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族歌剧[木兰诗篇]中"花木兰"的角色塑造

  作者简介:温忠正(1987―),女,汉族,吉林省集安人,艺术硕士,单位: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摘 要:关峡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他所创作的中国民族歌剧《木兰诗篇》是其最有影响的代表作之一,同时,这部歌剧也是中国第一部与国际接轨的经典歌剧之一。在歌剧中又因为花木兰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使国际友人进一步的感受到中国悠久文化的独特魅力。因此本文主要分析歌剧中花木兰人物形象的塑造,从花木兰戏剧形象、音乐形象、演唱、舞台表演形式、舞美设计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中国民族歌剧 木兰诗篇 花木兰   中图分类号:J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1   歌剧《木兰诗篇》是在原著基础上加以创新的,真实的塑造出花木兰巾帼英雄的传奇一生,细腻的刻画了木兰与刘爽深厚的情谊。在剧中花木兰这一形象,不仅是个温婉伶俐的女子,更是在战场中奋勇杀敌的英雄豪杰。她所体现的不仅是普通的老百姓,更是在国家危难时能够保家卫国的女英雄的形象。   一、花木兰戏剧形象分析   (一)勇敢、无畏、机智的英雄形象   在《木兰诗篇》中花木兰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巾帼女英雄的形象。木兰从小就练就一身的好武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木兰拥有跟男儿一样勇敢豪爽的性格。当得知年迈的父亲要出征时,木兰不顾危险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种孝心和勇气是无人所及的。在战场上木兰不畏艰险,有勇有谋,身先士卒,足见木兰的机智与勇敢。   (二)孝顺、温婉、羞涩的女儿形象   木兰得知父亲即将出征抗敌,不忍父亲年迈,弟弟年幼,毅然决定女扮男装替父出征,临别前木兰与母亲相拥不舍离别,军令如山,木兰还是带着矛盾的心理奔赴沙场;征战数十年,与刘爽结下深厚的情谊,不能对他讲,只能深埋在心里;木兰在自己的帐中拿出铜镜,看着自己的面容不禁感叹逝去的青春,把女儿的情怀尽显无疑……   二、花木兰音乐形象分析   (一)对地方音乐元素――豫剧的吸收与运用   在《木兰诗篇》中作曲家运用了大量河南豫剧的音乐元素,使得作品的音乐表现更加丰富,民族音乐特色更加丰富。第三乐章中运用了河南豫剧的音乐元素,唱段难度极高,在要求声音圆润流畅的基础上还要体现豫剧独特的音乐韵味,如在第三乐章中花木兰的唱段“人说酒后吐真言,今夜我无酒却也情浓”中运用了四度音层又接了一个小六度音层,这是豫剧典型的音乐色彩,这种创作方法把俏皮可爱的木兰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   (二)交响乐的融入   在开始的序曲中,作者运用圆号独特的音色来表现战争的场面,简单的几段音乐,加强了戏剧的矛盾冲突;在第一乐章中,在弦乐的衬托下,木管乐器吹奏着主旋律,创造出一般的画面。当木兰出现时,音乐旋律下行,停止在低音区,表现出木兰焦虑忧愁,有苦难诉的复杂心情;第二乐章表现的是四季的交替,小提琴和长笛的演奏表现着不同的季节。长号和铜管乐器奏出代表战争将要爆发的不详和的音乐,节奏也变得铿锵有力起来。   三、花木兰演唱分析   (一)润腔的使用   在《木兰诗篇》中由于运用了地方戏曲的音乐元素,使得音乐旋律更有韵味,更具有传统音乐的民族特色,同样的在演唱时为了突出戏曲的特点,在唱法上运用了中国声乐艺术中特有的手法“润腔”。 “润腔”是指一些围绕在旋律基本音周围的、音高变化随意性较强的“小音符”,表现在歌唱中构成“润腔”手法的主体。所谓“筐格在曲,而色泽在于唱”①润腔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木兰诗篇》中主要运用了波音润腔、下滑音润腔、力度变化润腔等。   (二)唱法的中西结合   歌剧《木兰诗篇》虽与国际接轨但它是我国的民族歌剧,民族音乐特色浓郁,因此不能一味的追求西方歌剧中的唱腔,只能是借鉴西方歌剧演唱的方法,彭丽媛就是这样改变了以往的唱腔结合美声唱法的科学方法,使得花木兰的唱段更具有民族特色,能被更多的观众所接受。   (三)音乐剧演唱方式的融合   音乐剧的演唱风格具有多样性,不能用一种固定的演唱方式去要求它,因为在音乐剧中所有的演唱都是为剧情和戏剧人物形象所服务的,演唱的灵活性较大。这也恰恰是歌剧《木兰诗篇》所体现的,如在木兰的“人说酒后吐真言,今夜我无酒却也情浓……”唱段中河南豫剧的音乐特征,采用的就是河南豫剧的唱腔,凸显出胡木兰俏皮可爱的性格特征。   四、舞台表演   (一)秉承戏曲表演形式   在《木兰诗篇》中,彭丽媛借鉴了戏曲的表演形式,并结合剧情完美的塑造了花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人物形象。   “戏曲表演中的手势,有着不同的姿势和动向。舞台上的手势变化多端,但终究可以分为掌、拳、指,二种基本姿势。掌类分为:虎爪掌、兰花掌、荷花掌、撩掌、缓掌、摊掌、按掌、端掌、撒掌、立掌。拳分为:方拳、翘指拳、佛手拳、提拳、握拳、举拳、端拳、架拳。指分为:单指(男用)、迎风指、倒影指、朝天指、双指(女用)、抱月指、提拳双指、托月式、剪式指、提拳剪指、赞美指(女用)提拳赞指、贬义指、贬义式。”②如在第一乐章中,木兰将代父出征。木兰身着女儿装,还是女儿身份时就使用着女儿特有的兰花指。在开场的唱段中手势的收放衔接,无不体现出女儿娇媚的形态,同时也表现出木兰无奈愁苦,不舍离家的矛盾心情。当唱到“手拂长剑啊,心潮奔涌,我仰望旌旗猎猎啊,缚住那苍龙,我何不扮作男儿替父出征”兰花指变为紧握宝剑的拳头,女儿妩媚的柔情瞬间被男儿的豪情所替代,表现出木兰替父杀敌的决心。   (二)歌剧表演形式的融入   在歌剧表演中不同的步伐代表着不同的人物身份,主要有方步、丁字步、弓步、碎步等,在表现人物形象变化及木兰心理变化上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第一乐章中,木兰以女儿身出现时,则是以碎步登场。当决定替父从军,出征杀敌时步法坚定。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步法形态让我们体会到木兰心理的转变及木兰男儿般的豪情。 临别时,木兰已是男儿装扮,身披斗篷,大步走向父母,与父母拜别,在这一难分难舍场景中分别运用了快步、疾走、慢步等让观众们感受到木兰无奈不舍的心理。   五、舞美设计分析   在《木兰诗篇》的开始,木兰从升降式舞台登台亮相,不同于以往“出将入相” 的戏曲表演形式。在木兰的梦中,刘爽慢慢在远处消失,就是利用可移动式舞台,营造出梦境般的场景。这一新式的舞台设计同时也为全剧增加了艺术观赏性。“灯光属于戏剧艺术中的创作部分,舞台灯光设计要根据剧本,导演的要求以及舞台美术的总体要求进行艺术构思,运用舞台灯光的技术设备配合演员的表演,渲染舞台上的视觉形象,它既可以进行客观环境的限定,也可以通过色彩、形状、明暗的变换来加强舞台物景的视觉冲击力,进行主观的艺术渲染,从而成为戏剧演出中的重要修辞手段。”③灯光的这些变化,不但表现出故事发生时环境特点,也在剧中深入细微地揭示出人物内心世界的感情,酣畅淋漓地渲染气氛,成为剧情发展的重要环节。   注解:   ① 博惜华:《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丛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第44页   ② 中央戏曲学院编,力凤妹撰写.《戏曲表演身段基本功教材》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2月版,第7-18页   ③ 选自《戏剧艺术》傅谨(主编)张先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   [1] 傅谨 、张先.戏剧艺术[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博惜华.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丛编 [M].人民音乐出版社   [3] 中央戏曲学院编 力凤妹撰写.戏曲表演身段基本功教材[M].中国戏剧出版社   [4] 居其宏.歌剧美学纲论[J].安徽文艺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作者简介:温忠正(1987―),女,汉族,吉林省集安人,艺术硕士,单位: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摘 要:关峡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他所创作的中国民族歌剧《木兰诗篇》是其最有影响的代表作之一,同时,这部歌剧也是中国第一部与国际接轨的经典歌剧之一。在歌剧中又因为花木兰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使国际友人进一步的感受到中国悠久文化的独特魅力。因此本文主要分析歌剧中花木兰人物形象的塑造,从花木兰戏剧形象、音乐形象、演唱、舞台表演形式、舞美设计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中国民族歌剧 木兰诗篇 花木兰   中图分类号:J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1   歌剧《木兰诗篇》是在原著基础上加以创新的,真实的塑造出花木兰巾帼英雄的传奇一生,细腻的刻画了木兰与刘爽深厚的情谊。在剧中花木兰这一形象,不仅是个温婉伶俐的女子,更是在战场中奋勇杀敌的英雄豪杰。她所体现的不仅是普通的老百姓,更是在国家危难时能够保家卫国的女英雄的形象。   一、花木兰戏剧形象分析   (一)勇敢、无畏、机智的英雄形象   在《木兰诗篇》中花木兰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巾帼女英雄的形象。木兰从小就练就一身的好武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木兰拥有跟男儿一样勇敢豪爽的性格。当得知年迈的父亲要出征时,木兰不顾危险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种孝心和勇气是无人所及的。在战场上木兰不畏艰险,有勇有谋,身先士卒,足见木兰的机智与勇敢。   (二)孝顺、温婉、羞涩的女儿形象   木兰得知父亲即将出征抗敌,不忍父亲年迈,弟弟年幼,毅然决定女扮男装替父出征,临别前木兰与母亲相拥不舍离别,军令如山,木兰还是带着矛盾的心理奔赴沙场;征战数十年,与刘爽结下深厚的情谊,不能对他讲,只能深埋在心里;木兰在自己的帐中拿出铜镜,看着自己的面容不禁感叹逝去的青春,把女儿的情怀尽显无疑……   二、花木兰音乐形象分析   (一)对地方音乐元素――豫剧的吸收与运用   在《木兰诗篇》中作曲家运用了大量河南豫剧的音乐元素,使得作品的音乐表现更加丰富,民族音乐特色更加丰富。第三乐章中运用了河南豫剧的音乐元素,唱段难度极高,在要求声音圆润流畅的基础上还要体现豫剧独特的音乐韵味,如在第三乐章中花木兰的唱段“人说酒后吐真言,今夜我无酒却也情浓”中运用了四度音层又接了一个小六度音层,这是豫剧典型的音乐色彩,这种创作方法把俏皮可爱的木兰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   (二)交响乐的融入   在开始的序曲中,作者运用圆号独特的音色来表现战争的场面,简单的几段音乐,加强了戏剧的矛盾冲突;在第一乐章中,在弦乐的衬托下,木管乐器吹奏着主旋律,创造出一般的画面。当木兰出现时,音乐旋律下行,停止在低音区,表现出木兰焦虑忧愁,有苦难诉的复杂心情;第二乐章表现的是四季的交替,小提琴和长笛的演奏表现着不同的季节。长号和铜管乐器奏出代表战争将要爆发的不详和的音乐,节奏也变得铿锵有力起来。   三、花木兰演唱分析   (一)润腔的使用   在《木兰诗篇》中由于运用了地方戏曲的音乐元素,使得音乐旋律更有韵味,更具有传统音乐的民族特色,同样的在演唱时为了突出戏曲的特点,在唱法上运用了中国声乐艺术中特有的手法“润腔”。 “润腔”是指一些围绕在旋律基本音周围的、音高变化随意性较强的“小音符”,表现在歌唱中构成“润腔”手法的主体。所谓“筐格在曲,而色泽在于唱”①润腔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木兰诗篇》中主要运用了波音润腔、下滑音润腔、力度变化润腔等。   (二)唱法的中西结合   歌剧《木兰诗篇》虽与国际接轨但它是我国的民族歌剧,民族音乐特色浓郁,因此不能一味的追求西方歌剧中的唱腔,只能是借鉴西方歌剧演唱的方法,彭丽媛就是这样改变了以往的唱腔结合美声唱法的科学方法,使得花木兰的唱段更具有民族特色,能被更多的观众所接受。   (三)音乐剧演唱方式的融合   音乐剧的演唱风格具有多样性,不能用一种固定的演唱方式去要求它,因为在音乐剧中所有的演唱都是为剧情和戏剧人物形象所服务的,演唱的灵活性较大。这也恰恰是歌剧《木兰诗篇》所体现的,如在木兰的“人说酒后吐真言,今夜我无酒却也情浓……”唱段中河南豫剧的音乐特征,采用的就是河南豫剧的唱腔,凸显出胡木兰俏皮可爱的性格特征。   四、舞台表演   (一)秉承戏曲表演形式   在《木兰诗篇》中,彭丽媛借鉴了戏曲的表演形式,并结合剧情完美的塑造了花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人物形象。   “戏曲表演中的手势,有着不同的姿势和动向。舞台上的手势变化多端,但终究可以分为掌、拳、指,二种基本姿势。掌类分为:虎爪掌、兰花掌、荷花掌、撩掌、缓掌、摊掌、按掌、端掌、撒掌、立掌。拳分为:方拳、翘指拳、佛手拳、提拳、握拳、举拳、端拳、架拳。指分为:单指(男用)、迎风指、倒影指、朝天指、双指(女用)、抱月指、提拳双指、托月式、剪式指、提拳剪指、赞美指(女用)提拳赞指、贬义指、贬义式。”②如在第一乐章中,木兰将代父出征。木兰身着女儿装,还是女儿身份时就使用着女儿特有的兰花指。在开场的唱段中手势的收放衔接,无不体现出女儿娇媚的形态,同时也表现出木兰无奈愁苦,不舍离家的矛盾心情。当唱到“手拂长剑啊,心潮奔涌,我仰望旌旗猎猎啊,缚住那苍龙,我何不扮作男儿替父出征”兰花指变为紧握宝剑的拳头,女儿妩媚的柔情瞬间被男儿的豪情所替代,表现出木兰替父杀敌的决心。   (二)歌剧表演形式的融入   在歌剧表演中不同的步伐代表着不同的人物身份,主要有方步、丁字步、弓步、碎步等,在表现人物形象变化及木兰心理变化上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第一乐章中,木兰以女儿身出现时,则是以碎步登场。当决定替父从军,出征杀敌时步法坚定。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步法形态让我们体会到木兰心理的转变及木兰男儿般的豪情。 临别时,木兰已是男儿装扮,身披斗篷,大步走向父母,与父母拜别,在这一难分难舍场景中分别运用了快步、疾走、慢步等让观众们感受到木兰无奈不舍的心理。   五、舞美设计分析   在《木兰诗篇》的开始,木兰从升降式舞台登台亮相,不同于以往“出将入相” 的戏曲表演形式。在木兰的梦中,刘爽慢慢在远处消失,就是利用可移动式舞台,营造出梦境般的场景。这一新式的舞台设计同时也为全剧增加了艺术观赏性。“灯光属于戏剧艺术中的创作部分,舞台灯光设计要根据剧本,导演的要求以及舞台美术的总体要求进行艺术构思,运用舞台灯光的技术设备配合演员的表演,渲染舞台上的视觉形象,它既可以进行客观环境的限定,也可以通过色彩、形状、明暗的变换来加强舞台物景的视觉冲击力,进行主观的艺术渲染,从而成为戏剧演出中的重要修辞手段。”③灯光的这些变化,不但表现出故事发生时环境特点,也在剧中深入细微地揭示出人物内心世界的感情,酣畅淋漓地渲染气氛,成为剧情发展的重要环节。   注解:   ① 博惜华:《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丛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第44页   ② 中央戏曲学院编,力凤妹撰写.《戏曲表演身段基本功教材》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2月版,第7-18页   ③ 选自《戏剧艺术》傅谨(主编)张先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   [1] 傅谨 、张先.戏剧艺术[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博惜华.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丛编 [M].人民音乐出版社   [3] 中央戏曲学院编 力凤妹撰写.戏曲表演身段基本功教材[M].中国戏剧出版社   [4] 居其宏.歌剧美学纲论[J].安徽文艺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相关文章

  • 浅析花木兰人物形象的历史演变
  • 摘要:花木兰这一众人皆知的形象最早见于<乐府诗集・木兰诗>,是"孝女"的形象.但随着时代背景的变化,花木兰的形象也在慢慢演变,从替父从军的"孝女"演变成为现代版"女英雄" ...查看


  • 以美学角度浅析姚木兰形象之美
  • 若为女儿身,必为姚木兰 --以美学角度浅析姚木兰形象之美 [摘 要]姚木兰是林语堂先生在他的代表作<京华烟云>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她外柔内刚,有勇有谋,明理经事,深明大义,她的身上似乎具备了一个完美女性所需要的一切特质,故林语堂先 ...查看


  •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 ?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来源 | 古典新风范 导读:"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媒体人&作家李筱懿.陶妍妍的女性主义原创自媒体, ...查看


  • [木兰诗]教学设计16
  • 木兰诗 教学目的 1.了解诗歌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学习<木兰诗>详略得当的写法.                                                  ...查看


  • 木兰诗总结
  • <木兰诗>总结 一.文学常识 1<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 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 2"乐府"本是我国古代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 ...查看


  • 1.木兰诗
  • 木兰诗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南朝民歌的特点和修辞特点. 2. 学会诵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3. 培养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讨论和探究问题,养成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 ...查看


  • 花木兰教案
  • 祁东船山实验学校 语文 1 课时 主备课人:李湖莲 本节课题:15.花木兰 教学目标: 授课人: 课 型: 科教案 总第 1.体会花木兰忠孝两全.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品质. 2.了解剧本特点,朗读品味语言. 3.初 步掌握"由薄到厚 ...查看


  • 一曲生命的悲歌_李煜_虞美人_解读_杨宛
  •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前期词写得坦诚直率,艺境高妙.后期词13首,属做了亡国 一曲生命的悲歌 --李煜<虞美人>解读 ○杨 宛 奴入宋以后的作品,字字血,声声泪,唱出一曲曲生命的悲歌,千年之下,还能让多情的读者万斛愁绪,不堪卒读.& ...查看


  • 呼唤民族声乐作品的多样化
  • 作者:张敏 人民音乐 2010年08期 王志信是中国当代歌坛一位很有影响的作曲家.1988年,他与词作家刘麟合作,根据同名陕北民歌创作了歌曲<蓝花花>.这首歌曲结构较大,并具有较强的叙事性,由歌手孙丽英在CCTV第三届全国青年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