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著名书院荟萃

中国古代著名书院荟萃

(2012-11-19 20:07:06)

标签:

杂谈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形式,对我国文化教育的发展曾产生过重大影响。它既是教育中心,又是学术文化中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良好的学术传统。书院学子皆为有志于学的成年士子。其主持人称山长或堂长,由书院办院人聘请或自任,此人须是名重一时的学者。书院采取问难论辩式,师生各抒己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学术研究和教育相结合,是书院教学的一个突出的特点。书院之名始于唐代。唐玄宗开元三十一年,下诏设丽正书院,到宋代书院逐渐形成一种制度。

我国古代著名的书院主要有河南嵩阳书院、河南睢阳书院(又名应天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并称我国“四大书院”。

岳麓书院:书院坐落于历史名城长沙市湖南大学校园,该院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创建。咸平二年(999),州守李允则扩建,奠定了书院的基本格式。宋真宗时期,山长周式以品学称著,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召见周式,赐"岳麓书院"题额,于是"书院称闻天下,鼓简登堂者不绝",学生增至数百人。岳麓书院自始建到清光绪二十几年(公元1903年)改成高档学堂,绵延927年,历宋、元、明、清四朝,原名不变,直到现在已越千载,真不愧为"千年学府"。培育了大批楚才。在南宋时,闻名理学巨匠张拭主持书院时,朱熹曾两次来此讲学,当时学生达千人,从而使岳麓书院有"潇湘洙泗"之誉,几与孔子在家乡讲学的处所并称。该院从南宋到清代,名人辈出,陶澍、贺长龄、郭嵩焘、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谭嗣同、唐才常、黄兴、蔡锷、陈天华、程潜等更是岳麓高徒。在岳麓进入学堂时期,又为中国培养了大批革命家,蔡和森、郑中下、谢觉哉、甘泗淇、周小舟等毕业于该校。毛泽东曾三次寓居岳麓,问学于恩师杨昌济。现有布局,系清同治七年(1868)湖南巡抚刘昆修建。书院大门横匾“岳麓书院”四个大字,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讲堂正中悬清乾隆御书“道南正脉”匾,左右壁有刻字石壁“忠、孝、廉、节”

四个高1.6米、宽1.2米大字。左右两廊有清慕容正焕所书“整洁严峻”刻字石壁。讲堂屏风正向刊张村撰《岳麓书院记》。讲堂前中庭双侧有半学斋、讲授斋。半学斋之西为“湘水校经堂”。讲堂后建有御书楼,楼前有拟栏、汲泉两亭。书院主体建筑左为文庙,右为百泉轩。光绪二十九年(1903),巡抚赵尔粪奏废书院,改成湖南高档学堂。民国元年废学堂,拟在书院旧址创办湖南大学未成。1926年,复以书院旧址创办湖南大学。后被日军飞机两次轰炸,炸毁斋舍及御书楼。1945年后,柳士英等曾主持修复.1981至1986年大修后,已复旧不雅.1988年,岳麓书院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鹿洞书院,即紫阳书院:设在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之阳(今属江西九江市),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为宋代四大著名书院之一。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940年),是中国首间完备的书院;南唐时建成“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该院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我国第一所书院。宋代理学家朱熹出任知南康军(今星子县)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确定了书院的办学宗旨,并奏请赐额及御书,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一个重要文化摇篮。哲学家与教育家朱熹、陆象山、王阳明等相继在该院讲学。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院规,对后人有许多可取之处,如:博学、审问、愤思、明辨、笃行等,教育人要多请教、多研究、多思考、多实践。白鹿洞与岳麓、雎阳、石鼓并称天下四大书院。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登封县嵩山东峰,原为嵩阳寺。宋代著名书院之一。嵩阳书院环境幽美,为读书胜地。宋代理学的“洛学”创世人程颢、程颐兄弟都曾在嵩阳书院讲学,此后,嵩阳书院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明末书院毁于兵燹,清代康熙时重建。“书院嵩高景最清,石幢犹记故宫名。山色溪声留宿雨,菊香竹韵喜新晴。初来岂得无言别,汉柏阴中句偶成。”清高宗弘历于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十月一日游嵩阳书院时曾赋诗以赞。书院内建筑布局保持着清代前的风格,现存殿堂廊房五百余间,共有五进院落组成。首为先师祠,供奉与书院有关的先师先贤,其后为讲堂,讲堂后为道统祠,最后是藏书楼。两侧配房原为“程朱祠”、书舍、学斋等。院内廊房墙壁上镶嵌有历代文人、墨客题字留言,其内容书法各具特色,西偏院有清代嵩阳书院教学考场部分建筑。嵩阳书

院历朝并置有学田,以充书院费用。 “程门立雪”的典故源于嵩阳书院。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而留下“程门立雪”美谈的地方,正是位于河南省的嵩阳书院。

睢阳书院,即应天府书院。宋初四大书院之一,原址在河南商丘县城。范仲淹曾在该院讲学。睢阳书院为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所开办。“学子不远千里而至”、“ 远近学者皆归之”。北宋政权建立后,实行开科取士。因这里人才辈出,百余名学子科举中第者竟多达五、六十人。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 年),真宗帝大为嘉叹,正式赐额为“ 睢阳书院 ”。范仲淹来睢阳书院求学、后娶妻生子,在商丘落户,并担任睢阳书院掌学主教。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 年),睢阳书院改为府学,官府拨田十顷,充作学校经费。庆历三年(1043 年)改为南京国子监。与东京开封和西京洛阳国子监同为当时的最高学府。

武夷书院,即武夷精舍,初建于宋淳熙十年(1183),全面复建于2001年,位于九曲溪五曲溪东,隐屏峰南麓。武夷精舍是朱熹完成《四书集注》和以它为教材实行完好的教育实践的一所成功的私立大学,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的作用在于:通过创立学院,授徒讲学,著书立说,培养人才,重新树立起中华民族传统的主体意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象山书院,位于江西省贵溪市,亦名“象山精舍”,为南宋四大书院之一。,其创始人为陆九渊,世人称其为“象山先生”,其学说与当时“程朱理学”相抗衡,被后人称为“陆王心学”。因此,象山书院是中国哲学“心学”起源地。讲授五年,求学者超过数千人。当时已负盛名的理学家朱熹写信给陆九渊说:“闻象山垦辟架凿之功益有绪,来学者亦甚,恨不得一至其间观奇揽胜”。象山书院几经风霜,几经迁徙,直至清同治年间迁至县城东重建书院,又因战祸,荡然无存。然而,它的影响始终存在。它为贵溪乃至相邻各县的文化发展、培养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宋、明时期,贵溪学子中进士者两百余人。南宋嘉定至淳熙四十四年间,贵溪籍郑天佑祖孙三代11人中进士。明嘉庆年间有被誉为“精忠贯日月,芳誉溢乡间”的宰相夏言。有刚正廉洁,“一介不取,一介不予”的应天礼经考官江以朝。他被海瑞称赞为:“江公百世师表,称之天下不愧,世世不愧”。徐九思、徐贵明父子更是明嘉靖年间有名的为民兴利除弊的水利专家。陆象山的哲学思想(包括他的教育思想)由于历史的局限,固然有许多唯心主义成分。但是,他的“六经皆注我,我何注六经”的无畏精神;他反对的“自暴、自弃”,强调“自立、自重,不随人脚跟,学人言语”的开创精神;他的“往哲之言,因时乘理”的深刻见解,不无可取之处。陆象山以他的博学卓识吸引学生,从而使象山书院成为当时全国著名书院之一。清代学者全祖望评价说:“岳麓、白鹿、丽泽、陆氏之象山,并起齐名,四家之徒遍天下”。

鹅湖书院:宋代著名书院之一,地处江西铅山县北。南宋淳熙二年由著名学士吕祖谦邀集当代著名学者陆九渊和朱熹进行了一次学术研讨,原想调和二者的学术之争,不意二人会间各执一理,相争不下,并赋诗相互责难,形成一场真正的学术辩论会,这就是历史上的著名的“鹅湖之会”。

白鹭洲书院: 在江西古郡吉安市区东部,于赣江中双水夹流之处,有一座如中流砥石的绿洲,这就是著名的鹭洲。白鹭洲位于吉安市区城东的赣江之中,长一点五公里,宽零点五公里,为一梭形绿洲,由江水挟带泥沙沉积而成,

形似白鹭,洲上茂林修竹绿荫如盖,成为百鸟栖息之所。东南洲头的绿树丛中,有两座重檐杰阁、岿然耸立的古楼,这便是闻名遐迩的白鹭洲书院主体建筑之一的风月楼和云章阁。白鸳洲书院创建于南宋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南宋吉州知州江万里所建。南宋名相文天祥曾就读于该院。

洙泗书院:在今山东泗水县。古代著名讲学之所。洙泗书院位于山东曲阜城东北四公里处。因南临洙水,北临泗河,故名洙泗书院。传为孔子修书讲学的地方。后成为纪念和祭祀孔子的场所。孔子周游列国返鲁后,在此删诗书、定礼乐、系周易,并聚徒讲学。汉代至宋金均名讲堂,元代改称洙泗书院。公元1337年(元至元三年)于讲堂旧址重建殿、堂、门、庑等,改称洙泗书院,并设山长一人奉祀。公元1494年(明弘治七年)重修。

东林书院:在明代众多书院中,最著名的书院是东林书院。院址在江苏无锡城东门,原为北宋教育家杨时讲学之所。后废。明朝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后即在该地建书院。该院亦称”龟山书院“。东林书院是当时重要的一个文化学术中心,并形成一套完备的讲会制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振。

石鼓书院,建于湖南衡州石鼓山,故名。初,唐朝刺史齐映,建合江亭于山的左侧。宪宗元和年间,州人李宽筑屋山巅,读书其中。宋太宗至道三(997年),州人李士真请求郡守在这里建立书院,招收生徒讲学。朝廷赐“石鼓书院”敕额。《文献通考》列为“宋兴之初天下四书院”之一。仁宗时一度荒废,到南宋孝宗时,因旧址复院扩建,规模益增,迄宁末不废。朱熹曾为之作记。

泰山徂徕书院 北宋初年山东境内最早、最著名的书院。 山东徂徕书院,开启了宋代古文运动的序幕,代表了儒家的一种积极入世的文化,流动着儒家文化的风骨,它在齐鲁文化中,应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所有这些,不仅对

于中国古代书院史的考察,而且对于思想史、文化史、政治史的研究,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泰山徂徕书院也成为泰山文化史上富有理性光辉的篇章。徂徕书院的创始人孙复、石介二人以儒家理学精神为先导,培养了一批富有成就的人才,树立了一代严谨学风,形成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泰山学派”,一时,泰山徂徕书院门生弟子云集,著名的有姜潜、刘牧、张洞、李蕴、祖择之、杜默、张续、李常、李堂、徐遁等人。金代的党怀英、清代的赵国麟都曾读书于此。

茅山书院,又名金山书院,由处士侯遗创建于北宋天圣二年(1024),地点位于今江苏句容的茅山,是北宋六大书院之一。现已无存。宋仁宗时处士侯遗所建,院址在江宁府三茅山后侧,故称茅山书院。侯氏在此教授生徒十余年。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经江宁知府王随奏请,朝廷赐给田亩,充书院经费。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迁至金坛县顾龙山之麓。

丽泽书院,为南宋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吕祖谦(1137-1181,金华人)讲学会友之所,设于宋乾道初(约1165-1166)。“其地在光孝观侧(清金华县学后,今市内一览亭东北),四方学者皆受业于此”(宋·楼钥《东莱吕太史祠堂记》)。因屋前临二湖,故取堂名为“丽泽”,人称“丽泽书堂”。吕祖谦这一讲学会友之所,系其曾祖父东莱郡侯吕好问于建炎年间宋室南迁时携全家自开封迁居金华时所借之官屋。后吕祖谦将此屋归还官府,另置新居于城之北隅,而讲学会友之所丽泽堂也随之北移。宋孝宗乾道、淳熙时期,吕祖谦与朱熹、张栻齐名,被称为“东南三贤”。吕祖谦是金华学派的奠基人,并开南宋浙东学派之先声。他除自己在丽泽书堂教授生徒、著书立说外,还先后邀请当时的著名学者朱熹、张栻、陆九渊、陆九龄、薛季宜、叶适、陈亮等前来讲学,以探讨学术、交流思想。吕祖谦为丽泽书堂制订了学规,并以“孝悌、忠信、明理、躬行”为基本准则,学生中如有“亲在别居、亲没不葬、因丧婚聚、宗俟讼财、侵犯公财、喧噪场屋、游荡不检”等行为者,即令其退学。他还为书堂编著了《东莱左氏博议》(二十五卷)、《近思录》(十四卷)等教材。书院以“讲求经旨,明理躬行”为本。教学采用个别钻研、相互问答与集众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切磋、研讨之风甚盛。书院每月授课2-3次,一年举行一次考试。吕祖谦的嫡传弟子即有吕祖俭、叶邽、楼昉、乔行简、王瀚、戚如琥、王深源、

李大有等89人。至淳熙八年(1181)8月,吕祖谦谢世,丽泽书堂便由其弟吕祖俭主持。

漳南书院:清代著名书院之一。原址在河北肥乡县。清朝康熙十九年于成龙为直隶巡抚时在此建义学,稍后郝文灿扩建,改称漳南书院。当时该院名噪华北,极受冀人景仰。

万松书院:书院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4),名报恩寺。明弘治十一年(1498),浙江右参政周木改辟为万松书院。明代理学家王阳明曾在此讲学。清康熙帝为书院题写“浙水敷文”匾额,遂改称为敷文书院。现遗址尚存有“万世师表”四字的牌坊一座和依稀可见“至圣先师孔子像”的石碑等物。四大民间传说故事中的梁山伯和祝英台就在此读书相逢,书院也因此家喻户晓。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四大书院,是北宋四所著名书院的统称。不同的文献有不同的说法。

四大书院的说法,始于南宋。范成大在《骖鸾录》中首举徂徕、金山、岳麓、石鼓为宋初四大书院。

吕祖谦作《白鹿洞书院记》,称嵩阳、岳麓、睢阳、白鹿洞为“天下所谓四大书院也”。王应麟《玉海》采用吕祖谦的说法,并附列石鼓、茅山二书院。 宋元之际,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职官考》中,采用吕祖谦说,但在同一本书的《学校考》中则取石鼓而去嵩阳。

据清人全祖望考证,认为王应麟《玉海》中的说法是对的,同时另列白鹿洞、岳麓、丽泽、象山作为“南宋四大书院”(《答张石痴征士问四书院帖子》)。 近人盛朗西、陈东原等列石鼓、白鹿洞、嵩阳、岳麓、睢阳、茅山为“北宋六大书院”(《中国书院制度》、《中国教育史》)。陈登源则加列龙门、徂徕,合称“八大书院”(《国史旧闻》)。

以上各说中,以白鹿洞、岳麓、睢阳、嵩阳较为确切。这几所书院有较早的办学渊源,受到朝廷的重视和赐予,对书院发展产生了历史性影响,全祖望曾称:“自庆历修举学校,而书院之盛日出未已。大略北方所置,则仿嵩阳、睢阳;南方则仿白鹿、岳麓”(《答张石痴征士问四书院帖子》)。1998年,中国邮政发行《古代书院》邮票,全套四枚,所列四大书院为:应天书院(即睢阳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

中国古代著名书院荟萃

(2012-11-19 20:07:06)

标签:

杂谈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形式,对我国文化教育的发展曾产生过重大影响。它既是教育中心,又是学术文化中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良好的学术传统。书院学子皆为有志于学的成年士子。其主持人称山长或堂长,由书院办院人聘请或自任,此人须是名重一时的学者。书院采取问难论辩式,师生各抒己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学术研究和教育相结合,是书院教学的一个突出的特点。书院之名始于唐代。唐玄宗开元三十一年,下诏设丽正书院,到宋代书院逐渐形成一种制度。

我国古代著名的书院主要有河南嵩阳书院、河南睢阳书院(又名应天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并称我国“四大书院”。

岳麓书院:书院坐落于历史名城长沙市湖南大学校园,该院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创建。咸平二年(999),州守李允则扩建,奠定了书院的基本格式。宋真宗时期,山长周式以品学称著,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召见周式,赐"岳麓书院"题额,于是"书院称闻天下,鼓简登堂者不绝",学生增至数百人。岳麓书院自始建到清光绪二十几年(公元1903年)改成高档学堂,绵延927年,历宋、元、明、清四朝,原名不变,直到现在已越千载,真不愧为"千年学府"。培育了大批楚才。在南宋时,闻名理学巨匠张拭主持书院时,朱熹曾两次来此讲学,当时学生达千人,从而使岳麓书院有"潇湘洙泗"之誉,几与孔子在家乡讲学的处所并称。该院从南宋到清代,名人辈出,陶澍、贺长龄、郭嵩焘、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谭嗣同、唐才常、黄兴、蔡锷、陈天华、程潜等更是岳麓高徒。在岳麓进入学堂时期,又为中国培养了大批革命家,蔡和森、郑中下、谢觉哉、甘泗淇、周小舟等毕业于该校。毛泽东曾三次寓居岳麓,问学于恩师杨昌济。现有布局,系清同治七年(1868)湖南巡抚刘昆修建。书院大门横匾“岳麓书院”四个大字,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讲堂正中悬清乾隆御书“道南正脉”匾,左右壁有刻字石壁“忠、孝、廉、节”

四个高1.6米、宽1.2米大字。左右两廊有清慕容正焕所书“整洁严峻”刻字石壁。讲堂屏风正向刊张村撰《岳麓书院记》。讲堂前中庭双侧有半学斋、讲授斋。半学斋之西为“湘水校经堂”。讲堂后建有御书楼,楼前有拟栏、汲泉两亭。书院主体建筑左为文庙,右为百泉轩。光绪二十九年(1903),巡抚赵尔粪奏废书院,改成湖南高档学堂。民国元年废学堂,拟在书院旧址创办湖南大学未成。1926年,复以书院旧址创办湖南大学。后被日军飞机两次轰炸,炸毁斋舍及御书楼。1945年后,柳士英等曾主持修复.1981至1986年大修后,已复旧不雅.1988年,岳麓书院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鹿洞书院,即紫阳书院:设在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之阳(今属江西九江市),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为宋代四大著名书院之一。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940年),是中国首间完备的书院;南唐时建成“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该院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我国第一所书院。宋代理学家朱熹出任知南康军(今星子县)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确定了书院的办学宗旨,并奏请赐额及御书,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一个重要文化摇篮。哲学家与教育家朱熹、陆象山、王阳明等相继在该院讲学。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院规,对后人有许多可取之处,如:博学、审问、愤思、明辨、笃行等,教育人要多请教、多研究、多思考、多实践。白鹿洞与岳麓、雎阳、石鼓并称天下四大书院。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登封县嵩山东峰,原为嵩阳寺。宋代著名书院之一。嵩阳书院环境幽美,为读书胜地。宋代理学的“洛学”创世人程颢、程颐兄弟都曾在嵩阳书院讲学,此后,嵩阳书院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明末书院毁于兵燹,清代康熙时重建。“书院嵩高景最清,石幢犹记故宫名。山色溪声留宿雨,菊香竹韵喜新晴。初来岂得无言别,汉柏阴中句偶成。”清高宗弘历于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十月一日游嵩阳书院时曾赋诗以赞。书院内建筑布局保持着清代前的风格,现存殿堂廊房五百余间,共有五进院落组成。首为先师祠,供奉与书院有关的先师先贤,其后为讲堂,讲堂后为道统祠,最后是藏书楼。两侧配房原为“程朱祠”、书舍、学斋等。院内廊房墙壁上镶嵌有历代文人、墨客题字留言,其内容书法各具特色,西偏院有清代嵩阳书院教学考场部分建筑。嵩阳书

院历朝并置有学田,以充书院费用。 “程门立雪”的典故源于嵩阳书院。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而留下“程门立雪”美谈的地方,正是位于河南省的嵩阳书院。

睢阳书院,即应天府书院。宋初四大书院之一,原址在河南商丘县城。范仲淹曾在该院讲学。睢阳书院为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所开办。“学子不远千里而至”、“ 远近学者皆归之”。北宋政权建立后,实行开科取士。因这里人才辈出,百余名学子科举中第者竟多达五、六十人。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 年),真宗帝大为嘉叹,正式赐额为“ 睢阳书院 ”。范仲淹来睢阳书院求学、后娶妻生子,在商丘落户,并担任睢阳书院掌学主教。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 年),睢阳书院改为府学,官府拨田十顷,充作学校经费。庆历三年(1043 年)改为南京国子监。与东京开封和西京洛阳国子监同为当时的最高学府。

武夷书院,即武夷精舍,初建于宋淳熙十年(1183),全面复建于2001年,位于九曲溪五曲溪东,隐屏峰南麓。武夷精舍是朱熹完成《四书集注》和以它为教材实行完好的教育实践的一所成功的私立大学,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的作用在于:通过创立学院,授徒讲学,著书立说,培养人才,重新树立起中华民族传统的主体意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象山书院,位于江西省贵溪市,亦名“象山精舍”,为南宋四大书院之一。,其创始人为陆九渊,世人称其为“象山先生”,其学说与当时“程朱理学”相抗衡,被后人称为“陆王心学”。因此,象山书院是中国哲学“心学”起源地。讲授五年,求学者超过数千人。当时已负盛名的理学家朱熹写信给陆九渊说:“闻象山垦辟架凿之功益有绪,来学者亦甚,恨不得一至其间观奇揽胜”。象山书院几经风霜,几经迁徙,直至清同治年间迁至县城东重建书院,又因战祸,荡然无存。然而,它的影响始终存在。它为贵溪乃至相邻各县的文化发展、培养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宋、明时期,贵溪学子中进士者两百余人。南宋嘉定至淳熙四十四年间,贵溪籍郑天佑祖孙三代11人中进士。明嘉庆年间有被誉为“精忠贯日月,芳誉溢乡间”的宰相夏言。有刚正廉洁,“一介不取,一介不予”的应天礼经考官江以朝。他被海瑞称赞为:“江公百世师表,称之天下不愧,世世不愧”。徐九思、徐贵明父子更是明嘉靖年间有名的为民兴利除弊的水利专家。陆象山的哲学思想(包括他的教育思想)由于历史的局限,固然有许多唯心主义成分。但是,他的“六经皆注我,我何注六经”的无畏精神;他反对的“自暴、自弃”,强调“自立、自重,不随人脚跟,学人言语”的开创精神;他的“往哲之言,因时乘理”的深刻见解,不无可取之处。陆象山以他的博学卓识吸引学生,从而使象山书院成为当时全国著名书院之一。清代学者全祖望评价说:“岳麓、白鹿、丽泽、陆氏之象山,并起齐名,四家之徒遍天下”。

鹅湖书院:宋代著名书院之一,地处江西铅山县北。南宋淳熙二年由著名学士吕祖谦邀集当代著名学者陆九渊和朱熹进行了一次学术研讨,原想调和二者的学术之争,不意二人会间各执一理,相争不下,并赋诗相互责难,形成一场真正的学术辩论会,这就是历史上的著名的“鹅湖之会”。

白鹭洲书院: 在江西古郡吉安市区东部,于赣江中双水夹流之处,有一座如中流砥石的绿洲,这就是著名的鹭洲。白鹭洲位于吉安市区城东的赣江之中,长一点五公里,宽零点五公里,为一梭形绿洲,由江水挟带泥沙沉积而成,

形似白鹭,洲上茂林修竹绿荫如盖,成为百鸟栖息之所。东南洲头的绿树丛中,有两座重檐杰阁、岿然耸立的古楼,这便是闻名遐迩的白鹭洲书院主体建筑之一的风月楼和云章阁。白鸳洲书院创建于南宋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南宋吉州知州江万里所建。南宋名相文天祥曾就读于该院。

洙泗书院:在今山东泗水县。古代著名讲学之所。洙泗书院位于山东曲阜城东北四公里处。因南临洙水,北临泗河,故名洙泗书院。传为孔子修书讲学的地方。后成为纪念和祭祀孔子的场所。孔子周游列国返鲁后,在此删诗书、定礼乐、系周易,并聚徒讲学。汉代至宋金均名讲堂,元代改称洙泗书院。公元1337年(元至元三年)于讲堂旧址重建殿、堂、门、庑等,改称洙泗书院,并设山长一人奉祀。公元1494年(明弘治七年)重修。

东林书院:在明代众多书院中,最著名的书院是东林书院。院址在江苏无锡城东门,原为北宋教育家杨时讲学之所。后废。明朝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后即在该地建书院。该院亦称”龟山书院“。东林书院是当时重要的一个文化学术中心,并形成一套完备的讲会制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振。

石鼓书院,建于湖南衡州石鼓山,故名。初,唐朝刺史齐映,建合江亭于山的左侧。宪宗元和年间,州人李宽筑屋山巅,读书其中。宋太宗至道三(997年),州人李士真请求郡守在这里建立书院,招收生徒讲学。朝廷赐“石鼓书院”敕额。《文献通考》列为“宋兴之初天下四书院”之一。仁宗时一度荒废,到南宋孝宗时,因旧址复院扩建,规模益增,迄宁末不废。朱熹曾为之作记。

泰山徂徕书院 北宋初年山东境内最早、最著名的书院。 山东徂徕书院,开启了宋代古文运动的序幕,代表了儒家的一种积极入世的文化,流动着儒家文化的风骨,它在齐鲁文化中,应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所有这些,不仅对

于中国古代书院史的考察,而且对于思想史、文化史、政治史的研究,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泰山徂徕书院也成为泰山文化史上富有理性光辉的篇章。徂徕书院的创始人孙复、石介二人以儒家理学精神为先导,培养了一批富有成就的人才,树立了一代严谨学风,形成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泰山学派”,一时,泰山徂徕书院门生弟子云集,著名的有姜潜、刘牧、张洞、李蕴、祖择之、杜默、张续、李常、李堂、徐遁等人。金代的党怀英、清代的赵国麟都曾读书于此。

茅山书院,又名金山书院,由处士侯遗创建于北宋天圣二年(1024),地点位于今江苏句容的茅山,是北宋六大书院之一。现已无存。宋仁宗时处士侯遗所建,院址在江宁府三茅山后侧,故称茅山书院。侯氏在此教授生徒十余年。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经江宁知府王随奏请,朝廷赐给田亩,充书院经费。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迁至金坛县顾龙山之麓。

丽泽书院,为南宋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吕祖谦(1137-1181,金华人)讲学会友之所,设于宋乾道初(约1165-1166)。“其地在光孝观侧(清金华县学后,今市内一览亭东北),四方学者皆受业于此”(宋·楼钥《东莱吕太史祠堂记》)。因屋前临二湖,故取堂名为“丽泽”,人称“丽泽书堂”。吕祖谦这一讲学会友之所,系其曾祖父东莱郡侯吕好问于建炎年间宋室南迁时携全家自开封迁居金华时所借之官屋。后吕祖谦将此屋归还官府,另置新居于城之北隅,而讲学会友之所丽泽堂也随之北移。宋孝宗乾道、淳熙时期,吕祖谦与朱熹、张栻齐名,被称为“东南三贤”。吕祖谦是金华学派的奠基人,并开南宋浙东学派之先声。他除自己在丽泽书堂教授生徒、著书立说外,还先后邀请当时的著名学者朱熹、张栻、陆九渊、陆九龄、薛季宜、叶适、陈亮等前来讲学,以探讨学术、交流思想。吕祖谦为丽泽书堂制订了学规,并以“孝悌、忠信、明理、躬行”为基本准则,学生中如有“亲在别居、亲没不葬、因丧婚聚、宗俟讼财、侵犯公财、喧噪场屋、游荡不检”等行为者,即令其退学。他还为书堂编著了《东莱左氏博议》(二十五卷)、《近思录》(十四卷)等教材。书院以“讲求经旨,明理躬行”为本。教学采用个别钻研、相互问答与集众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切磋、研讨之风甚盛。书院每月授课2-3次,一年举行一次考试。吕祖谦的嫡传弟子即有吕祖俭、叶邽、楼昉、乔行简、王瀚、戚如琥、王深源、

李大有等89人。至淳熙八年(1181)8月,吕祖谦谢世,丽泽书堂便由其弟吕祖俭主持。

漳南书院:清代著名书院之一。原址在河北肥乡县。清朝康熙十九年于成龙为直隶巡抚时在此建义学,稍后郝文灿扩建,改称漳南书院。当时该院名噪华北,极受冀人景仰。

万松书院:书院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4),名报恩寺。明弘治十一年(1498),浙江右参政周木改辟为万松书院。明代理学家王阳明曾在此讲学。清康熙帝为书院题写“浙水敷文”匾额,遂改称为敷文书院。现遗址尚存有“万世师表”四字的牌坊一座和依稀可见“至圣先师孔子像”的石碑等物。四大民间传说故事中的梁山伯和祝英台就在此读书相逢,书院也因此家喻户晓。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四大书院,是北宋四所著名书院的统称。不同的文献有不同的说法。

四大书院的说法,始于南宋。范成大在《骖鸾录》中首举徂徕、金山、岳麓、石鼓为宋初四大书院。

吕祖谦作《白鹿洞书院记》,称嵩阳、岳麓、睢阳、白鹿洞为“天下所谓四大书院也”。王应麟《玉海》采用吕祖谦的说法,并附列石鼓、茅山二书院。 宋元之际,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职官考》中,采用吕祖谦说,但在同一本书的《学校考》中则取石鼓而去嵩阳。

据清人全祖望考证,认为王应麟《玉海》中的说法是对的,同时另列白鹿洞、岳麓、丽泽、象山作为“南宋四大书院”(《答张石痴征士问四书院帖子》)。 近人盛朗西、陈东原等列石鼓、白鹿洞、嵩阳、岳麓、睢阳、茅山为“北宋六大书院”(《中国书院制度》、《中国教育史》)。陈登源则加列龙门、徂徕,合称“八大书院”(《国史旧闻》)。

以上各说中,以白鹿洞、岳麓、睢阳、嵩阳较为确切。这几所书院有较早的办学渊源,受到朝廷的重视和赐予,对书院发展产生了历史性影响,全祖望曾称:“自庆历修举学校,而书院之盛日出未已。大略北方所置,则仿嵩阳、睢阳;南方则仿白鹿、岳麓”(《答张石痴征士问四书院帖子》)。1998年,中国邮政发行《古代书院》邮票,全套四枚,所列四大书院为:应天书院(即睢阳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


相关文章

  • 中国著名历史人物荟萃
  • 中国著名历史人物荟萃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唐诗四大家: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 宋词四大家: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周邦彦亦可)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明清小说四大家: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 ...查看


  • 岳麓书院导游词范文
  • 岳麓书院导游词推荐(一)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岳麓书院导游词.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了.请大家抬头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 ...查看


  • 泰州 - 教育之乡 人文重镇
  • 泰州有着2100多年的建城史,这里人文荟萃.名贤辈出,"儒风之盛,素冠淮南".古泰州是鱼米之乡,富庶之地:古泰州也是文人骚客集聚之地,名人雅士交流之所.泰州重教崇儒,以文兴邦,科举制度发达,学政试院.崇儒祠.安定书院在当 ...查看


  • 河南郑州登封嵩山少林寺导游词
  • 河南郑州.登封中岳嵩山--导游词 嵩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古称"外方",夏.商时期称"嵩高",西周时称"岳山",周平王迁都洛阳后称"嵩高山",五代以后称&qu ...查看


  • 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
  • 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第一批:(198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 安庆.凤阳.黟县.桐城. 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第二批:(199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 蒙城.潜山.涡阳.和县.贵池.宣州.绩溪. (歙县.寿县.亳州已被国务院于1986年批准为第 ...查看


  • 湖南省导游证考试十三景点导游词
  • 金鞭溪 各位朋友: 大家好! 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是有着"千年长旱不断流,万年连雨水碧青"美誉的金鞭溪.金鞭溪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峡谷之一,整个峡谷全长大约7.5千米.金鞭溪就好比是张家界这位"绝代佳丽"身 ...查看


  • 湖南省导游资格证考试导游词13篇
  • 1.风景绝秀金鞭溪 各位朋友: 大家好! 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是有着"千年长旱不断流,万年连雨水碧青"美誉的金鞭溪.金鞭溪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峡谷之一,整个峡谷全长大约7.5千米.金鞭溪就好比是张家界这位"绝代佳丽& ...查看


  • 丽水导游词
  • 丽水导游词 缙云仙都导游词第一章 第一章 迎 宾 第一节 欢迎词 大家好,我是来自浙江省缙云县某某旅行社的导游.欢迎你们来到我们美丽的缙云,来到国家级重点 风景名胜区--仙都.缙云县地处浙江省中南部,为全国生态示范区,面积1503 平方公里 ...查看


  • 3篇导游讲解词
  • 崀山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崀山观光旅游. 崀山呢,位于湘西南边陲的新宁县境内,相传舜帝南巡时途经新宁,看到这秀美的奇山秀水,驻足赞叹:"此山良好,可谓崀山."崀山由此而得名.崀山是典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