亚型毒诱肿瘤,肝脾肿大有肿瘤;当即感染血管瘤,血管破裂病鸡亡。

10、禽霍乱:巴氏菌致禽霍乱,苍蝇污物致感染;长途运输天气变,呼吸消化菌侵染;急症高热口流粘,呼吸加快有气喘;头部频摇猝可见,腹泻腥臭有血便;慢性腹泻关节炎,呼吸病变也可见;病理变化败血症,肝多针样坏死点;预防本病有疫苗,发病抗阴药物选。

12、败血支原体感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 infection,MG ):败血支原体染鸡,慢性呼吸道疾病;气管气囊发炎症,咳嗽气喘是特征;4~8周龄易感,水平或者垂直传;后期眼部眼睑肿,眼球萎缩致失明;气管气囊渗出物,囊膜厚浊干酪物。

13、狂犬病:狂犬病患恐水症,犬科自然保毒源;吸血食虫蝠自宿,病犬初期精神郁;生活习性异常变,躲于阴暗离人远;光音触摸使惊恐,唾液外流异食性;下颌尾巴常下垂,最后衰竭病致亡;组织检查有特征,海马角内包含现。

14、猪乙型脑炎:乙型脑炎蚊虫传,猪是主要传染源;母猪死胎或流产,公猪出现睾丸炎;此病具有季节性,流产之后症状缓。

15、牛海绵状脑病:海绵状脑疯牛病,潜伏期长脑变性;此病传人新克雅,活性蛋白致病性;健食患组受感染,神经错乱衰竭亡;疑似镜检脑切片,海绵状脑即确诊。

16、伪狂犬病:伪狂犬,多种动物都可患;自然宿主猪可病,鼠类主要传染源;直接间接接触染,除猪奇痒脑脊炎;出生仔猪神经症,呕、咳伴有呼吸难;3、4周龄症同仔,便秘、腹泻也相伴;妊娠母猪是流产,公猪表现睾丸炎。

17、猪细小病毒病:细小病毒致猪病,出生母猪现流产;感染本病公母猪,都是细小传染源;交配胎盘可感染,接触口鼻亦可感;不通孕期母猪染,影响胎儿症可变;30天内胎儿死,母吸死胎重情现;30、50木乃伊,70天时现流产,70天后产活仔,但仔带毒发育慢。

18、鸡传染性鼻炎(Infectious coryza, IC)

病原:病原体为副鸡嗜血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不能运动的细菌。

主要症状:鼻腔和窦的炎症,表现流鼻涕、面部水肿和结膜炎。

易感动物:鸡是副鸡嗜血杆菌的自然宿主,任何年龄的鸡都可感染,但成年鸡较幼鸡更易感。

传染源:慢性病鸡和隐性带菌鸡。

传播途径:通过飞沫或尘埃经呼吸道传染;通过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经消化道传染。 常发季节:秋冬。

兽医传染病学

第一章 动物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感染: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一系病理反应的过程。

感染梯度:动物感染病原微生物后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症状由轻及重,甚至死亡。这与病原的致病性、毒力和宿主的特性有关。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是指由特定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有一定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传染源:(亦称传染来源)是指某种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活的动物机体。包括患病动物和(潜伏期、恢复期、健康)病原携带者。

易感性:动物对某种病原体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的特性叫作易感性。

易感动物:有易感性的动物。

流行性:流行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动物群体出现比寻常为多的病例,没有绝对的数量界限。

隐性感染:在感染后无任何临诊症而呈隐蔽经过的称为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依据感染后所出现的症状的严重程度,将出现该病所特有的明显的临诊症状的感染。

协同感染(synergic infection) :在同一感染过程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共同参与、相互作用,使其毒力增强,而参与的病原体单独不能引起相同临床表现的现象 。 持续性感染:动物长期处于持续性感染的状态。

慢性感染:又称长程感染,是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且最后常以死亡为转归的病毒感染。 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时起,直到疾病的最初临诊症状开始出现为止,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传播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历的路径称为传播途径。

传播方式: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的途径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表现的形式称为传播方式。

水平传播:即传染病在动物群体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形式横向平行传播,分直接接触传播ヘ间接接触传播。

垂直传播:从亲代到其子代之间的纵向传播形式。胎盘传播、卵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被感染的动物(传染源)与易感动物直接接触(交配、舔咬等),不需要任何外界条件因素的参与引起的传播方式。

间接传播: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使易感动物发生传染的方式称为间接传播。空气、饲料和饮水、土壤、活媒介(节肢动物、野生动物、人类引起的医源性和管理员性传播)。

机械性传播:是指病原体被节肢动物,如家蝇、虻类、蚊和蚤类等接触或吞食后,在其体表、口腔或肠腔内能够存活而不能繁殖,但可通过接触、吸血或其粪便污染饲料等散播病原体。 生物性传播:是指某些病原体(如立克次体) 在感染动物前,必须在一定种类的节肢动物(如蜱) 体内发育、繁殖,然后通过节肢动物的唾液、叮咬进入新易感动物体内的传播过程。 疫源地:有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存在的地区称为疫源地。

疫区:若干个疫源地连成片且范围较大时称为疫区。

疫点:通常将范围小的疫源地或单个传染所构成的疫源地称为疫点。

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自然疫源性的疾病。

散发性:疾病无规律性随机发生、局部地区病例零星地散在出现、各病例在发病时间与地点

上无明显的关系时称为散发。

原、继发感染:在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由新侵入的或原来存在于体内的另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感染,这时前一种感染叫做原发感染,后种感染称为继发感染。

混合感染:由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参与的感染。

检疫:指利用各种诊断和检测方法对动物及其相关产品和物品进行疫病、病原体检查。 产地检疫:动物生产地区的检疫,做好这些地区的检疫是直接控制动物。

免疫接种:将制备好的抗原物质(如疫苗、菌苗、类毒素等)接种到动物体内,激发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使易感动物转化为不易感动物的一种手段,称为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畜禽传染病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分为预防接种和免疫接种。

预防接种:为了防患于未然,在经常发生某些传染病的地区,或有潜在疫病病原体的地区,或受到邻近地区某些传染病威胁的地区,在平时都应有针对性有计划的给健康畜禽进行免疫接种,即预防接种。

免疫程序:就是依据多种疫苗的免疫特性来确定合理的预防接种途径、接种量、接种次数和间隔时间等。

紧急接种: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有未发病的动物进行应急性计划外免疫接种。

药物残留:指给动物使用药物后蓄积和贮存在细胞、组织和器官内的药物原形,代谢产物和药物杂志,包括兽药再生态环境中的残留和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任何可食部分的残留。 毒力:一定的毒株或菌株的致病力的程度称为毒力。区别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特征。|细菌的毒力因子主要是侵袭力和毒素。炭疽有很强的侵袭力;破伤风则很弱。破伤风产生外毒素;炭疽则无。

传染病的共同特征:①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②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③感染动物机体可出现特异性的免疫学反应。④传染病耐过动物可获得特异性的免疫。⑤被感染动物有一定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⑥传染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流行规律。

感染的类型:①外源性和内源性感染;②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③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顿挫型感染和一过型感染;④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⑤典型感染和非典型感染;⑥良性感染和恶性感染;⑦最急、急性、亚急性ヘ慢性感染;⑧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和慢病毒感染。

传染病病程的发展阶段:潜伏期;前驱期;明显(发病)期;转归(恢复)期。

如何降低动物群体的易感性:①抗病育种可选育抵抗力强的动物品系。②有计划的预防接种。③加强饲养管理。

防疫工作的基本原则:①建立、健全各级特别是基层兽医防疫机构以保证兽医防疫措施的贯彻落实。②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兽医法规。③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阵。

防疫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养、防、检、治”四个基本环节的综合性措施。

(1)平时的预防措施:①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预防性消毒工作,贯彻自繁自养的原则。②拟订和执行定期预防接种和补种计划。③定期杀虫、灭鼠、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④认真贯彻执行各项检疫工作,及时发现和消灭传染源。⑤兽医行政机构应调查研究当地疫情分布,组织相邻地区对动物传染病的联防协作,有计划地消灭和控制和防止外来疫病的侵入。

(2)发生疫病时的扑灭措施:①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和上报疫情。②迅速隔离, 严密消毒, 必要时封锁等。③实行紧急接种,对病畜合理治疗。④死畜和淘汰病畜的合理处理。

疫情的诊断:(1)临诊综合诊断:①流行病学诊断;②临诊诊断;③病理解剖学诊断。(2)实验室诊断:①病理组织学诊断;②微生物学诊断;③免疫学诊断;④分子生物学诊断。 隔离:将不同健康状态的动物严格分离、隔开完全、彻底切断其间来往接触,以防疫病的传播、蔓延即为隔离。目的:控制传染源,防止动物继续受到传染。

受检动物分类:①患病动物;②可疑感染动物;③假定健康动物。

封锁:切断或限制疫区与周围地区的一切自由的日常交通、交流或来往,它是为了防止疫病扩散以及安全区健康动物的误入而对动物群体采取划区隔离、扑杀、销毁、消毒和紧急免疫接种等的强制性措施。当暴发某些重要传染病时,除严格隔离患病动物之外,还应采取划区封锁的措施。原则:“早快严小”,即执行封锁应在流行早期,行动果断、快速,封锁严密,范围尽可能小。

传染病的治疗:(1)针对病原体的疗法:①特异性疗法;②抗生素疗法;③化学疗法;④抗病毒药物。(2)①加强护理;②对症疗法;③针对群体的治疗。

1、高致病性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 ):高致病性禽流感, 正粘A 型毒为原;多种禽类都易感,呼吸消化道感染;一年四季都可见,高寒季节容易患;突然发病体温升,头面水肿产蛋减;全身出血泪满眼,角鳞出血是特点;吞咽、甩头口流涎,腹泻伴有呼吸难;肠壁可见出血斑,俗称枣核样病变。

(1)病原: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基因组由8个负单链RNA 片段组成。根据HA (血凝素)和NA (神经氨酸酶)将A 型分成若干亚型:HA (1~16)、NA (1~10)。根据病毒毒力分 :高致病性禽流感(H5\H7)、低致病性禽流感(H9)。

(2)流感病毒的变异性:①抗原漂移:由于RNA 聚合酶缺少校正功能,当病毒RNA 复制时,某种表面蛋白的突变逐渐积累引起病毒抗原性的变异。病毒表面蛋白的改变,有助于病毒入侵宿主免疫监视细胞。②抗原转变:由于基因重排而造成的毒株表面抗原的改变。两种病毒来源于不同动物种类同时感染了同一细胞,基因组在同一细胞内复制。携带有混合基因型的子代病毒。

(3)流行病学:①自然宿主主要是家禽和野禽,宿主范围广,从鸭分离的流感病毒比其他任何禽类都多,各种家禽中火鸡最常发生流感暴发。②传播途径:主要是水平传播,尚无证据表明AI 可以垂直传播。HPAI :粪——口,口——口传播。LPAI :直接和间接接触,特别是气容胶传播,速度快。③潜伏期几个小时到4天,潜伏期的长短依赖病毒的剂量,感染途径,被感染禽类的种类。④本病多发生于天气骤变的晚秋、早春以及寒冷的冬季。饲养管理不当,鸡群状况不良及环境应激因素的存在,都可促进病的发生和流行,并发感染可使死亡率升高。

(4)临床症状:

1) 高致病力毒株(主要是H5N1)可引起急性爆发,病鸡没有明显症状即突然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最急性:可在感染后10多个小时内死亡。急性型:鸡群采食量明显下降,甚至几乎废食,饮水明显减少。体温升高,精神沉郁,羽毛蓬松,无光泽,三五成群,扎堆,呆立不动,从第2-3天起,死亡明显增多。

①病鸡头部肿胀,冠和肉髯发黑,眼分泌物增多,眼结膜潮红、水肿。

②特点:鸡脚鳞片出血,呈紫红色或紫黑色。

③下痢,粪便黄绿色并带多量的黏液或血液;

④呼吸困难,呼吸啰音,张口呼吸,甩头;

⑤产蛋率急剧下降或几乎完全停止,蛋壳变薄、褪色,无壳蛋、畸形蛋增多,受精率和受精蛋的孵化率明显下降;

⑥少数病程较长的病鸡出现神经症状,包括转圈、前冲、后退、颈部扭歪或后仰望天等。

2) 低致病力毒株(H9N2)引起的禽流感通常呈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饮食欲减少,消瘦,母鸡产蛋率下降。呼吸道症状表现不一,如咳嗽、喷嚏、啰音,甚至呼吸困难。病禽流泪,羽毛松乱,身体卷缩,头和颜面部水肿,皮肤发绀,有的有神经症状及下痢。病死率为10%-15%。

(5)病理变化:高致病力毒株引起的病变主要是黏膜、浆膜、内脏器官、肌肉、脂肪

的广泛出血。①脂肪出血;②心外膜或心冠脂肪有出血点,心肌坏死,坏死的白色心肌纤维与正常的粉红色心肌纤维红白相间。③腺胃乳头、腺胃与肌胃交界处、肌胃角质膜下出血。④喉、气管黏膜充血、出血。⑤卵泡充血、出血、变形、破裂。⑥胰腺有黄白色坏死斑点或周边出血。⑦肠黏膜出血;盲肠扁桃体肿大及出血。⑧有些病例还可见头颈部、腿部皮下胶样浸润,有的肝、脾、肾有灰黄色小坏死灶。

2、沙门氏菌病:沙门氏菌致疾病,雏鸡白痢广流行;成染卵巢输卵管,消化交配传染径;病鸡康复产菌卵,孵出鸡雏带菌病;2、3周龄排白便,粪污肛周干锁肛;败血症见脏出血,卵黄干酪奶油状;卡他肠炎盲肠肿,成年白痢产卵停;心肺坏死和结节,排白稀便垂腹症。

禽沙门氏杆菌病是由沙门氏杆菌属中的一种或几种沙门氏杆菌(G-)引起的禽类的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总称。垂直传播,发病率高。沙门氏杆菌病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 对禽类危害较大。

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的称为鸡白痢,由鸡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称为鸡伤寒。由有鞭毛能运动的沙门氏杆菌引起的禽类疾病统称为禽副伤寒。沙门氏杆菌病统称为禽副伤寒。

(1)病原:沙门氏菌,革兰氏阴性杆菌。一般常用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均能达到消毒目的。

(2)流行病学:

1) 流行特点:①鸡白痢:各品种、各年龄的鸡均可发生,3周龄以内的雏鸡发病严重死亡率极高,成年鸡为慢性,严重影响产蛋,可垂直传播,几乎无法彻底消除。②禽伤寒:多发于成年鸡,小鸡也有时发生,可垂直传播。③禽副伤寒:多发于2周内雏鸡,死亡率很高,可垂直传播。

2) 传染源:病禽和带菌者。

3) 传染途径:经消化道感染健家禽。

4) 易感动物:幼龄禽。

(3)临床特征:

1) 鸡白痢:①各种品种的鸡对本病有易感性,以2-3周龄以内雏鸡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为最高,呈流行性。鸡白痢的发病随着传染的方式,病菌毒力的强弱,感染的日龄,雏的易感性以及饲养管理条件的不同,其证状表现亦异。②成年鸡感染呈慢性或隐性经过。除鸡对本病有易感性外,火鸡、鸭、雏鹅、珠鸡、鹌鹑、座雀和鸽也有自然发病的报告。雏鸡的发病率在20%-40%左右。③出壳后弱雏多,5日龄左右表现为突出症状,无症状迅速死亡怕冷、聚群、精神沉郁、沉睡不吃,两翅下垂,拉白色、淡黄、淡绿色粘性稀粪。粪便粘着肛周,俗称“糊屁股”,排粪困难,成年鸡产蛋锐减,受业余率、孵化率、健如狼似虎率大幅下降,营养不良。④最急性, 无症状迅速死亡。⑤稍缓者排稀薄如浆糊状白色石灰样粪便,肛门周围毛被粪便污染,有的因粪便干结封住肛门周围,影响排粪。肛门周围炎症引起疼痛,故常发生尖锐的叫声,最后因呼吸困难及心力衰竭而死。⑥成年鸡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成为隐性带菌者,在鸡群内不断散播病原菌,扩大传染,不被人们察觉。只可感到母鸡产卵量减少,受精率与孵化率下降。有的感染鸡,可因卵黄腹膜炎,出现“垂腹”现象。这些病鸡只有通过全血平板凝集试验及零星死亡尸体的剖检变化中,知道鸡群中有白痢病存在。⑦剖检可见,雏鸡肠炎、肝肿大,呈土黄色,卵黄不吸收,呈黄白色豆腐渣样,心肝等有白色结节,腹腔脏器覆有纤维素样物,肾暗紫或苍白。⑧成鸡:卵巢萎缩变形;卵黄呈青色或黑色变性,有的变硬,切面呈层状酪样,伴有心包炎。⑨心肌、肺、肝、盲肠、大肠及肌胃肌肉中有坏死灶或结节,胆囊肿大。输尿管充满尿酸盐而扩张。突出的变化是肝肿大,可达正常的2-3倍,散在或弥漫性的小红点或黄白色的粟粒大小的坏死灶。⑩成年母鸡,最常见的为卵子变形、变色,呈囊状,有腹膜炎。

2) 禽伤寒:①潜伏期:4-5天;②流行病学:主要发生于鸡。成年鸡易感,一般呈散发

性. ③症状:潜伏期一般4-5d 。本病多发生于中成年鸡。急性经过者突然停食,沉郁,排黄绝色稀粪,冠苍白缩皱,体温上升1-3℃ ,产蛋减少或停止。通常经5-10死亡。病死率10%-50%或更高些。④剖检:肝脏肿大3-4倍,呈古铜色,有灰白色小点,胆囊大,充满胆汁,脾脏肿大3--4倍,肠壁增厚,内有淡黄绿色物。

3) 禽副伤寒:①流行病学:各种家畜及野禽均易感。呈地方流行性,病死率从很低到10-20%不等,严重者高达80%以上。②症状:呈败血症经过,往往不显任何症状迅速死亡。年龄较大的幼禽则常取亚急性经过,主要表现水泄样下痢。病程约1-4d 。1月龄以上幼禽一般很少死亡。雏鸭感染本病常见颤抖、喘息及眼浮肿等症状。突然倒地而死,故有“猝倒病”之称。③病变:急性者常见肝、肾充血肿大。亚急性和慢性病例,特征病变是肝肿大呈现青铜色,肝和心肌有灰色粟粒大坏死灶。死于鸡副伤寒的雏鸡,最急性者无可见病变。病期稍长的,肝、脾充血,有条状或针尖状出血和坏死灶,肺及肾出血,心包炎,常有出血性肠炎。成年鸡,肝、脾、肾充血肿胀,有出血性或坏死性肠炎、心包炎及腹膜炎,产卵鸡的输卵管坏死、增生,卵巢坏列、化脓。

(4)诊断:临床上注意与禽霍乱、鸡新城疫的区别,禽伤寒的肝脏和脾脏极度肿大,肝且经常出现古铜色的色泽变化及肝表面常见散在的灰白色小坏死点,而禽霍乱和鸡新城疫主要表现病禽的显著的全身性出血现象。

3、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感染禽,常与他病来合并;常见败血腹膜炎,其他症状也发生;肠炎生殖器官染,幼鸡卵黄脐嚢炎;死胚孵化率下降,关节炎症足垫肿;也有肠道肉芽肿,十二盲肠和肝脏。

禽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菌的某些血清型所引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使用自家疫苗防治。

(1)病原:大肠杆菌致病性血清型。血清型:各地的血清型有差异,最常见的血清型是:O1、O2、O35和O78。

(2)流行病学:①本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传播。②当各种应激因素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就会发生感染,因此,本病常成为某些传染病的并发或继发性疾病。③各种年龄的家禽均可感染,幼鸡最易感。

(3)症状及病理变化:

1) 气囊炎、肝周炎、心包炎:①本病多见于5~12周龄的幼鸡,6~9周龄为发病高峰。②常继发于呼吸道疾病,病鸡咳嗽和呼吸困难。③排白色、黄绿色稀便。④剖检可见气囊壁增厚。⑤雏鹅腹气囊壁增厚。⑥鹌鹑腹气囊内有灰白色干酪样渗出物。⑦病鸡腹腔内有白色干酪样渗出物。⑧肝脏色深棕,严重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⑨纤维素性心包炎。

2) 鸡胚和雏鸡早期死亡:①特征是水肿和卵黄感染。②幼雏早期死亡,脐孔闭合不全(鸡)。

3) 卵黄性腹膜炎:①卵泡破裂,腹腔内充满卵黄液;②或引起腹膜炎,致使肠粘连,稍后卵黄凝固。

4) 输卵管炎:①小鸡输卵管膨大,内有干酪样渗出物;②成年产蛋母禽输卵管明显膨大;③内积大量干酪样渗出物。

5) 大肠杆菌性肉芽肿:①头部皮下结缔组织肉芽肿;②鸡腿肌肉芽肿;③肠系膜肉芽肿。

6) 肠炎。

7) 蜂窝组织炎:①肉鸡腹部的一种慢性皮肤病,病变见于腹中线和大腿之间,皮肤发红、破损;②皮肤增厚、变硬;③皮下有黄白色干酪样坏死物;④肝脏肿胀,淤血、肝周炎、心包炎。

8) 肺炎、肿头综合症、全眼球炎及滑膜炎。

(4)防制:①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消除本病诱因,如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等,可有效降低本病发病率。②禽大肠杆菌病血清型众多,免疫原性差,在本病流行严重地

区,可使用自家疫苗,有一定保护作用。③发病鸡群可用广谱抗菌药物如普乐健、新霉素、粘杆菌素、环丙沙星等进行治疗,但由于耐药菌株的普遍存在,最好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确定用药,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4、新城疫:亚洲鸡瘟新城疫,春秋常发四季病;中、、幼鸡雏最易感,鸭鹅抵抗少发生;鸡瘟常见分三型,最急、急性和慢性;最急突然就死亡,急消呼吸神经症;呼吸困难鼻流浆,倒提流液自嗉囊;粪便稀薄混有血,翅腿麻痹昏迷亡;全身出血在黏浆,淋巴出血坏死胀;腺胃乳头出血点,淋巴滤泡枣核样;心外心内出血点,脑膜充出血可见;充出血在输卵管,卵黄破裂腹膜炎;新城疫见非典型,粘膜卡他性炎症;喉头气管黏出血,腺胃出血则少见;部分病鸡可发现,直肠、盲扁血斑点。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主要侵害鸡、火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它禽类、人偶尔亦可感染本病毒。表现呼吸困难、下痢、神经机能紊乱,消化道出血性病变是突出的病理学特征。但也有不显外表症状,只能由血清学检查的病例。潜伏期2~18天,自然感染多为4~5天。

(1)病原:①形态:NDV 为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Paramyxovirus ,病毒粒子蝌蚪状,呈球形,核酸为单链RNA 螺旋对称,核衣壳外包有囊膜(脂蛋白),囊膜外有纤突(有血凝毒和酶)。②培养:病毒易在9~11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或尿囊腔中生长,鸡胚常于24~72hr死亡(少数例外,另与V 毒株来源有关)。其肉眼病变为遍及鸡胚四肢皮肤上的出血斑,有些毒株遍布在头顶部,在死亡的鸡胚以尿囊液和羊水含毒量最高。③新城疫病毒的血凝活性:所有毒株有凝集禽类、两栖类、爬行动物和某些哺乳动物RBC 的作用,但以鸡、豚鼠和人“O ”型RBC 最为常用,HA 试验最好在4℃或室温进行,(除此外,还有血细胞吸附和溶血现象)。血凝等都由囊膜上的糖蛋白所引起,并能被特异性抗体所抑制,因此,可用HA 、HI 来鉴定病毒及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还须说明:V 感染性与血凝活性两者灭活速度不一定相同。

(2)流行病学:①(火鸡易感性稍低)鸡以幼雏和中雏感受性最高,两年以上老鸡感受性较低,鸭野禽等常不被查觉,其它如外观健康的家鸭泻殖腔NDV 分离率达6.5-9.3%,其中包括强毒株,流行病学上值得注意。现在关于鸽ND 报道也增多。人偶被感染,表现结膜炎或类似流感症状。②本病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通过飞沫、空气经呼吸道、眼结膜及消化道传播。秋季到春季的寒冷季节容易流行。③注意:鸡蛋带毒,飞禽(鸽子、麻雀、乌鸦)带毒,饲养员可能是机械传播者。

(3)综合防治技术:①防止病毒与易感禽接触;②搞好预防接种。

1) 疫苗:①灭活苗:反应轻微,适用于雏鸡、初产母鸡和健康状态较差的鸡,免疫期不超过6月。为增强免疫效果,常在灭活疫苗中加氢氧化铝和油类佐剂,多用于第二次加强免疫用(产蛋鸡),两次免疫间隔以9周最好。②弱毒苗:如B1株(Ⅱ系)、F 株(Ⅲ系) 、Lasota(IV系) 这种毒株一般没有致病力, 仅偶尔引发轻微呼吸道症状和其它反应。其中IV 系毒力稍高, 最好不用于10日龄以下雏鸡,II 苗毒力太低,ND 常在区应用效果不理想,IV 苗有取代之势,也有将IV 系苗与灭活苗同时应用于10龄雏鸡的免疫。③中等毒苗:即I 系,毒力较强,免疫力强而迅速,在ND 流行区和受感染的威胁区应尽早使用I 系苗。但不能用于2月龄以下鸡,一般作为加强免疫用,因此这种疫苗不适用于有不同日龄的鸡场。

2) 接种途径优缺点和注意点:①点眼或滴鼻:稀释疫苗采用20℃蒸馏水或冷开水,方法确实,效力可靠,但费时,费力。②肌肉接种:适用于I 系苗和灭能苗,缺点同上,易使鸡发生应激。③饮水法:之前应禁饮2~3hr,饮水槽洗净(禁用消毒药),按1g 冻干苗加水800-1000ml (另按1:400加入脱脂乳粉作为稳定剂,不能用加有漂白粉的水配苗)按鸡日龄、数量,控制饮水量,并能在1~2小时内喝完。但天气炎热时最好不用此法。本法方便省事,不发生应激。④气雾法:应在无直接阳光、密闭房间内进行,据大连用DPS-1型手动气雾枪试验,在舍内使鸡安静聚在一处,以80倍稀释苗在鸡头上方约40cm 处喷射,约在1

分钟喷完,密封10分钟后放出可获较好效果(气雾10~20μ)。缺点对患有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鸡有激发加重的危险,为了克服这个问题,现在采用大雾滴免疫法。

5、鸡传染性喉气管炎(1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ILT) :疱疹I 型致传喉,呼吸道病高接触;各龄鸡病成鸡重,秋冬寒季多发生;临诊常见分两型,喉气管炎结膜症;喉气管炎呼吸难,咳喘咳出血性黏;喉黏上附凝固物,黏膜血斑物难除;有时排出绿稀便,逐渐消瘦衰竭亡;结膜炎型症状轻,产蛋减少生长慢;仅见结膜有炎症,重者眶下窦肿胀。

(1)病原: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ILTV) ,在分类上属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中的鸡疱疹病毒I 型。主要存在于病鸡的气管组织及其渗出物中。肝、脾和血液中较少见。

(2)流行病学:①易感动物:在自然条件下,本病主要侵害鸡,不同年龄的鸡均易感,但以成年鸡的症状最为特征。②传染源:病鸡和带毒鸡是本病主要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气管和上呼吸道分泌液中,通过咳出血液和黏液排出病毒,污染的垫料、饲料和饮水,可成为传播媒介。③传播途径:呼吸道。④流行特点:本病在易感鸡群内传播很快,一般在90~120日龄的鸡发病最为常见。

(3)症状:自然感染的潜伏期6~12天,人工气管内接种2~4天。

急性 特征症状是鼻孔有分泌物和呼吸时发出湿性罗音,继而咳嗽和喘气。严重病例,呈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咳出带血的黏液,有时死于窒息。检查口腔时,可见喉部黏膜上有淡黄色凝固物附着,不易擦去。病鸡迅速消瘦,鸡冠发紫,有时排绿色稀粪,衰竭死亡。病程5~7天或更长。有的逐渐恢复成为带毒者。

6、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 ):传支主要鸡发病,各龄均得雏最重;常见症状分三型,呼吸、腺胃肾炎症;喷嚏咳嗽有气喘,气管锣音是特点;腹泻伴有产蛋减,蛋白如水壳畸软;肾型呼吸症状轻,尿酸沉积肾炎症;红白相间肾大肿,切面石灰渣流动;腺胃传支非典型,腹泻消瘦发育障;脾脏法氏囊萎缩,出血坏死腺胃肿。

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因毒株不同,又分为呼吸型、肾型、腺胃型,是对养鸡业威胁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病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代表种。单股RNA 。有囊膜,其上有纤突。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鸡呼吸道渗出物中。病毒能在10-11日龄鸡胚中生长。感染鸡胚出现的特征性变化是:发育受阻,胚体缩成小丸形,羊膜增厚,紧贴胚体,卵黄囊缩小。感染鸡胚尿囊液不能凝集鸡红细胞,但经1%的胰酶处理或磷酸酯酶C 处理后,具有血凝性。

7、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ul DiseaseIBD):传法主侵害鸡雏,血清Ⅱ型毒致病;I 型鸡源Ⅱ火鸡,直接间接接触病;突然发病病程短,白色腹泻水样便;早期症状自啄肛,后期体温低于常;脱水胸腿鸡出血,特征病变法氏囊;囊色变黄有出血,重时好似葡萄样;肾肿苍白有花斑,尿酸沉积肾小管;肌胃腺胃交界处,条纹出血发生常。

病原: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 )。

临床症状:①潜伏期2~3d,啄泄殖腔(最早症状);②羽毛蓬松、打堆、腹泻;③后期体温低于正常,严重脱水,衰竭死;④亚型毒株或变异株表现亚临诊症状,死亡率低,法氏囊萎缩严重,产生严重免疫抑制。

病理变化:①剖检时,法氏囊肿大出血,外观呈胶冻样或紫葡萄样,粘膜出血或有出血点;②腺胃、肌胃交界处出血;③腿部、胸部肌肉有条状或斑状出血;④肾脏肿大有尿酸盐沉积;⑤脾轻肿大,有弥漫性灰色小病灶。

诊断:①病毒分离鉴定;②易感鸡感染试验;③琼脂扩散试验。

8、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 MD):疱疹Ⅱ型马立克,淋巴增生瘤性病;2~5月龄发病,大龄感染不发生;羽毛皮屑排病毒,呼吸道是感染径;临床症状分四型,神经内脏眼皮

型;坐骨神经受感染,大劈叉样是特征;迷走神经受感染,嗉囊扩张张口喘;内脏性腺有肿瘤,慢性消耗衰竭亡;虹膜褪色同心环,弥漫灰白变鱼眼;皮型羽毛囊肿大,白色结节或瘤状;发生萎缩法氏囊,此症区别白血病。

诊断:①病理组织切片;②羽囊琼扩和血清琼扩;③病毒分离、免疫荧光检测;④PCR 、原位杂交、核酸探针。

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1) 原因:①疫苗质量不佳:蚀斑数不足;可能污染其它病原(非SPF 鸡胚成纤维细胞生产);种毒传代次数过高。②运输、保存、使用不当,导致疫苗品质降低。③母源抗体干扰。④早期感染。⑤应激。⑥免疫抑制病的感染。⑦与其它药物配合使用。

2) 对策:①保证疫苗质量。②规范疫苗的运输、保存及使用。③使用细胞结合疫苗(1,2+3,1+2+3,交替使用疫苗、增加剂量、二次免疫、HVT 疫苗与免疫增强剂的配合使用,如ACM1(乙酰甘露聚糖)。④隔离消毒饲养3周以上,不同年龄的鸡不能混养,孵化室与鸡舍不能靠近。⑤减少应激,不宜或冷或热。⑥控制其它疾病,消除免疫抑制。⑦与抗生素、免疫增强剂配合使用需试验后再进行。⑧新型疫苗的研制:亚单位疫苗、基因疫苗、基因缺失苗、重组活载体疫苗。⑨抗病育种。

9、禽白血病(AL ):反转录毒禽白血,肿瘤疾病的总称;性成熟前后鸡发病,感染鸡常肿瘤亡;自然宿主仅是鸡,垂直为主水平传;胚胎染毒无抗体,血液组织高含毒;成年把毒传后代,毒在卵管膨大部;被染胚胎胰聚毒,新生小鸡粪排毒;内脏组织有肿瘤,大小数量都不同;J 亚型毒诱肿瘤,肝脾肿大有肿瘤;当即感染血管瘤,血管破裂病鸡亡。

10、禽霍乱:巴氏菌致禽霍乱,苍蝇污物致感染;长途运输天气变,呼吸消化菌侵染;急症高热口流粘,呼吸加快有气喘;头部频摇猝可见,腹泻腥臭有血便;慢性腹泻关节炎,呼吸病变也可见;病理变化败血症,肝多针样坏死点;预防本病有疫苗,发病抗阴药物选。

12、败血支原体感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 infection,MG ):败血支原体染鸡,慢性呼吸道疾病;气管气囊发炎症,咳嗽气喘是特征;4~8周龄易感,水平或者垂直传;后期眼部眼睑肿,眼球萎缩致失明;气管气囊渗出物,囊膜厚浊干酪物。

13、狂犬病:狂犬病患恐水症,犬科自然保毒源;吸血食虫蝠自宿,病犬初期精神郁;生活习性异常变,躲于阴暗离人远;光音触摸使惊恐,唾液外流异食性;下颌尾巴常下垂,最后衰竭病致亡;组织检查有特征,海马角内包含现。

14、猪乙型脑炎:乙型脑炎蚊虫传,猪是主要传染源;母猪死胎或流产,公猪出现睾丸炎;此病具有季节性,流产之后症状缓。

15、牛海绵状脑病:海绵状脑疯牛病,潜伏期长脑变性;此病传人新克雅,活性蛋白致病性;健食患组受感染,神经错乱衰竭亡;疑似镜检脑切片,海绵状脑即确诊。

16、伪狂犬病:伪狂犬,多种动物都可患;自然宿主猪可病,鼠类主要传染源;直接间接接触染,除猪奇痒脑脊炎;出生仔猪神经症,呕、咳伴有呼吸难;3、4周龄症同仔,便秘、腹泻也相伴;妊娠母猪是流产,公猪表现睾丸炎。

17、猪细小病毒病:细小病毒致猪病,出生母猪现流产;感染本病公母猪,都是细小传染源;交配胎盘可感染,接触口鼻亦可感;不通孕期母猪染,影响胎儿症可变;30天内胎儿死,母吸死胎重情现;30、50木乃伊,70天时现流产,70天后产活仔,但仔带毒发育慢。

18、鸡传染性鼻炎(Infectious coryza, IC)

病原:病原体为副鸡嗜血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不能运动的细菌。

主要症状:鼻腔和窦的炎症,表现流鼻涕、面部水肿和结膜炎。

易感动物:鸡是副鸡嗜血杆菌的自然宿主,任何年龄的鸡都可感染,但成年鸡较幼鸡更易感。

传染源:慢性病鸡和隐性带菌鸡。

传播途径:通过飞沫或尘埃经呼吸道传染;通过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经消化道传染。 常发季节:秋冬。


相关文章

  • 动物医学考研的五个方向及考试科目
  • 一.基础兽医学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22 化学④403动物生理生化 01药理学与毒理学  复试: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药理 75%,毒理 25%) 02动物病理学   复试:兽医病理学 03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复试:解剖组织胚胎学 ...查看


  • 动物医学专业介绍.doc
  • 动物医学专业介绍 动物医学专业 (Venterinary Medicine) 一.专业代码 :090601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兽医业务部门.动物生产单位.兽 ...查看


  •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库
  •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库 (一)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哪项不属于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审核条件?A A.具有兽医相关专业中专学历,连续从事兽医工作满2年的 B.具有兽医师以上技术职称 C.取得动物疫病防治员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以后,并连 ...查看


  • 动物防疫宣传材料
  • 动物防疫宣传材料(动物疫病) 口  蹄  疫 1.什么是口蹄疫?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动物(如:牛.猪.羊等),偶尔见于人和其他动物. 2.口蹄疫主要临床症状? 染病动物病初体温升高,口角流延 ...查看


  • 流行病学调查计划
  • 附件20 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一.目的 (一)界定疫病发生情况,分析可能扩散范围,提出防控措施建议,提高突发动物疫情处臵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二)探寻病因及风险因素,分析疫情发展规律,预测疫病暴发或流行趋势,评估控制措施效果,提出政策 ...查看


  • 兽医实验室理论考试题
  • 兽医实验室理论考试习题库 2010.7.02修改 一.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 (一)动物疫病防控法规等 A 选择题 1.不属于我国尚未发现的动物疫病有 .( A ) A.A型口蹄疫 B.疯牛病 C.非洲猪瘟 D.非洲马瘟 2.我国已消灭的动物 ...查看


  • 兽医防治员技师考试基础复习题
  • 兽医防治员技师考试基础复习题(二) 19.什么是动物疫病?我国对动物疫病采取什么防控方针? 动物疫病包括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我国对动物疫病采取"预防为主"的防控方针. 20.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有什么特点? 凡是由病原 ...查看


  • 畜牧兽医站工作制度
  • 畜牧兽医站工作职责 一.认真宣传.贯彻.实施<畜牧法>.<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承担完成县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委托在辖区内的畜牧生产任务.科技项目.动物防疫.检疫和动物卫生监督管理 ...查看


  •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习题库(一)
  •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习题库(一)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哪项不属于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审核条件?A.具有兽医相关专业中专学历,连续从事兽医工作满2年的 B.具有兽医师以上技术职称 C.取得动物疫病防治员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以后,并连续从事兽医 ...查看


  • 动物传染病名词解释
  • 一.名词解释 1. 检疫:动物检疫是遵照国家法律运用强制性手段和科学技术方法预防或阻断动物 疫病的发生以及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间的传播,谓之动物检疫. 2. 隔离 隔离病畜是为了控制传染源,防止健畜继续受到传染,以便将疫情控制在 最小范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