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重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苹果为什么落地》一课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关于地球引力的相关知识,认识测量重力的工具——测力计,并学习用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培养学生利用工具进行观察的技能,使学生认识到使用工具测量比利用感官判断更有效。
学情分析
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刚刚学习完苹果为什么落地,初步感知了地球吸引力以及重力的相关内容。了解任何物体都要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由于地球引力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才叫做重力,它们不是一种力。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重力,并能利用测量工具准确测量重力。
学习目标
1.能用测力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3.保持与发展对身边自然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兴趣,善于猜想,乐于合作交流。
3.会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4.会制作简单实用的测力计。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测力计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重力。
难点:会制作简单实用的测力计。
评价任务
1.认识测力计的结构,能用测力计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重力。
2.会制作简单实用的测力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测力计、铁架台、橡皮、橡皮泥、橡皮经、卡纸、彩笔、钩码等。 学生准备:橡皮、钢笔等二三个小物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展示一块橡皮泥和一块橡皮,提出问题:橡皮泥和橡皮受到的重力一样吗?如何验证你的猜想呢?从而引出测力计。
二、探究活动
(一)熟悉弹簧测力计
1.组织学生观察弹簧秤,熟悉弹簧秤的种类。
教师用多媒体显示弹簧秤的种类,指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弹簧秤(圆筒测力计、平板测力计等)。
2.引导学生认识测力计的构造,教师用多媒体显示弹簧秤由五部分组成:刻度盘、弹簧、指针、铁钩(挂钩)、提手(提环)等。(板书:牛顿)简介牛顿(为了纪念英国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在力学方面做出的伟大贡献,全世界都统一用“牛顿”作为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说明1牛≈100克力。
3.指导认识1牛顿力,用手掂量100克钩码,体会一牛顿力有多大。
4.认真地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板,上面标出的单位是什么,认识刻度板上一大格是多大力,一小格是多大力,刻度板上最多能测多大的力。
(二)使用弹簧测力计
怎样测量物体的重力的大小?
1.学习教科书上的使用注重点。(一查二看三估重,读数之时眼针平。)
2.请一学生按要求演示一次,大家一起发现问题。
3.实际动手测量重力的大小,把握这一项技能。
强调:先估计,再实测;在记录表中算出估计值和实测数两者相差多少,要求学生尽量估测准确一些。
4.实际测量几种物体重力的大小,学生独立做试验,并认真作记录,把数据填入表格。
(三)制作橡皮筋测力计制作弹力秤
1.谈话:你喜欢玩弹簧秤吗?想不想自己拥有一个弹簧秤?
2.出示多媒体指导学生用自己想出来的方法和教科书中介绍的方法来制作弹力秤,并用它来测量一些物体。
三、小结拓展
1.本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弹簧测力计,学了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
小,以及自己制作一个橡皮筋测力计,希望同学们在课后把自己的测力计做得更加科学、更富有创意。
2.“嫦娥一号”探测卫星在地球轨道和月球轨道上受到的重力一样吗?请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下。
板书设计
测量力的大小
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1牛≈100克力
使用测力计要领:一调二观三估重,读数之时眼针平
自制测力计
教学反思
《测量重力》一课是一节实验课,这节课学生普遍兴趣浓厚,积极主动。主要体现在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新知。
1.合作探究,认识测力计。
测力计是学生生活中不常见的测量工具,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研究、发现测力计的结构、原理及重力的单位。这一环节,学生学得较好,能在相互补充、完善中认识测力计各部分的名称,为制作测力计作了有利铺垫。
2.动手测量,总结方法。
让学生自己用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的重力,然后根据测量结果说明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操作过程进行思考,不但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制作测力计这一环节上,先让学生交流,然后讲解制作方法及步骤,再让学生动手制作。由于时间所限,课堂上学生不一定能完成制作,可以课下要求学生完成,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测量重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苹果为什么落地》一课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关于地球引力的相关知识,认识测量重力的工具——测力计,并学习用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培养学生利用工具进行观察的技能,使学生认识到使用工具测量比利用感官判断更有效。
学情分析
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刚刚学习完苹果为什么落地,初步感知了地球吸引力以及重力的相关内容。了解任何物体都要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由于地球引力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才叫做重力,它们不是一种力。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重力,并能利用测量工具准确测量重力。
学习目标
1.能用测力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3.保持与发展对身边自然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兴趣,善于猜想,乐于合作交流。
3.会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4.会制作简单实用的测力计。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测力计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重力。
难点:会制作简单实用的测力计。
评价任务
1.认识测力计的结构,能用测力计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重力。
2.会制作简单实用的测力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测力计、铁架台、橡皮、橡皮泥、橡皮经、卡纸、彩笔、钩码等。 学生准备:橡皮、钢笔等二三个小物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展示一块橡皮泥和一块橡皮,提出问题:橡皮泥和橡皮受到的重力一样吗?如何验证你的猜想呢?从而引出测力计。
二、探究活动
(一)熟悉弹簧测力计
1.组织学生观察弹簧秤,熟悉弹簧秤的种类。
教师用多媒体显示弹簧秤的种类,指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弹簧秤(圆筒测力计、平板测力计等)。
2.引导学生认识测力计的构造,教师用多媒体显示弹簧秤由五部分组成:刻度盘、弹簧、指针、铁钩(挂钩)、提手(提环)等。(板书:牛顿)简介牛顿(为了纪念英国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在力学方面做出的伟大贡献,全世界都统一用“牛顿”作为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说明1牛≈100克力。
3.指导认识1牛顿力,用手掂量100克钩码,体会一牛顿力有多大。
4.认真地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板,上面标出的单位是什么,认识刻度板上一大格是多大力,一小格是多大力,刻度板上最多能测多大的力。
(二)使用弹簧测力计
怎样测量物体的重力的大小?
1.学习教科书上的使用注重点。(一查二看三估重,读数之时眼针平。)
2.请一学生按要求演示一次,大家一起发现问题。
3.实际动手测量重力的大小,把握这一项技能。
强调:先估计,再实测;在记录表中算出估计值和实测数两者相差多少,要求学生尽量估测准确一些。
4.实际测量几种物体重力的大小,学生独立做试验,并认真作记录,把数据填入表格。
(三)制作橡皮筋测力计制作弹力秤
1.谈话:你喜欢玩弹簧秤吗?想不想自己拥有一个弹簧秤?
2.出示多媒体指导学生用自己想出来的方法和教科书中介绍的方法来制作弹力秤,并用它来测量一些物体。
三、小结拓展
1.本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弹簧测力计,学了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
小,以及自己制作一个橡皮筋测力计,希望同学们在课后把自己的测力计做得更加科学、更富有创意。
2.“嫦娥一号”探测卫星在地球轨道和月球轨道上受到的重力一样吗?请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下。
板书设计
测量力的大小
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1牛≈100克力
使用测力计要领:一调二观三估重,读数之时眼针平
自制测力计
教学反思
《测量重力》一课是一节实验课,这节课学生普遍兴趣浓厚,积极主动。主要体现在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新知。
1.合作探究,认识测力计。
测力计是学生生活中不常见的测量工具,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研究、发现测力计的结构、原理及重力的单位。这一环节,学生学得较好,能在相互补充、完善中认识测力计各部分的名称,为制作测力计作了有利铺垫。
2.动手测量,总结方法。
让学生自己用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的重力,然后根据测量结果说明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操作过程进行思考,不但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制作测力计这一环节上,先让学生交流,然后讲解制作方法及步骤,再让学生动手制作。由于时间所限,课堂上学生不一定能完成制作,可以课下要求学生完成,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