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书院

古代的书院

作者:白雁

来源:《视野》2011年第19期

为何钟爱深山老林?

书院在唐朝产生之初,常与僧院、道观为邻,选择的地址往往在深山老林里。例如年代最为久远的光石山书院,就建在攸县(今属湖南)麒麟山中,附近有朱阳观与惠光寺。

不光书院选址很讲究,创建人对书院内的小环境也很在意,常常栽花种树,移竹运石,打扮书院。唐朝著名的诗人贾岛在《田将军书院》一诗中,这样描写田将军书院内的美景:“满庭花木半新栽,石自平湖远岸来。笋迸邻家还长竹,地经山雨几层苔。”

唐人为书院选址的习惯一直沿袭了下来。宋代一些著名的书院,也都坐落山间。例如,岳麓书院建在岳麓山下,白鹿洞书院建在庐山五老峰下,嵩阳书院建在嵩山的太室山脚,石鼓书院建在衡阳石鼓山回雁峰下。其他如象山书院、武夷精舍、南岳书院,包括江宁的茅山书院,都选址在风景秀丽的山区。

书院选址,为何要在远离人烟的深山老林里呢?这与书院兴起的初衷有很大关系。古代的书院,往往是在官学废坏时出现。兴办书院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科举考试;另一方面,在一些大学者看来,官学一旦成为科举考试的附庸,就严重丧失了教书育人的能力,并日益腐败和衰落。在他们看来,一个空灵安静的地方,更有益于做学问。比如,曾经执掌白鹿洞书院的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就曾奉劝他的学生:“莫问无穷庵外事,此心聊与此山盟。”“好去山头且坚坐,等闲莫要下山来。”

敢与皇帝叫板的“校长”

与今天的大学相比,古代的书院在制度上有哪些特别之处呢?书院的管理体系,有分工明确、便于操作的特点。它的核心是山长负责制为代表的管理体制及与之配套的组织系统,它从组织上保证书院的管理有序有效地进行。山长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为书院聘请老师。聘请老师时,或者重视学行,或者重视文凭——也就是科举出身,这样就能确保书院的学术研究和教学水平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山长以下,有副山长、堂长、讲书等职,他们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协助山长维持书院正常的教学秩序。

山长,其实就是书院的负责人,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校长,位高权重,是书院的核心人物。梁章钜在他的《退庵笔记》中就这样定义山长:“掌书院讲习者谓之山长。山长亦称院长,亦称山主。”“山长”的称号,充满了野性和对官府的反叛,这与早期书院倡导的自由精神,是一致的。它的由来,也要追溯到唐代。不过,真正固定下来,则是到了宋代。

古代那些著名的书院,无一例外都拥有名震四方的山长。例如,北宋年间,岳麓书院有个叫周式的山长,他的学术和品行都很好。宋真宗知道后,就派人接他进入皇宫,封他为国子监主簿,并想留他在京城侍驾。然而,周式却坚持要回到岳麓书院,真宗无奈之下放他南归。此后的岳麓书院,更是名声大振。

注重德学并进

一旦进入书院学习,学生就要遵守书院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以明道书院为例,首先要求学生要穿“校服”,这个校服当然不是像现在一样统一订做,只是规定要穿颜色深的衣服。这样做的目的,是和一般的民众区别开来,让学生有士人的责任感和优越感。另外,书院还设专门针对学生的“请假簿”、“讲簿”、“德业簿”、“食簿”、“宿斋簿”。其中,讲簿记录山长讲学的情况,德业簿登记学生的功课情况,食簿用来领取钱米,宿斋簿则用来领取灯油和木炭。明道书院还规定,学生请假不得超过三个月;谒祠、听讲、供课三者都需要登记,缺席三次就“罢职、住供”。这个住供,就是停止供给。古代的书院大都远离闹市,给学生的钱粮和伙食断供,这个惩罚可真是不小。

当然,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学业。学子每天的学习时间划分成起床后、早饭后、午后、晚上四段,每一段都有规定的学习任务。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书院还有考试制度,主要考查德行和学业两大方面。学业考试以南宋时期的延平书院为例,每个月有三次小考,考得好的,成绩一出来就有物质奖励,并且还会累积积分,累积到一定程度则升级,也与经济利益挂钩。德行考试的考核标准一般因山长的习惯而定,例如,朱熹主持白鹿洞书院时,提倡自觉自励,不作硬性规定;而普通的书院,则从更实用出发,对儒家伦常作了具体化的规定,例如,不尊敬师长、不孝敬父母,就可能受到被除名的惩罚。

逐渐失去的光芒

从书院诞生之初,饱含理想主义热情的读书人,就希望把书院经营成一方净土。然而,在与现实的碰撞中,他们最终不得不让步了。实际上,从书院最为兴盛的南宋时期起,许多原先民办的书院,就逐渐被官方“收编”。这种收编,首先是从书院的经费着手。

书院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经费。而书院经费的来源,多依赖于学田。书院兴起之初,私人筹措办院经费,主要也是靠私人的田产或别人捐赠的田产来供给。然而,仅仅靠捐赠,是不能满足书院需要的。因此,当官府开始给书院划拨田产时,书院没有理由不接受。民办书院急剧缩减,越来越多的书院归到官府手中。

在清代,书院的常年经费已经由官府一次性拨给。享受政府拨款的书院,花起钱来也大手大脚。例如,为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生员提供一定数量的经费。考生如果科举得中,更有丰厚奖赏,数目可达五十两银子。不仅考中的生徒有奖,书院的老师也跟着有奖。

古代的书院

作者:白雁

来源:《视野》2011年第19期

为何钟爱深山老林?

书院在唐朝产生之初,常与僧院、道观为邻,选择的地址往往在深山老林里。例如年代最为久远的光石山书院,就建在攸县(今属湖南)麒麟山中,附近有朱阳观与惠光寺。

不光书院选址很讲究,创建人对书院内的小环境也很在意,常常栽花种树,移竹运石,打扮书院。唐朝著名的诗人贾岛在《田将军书院》一诗中,这样描写田将军书院内的美景:“满庭花木半新栽,石自平湖远岸来。笋迸邻家还长竹,地经山雨几层苔。”

唐人为书院选址的习惯一直沿袭了下来。宋代一些著名的书院,也都坐落山间。例如,岳麓书院建在岳麓山下,白鹿洞书院建在庐山五老峰下,嵩阳书院建在嵩山的太室山脚,石鼓书院建在衡阳石鼓山回雁峰下。其他如象山书院、武夷精舍、南岳书院,包括江宁的茅山书院,都选址在风景秀丽的山区。

书院选址,为何要在远离人烟的深山老林里呢?这与书院兴起的初衷有很大关系。古代的书院,往往是在官学废坏时出现。兴办书院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科举考试;另一方面,在一些大学者看来,官学一旦成为科举考试的附庸,就严重丧失了教书育人的能力,并日益腐败和衰落。在他们看来,一个空灵安静的地方,更有益于做学问。比如,曾经执掌白鹿洞书院的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就曾奉劝他的学生:“莫问无穷庵外事,此心聊与此山盟。”“好去山头且坚坐,等闲莫要下山来。”

敢与皇帝叫板的“校长”

与今天的大学相比,古代的书院在制度上有哪些特别之处呢?书院的管理体系,有分工明确、便于操作的特点。它的核心是山长负责制为代表的管理体制及与之配套的组织系统,它从组织上保证书院的管理有序有效地进行。山长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为书院聘请老师。聘请老师时,或者重视学行,或者重视文凭——也就是科举出身,这样就能确保书院的学术研究和教学水平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山长以下,有副山长、堂长、讲书等职,他们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协助山长维持书院正常的教学秩序。

山长,其实就是书院的负责人,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校长,位高权重,是书院的核心人物。梁章钜在他的《退庵笔记》中就这样定义山长:“掌书院讲习者谓之山长。山长亦称院长,亦称山主。”“山长”的称号,充满了野性和对官府的反叛,这与早期书院倡导的自由精神,是一致的。它的由来,也要追溯到唐代。不过,真正固定下来,则是到了宋代。

古代那些著名的书院,无一例外都拥有名震四方的山长。例如,北宋年间,岳麓书院有个叫周式的山长,他的学术和品行都很好。宋真宗知道后,就派人接他进入皇宫,封他为国子监主簿,并想留他在京城侍驾。然而,周式却坚持要回到岳麓书院,真宗无奈之下放他南归。此后的岳麓书院,更是名声大振。

注重德学并进

一旦进入书院学习,学生就要遵守书院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以明道书院为例,首先要求学生要穿“校服”,这个校服当然不是像现在一样统一订做,只是规定要穿颜色深的衣服。这样做的目的,是和一般的民众区别开来,让学生有士人的责任感和优越感。另外,书院还设专门针对学生的“请假簿”、“讲簿”、“德业簿”、“食簿”、“宿斋簿”。其中,讲簿记录山长讲学的情况,德业簿登记学生的功课情况,食簿用来领取钱米,宿斋簿则用来领取灯油和木炭。明道书院还规定,学生请假不得超过三个月;谒祠、听讲、供课三者都需要登记,缺席三次就“罢职、住供”。这个住供,就是停止供给。古代的书院大都远离闹市,给学生的钱粮和伙食断供,这个惩罚可真是不小。

当然,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学业。学子每天的学习时间划分成起床后、早饭后、午后、晚上四段,每一段都有规定的学习任务。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书院还有考试制度,主要考查德行和学业两大方面。学业考试以南宋时期的延平书院为例,每个月有三次小考,考得好的,成绩一出来就有物质奖励,并且还会累积积分,累积到一定程度则升级,也与经济利益挂钩。德行考试的考核标准一般因山长的习惯而定,例如,朱熹主持白鹿洞书院时,提倡自觉自励,不作硬性规定;而普通的书院,则从更实用出发,对儒家伦常作了具体化的规定,例如,不尊敬师长、不孝敬父母,就可能受到被除名的惩罚。

逐渐失去的光芒

从书院诞生之初,饱含理想主义热情的读书人,就希望把书院经营成一方净土。然而,在与现实的碰撞中,他们最终不得不让步了。实际上,从书院最为兴盛的南宋时期起,许多原先民办的书院,就逐渐被官方“收编”。这种收编,首先是从书院的经费着手。

书院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经费。而书院经费的来源,多依赖于学田。书院兴起之初,私人筹措办院经费,主要也是靠私人的田产或别人捐赠的田产来供给。然而,仅仅靠捐赠,是不能满足书院需要的。因此,当官府开始给书院划拨田产时,书院没有理由不接受。民办书院急剧缩减,越来越多的书院归到官府手中。

在清代,书院的常年经费已经由官府一次性拨给。享受政府拨款的书院,花起钱来也大手大脚。例如,为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生员提供一定数量的经费。考生如果科举得中,更有丰厚奖赏,数目可达五十两银子。不仅考中的生徒有奖,书院的老师也跟着有奖。


相关文章

  • 古代书院的教学管理特色及其现代意义
  • 古代书院的教学管理特色及其现代意义 引言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色的教学组织形式,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中国书院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中国流传千年的教育研究结构,是我国封建教育的重要辅助和有益补充.面对新时代的文化要求,重新审视书院,目的 ...查看


  • 岳麓书院讲解词
  • 岳麓书院讲解词(初稿)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各位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说到古代四大书院,它们是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具有办学雏形,最早可以追溯 ...查看


  • 中国古代著名书院荟萃
  • 中国古代著名书院荟萃 (2012-11-19 20:07:06) 标签: 杂谈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形式,对我国文化教育的发展曾产生过重大影响.它既是教育中心,又是学术文化中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良好的学术传统.书院学子皆为有 ...查看


  • 丽正书院或为国内最早官办书院:始于唐开元年间
  • 发布时间: 2013-9-12 书院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教育机构,洛阳是中国书院教育形态的发祥地.唐朝时,我国第一所官办书院丽正书院在洛阳呱呱坠地.至宋代,宋仁宗诏令西京洛阳修葺扩建太室书院(始建于后周),赐名嵩阳书院,为宋代四大书院之首:元代 ...查看


  • 香港中文大学书院制度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启示_路京明
  • [职业教育] Occupation Education 1下 2015年 第3期(总第485期) 香港中文大学书院制度对我国研究生 教育管理的启示 路京明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048) 摘 要:香港中文大学作为中国香港唯一一 ...查看


  • 实行书院制对大学生的发展意义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实行书院制对大学生的发展意义 作者:朱南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36期 摘 要 书院教育以文化活动和文化平台为载体,拓宽师生间的沟通渠道,落实现代教育理 ...查看


  • [历史文化]中国七大藏书楼和四大书
  • 页码:1/9 中国七大藏书七大藏书楼和四大书和四大书院 七大藏七大藏书书楼楼和四大和四大和四大书书院 藏书楼是中国古代的图书馆,据史料记载,中华大地曾有过数以千计藏书 楼, 其中最负盛名.最具影响力的就是清代建立的七大藏书楼: 文渊阁位于北 ...查看


  • 中国古代教育
  • 第一章 中国古代教育 一. 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一) 学校萌芽的传说 1,五帝时期 成均 庠 2,夏代学校 序 校 3,商代学校 大学 小学 庠 序 (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_____) (二) 西周的教育 ...查看


  • 书院概说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院概说 ①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书院之名始于唐中叶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官方设立的丽正书院和集贤殿书院,其职责为收集整理.校勘修订图书,供朝廷咨询,兼作皇帝侍读.侍讲,类似宫廷图书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