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教案

篇一:错误教案

错误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现代诗歌以及作者郑愁予的创作特色。学会通过品析意象来把握诗歌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学会通过品析诗歌中的意象的方法来把握诗歌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诗歌的品读,理解女子等待归人的思想情感变化过程,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美丽的错误的情感。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所表现的出的优美意境和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来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题诱导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闺怨诗是古代诗歌当中的一种重要题材,有没有同学给大家解释一下闺怨诗主要写什么呢?对,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诗歌来表达深闺中的女子对自己丈夫或心上人的思念之情。近天我们学习中国现代诗歌中的一首闺怨诗,来看作者是如何用现代汉语表现这种情感的。------板书:错误 郑愁予

二、诵诗歌,整体感知

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小声诵读,感知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哀婉无奈又有着淡淡的忧伤,所以读的时候要注意语调语速。我们先来听读纠正字音,同时注意语调语速。

1.朗读指导。请学生读。

(读的时候注意语调、语速。像“走过”“开落”“向晚”“紧掩”“过客”等,要读得慢一点重一点,如“走———过”“开———落”。)

2.下面我们来听读,注意对比自己刚才读的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标注出来。听读后,说说这首诗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简单的话语来概括。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故事。高潮在“达达的马蹄”声使女子由惊喜而跌至极度失望的深渊这一刻。)

3.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哪里?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为什么是美丽的,又是个错误呢?

因为“达达的马蹄”声打破了女子内心的沉寂,在她心中激起了涟漪,给了她片刻的惊喜和欢愉。而我却不是他等的归人,会让她刚刚唤起的希望给破灭了,所以,对她来说这个美丽是错误的。

有的同学说了,就是觉得诗很美,说不出为什么。我们仔细想一下,不难发现是诗歌给我们创设了很美好的意境。那意境是有什么来表现的,对,意象,什么是意象大家能说清楚吗?所谓意象,就是客观事物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 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三、找意象,品意境

1、小组讨论,找出意象。

通过感知课文,我们已经把这个小故事理清了。再次齐读课文,体会诗中的意象。小组讨论,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代表着怎样的寓意。派小组成员来回答。

2、找意象,品意境。

学生找出:莲花—美丽的容颜、东风----消息、柳絮----思念、青石、春帷? (很好 ,同学找出了大部分的意象,我们一起来看还有没有别的意象,这些意象为我们创设了怎样的意境,传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师生共同完成意象分析:

a.江南:江南向来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古人有很多写江南的诗句,如: ①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②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作者在此选择我打江南那走过而不是我打西北走过,是因为江南古镇的清幽、淡雅、寂静的环境,为后文故事的发生创设了一种恰若其氛的环境氛围,如果是西北却没这种意境。 b.莲花:古代莲花象征女子容貌的美丽和品性的高洁忠贞,

如:白朴《梧桐雨》:“见芙蓉怀媚脸,遇杨柳忆纤腰。”

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作者为什么把女子的“容颜”比作“莲花的开落”呢? 倒装句作者的重点是在开落。“莲花”由开到落,点出了季节的更替变化,写出了女子等待时间的漫长,用比喻的手法反映了女子的容貌由美丽到憔悴的变化过程,更将亲人远行,独守空闺之人的悠悠等待之情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同时时间之长也把等待中的焦急、痛苦、寂寞、苦闷和怨恨的复杂心情给表现了出来。

“开落的莲花”,倒装为“莲花的开落”,增添了诗歌的音韵和谐之美。 c.东风:在古代诗歌意象中东风指的是一种消息,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东风无力百花残”。

柳絮: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说明三月本是柳絮纷飞的季节,而此时的柳絮不飞,是在等东风的到来。暗含女子在等待心上人归来的消息。

d.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把心比作城,城一般是围城,是封闭的象征,而小小的城更是指女子的心因等待二封闭,同时表达了女子因忠贞与心上人二不愿把心敞开,接受外面的世界。

e.青石的街道向晚,指有着青石的街道的傍晚,给人一种幽静、孤寂的感觉。“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引导学生推想:在长满苔藓的街道上,人迹罕至,“向晚”暗示了“青石的街道”在黑暗中无止境地向前延伸,而女子的心也渐渐地灰暗沉重起来。女子没有等到她要等的人。那惆怅、那失落、那痛苦,随着青石的街道在暮色中的无限延伸而加重。举例:①李商隐《乐游原》。②温庭筠《忆江南·梳洗罢》。)

f.蛩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蛩音本是指脚步声,说明了春帷在等蛩音的到来,实则写心上人归来脚步声不到,女子的窗帘就不会拉开。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这句,话同你的心是小小的寂寞的城一样,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心比作窗扉,而且是小小的窗扉,紧掩的窗扉,写出了闺中女子因等待而表现出的孤寂、封闭的心理。

g. 我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正在女子等待的无助与孤寂的时候,外面传来了达达的马蹄声,这马蹄声给女子的等待带来了希望,也许她喜出望外的急忙打开春帷,要迎接这达达的马蹄,没曾想,“我”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你要等的归人,我只是一个过客。

故事的开端和高潮,都是在写一个闺中女子的等待,等待的容颜已经开始衰落,窗帘紧掩,百无聊赖之时川外传来了达达的马蹄声,这本应该是对等待最好的回复,却原来,马蹄声渐行渐远,又留给了女子无尽地等待。

总结:这首诗通过莲花,东风,柳絮,春帷等意象,作者为我们创设了一个凄婉而又优美的故事,让我们领会了因达达的马蹄而导致的美丽的错误的故事。在诗歌创作时除了意象来达到意境美之外,诗歌的语言和结构也是诗歌美得体现,那这首诗在语言和结构上的美在

哪里,,同学们能总结得出吗?

押韵;对仗工整,结构美;小小的 叠音美。

四、析特色,知作者

品析完意象我们发现,作者郑愁予在诗歌创作中采用了很多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意象,为我们展现了有中国特色和现代诗歌。这正是作者创作的特色。他作为台湾现代诗社的重要成员,并没有完全抛去中国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他通过他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 将传统的诗词意境与现代西方的艺术表现手法相揉和。被称为是“中国的中国诗人”。他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创作特色,与他的出身和经历是分不开的。他原名郑文韬,是台湾现代派诗人。他1933年出生于河南,童年时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抗战期间,跟从母亲辗转于各处。避难途中,母亲教了他不少古诗词,这与他今后的创作风格有很大关系。15岁就开始创作新诗,他的新诗处处流淌着古典文学的韵味。他的诗和他的名字一样,轻巧又带着深深的愁怨。“青山留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深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从作者的名字,我们就能感到几分空寥,几分愁怨,几分多情。他1949年去台湾。1955年服役。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1958年赶赴美国,曾任爱荷华大学讲师、耶鲁大学教授。著有诗集《梦土上》、《衣钵》、《燕人行》。他创作的诗中无论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还是和本诗有相同风格的曲折动人、情谊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这都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这首诗即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被称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牢记这位中国的中国诗人以及他的创作特色。 课下我们要向诗人学习,多读我国的古典文学,拓宽知识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总结:通过学习这首现代的闺怨诗,我们既体会了这首诗给我们展现的美,

同时又学会了品诗的方法,即通过诗歌中的意象,来体会意象所表现出的意境,进而能正确把握诗歌的情感。

五、拓展和作业

课下,推荐大家看《郑愁予诗选集》,来更加全面的了解这位中国的中国诗人。

作业: 135 一男子的角度记叙故事,246 以女子的角度改编成散文。主义题材的不同。 篇二:《错误》教案

《错误》

—郑愁予

执行者:凌恋冬

、一、教学目标:通过朗读与分析全诗,学习诗歌中所运用的古典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写作特点, 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结构美。

二、教学重点:品味诗歌优美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通过运用古典意象品味诗歌优美的意境。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诵读法、思路教学法。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用具:普通黑板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部电影里有这样的一句台词:“有时候,爱得太深,人会变得心醉。恨得太深,人会变的心碎。等待的太久,人的心会变得干涸。”自古以来,有多少的痴情女子独守空闺,倚楼远眺,十里长亭,在苦苦的等待爱人的归来。他们纵然红颜老去,年华消散,人无怨无悔。像这样的思妇闺怨是我国传统诗歌中历咏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一单元:中国当代诗三首中的第一首,也就是我国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的《错误》,诗中也有这样一个倚楼远眺的女子,在苦苦的等待爱人的归来。现在我们就一起进入课堂,看看作者是怎样用绝妙的笔

法来演绎这场美丽的错误。

(二)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随父亲征战南北。抗战的悲惨情景,逃难,流浪的经验。深深烙印在他纯真童稚的心灵。郑愁予也因这首《错误》和《水手刀》等以抒情主人公而被称为“浪子诗人”。

(三)整体感知

现在老师分别请几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诗。看看哪位同学读得最深情,最有味道。通过对比较以上几位同学的朗读,大家觉得这首诗应该用怎样的基调和

情感来朗读呢?

明确:缓慢的,深情的。

好的,那现在就由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来深情的朗读课文。

(四)精读品味和讨论交流:

通过对全诗的朗读,我们大概的了解了诗歌主要讲的是一个苦苦等待爱人回来的女子形象。那么这节课我们主要从意象、语言以及结构三个方面来分析全诗。

首先我们来分析意象。那什么是“意象”呢?

明确:简单来说就是寄托主观思想的客观事物。

那么我们一起来找找看全诗一共描写了那些意象?这些意象对全诗有怎样的作用? 明确:江南,莲花,东风,柳絮。这些意象给全诗添上了浓浓的古典美以及优美的意境。 现在我们就来具体分析。

1、诗的开头,作者就写到:“我打江南走过”,就是说我骑着马在江南赶路,在这里,作者为什么以“江南”为全诗的背景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为全诗打上了一种相思,乡愁之底。

分析:江南在我们的脑海中一直的风景秀丽,地美水美人更美的地方。但是这也仅仅存在于和平年代。在战乱年代,江南常常被蒙上了一层浓浓的伤感色彩和世事沧桑。在这个时候,江南则更能表现愁绪,所以诗人把背景选在江南,就能给全诗打上了一种相思,乡愁之底。

2、比喻人面美丽如花,古诗中并不少见。那么作者为什么对莲花情有独钟,莲花有什么独特的文化内涵呢?我们同学现在回忆一下以前我们以前学过的有关莲花的著名的诗句。在这句诗中,莲花有怎么样的品质? 明确:纯洁,高洁,淡雅,幽静。

“莲”,在中国文化里,有丰富的文化积淀。莲花:纯洁,淡雅,幽静。一方面形容女子的容颜,一方面也说明了女子得芳洁。“莲”谐音“怜爱”“怜惜”中的“怜”。莲又与藕相连,暗含“藕断丝连”。“丝”与“思”谐音。所以“莲”象征着纯洁美好的爱情和思念。而莲子心苦涩,也象征着思妇内心的苦涩。

3、东风:大家知道东风是什么风嘛?根据诗歌提示的“三月”我们应该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所以东风即春风。李商隐的《无题》中也有一句写到东风,而且写的很形象。“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说的是花草树木借助东风得以盛开,得以生长,假如东风无力,百花也就失去了支撑。在这里。作者化用了李商隐的诗句,东风并非无力,而是传递春天信息的春风没有到来,春天的美好也没有到来,也喻指女子等待的爱人没有归来。

4、柳絮:古典文学中“柳”跟离别,相思感情抒发的联系最为密切,柳枝柔长,于人们分别的感情的缠绵相似,所以古人们常常折柳相送,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这句“东风不来,柳絮不飞”则侧面的表达了女子在等待中内心的苦闷和对爱人深深的思念。

在这首诗中。作者主要写了四个主要的意象,为全诗制造了浓浓的优美意境。 语言的独

特是诗歌必不可少的因素。下面,我们一起来揣摩这首诗的语言的魅力。首先我们来看下这首诗在修辞手法方面的语用。在这首诗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呢?

明确:比喻

一共用了多少个比喻句?分别把它们找出来。并说说这些比喻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四个。在这里,作者用莲花的开落比喻女子容颜的消退,用得非常的巧妙。莲花盛开,是如此漂亮的景色,而花落,也就意味着结束。从开到落,是慢慢消退的过程,而女子在等待中容颜慢慢的消退,就像这莲花一样。把女子的心比作成小小的寂寞的城,比作向晚的街道,比作小小的小小的紧掩的窗扉。也就把女子内心的寂寞,孤寂,封闭的心写的栩栩如生。这种心情,到了晚上,则显得更加凄凉。

就像上课之前老师说的那句台词一样,“等待得太久,人的心会变得干涸。” 从语言运用上来讲,第一、第二、第四个比喻的原句应是“那等在季节里容颜如开落的莲花”、“你的心恰若向晚的青石街道”“你的心是小小的紧掩的窗扉”,如今把“向晚”和“紧掩”倒装,化板为活,去俗生新,加强了语言的变化,婉曲的表现了思妇的怀人心理,描摹出思妇幽闭的内心世界,形

象地刻画出一个寂寞女子哀怨的形象:怨妇的心封闭、沉闷、没有生气,在这个“城中”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街上寂无人迹,她将失望的心扉紧掩。跫音是指脚步声,在这里也喻指女子等待的男子。

第三:这首诗的结构布局得也非常的完美。

(1) 全诗第一句写我的句子很短,而写女子的句子很长,那么就能明显侧重点是写女子。主次分明。

(2) “不来”“不飞”与“不响”“不揭”四个否定句间隔两行两两相对,形成一种呼应重复,既使全诗音韵和谐,又使全诗抒情意味变得深婉动人。

(3) 前面我们说有两个倒装句,那大家觉得把那两句还原好吗?除了去俗生新,有创意外,还有别的作用吗?我们来看“晚”和“掩”他们的韵是一样的,都是“an ”。像这种的我们叫做押韵。:

(4)从整体上来看:首尾是“我”的走过,突出中间“你的心”是寂寞和紧掩。然而,“你的心”是美丽的。“我的走过”是错误的,从而使“我”和“你”形成鲜明对比。使错误和美丽一目了然。

(五)总结:《错误》篇幅短小,诗人写起来却一波三折,给诗增添了想象的空间,利用矛盾,修辞手法以及意象和倒装,揭示了人物的内心,颇有独到的韵味。这节课我们就分析到这里。

(六)作业布置:1. 背诵全诗

2.把课后练习的四道思考题写到作业本交给老师。

(八)板书设计:

一:意象:1、江南:相思、乡愁之底。

2、莲花:(1)爱情和思念

(2)等待中女子内心的苦涩

3、东风:女子内心的苦闷

4、柳絮:对爱人深深的思念

二:语言:1、修辞手法:比喻(1)女子容颜—莲花的开落

(2)女子之心—小小寂寞的城

(3)女子之心—向晚的街道

(4)女子之心—小小的窗扉

作用:对女子等待的形象进行描绘了渲染,使女子的形象

生动具体化。

2、倒装:(1)开落的莲花—莲花的开落

(2)向晚的街道—街道向晚

(3)紧掩的窗扉—窗扉紧掩

作用:突出语用的目的性,化板为活,去俗生新,加强语言

的变化性。

三:诗歌的结构:1、音韵和谐

2、押韵

3、首尾“我”中间是“女子”使错误和美丽一目

了然

(九)教学后记:

篇三:《我们的错误》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采访你身边最敬佩的人怎样看待错误的,让大家当了一回记者,现在我们召开一个小小的采访发布会,请各组的首席记者简要地说说采访的情况。(各组代表汇报)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句话,请看大屏幕,谁来读给大家听?(课件指名读)

师:听完之后,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几句话都是与错误有关的名言警句。(师板书:错误)

师:同学们,在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中,错误总象甩也甩不掉的尾巴伴随着人的一生,总是和人们如影随形。无论你是凡人还是伟人,也不论你愿不愿意,错误就像一位不速之客,时不时的不期而至,和人们相遇相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外国诗歌——《我们的错误》, (课题补充完整)相信能让大家对“错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生齐读。)

师:这是一首外国诗歌,作者沙班·罗伯特是坦桑尼亚的小说家,语言学家。(课件出示) 师:首先我们来看看学习诗歌的方法。(课件出示)指名读。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同桌互检识字情况。

师:指名接读课文,其它同学思考,从诗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师:谁来把你从诗中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生1:我知道了人都会犯错误。

生2:我知道错误可以产生两种结果,一是,一错再错,二是,吸取教训走向成功。 生3:我知道了天才伟人也会犯错误,只是他们没有被错误吓倒,而是爬起来重新上路。 生4:我了解到把错误读懂,我们就会成熟。

师:同学们自己读诗就能有这么多收获,真是了不起。这首小诗总共有四个小节(出示课件)

师:我们再来细读课文,相信在这一过程中,你一定会有新的感悟。师:请全体女同学读第一小节。大家看在这一小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学习击鼓和练习舞蹈都会出错。

师:不错。“学习击鼓总有漏拍的时候,练习舞蹈也会迈错脚步。”句中的“漏拍”、“迈错脚步”用来比喻什么?(课件出示)

生:“漏拍”、“迈错脚步”用来比喻人生中的错误。

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出示)

生活中除了这两种常见的错误,你还犯过什么错误?

生1:我上课时爱开小差,有时需要老师和同学提醒我,我才能集中注意力。

师:自制能力有点差??

师:作者虽然只举了两种错误,却让我们从中联想到了自己的许多事情,这些错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呢?

生:每个人都会犯错误。

师:好,你说了一个陈述句。看诗中用什么语气说明这一点的?(出示)生:反问语气。 师:能读出这种反问的语气吗?

生:年轻人啊,谁又能不犯错误?

师:如果犯了错误,该怎么办呢?

生:如果犯了错误,我们应该积极的改正。

师:你是在哪一小节中知道的?

生:我是从第二小节中知道的,“知道错了,不难把错误根除”,就是让我们知错就改。 生:错误可能是再一次错误的开始,失败也可能是成功之母。

师:在什么情况下,“错误可能是再一次错误的开始”;在什么情况下,“失败也可能是成功之母”呢?(课件出示)

生:如果我们犯了错误却不自知,或者不去面对,不接受教训,不去改正,那么“错误可能是再一次错误的开始”;只有我们敢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失败才可能是成功之母”。 师:说得好,如果我们都能勇于承认错误,做到知错就改,那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成为优秀的人,了不起的人。

师:那么天才、伟人会犯错误吗?你在哪一小节中找到答案的,(第三小节)齐读第三小节。

师:你知道哪个“天才、伟人”的错误吗?

生:我知道革命导师列宁小时候打碎花瓶,伟大诗人李白小时候逃学。 师:你知道的真多,他们又是怎样对待错误的呢?生自由发言

(出示)齐读“错误,不会使他们畏缩不前,跌倒爬起来,重新上路!” 师:可怕的是什么呢?(生答)

课件出示: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

师:这句话我们能换一种说法吗?

生:可以,错误不可怕,错误地对待错误才可怕。(出示)

师:“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革命导师列宁小时候打碎花瓶,伟大诗人李白小时候逃学。天才伟人也犯错误,只是(出示,引读)“错误,不会使他们畏缩不前,跌倒了爬起来,重新上路!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

师:你能用“畏缩不前”说一句话吗?

生:在运动会上,我们班的同学没有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而是坚持不懈,最后取得了胜利。

师:列宁勇于承认错误,李白勇于改正缺点,不是旁人的逼迫,而是他们深深地知道(引读“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并背诵这一句。

师:如果错误地对待错误就会造成“错误可能是再一次错误的开始”。 你能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错误地对待错误吗?

生:做了错事不敢承认,还嫁祸给别人。

师:错误地面对错误会怎样呢?

生:错误地面对错误,就会一错再错,一直错下去。

生:那样我们就会找不到正确的前进方向,会走错路的。

师:是啊,你们能认识到错误的危害,这真是太好了。

总结:人生的道路曲曲折折,错误如影随行,请不要害怕,这是一个人成长的规律,我

们要正确面对错误,最后有勇气改正错误。正如沙班·罗伯特所感叹:上好人生这一课,你将永远不会糊涂!

师:谁能来读读课文第4小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在这一小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错误是一种美丽,是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每个人都要细细研读。 生: “读懂错误”我们才会成熟,才能不会糊涂。

师:再细读第四小节。同学们注意观察,看看在这一小节里,每一句的最后和下一句的开头有什么关系。(生读)

生:我发现,每句的句尾与下一句的开头是同样的话。

师:是啊,上句尾与下句首的重复,这也是本首诗歌的语言特点 。通过反复吟咏,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他还担心年轻人什么?听了这些话,你有什么感受?

生1:作者语重心长地叮嘱我们不要怕犯错误,只要正确地对待错误,我们就会走向成熟。

生2:他担心年轻人不能正确面对错误。

生3:听了这话,我不再害怕犯错,犯错之后我要积极改正。??

师:你们的感悟能力很强。你觉得诗人此时好像我们身边的什么人?(长者)此时的叮嘱比前几个小节,你觉得在感情上有什么变化吗?

生1:我觉得诗人的叮嘱更加语重心长了。

生2:我觉得诗人的叮嘱更加温和,更加委婉了。

师:让我们把自己当成诗人,语重心长地来细细叮嘱。(课件出示)

小结:在生活的常理中,错误不会像辉煌的成绩那样让人意气风发。错误总是令人讨厌,让人沮丧。但是诗人却是为错误歌唱:告诉我们应该豁达乐观的看待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才能走好今后的人生之路,这样恰恰是成功的保证。

师:诗人象一个温和的长者,象一个谦和可敬的导师,用平等的身份,可亲的态度,温和、朴素而简明的语言,和人们娓娓交谈。没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没有声色俱厉的责备,他态度和蔼,委婉亲切,从各个角度讲述道理,告诫世人,给人深刻的警示。

师:我们再来读读诗作,读出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来。

师:学了这篇课文,对你有什么启发?

课件出示:(你记忆最深的一次错误是什么?当时是怎样处理,学了这篇文,你觉得当时处理得好吗?今后你打算怎样面对错误?)

生1:小时候,我和几个小伙伴到别人家地里去拔过萝卜。后来妈妈知道了,批评了我,以后我再也没做过这样的事。

师:你能知错就改,真是个好孩子。

生2:有一回,我和几个伙伴比赛扔石子,结果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后来我们跑了。我现在知道那时我们做错了,我今后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积极的改正错误。

师总结:说的非常正确,正如谚语所说的“不怕百战失利,只怕灰心丧气”,对待错误我们不应该灰心畏缩不前,更不应该固执地错上加错,如菲力普斯所言:“失败是一种教训,它是情况好转的第一步。”我们要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然后重新上路,成功属于我们! 出示名言积累。

篇四:《我们的错误》教学案设计

《我们的错误》学案设计

执教:成都市龙泉驿区实验小学 叶 虹

1

2

3

4

5

篇五:郑愁予 错误 教案

《错误》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准。

2.培养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感悟诗歌意象,体味诗歌意境。

教学重点:

1.把握思妇词和游子谣等传统题材;

2.赏析郑愁予诗歌的古典美;

一、导入:

1李清照《一剪梅》

学习这首篇课文之前,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一些诗。还记得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 剪梅》吗?(记得)好,哪位同学可以给大家朗诵一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很好那么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写出了李清照对她死去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2吕本中《采桑子》

我们再来看南宋诗人吕本中的一首词,下面我们来齐读这首词并感受它的思想感情。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词中的“亏”与“满”两词的意义?

——满,此指月圆;亏,此指月缺。

“暂满还亏”该如何解释?

——暂,暂时,暂且;还,仍然,还是。“暂满还亏”也就是说,什么呢?还记得苏轼的水调歌头吗?里面有一句诗就是写月圆月缺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那么这里的暂满还亏也就是说暂时的月满终归还是要缺的,人与人之间,古时候的夫妻之间总是聚少离多。 那么,词中的“君”,也就是第二人称的“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君”应该是一个外出的丈夫,词中的抒情主人公相应地应该是一位独守空闺的妻子。 月圆之夜,一位少妇却枕愁难眠。啊,原来是丈夫外出,没有和她厮守在一起,不能与她在这江畔高楼共赏这皎洁的明月了。也许已半载了,或者都三年了,他怎么还不回来呢? 综合刚才所说的两首诗,我们可以把它们定位为一首闺怨题材的思妇词。

在李清照和吕本中的词中我们感悟了一位独守幽闺思念丈夫的妻子的哀怨和忧伤之情。那么请问大家“思妇词”中的思妇是一个什么结构的词语呢?

——在此“思妇”一词,不是动宾短语,而是偏正词组。反映妻子思念外出远游的丈夫的诗词就是“思妇词”。这种“闺怨”题材的思妇词,古典诗词中比比皆是也。而当代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错误》,则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它是当代的闺怨诗,此诗美丽凄哀,很多人评价它可以跟宋词小令相提并论。

二介绍作者

作者郑愁予,本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当军人的父亲辗转大江南北。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8年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

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研究,获艺术硕士学位。现旅居美国,任耶鲁 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三、范读课文。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 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四、整体把握诗歌

下面我们来整体感知一下这首诗。大家对这首诗的词语句子有什么觉得难以理解的地方吗? 但我有一些疑问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帮我解答一下。我打江南走过的打字是什么意思? ——打,从。

那等在季节里的。。。向晚,向晚又是什么意思呢?

——向,接近。晚,晚上。向晚,接近晚上,也就是黄昏。

跫音不响的跫音又怎么理解?

——脚步声

其实粗略地看,我个人觉得这首诗的大意还是不难理解的。下面请同学们自己默读一下这首诗并给它分一下段,想想你为什么要这样分,每一段说的是什么。

1段落大意

一交代故事发生背景,暗示思妇漫长等待。(我是一位打江南经过的游子;莲花比喻少妇的容颜,时光流转,春秋代序,那美丽、纯洁如莲花的思妇的容貌,也在痴情地等待中衰老啦!“开落”写莲花,又写少妇的容颜和心境,暗示着时光的漫长。)

二写思妇的长期寂寞,揭示思妇坚贞的节操。(你是一位闺中思妇。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一节出现了很多意象。请大家画出能够表现思妇心情的意象。东风不来、柳絮不飞、寂寞的城、向晚、青石、窗扉紧掩、春帷不揭。“你”(思妇)的心理是怎样变化的? 马蹄达达——打江南走过 惊喜 美丽错误

季节容颜——莲花开落 失望

跫音不响——春帷不揭 期待

寂寞的城——街道向晚 封闭

东风不来——柳絮不飞 寂寞)

三揭示主旨——美丽的错误(过客远去)马蹄达达。(这我就不理解了5、诗歌中的“错误”错在哪里误在何处?既然是错误,又何谈美丽呢?说 “错误” ① “我” 只是个陌生的过客,不是她的丈夫归来。② “我”的出现打搅了深院中的女子。 说美丽,是因为它曾经先引起了诗歌中女主人公情绪的激动,达达的马蹄声给了女子希望,虽然最后以失望告终,但这过程是美丽的,因为女子的生活起了涟漪 ,打破了原本生活的死寂。)

五、总结(本文写了?)

思妇在闺中苦苦地等候心目中的“白马王子”,过客的马蹄声让思妇产生了过客就是思妇的“白马王子”的错觉,但可惜的是一瞬间的“惊喜”换来了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失望”。 因为“我”只是一个匆匆的陌生的过客,不是思妇的丈夫,所以才会出现“美丽的错误”。

和思妇的丈夫一样,“我”也是一个离开自己的妻子家人的游子。那么这位过客,也是离家外出远行的游子,他也在思念家中的妻子和亲人。文中不仅写了思妇对远行的丈夫的期待,也写了过客对家中妻子的思念,不仅写了幽闺之哀怨,还写了羁旅的愁苦。更进一步讲,诗歌所写的故事,不仅发生在两对夫妇间,而且发生在所有分离生活的夫妇间。 如我们还学习过另外一首游子谣《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可见《错误》这首诗不仅写了闺怨的思妇,而且写了苦旅的游子。它是一首思妇词,也是一篇游子谣。

六、课后作业

今天这首诗就讲到这里,“美丽的错误”在你我他生活中都曾经出现过,在前人的诗词作品中也曾有过。大家回去之后仔细思考资料上的那些词,指出下列词中的“美丽的错误”。下节课回来评讲。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颦洲。(温庭筠《梦江南》) 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

温词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柳词的“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两处都是写“美丽的错误”的。在这些词句中,我们一样感悟到了那幸福的激流袭过作者心头后迅速转变为深深的失落。

7、在诗歌中,第一人称的“我”的出现有何作用?五、话题讨论

1、关于这首抒情短诗的内容有两种理解,一是错误因女子而起,一是错误因男子而起。你是怎么理解的?根据你的理解有情感的朗诵本诗。

提示:答案不求统一,但朗诵时可指导学生:理解不同,朗读的重音处理也就不同。

六、知识延伸

阅读郑愁予的《天窗》,体会其抒发的思想感情。

天 窗

郑愁予

每夜,星子们都来我的屋瓦上汲水

我在井底仰卧着,好深的井啊。

自从有了天窗

就象亲手揭开覆身的冰雪

——我是北地忍不住的春天

星子们都美丽,分占了循环着的七个夜,

而那南方的蓝色的小星呢?

源自春泉的水已在四壁间荡着

那叮叮有声的陶瓶还未垂下来。

啊,星子们都美丽

而在梦中也响着的,只有一个名字

那名字,自在得像流水??

这首诗的动人,是因为他用了鲜活的现代生活语言,表现了甚具古典意味的纯然之美。它是那么满溢着热切的情绪一—因为怀想着一个人,诗人自喻为天窗——并由这一情绪带动着意义的推展,使诗意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这过程中,读者的心被深深吸引,他们被一种美的情愫感动着,直到诗的末尾,当诗人的彩笔照出:“那名字,自在得像流水?? ”,心中虽意犹未尽,但却得到欣赏上的满足,并且领悟到,这“天窗”,是诗人的化身,而诗人之所以化身为天窗,乃是借此怀想一个人——“那南方的蓝色的小星”,于是,我们也会进一步发现,《天窗》一诗,原来是一首美丽的情诗。

师问:根据诗歌中的语句,判定“我”、“你”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生己答:“我”是一位游子,有“我打江南走过”句为证。

“她”是一位闺中思妇,有许多诗句为证,关键字是“等”。“等”字

涵盖第二节的内容。

师问:第一节第二句内蕴丰富,请用散文的语言把它传达出来。

生无人举手,无人对答。

师讲解:时光流转,春秋代序,那美丽、纯洁如莲花的思妇的容貌,也在痴情地等待中衰老啦!“开落”写莲花,又写少妇的容颜和心境,暗示着时光的漫长。

师问:第二节第五句和第二节第二句十分相似,请改变第五句。

生齐答:你的心是小小的紧掩的窗。

师问:好!大家都对了!请大家继续思考。描写诗歌中的这个“思妇”,也就是第二人称的“你”,运用了哪些意象?请一一指出来。

生庚答:诗歌中依次用了“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柳絮不飞”,“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帷不揭”,“小小的窗扉”等意象来写思妇的痴情的期待,就是“等”。 师问:你能否给这些意象进行归纳分类,并指出这些意象的表达效果?

生迟疑后答:不会。

师问:请大家一起来思考这个问题。能否给这些意象进行归纳分类,并指出这些意象的表达效果?

生辛举手。

生辛答:我分为两类。一类意象是作为比喻句的喻体出现,如“莲花的开落”,“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小小的窗扉”等四处意象。前者写“思妇”的容颜的衰老,后三者写“思妇”的心境的落寞。

第二类意象是与春天、三月有关的“东风不来”,“柳絮不飞”,“春帷不揭”等意象。春天来了,思妇却视而不见。以春天的烂漫来反衬思妇的落寞。综上,一类意象为比喻,一类意象为反衬。

师问:那么,这位思妇可曾等到她的丈夫回来?诗歌中的“错误”错在哪里误在何处?既然是错误,有何谈美丽呢?思考后请举手回答。幻灯片显示“美丽的错误”。

生说:没有。“错误”在于那骑马的男子,第一人称的“我”,只是个陌生的过客,不是她的丈夫归来。

生己说:说它美丽,是因为它曾经先引起了诗歌中女主人公情绪的激动。

师总结说:好,两位同学的理解很对,表述很好。类似的“美丽的错误”在你我他生活中都曾经出现过,在其他一些前人的诗词作品中也曾有所表现。我们来分析并指出以下两首词中的“美丽的错误”。

幻灯片显示温庭筠《梦江南》、柳永《八声甘州》。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颦洲。(温庭筠《梦江南》) 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

生庚答:温词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柳词的“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两处都是写“美丽的错误”的。在这些词句中,我们一样感悟到了那幸福的激流袭过作者心头后迅速转变为深深的失落。

老师总结发言:好,看来大家对此类的诗词的主旨都能准确把握了。我们在温词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柳词的“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中一样读到了那“美丽的错误”。不同的是,温词、柳词中的过客都是乘船;而郑诗中的过客是骑马。

师曰: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诗歌,注意体味思妇等待丈夫归来的痴情和落寞。 同学们齐读诗歌,沉浸其中。

师问:在诗歌中,第一人称的“我”的出现有何作用?

生庚答:首先,和思妇的丈夫一样,“我”也是一个离开自己的妻子家人的游子。其次,因为“我”只是一个匆匆的陌生的过客,不是思妇的丈夫,所以才会出现“美丽的错误”。

篇一:错误教案

错误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现代诗歌以及作者郑愁予的创作特色。学会通过品析意象来把握诗歌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学会通过品析诗歌中的意象的方法来把握诗歌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诗歌的品读,理解女子等待归人的思想情感变化过程,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美丽的错误的情感。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所表现的出的优美意境和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来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题诱导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闺怨诗是古代诗歌当中的一种重要题材,有没有同学给大家解释一下闺怨诗主要写什么呢?对,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诗歌来表达深闺中的女子对自己丈夫或心上人的思念之情。近天我们学习中国现代诗歌中的一首闺怨诗,来看作者是如何用现代汉语表现这种情感的。------板书:错误 郑愁予

二、诵诗歌,整体感知

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小声诵读,感知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哀婉无奈又有着淡淡的忧伤,所以读的时候要注意语调语速。我们先来听读纠正字音,同时注意语调语速。

1.朗读指导。请学生读。

(读的时候注意语调、语速。像“走过”“开落”“向晚”“紧掩”“过客”等,要读得慢一点重一点,如“走———过”“开———落”。)

2.下面我们来听读,注意对比自己刚才读的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标注出来。听读后,说说这首诗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简单的话语来概括。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故事。高潮在“达达的马蹄”声使女子由惊喜而跌至极度失望的深渊这一刻。)

3.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哪里?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为什么是美丽的,又是个错误呢?

因为“达达的马蹄”声打破了女子内心的沉寂,在她心中激起了涟漪,给了她片刻的惊喜和欢愉。而我却不是他等的归人,会让她刚刚唤起的希望给破灭了,所以,对她来说这个美丽是错误的。

有的同学说了,就是觉得诗很美,说不出为什么。我们仔细想一下,不难发现是诗歌给我们创设了很美好的意境。那意境是有什么来表现的,对,意象,什么是意象大家能说清楚吗?所谓意象,就是客观事物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 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三、找意象,品意境

1、小组讨论,找出意象。

通过感知课文,我们已经把这个小故事理清了。再次齐读课文,体会诗中的意象。小组讨论,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代表着怎样的寓意。派小组成员来回答。

2、找意象,品意境。

学生找出:莲花—美丽的容颜、东风----消息、柳絮----思念、青石、春帷? (很好 ,同学找出了大部分的意象,我们一起来看还有没有别的意象,这些意象为我们创设了怎样的意境,传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师生共同完成意象分析:

a.江南:江南向来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古人有很多写江南的诗句,如: ①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②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作者在此选择我打江南那走过而不是我打西北走过,是因为江南古镇的清幽、淡雅、寂静的环境,为后文故事的发生创设了一种恰若其氛的环境氛围,如果是西北却没这种意境。 b.莲花:古代莲花象征女子容貌的美丽和品性的高洁忠贞,

如:白朴《梧桐雨》:“见芙蓉怀媚脸,遇杨柳忆纤腰。”

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作者为什么把女子的“容颜”比作“莲花的开落”呢? 倒装句作者的重点是在开落。“莲花”由开到落,点出了季节的更替变化,写出了女子等待时间的漫长,用比喻的手法反映了女子的容貌由美丽到憔悴的变化过程,更将亲人远行,独守空闺之人的悠悠等待之情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同时时间之长也把等待中的焦急、痛苦、寂寞、苦闷和怨恨的复杂心情给表现了出来。

“开落的莲花”,倒装为“莲花的开落”,增添了诗歌的音韵和谐之美。 c.东风:在古代诗歌意象中东风指的是一种消息,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东风无力百花残”。

柳絮: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说明三月本是柳絮纷飞的季节,而此时的柳絮不飞,是在等东风的到来。暗含女子在等待心上人归来的消息。

d.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把心比作城,城一般是围城,是封闭的象征,而小小的城更是指女子的心因等待二封闭,同时表达了女子因忠贞与心上人二不愿把心敞开,接受外面的世界。

e.青石的街道向晚,指有着青石的街道的傍晚,给人一种幽静、孤寂的感觉。“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引导学生推想:在长满苔藓的街道上,人迹罕至,“向晚”暗示了“青石的街道”在黑暗中无止境地向前延伸,而女子的心也渐渐地灰暗沉重起来。女子没有等到她要等的人。那惆怅、那失落、那痛苦,随着青石的街道在暮色中的无限延伸而加重。举例:①李商隐《乐游原》。②温庭筠《忆江南·梳洗罢》。)

f.蛩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蛩音本是指脚步声,说明了春帷在等蛩音的到来,实则写心上人归来脚步声不到,女子的窗帘就不会拉开。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这句,话同你的心是小小的寂寞的城一样,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心比作窗扉,而且是小小的窗扉,紧掩的窗扉,写出了闺中女子因等待而表现出的孤寂、封闭的心理。

g. 我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正在女子等待的无助与孤寂的时候,外面传来了达达的马蹄声,这马蹄声给女子的等待带来了希望,也许她喜出望外的急忙打开春帷,要迎接这达达的马蹄,没曾想,“我”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你要等的归人,我只是一个过客。

故事的开端和高潮,都是在写一个闺中女子的等待,等待的容颜已经开始衰落,窗帘紧掩,百无聊赖之时川外传来了达达的马蹄声,这本应该是对等待最好的回复,却原来,马蹄声渐行渐远,又留给了女子无尽地等待。

总结:这首诗通过莲花,东风,柳絮,春帷等意象,作者为我们创设了一个凄婉而又优美的故事,让我们领会了因达达的马蹄而导致的美丽的错误的故事。在诗歌创作时除了意象来达到意境美之外,诗歌的语言和结构也是诗歌美得体现,那这首诗在语言和结构上的美在

哪里,,同学们能总结得出吗?

押韵;对仗工整,结构美;小小的 叠音美。

四、析特色,知作者

品析完意象我们发现,作者郑愁予在诗歌创作中采用了很多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意象,为我们展现了有中国特色和现代诗歌。这正是作者创作的特色。他作为台湾现代诗社的重要成员,并没有完全抛去中国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他通过他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 将传统的诗词意境与现代西方的艺术表现手法相揉和。被称为是“中国的中国诗人”。他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创作特色,与他的出身和经历是分不开的。他原名郑文韬,是台湾现代派诗人。他1933年出生于河南,童年时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抗战期间,跟从母亲辗转于各处。避难途中,母亲教了他不少古诗词,这与他今后的创作风格有很大关系。15岁就开始创作新诗,他的新诗处处流淌着古典文学的韵味。他的诗和他的名字一样,轻巧又带着深深的愁怨。“青山留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深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从作者的名字,我们就能感到几分空寥,几分愁怨,几分多情。他1949年去台湾。1955年服役。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1958年赶赴美国,曾任爱荷华大学讲师、耶鲁大学教授。著有诗集《梦土上》、《衣钵》、《燕人行》。他创作的诗中无论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还是和本诗有相同风格的曲折动人、情谊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这都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这首诗即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被称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牢记这位中国的中国诗人以及他的创作特色。 课下我们要向诗人学习,多读我国的古典文学,拓宽知识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总结:通过学习这首现代的闺怨诗,我们既体会了这首诗给我们展现的美,

同时又学会了品诗的方法,即通过诗歌中的意象,来体会意象所表现出的意境,进而能正确把握诗歌的情感。

五、拓展和作业

课下,推荐大家看《郑愁予诗选集》,来更加全面的了解这位中国的中国诗人。

作业: 135 一男子的角度记叙故事,246 以女子的角度改编成散文。主义题材的不同。 篇二:《错误》教案

《错误》

—郑愁予

执行者:凌恋冬

、一、教学目标:通过朗读与分析全诗,学习诗歌中所运用的古典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写作特点, 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结构美。

二、教学重点:品味诗歌优美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通过运用古典意象品味诗歌优美的意境。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诵读法、思路教学法。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用具:普通黑板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部电影里有这样的一句台词:“有时候,爱得太深,人会变得心醉。恨得太深,人会变的心碎。等待的太久,人的心会变得干涸。”自古以来,有多少的痴情女子独守空闺,倚楼远眺,十里长亭,在苦苦的等待爱人的归来。他们纵然红颜老去,年华消散,人无怨无悔。像这样的思妇闺怨是我国传统诗歌中历咏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一单元:中国当代诗三首中的第一首,也就是我国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的《错误》,诗中也有这样一个倚楼远眺的女子,在苦苦的等待爱人的归来。现在我们就一起进入课堂,看看作者是怎样用绝妙的笔

法来演绎这场美丽的错误。

(二)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随父亲征战南北。抗战的悲惨情景,逃难,流浪的经验。深深烙印在他纯真童稚的心灵。郑愁予也因这首《错误》和《水手刀》等以抒情主人公而被称为“浪子诗人”。

(三)整体感知

现在老师分别请几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诗。看看哪位同学读得最深情,最有味道。通过对比较以上几位同学的朗读,大家觉得这首诗应该用怎样的基调和

情感来朗读呢?

明确:缓慢的,深情的。

好的,那现在就由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来深情的朗读课文。

(四)精读品味和讨论交流:

通过对全诗的朗读,我们大概的了解了诗歌主要讲的是一个苦苦等待爱人回来的女子形象。那么这节课我们主要从意象、语言以及结构三个方面来分析全诗。

首先我们来分析意象。那什么是“意象”呢?

明确:简单来说就是寄托主观思想的客观事物。

那么我们一起来找找看全诗一共描写了那些意象?这些意象对全诗有怎样的作用? 明确:江南,莲花,东风,柳絮。这些意象给全诗添上了浓浓的古典美以及优美的意境。 现在我们就来具体分析。

1、诗的开头,作者就写到:“我打江南走过”,就是说我骑着马在江南赶路,在这里,作者为什么以“江南”为全诗的背景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为全诗打上了一种相思,乡愁之底。

分析:江南在我们的脑海中一直的风景秀丽,地美水美人更美的地方。但是这也仅仅存在于和平年代。在战乱年代,江南常常被蒙上了一层浓浓的伤感色彩和世事沧桑。在这个时候,江南则更能表现愁绪,所以诗人把背景选在江南,就能给全诗打上了一种相思,乡愁之底。

2、比喻人面美丽如花,古诗中并不少见。那么作者为什么对莲花情有独钟,莲花有什么独特的文化内涵呢?我们同学现在回忆一下以前我们以前学过的有关莲花的著名的诗句。在这句诗中,莲花有怎么样的品质? 明确:纯洁,高洁,淡雅,幽静。

“莲”,在中国文化里,有丰富的文化积淀。莲花:纯洁,淡雅,幽静。一方面形容女子的容颜,一方面也说明了女子得芳洁。“莲”谐音“怜爱”“怜惜”中的“怜”。莲又与藕相连,暗含“藕断丝连”。“丝”与“思”谐音。所以“莲”象征着纯洁美好的爱情和思念。而莲子心苦涩,也象征着思妇内心的苦涩。

3、东风:大家知道东风是什么风嘛?根据诗歌提示的“三月”我们应该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所以东风即春风。李商隐的《无题》中也有一句写到东风,而且写的很形象。“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说的是花草树木借助东风得以盛开,得以生长,假如东风无力,百花也就失去了支撑。在这里。作者化用了李商隐的诗句,东风并非无力,而是传递春天信息的春风没有到来,春天的美好也没有到来,也喻指女子等待的爱人没有归来。

4、柳絮:古典文学中“柳”跟离别,相思感情抒发的联系最为密切,柳枝柔长,于人们分别的感情的缠绵相似,所以古人们常常折柳相送,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这句“东风不来,柳絮不飞”则侧面的表达了女子在等待中内心的苦闷和对爱人深深的思念。

在这首诗中。作者主要写了四个主要的意象,为全诗制造了浓浓的优美意境。 语言的独

特是诗歌必不可少的因素。下面,我们一起来揣摩这首诗的语言的魅力。首先我们来看下这首诗在修辞手法方面的语用。在这首诗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呢?

明确:比喻

一共用了多少个比喻句?分别把它们找出来。并说说这些比喻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四个。在这里,作者用莲花的开落比喻女子容颜的消退,用得非常的巧妙。莲花盛开,是如此漂亮的景色,而花落,也就意味着结束。从开到落,是慢慢消退的过程,而女子在等待中容颜慢慢的消退,就像这莲花一样。把女子的心比作成小小的寂寞的城,比作向晚的街道,比作小小的小小的紧掩的窗扉。也就把女子内心的寂寞,孤寂,封闭的心写的栩栩如生。这种心情,到了晚上,则显得更加凄凉。

就像上课之前老师说的那句台词一样,“等待得太久,人的心会变得干涸。” 从语言运用上来讲,第一、第二、第四个比喻的原句应是“那等在季节里容颜如开落的莲花”、“你的心恰若向晚的青石街道”“你的心是小小的紧掩的窗扉”,如今把“向晚”和“紧掩”倒装,化板为活,去俗生新,加强了语言的变化,婉曲的表现了思妇的怀人心理,描摹出思妇幽闭的内心世界,形

象地刻画出一个寂寞女子哀怨的形象:怨妇的心封闭、沉闷、没有生气,在这个“城中”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街上寂无人迹,她将失望的心扉紧掩。跫音是指脚步声,在这里也喻指女子等待的男子。

第三:这首诗的结构布局得也非常的完美。

(1) 全诗第一句写我的句子很短,而写女子的句子很长,那么就能明显侧重点是写女子。主次分明。

(2) “不来”“不飞”与“不响”“不揭”四个否定句间隔两行两两相对,形成一种呼应重复,既使全诗音韵和谐,又使全诗抒情意味变得深婉动人。

(3) 前面我们说有两个倒装句,那大家觉得把那两句还原好吗?除了去俗生新,有创意外,还有别的作用吗?我们来看“晚”和“掩”他们的韵是一样的,都是“an ”。像这种的我们叫做押韵。:

(4)从整体上来看:首尾是“我”的走过,突出中间“你的心”是寂寞和紧掩。然而,“你的心”是美丽的。“我的走过”是错误的,从而使“我”和“你”形成鲜明对比。使错误和美丽一目了然。

(五)总结:《错误》篇幅短小,诗人写起来却一波三折,给诗增添了想象的空间,利用矛盾,修辞手法以及意象和倒装,揭示了人物的内心,颇有独到的韵味。这节课我们就分析到这里。

(六)作业布置:1. 背诵全诗

2.把课后练习的四道思考题写到作业本交给老师。

(八)板书设计:

一:意象:1、江南:相思、乡愁之底。

2、莲花:(1)爱情和思念

(2)等待中女子内心的苦涩

3、东风:女子内心的苦闷

4、柳絮:对爱人深深的思念

二:语言:1、修辞手法:比喻(1)女子容颜—莲花的开落

(2)女子之心—小小寂寞的城

(3)女子之心—向晚的街道

(4)女子之心—小小的窗扉

作用:对女子等待的形象进行描绘了渲染,使女子的形象

生动具体化。

2、倒装:(1)开落的莲花—莲花的开落

(2)向晚的街道—街道向晚

(3)紧掩的窗扉—窗扉紧掩

作用:突出语用的目的性,化板为活,去俗生新,加强语言

的变化性。

三:诗歌的结构:1、音韵和谐

2、押韵

3、首尾“我”中间是“女子”使错误和美丽一目

了然

(九)教学后记:

篇三:《我们的错误》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采访你身边最敬佩的人怎样看待错误的,让大家当了一回记者,现在我们召开一个小小的采访发布会,请各组的首席记者简要地说说采访的情况。(各组代表汇报)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句话,请看大屏幕,谁来读给大家听?(课件指名读)

师:听完之后,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几句话都是与错误有关的名言警句。(师板书:错误)

师:同学们,在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中,错误总象甩也甩不掉的尾巴伴随着人的一生,总是和人们如影随形。无论你是凡人还是伟人,也不论你愿不愿意,错误就像一位不速之客,时不时的不期而至,和人们相遇相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外国诗歌——《我们的错误》, (课题补充完整)相信能让大家对“错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生齐读。)

师:这是一首外国诗歌,作者沙班·罗伯特是坦桑尼亚的小说家,语言学家。(课件出示) 师:首先我们来看看学习诗歌的方法。(课件出示)指名读。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同桌互检识字情况。

师:指名接读课文,其它同学思考,从诗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师:谁来把你从诗中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生1:我知道了人都会犯错误。

生2:我知道错误可以产生两种结果,一是,一错再错,二是,吸取教训走向成功。 生3:我知道了天才伟人也会犯错误,只是他们没有被错误吓倒,而是爬起来重新上路。 生4:我了解到把错误读懂,我们就会成熟。

师:同学们自己读诗就能有这么多收获,真是了不起。这首小诗总共有四个小节(出示课件)

师:我们再来细读课文,相信在这一过程中,你一定会有新的感悟。师:请全体女同学读第一小节。大家看在这一小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学习击鼓和练习舞蹈都会出错。

师:不错。“学习击鼓总有漏拍的时候,练习舞蹈也会迈错脚步。”句中的“漏拍”、“迈错脚步”用来比喻什么?(课件出示)

生:“漏拍”、“迈错脚步”用来比喻人生中的错误。

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出示)

生活中除了这两种常见的错误,你还犯过什么错误?

生1:我上课时爱开小差,有时需要老师和同学提醒我,我才能集中注意力。

师:自制能力有点差??

师:作者虽然只举了两种错误,却让我们从中联想到了自己的许多事情,这些错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呢?

生:每个人都会犯错误。

师:好,你说了一个陈述句。看诗中用什么语气说明这一点的?(出示)生:反问语气。 师:能读出这种反问的语气吗?

生:年轻人啊,谁又能不犯错误?

师:如果犯了错误,该怎么办呢?

生:如果犯了错误,我们应该积极的改正。

师:你是在哪一小节中知道的?

生:我是从第二小节中知道的,“知道错了,不难把错误根除”,就是让我们知错就改。 生:错误可能是再一次错误的开始,失败也可能是成功之母。

师:在什么情况下,“错误可能是再一次错误的开始”;在什么情况下,“失败也可能是成功之母”呢?(课件出示)

生:如果我们犯了错误却不自知,或者不去面对,不接受教训,不去改正,那么“错误可能是再一次错误的开始”;只有我们敢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失败才可能是成功之母”。 师:说得好,如果我们都能勇于承认错误,做到知错就改,那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成为优秀的人,了不起的人。

师:那么天才、伟人会犯错误吗?你在哪一小节中找到答案的,(第三小节)齐读第三小节。

师:你知道哪个“天才、伟人”的错误吗?

生:我知道革命导师列宁小时候打碎花瓶,伟大诗人李白小时候逃学。 师:你知道的真多,他们又是怎样对待错误的呢?生自由发言

(出示)齐读“错误,不会使他们畏缩不前,跌倒爬起来,重新上路!” 师:可怕的是什么呢?(生答)

课件出示: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

师:这句话我们能换一种说法吗?

生:可以,错误不可怕,错误地对待错误才可怕。(出示)

师:“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革命导师列宁小时候打碎花瓶,伟大诗人李白小时候逃学。天才伟人也犯错误,只是(出示,引读)“错误,不会使他们畏缩不前,跌倒了爬起来,重新上路!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

师:你能用“畏缩不前”说一句话吗?

生:在运动会上,我们班的同学没有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而是坚持不懈,最后取得了胜利。

师:列宁勇于承认错误,李白勇于改正缺点,不是旁人的逼迫,而是他们深深地知道(引读“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并背诵这一句。

师:如果错误地对待错误就会造成“错误可能是再一次错误的开始”。 你能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错误地对待错误吗?

生:做了错事不敢承认,还嫁祸给别人。

师:错误地面对错误会怎样呢?

生:错误地面对错误,就会一错再错,一直错下去。

生:那样我们就会找不到正确的前进方向,会走错路的。

师:是啊,你们能认识到错误的危害,这真是太好了。

总结:人生的道路曲曲折折,错误如影随行,请不要害怕,这是一个人成长的规律,我

们要正确面对错误,最后有勇气改正错误。正如沙班·罗伯特所感叹:上好人生这一课,你将永远不会糊涂!

师:谁能来读读课文第4小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在这一小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错误是一种美丽,是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每个人都要细细研读。 生: “读懂错误”我们才会成熟,才能不会糊涂。

师:再细读第四小节。同学们注意观察,看看在这一小节里,每一句的最后和下一句的开头有什么关系。(生读)

生:我发现,每句的句尾与下一句的开头是同样的话。

师:是啊,上句尾与下句首的重复,这也是本首诗歌的语言特点 。通过反复吟咏,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他还担心年轻人什么?听了这些话,你有什么感受?

生1:作者语重心长地叮嘱我们不要怕犯错误,只要正确地对待错误,我们就会走向成熟。

生2:他担心年轻人不能正确面对错误。

生3:听了这话,我不再害怕犯错,犯错之后我要积极改正。??

师:你们的感悟能力很强。你觉得诗人此时好像我们身边的什么人?(长者)此时的叮嘱比前几个小节,你觉得在感情上有什么变化吗?

生1:我觉得诗人的叮嘱更加语重心长了。

生2:我觉得诗人的叮嘱更加温和,更加委婉了。

师:让我们把自己当成诗人,语重心长地来细细叮嘱。(课件出示)

小结:在生活的常理中,错误不会像辉煌的成绩那样让人意气风发。错误总是令人讨厌,让人沮丧。但是诗人却是为错误歌唱:告诉我们应该豁达乐观的看待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才能走好今后的人生之路,这样恰恰是成功的保证。

师:诗人象一个温和的长者,象一个谦和可敬的导师,用平等的身份,可亲的态度,温和、朴素而简明的语言,和人们娓娓交谈。没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没有声色俱厉的责备,他态度和蔼,委婉亲切,从各个角度讲述道理,告诫世人,给人深刻的警示。

师:我们再来读读诗作,读出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来。

师:学了这篇课文,对你有什么启发?

课件出示:(你记忆最深的一次错误是什么?当时是怎样处理,学了这篇文,你觉得当时处理得好吗?今后你打算怎样面对错误?)

生1:小时候,我和几个小伙伴到别人家地里去拔过萝卜。后来妈妈知道了,批评了我,以后我再也没做过这样的事。

师:你能知错就改,真是个好孩子。

生2:有一回,我和几个伙伴比赛扔石子,结果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后来我们跑了。我现在知道那时我们做错了,我今后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积极的改正错误。

师总结:说的非常正确,正如谚语所说的“不怕百战失利,只怕灰心丧气”,对待错误我们不应该灰心畏缩不前,更不应该固执地错上加错,如菲力普斯所言:“失败是一种教训,它是情况好转的第一步。”我们要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然后重新上路,成功属于我们! 出示名言积累。

篇四:《我们的错误》教学案设计

《我们的错误》学案设计

执教:成都市龙泉驿区实验小学 叶 虹

1

2

3

4

5

篇五:郑愁予 错误 教案

《错误》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准。

2.培养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感悟诗歌意象,体味诗歌意境。

教学重点:

1.把握思妇词和游子谣等传统题材;

2.赏析郑愁予诗歌的古典美;

一、导入:

1李清照《一剪梅》

学习这首篇课文之前,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一些诗。还记得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 剪梅》吗?(记得)好,哪位同学可以给大家朗诵一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很好那么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写出了李清照对她死去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2吕本中《采桑子》

我们再来看南宋诗人吕本中的一首词,下面我们来齐读这首词并感受它的思想感情。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词中的“亏”与“满”两词的意义?

——满,此指月圆;亏,此指月缺。

“暂满还亏”该如何解释?

——暂,暂时,暂且;还,仍然,还是。“暂满还亏”也就是说,什么呢?还记得苏轼的水调歌头吗?里面有一句诗就是写月圆月缺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那么这里的暂满还亏也就是说暂时的月满终归还是要缺的,人与人之间,古时候的夫妻之间总是聚少离多。 那么,词中的“君”,也就是第二人称的“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君”应该是一个外出的丈夫,词中的抒情主人公相应地应该是一位独守空闺的妻子。 月圆之夜,一位少妇却枕愁难眠。啊,原来是丈夫外出,没有和她厮守在一起,不能与她在这江畔高楼共赏这皎洁的明月了。也许已半载了,或者都三年了,他怎么还不回来呢? 综合刚才所说的两首诗,我们可以把它们定位为一首闺怨题材的思妇词。

在李清照和吕本中的词中我们感悟了一位独守幽闺思念丈夫的妻子的哀怨和忧伤之情。那么请问大家“思妇词”中的思妇是一个什么结构的词语呢?

——在此“思妇”一词,不是动宾短语,而是偏正词组。反映妻子思念外出远游的丈夫的诗词就是“思妇词”。这种“闺怨”题材的思妇词,古典诗词中比比皆是也。而当代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错误》,则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它是当代的闺怨诗,此诗美丽凄哀,很多人评价它可以跟宋词小令相提并论。

二介绍作者

作者郑愁予,本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当军人的父亲辗转大江南北。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8年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

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研究,获艺术硕士学位。现旅居美国,任耶鲁 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三、范读课文。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 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四、整体把握诗歌

下面我们来整体感知一下这首诗。大家对这首诗的词语句子有什么觉得难以理解的地方吗? 但我有一些疑问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帮我解答一下。我打江南走过的打字是什么意思? ——打,从。

那等在季节里的。。。向晚,向晚又是什么意思呢?

——向,接近。晚,晚上。向晚,接近晚上,也就是黄昏。

跫音不响的跫音又怎么理解?

——脚步声

其实粗略地看,我个人觉得这首诗的大意还是不难理解的。下面请同学们自己默读一下这首诗并给它分一下段,想想你为什么要这样分,每一段说的是什么。

1段落大意

一交代故事发生背景,暗示思妇漫长等待。(我是一位打江南经过的游子;莲花比喻少妇的容颜,时光流转,春秋代序,那美丽、纯洁如莲花的思妇的容貌,也在痴情地等待中衰老啦!“开落”写莲花,又写少妇的容颜和心境,暗示着时光的漫长。)

二写思妇的长期寂寞,揭示思妇坚贞的节操。(你是一位闺中思妇。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一节出现了很多意象。请大家画出能够表现思妇心情的意象。东风不来、柳絮不飞、寂寞的城、向晚、青石、窗扉紧掩、春帷不揭。“你”(思妇)的心理是怎样变化的? 马蹄达达——打江南走过 惊喜 美丽错误

季节容颜——莲花开落 失望

跫音不响——春帷不揭 期待

寂寞的城——街道向晚 封闭

东风不来——柳絮不飞 寂寞)

三揭示主旨——美丽的错误(过客远去)马蹄达达。(这我就不理解了5、诗歌中的“错误”错在哪里误在何处?既然是错误,又何谈美丽呢?说 “错误” ① “我” 只是个陌生的过客,不是她的丈夫归来。② “我”的出现打搅了深院中的女子。 说美丽,是因为它曾经先引起了诗歌中女主人公情绪的激动,达达的马蹄声给了女子希望,虽然最后以失望告终,但这过程是美丽的,因为女子的生活起了涟漪 ,打破了原本生活的死寂。)

五、总结(本文写了?)

思妇在闺中苦苦地等候心目中的“白马王子”,过客的马蹄声让思妇产生了过客就是思妇的“白马王子”的错觉,但可惜的是一瞬间的“惊喜”换来了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失望”。 因为“我”只是一个匆匆的陌生的过客,不是思妇的丈夫,所以才会出现“美丽的错误”。

和思妇的丈夫一样,“我”也是一个离开自己的妻子家人的游子。那么这位过客,也是离家外出远行的游子,他也在思念家中的妻子和亲人。文中不仅写了思妇对远行的丈夫的期待,也写了过客对家中妻子的思念,不仅写了幽闺之哀怨,还写了羁旅的愁苦。更进一步讲,诗歌所写的故事,不仅发生在两对夫妇间,而且发生在所有分离生活的夫妇间。 如我们还学习过另外一首游子谣《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可见《错误》这首诗不仅写了闺怨的思妇,而且写了苦旅的游子。它是一首思妇词,也是一篇游子谣。

六、课后作业

今天这首诗就讲到这里,“美丽的错误”在你我他生活中都曾经出现过,在前人的诗词作品中也曾有过。大家回去之后仔细思考资料上的那些词,指出下列词中的“美丽的错误”。下节课回来评讲。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颦洲。(温庭筠《梦江南》) 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

温词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柳词的“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两处都是写“美丽的错误”的。在这些词句中,我们一样感悟到了那幸福的激流袭过作者心头后迅速转变为深深的失落。

7、在诗歌中,第一人称的“我”的出现有何作用?五、话题讨论

1、关于这首抒情短诗的内容有两种理解,一是错误因女子而起,一是错误因男子而起。你是怎么理解的?根据你的理解有情感的朗诵本诗。

提示:答案不求统一,但朗诵时可指导学生:理解不同,朗读的重音处理也就不同。

六、知识延伸

阅读郑愁予的《天窗》,体会其抒发的思想感情。

天 窗

郑愁予

每夜,星子们都来我的屋瓦上汲水

我在井底仰卧着,好深的井啊。

自从有了天窗

就象亲手揭开覆身的冰雪

——我是北地忍不住的春天

星子们都美丽,分占了循环着的七个夜,

而那南方的蓝色的小星呢?

源自春泉的水已在四壁间荡着

那叮叮有声的陶瓶还未垂下来。

啊,星子们都美丽

而在梦中也响着的,只有一个名字

那名字,自在得像流水??

这首诗的动人,是因为他用了鲜活的现代生活语言,表现了甚具古典意味的纯然之美。它是那么满溢着热切的情绪一—因为怀想着一个人,诗人自喻为天窗——并由这一情绪带动着意义的推展,使诗意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这过程中,读者的心被深深吸引,他们被一种美的情愫感动着,直到诗的末尾,当诗人的彩笔照出:“那名字,自在得像流水?? ”,心中虽意犹未尽,但却得到欣赏上的满足,并且领悟到,这“天窗”,是诗人的化身,而诗人之所以化身为天窗,乃是借此怀想一个人——“那南方的蓝色的小星”,于是,我们也会进一步发现,《天窗》一诗,原来是一首美丽的情诗。

师问:根据诗歌中的语句,判定“我”、“你”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生己答:“我”是一位游子,有“我打江南走过”句为证。

“她”是一位闺中思妇,有许多诗句为证,关键字是“等”。“等”字

涵盖第二节的内容。

师问:第一节第二句内蕴丰富,请用散文的语言把它传达出来。

生无人举手,无人对答。

师讲解:时光流转,春秋代序,那美丽、纯洁如莲花的思妇的容貌,也在痴情地等待中衰老啦!“开落”写莲花,又写少妇的容颜和心境,暗示着时光的漫长。

师问:第二节第五句和第二节第二句十分相似,请改变第五句。

生齐答:你的心是小小的紧掩的窗。

师问:好!大家都对了!请大家继续思考。描写诗歌中的这个“思妇”,也就是第二人称的“你”,运用了哪些意象?请一一指出来。

生庚答:诗歌中依次用了“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柳絮不飞”,“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帷不揭”,“小小的窗扉”等意象来写思妇的痴情的期待,就是“等”。 师问:你能否给这些意象进行归纳分类,并指出这些意象的表达效果?

生迟疑后答:不会。

师问:请大家一起来思考这个问题。能否给这些意象进行归纳分类,并指出这些意象的表达效果?

生辛举手。

生辛答:我分为两类。一类意象是作为比喻句的喻体出现,如“莲花的开落”,“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小小的窗扉”等四处意象。前者写“思妇”的容颜的衰老,后三者写“思妇”的心境的落寞。

第二类意象是与春天、三月有关的“东风不来”,“柳絮不飞”,“春帷不揭”等意象。春天来了,思妇却视而不见。以春天的烂漫来反衬思妇的落寞。综上,一类意象为比喻,一类意象为反衬。

师问:那么,这位思妇可曾等到她的丈夫回来?诗歌中的“错误”错在哪里误在何处?既然是错误,有何谈美丽呢?思考后请举手回答。幻灯片显示“美丽的错误”。

生说:没有。“错误”在于那骑马的男子,第一人称的“我”,只是个陌生的过客,不是她的丈夫归来。

生己说:说它美丽,是因为它曾经先引起了诗歌中女主人公情绪的激动。

师总结说:好,两位同学的理解很对,表述很好。类似的“美丽的错误”在你我他生活中都曾经出现过,在其他一些前人的诗词作品中也曾有所表现。我们来分析并指出以下两首词中的“美丽的错误”。

幻灯片显示温庭筠《梦江南》、柳永《八声甘州》。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颦洲。(温庭筠《梦江南》) 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

生庚答:温词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柳词的“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两处都是写“美丽的错误”的。在这些词句中,我们一样感悟到了那幸福的激流袭过作者心头后迅速转变为深深的失落。

老师总结发言:好,看来大家对此类的诗词的主旨都能准确把握了。我们在温词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柳词的“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中一样读到了那“美丽的错误”。不同的是,温词、柳词中的过客都是乘船;而郑诗中的过客是骑马。

师曰: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诗歌,注意体味思妇等待丈夫归来的痴情和落寞。 同学们齐读诗歌,沉浸其中。

师问:在诗歌中,第一人称的“我”的出现有何作用?

生庚答:首先,和思妇的丈夫一样,“我”也是一个离开自己的妻子家人的游子。其次,因为“我”只是一个匆匆的陌生的过客,不是思妇的丈夫,所以才会出现“美丽的错误”。


相关文章

  • 烟花爆竹特种作业培训教案
  • 烟花爆竹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教案 ● 烟花爆竹安全作业 ◆指从事烟花爆竹生产.储存中的药物混合.造粒.筛选.装药.筑药.压药.搬运等危险工序的作业. ▲1 烟火药制造作业 指从事烟火药的粉碎.配药.混合.造粒.筛选.干燥.包装等作业. ...查看


  • [怎样让孩子敢于承认错误观点]教案
  • <怎样让孩子敢于承认错误观点>教案 二七班 李会 教学目的: 1. 帮助家长了解孩子不敢于承认错误的原因. 2. 引导家长明白怎样对待孩子的过失. 3. 培养孩子敢于承认错误. 教学重点: 引导家长明白怎样对待孩子的过失. 教学 ...查看


  • 夏季轮滑班教案
  • 轮滑班教案 杨毅 教学计划 第一. 二课时:1.初步学会掌握轮滑的基本站法. 2.学会单脚支撑行走和滑行. 第三. 四课时:1.复习单脚支撑行走和滑行. 2.学习推人滑行. 第五.六课时:1.复习滑行和推人滑行. 2.学习滑行后的停. 第七 ...查看


  • 基本体操教案21
  • 教 教 材 教 学 目 标 部 分 案 体育 系 2008 级 1 班 第 21 次课 2009 年 11 月 17 日 一.教学实习 二.技巧:侧滚翻 1/1:站立前倒成俯撑接单腿向前摆越转体 180 度 教 成仰撑 1/1 三.双杠:滚 ...查看


  • 乒乓球全程教案
  • 课题 1. 2. 知识 复习发平击球.推挡技术:2.学习正手攻球 目 的 重点 方法 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乒乓球的发球和推挡技术,初步学习 正手攻球技术. 能力 提高学生的观察.模仿.自学.自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 情.. 德育 培 ...查看


  • 高效课堂教案指导意见
  • 高效课堂教案(学案)指导意见 1. 教案(学案)本着实用原则,符合新课堂.高效课堂的要求. 2. 教案(学案)要突出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 3. 教案(学案)要有老师自己思考的内容,不能以应付 检查为目 的而抄袭教案,教案应以怎样让学生学会 ...查看


  • [迟到]教案
  • 北师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迟到>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所饱含深切的爱,而 改掉迟到的恶习的过程,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以 ...查看


  • 乒乓球模块教学教案
  • 薛窑中学乒乓球选项教学(水平五)教案 学 习 目 标 乒乓球项 学 教学 学 学 乒乓球 乒乓球学 学 (1) 乒乓球 10 (2) 乒乓球 48 (3) 乒乓球 48 学 乒乓球球 乒乓球 教学 学 教学 学 乒乓球球 ( 球) 教 学 ...查看


  • 错账更正方法教案
  • <错帐更正方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熟悉三种错账更正方法的适用范围: 2.掌握各种错账更正方法及步骤: 3.熟练运用相应的错账更正方法来更正记账错误. 二.学习任务 运用相应的错账更正方法来更正记账错误 三.教学重点 掌握错 ...查看


  • 意志坚强的表现 教案-教学教案
  • 意志坚强的表现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坚强意志的四种表现:遇事有主见.处事能果断.勇于克服困难.善于约束自己.同时教育学生分析自己意志薄弱的表现,自觉地克服它们.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具有坚强意志的成功者的敬佩之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