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概论]知识要点

第一章-知识点

佩夫斯纳

佩夫斯纳,曾任英国美术史协会主席,在其1933年从德国移居英国之前所作的“社会美术史”研究中,就已经孕育了对现代设计的倡导;他在 1936 年出版的《现代运动的先锋》( The Pioneers of Modern Moment , London : Faber , 1936 ) (1949 年由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再版,易名为《现代设计的先锋:从威廉·莫里斯到沃特·格罗佩斯》,更是现代设计的宣言而为西方的所有设计专业学生所必读。作为美术史学家,他不仅通过《现代运动的先锋》而开了设计史研究的先河,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部著作在公众的心目中创造了有关设计史的概念,进而影响了公众对于设计的趣味和观念。

森珀 德国建筑家、理论家,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美术史研究的第一人。他在 1860 年至 1863 年期间对建筑和工艺作了系统和高度类型化的研究,出版了极富思辨性的三卷本巨著《工艺美术与建筑的风格》。着重探讨装饰与功能之间的适当联系。

而早期人类有关设计的经验性总结,如中国古代的《考工记》和古罗马老普林尼(Plini the Elder) 的《博物志》,都可视作设计学作为一门理论的最初萌芽和起点。

然而设计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被学者们作出思辨的归纳和论理的阐述,则是20世纪以来的产物。

里格尔

奥地利美术史学家,从 1887年至1897年的10年间一直任奥地利美术与工业博物馆纺织品部主任,这个职务使他有机会接触丰富的工艺珍品。1893年,里格尔出版了被认为是有关装饰艺术历史的最重要的著作——《风格问题》。这部著作的重要之处在于里格尔认识到装饰艺术研究是一门严格的历史科学,这一认识对后世学者将设计作为一门历史科学来研究有着根本性的启发。《风格问题》一书的副标题即为“装饰历史的基础”,因为在里格尔之前并没有人对装饰作过历史的研究。

作为设计学的研究方向之一,设计史是一个极为年轻的课题,尽管设计的历史同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可是对于设计史的研究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

1977年,英国成立了设计史协会,这标志着设计史正式从装饰艺术史或应用美术史中独立出来而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设计理论

传统上来讲,设计理论一直为它的学科美术和建筑理论所包容,这是因为设计这一概念本身就是从美术与建筑实践中引申出来的理论总结。

设计作为美术与建筑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西方有着深厚的理论传统。在西方,一般以荷加斯的著作《美的分析》为最早的设计理论专著。

西方美术史之父瓦萨里(Giorgio Vasari ,15ll 一1574年) 在全面讨论设计这一概念时说道:“设计是三项艺术(建筑、绘画、雕塑) 的父亲。瓦萨里将设计与比例关系联系在一起讨论,这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传统,而且也是人类对自然和人自身观察的理论归纳。

拉斯金(1819 ~ 1900 年 ) 的 批评更为激烈。他所著的《建筑的七盏明灯》 (Seven Lamps in Architecture ,London , 1849) 这部关于建筑和装饰设计原理的书 ( 图 4 ) ,所 竭力达到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工业化的英国恢复中世纪状况。

格罗佩斯 格罗佩斯出生于柏林的一个建筑师家庭,青年时代曾在柏林和慕尼黑学习建筑。 1907 年起在贝伦斯的事务所工作, 1910 年与迈耶合伙在柏林开设建筑事务所,并于次年合作设计了采用大片玻璃幕墙和转角窗的法古斯工厂。格罗佩斯本人深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理论的影响,同时又认为机器是手工艺人工具的机械发展,1919年,格罗披乌斯在德国魏玛创建了建国立建筑学校,简称“包豪斯”,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学校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提倡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并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设计。致力于现代主义,同时又总是受到表现主义艺术和理论的侵入;包豪斯既强调对自然形态的研究,又强调对传统大师作品的构图分析。这种种的复杂因素构成了包豪斯所特有的教学方式,使这种特有的教学方式成为后来培养设计家、解决工业设计问题的理论基础。

作为建筑师的普金 (1812 ~ 1852 年 ) 深切感受到工业革命造成的问题及其对欧洲图案的设计所造成的可悲的影响,于是在他的《尖顶建筑或基督教建筑原理》 (The True Principles of Pointed or Christian Architecture , London , 1841) 中提倡复兴哥特风格,而且反对在墙壁和地板装饰中使用三度空间表现法,推崇平面图案,要求装饰与功能一致

其时,莫里斯试图通过所领导的工艺美术运 动 (The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提高工艺的地位,用手工 制作来反对机器和工业化。

这场运动的第一条原则即是恢复材料的真实性,每种 材料都有各自的价值:木材的本来颜色或者陶器的釉质。这种材料的真实性及其价值应 该在所 有的设计中得到尊重。其次是

强调设计家关心社会,通过设计来改造社会。莫里 斯这种 设计理想,直到今天仍然影响着人们对设计的要求和对生活的希望。

设计批评

在理论上讲,设计批评与设计史是不可分割的,因为设计史学家的工作建立于他的批评判断之上,而设计批评家的工作基础在于设计史教育和经验。然而在实践上我们能够将设计史与设计批评区别开来讨论,这是由于设计史学家的关注点是设计的历史,设计批评家的关注点却是当代的设计作品。再创造性的设计批评和批判性的设计批评却不同于设计史。再创造性设计批评是确定设计作品的独特价值,并将其特质与消费者的价值观与需要相联系。 这是由于设计史家的关注点是设计的历史,设计批评家的关注点却是当代的设计作品 。 设计批评的作用?

答:设计批评是以设计鉴赏为基础,以一定的设计理论和相关的人文科学理论为指导,对各种设计现象与设计作品进行分析、研究、评价的认识活动,它是一种高层次的设计接受活动和设计活动。它的作用远大于设计鉴赏,还包括设计作品、设计思潮、设计风格流派、设计发展、设计创作中的心理活动问题,都是设计批评所关注的对象,而设计批评重点还是关注设计作品。

弗赖伊在《视觉与设计》(Vision and Design ,London :Chatto & Windus,1920) 一书中便提出艺术品的形式是艺术中最本质的特点,他着重于视觉艺术中“纯形式”的逻辑性、相关性与和谐性。

贝尔在1914年出版的《艺术》(Art ,London :Chatto & Windus,1914) 里引进的“有意味的形式”,是将形式与个人视觉经验及情感经验的联系程式化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概念。 到1896年,芝加哥学派的建筑大师沙利文发表了他的论文集《随谈》,其中的名言:“形式永远服从功能,此乃定律”。随即成了20世纪功能主义的口号。稍后一些,激进的反装饰理论家卢斯发表了极有影响的《装饰与罪恶》(,全篇文章的内容后来被压缩成一句口号:装饰就是罪恶。

按照本塞的符号学对象理论划分,他分为四种对象:自然对象、技术对象、设计对象和艺术对象,它们分别通过三种参量:

即固有性、确定性、预期性来规定。

人们从设计对象可以被规划、实施和应用这一观点出发,由此区分出三个阶段:

(1)规划阶段,将功能条件和普遍化概念系统与一套所选择的物质媒介的组成材料结合起来,以便能够实现所预期的设计对象;

(2)实施阶段,由物质系统、质料系统、技术功能系统和构成系统来实际地制造出作为产品的设计对象的语义和形态系统;

(3) 应用阶段,设计对象作为产品或实在物在人的行为系统中发挥功能,用作满足需求的使用对象。

多默1990年出版了《现代设计的意义》,他用更为精致的解构方式分析设计的意义。根据多默的分析,设计分为“显性设计”和“隐性设计”两种,显性设计是风格设计;隐性设计是工程设计。显性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消费,而隐性设计决定设计品的功能。

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起自于旨在保存自然资源、防止工业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一场运动,虽然它迄今仍处于萌芽阶段,但却已成为一种极其重要的新趋向。绿色设计源于19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反消费运动。这场反消费运动是由记者帕卡德 (Vance Packard) 猛烈抨击美国汽车工业及其带来的废料污染问题而引发的。在今天,尤为重要的是,环境保护问题已提到了立法的高度。例如欧洲经济共同体已提出了一项环保政策:制造污染者必须对污染的后果负责。绿色设计本身已成为了一门工业。

墨子

墨子为春秋战国期间著名的工匠与学者 , 他所创立的墨家学派与儒家并称为“显学”,有“儒墨同是尧舜”(《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 之高度评价。在中国设计史上,墨子是最为多才多艺的人物之一 ,自称“上无君上之事 ,下无耕农之难”(《墨子·贵义 》) 之 “贱人”,直接参与设计与手工制作,并乐在其中。墨子的制作非常精巧,用木头削成的车轴,可承受六百公斤重的物体;用木料拼接而成的鸢鸟,能在天上飞翔一天;他比公输盘更早发明了云梯这一器械。《墨子·鲁问 》、《墨子·公输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淮南子·齐俗训》等都记载了墨子制作事迹及设计思想。

《考工记》

曾被后世奉为经典的春秋末年的《考工记》是中国第一部手工业专著,《考工记》总结了我国古代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最可贵的是它第一次提出了朴素的工艺观,即:“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不仅在当时是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总结,即使在今天仍然可以作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考工记》也载有都城设计制度:“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一般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与居民区。

《营造法式》 宋代《营造法式》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监丞李诫。《营造法式》书中确定了材份制和各种标准规范,还对建筑的设计、规范、工程技术和生产管理都有系统的论述,是我国和世界建筑史上的珍贵文献。北宋致力于总结前代建筑经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营造法式》中规定,把“材”作为造屋的标准,即木架建筑的用“材”尺寸分成大小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用“材”,“材”一经选定,木构架的所有尺寸都随之而来,不仅设计可以省时,工料估算有统一标准,施工也方便。

唐欧阳洵等编撰的《艺文类聚》是现存最古类书之一,

技艺巨著《农政全书》的作者徐光启(1

他就《农政全书》成书于明崇祯年间,刊行于1640年,与《齐民要术》、《天工开物》一起被视为我国农业著述中之不朽丰碑。

真正开启了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研究的,始于20世纪初萌生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特别是被誉为“20世纪的米盖朗琪罗”的美国建筑设计大师赖特和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大师米斯·凡德洛。

米斯是现代主义建筑和家具设计的重要代表。1929年,他为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设计的“巴塞罗那座椅”以其至简至纯的造型和设计动机使他的“少则多”之设计模式和原则

第二章 知识点

设计design 概念产生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艺术的定义最初系统地形成时,设计一词的界定同现代“设计”概念一样,其含义时宽时窄。设计最初的意义是指素描、绘画(drawing ),如 15世纪的理论家弗朗西斯科·朗西洛提(Francesco Lancilotti)就将设计、色彩、构图及创造并称为绘画四要素。切尼尼(Cennini )也有类似的论述,称设计为绘画之基础。瓦萨里(Vasari )将“设计”与“创造”概念相对,称二者为“一切艺术”的父亲与母亲。

设计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 设计与生产

生产是经济领域中最基本的活动。生产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和生产成果都是生产要素。设计与生产的关系是设计与经济关系的具体化,是其关系最生动的体现之一。所以,设计师是生产者,设计活动是生产活动,而且是对整个生产举足轻重的生产活动。

设计首先为工厂建设服务;其次为产品的改良和创新服务;第三为提高生产效率与效益服务。具体来说包括:充分发挥生产人员、技术、设备、管理的优势,避免或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合理地使用质优价廉、能优化产品质量的原材料;在明确目标市场,战胜竞争对手与控制生产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等基础上改进与完善产品设计,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服务。

设计师要向生产人员学习。由于精力所限,很少有设计专家同时又是生产专家。如果不顾一切硬着头皮设计,也只具有设计探讨的价值,而不具有生产实施的价值。对于为生产设计的设计师而言,从学生时代就要开始接触各种工艺,如木工工艺、金属工艺、塑料工艺、印刷工艺,以及材料学、价值工程学、生产管理、经济核算等课题。且由于生产的门类纷纭复杂,生产的技术日新月异,生产管理也面临层出不穷的难题,因此设计师终身都有需要学习的新课题。于是向企业家、工程师、经济师和一般工人学习,就成为设计师的日常工作需要。

生产部门必须认识设计。生产系统的所有人员从企业家、工程师到一般工人,为了企业的强盛都应进行正确认识设计的教育,形成企业共识。在充分肯定设计是重要的生产力的基础上,调整好设计与生产的关系,发挥设计在生产中的先锋作用。

以松下幸之助为代表的日本企业家在50年代就指出:“今后是设计的时代”。松下幸之助的认识对日本经济的兴旺发达是有重大贡献的。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上海,当100位企业家被询问什么是工业设计时,居然有80位交了白卷。要改变这一落后的社会现象,设计界必须有组织地扩大社会的设计意识,并向政府呼吁,同时用设计成功的实际事例向社会证明:生产必须正确认识设计。

生产只有正确认识设计,才会充分支持设计。在设计的启动阶段,要把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变成可以生产的产品,或者把优秀设计成果变成产品的竞争力或附加值,这就需要人力、物力与时间的投入。这是创造的投入,也是风险投资。充分的支持可望得到丰硕的成果。在设计审定阶段,需要企业家、设计师、工程师以及经济师、营销专家、生产主管、社会行政主管等共同参与及协作,从各个方面的研究对设计方案予以客观的、科学的评价。。总之,设计必须拥有生产的支持才能得到实现。

2、 设计与消费

消费是经济领域的又一基本活动,它指使用物质资料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过程。消费是人们生存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环节。设计与消费的关系是设计与经济关系的具体化,同时也是其关系最生动的体现之一。

首先,消费是设计的消费。设计是物的创造,消费者直接消费的是物质化了的设计,实际上就是设计人员的劳动成果,而且不仅仅是某一个设计人员的劳动成果。仅以日用品为例,它们除了经过产品设计和工业生产,还要经过传达设计而后到达购买者。

消费者除了消费其产品设计外,同时还消费了它的包装设计、展示设计、广告设计等等,而这些设计的成本最后都会包含在商品的价格之中。每一个消费者都同时消费着多种形式的设计。全中国有 13亿消费者,全世界有60多亿消费者,他们的衣、食、住、行,工作、娱乐,无不与设计息息相关。这么多的消费者每天消费的物质资料,都是由难以数计的设计提供的。设计形成了包围我们的物质和文化环境。

第二,设计为消费服务。消费是一切设计的动力与归宿。设计为消费服务,除了设计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之外,还有设计可以帮助商品实现消费、促进商品流通这层涵义。设计是以消费为导向的,战后设计的多元化趋势,生产的小批量多样化,都是为了适应消费的要求。设计为消费服务,意味着设计要研究消费,研究消费者,了解消费心理、方式和消费需求,研究开发什么样的新产品,如何改进包装等等。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传达设计,都是围绕消费而进行的。

90年代法国的房地产开发有一种潮流,由购买者先行设计出或指出他所需要的房屋款式,再由设计师和开发商建造房屋,依照购买者的购买力选用建筑材料。社会经济愈是发展,设计的消费性导向也就愈明显。

第三,设计创造消费。设计可以扩大人类的欲望,从而创造出远远超过实际物质需要的消费欲。

请述说明式家具的设计特色?

答:明式家具的设计特色:一是注重结构美。不用胶和钉,主要用榫卯结构,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的榫卯。

二是注重材质美。充分利用材料本身的色泽和纹理,不加遮饰,色泽深沉雅致,木纹自然优美,质感坚致细腻。

三是注重造型美。造型浑厚洗练,稳重大方,比例适度,线条流利。

四是注重装饰美。装饰简洁,不事繁琐雕琢,装饰线脚简练细致,朴实无华。

请简述包装设计的用途?

答:保护产品、促进销售、便于使用、提高价值

设计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答:(1) 设计与生产

设计与生产的关系是设计与经济关系的具体化,是其关系最生动的体现之

一。设计师是生产者,设计活动是生产活动,而且是对整个生产举足轻重的生产活动。 设计首先为工厂建设服务;其次为产品的改良和创新服务;第三为提高生产效率与效益服务。

设计师要向生产人员学习。

生产部门必须认识设计。在充分肯定设计是重要的生产力的基础上,调整好设计与生产的关系,发挥设计在生产中的先锋作用。生产只有正确认识设计,才会充分支持设计。在设计的启动阶段,要把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变成可以生产的产品,或者把优秀设计成果变成产品的竞争力或附加值,这就需要人力、物力与时

间的投入。总之,设计必须拥有生产的支持才能得到实现。

(2) 设计与消费

消费是人们生存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环节。设计与消费的关系是设计与经济关系的具体化,同时也是其关系最生动的体现之一。 首先,消费是设计的消费。设计是物的创造,消费者直接消费的是物质化了的设计,实际上就是设计人员的劳动成果,而且不仅仅是某一个设计人员的劳动成果。仅以日用品为例,它们除了经过产品设计和工业生产,还要经过传达设计而后到达购买者。

消费者除了消费其产品设计外,同时还消费了它的包装设计、展示设计、广告设计等等,而这些设计的成本最后都会包含在商品的价格之中。设计形成了包围我们的物质和文化环境。

第二,设计为消费服务。消费是一切设计的动力与归宿。设计为消费服务,除了设计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之外,还有设计可以帮助商品实现消费、促进商品流通这层涵义。设计是以消费为导向的,战后设计的多元化趋势,生产的小批量多样化,都是为了适应消费的要求。设计为消费服务,意味着设计要研究消费,研究消费者,了解消费心理、方式和消费需求,研究开发什么样的新产品,如何改进包装等等。

设计的艺术手法主要有:借用、解构、装饰、参照和创造。

“现代设计之父”是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

我们观察到,艺术理论和实践都推动着设计的发展,但是在设计与艺术的关系上,也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之一是为艺术而设计。否认设计的功利目的,否认设计的科学技术和经济特征,把设计作为纯艺术的一个品种。这样一来,设计就成了纸上谈兵之举和架上欣赏之物,科学、技术、生产、流通、消费等均成为无关的概念。1925年巴黎国际装饰艺术暨工业博览会的设计便因奢华而不切实际招致对整个博览会的批评。

误区之二是为技术而设计。否认物质产品的精神功能,否认设计的艺术特征,把设计作为纯科学技术的一个行业。这就非常明显地导致设计的纯技术观点,素描、色彩、图案、构成都成了摆设,艺术思想、艺术技巧、艺术风格和艺术传统,都变成了无聊的言辞。 误区之三是孤立静止地看待设计与艺术的关系。设计被当作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传统图案;艺术仍是挈斯恰科夫体系的素描,苏联时期中专学生的水彩。这是数十年的闭关自守遗留下的认识问题。

本世纪初,美国人发明了塑料,拉开了塑料工业的序幕。成为“民主的材料”。

系统论方法从整体上看,分系统分析(管理)→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决策)三个步骤。

设计是创造商品高附加价值的方法。从消费层次来看,人的消费需求大体分为三类层次, 第一类层次主要解决衣食等基本问题,满足人的生存需求;

第二层次是追求共性,即流行、模仿,满足安全和社会需要。这两个层次的消费主要是大批量生产的生活必需品和实用商品,以“物”的满足和低附加值商品为主。

第三类层次是追求个性,要求小批量多品种,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前两个层次解决的是人有我有的问题,而第三个层次则满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愿望,这种“知”的满足,必然要求高附加价值的商品。

高附加价值不仅仅是从机能方面考虑,还必须将功能(Function )、材料(Material )与感性(Sensitivity )三者统一考虑才行。一般来说,F .M .S .值越高则附加价值越高。

日本的产品设计在“废弃律”方面是最典型的代表。通过以设计对象的最低寿命周期。 结合实例,试论述包豪斯产生的目的、理念和意义?

答:“包豪斯”一词由德语的“建造”和“房屋”两个词的词根构成。创始人是格罗佩斯 , 包豪斯学校由魏玛艺术学校和工艺学校合并而成,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材。包豪斯是一所设计学校,开设有纺织、陶瓷、金工、玻璃、雕塑、印刷等科目。包豪斯在设计理论上,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艺术与技术的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这些观点对于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 包豪斯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开创了 “ 基础课程 ” 的教育 — 三大构成。包豪斯

的设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课程结构与教学方式成了世界许多学校设计教育的参照系统,包豪斯的思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被奉为现代主义的经典。

第三章-知识点

原始半坡型彩陶

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半坡型彩陶的鱼形花纹,起先的写实的手法,逐渐演变为鱼体的分割和重新组合,例如,“人面鱼身”盆纹是人面与鱼形合体的花纹,在一个人头形的轮廓里面,画出一个鱼花纹,具有“寓人于鱼”的特殊意义,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尖底瓶汲水器(图未标题-61 ),其基本形状为小口、尖底,腹部置有双耳。双耳除了系绳之用,还具有平衡重心的作用,使注满水后的容器能自动在水中直立,底尖便于下垂入水,也易于注满,造型设计可谓轻巧实用。 马家窑型彩陶 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特点,可归纳为以下特点:点和螺旋纹。点的运用,成为这个时期装饰的特点。在点的外面装饰螺旋纹,有动的感觉。因此,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风格可用旋动、流畅来形容。 青铜器设计

商周时期的设计艺术,最有代表性和具有突出艺术成就是青铜工艺,三千多年前出现的中国青铜工艺,它的突出成就表明了中国奴隶社会手工业发展的最高水平。

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有时根据特殊需要也掺一点铅;加入锡铅以后,熔点降低,硬度增高,容易掌握铸造过程;可以铸造需要坚硬的制品,如武器或工具;另外熔铸时减少汽孔,使装饰花纹清晰;增加光泽度。青铜器的名称,根据生活用途的不同,大体可分烹饰器、食器、酒器、水器、杂器、兵器、乐器、工具等八类。

失蜡法

到春秋晚期和战国时代,人们开始用失蜡法制作铜器,也称蜡模法。

实用性在新时代时期的设计中得到了特别的关注。

整个奴隶制时代,也是青铜器的设计制造最繁盛的时代,故又称青铜时代

仰覆莲花瓷尊

南北朝有一种具有较高艺术性设计的瓷瓶,又名仰覆莲花瓷尊,该瓶新颖别致,尊体以腹为中心,上下部塑饰各为相向的三层莲花瓣,层层相接,尊底也塑成莲花瓣形,全尊共七层。肩部有耳,颈部塑出花鸟云龙。此尊高66.5厘米,口径19.2厘米,现陈列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三彩

唐三彩,是模仿染缬工艺的装饰效果。因为它经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实际上并不限于三种色釉,它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是用经过精炼的白粘土制胎,两次烧成的。它首先用千度左右的高温烧成陶胎,挂釉后再经900o 左右焙烧。用料精细,制作规整,所以不变形、不裂缝、不脱釉。

商代和西周早期的青铜礼器是这一类型的代表,它们通常以抽象和半抽象的动物纹样为主要装饰。最突出的是饕餮纹,又称兽面纹,

宋代瓷器

宋代瓷器设计高度发展,突出表现在全国各地名窑众多,著名瓷窑有汝窑、官窑、龙泉窑、定窑、景德镇窑、磁州窑、建窑、吉州窑和钧窑等。掌握了多种烧造技术和装饰技法,产品各具特色。

例如定窑,此地古属定州,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故名,装饰上有刻花、划花和印花。刻花的线条洗练流畅。

例如哥窑主要特征是釉面有裂纹,即开片〔图404〕。这种裂纹,是由于釉和胎的收缩率不同而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根据开片的不同形状和大小,又赋予它们以各种名称。例如,纹片极细小如鱼子的,称为鱼子纹;纹片大而呈弧形的,称为蟹爪纹;纹片大小相同的,称为百圾碎。

青花和釉里红

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明式家具讲究选料,选材是设计意匠的重要部分之一。多用紫檀、花梨、红木等,也采用楠木、樟木、胡桃木及其它硬杂木,所以又通称硬木家具。明式家具的造型安定,简练质朴,讲究运线,线条雄劲而流利。明代家具的最大特点,它擅长将选材、制作、使用和审美巧妙的结合起来。造型显得线型简练、挺拔和轻巧。例如椅子的靠背和扶手的曲度都基本适合于人体的曲线,触感良好。

明代家具采用木构架的结构。结构科学合理。明代椅子由于造型所产生的比例尺度,以及素雅朴质的美,使家具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家具整体的长、宽和高,整体与局部的权衡比例都非常适宜。有的椅子座面和扶手都比较高宽,这是和封建统治阶级要求“正襟危坐”,以表示他们的威严分不开的。

《营造法式》

宋代《营造法式》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监丞李诫。《营造法式》书中确定了材份制和各种标准规范,还对建筑的设计、规范、工程技术和生产管理都有系统的论述,是我国和世界建筑史上的珍贵文献。北宋致力于总结前代建筑经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营造法式》中规定,把“材”作为造屋的标准,即木架建筑的用“材”尺寸分成大小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用“材”,“材”一经选定,木构架的所有尺寸都随之而来,不仅设计可以省时,工料估算有统一标准,施工也方便。

斗拱

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斜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承重,用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成的向外挑悬的斗拱,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传递到柱上。此外,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

明清北京故宫

明清故宫的设计思想是体现帝王权力的,它的总体规划和建筑形制用于体现封建宗法礼制和象征帝王权威的精神感染作用,为了显示整齐严肃的气氛,全部主要建筑严格对称地布置在中轴线上,在宫城中以前三殿为重心,其中又以举行朝会大典的太和殿为其主要建筑。北京故宫从大明(清) 门至奉天(太和) 殿,先后通过五座门、六个闭合空间(庭、院、广场) ,总长约1700米;其间有三处高潮:天安门、午门、太和殿。

明清故宫建筑组群的布局组合形式均根据中轴线发展。世界各国,唯独中国对此最强调,成就也最突出。故宫是一个典范,北京故宫的严格对称布置,层层门阙殿宇和庭院空间相联结组成庞大建筑群,把封建“君权”抬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北京四合院

天坛的设计艺术

天坛位于北京外城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平面北墙呈圆形,南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 天坛最突出的主要建筑仍然是祈年殿,它优美的体型和高超的艺术处理,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最成功的优秀典范之一。 祈年殿前庭地面,比院外地面提高4米多,加上三层台基,使祈年殿台基面高于垣外地平十米以上;这个高度,使得人们在穿过茂密的参天古柏林丛后,顿然超出苍翠的林海之上,有超凡出尘,与天接近的感觉;这些均是造成天坛崇高感觉的具体手法。

圜丘是一座三层汉白玉石圆坛,座落在外方内圆的围墙里。这是皇帝每年冬至祭天的地点。

赵州桥

赵州桥,建于1300多年前的隋朝,是一座敞肩式单孔圆弧石拱桥,比欧洲19世纪兴建的同类拱桥早了1200多年。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更展示了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惊人智慧。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大跨径石拱桥。这座桥是我国隋朝时期一位普通的工匠李春设计监造的。这座桥建造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 河上。它气势宏伟,造

型优美,结构奇特,远远看去,好像一轮明月,又像挂在空中的一道雨后彩虹,十分美丽壮观。李春在设计和建造大桥的过程中,从实际需要出发,大胆创新,突破旧的传统,使大桥具有独特的风格。他采取单孔长跨石拱的形式,在河心不立桥墩,使石拱跨径长达37米多。采用这样的大跨度,在当时是一个创举。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以常见的亭、廊、桥为例,它们所构成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都是独具匠心的。明末清初苏州古典园林设计最为著名的是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和网师园。

假山是园景中的重要因素。也是表现我国古代园林风格的最重要的手法之一。明代造园家计成的《园冶》是关于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专著,是实践的总结,也是理论的概括。书中主旨是要“相地合宜,构园得体”,要“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

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主要是摹仿自然,达到明代计成《园冶》里 “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 借景 中国古典园林的借景,在《园冶》一书中,总结为五种方法,即“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它的重要特色之一便是善于借景。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建园历史最早的是沧浪亭。因为园门外有一清水绕园而过,该园就在这一面不建界墙,而以有漏窗的复廊对外,巧妙地把水之景“借”入园内。

《考工记》 曾被后世奉为经典的春秋末年的《考工记》是中国第一部手工业专著,《考工记》总结了我国古代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最可贵的是它第一次提出了朴素的工艺观,即:“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不仅在当时是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总结,即使在今天仍然可以作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考工记》也载有都城设计制度:“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一般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与居民区。

第四章-知识点

水晶宫博览会 1851 年,为了炫耀英国工业进步,英国伦敦举办了 19 世纪最著名的设计展览 —— 水晶宫博览会。水晶宫的设计采用了玻璃和铁架结构,博览会对设计理念产生根本影响,各种思想争论对设计界形成强大冲击。终于在 19 世纪下半叶英国引发了一场工艺美术运动。 装饰艺术运动

装饰艺术运动它是于 1920 年在巴黎首度出现的。 装饰艺术风格是一种明确的现代风格 , 它从各种源泉中吸取了灵感,包括新艺术,俄国芭蕾、美洲印第安艺术。 艺术装饰运动传入美国,与美国的大众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点的“爵士摩登”风格。它豪华、夸张、迷人、怪诞,主要表现在建筑设计和产品设计两方面。在建筑设计上,一系列的大型建筑物都是艺术装饰风格的产物,如克莱斯勒大厦等,这些建筑一方面采用了金属、玻璃等新型材料,一方面采用了金字塔形的台阶式构图和放射状线条来处理装饰。 第三国际纪念塔 构成主义是一战前后俄罗斯的一个先锋艺术流派。构成派艺术家力图用表现新材料的空间结构形式,雕塑家塔特林是构成派最重要的代表, 构成主义最有名的作品当属建筑师塔特林创作于 1919 年的第三国际纪念塔。按照设计,这座塔塔高 400 米 ,比法国的埃菲尔铁塔高出一半。纪念塔完全采用钢铁作为主要的结构材料,造型上是简洁的螺旋上升的几何形状,表达了一种坚定向上的政治信念。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指在反抗现代主义方法论的一场运动,它在文学、哲学、批评理论、建筑及设计领域中得到广泛地体现。后现代主义首先体现于建筑界,而后迅速波及到其它设计领域。后现代主义最早的宣言是美国建筑师文丘里于 1966 年出版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文丘里的建筑理论“少就是乏味”的口号是与现代主义“少就是多”的信条针锋相对的。他鼓吹一种杂乱的、复杂的、含混的、折衷的、象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建筑,他把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归结为三点:即文脉主义( Contextualism )、引喻主义

( Allusionism )和装饰主义( Arnamentation )。查尔斯·穆尔( Charles Moore 1925- )设计的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思想的典型体现。

孟菲斯

后现代主义在设计界最有影响的组织是意大利成立于 1980 年 12 月的“孟菲斯”( Memphis )的设计师集团。孟菲斯原是埃及的一个古城,也是美国一个以摇滚乐而著名的城市。设计集团以此为名含有将传统文明与流行文化相结合的意思。

“孟菲斯”成立于 1980 年 12 月,由著名设计师索特萨斯( Ettore Sottsovss )和其他 7 名年轻的设计师组成,以后设计队伍和影响逐渐扩大,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设计集团。代表人物是索特萨斯 , 他与其它一些反现代同仁们成立了“阿尔其米亚”设计室,开始了取代现代主义的艺术运动 ( 新设计运动 ) 。孟菲斯作为设计小组的名称,标志出索特萨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艺术相结合的理念。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价值在于它对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前驱作用与启迪意义。 1859 年工艺美术运动首先提出了 “ 美与技术结合 ” 的原则,主张美术家从事设计,反对 “ 纯艺术 ” 。另外,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强调 “ 师承自然 ” ,忠实于材料和适应使用目的,从而创造出了一些朴素适用的作品。工艺美术运动的先天局限是将手工艺推向了工业化的对

立面,这一观念无疑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由此使英国设计走了弯路,它导致英国成为最早工业化和最早意识到设计重要性的国家,但却未能率先建立起现代工业设计体系。 代表人物是 威廉·莫里斯,英国作家、画家、工艺美术家。

包豪斯( BauHaus , 1919-1933 ) “包豪斯”一词由德语的“建造”和“房屋”两个词的词根构成。创始人是格罗佩斯 , 包豪斯学校由魏玛艺术学校和工艺学校合并而成,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材。包豪斯是一所设计学校,开设有纺织、陶瓷、金工、玻璃、雕塑、印刷等科目。包豪斯在设计理论上,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艺术与技术的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这些观点对于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 包豪斯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开创了 “ 基础课程 ” 的教育 — 三大构成。包豪斯的设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课程结构与教学方式成了世界许多学校设计教育的参照系统,包豪斯的思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被奉为现代主义的经典。

雅各布森( Arne Jacobsen, 1902-1971 )

雅各布森 是丹麦著名设计师, 他的三个经典的椅子设计,世界闻名。即 1952 年为诺沃公司设计的“蚁”椅, 1958 年为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旅馆设计的“天鹅”椅和“蛋”椅。这三种椅子均是用热压胶合板整体成型的。

流线型设计 流线型 原是空气动力学名词,用来描述表面圆滑、线条流畅的物体形状,这种形状能减少物体在高速运动时的风阻。但在工业设计中,它却成了一种象征速度和时代精神的造型语言而广为流传,冰箱、汽车的设计都受其影响。这种外形能够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原理,呈现出一种流线型,在运动中能够得到更大的速度。流线型设计 最早是用在 20 世纪交通技术上。如轮船,飞机,汽车,以此来解决高速运动中的流体动力和气体动力性能。它不仅运用于功能改进上,还用在家居产品上, 从电熨斗、电冰箱乃至所有的家用电器,都采用了这种表面光滑、线条流畅的形式, 这些产品对消费者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不少流线型设计完全是由于它的象征意义,而无功能上的含义,流线型在富有想象力的设计师手中,体现了流线型作为现代化符号的强大象征作用。

贝聿铭( Pei Ieoh Ming , 1917- )

贝聿铭生于中国广州,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 1935 年加入美国籍,贝聿铭的作品没有华丽奇特的外表,他以构思严密、设计精心著称于世。贝聿铭一生作品丰富,代表作有波士顿基督教科学教会中心、康乃尔大学赫伯特约翰逊艺术博物馆、国家美术馆东馆,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国银行。这些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的建筑作品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美国建筑界宣布 1979 年是「贝聿铭年」。 1988 年设计的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的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他在设计中既引入了许多中华传统建筑的符号,又使用现代建筑的

材料和结构。

请简述哥特式建筑的特征?

答:哥特式建筑以其垂直向上的动势。尖尖的拱门,高耸的尖塔。建筑物外部的造型,突破了仿罗马式建筑沉重的稳定感和半圆形拱门的样式。

在着力强调建筑物的垂直因素的同时,形成了一种高拔、挺直的建筑形式。线条轻快的尖形拱门,造型挺拔的小尖塔,整个教堂建筑无论是整体或局部上端都设计成尖形,形成一股向上的冲劲和动势。

哥特式教堂建筑的设计除了高拔、挺直的造型外,在装饰设计上也十分讲究。在长长的窗洞上镶嵌彩色玻璃窗画。

请结合图片论述哥特式建筑的特征?

答:哥特建筑源于12世纪初法国北部,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迅速风靡了欧洲大陆。哥特式建筑以其垂直向上的动势,形象地表现了一切朝向上帝的宗教精神。尖尖的拱门,高耸的尖塔,突破了仿罗马式建筑沉重的稳定感和半圆形拱门的样式。

在着力强调建筑物的垂直因素的同时,形成了一种高拔、挺直的建筑形式。线条轻快的尖形拱门,造型挺拔的小尖塔,整个教堂建筑无论是整体或局部上端都设计成尖形,形成一股向上的冲劲和动势。同时也体现出神的至高无上,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教会势力在封建社会中无比强大。

哥特式教堂建筑的设计除了高拔、挺直的造型外,在装饰设计上也十分讲究。教堂的墙上几乎全部开着长长的窗洞。由于处处镂空雕琢而且没有墙壁的缘故,宗教性壁画无所依托,但设计家们从拜占庭教堂中的琉璃嵌画中吸收灵感,创造了镶嵌彩色玻璃窗画。

即在大窗户上先用铅条组成各种形象的轮廓,然后用小块彩色玻璃镶嵌,其基本色调为蓝、红、紫三色。单纯的轮廓与彩色玻璃的结合,使教堂内部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一种色彩缤纷的神秘气氛,使人产生不尽的联想。

第五章-知识点

设计类型的划分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理论家倾向于按设计目的之不同,将设计大致划分成:为了传达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为了使用的设计——产品设计和为了居住的设计——环境设计三大类型。这种划分方法的原理,是将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自然—人—社会”作为设计类型划分的坐标点,由它们的对应关系,形成相应的三大基本设计类型。因此,这种划分具有相对广泛的包容性、正确性和科学性。

不同的设计类型,各有其特殊的现实性和规律性,同时又都遵循着设计发展的共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研究不同设计类型的区别和联系,揭示其特

点和规律性,不仅可以帮助设计创作更好地掌握和发挥各种设计类型的特长,并且可以彼此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有利于设计整体的繁荣和发展。

视觉符号

广义的符号,是利用一定媒介来代表或指称某一事物的东西。符号是实现信息贮存和记忆的工具,又是表达思想情感的物质手段。人类的思维和语言交流都离不开符号。符号具有形式表现、信息叙述和传达的功能,是信息的载体。只有依靠符号的作用,人类才能进行信息的传递和相互的交流。

作为人类认识事物和信息交流的媒介,广义的符号由人类不同的知觉感官接受,因此它包括视觉符号系统、听觉符号系统、触觉符号系统、味觉和嗅觉符号系统等。所谓视觉符号,是指人类的视知觉器官——眼睛所能看到的,表现事物一定性质 ( 质地或现象 ) 的符号。 传达

指信息发送者利用符号向接受者传递信息的过程。它既可能是个体内的传达,也可能是个体之间的传达。包括所有的生物之间、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以及人体内的传达。一般可以归纳为“谁”、“把什么”、“向谁传达”、“效果、影响如何”这四个程序。 视觉传达设计

是利用视觉符号来进行信息传达的设计。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收者。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必须具备部分相同的信息知识背景,即是说:信息传达所用的符号至少有一部分既存在于发送者的符号贮备系统中,也存在于接收者的符号贮备系统中。只有这样,传达才能实现,否则,在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就必须有一个翻译或解说者作为中间人来沟通。 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功能是传达信息,有别于直接使用功能为主的产品设计和环境设计。它是凭借视觉符号进行传达,不同于靠语言进行的抽象概念的传达。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是设计者将思想和概念转变为视觉符号形式的过程,而对接收者来说,则是个相反的过程。 视觉设计师不同于视觉艺术家的是:他的工作受到更多的限制。为了向特定对象传达特定的信息,他的设计最终必须是他的特定对象易于认知和理解的视觉符号,这一点从根本上不同于拥有更多“自我表现”自由的视觉艺术家。另一方面,视觉设计师有时还必须考虑他的设计的复制或制作计划的问题。而且,在设计过程中,还可能受委托者意见的影响而不得不对设计一改再改。 视觉传达设计的构成要素

在纷繁复杂的视觉符号系统中,文字、标志和插图是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 文字是人类祖先为了记录语言、事物和交流思想感情而发明的视觉文化符号。文字主要有象形、表意和表音三种类型。在人类的信息传达与交流活动中,文字是最普遍使用的视觉符号元素。

标志是狭义的符号,有时称标识、标记、记号等。它以精炼的形象代表或指称某一事物,表达一定的涵义,传达特定的信息。相对文字符号,标志表现为一种图形符号,具有更直观、更直接的信息传达作用。标志有多种类型。按性质分类,标志可分为指示性标志和象征性标志。按使用主体分,标志可分为公共标志和非公共标志。

插图是指插画或图解。作为设计要素的插图,不仅有说明补充的作用,更因为其造型和色彩诸方面的引人注目性,而发挥着视觉中心的信息传达作用。

字体设计

运用视觉美学规律,配合文字本身的含义和所要传达的目的,对文字的大小、笔划结构、排列乃至赋色等方面加以研究和设计,使其具有适合传达内容的感性或理性表现和优美的造型,能有效地传达文字深层次的意味和内涵,发挥更佳的信息传达效果,这就是字体设计。字体设计被广泛运用于标志设计、广告橱窗、包装、书籍装帧等设计中。它通常必须与标志、插图等其他视觉传达要素紧密配合,才能取得完美的设计效果,发挥高效的传达作用。 标志设计 作为大众传播符号的标志,由于具有超过文字符号很强的视觉信息传达功能,所以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标志设计必须力求单纯,易于公众识别、理解和记忆,强调信息的集中传达,同时讲究赏心悦目的艺术性。设计手法有具象法、抽象法、文字法和综合法等。

插图设计

插图具有比文字和标志还强烈、直观的视觉传达效果。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要素设计之一,插图设计被广泛应用于广告、编排、包装、展示和影视等设计中。插图设计不同于一般性的绘画和摄影摄像,它受指定信息传达内容与目的的约束,而在表现手法、工具和技巧诸方面,则是完全自由的。插图的设计必须根据传达信息、媒介和对象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形式与风格。

编排设计

编排设计,即编辑与排版设计,或称版面设计,是指将文字、标志和插图等视觉要素进行组合配置的设计。目的是使版面整体的视觉效果美观而易读,以激起观看和阅读的兴趣,并便于阅读理解,实现信息传达的最佳效果。编排设计主要包括书籍装帧和书籍、报刊、册页等所有印刷品的版面设计,以及影视图文平面设计等。文字编辑、图版设计和图表设计是构成编排设计的三个要素设计,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设计特征与手法,但是通常需要综合运用三个要素设计,才能达到整体版面易读美观的效果。此外,还须根据传达内容的性质、媒体特点和传达对象的不同,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确定最佳的编排版式。

广告设计

广义的广告,除了营利为目的的商业广告外,还包括非营利性的社会广告,例如政府公告、各类启事、声明等。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广告设计,是利用视觉符号传达广告信息的设

计。广告有五个要素:广告信息的发送者 ( 广告主 ) 、广告信息、信息接收者、广告媒体和广告目标。广告设计就是将广告主的广告信息,设计成易于接收者感知和理解的视觉符号 ( 或结合其他符号 ) ,如文字、标志、插图、动作 ( 和声音 ) 等,通过各种媒体 ( 或多媒体 ) 传递给接收者,达到影响其态度和行为的广告目的。根据媒体的不同,广告设计可分为:印刷品广告设计、影视广告设计、户外广告设计、橱窗广告设计、礼品广告设计和网络广告设计等。

包装设计

包装设计是指对制成品的容器及其他包装的结构和外观进行的设计。习称包装装潢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包装有保护产品、促进销售、便于使用和提高价值的作用。包装设计也必须以市场调查为基础,从商品的生产者、商品和销售对象三个方面进行定位,选择适当的包装材料,先进行包装结构的设计,然后根据包装结构提供的外观版面,通过文字、标志、图像等视觉要素的编排设计表现出来,做到信息内容充分准确,外观形象抢眼悦目,富于品牌的个性特色。

展示设计 展示设计,或称陈列设计,是指将特定的物品按特定的主题和目的加以摆设和演示的设计。它是以信息传达为目的的空间设计形式,包括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世博会、广交会和各种展销、展览会等,商场的内外橱窗及展台、货架陈设也属于展示设计。展示设计包括“物”、“场地”、“人”和“时间”四个要素。成功的展示设计,必须建立在综合处理好这四个要素的基础上。必须在形态、色彩、材料、照明、音响、文字插图、映像及模型等多方面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成果,借以全面调动观众的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嗅觉和味觉等一切感知能力,形成“人”与“物”的互动交流。此外,还应充分考虑展示时间的长短、展品的视觉位置、人流的动向、视线的移动、兴奋点的设置以及观众的年龄、性别、兴趣、职业等因素,把展示场地设计成为一个理想的信息传达环境。

产品设计 所谓产品,是指人类生产制造的物质财富。它是由一定物质材料以一定结构形式结合而成的、具有相应功能的客观实体,是人造物,不是自然而成的物质,也不是抽象的精神世界。所谓产品设计,即是对产品的造型、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设计,以便生产制造出符合人们需要的实用、经济、美观的产品。

产品设计的基本要素

产品的功能、造型和物质技术条件,是产品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功能是指产品所具有的某种特定功效和性能。造型是产品的实体形态,是功能的表现形式。功能的实现和造型的确立需要构成产品的材料,以及赋予材料以特定的造型乃至功能的各种技术、工艺和设备,这些被称为产品的物质技术条件。

功能是产品的决定性因素,功能决定着产品的造型,但功能不是决定造型的唯一因素,而且功能与造型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造型有其自身独特的方法和手段,同一产品功能,往往可以采取多种造型形态,这也是工程师不能代替产品设计师的根本原因所在。当然,造型不能与功能相矛盾,不能为了造型而造型。物质技术条件是实现功能与造型的根本条件,是构成产品功能与造型的中介因素。它也具有相对的不确定性,相同或类似的功能与造型,如椅子,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材料不同,加工方法也不同。因而,产品设计师只有掌握了各种材料的特性与相应的加工工艺,才能更好地进行设计。

产品的功能、造型与物质技术条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又不完全对应地统一于产品之中的辩证关系。正是因为其不完全对应性,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产品世界。透彻地理解并创造性地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是产品设计师的主要工作。

产品设计的基本要求 产品设计是为人类的使用进行的设计,设计的产品是为人而存在,为人所服务的。产品设计必须满足以下的基本要求: (1) 功能性要求:现代产品的功能有着比以前丰富得多的内涵,包括有物理功能——产品的性能、构造、精度和可靠性等;生理功能——产品使用的方便性、安全性、宜人性等;心理功能——产品的造型、色彩、肌理和装饰诸要素予人愉悦感等;社会功能——产品象征或显示个人的价值、兴趣、爱好或社会地位等。 (2) 审美性要求:产品必须通过其美观的外在形式使人得到美的享受。现实中绝大多数产品都是满足大众需要的物品,因而产品的审美不是设计师个人主观的审美,只有具备大众普遍性的审美情调才能实现其审美性。产品的审美,往往通过新颖性和简洁性来体现,而不是依靠过多的装饰才成为美的东西,它必须是满足功能基础上的美好的形体本身。 (3) 经济性要求:除了满足个别需要的单件制品,现代产品几乎都是供多数人使用的批量产品。产品设计师必须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研究材料的选择和构造的简单化,减少不必要的劳动,以及增长产品使用寿命,使之便于运输、维修和回收等,尽量降低企业的生产费用和用户的使用费用,做到价廉物美,这样才能既为用户带来实惠,最终也为企业创造效益。

(4) 创造性要求:设计的内涵就是创造。尤其在现代高科技、快节奏的市场经济社会,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日益缩短,创新和改进产品都必须突出独创性。一件产品设计如果没有任何新意,就很容易被进步着的社会所淘汰,因而产品设计必须是创造出更新更便利的功能,或是唤起新鲜造型感觉的新的设计。 (5) 适应性要求:设计的产品总是供特定的使用者在特定的使用环境使用的。因而产品设计不能不考虑产品与人的关系、与时间的关系、与地点的关系。例如服装的设计,必须考虑是成人穿还是小孩穿 ? 春天穿还是冬天穿 ? 家居穿还是室外穿 ? 也不能不考虑产品与物的关系,比如冰箱如果不适应各种食品存放就失去了意义;另外还得考虑产品与社会的关系,因为社会传统中存在着某些忌讳形态的缘故,例如仿“纳粹”标志的产品造型是应该被禁止的。所以,产品必须适应这些由人、物、时间、地点和社会诸因素构成的使用环境的要求,否则,它就不能生存下去。正如日本夏普公司的总设计师净志坂下提出的:应该在产品将被

使用的整体环境中来构想产品。夏普公司就聘请了社会学家来研究人的生活与行为状态,然后设计出产品来填充他们发现的鸿沟。( [ 英 ] 约翰·沙克拉:《设计——现代主义之后》,卢杰、朱国勤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5 , P . 12 .) 除此以外,产品设计还应该是易于认知、理解和使用的设计,并且在环境保护、社会伦理、专利保护、安全性和标准化诸方面,也必须符合相应的要求。

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是经过产业革命,实现工业化大生产以后的产物,以区别于手工业时期的手工设计。一般理解的、即狭义的工业设计,是指对所有的工业产品进行的设计。其核心是对工业产品的功能、材料、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处理、装饰诸要素从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审美的角度进行综合处理。既要符合人们对产品的物质功能的要求,又要满足人们审美情趣的需要,还要考虑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它是人类科学性、艺术性、经济性、社会性有机统一的创造性活动。

工业设计是将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它吸收了科技、文化艺术与经济的成果,涉及美学、人体工程学、生态学、市场学、创造学、技术学等广泛的学科领域。其中艺术与技术是工业设计相辅相成的两根支柱,技术为艺术增添活力,艺术赋予技术以灵魂。工业设计不能简单地像技术创造那样只服从自然科学的客观法则,也不能类同艺术创造那样主观自由地发挥,而应该两者有机的结合,使设计的审美价值产生在功能的完善之中,实现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通常工业设计的直接目的,是设计出市场适销、用户满意的产品,借以提高产品附加价值,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而从根本上来说,作为人——产品——环境——社会的中介,工业设计是以人的需求为起点,以形形色色的工业产品为载体,借助工业生产的力量,全面参与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以创造更加完美的生活方式,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作为其根本宗旨的。

家具设计

家具设计,是根据使用者要求与生产工艺的条件,综合功能、材料、造型与经济诸方面的因素,以图纸形式表示出来的设想和意图。设计过程包括草图、三视图、效果图的绘制以及小模型与实物模型的制作等。家具设计既属于工业设计的一类,同时又是环境设计,尤其是室内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具的陈设定下了室内环境气氛与艺术效果的总基调,对整个室内空间的间隔,以及人的活动及生理、心理上的影响都举足轻重。因而室内设计不能缺少家具设计的因素,同时室内家具的设计也不能脱离室内设计的总要求。同样,室外家具的设计,也必须与周边的环境保持谐调。家具种类繁多,按功能划分主要有坐卧、家具、凭依家具和贮存家具;与此对应的主要有床、椅、台、柜四种家具;按使用环境可分为卧室、会客室、书房、餐厅、办公室及室外家具;按材料可以分为木、金属、钢木、塑料、竹藤、漆工艺、玻璃等家具;按体型可以分为单体家具和组合家具等。

第六章-知识点

设计师的定义

顾名思义,设计师是从事设计工作的人,是通过教育与经验,拥有设计的知识与理解力,以及设计的技能与技巧,而能成功地完成设计任务,并获得相应报酬的人。

中国古代工官制度

中国古代自殷商开始,历代均有施行工官制度,在中央政府中设置专门的机构和官吏,管理皇家各项工程的设计施工,或包括其他手工业生产。周代时设有司空,后世设有将作监、少府或工部。至于主管具体工作的专职官吏,如在建筑方面,《考工记》中称为匠人,唐朝称大匠,从事设计绘图及施工的称都料匠。专业工匠一般世袭,被封建统治者编为世袭户籍,子孙不得转业。 《荀子》中就曾说:“工匠之子莫不继事”。比如清朝工部“样房”的雷发达,一门七代,长期主持宫庭建筑的设计工作。在历来重“道”轻“器”的中国封建社会,即使是宫庭御用的手工匠人,地位也是比较低下的,虽然在明朝曾出现过少数匠工出身的工部首脑人物,但那毕竟是极少之数。

中国古代民间工匠文化

民间的工匠是从农民阶层中分化出来的行业群体,许多工匠是流动人口,他们游走四方,见多识广,凭借一技之长谋生度日。手工匠的技艺遍布各个生产生活领域,从事民间建筑和生产工具设计制造的有木匠、铁匠、泥匠、瓦匠、石匠;从事日用品设计制造和维修的有陶匠、竹匠、篾匠、铜匠、锡匠、焊匠;从事服饰和日常生活服务业的有织匠、染匠、皮匠、银匠、鞋匠、剃头匠;从事文化、信仰和娱乐业的纸匠、画匠、吹匠、塑匠、笔匠、影匠和乐器匠等。手工匠人有自己独特的行业特征。比如祖师崇拜,鲁班是木匠、瓦匠、泥匠、石匠的祖师;铁匠、铜匠、银匠、锡匠的祖师是老君 ( 李耳 ) ;织匠的祖师是皇帝、嫘祖和黄道婆;染匠和画匠的祖师是葛洪„„各行业都会在传统日期举行仪式,敬奉祖师。手工匠人还以师徒传承为基础,形成一定范围内比较固定的行业组织,对内论尊卑、讲诚信,对外论交情、讲义气,行业间有互惠往来的行业关系。各行的工匠组织均有自己的行业规矩、行业禁忌和行话,如“不得跨行”,“不 得跳行”等等。

古代手工业分工

在古希腊,工匠行列中也包括画家和雕塑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手工技术的进步,手工行业自身内部的分工也越来越细致。在古希腊爱琴文化和米洛斯文化的中心克诺索斯,已经有宝石切割、象牙雕刻、彩釉陶制造、珠宝制作、银器制造以及石制容器制作工艺——几乎包括所有的奢侈品制作行业。中国《考工记》中记载也有“攻木之工六,攻皮之工五,攻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搏埴之工二”共 6 种 30 项专业分工。在诸种手工业中,设计和制作还没有分离,到古罗马时期分工更趋精细,在制陶和建筑行业中首先有了设计分工的需要和专职的可能,出现了“观念和制作之间的分离”,即出现了脱离实际生产操作的最早的专业设计师。古罗马的制陶作坊由于采用了青铜翻模技术,实现了快速化、标准化、批量化的生产,产生了专门从事陶器造型与装饰设计的工匠设计师。建筑业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艰巨性,需要有很多不同专业的工匠和工人协作完成。为了保证稳固的质量,事前必须有个系统的计划,起初由众多工匠的协商最终集中在一个或少数几个熟悉建筑各种建造工序和善于整体计划的工匠身上,他们除了制定计划,还能测量、计算应力等,但已不再参与实际的施工建造,而成为专门的建筑设计师。古罗马伟大的建筑师维特鲁威著有《建筑十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建筑学著作,对后世建筑师影响深远。

欧洲古代设计师的产生

中世纪的欧洲经历了始于 13 世纪的工业技术革命,多种纺织机械被发明和使用,加快了纺织业的发展,出现了专门的纺织设计师。在 14 世纪,一个纺织设计师获得的报酬要比一个纺织工多很多。

16世纪前在意大利和德国从事设计和装饰的主要是金匠 (goldsmith) 、画家和版刻家 (engraver) 。从 17 世纪路易十四时期的皇家家具制造厂总监勒·布伦 (Le Brun , 1619 ~ 1690 年) 及其同事的挂毯设计,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当时的设计过程:勒·布伦完成整体设计的初稿以后,交给专业于花边、动物、花草的图案设计师作细部设计,再到第三级工匠更机械性地将整幅设计准备好供织造。到了 18 世纪,建筑师在设计领域比画家和雕塑家更加活跃,不少画家或工匠转行 成为建筑师和设计师。著名的有意大利的布伦纳 (Vincenzo Brenna , 1745 ~ 1814 年 ) 和丹麦的阿比尔高 (Nicolai Abraham Abildgaard , 1743 ~ 1809 年) 等。 1851年的“水晶宫”博览会之后,英国的莫里斯 (William Morris , 1834 ~ 1896 年 ) 为自己的商行进行“美术加技术”的工艺设计,倡导了“工艺美术运动”,被誉为“现代设计之父”。科班出身的德雷瑟 (Christopher Dresser , 1834 ~ 1904 年 ) 是第一批自觉扮演工业设计师角色的设计师。德意志制造者同盟 (Deutscher Werk bund) 实现了与工业的紧密结合。其中的贝伦斯 (Peter Behrens 1868 ~ 1940 年 ) 作为最早的驻厂工业设计师之一,不但设计的成就非凡,而且还带出了格罗佩斯 (Walter Gropius , 1883 ~ 1969 年 ) 、米斯·凡德洛 (Mies Van de Rohe , 1886 ~ 1969 年 ) 、柯布西埃 (Le — Corbusier , l 887 — 1965 年 ) 等现代设计运动的巨子。

包豪斯之前工匠与设计师的设计技能

从制造原始工具开始,人类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制造知识技能。《考工记》记载“百工”须能“审曲面孰,以饬五材”才能“以辨民器”,书中除了记述各类工匠不同的技术知识以外,还含有丰富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数学、度量衡和生产管理的知识。中世纪的手工匠都是在作坊中师徒传承下来经验性的手工技术,由于行会制度的约束,工匠还不能学习、从事其他专业工匠的职业技术,例如小刀的设计制作分为刀片匠、刀具匠和刀鞘匠,分别制作刀刃、刀柄、刀鞘而不能有所跨越,知识技能相当狭窄。包豪斯以前的设计学校,偏重于艺术技能的传授,如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前身的设计学校,设有形态、色彩和装饰三类课程,培养出的大多数是艺术家而仅仅极少数是艺术型的设计师。包豪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联合”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开创了类似三构成的基础课、工艺技术课、专业设计课、理论课及与建筑有关的工程课等现代设计教育课程,培养出大批既有美术技能,又有科技应用知识技能的现代设计师。

设计师的艺术与设计知识技能

设计师首先需要掌握艺术与设计的知识技能。这是所有设计师必备的首要条件,包括造型基础技能、专业设计技能及与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造型基础技能包括手工造型、摄影摄像造型和电脑造型技能;专业设计技能包括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与环境艺术与设计技能;设计理论包括美术史论、设计史论和设计方法论等。

设计师的自然与社会学科知识技能

艺术与设计知识技能以外,自然与社会学科知识技能是设计师的“另一只手”。包豪斯时期已开设有材料学、物理学等科技课程与簿记、合同、承包等经济类课程。美国著名设计家与设计教育家帕培勒克 (Victor Papanek , 1925 ~ ) 先生曾提到:“在现时代的美国,一般学科教育都是向纵深发展,唯有工业与环境设计教育是横向交叉发展的。”确实,设计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不同学科的支持。设计师不可能“一把抓,一把熟”,但也不能不掌握一些与设计密切相关的科技与社会学知识技能。例如自然学科的物理学、材料学、人机工程学、人类行动学、生态学和仿生学等等,以及社会学科的经济学、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学、传播学、管理学、经济法、思维学和创造学等等。

设计师的专业知识技能

专业设计技能有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三大类。三大类下面还有更细的专业技能:如视觉传达设计的书籍装帧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产品设计的工艺品设计、纺织品设计、工业设计、家具设计„„环境设计的建筑设计、室内外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各专业设计师的造型基础训练是大体相似的,但也不是没有差别,如视觉传达设计偏重于平面造型,而产品设计和环境设计则偏重于空间造型。各专业的相关学科也有差异,对于工业设计而言,更具体的理论指导是工学指导,如人机工程学、材料学、价值工程学、生产工学等。对于视觉传达设计而言,更具体的理论指导是符号学、传播学、广告学、市场学、消费学、心理学、民俗学、教育学、印刷工学等。对于环境设计而言,更具体的理论指导是环境科学、环境心理学、艺术学、地学、气象学、建筑工学、经济学等。除此以外,各专业设计师较大的区别还在于专业设计技能上的“各有所长”,这也是他们专业划分的依据所在。例如视觉传达设计师的专业技能主要在于设计、选择最佳视觉符号以充分准确地传达所需传达的信息;产品设计师的专业技能主要是决定产品的材料、结构、形态、色彩和表面装饰等;环境设计师的专业技能则主要是决定一定空间内环境各要素的位置、形状、色彩、材料、结构等。各专业设计技能的获得都必须经过对各种材料、工具的熟悉,基本技术、技巧的掌握,再到设计实例中去实践、提高、完善的过程。各专业设计技能虽有差异,但是并没有绝对的界限,而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例如,工业设计就深受建筑设计的影响,展示设计则综合多种设计技能相得益彰,因而设计师不能局限于某一专业而对其他一无所知,这样势必会影响本专业的技能水平的提高。

设计师应掌握的艺术与设计理论知识

设计师应掌握的艺术与设计理论知识,主要有艺术史论、设计史论和设计方法论 等。属通史通论的如中外艺术史、中外设计史、艺术概论、设计概论、工业设计史、设计方法学等;属专业史论的如工艺史、建筑史、服装史、广告史、建筑学、广告学、服装学等等。其中建筑作为“大艺术”、“大设计”,对其他各种专业设计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例如哥特式、洛可可式的家具设计都是由相同风格的建筑设计直接影响而来的。格罗佩斯在《包豪斯宣言》中甚至称“建筑是一切造型艺术的最终目标”。因此,即使不是建筑专业的设计师, “结识”了建筑这门“大朋友”式的设计,也可能会对其自身专业设计获益良多。设计师不仅要熟悉中外艺术设计史论,同时还要关注当代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这样才能开阔视野,加深文化艺术修养,增强专业发展的后劲。设计师通过对古今中外艺术设计的欣赏、分析、比较与借鉴,可以获取广泛有益的启迪与灵感,避免“计无所出,创意枯竭”的困境和“言必称希腊”、“坐井观天”之类的片面性、狭隘性错误。

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 (Man — Machine Engineering) 是本世纪初兴起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在 美国称为 Human Engineering( 人类工程学 ) ,在欧洲称为 Ergonomics( 人类工效学 ) 。根据国际人类工效学学会 IEA 为本学科下的定义:“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早在包豪斯时期就提出了“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二战期间,人机工程学在军事设计领域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二战以后,人机工程学的研究与应用扩展到工农业、交通运输、医疗卫生以及教育系统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当代的设计师,尤其是产品设计师与环境设计师,唯有掌握好这门学科,才能更好地“为人的需要”进行设计。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设有人类工效学标准化委员会,我国到 1990 年底已制定了人类工效学标准 20 个,主要有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人体测量的方法、仪器、环境、照明等方面的标准。

第七章-知识点

设计批评

设计批评又称为设计评论,是设计学和设计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历史看,可以说有设计就有设计批评,就单个设计活动来说,从创意到生产,消费的整个活动中,始终存在着设计批评。

设计鉴赏,这是大众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对设计作品所进行的带有创造性的感知,想象、体验、理解和评价活动,它能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愉快。设计鉴赏是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活动,对这种鉴赏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考察,是设计鉴赏的主要内容。这里我们主要研究设计鉴赏的条件和心理活动过程。

设计批评的作用 设计批评是以设计鉴赏为基础,以一定的设计理论和相关的人文科学理论为指导,对各种设计现象与设计作品进行分析、研究、评价的认识活动,它是一种高层次的设计接受活动和设计活动。它的作用远大于设计鉴赏,还包括设计作品、设计思潮、设计风格流派、设计发展、设计创作中的心理活动问题,都是设计批评所关注的对象,而设计批评重点还是关注设计作品。

设计批评的方式

设计批评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国际博览会;群体批评和个体之类的批评家的批评。 国际博览会主要是检阅世界最新的设计成就,广泛地引发社会各界的批评,其目的促进购买。

群体批评(含集团批评)包括审查批评与集团购买。

设计批评的标准

设计批评既是一种客观的活动,亦是一种主观的活动。说它是一种客观的活动,这是说设计批评有一个客观的标准,称它为主观活动是说设计批评中有许多主观的成分在其中难以量化。标准是一元的,但在设计批语活动中却有着多元的因素,这种多元的因素是说设计的标准有着历史的、民族的、地域、时代等诸多因素影响。

设计批评的三原则,人文意识、文化性和市场性。

第一章-知识点

佩夫斯纳

佩夫斯纳,曾任英国美术史协会主席,在其1933年从德国移居英国之前所作的“社会美术史”研究中,就已经孕育了对现代设计的倡导;他在 1936 年出版的《现代运动的先锋》( The Pioneers of Modern Moment , London : Faber , 1936 ) (1949 年由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再版,易名为《现代设计的先锋:从威廉·莫里斯到沃特·格罗佩斯》,更是现代设计的宣言而为西方的所有设计专业学生所必读。作为美术史学家,他不仅通过《现代运动的先锋》而开了设计史研究的先河,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部著作在公众的心目中创造了有关设计史的概念,进而影响了公众对于设计的趣味和观念。

森珀 德国建筑家、理论家,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美术史研究的第一人。他在 1860 年至 1863 年期间对建筑和工艺作了系统和高度类型化的研究,出版了极富思辨性的三卷本巨著《工艺美术与建筑的风格》。着重探讨装饰与功能之间的适当联系。

而早期人类有关设计的经验性总结,如中国古代的《考工记》和古罗马老普林尼(Plini the Elder) 的《博物志》,都可视作设计学作为一门理论的最初萌芽和起点。

然而设计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被学者们作出思辨的归纳和论理的阐述,则是20世纪以来的产物。

里格尔

奥地利美术史学家,从 1887年至1897年的10年间一直任奥地利美术与工业博物馆纺织品部主任,这个职务使他有机会接触丰富的工艺珍品。1893年,里格尔出版了被认为是有关装饰艺术历史的最重要的著作——《风格问题》。这部著作的重要之处在于里格尔认识到装饰艺术研究是一门严格的历史科学,这一认识对后世学者将设计作为一门历史科学来研究有着根本性的启发。《风格问题》一书的副标题即为“装饰历史的基础”,因为在里格尔之前并没有人对装饰作过历史的研究。

作为设计学的研究方向之一,设计史是一个极为年轻的课题,尽管设计的历史同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可是对于设计史的研究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

1977年,英国成立了设计史协会,这标志着设计史正式从装饰艺术史或应用美术史中独立出来而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设计理论

传统上来讲,设计理论一直为它的学科美术和建筑理论所包容,这是因为设计这一概念本身就是从美术与建筑实践中引申出来的理论总结。

设计作为美术与建筑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西方有着深厚的理论传统。在西方,一般以荷加斯的著作《美的分析》为最早的设计理论专著。

西方美术史之父瓦萨里(Giorgio Vasari ,15ll 一1574年) 在全面讨论设计这一概念时说道:“设计是三项艺术(建筑、绘画、雕塑) 的父亲。瓦萨里将设计与比例关系联系在一起讨论,这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传统,而且也是人类对自然和人自身观察的理论归纳。

拉斯金(1819 ~ 1900 年 ) 的 批评更为激烈。他所著的《建筑的七盏明灯》 (Seven Lamps in Architecture ,London , 1849) 这部关于建筑和装饰设计原理的书 ( 图 4 ) ,所 竭力达到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工业化的英国恢复中世纪状况。

格罗佩斯 格罗佩斯出生于柏林的一个建筑师家庭,青年时代曾在柏林和慕尼黑学习建筑。 1907 年起在贝伦斯的事务所工作, 1910 年与迈耶合伙在柏林开设建筑事务所,并于次年合作设计了采用大片玻璃幕墙和转角窗的法古斯工厂。格罗佩斯本人深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理论的影响,同时又认为机器是手工艺人工具的机械发展,1919年,格罗披乌斯在德国魏玛创建了建国立建筑学校,简称“包豪斯”,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学校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提倡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并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设计。致力于现代主义,同时又总是受到表现主义艺术和理论的侵入;包豪斯既强调对自然形态的研究,又强调对传统大师作品的构图分析。这种种的复杂因素构成了包豪斯所特有的教学方式,使这种特有的教学方式成为后来培养设计家、解决工业设计问题的理论基础。

作为建筑师的普金 (1812 ~ 1852 年 ) 深切感受到工业革命造成的问题及其对欧洲图案的设计所造成的可悲的影响,于是在他的《尖顶建筑或基督教建筑原理》 (The True Principles of Pointed or Christian Architecture , London , 1841) 中提倡复兴哥特风格,而且反对在墙壁和地板装饰中使用三度空间表现法,推崇平面图案,要求装饰与功能一致

其时,莫里斯试图通过所领导的工艺美术运 动 (The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提高工艺的地位,用手工 制作来反对机器和工业化。

这场运动的第一条原则即是恢复材料的真实性,每种 材料都有各自的价值:木材的本来颜色或者陶器的釉质。这种材料的真实性及其价值应 该在所 有的设计中得到尊重。其次是

强调设计家关心社会,通过设计来改造社会。莫里 斯这种 设计理想,直到今天仍然影响着人们对设计的要求和对生活的希望。

设计批评

在理论上讲,设计批评与设计史是不可分割的,因为设计史学家的工作建立于他的批评判断之上,而设计批评家的工作基础在于设计史教育和经验。然而在实践上我们能够将设计史与设计批评区别开来讨论,这是由于设计史学家的关注点是设计的历史,设计批评家的关注点却是当代的设计作品。再创造性的设计批评和批判性的设计批评却不同于设计史。再创造性设计批评是确定设计作品的独特价值,并将其特质与消费者的价值观与需要相联系。 这是由于设计史家的关注点是设计的历史,设计批评家的关注点却是当代的设计作品 。 设计批评的作用?

答:设计批评是以设计鉴赏为基础,以一定的设计理论和相关的人文科学理论为指导,对各种设计现象与设计作品进行分析、研究、评价的认识活动,它是一种高层次的设计接受活动和设计活动。它的作用远大于设计鉴赏,还包括设计作品、设计思潮、设计风格流派、设计发展、设计创作中的心理活动问题,都是设计批评所关注的对象,而设计批评重点还是关注设计作品。

弗赖伊在《视觉与设计》(Vision and Design ,London :Chatto & Windus,1920) 一书中便提出艺术品的形式是艺术中最本质的特点,他着重于视觉艺术中“纯形式”的逻辑性、相关性与和谐性。

贝尔在1914年出版的《艺术》(Art ,London :Chatto & Windus,1914) 里引进的“有意味的形式”,是将形式与个人视觉经验及情感经验的联系程式化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概念。 到1896年,芝加哥学派的建筑大师沙利文发表了他的论文集《随谈》,其中的名言:“形式永远服从功能,此乃定律”。随即成了20世纪功能主义的口号。稍后一些,激进的反装饰理论家卢斯发表了极有影响的《装饰与罪恶》(,全篇文章的内容后来被压缩成一句口号:装饰就是罪恶。

按照本塞的符号学对象理论划分,他分为四种对象:自然对象、技术对象、设计对象和艺术对象,它们分别通过三种参量:

即固有性、确定性、预期性来规定。

人们从设计对象可以被规划、实施和应用这一观点出发,由此区分出三个阶段:

(1)规划阶段,将功能条件和普遍化概念系统与一套所选择的物质媒介的组成材料结合起来,以便能够实现所预期的设计对象;

(2)实施阶段,由物质系统、质料系统、技术功能系统和构成系统来实际地制造出作为产品的设计对象的语义和形态系统;

(3) 应用阶段,设计对象作为产品或实在物在人的行为系统中发挥功能,用作满足需求的使用对象。

多默1990年出版了《现代设计的意义》,他用更为精致的解构方式分析设计的意义。根据多默的分析,设计分为“显性设计”和“隐性设计”两种,显性设计是风格设计;隐性设计是工程设计。显性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消费,而隐性设计决定设计品的功能。

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起自于旨在保存自然资源、防止工业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一场运动,虽然它迄今仍处于萌芽阶段,但却已成为一种极其重要的新趋向。绿色设计源于19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反消费运动。这场反消费运动是由记者帕卡德 (Vance Packard) 猛烈抨击美国汽车工业及其带来的废料污染问题而引发的。在今天,尤为重要的是,环境保护问题已提到了立法的高度。例如欧洲经济共同体已提出了一项环保政策:制造污染者必须对污染的后果负责。绿色设计本身已成为了一门工业。

墨子

墨子为春秋战国期间著名的工匠与学者 , 他所创立的墨家学派与儒家并称为“显学”,有“儒墨同是尧舜”(《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 之高度评价。在中国设计史上,墨子是最为多才多艺的人物之一 ,自称“上无君上之事 ,下无耕农之难”(《墨子·贵义 》) 之 “贱人”,直接参与设计与手工制作,并乐在其中。墨子的制作非常精巧,用木头削成的车轴,可承受六百公斤重的物体;用木料拼接而成的鸢鸟,能在天上飞翔一天;他比公输盘更早发明了云梯这一器械。《墨子·鲁问 》、《墨子·公输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淮南子·齐俗训》等都记载了墨子制作事迹及设计思想。

《考工记》

曾被后世奉为经典的春秋末年的《考工记》是中国第一部手工业专著,《考工记》总结了我国古代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最可贵的是它第一次提出了朴素的工艺观,即:“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不仅在当时是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总结,即使在今天仍然可以作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考工记》也载有都城设计制度:“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一般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与居民区。

《营造法式》 宋代《营造法式》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监丞李诫。《营造法式》书中确定了材份制和各种标准规范,还对建筑的设计、规范、工程技术和生产管理都有系统的论述,是我国和世界建筑史上的珍贵文献。北宋致力于总结前代建筑经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营造法式》中规定,把“材”作为造屋的标准,即木架建筑的用“材”尺寸分成大小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用“材”,“材”一经选定,木构架的所有尺寸都随之而来,不仅设计可以省时,工料估算有统一标准,施工也方便。

唐欧阳洵等编撰的《艺文类聚》是现存最古类书之一,

技艺巨著《农政全书》的作者徐光启(1

他就《农政全书》成书于明崇祯年间,刊行于1640年,与《齐民要术》、《天工开物》一起被视为我国农业著述中之不朽丰碑。

真正开启了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研究的,始于20世纪初萌生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特别是被誉为“20世纪的米盖朗琪罗”的美国建筑设计大师赖特和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大师米斯·凡德洛。

米斯是现代主义建筑和家具设计的重要代表。1929年,他为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设计的“巴塞罗那座椅”以其至简至纯的造型和设计动机使他的“少则多”之设计模式和原则

第二章 知识点

设计design 概念产生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艺术的定义最初系统地形成时,设计一词的界定同现代“设计”概念一样,其含义时宽时窄。设计最初的意义是指素描、绘画(drawing ),如 15世纪的理论家弗朗西斯科·朗西洛提(Francesco Lancilotti)就将设计、色彩、构图及创造并称为绘画四要素。切尼尼(Cennini )也有类似的论述,称设计为绘画之基础。瓦萨里(Vasari )将“设计”与“创造”概念相对,称二者为“一切艺术”的父亲与母亲。

设计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 设计与生产

生产是经济领域中最基本的活动。生产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和生产成果都是生产要素。设计与生产的关系是设计与经济关系的具体化,是其关系最生动的体现之一。所以,设计师是生产者,设计活动是生产活动,而且是对整个生产举足轻重的生产活动。

设计首先为工厂建设服务;其次为产品的改良和创新服务;第三为提高生产效率与效益服务。具体来说包括:充分发挥生产人员、技术、设备、管理的优势,避免或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合理地使用质优价廉、能优化产品质量的原材料;在明确目标市场,战胜竞争对手与控制生产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等基础上改进与完善产品设计,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服务。

设计师要向生产人员学习。由于精力所限,很少有设计专家同时又是生产专家。如果不顾一切硬着头皮设计,也只具有设计探讨的价值,而不具有生产实施的价值。对于为生产设计的设计师而言,从学生时代就要开始接触各种工艺,如木工工艺、金属工艺、塑料工艺、印刷工艺,以及材料学、价值工程学、生产管理、经济核算等课题。且由于生产的门类纷纭复杂,生产的技术日新月异,生产管理也面临层出不穷的难题,因此设计师终身都有需要学习的新课题。于是向企业家、工程师、经济师和一般工人学习,就成为设计师的日常工作需要。

生产部门必须认识设计。生产系统的所有人员从企业家、工程师到一般工人,为了企业的强盛都应进行正确认识设计的教育,形成企业共识。在充分肯定设计是重要的生产力的基础上,调整好设计与生产的关系,发挥设计在生产中的先锋作用。

以松下幸之助为代表的日本企业家在50年代就指出:“今后是设计的时代”。松下幸之助的认识对日本经济的兴旺发达是有重大贡献的。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上海,当100位企业家被询问什么是工业设计时,居然有80位交了白卷。要改变这一落后的社会现象,设计界必须有组织地扩大社会的设计意识,并向政府呼吁,同时用设计成功的实际事例向社会证明:生产必须正确认识设计。

生产只有正确认识设计,才会充分支持设计。在设计的启动阶段,要把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变成可以生产的产品,或者把优秀设计成果变成产品的竞争力或附加值,这就需要人力、物力与时间的投入。这是创造的投入,也是风险投资。充分的支持可望得到丰硕的成果。在设计审定阶段,需要企业家、设计师、工程师以及经济师、营销专家、生产主管、社会行政主管等共同参与及协作,从各个方面的研究对设计方案予以客观的、科学的评价。。总之,设计必须拥有生产的支持才能得到实现。

2、 设计与消费

消费是经济领域的又一基本活动,它指使用物质资料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过程。消费是人们生存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环节。设计与消费的关系是设计与经济关系的具体化,同时也是其关系最生动的体现之一。

首先,消费是设计的消费。设计是物的创造,消费者直接消费的是物质化了的设计,实际上就是设计人员的劳动成果,而且不仅仅是某一个设计人员的劳动成果。仅以日用品为例,它们除了经过产品设计和工业生产,还要经过传达设计而后到达购买者。

消费者除了消费其产品设计外,同时还消费了它的包装设计、展示设计、广告设计等等,而这些设计的成本最后都会包含在商品的价格之中。每一个消费者都同时消费着多种形式的设计。全中国有 13亿消费者,全世界有60多亿消费者,他们的衣、食、住、行,工作、娱乐,无不与设计息息相关。这么多的消费者每天消费的物质资料,都是由难以数计的设计提供的。设计形成了包围我们的物质和文化环境。

第二,设计为消费服务。消费是一切设计的动力与归宿。设计为消费服务,除了设计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之外,还有设计可以帮助商品实现消费、促进商品流通这层涵义。设计是以消费为导向的,战后设计的多元化趋势,生产的小批量多样化,都是为了适应消费的要求。设计为消费服务,意味着设计要研究消费,研究消费者,了解消费心理、方式和消费需求,研究开发什么样的新产品,如何改进包装等等。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传达设计,都是围绕消费而进行的。

90年代法国的房地产开发有一种潮流,由购买者先行设计出或指出他所需要的房屋款式,再由设计师和开发商建造房屋,依照购买者的购买力选用建筑材料。社会经济愈是发展,设计的消费性导向也就愈明显。

第三,设计创造消费。设计可以扩大人类的欲望,从而创造出远远超过实际物质需要的消费欲。

请述说明式家具的设计特色?

答:明式家具的设计特色:一是注重结构美。不用胶和钉,主要用榫卯结构,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的榫卯。

二是注重材质美。充分利用材料本身的色泽和纹理,不加遮饰,色泽深沉雅致,木纹自然优美,质感坚致细腻。

三是注重造型美。造型浑厚洗练,稳重大方,比例适度,线条流利。

四是注重装饰美。装饰简洁,不事繁琐雕琢,装饰线脚简练细致,朴实无华。

请简述包装设计的用途?

答:保护产品、促进销售、便于使用、提高价值

设计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答:(1) 设计与生产

设计与生产的关系是设计与经济关系的具体化,是其关系最生动的体现之

一。设计师是生产者,设计活动是生产活动,而且是对整个生产举足轻重的生产活动。 设计首先为工厂建设服务;其次为产品的改良和创新服务;第三为提高生产效率与效益服务。

设计师要向生产人员学习。

生产部门必须认识设计。在充分肯定设计是重要的生产力的基础上,调整好设计与生产的关系,发挥设计在生产中的先锋作用。生产只有正确认识设计,才会充分支持设计。在设计的启动阶段,要把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变成可以生产的产品,或者把优秀设计成果变成产品的竞争力或附加值,这就需要人力、物力与时

间的投入。总之,设计必须拥有生产的支持才能得到实现。

(2) 设计与消费

消费是人们生存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环节。设计与消费的关系是设计与经济关系的具体化,同时也是其关系最生动的体现之一。 首先,消费是设计的消费。设计是物的创造,消费者直接消费的是物质化了的设计,实际上就是设计人员的劳动成果,而且不仅仅是某一个设计人员的劳动成果。仅以日用品为例,它们除了经过产品设计和工业生产,还要经过传达设计而后到达购买者。

消费者除了消费其产品设计外,同时还消费了它的包装设计、展示设计、广告设计等等,而这些设计的成本最后都会包含在商品的价格之中。设计形成了包围我们的物质和文化环境。

第二,设计为消费服务。消费是一切设计的动力与归宿。设计为消费服务,除了设计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之外,还有设计可以帮助商品实现消费、促进商品流通这层涵义。设计是以消费为导向的,战后设计的多元化趋势,生产的小批量多样化,都是为了适应消费的要求。设计为消费服务,意味着设计要研究消费,研究消费者,了解消费心理、方式和消费需求,研究开发什么样的新产品,如何改进包装等等。

设计的艺术手法主要有:借用、解构、装饰、参照和创造。

“现代设计之父”是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

我们观察到,艺术理论和实践都推动着设计的发展,但是在设计与艺术的关系上,也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之一是为艺术而设计。否认设计的功利目的,否认设计的科学技术和经济特征,把设计作为纯艺术的一个品种。这样一来,设计就成了纸上谈兵之举和架上欣赏之物,科学、技术、生产、流通、消费等均成为无关的概念。1925年巴黎国际装饰艺术暨工业博览会的设计便因奢华而不切实际招致对整个博览会的批评。

误区之二是为技术而设计。否认物质产品的精神功能,否认设计的艺术特征,把设计作为纯科学技术的一个行业。这就非常明显地导致设计的纯技术观点,素描、色彩、图案、构成都成了摆设,艺术思想、艺术技巧、艺术风格和艺术传统,都变成了无聊的言辞。 误区之三是孤立静止地看待设计与艺术的关系。设计被当作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传统图案;艺术仍是挈斯恰科夫体系的素描,苏联时期中专学生的水彩。这是数十年的闭关自守遗留下的认识问题。

本世纪初,美国人发明了塑料,拉开了塑料工业的序幕。成为“民主的材料”。

系统论方法从整体上看,分系统分析(管理)→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决策)三个步骤。

设计是创造商品高附加价值的方法。从消费层次来看,人的消费需求大体分为三类层次, 第一类层次主要解决衣食等基本问题,满足人的生存需求;

第二层次是追求共性,即流行、模仿,满足安全和社会需要。这两个层次的消费主要是大批量生产的生活必需品和实用商品,以“物”的满足和低附加值商品为主。

第三类层次是追求个性,要求小批量多品种,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前两个层次解决的是人有我有的问题,而第三个层次则满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愿望,这种“知”的满足,必然要求高附加价值的商品。

高附加价值不仅仅是从机能方面考虑,还必须将功能(Function )、材料(Material )与感性(Sensitivity )三者统一考虑才行。一般来说,F .M .S .值越高则附加价值越高。

日本的产品设计在“废弃律”方面是最典型的代表。通过以设计对象的最低寿命周期。 结合实例,试论述包豪斯产生的目的、理念和意义?

答:“包豪斯”一词由德语的“建造”和“房屋”两个词的词根构成。创始人是格罗佩斯 , 包豪斯学校由魏玛艺术学校和工艺学校合并而成,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材。包豪斯是一所设计学校,开设有纺织、陶瓷、金工、玻璃、雕塑、印刷等科目。包豪斯在设计理论上,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艺术与技术的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这些观点对于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 包豪斯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开创了 “ 基础课程 ” 的教育 — 三大构成。包豪斯

的设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课程结构与教学方式成了世界许多学校设计教育的参照系统,包豪斯的思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被奉为现代主义的经典。

第三章-知识点

原始半坡型彩陶

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半坡型彩陶的鱼形花纹,起先的写实的手法,逐渐演变为鱼体的分割和重新组合,例如,“人面鱼身”盆纹是人面与鱼形合体的花纹,在一个人头形的轮廓里面,画出一个鱼花纹,具有“寓人于鱼”的特殊意义,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尖底瓶汲水器(图未标题-61 ),其基本形状为小口、尖底,腹部置有双耳。双耳除了系绳之用,还具有平衡重心的作用,使注满水后的容器能自动在水中直立,底尖便于下垂入水,也易于注满,造型设计可谓轻巧实用。 马家窑型彩陶 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特点,可归纳为以下特点:点和螺旋纹。点的运用,成为这个时期装饰的特点。在点的外面装饰螺旋纹,有动的感觉。因此,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风格可用旋动、流畅来形容。 青铜器设计

商周时期的设计艺术,最有代表性和具有突出艺术成就是青铜工艺,三千多年前出现的中国青铜工艺,它的突出成就表明了中国奴隶社会手工业发展的最高水平。

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有时根据特殊需要也掺一点铅;加入锡铅以后,熔点降低,硬度增高,容易掌握铸造过程;可以铸造需要坚硬的制品,如武器或工具;另外熔铸时减少汽孔,使装饰花纹清晰;增加光泽度。青铜器的名称,根据生活用途的不同,大体可分烹饰器、食器、酒器、水器、杂器、兵器、乐器、工具等八类。

失蜡法

到春秋晚期和战国时代,人们开始用失蜡法制作铜器,也称蜡模法。

实用性在新时代时期的设计中得到了特别的关注。

整个奴隶制时代,也是青铜器的设计制造最繁盛的时代,故又称青铜时代

仰覆莲花瓷尊

南北朝有一种具有较高艺术性设计的瓷瓶,又名仰覆莲花瓷尊,该瓶新颖别致,尊体以腹为中心,上下部塑饰各为相向的三层莲花瓣,层层相接,尊底也塑成莲花瓣形,全尊共七层。肩部有耳,颈部塑出花鸟云龙。此尊高66.5厘米,口径19.2厘米,现陈列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三彩

唐三彩,是模仿染缬工艺的装饰效果。因为它经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实际上并不限于三种色釉,它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是用经过精炼的白粘土制胎,两次烧成的。它首先用千度左右的高温烧成陶胎,挂釉后再经900o 左右焙烧。用料精细,制作规整,所以不变形、不裂缝、不脱釉。

商代和西周早期的青铜礼器是这一类型的代表,它们通常以抽象和半抽象的动物纹样为主要装饰。最突出的是饕餮纹,又称兽面纹,

宋代瓷器

宋代瓷器设计高度发展,突出表现在全国各地名窑众多,著名瓷窑有汝窑、官窑、龙泉窑、定窑、景德镇窑、磁州窑、建窑、吉州窑和钧窑等。掌握了多种烧造技术和装饰技法,产品各具特色。

例如定窑,此地古属定州,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故名,装饰上有刻花、划花和印花。刻花的线条洗练流畅。

例如哥窑主要特征是釉面有裂纹,即开片〔图404〕。这种裂纹,是由于釉和胎的收缩率不同而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根据开片的不同形状和大小,又赋予它们以各种名称。例如,纹片极细小如鱼子的,称为鱼子纹;纹片大而呈弧形的,称为蟹爪纹;纹片大小相同的,称为百圾碎。

青花和釉里红

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明式家具讲究选料,选材是设计意匠的重要部分之一。多用紫檀、花梨、红木等,也采用楠木、樟木、胡桃木及其它硬杂木,所以又通称硬木家具。明式家具的造型安定,简练质朴,讲究运线,线条雄劲而流利。明代家具的最大特点,它擅长将选材、制作、使用和审美巧妙的结合起来。造型显得线型简练、挺拔和轻巧。例如椅子的靠背和扶手的曲度都基本适合于人体的曲线,触感良好。

明代家具采用木构架的结构。结构科学合理。明代椅子由于造型所产生的比例尺度,以及素雅朴质的美,使家具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家具整体的长、宽和高,整体与局部的权衡比例都非常适宜。有的椅子座面和扶手都比较高宽,这是和封建统治阶级要求“正襟危坐”,以表示他们的威严分不开的。

《营造法式》

宋代《营造法式》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监丞李诫。《营造法式》书中确定了材份制和各种标准规范,还对建筑的设计、规范、工程技术和生产管理都有系统的论述,是我国和世界建筑史上的珍贵文献。北宋致力于总结前代建筑经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营造法式》中规定,把“材”作为造屋的标准,即木架建筑的用“材”尺寸分成大小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用“材”,“材”一经选定,木构架的所有尺寸都随之而来,不仅设计可以省时,工料估算有统一标准,施工也方便。

斗拱

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斜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承重,用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成的向外挑悬的斗拱,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传递到柱上。此外,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

明清北京故宫

明清故宫的设计思想是体现帝王权力的,它的总体规划和建筑形制用于体现封建宗法礼制和象征帝王权威的精神感染作用,为了显示整齐严肃的气氛,全部主要建筑严格对称地布置在中轴线上,在宫城中以前三殿为重心,其中又以举行朝会大典的太和殿为其主要建筑。北京故宫从大明(清) 门至奉天(太和) 殿,先后通过五座门、六个闭合空间(庭、院、广场) ,总长约1700米;其间有三处高潮:天安门、午门、太和殿。

明清故宫建筑组群的布局组合形式均根据中轴线发展。世界各国,唯独中国对此最强调,成就也最突出。故宫是一个典范,北京故宫的严格对称布置,层层门阙殿宇和庭院空间相联结组成庞大建筑群,把封建“君权”抬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北京四合院

天坛的设计艺术

天坛位于北京外城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平面北墙呈圆形,南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 天坛最突出的主要建筑仍然是祈年殿,它优美的体型和高超的艺术处理,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最成功的优秀典范之一。 祈年殿前庭地面,比院外地面提高4米多,加上三层台基,使祈年殿台基面高于垣外地平十米以上;这个高度,使得人们在穿过茂密的参天古柏林丛后,顿然超出苍翠的林海之上,有超凡出尘,与天接近的感觉;这些均是造成天坛崇高感觉的具体手法。

圜丘是一座三层汉白玉石圆坛,座落在外方内圆的围墙里。这是皇帝每年冬至祭天的地点。

赵州桥

赵州桥,建于1300多年前的隋朝,是一座敞肩式单孔圆弧石拱桥,比欧洲19世纪兴建的同类拱桥早了1200多年。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更展示了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惊人智慧。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大跨径石拱桥。这座桥是我国隋朝时期一位普通的工匠李春设计监造的。这座桥建造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 河上。它气势宏伟,造

型优美,结构奇特,远远看去,好像一轮明月,又像挂在空中的一道雨后彩虹,十分美丽壮观。李春在设计和建造大桥的过程中,从实际需要出发,大胆创新,突破旧的传统,使大桥具有独特的风格。他采取单孔长跨石拱的形式,在河心不立桥墩,使石拱跨径长达37米多。采用这样的大跨度,在当时是一个创举。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以常见的亭、廊、桥为例,它们所构成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都是独具匠心的。明末清初苏州古典园林设计最为著名的是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和网师园。

假山是园景中的重要因素。也是表现我国古代园林风格的最重要的手法之一。明代造园家计成的《园冶》是关于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专著,是实践的总结,也是理论的概括。书中主旨是要“相地合宜,构园得体”,要“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

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主要是摹仿自然,达到明代计成《园冶》里 “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 借景 中国古典园林的借景,在《园冶》一书中,总结为五种方法,即“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它的重要特色之一便是善于借景。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建园历史最早的是沧浪亭。因为园门外有一清水绕园而过,该园就在这一面不建界墙,而以有漏窗的复廊对外,巧妙地把水之景“借”入园内。

《考工记》 曾被后世奉为经典的春秋末年的《考工记》是中国第一部手工业专著,《考工记》总结了我国古代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最可贵的是它第一次提出了朴素的工艺观,即:“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不仅在当时是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总结,即使在今天仍然可以作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考工记》也载有都城设计制度:“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一般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与居民区。

第四章-知识点

水晶宫博览会 1851 年,为了炫耀英国工业进步,英国伦敦举办了 19 世纪最著名的设计展览 —— 水晶宫博览会。水晶宫的设计采用了玻璃和铁架结构,博览会对设计理念产生根本影响,各种思想争论对设计界形成强大冲击。终于在 19 世纪下半叶英国引发了一场工艺美术运动。 装饰艺术运动

装饰艺术运动它是于 1920 年在巴黎首度出现的。 装饰艺术风格是一种明确的现代风格 , 它从各种源泉中吸取了灵感,包括新艺术,俄国芭蕾、美洲印第安艺术。 艺术装饰运动传入美国,与美国的大众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点的“爵士摩登”风格。它豪华、夸张、迷人、怪诞,主要表现在建筑设计和产品设计两方面。在建筑设计上,一系列的大型建筑物都是艺术装饰风格的产物,如克莱斯勒大厦等,这些建筑一方面采用了金属、玻璃等新型材料,一方面采用了金字塔形的台阶式构图和放射状线条来处理装饰。 第三国际纪念塔 构成主义是一战前后俄罗斯的一个先锋艺术流派。构成派艺术家力图用表现新材料的空间结构形式,雕塑家塔特林是构成派最重要的代表, 构成主义最有名的作品当属建筑师塔特林创作于 1919 年的第三国际纪念塔。按照设计,这座塔塔高 400 米 ,比法国的埃菲尔铁塔高出一半。纪念塔完全采用钢铁作为主要的结构材料,造型上是简洁的螺旋上升的几何形状,表达了一种坚定向上的政治信念。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指在反抗现代主义方法论的一场运动,它在文学、哲学、批评理论、建筑及设计领域中得到广泛地体现。后现代主义首先体现于建筑界,而后迅速波及到其它设计领域。后现代主义最早的宣言是美国建筑师文丘里于 1966 年出版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文丘里的建筑理论“少就是乏味”的口号是与现代主义“少就是多”的信条针锋相对的。他鼓吹一种杂乱的、复杂的、含混的、折衷的、象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建筑,他把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归结为三点:即文脉主义( Contextualism )、引喻主义

( Allusionism )和装饰主义( Arnamentation )。查尔斯·穆尔( Charles Moore 1925- )设计的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思想的典型体现。

孟菲斯

后现代主义在设计界最有影响的组织是意大利成立于 1980 年 12 月的“孟菲斯”( Memphis )的设计师集团。孟菲斯原是埃及的一个古城,也是美国一个以摇滚乐而著名的城市。设计集团以此为名含有将传统文明与流行文化相结合的意思。

“孟菲斯”成立于 1980 年 12 月,由著名设计师索特萨斯( Ettore Sottsovss )和其他 7 名年轻的设计师组成,以后设计队伍和影响逐渐扩大,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设计集团。代表人物是索特萨斯 , 他与其它一些反现代同仁们成立了“阿尔其米亚”设计室,开始了取代现代主义的艺术运动 ( 新设计运动 ) 。孟菲斯作为设计小组的名称,标志出索特萨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艺术相结合的理念。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价值在于它对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前驱作用与启迪意义。 1859 年工艺美术运动首先提出了 “ 美与技术结合 ” 的原则,主张美术家从事设计,反对 “ 纯艺术 ” 。另外,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强调 “ 师承自然 ” ,忠实于材料和适应使用目的,从而创造出了一些朴素适用的作品。工艺美术运动的先天局限是将手工艺推向了工业化的对

立面,这一观念无疑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由此使英国设计走了弯路,它导致英国成为最早工业化和最早意识到设计重要性的国家,但却未能率先建立起现代工业设计体系。 代表人物是 威廉·莫里斯,英国作家、画家、工艺美术家。

包豪斯( BauHaus , 1919-1933 ) “包豪斯”一词由德语的“建造”和“房屋”两个词的词根构成。创始人是格罗佩斯 , 包豪斯学校由魏玛艺术学校和工艺学校合并而成,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材。包豪斯是一所设计学校,开设有纺织、陶瓷、金工、玻璃、雕塑、印刷等科目。包豪斯在设计理论上,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艺术与技术的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这些观点对于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 包豪斯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开创了 “ 基础课程 ” 的教育 — 三大构成。包豪斯的设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课程结构与教学方式成了世界许多学校设计教育的参照系统,包豪斯的思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被奉为现代主义的经典。

雅各布森( Arne Jacobsen, 1902-1971 )

雅各布森 是丹麦著名设计师, 他的三个经典的椅子设计,世界闻名。即 1952 年为诺沃公司设计的“蚁”椅, 1958 年为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旅馆设计的“天鹅”椅和“蛋”椅。这三种椅子均是用热压胶合板整体成型的。

流线型设计 流线型 原是空气动力学名词,用来描述表面圆滑、线条流畅的物体形状,这种形状能减少物体在高速运动时的风阻。但在工业设计中,它却成了一种象征速度和时代精神的造型语言而广为流传,冰箱、汽车的设计都受其影响。这种外形能够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原理,呈现出一种流线型,在运动中能够得到更大的速度。流线型设计 最早是用在 20 世纪交通技术上。如轮船,飞机,汽车,以此来解决高速运动中的流体动力和气体动力性能。它不仅运用于功能改进上,还用在家居产品上, 从电熨斗、电冰箱乃至所有的家用电器,都采用了这种表面光滑、线条流畅的形式, 这些产品对消费者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不少流线型设计完全是由于它的象征意义,而无功能上的含义,流线型在富有想象力的设计师手中,体现了流线型作为现代化符号的强大象征作用。

贝聿铭( Pei Ieoh Ming , 1917- )

贝聿铭生于中国广州,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 1935 年加入美国籍,贝聿铭的作品没有华丽奇特的外表,他以构思严密、设计精心著称于世。贝聿铭一生作品丰富,代表作有波士顿基督教科学教会中心、康乃尔大学赫伯特约翰逊艺术博物馆、国家美术馆东馆,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国银行。这些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的建筑作品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美国建筑界宣布 1979 年是「贝聿铭年」。 1988 年设计的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的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他在设计中既引入了许多中华传统建筑的符号,又使用现代建筑的

材料和结构。

请简述哥特式建筑的特征?

答:哥特式建筑以其垂直向上的动势。尖尖的拱门,高耸的尖塔。建筑物外部的造型,突破了仿罗马式建筑沉重的稳定感和半圆形拱门的样式。

在着力强调建筑物的垂直因素的同时,形成了一种高拔、挺直的建筑形式。线条轻快的尖形拱门,造型挺拔的小尖塔,整个教堂建筑无论是整体或局部上端都设计成尖形,形成一股向上的冲劲和动势。

哥特式教堂建筑的设计除了高拔、挺直的造型外,在装饰设计上也十分讲究。在长长的窗洞上镶嵌彩色玻璃窗画。

请结合图片论述哥特式建筑的特征?

答:哥特建筑源于12世纪初法国北部,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迅速风靡了欧洲大陆。哥特式建筑以其垂直向上的动势,形象地表现了一切朝向上帝的宗教精神。尖尖的拱门,高耸的尖塔,突破了仿罗马式建筑沉重的稳定感和半圆形拱门的样式。

在着力强调建筑物的垂直因素的同时,形成了一种高拔、挺直的建筑形式。线条轻快的尖形拱门,造型挺拔的小尖塔,整个教堂建筑无论是整体或局部上端都设计成尖形,形成一股向上的冲劲和动势。同时也体现出神的至高无上,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教会势力在封建社会中无比强大。

哥特式教堂建筑的设计除了高拔、挺直的造型外,在装饰设计上也十分讲究。教堂的墙上几乎全部开着长长的窗洞。由于处处镂空雕琢而且没有墙壁的缘故,宗教性壁画无所依托,但设计家们从拜占庭教堂中的琉璃嵌画中吸收灵感,创造了镶嵌彩色玻璃窗画。

即在大窗户上先用铅条组成各种形象的轮廓,然后用小块彩色玻璃镶嵌,其基本色调为蓝、红、紫三色。单纯的轮廓与彩色玻璃的结合,使教堂内部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一种色彩缤纷的神秘气氛,使人产生不尽的联想。

第五章-知识点

设计类型的划分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理论家倾向于按设计目的之不同,将设计大致划分成:为了传达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为了使用的设计——产品设计和为了居住的设计——环境设计三大类型。这种划分方法的原理,是将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自然—人—社会”作为设计类型划分的坐标点,由它们的对应关系,形成相应的三大基本设计类型。因此,这种划分具有相对广泛的包容性、正确性和科学性。

不同的设计类型,各有其特殊的现实性和规律性,同时又都遵循着设计发展的共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研究不同设计类型的区别和联系,揭示其特

点和规律性,不仅可以帮助设计创作更好地掌握和发挥各种设计类型的特长,并且可以彼此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有利于设计整体的繁荣和发展。

视觉符号

广义的符号,是利用一定媒介来代表或指称某一事物的东西。符号是实现信息贮存和记忆的工具,又是表达思想情感的物质手段。人类的思维和语言交流都离不开符号。符号具有形式表现、信息叙述和传达的功能,是信息的载体。只有依靠符号的作用,人类才能进行信息的传递和相互的交流。

作为人类认识事物和信息交流的媒介,广义的符号由人类不同的知觉感官接受,因此它包括视觉符号系统、听觉符号系统、触觉符号系统、味觉和嗅觉符号系统等。所谓视觉符号,是指人类的视知觉器官——眼睛所能看到的,表现事物一定性质 ( 质地或现象 ) 的符号。 传达

指信息发送者利用符号向接受者传递信息的过程。它既可能是个体内的传达,也可能是个体之间的传达。包括所有的生物之间、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以及人体内的传达。一般可以归纳为“谁”、“把什么”、“向谁传达”、“效果、影响如何”这四个程序。 视觉传达设计

是利用视觉符号来进行信息传达的设计。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收者。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必须具备部分相同的信息知识背景,即是说:信息传达所用的符号至少有一部分既存在于发送者的符号贮备系统中,也存在于接收者的符号贮备系统中。只有这样,传达才能实现,否则,在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就必须有一个翻译或解说者作为中间人来沟通。 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功能是传达信息,有别于直接使用功能为主的产品设计和环境设计。它是凭借视觉符号进行传达,不同于靠语言进行的抽象概念的传达。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是设计者将思想和概念转变为视觉符号形式的过程,而对接收者来说,则是个相反的过程。 视觉设计师不同于视觉艺术家的是:他的工作受到更多的限制。为了向特定对象传达特定的信息,他的设计最终必须是他的特定对象易于认知和理解的视觉符号,这一点从根本上不同于拥有更多“自我表现”自由的视觉艺术家。另一方面,视觉设计师有时还必须考虑他的设计的复制或制作计划的问题。而且,在设计过程中,还可能受委托者意见的影响而不得不对设计一改再改。 视觉传达设计的构成要素

在纷繁复杂的视觉符号系统中,文字、标志和插图是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 文字是人类祖先为了记录语言、事物和交流思想感情而发明的视觉文化符号。文字主要有象形、表意和表音三种类型。在人类的信息传达与交流活动中,文字是最普遍使用的视觉符号元素。

标志是狭义的符号,有时称标识、标记、记号等。它以精炼的形象代表或指称某一事物,表达一定的涵义,传达特定的信息。相对文字符号,标志表现为一种图形符号,具有更直观、更直接的信息传达作用。标志有多种类型。按性质分类,标志可分为指示性标志和象征性标志。按使用主体分,标志可分为公共标志和非公共标志。

插图是指插画或图解。作为设计要素的插图,不仅有说明补充的作用,更因为其造型和色彩诸方面的引人注目性,而发挥着视觉中心的信息传达作用。

字体设计

运用视觉美学规律,配合文字本身的含义和所要传达的目的,对文字的大小、笔划结构、排列乃至赋色等方面加以研究和设计,使其具有适合传达内容的感性或理性表现和优美的造型,能有效地传达文字深层次的意味和内涵,发挥更佳的信息传达效果,这就是字体设计。字体设计被广泛运用于标志设计、广告橱窗、包装、书籍装帧等设计中。它通常必须与标志、插图等其他视觉传达要素紧密配合,才能取得完美的设计效果,发挥高效的传达作用。 标志设计 作为大众传播符号的标志,由于具有超过文字符号很强的视觉信息传达功能,所以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标志设计必须力求单纯,易于公众识别、理解和记忆,强调信息的集中传达,同时讲究赏心悦目的艺术性。设计手法有具象法、抽象法、文字法和综合法等。

插图设计

插图具有比文字和标志还强烈、直观的视觉传达效果。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要素设计之一,插图设计被广泛应用于广告、编排、包装、展示和影视等设计中。插图设计不同于一般性的绘画和摄影摄像,它受指定信息传达内容与目的的约束,而在表现手法、工具和技巧诸方面,则是完全自由的。插图的设计必须根据传达信息、媒介和对象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形式与风格。

编排设计

编排设计,即编辑与排版设计,或称版面设计,是指将文字、标志和插图等视觉要素进行组合配置的设计。目的是使版面整体的视觉效果美观而易读,以激起观看和阅读的兴趣,并便于阅读理解,实现信息传达的最佳效果。编排设计主要包括书籍装帧和书籍、报刊、册页等所有印刷品的版面设计,以及影视图文平面设计等。文字编辑、图版设计和图表设计是构成编排设计的三个要素设计,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设计特征与手法,但是通常需要综合运用三个要素设计,才能达到整体版面易读美观的效果。此外,还须根据传达内容的性质、媒体特点和传达对象的不同,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确定最佳的编排版式。

广告设计

广义的广告,除了营利为目的的商业广告外,还包括非营利性的社会广告,例如政府公告、各类启事、声明等。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广告设计,是利用视觉符号传达广告信息的设

计。广告有五个要素:广告信息的发送者 ( 广告主 ) 、广告信息、信息接收者、广告媒体和广告目标。广告设计就是将广告主的广告信息,设计成易于接收者感知和理解的视觉符号 ( 或结合其他符号 ) ,如文字、标志、插图、动作 ( 和声音 ) 等,通过各种媒体 ( 或多媒体 ) 传递给接收者,达到影响其态度和行为的广告目的。根据媒体的不同,广告设计可分为:印刷品广告设计、影视广告设计、户外广告设计、橱窗广告设计、礼品广告设计和网络广告设计等。

包装设计

包装设计是指对制成品的容器及其他包装的结构和外观进行的设计。习称包装装潢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包装有保护产品、促进销售、便于使用和提高价值的作用。包装设计也必须以市场调查为基础,从商品的生产者、商品和销售对象三个方面进行定位,选择适当的包装材料,先进行包装结构的设计,然后根据包装结构提供的外观版面,通过文字、标志、图像等视觉要素的编排设计表现出来,做到信息内容充分准确,外观形象抢眼悦目,富于品牌的个性特色。

展示设计 展示设计,或称陈列设计,是指将特定的物品按特定的主题和目的加以摆设和演示的设计。它是以信息传达为目的的空间设计形式,包括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世博会、广交会和各种展销、展览会等,商场的内外橱窗及展台、货架陈设也属于展示设计。展示设计包括“物”、“场地”、“人”和“时间”四个要素。成功的展示设计,必须建立在综合处理好这四个要素的基础上。必须在形态、色彩、材料、照明、音响、文字插图、映像及模型等多方面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成果,借以全面调动观众的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嗅觉和味觉等一切感知能力,形成“人”与“物”的互动交流。此外,还应充分考虑展示时间的长短、展品的视觉位置、人流的动向、视线的移动、兴奋点的设置以及观众的年龄、性别、兴趣、职业等因素,把展示场地设计成为一个理想的信息传达环境。

产品设计 所谓产品,是指人类生产制造的物质财富。它是由一定物质材料以一定结构形式结合而成的、具有相应功能的客观实体,是人造物,不是自然而成的物质,也不是抽象的精神世界。所谓产品设计,即是对产品的造型、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设计,以便生产制造出符合人们需要的实用、经济、美观的产品。

产品设计的基本要素

产品的功能、造型和物质技术条件,是产品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功能是指产品所具有的某种特定功效和性能。造型是产品的实体形态,是功能的表现形式。功能的实现和造型的确立需要构成产品的材料,以及赋予材料以特定的造型乃至功能的各种技术、工艺和设备,这些被称为产品的物质技术条件。

功能是产品的决定性因素,功能决定着产品的造型,但功能不是决定造型的唯一因素,而且功能与造型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造型有其自身独特的方法和手段,同一产品功能,往往可以采取多种造型形态,这也是工程师不能代替产品设计师的根本原因所在。当然,造型不能与功能相矛盾,不能为了造型而造型。物质技术条件是实现功能与造型的根本条件,是构成产品功能与造型的中介因素。它也具有相对的不确定性,相同或类似的功能与造型,如椅子,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材料不同,加工方法也不同。因而,产品设计师只有掌握了各种材料的特性与相应的加工工艺,才能更好地进行设计。

产品的功能、造型与物质技术条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又不完全对应地统一于产品之中的辩证关系。正是因为其不完全对应性,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产品世界。透彻地理解并创造性地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是产品设计师的主要工作。

产品设计的基本要求 产品设计是为人类的使用进行的设计,设计的产品是为人而存在,为人所服务的。产品设计必须满足以下的基本要求: (1) 功能性要求:现代产品的功能有着比以前丰富得多的内涵,包括有物理功能——产品的性能、构造、精度和可靠性等;生理功能——产品使用的方便性、安全性、宜人性等;心理功能——产品的造型、色彩、肌理和装饰诸要素予人愉悦感等;社会功能——产品象征或显示个人的价值、兴趣、爱好或社会地位等。 (2) 审美性要求:产品必须通过其美观的外在形式使人得到美的享受。现实中绝大多数产品都是满足大众需要的物品,因而产品的审美不是设计师个人主观的审美,只有具备大众普遍性的审美情调才能实现其审美性。产品的审美,往往通过新颖性和简洁性来体现,而不是依靠过多的装饰才成为美的东西,它必须是满足功能基础上的美好的形体本身。 (3) 经济性要求:除了满足个别需要的单件制品,现代产品几乎都是供多数人使用的批量产品。产品设计师必须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研究材料的选择和构造的简单化,减少不必要的劳动,以及增长产品使用寿命,使之便于运输、维修和回收等,尽量降低企业的生产费用和用户的使用费用,做到价廉物美,这样才能既为用户带来实惠,最终也为企业创造效益。

(4) 创造性要求:设计的内涵就是创造。尤其在现代高科技、快节奏的市场经济社会,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日益缩短,创新和改进产品都必须突出独创性。一件产品设计如果没有任何新意,就很容易被进步着的社会所淘汰,因而产品设计必须是创造出更新更便利的功能,或是唤起新鲜造型感觉的新的设计。 (5) 适应性要求:设计的产品总是供特定的使用者在特定的使用环境使用的。因而产品设计不能不考虑产品与人的关系、与时间的关系、与地点的关系。例如服装的设计,必须考虑是成人穿还是小孩穿 ? 春天穿还是冬天穿 ? 家居穿还是室外穿 ? 也不能不考虑产品与物的关系,比如冰箱如果不适应各种食品存放就失去了意义;另外还得考虑产品与社会的关系,因为社会传统中存在着某些忌讳形态的缘故,例如仿“纳粹”标志的产品造型是应该被禁止的。所以,产品必须适应这些由人、物、时间、地点和社会诸因素构成的使用环境的要求,否则,它就不能生存下去。正如日本夏普公司的总设计师净志坂下提出的:应该在产品将被

使用的整体环境中来构想产品。夏普公司就聘请了社会学家来研究人的生活与行为状态,然后设计出产品来填充他们发现的鸿沟。( [ 英 ] 约翰·沙克拉:《设计——现代主义之后》,卢杰、朱国勤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5 , P . 12 .) 除此以外,产品设计还应该是易于认知、理解和使用的设计,并且在环境保护、社会伦理、专利保护、安全性和标准化诸方面,也必须符合相应的要求。

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是经过产业革命,实现工业化大生产以后的产物,以区别于手工业时期的手工设计。一般理解的、即狭义的工业设计,是指对所有的工业产品进行的设计。其核心是对工业产品的功能、材料、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处理、装饰诸要素从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审美的角度进行综合处理。既要符合人们对产品的物质功能的要求,又要满足人们审美情趣的需要,还要考虑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它是人类科学性、艺术性、经济性、社会性有机统一的创造性活动。

工业设计是将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它吸收了科技、文化艺术与经济的成果,涉及美学、人体工程学、生态学、市场学、创造学、技术学等广泛的学科领域。其中艺术与技术是工业设计相辅相成的两根支柱,技术为艺术增添活力,艺术赋予技术以灵魂。工业设计不能简单地像技术创造那样只服从自然科学的客观法则,也不能类同艺术创造那样主观自由地发挥,而应该两者有机的结合,使设计的审美价值产生在功能的完善之中,实现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通常工业设计的直接目的,是设计出市场适销、用户满意的产品,借以提高产品附加价值,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而从根本上来说,作为人——产品——环境——社会的中介,工业设计是以人的需求为起点,以形形色色的工业产品为载体,借助工业生产的力量,全面参与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以创造更加完美的生活方式,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作为其根本宗旨的。

家具设计

家具设计,是根据使用者要求与生产工艺的条件,综合功能、材料、造型与经济诸方面的因素,以图纸形式表示出来的设想和意图。设计过程包括草图、三视图、效果图的绘制以及小模型与实物模型的制作等。家具设计既属于工业设计的一类,同时又是环境设计,尤其是室内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具的陈设定下了室内环境气氛与艺术效果的总基调,对整个室内空间的间隔,以及人的活动及生理、心理上的影响都举足轻重。因而室内设计不能缺少家具设计的因素,同时室内家具的设计也不能脱离室内设计的总要求。同样,室外家具的设计,也必须与周边的环境保持谐调。家具种类繁多,按功能划分主要有坐卧、家具、凭依家具和贮存家具;与此对应的主要有床、椅、台、柜四种家具;按使用环境可分为卧室、会客室、书房、餐厅、办公室及室外家具;按材料可以分为木、金属、钢木、塑料、竹藤、漆工艺、玻璃等家具;按体型可以分为单体家具和组合家具等。

第六章-知识点

设计师的定义

顾名思义,设计师是从事设计工作的人,是通过教育与经验,拥有设计的知识与理解力,以及设计的技能与技巧,而能成功地完成设计任务,并获得相应报酬的人。

中国古代工官制度

中国古代自殷商开始,历代均有施行工官制度,在中央政府中设置专门的机构和官吏,管理皇家各项工程的设计施工,或包括其他手工业生产。周代时设有司空,后世设有将作监、少府或工部。至于主管具体工作的专职官吏,如在建筑方面,《考工记》中称为匠人,唐朝称大匠,从事设计绘图及施工的称都料匠。专业工匠一般世袭,被封建统治者编为世袭户籍,子孙不得转业。 《荀子》中就曾说:“工匠之子莫不继事”。比如清朝工部“样房”的雷发达,一门七代,长期主持宫庭建筑的设计工作。在历来重“道”轻“器”的中国封建社会,即使是宫庭御用的手工匠人,地位也是比较低下的,虽然在明朝曾出现过少数匠工出身的工部首脑人物,但那毕竟是极少之数。

中国古代民间工匠文化

民间的工匠是从农民阶层中分化出来的行业群体,许多工匠是流动人口,他们游走四方,见多识广,凭借一技之长谋生度日。手工匠的技艺遍布各个生产生活领域,从事民间建筑和生产工具设计制造的有木匠、铁匠、泥匠、瓦匠、石匠;从事日用品设计制造和维修的有陶匠、竹匠、篾匠、铜匠、锡匠、焊匠;从事服饰和日常生活服务业的有织匠、染匠、皮匠、银匠、鞋匠、剃头匠;从事文化、信仰和娱乐业的纸匠、画匠、吹匠、塑匠、笔匠、影匠和乐器匠等。手工匠人有自己独特的行业特征。比如祖师崇拜,鲁班是木匠、瓦匠、泥匠、石匠的祖师;铁匠、铜匠、银匠、锡匠的祖师是老君 ( 李耳 ) ;织匠的祖师是皇帝、嫘祖和黄道婆;染匠和画匠的祖师是葛洪„„各行业都会在传统日期举行仪式,敬奉祖师。手工匠人还以师徒传承为基础,形成一定范围内比较固定的行业组织,对内论尊卑、讲诚信,对外论交情、讲义气,行业间有互惠往来的行业关系。各行的工匠组织均有自己的行业规矩、行业禁忌和行话,如“不得跨行”,“不 得跳行”等等。

古代手工业分工

在古希腊,工匠行列中也包括画家和雕塑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手工技术的进步,手工行业自身内部的分工也越来越细致。在古希腊爱琴文化和米洛斯文化的中心克诺索斯,已经有宝石切割、象牙雕刻、彩釉陶制造、珠宝制作、银器制造以及石制容器制作工艺——几乎包括所有的奢侈品制作行业。中国《考工记》中记载也有“攻木之工六,攻皮之工五,攻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搏埴之工二”共 6 种 30 项专业分工。在诸种手工业中,设计和制作还没有分离,到古罗马时期分工更趋精细,在制陶和建筑行业中首先有了设计分工的需要和专职的可能,出现了“观念和制作之间的分离”,即出现了脱离实际生产操作的最早的专业设计师。古罗马的制陶作坊由于采用了青铜翻模技术,实现了快速化、标准化、批量化的生产,产生了专门从事陶器造型与装饰设计的工匠设计师。建筑业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艰巨性,需要有很多不同专业的工匠和工人协作完成。为了保证稳固的质量,事前必须有个系统的计划,起初由众多工匠的协商最终集中在一个或少数几个熟悉建筑各种建造工序和善于整体计划的工匠身上,他们除了制定计划,还能测量、计算应力等,但已不再参与实际的施工建造,而成为专门的建筑设计师。古罗马伟大的建筑师维特鲁威著有《建筑十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建筑学著作,对后世建筑师影响深远。

欧洲古代设计师的产生

中世纪的欧洲经历了始于 13 世纪的工业技术革命,多种纺织机械被发明和使用,加快了纺织业的发展,出现了专门的纺织设计师。在 14 世纪,一个纺织设计师获得的报酬要比一个纺织工多很多。

16世纪前在意大利和德国从事设计和装饰的主要是金匠 (goldsmith) 、画家和版刻家 (engraver) 。从 17 世纪路易十四时期的皇家家具制造厂总监勒·布伦 (Le Brun , 1619 ~ 1690 年) 及其同事的挂毯设计,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当时的设计过程:勒·布伦完成整体设计的初稿以后,交给专业于花边、动物、花草的图案设计师作细部设计,再到第三级工匠更机械性地将整幅设计准备好供织造。到了 18 世纪,建筑师在设计领域比画家和雕塑家更加活跃,不少画家或工匠转行 成为建筑师和设计师。著名的有意大利的布伦纳 (Vincenzo Brenna , 1745 ~ 1814 年 ) 和丹麦的阿比尔高 (Nicolai Abraham Abildgaard , 1743 ~ 1809 年) 等。 1851年的“水晶宫”博览会之后,英国的莫里斯 (William Morris , 1834 ~ 1896 年 ) 为自己的商行进行“美术加技术”的工艺设计,倡导了“工艺美术运动”,被誉为“现代设计之父”。科班出身的德雷瑟 (Christopher Dresser , 1834 ~ 1904 年 ) 是第一批自觉扮演工业设计师角色的设计师。德意志制造者同盟 (Deutscher Werk bund) 实现了与工业的紧密结合。其中的贝伦斯 (Peter Behrens 1868 ~ 1940 年 ) 作为最早的驻厂工业设计师之一,不但设计的成就非凡,而且还带出了格罗佩斯 (Walter Gropius , 1883 ~ 1969 年 ) 、米斯·凡德洛 (Mies Van de Rohe , 1886 ~ 1969 年 ) 、柯布西埃 (Le — Corbusier , l 887 — 1965 年 ) 等现代设计运动的巨子。

包豪斯之前工匠与设计师的设计技能

从制造原始工具开始,人类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制造知识技能。《考工记》记载“百工”须能“审曲面孰,以饬五材”才能“以辨民器”,书中除了记述各类工匠不同的技术知识以外,还含有丰富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数学、度量衡和生产管理的知识。中世纪的手工匠都是在作坊中师徒传承下来经验性的手工技术,由于行会制度的约束,工匠还不能学习、从事其他专业工匠的职业技术,例如小刀的设计制作分为刀片匠、刀具匠和刀鞘匠,分别制作刀刃、刀柄、刀鞘而不能有所跨越,知识技能相当狭窄。包豪斯以前的设计学校,偏重于艺术技能的传授,如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前身的设计学校,设有形态、色彩和装饰三类课程,培养出的大多数是艺术家而仅仅极少数是艺术型的设计师。包豪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联合”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开创了类似三构成的基础课、工艺技术课、专业设计课、理论课及与建筑有关的工程课等现代设计教育课程,培养出大批既有美术技能,又有科技应用知识技能的现代设计师。

设计师的艺术与设计知识技能

设计师首先需要掌握艺术与设计的知识技能。这是所有设计师必备的首要条件,包括造型基础技能、专业设计技能及与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造型基础技能包括手工造型、摄影摄像造型和电脑造型技能;专业设计技能包括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与环境艺术与设计技能;设计理论包括美术史论、设计史论和设计方法论等。

设计师的自然与社会学科知识技能

艺术与设计知识技能以外,自然与社会学科知识技能是设计师的“另一只手”。包豪斯时期已开设有材料学、物理学等科技课程与簿记、合同、承包等经济类课程。美国著名设计家与设计教育家帕培勒克 (Victor Papanek , 1925 ~ ) 先生曾提到:“在现时代的美国,一般学科教育都是向纵深发展,唯有工业与环境设计教育是横向交叉发展的。”确实,设计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不同学科的支持。设计师不可能“一把抓,一把熟”,但也不能不掌握一些与设计密切相关的科技与社会学知识技能。例如自然学科的物理学、材料学、人机工程学、人类行动学、生态学和仿生学等等,以及社会学科的经济学、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学、传播学、管理学、经济法、思维学和创造学等等。

设计师的专业知识技能

专业设计技能有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三大类。三大类下面还有更细的专业技能:如视觉传达设计的书籍装帧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产品设计的工艺品设计、纺织品设计、工业设计、家具设计„„环境设计的建筑设计、室内外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各专业设计师的造型基础训练是大体相似的,但也不是没有差别,如视觉传达设计偏重于平面造型,而产品设计和环境设计则偏重于空间造型。各专业的相关学科也有差异,对于工业设计而言,更具体的理论指导是工学指导,如人机工程学、材料学、价值工程学、生产工学等。对于视觉传达设计而言,更具体的理论指导是符号学、传播学、广告学、市场学、消费学、心理学、民俗学、教育学、印刷工学等。对于环境设计而言,更具体的理论指导是环境科学、环境心理学、艺术学、地学、气象学、建筑工学、经济学等。除此以外,各专业设计师较大的区别还在于专业设计技能上的“各有所长”,这也是他们专业划分的依据所在。例如视觉传达设计师的专业技能主要在于设计、选择最佳视觉符号以充分准确地传达所需传达的信息;产品设计师的专业技能主要是决定产品的材料、结构、形态、色彩和表面装饰等;环境设计师的专业技能则主要是决定一定空间内环境各要素的位置、形状、色彩、材料、结构等。各专业设计技能的获得都必须经过对各种材料、工具的熟悉,基本技术、技巧的掌握,再到设计实例中去实践、提高、完善的过程。各专业设计技能虽有差异,但是并没有绝对的界限,而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例如,工业设计就深受建筑设计的影响,展示设计则综合多种设计技能相得益彰,因而设计师不能局限于某一专业而对其他一无所知,这样势必会影响本专业的技能水平的提高。

设计师应掌握的艺术与设计理论知识

设计师应掌握的艺术与设计理论知识,主要有艺术史论、设计史论和设计方法论 等。属通史通论的如中外艺术史、中外设计史、艺术概论、设计概论、工业设计史、设计方法学等;属专业史论的如工艺史、建筑史、服装史、广告史、建筑学、广告学、服装学等等。其中建筑作为“大艺术”、“大设计”,对其他各种专业设计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例如哥特式、洛可可式的家具设计都是由相同风格的建筑设计直接影响而来的。格罗佩斯在《包豪斯宣言》中甚至称“建筑是一切造型艺术的最终目标”。因此,即使不是建筑专业的设计师, “结识”了建筑这门“大朋友”式的设计,也可能会对其自身专业设计获益良多。设计师不仅要熟悉中外艺术设计史论,同时还要关注当代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这样才能开阔视野,加深文化艺术修养,增强专业发展的后劲。设计师通过对古今中外艺术设计的欣赏、分析、比较与借鉴,可以获取广泛有益的启迪与灵感,避免“计无所出,创意枯竭”的困境和“言必称希腊”、“坐井观天”之类的片面性、狭隘性错误。

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 (Man — Machine Engineering) 是本世纪初兴起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在 美国称为 Human Engineering( 人类工程学 ) ,在欧洲称为 Ergonomics( 人类工效学 ) 。根据国际人类工效学学会 IEA 为本学科下的定义:“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早在包豪斯时期就提出了“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二战期间,人机工程学在军事设计领域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二战以后,人机工程学的研究与应用扩展到工农业、交通运输、医疗卫生以及教育系统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当代的设计师,尤其是产品设计师与环境设计师,唯有掌握好这门学科,才能更好地“为人的需要”进行设计。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设有人类工效学标准化委员会,我国到 1990 年底已制定了人类工效学标准 20 个,主要有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人体测量的方法、仪器、环境、照明等方面的标准。

第七章-知识点

设计批评

设计批评又称为设计评论,是设计学和设计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历史看,可以说有设计就有设计批评,就单个设计活动来说,从创意到生产,消费的整个活动中,始终存在着设计批评。

设计鉴赏,这是大众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对设计作品所进行的带有创造性的感知,想象、体验、理解和评价活动,它能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愉快。设计鉴赏是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活动,对这种鉴赏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考察,是设计鉴赏的主要内容。这里我们主要研究设计鉴赏的条件和心理活动过程。

设计批评的作用 设计批评是以设计鉴赏为基础,以一定的设计理论和相关的人文科学理论为指导,对各种设计现象与设计作品进行分析、研究、评价的认识活动,它是一种高层次的设计接受活动和设计活动。它的作用远大于设计鉴赏,还包括设计作品、设计思潮、设计风格流派、设计发展、设计创作中的心理活动问题,都是设计批评所关注的对象,而设计批评重点还是关注设计作品。

设计批评的方式

设计批评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国际博览会;群体批评和个体之类的批评家的批评。 国际博览会主要是检阅世界最新的设计成就,广泛地引发社会各界的批评,其目的促进购买。

群体批评(含集团批评)包括审查批评与集团购买。

设计批评的标准

设计批评既是一种客观的活动,亦是一种主观的活动。说它是一种客观的活动,这是说设计批评有一个客观的标准,称它为主观活动是说设计批评中有许多主观的成分在其中难以量化。标准是一元的,但在设计批语活动中却有着多元的因素,这种多元的因素是说设计的标准有着历史的、民族的、地域、时代等诸多因素影响。

设计批评的三原则,人文意识、文化性和市场性。


相关文章

  • [室内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 <室内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30602823 课程名称:室内设计概论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必修课 学时/学分:36/2 先修课程:设计概论 适用专业:装潢艺术设计 开课系或教研室:美术系装潢设计教研室 ...查看


  • [土木工程概论]教学大纲
  • 土木工程概论 (学分4,学时60)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土木工程概论是土木工程及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全面了解土木建筑工程的学科体系,熟悉和掌握土木建筑工程设计.构造.材料.基本构件.施工技术.施工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专 ...查看


  • 智能建筑概论教学大纲
  • <智能建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智能建筑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所属单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 课程面向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课程类型:选修课 学分: 2 总学时:32 (其中理论 ...查看


  • 图书馆面试题目答案
  • 一. 1. [出题目的]考验心理素质,上来先整懵几个再说 [考查类别]采访 [答题要点]刊登某学科的全部文章各1/3的核心刊.相关刊.一般刊的比例是1:a :a 2,a ≈5(1分):某学科全部引文的约2/3来自核心刊,其余刊构成相关专业的 ...查看


  • 设计概论试题与答案一
  • 设计概论试题与答案第一套 注意:(红色字体为重点) 第一章 设计的内涵 思考题答题要点 1. 设计(Design)源于拉丁文Designave,其本义是 2.不同的学者对设计的理解提出了哪些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设计是人类的行为: 设计的本质 ...查看


  • 园林绿化职称
  • 一.考试的对象:依据<园林绿化工程师考评暂行办法>,符合园林绿化工程师申报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考试的内容:包括园林法规和园林绿化专业概论两部分. (一)园林法规(占20分):内容包括<城市绿化条例>.<上 ...查看


  • [语言学概论]课程论文
  • <语言学概论>课程论文 <语言学概论>是中央电大开设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起点本科)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本课程讲授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 ...查看


  • 专科护士培训大纲
  • 专科护士培训大纲 第一部分 重症监护(ICU)护士培训 一.培训对象 具备2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注册护士. 二.培训目标 (一)掌握重症监护护理工作的范围.特点及发展趋势: (二)掌握常见危重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 (三 ...查看


  •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电子商务概论]真题
  •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电子商务概论> 真题 [2015版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商务活动的四种基本流中,()最为重要. A物流 B商流 C资金流 D信息流 2.下列关于电子商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商务的本质是技术 ...查看


  • 桥梁工程概论
  • 基本资料 桥梁工程概论 作者: 满广生主编 出版社: 出版年: 2007.3 页数: 定价: 32.00 装帧: ISAN: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全国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统编教材,教材是根据全国水利水电高职教研会制定的<桥梁工程概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