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如何抓住特征描写景物

试谈如何抓住特征描写景物

作者:伍德宁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年第04期

美好的大自然是作家笔下的爱物,作家们通过细致的描写、生动的刻画、优美的描述,使大自然中的山山水水、亭台楼阁、莺歌燕舞等尽显其特有的风姿,深得广大学生的喜爱。老舍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充满温情、生机;朱自清的笔下,江南的春尽展新意、亮丽;柳宗元的笔下,幽静的小石潭流露出凄清、素雅;刘禹锡的笔下,偏远的陋室蕴含丰富、含义深远……广大文人墨客面对四季的更替、万物的轮回精心描写、细致刻画,给予丰富的情感内涵,万物在作家的笔下显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如何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笔者现就此作些简要阐释。

一、善于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

写景的关键方法就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每个景物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要善于细心观察,找到最能凸现景物特点之处。要想准确找到景物的特点,就要有一双慧眼。在观察景物时应选好观察点,或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或由表及里,或由里及表;或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等等,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细致深入的观察,搜索不同景物的独到之处,寻觅景物的特点。同样是树,森林中的和道路旁的树的颜色、枝干就是不同;同样是水,查干湖的水和松花江的水姿态各异。观察时间不同,景物状态也是不同的。《济南的冬天》里,老舍以抒情的笔调描写济南冬天的温晴天气,它和北风呼啸的北方冬天相比是沉静的,温柔的。抓住济南地形的特点,三面环山,这和北方的平原地区是有极大不同的,更能凸显济南冬天的温暖、舒适。济南冬天的山是秀气、美妙的,作者抓住小山的不同地段雪的特点,有点有面、稀稀疏疏、错落有致,简直就是一幅济南冬天小山卧雪图,美丽画卷展开而来,则是巧妙绝伦的树尖顶雪,想象奇特的蓝天嵌雪,多姿多彩的山坡饰雪,迷人惬意的山腰羞雪。说到这里就能看到济南冬天的雪真是让人浮想联翩,留连往返。济南冬天的特有景致那就是充满生机的碧水和蓝天相应,作者称它为蓝水晶。一片碧水流着满水的温柔,一片暖意中衬着那惹眼的、动人的绿,绿藻含情,柔柳带羞。澄澈的河水、清亮的天空,在水天相接处老舍让我们看到了济南冬天的温暖、柔美,这就展现出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它是写景要善于抓住景物特征的范例。

二、学会运用多种感官来感知景物

要抓住景物特征,更需要学会用各种感官来感知景物,从景物的不同方面整体全面的描写刻画。这就要调动灵敏的听觉、敏感的嗅觉、触觉等。具体说来,视觉是靠眼睛观察感知景物的具体颜色、形状形态、结构特点等;听觉则是依靠耳朵来辨别景物的各种不同的声音;味觉是体验到景物本身的味道,有的汁液是酸酸的,有的水果是甜甜的,有的食物是辣辣的等等;触觉则是通过触摸感受到景物的冷暖、物品的软硬、厚薄,粗糙的还是细腻的,湿漉漉的还是干爽爽的……描写景物要运用多种感官来感知,才会使景物形成立体感觉,给人以丰富多彩的多角度美感。《春》是朱自清先生的美文。作者则是采用多种感官描写春天的景物的。首先描写春草,在人们无暇顾及时悄然“钻”出来,颜色是一派碧绿,整体的形态仔细看时是“嫩嫩

的”,放眼望去,远处是一望无际的绿色;作者转为触觉描写,通过几个连续的动作,使人感受到春草的柔软、可爱。其次描写春花,作者通过视觉描写感受到各种各样的春花竞相开放的缤纷状态,看到五颜六色怒放的春花,又从嗅觉感知到春花的怡人香气。再次描写春风,从触觉方面写春风的温柔可亲,又从嗅觉写春风中混杂的各种新鲜气息,再从听觉写鸟儿的嬉戏、牧童的短笛。这无疑都在展示春天的热闹与生机。然后描写春雨,从视觉写春雨细细密密、绵绵不断,在春雨的洗礼下,春草颜色更鲜。在静静的夜晚,人们都在默默的感受春雨的美好、甘甜。作者借助各种感官细腻生动地描写春天,令人为之叹服。

三、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

要使所描写的景物生动、形象、逼真,除了调动各种感官,还要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方法可以是比喻、拟人、排比、反复、设问、夸张等,通过合理的想象和联想,使景物人格化,赋予静态的事物以灵性,让读者看到生命的旺盛。朱自清的《春》中有这样一组句子:“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的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使读者感受到春雨的细密轻盈,贴切生动的比喻和排比更加突出春雨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无私奉献,它是那样细,又是那样亮,让人置身春雨之中,倍感春雨的美妙。同样,《济南的冬天》老舍则是运用较多的拟人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温暖如春,生动可感,“那水呢,……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就凭这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此处,作者把水赋予人格化,通过生动的描写表现冬天的暖意,又把垂柳拟人化,更能展现济南冬天的生机和活力。

朱自清的《春》中这样写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寥寥几字,就把桃花的红艳、杏花的明丽、梨花的素雅写得十分生动。那五彩缤纷的景象,栩栩如生。再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这样写松:“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小山上青黑的矮松在小雪的装饰、映衬下,显得更加清幽、恬静,活灵活现。又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济南城周围的环境时写道:“小山把济南整个儿围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景物描写与作者的定点鸟瞰相吻合,自然清晰,形象准确。

总之,景物描写一定要抓住景物本身的特点,观察把握具体景物特征,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美化景物,赋予景物以生命,进而挖掘景物的与众不同之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当然,景物描写要想达到完美描写,还不仅仅是以上三种方法,还要注意景物描写的顺序,景物描写的不同用笔手法:虚实相生、动静结合、侧面烘托等,需要广大师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勤于探索、勇于研究、敢于创新,才能创造景物描写的新天地。

(作者单位:安徽省桐城市双河口初级中学)

试谈如何抓住特征描写景物

作者:伍德宁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年第04期

美好的大自然是作家笔下的爱物,作家们通过细致的描写、生动的刻画、优美的描述,使大自然中的山山水水、亭台楼阁、莺歌燕舞等尽显其特有的风姿,深得广大学生的喜爱。老舍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充满温情、生机;朱自清的笔下,江南的春尽展新意、亮丽;柳宗元的笔下,幽静的小石潭流露出凄清、素雅;刘禹锡的笔下,偏远的陋室蕴含丰富、含义深远……广大文人墨客面对四季的更替、万物的轮回精心描写、细致刻画,给予丰富的情感内涵,万物在作家的笔下显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如何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笔者现就此作些简要阐释。

一、善于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

写景的关键方法就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每个景物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要善于细心观察,找到最能凸现景物特点之处。要想准确找到景物的特点,就要有一双慧眼。在观察景物时应选好观察点,或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或由表及里,或由里及表;或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等等,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细致深入的观察,搜索不同景物的独到之处,寻觅景物的特点。同样是树,森林中的和道路旁的树的颜色、枝干就是不同;同样是水,查干湖的水和松花江的水姿态各异。观察时间不同,景物状态也是不同的。《济南的冬天》里,老舍以抒情的笔调描写济南冬天的温晴天气,它和北风呼啸的北方冬天相比是沉静的,温柔的。抓住济南地形的特点,三面环山,这和北方的平原地区是有极大不同的,更能凸显济南冬天的温暖、舒适。济南冬天的山是秀气、美妙的,作者抓住小山的不同地段雪的特点,有点有面、稀稀疏疏、错落有致,简直就是一幅济南冬天小山卧雪图,美丽画卷展开而来,则是巧妙绝伦的树尖顶雪,想象奇特的蓝天嵌雪,多姿多彩的山坡饰雪,迷人惬意的山腰羞雪。说到这里就能看到济南冬天的雪真是让人浮想联翩,留连往返。济南冬天的特有景致那就是充满生机的碧水和蓝天相应,作者称它为蓝水晶。一片碧水流着满水的温柔,一片暖意中衬着那惹眼的、动人的绿,绿藻含情,柔柳带羞。澄澈的河水、清亮的天空,在水天相接处老舍让我们看到了济南冬天的温暖、柔美,这就展现出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它是写景要善于抓住景物特征的范例。

二、学会运用多种感官来感知景物

要抓住景物特征,更需要学会用各种感官来感知景物,从景物的不同方面整体全面的描写刻画。这就要调动灵敏的听觉、敏感的嗅觉、触觉等。具体说来,视觉是靠眼睛观察感知景物的具体颜色、形状形态、结构特点等;听觉则是依靠耳朵来辨别景物的各种不同的声音;味觉是体验到景物本身的味道,有的汁液是酸酸的,有的水果是甜甜的,有的食物是辣辣的等等;触觉则是通过触摸感受到景物的冷暖、物品的软硬、厚薄,粗糙的还是细腻的,湿漉漉的还是干爽爽的……描写景物要运用多种感官来感知,才会使景物形成立体感觉,给人以丰富多彩的多角度美感。《春》是朱自清先生的美文。作者则是采用多种感官描写春天的景物的。首先描写春草,在人们无暇顾及时悄然“钻”出来,颜色是一派碧绿,整体的形态仔细看时是“嫩嫩

的”,放眼望去,远处是一望无际的绿色;作者转为触觉描写,通过几个连续的动作,使人感受到春草的柔软、可爱。其次描写春花,作者通过视觉描写感受到各种各样的春花竞相开放的缤纷状态,看到五颜六色怒放的春花,又从嗅觉感知到春花的怡人香气。再次描写春风,从触觉方面写春风的温柔可亲,又从嗅觉写春风中混杂的各种新鲜气息,再从听觉写鸟儿的嬉戏、牧童的短笛。这无疑都在展示春天的热闹与生机。然后描写春雨,从视觉写春雨细细密密、绵绵不断,在春雨的洗礼下,春草颜色更鲜。在静静的夜晚,人们都在默默的感受春雨的美好、甘甜。作者借助各种感官细腻生动地描写春天,令人为之叹服。

三、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

要使所描写的景物生动、形象、逼真,除了调动各种感官,还要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方法可以是比喻、拟人、排比、反复、设问、夸张等,通过合理的想象和联想,使景物人格化,赋予静态的事物以灵性,让读者看到生命的旺盛。朱自清的《春》中有这样一组句子:“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的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使读者感受到春雨的细密轻盈,贴切生动的比喻和排比更加突出春雨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无私奉献,它是那样细,又是那样亮,让人置身春雨之中,倍感春雨的美妙。同样,《济南的冬天》老舍则是运用较多的拟人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温暖如春,生动可感,“那水呢,……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就凭这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此处,作者把水赋予人格化,通过生动的描写表现冬天的暖意,又把垂柳拟人化,更能展现济南冬天的生机和活力。

朱自清的《春》中这样写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寥寥几字,就把桃花的红艳、杏花的明丽、梨花的素雅写得十分生动。那五彩缤纷的景象,栩栩如生。再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这样写松:“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小山上青黑的矮松在小雪的装饰、映衬下,显得更加清幽、恬静,活灵活现。又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济南城周围的环境时写道:“小山把济南整个儿围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景物描写与作者的定点鸟瞰相吻合,自然清晰,形象准确。

总之,景物描写一定要抓住景物本身的特点,观察把握具体景物特征,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美化景物,赋予景物以生命,进而挖掘景物的与众不同之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当然,景物描写要想达到完美描写,还不仅仅是以上三种方法,还要注意景物描写的顺序,景物描写的不同用笔手法:虚实相生、动静结合、侧面烘托等,需要广大师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勤于探索、勇于研究、敢于创新,才能创造景物描写的新天地。

(作者单位:安徽省桐城市双河口初级中学)


相关文章

  • 如何指导七年级学生写景作文
  • 如何指导七年级学生写景作文 金城江区五中语文组:罗火亮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来写景. 2. 学会从多角度,有层次的进行写景. 3. 学习在写景中学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二.教学方法:讲解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三.教学重点: ...查看


  • 写景状物的文章
  • 写景状物文第一个需要学习的内容,是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状物文的写作对象是事物,需要抓住被写作对象的特征.什么是特征?特征,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有一次到一个学校找朋友,正赶上是一个课间.短短十分种,却让老师收获极大.想知道是什么收获 ...查看


  • 如何教孩子在作文中进行景物描写?
  • 如何教孩子在作文中进行景物描写? 所谓景物描写,通常指自然景物描写,但也包括对社会景物即社会环境的描写.景物描写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大地,风雷云电,春夏秋冬,清晨午夜„„以及这些事物的交错组合都构成了景物描写的对象. "桃树.杏树 ...查看


  • 如何写好写景的文章
  • 如何写景 写以景为主的记叙文,也是小学生常进行的一种作文训练.它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为目的. 要写好景作文,写作时应注意: 1.仔细观察描写对象,观察要准确,要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例如形状.色彩.声音.动态.静态等方面 ...查看


  • 作文中如何写景
  • 作文中如何写景 很多同学一看作文题目是写景物的,就先去想那些写景的词儿,搜肠刮肚去寻找那些写景的句子,用这些词句在纸上编个"景",结果写出来的景物一点也不生动.那么,怎样才能写得生动感人呢? 作文当然少不了景物的描写,但 ...查看


  • [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
  • [<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 [教案1] 教学目标: 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 掌握描写景物的几种方法. 教学过程: 说明:基本照搬教参附的光盘内容,即郑晓龙老师的课件 一.布置预习课文<写景要抓住特征>,思考:课文 ...查看


  •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设计
  •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以一颗真挚的童心.爱心面对大自然,促使学生的心灵与大自然亲切交流. 2.使学生明确写景文章的写作范围.写作重点.构思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 明确话题,写景抓住特征,注 ...查看


  • 写景作文2 1
  • 如何进行景物描写 一.学习抓景物特点的几种方法 (一)同学们,地各有貌,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我们要仔细观察景物,抓住特点写具体,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请看以下片断,想想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的. 1.出示"夏日的中午,万 ...查看


  • 细说写作方法
  • 一.如何把平淡无奇的景色写得"高大上"? 1.抓住景色的特征,全面细致地观察. 观察和感受景物需要发动各种感觉器官, 把景物状态.颜色.声音.气味描写出来,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让人读来身临其境. [例]起风了,那相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