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规.家教与中国国家治理(改)

家风、家规、家教与中国国家治理

序语

近几十年来,我们在思考中国国家治理的问题,总是习惯于从国家法律的角度去认识中国的国家治理结构,依法治国,以法律的完善来治理国家。事实上,大家都知道传统中国是一个家国同构的社会,家礼是修身治家之具,国法是治国定天下之具,两者都是行为规范,共同构成了传统中国的社会秩序规范。因此,从关注家风、家规、家教的视角出发,解读中国国家治理结构,将是一种新的突破和创新,也是回到事实本身的要求。

一、家与国的关系

国家, 国家,到底什么是国?什么是家?到底是先有国, 还是先有家呢?有道之: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国是由众多家组成的。

国是一个合体字,从文字上解释就是口中含玉,也就是说口中无玉不成国。国的这个“口”可以理解引申为国家的领土。玉乃“王”多一点,也就是说王不加点不成玉。王是君王的象征,而那一点就是我们广大人民群众,一个玉字就体现了人民大众对祖国的热爱。当然,要想国之为国,那一点是致关重要的。家是一个象形字,房子内养着一头猪则为家。

家是一个地方,到那里的动作必须用“回”而不是“去”。家也是一片屋顶,用以遮蔽暴雨骄阳。家同时也还是我们每个人温馨的港湾。国家国家,我们常常把国与家联想到一起,想到国我们必定就会想到家。

上面我们说了国是一片领土,而领土中又有一块宝贝(玉)。同样的,家也是一块领地,一个固定的场所,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家,我们每个人也都爱自己的家。那么国家国家,当然是先国而后家,纵观人类历史,我们是从无国到有国,从无家再到有家的。当然,在无国的原始社会里我们也不可能有固定的领地,固定的家。这么说,也就是说有家得先有国。国成立了,家也有了,我们的生活稳定幸福了,这时候我们应该要记得家是怎么来的,我们现在这稳定幸福的生活是怎么得来的。爱家就得先爱国。因为爱国也是在爱自己的家。国乃家之因,家乃国之果。没有因,也就不可能结果。

《礼记·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家国天下,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社会的整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当我们把无数风正的家连接起来,就能编制出一个国家的风正和谐画卷。

二、家风、家规、家教的概念

家风是什么?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一家或一族的道德准则和相沿成习的家庭传统与处世方法。好的家风来源于良好的的家教与严格的家规。家规付诸实现,并世代相传,就形成为家风。家风的传承有许多是写成文字传下来的,内容都是传承价值观、与价值观相关的伦

理观与道德观以及实现这些价值观的基本方法与规矩。其实,家家都有家风,而且主要是通过每代人的言传身教,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续而形成的。每个小家庭都要有自己的规矩,无规矩不能成方圆。而社会道德的失范,也常常与家教的不足与不善密切相关。

古人云:“人无常心,习以成性;国无常俗,教则移风。”道德教化养成、道德失范治理,基础在教育。而道德教育又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子女的身上,就能看见其父母的影子;一个人的言行,体现家庭的素养。家风是一种幻化无形的力量,在平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品德,是一种无言的教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

当前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用24个字,概括综合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既吸收了全人类的优秀政治文化成果,又保持了自己的特色,体现了传统美德与当代精神的辨证统一。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家风的传承,从本质上说就是对价值观的传承。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为家教、家规指明了方向,

也为发扬清正、积极的家风奠定了基础。

要培育好的家风,还必须改进家教的方法。“教得其道,乐为用矣,教不得法、无益于事”。正由于家风主要是由家长的形象、追求、爱好、品格、道德、家教等构成的。因此,家长以身作则是最重要的家教。

当前,许多家庭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习,当然抓孩子的学习并没有错,比如帮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改进学习方法等等,都是家教的重要内容。但抓学习固然重要,却不是家教的唯一。家教的重点应该是教会孩子怎样做人,如何处世,不断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而这是一个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

“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平应该成为社会道德的标杆。领导干部的家风是人民群众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而“我爸是李刚”之所以能迅速成为网络的热点话语,其原因就在于此。领导干部更应该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不以权谋私,不搞特殊化,树立清正的家风。在这方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毛泽东主席对家属子女一向严格要求, 堪称党内干部家风建设的楷模。有一本《毛泽东家风》的书,详细介绍了毛主席教育子女的情况,值得一读;又比如周恩来总理,他订立的“十条家规”等等,其核心就是“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如果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像毛泽东、周恩来这样严格教育子女和亲属,上行而下效,就一定能够开创“家风正、民风淳、政风清”的新局面,为实现伟大

中国梦输入正能量!

三、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的问题及路径选择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目标,是实现中国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所谓国家治理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秩序基础上,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三者互为耦合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其中,国家治理的最本质要求就是对生产关系的改变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对上层建筑的治理要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最终达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

国家治理是一个复合性、综合性的事业。经由法律的管理能够满足国家治理的核心需要,但法律不能满足国家治理的所有需要。人的情感世界、心灵世界、意义世界,都是法律难以企及的领域。在这些领域,道德具有重要的、甚至是突出的调整作用。可以说,依法治国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最重要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有效的国家治理,既要指向功利性、现实性的物质世界,也要指向人的内心世界,这正是家风主导的世界。“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充分阐明了国家治理不能仅仅依赖于法律,还需重视家风、家教、家规的重要性。

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很多无法单单靠法律、制度解决的问题,如腐败等问题的滋生。正是由于信仰的缺失,家风的沦丧,中国传统美德的没落,导致了很多新的国家治理问题的出现。时代变迁,生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我们尤其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使家庭和睦,增进亲

人相亲相爱,促成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这样很多国家治理的问题,都能得到良好的解决。

历史和现实的情况决定了我们需要重视家风、家规、家教的作用,选择作为中国国家治理的有效方法。通过对良好家风、家规、家教的宣扬,进而净化中国当今社会的不良风气,治理好我们的国家,促进国家的经济的发展,实现中国人民的中国梦。

四、家风、家规、家教对中国国家治理的意义

传统中国社会的秩序构成是一个和谐的系统,家风与国法是它的组成部分。传统中国的秩序布局与社会结构一致。传统中国是乡土社会,基本结构是家庭、家族、乡村、社会、国家,家风家法对应于家庭家族,乡礼乡约对应于乡里乡村,帮规行规对应于社会上各行各业,国礼国法对应于国家社会。从家礼家法到国礼国法形成一条秩序链,家礼家法是这条秩序链中最基层的血缘秩序规范,国礼国法是这条秩序链中最上层的地缘秩序规范,乡礼乡约和帮规行规是秩序链中血缘与地缘的结合部,一惯是官方与民间沟通、互动的交界处。可见,传统中国社会的秩序构成是一和谐的系统,国法与家礼在这系统中真可谓“顶天立地”,是整个系统和谐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它们对于社会才能发挥出系统、和谐的功能,才有启发我们理解社会秩序构成与社会和谐的关联意义。

其实,和谐并不仅限于社会系统,在由自然—社会—文化,也即天、地、人构成的大系统中,家风是和谐的组成部分。这是中国文化

的一大特点,它认为天、地、人相通,万物各有其位;万物位其所位,天地宇宙人类社会即是和谐。同时,自然秩序与人类秩序相关联,人类的失措无序会通过自然征兆表现出来给以警告,并提醒人们加以纠正以重建被破坏的和谐系统。虽然这个理论还需要更多的人类经验和更凿实的科学根据来加以证明,也即是说它还缺乏科学性,但在古代世界,特别是在传统中国社会,它却是发挥实际作用的哲学观念。

这观念是中华文化之道,是传统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秩序的最高理念,家风与国法的深处蕴含着这一理念。也许家风与国法的文本和制度价值都再也不重要了,但作为构建社会秩序的组成部分,它们努力与自然、社会和文化这个大系统维持和谐的创制理念,确有超时空的价值,在人类自身和与自然关系紧张的今天尤有意义。

五、有效提高家庭家风、家规、家教建设完善中国国家治理的对策

1、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以提高家教效果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第一课堂,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家庭建设涌现出了新问题,家庭教育和现代家风的营造也需要与时俱进,但是不少家长的家教观念却未跟上当代变化。另外,父母绝对权威,对待孩子简单、粗暴等教育方式在一些家长身上依然存在。家长教育观念上的偏差,往往导致教育行为的失当,影响了家庭教育的质量。父母作为教育孩子的最好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广大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得到提升,家庭建设的效果才能真正提高。

2、日常生活中的熏陶是传承好家风的重要路径。

家风虽小,但事关重大,因为家庭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优良的家风是在日常的生活、点滴的家事中培育的,是在父母、亲人的交流沟通中形成的,是在言传身教中得以传承的。在家风传承、家庭建设和家教活动中,日常生活中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大。这昭示我们,长辈要蒙以养正,注重在言传身教中对孩子传播正能量。在家庭教育、家德培育和家风建设中,要重视家风家规的德育功能,制定和传承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家风家规。

3、营造和优化世风是培育优良家风的重要条件

当下中国存在着的家德家风困境,以及营造优良世风是培育优良家风的重要外在条件。家风是世风的组成单元,世风是家风的整合与放大。营造和改善民风世风是促进优良家风培育的重要条件。现代社会急速变迁,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正面临着巨大冲击,不良世风会消解良好家风的正能量。生活中,家长常常面临两难选择:教育孩子做人要诚实守信,可市场上却充斥假冒伪劣商品,媒体上虚假广告、虚假新闻屡禁不止。这都提示我们,要高度关注当下不良世风对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的冲击和侵蚀,既不能因为不良社会风尚就放弃对孩子正确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的教育,同时也要注意努力培育自家的优良家风以推进社会风尚改善。正如清代刑部尚书魏象枢所说:“一家之教化,即朝廷之教化也。教化既行,在家则光前裕后,在国则端本澄源。十年之后,清官良吏,君子善人,皆从此中出,将见人才日盛,世世共襄太平矣。”

4、重视发挥家长、教师、亲友在家教和家风培育中的关键作用 教育学研究表明,榜样示范对于未成年人个体的发展、思想的成熟、行为的社会化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古代家庭教育大家颜子推云:“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人们成长过程中接触最多的是父母、祖辈、师长、同学等,因此他们的言行更能获得孩子认同,言传身教、相互仿效更易于入耳入心,收到其他教育不能比拟的效果。

5、家庭、学校、社会、媒体凝成合力是培育优秀家风的保障 家风虽是无形的,但对人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良好的家风传承既然是营造和优化世风民风的基础和前提,家庭、学校、社会、媒体就应形成“四位一体”的工作合力。家庭、学校与社会也要相互配合,共同打造优秀家风文化教育平台,共同传播优秀家风文化。传承优秀家风是最有效的家庭教育途径。家庭教育是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启蒙、品性养成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因此,应该引导和帮助他们了解优秀家风文化蕴含的美德,在优秀家风文化的熏陶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相关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大众媒体应坚持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取优汰劣、承故拓新的原则,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家训文化,充分利用传统家训名篇和当地家风文化资源,根据不同年龄段读者的实际,编写和传播优秀家训、家风文化的教材或读物,让传统家训、家风文化为今天的家教和家风培育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注意与时俱进,赋予传统家风新的时代精神和时代内涵。建设优秀家风文化,还要注重宣传部门和社会媒介、新闻媒体主阵地的作用,

努力挖掘家风背后的故事,重点打造一批具有现代化气息、能够传播优秀家风文化的节目和网站。党和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将倡导、培育优秀家风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工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考核体系;同时,相关部门应积极搭建家庭教育服务平台,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科学研究和指导。

总之,家庭、学校、社会、媒体应相互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构建以家风文化滋养家庭教育、以家庭教育丰富家风文化的长效机制,提高家庭建设的实效性,促进家风聚为民风、民风汇成国风,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软实力。

中国国家治理是软实力,是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长久以来依赖国家机器、国家制度、法律法规等治理国家,忽略了中国传统美德、国学等优秀文化遗产的作用。在如今的国情下,社会风气出现问题,提醒我们需要依靠改善家风、家规、家教,来治理国家,从根源上解决中国国家治理中出现的问题。家风、家规、家教与中国国家治理紧密相关,建设良好家风、家规、家教任重道远。

家风、家规、家教与中国国家治理

序语

近几十年来,我们在思考中国国家治理的问题,总是习惯于从国家法律的角度去认识中国的国家治理结构,依法治国,以法律的完善来治理国家。事实上,大家都知道传统中国是一个家国同构的社会,家礼是修身治家之具,国法是治国定天下之具,两者都是行为规范,共同构成了传统中国的社会秩序规范。因此,从关注家风、家规、家教的视角出发,解读中国国家治理结构,将是一种新的突破和创新,也是回到事实本身的要求。

一、家与国的关系

国家, 国家,到底什么是国?什么是家?到底是先有国, 还是先有家呢?有道之: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国是由众多家组成的。

国是一个合体字,从文字上解释就是口中含玉,也就是说口中无玉不成国。国的这个“口”可以理解引申为国家的领土。玉乃“王”多一点,也就是说王不加点不成玉。王是君王的象征,而那一点就是我们广大人民群众,一个玉字就体现了人民大众对祖国的热爱。当然,要想国之为国,那一点是致关重要的。家是一个象形字,房子内养着一头猪则为家。

家是一个地方,到那里的动作必须用“回”而不是“去”。家也是一片屋顶,用以遮蔽暴雨骄阳。家同时也还是我们每个人温馨的港湾。国家国家,我们常常把国与家联想到一起,想到国我们必定就会想到家。

上面我们说了国是一片领土,而领土中又有一块宝贝(玉)。同样的,家也是一块领地,一个固定的场所,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家,我们每个人也都爱自己的家。那么国家国家,当然是先国而后家,纵观人类历史,我们是从无国到有国,从无家再到有家的。当然,在无国的原始社会里我们也不可能有固定的领地,固定的家。这么说,也就是说有家得先有国。国成立了,家也有了,我们的生活稳定幸福了,这时候我们应该要记得家是怎么来的,我们现在这稳定幸福的生活是怎么得来的。爱家就得先爱国。因为爱国也是在爱自己的家。国乃家之因,家乃国之果。没有因,也就不可能结果。

《礼记·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家国天下,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社会的整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当我们把无数风正的家连接起来,就能编制出一个国家的风正和谐画卷。

二、家风、家规、家教的概念

家风是什么?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一家或一族的道德准则和相沿成习的家庭传统与处世方法。好的家风来源于良好的的家教与严格的家规。家规付诸实现,并世代相传,就形成为家风。家风的传承有许多是写成文字传下来的,内容都是传承价值观、与价值观相关的伦

理观与道德观以及实现这些价值观的基本方法与规矩。其实,家家都有家风,而且主要是通过每代人的言传身教,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续而形成的。每个小家庭都要有自己的规矩,无规矩不能成方圆。而社会道德的失范,也常常与家教的不足与不善密切相关。

古人云:“人无常心,习以成性;国无常俗,教则移风。”道德教化养成、道德失范治理,基础在教育。而道德教育又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子女的身上,就能看见其父母的影子;一个人的言行,体现家庭的素养。家风是一种幻化无形的力量,在平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品德,是一种无言的教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

当前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用24个字,概括综合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既吸收了全人类的优秀政治文化成果,又保持了自己的特色,体现了传统美德与当代精神的辨证统一。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家风的传承,从本质上说就是对价值观的传承。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为家教、家规指明了方向,

也为发扬清正、积极的家风奠定了基础。

要培育好的家风,还必须改进家教的方法。“教得其道,乐为用矣,教不得法、无益于事”。正由于家风主要是由家长的形象、追求、爱好、品格、道德、家教等构成的。因此,家长以身作则是最重要的家教。

当前,许多家庭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习,当然抓孩子的学习并没有错,比如帮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改进学习方法等等,都是家教的重要内容。但抓学习固然重要,却不是家教的唯一。家教的重点应该是教会孩子怎样做人,如何处世,不断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而这是一个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

“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平应该成为社会道德的标杆。领导干部的家风是人民群众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而“我爸是李刚”之所以能迅速成为网络的热点话语,其原因就在于此。领导干部更应该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不以权谋私,不搞特殊化,树立清正的家风。在这方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毛泽东主席对家属子女一向严格要求, 堪称党内干部家风建设的楷模。有一本《毛泽东家风》的书,详细介绍了毛主席教育子女的情况,值得一读;又比如周恩来总理,他订立的“十条家规”等等,其核心就是“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如果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像毛泽东、周恩来这样严格教育子女和亲属,上行而下效,就一定能够开创“家风正、民风淳、政风清”的新局面,为实现伟大

中国梦输入正能量!

三、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的问题及路径选择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目标,是实现中国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所谓国家治理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秩序基础上,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三者互为耦合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其中,国家治理的最本质要求就是对生产关系的改变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对上层建筑的治理要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最终达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

国家治理是一个复合性、综合性的事业。经由法律的管理能够满足国家治理的核心需要,但法律不能满足国家治理的所有需要。人的情感世界、心灵世界、意义世界,都是法律难以企及的领域。在这些领域,道德具有重要的、甚至是突出的调整作用。可以说,依法治国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最重要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有效的国家治理,既要指向功利性、现实性的物质世界,也要指向人的内心世界,这正是家风主导的世界。“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充分阐明了国家治理不能仅仅依赖于法律,还需重视家风、家教、家规的重要性。

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很多无法单单靠法律、制度解决的问题,如腐败等问题的滋生。正是由于信仰的缺失,家风的沦丧,中国传统美德的没落,导致了很多新的国家治理问题的出现。时代变迁,生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我们尤其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使家庭和睦,增进亲

人相亲相爱,促成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这样很多国家治理的问题,都能得到良好的解决。

历史和现实的情况决定了我们需要重视家风、家规、家教的作用,选择作为中国国家治理的有效方法。通过对良好家风、家规、家教的宣扬,进而净化中国当今社会的不良风气,治理好我们的国家,促进国家的经济的发展,实现中国人民的中国梦。

四、家风、家规、家教对中国国家治理的意义

传统中国社会的秩序构成是一个和谐的系统,家风与国法是它的组成部分。传统中国的秩序布局与社会结构一致。传统中国是乡土社会,基本结构是家庭、家族、乡村、社会、国家,家风家法对应于家庭家族,乡礼乡约对应于乡里乡村,帮规行规对应于社会上各行各业,国礼国法对应于国家社会。从家礼家法到国礼国法形成一条秩序链,家礼家法是这条秩序链中最基层的血缘秩序规范,国礼国法是这条秩序链中最上层的地缘秩序规范,乡礼乡约和帮规行规是秩序链中血缘与地缘的结合部,一惯是官方与民间沟通、互动的交界处。可见,传统中国社会的秩序构成是一和谐的系统,国法与家礼在这系统中真可谓“顶天立地”,是整个系统和谐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它们对于社会才能发挥出系统、和谐的功能,才有启发我们理解社会秩序构成与社会和谐的关联意义。

其实,和谐并不仅限于社会系统,在由自然—社会—文化,也即天、地、人构成的大系统中,家风是和谐的组成部分。这是中国文化

的一大特点,它认为天、地、人相通,万物各有其位;万物位其所位,天地宇宙人类社会即是和谐。同时,自然秩序与人类秩序相关联,人类的失措无序会通过自然征兆表现出来给以警告,并提醒人们加以纠正以重建被破坏的和谐系统。虽然这个理论还需要更多的人类经验和更凿实的科学根据来加以证明,也即是说它还缺乏科学性,但在古代世界,特别是在传统中国社会,它却是发挥实际作用的哲学观念。

这观念是中华文化之道,是传统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秩序的最高理念,家风与国法的深处蕴含着这一理念。也许家风与国法的文本和制度价值都再也不重要了,但作为构建社会秩序的组成部分,它们努力与自然、社会和文化这个大系统维持和谐的创制理念,确有超时空的价值,在人类自身和与自然关系紧张的今天尤有意义。

五、有效提高家庭家风、家规、家教建设完善中国国家治理的对策

1、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以提高家教效果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第一课堂,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家庭建设涌现出了新问题,家庭教育和现代家风的营造也需要与时俱进,但是不少家长的家教观念却未跟上当代变化。另外,父母绝对权威,对待孩子简单、粗暴等教育方式在一些家长身上依然存在。家长教育观念上的偏差,往往导致教育行为的失当,影响了家庭教育的质量。父母作为教育孩子的最好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广大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得到提升,家庭建设的效果才能真正提高。

2、日常生活中的熏陶是传承好家风的重要路径。

家风虽小,但事关重大,因为家庭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优良的家风是在日常的生活、点滴的家事中培育的,是在父母、亲人的交流沟通中形成的,是在言传身教中得以传承的。在家风传承、家庭建设和家教活动中,日常生活中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大。这昭示我们,长辈要蒙以养正,注重在言传身教中对孩子传播正能量。在家庭教育、家德培育和家风建设中,要重视家风家规的德育功能,制定和传承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家风家规。

3、营造和优化世风是培育优良家风的重要条件

当下中国存在着的家德家风困境,以及营造优良世风是培育优良家风的重要外在条件。家风是世风的组成单元,世风是家风的整合与放大。营造和改善民风世风是促进优良家风培育的重要条件。现代社会急速变迁,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正面临着巨大冲击,不良世风会消解良好家风的正能量。生活中,家长常常面临两难选择:教育孩子做人要诚实守信,可市场上却充斥假冒伪劣商品,媒体上虚假广告、虚假新闻屡禁不止。这都提示我们,要高度关注当下不良世风对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的冲击和侵蚀,既不能因为不良社会风尚就放弃对孩子正确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的教育,同时也要注意努力培育自家的优良家风以推进社会风尚改善。正如清代刑部尚书魏象枢所说:“一家之教化,即朝廷之教化也。教化既行,在家则光前裕后,在国则端本澄源。十年之后,清官良吏,君子善人,皆从此中出,将见人才日盛,世世共襄太平矣。”

4、重视发挥家长、教师、亲友在家教和家风培育中的关键作用 教育学研究表明,榜样示范对于未成年人个体的发展、思想的成熟、行为的社会化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古代家庭教育大家颜子推云:“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人们成长过程中接触最多的是父母、祖辈、师长、同学等,因此他们的言行更能获得孩子认同,言传身教、相互仿效更易于入耳入心,收到其他教育不能比拟的效果。

5、家庭、学校、社会、媒体凝成合力是培育优秀家风的保障 家风虽是无形的,但对人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良好的家风传承既然是营造和优化世风民风的基础和前提,家庭、学校、社会、媒体就应形成“四位一体”的工作合力。家庭、学校与社会也要相互配合,共同打造优秀家风文化教育平台,共同传播优秀家风文化。传承优秀家风是最有效的家庭教育途径。家庭教育是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启蒙、品性养成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因此,应该引导和帮助他们了解优秀家风文化蕴含的美德,在优秀家风文化的熏陶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相关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大众媒体应坚持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取优汰劣、承故拓新的原则,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家训文化,充分利用传统家训名篇和当地家风文化资源,根据不同年龄段读者的实际,编写和传播优秀家训、家风文化的教材或读物,让传统家训、家风文化为今天的家教和家风培育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注意与时俱进,赋予传统家风新的时代精神和时代内涵。建设优秀家风文化,还要注重宣传部门和社会媒介、新闻媒体主阵地的作用,

努力挖掘家风背后的故事,重点打造一批具有现代化气息、能够传播优秀家风文化的节目和网站。党和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将倡导、培育优秀家风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工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考核体系;同时,相关部门应积极搭建家庭教育服务平台,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科学研究和指导。

总之,家庭、学校、社会、媒体应相互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构建以家风文化滋养家庭教育、以家庭教育丰富家风文化的长效机制,提高家庭建设的实效性,促进家风聚为民风、民风汇成国风,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软实力。

中国国家治理是软实力,是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长久以来依赖国家机器、国家制度、法律法规等治理国家,忽略了中国传统美德、国学等优秀文化遗产的作用。在如今的国情下,社会风气出现问题,提醒我们需要依靠改善家风、家规、家教,来治理国家,从根源上解决中国国家治理中出现的问题。家风、家规、家教与中国国家治理紧密相关,建设良好家风、家规、家教任重道远。


相关文章

  • 收集家风家教内容挑选
  • 一个家庭良好的行为标准就是家训,一个家庭独有的风尚就是家风,良好的家风能够体现家庭成员的家教和素养,然而,需要每个家庭成员的遵守,好的家风能够熏陶出有教养的家庭成员,家长的言行对于孩子非常重要,这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吧.我是一个在美好环境中成 ...查看


  • 家规家训学习心得
  • 家风家训学习心得 "勤为本,德为先,和为贵,学在前",我省浦江郑义门的家规家训对我的思想有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治家与治国很大程度上是相似的.郑氏的子孙便是有这治家规范,才能缔造宋元明清四朝173名出仕为官者无一人因贪而 ...查看


  • 5.5家风家教
  • 家风家教育新人 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家有家规.每个人都有家教,家训和家风. 好的家风家训是一所学校.有一篇文章里这样写道:从今日来看,从家庭入手,通过树立良好的.符合市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的家规.家风.家训可以有助于提高公民的素质.从社会角 ...查看


  • [获奖论文一]审视与展望: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领导干部的家风建构
  • 本文获得福建省纪委2016年度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优秀调研论文一等奖 审视与展望: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领导干部的家风建构 泉州市纪委.监察局课题组 内容摘要 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对于领 ...查看


  • 浙江省金华市八大工程建设"八婺好家风"
  • 作者:吴婉珍滕建彬 2015年09期 浙江省金华市通过家训家规挖掘.研究.编立.展陈.传承.践行.传扬和创建八大工程,建设"八婺好家风",引导全市家庭传承编立优良家训,为建设"信义金华"提供良好的社会 ...查看


  • 家风家规作文700字
  • 家风家规作文700字一:优良家风家规伴我成长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最近,随着"家风"一词火了起来,脑海 ...查看


  • 家风家规征文
  • 建好家风家规,树立良好社会风气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风.家规,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风.家规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 ...查看


  • 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活动实施方案
  • 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活动实施方案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巩固深化"文明创建"成果.大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优化人文环境的要求,根据市政协开展"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主题履职活动的决定,民盟南昌市委制 ...查看


  • 培育良好的家风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家风问题,在许多场合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家风文化,弘扬党的家风建设传统,赋予家风建设以新的时代内涵,对于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进全面从严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