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反思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反思

王学勤

[片段描述] 这是一堂校级公开课,课题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指导学生疏通文意之后,我抛出三个问题供学生探究。问题如下: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

3、文章认为一个人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哪些磨练?磨练有哪些益处?

[问题诊断] 为什么这样三个问题的探究没能够在一节课内轻松完成呢?课后,就“问题探究”中出现的这个问题,我与参加听课的老师进行了交流探讨。大家认为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其一,学生参与合作、交流学习的准备不足,导致课堂上学习被动吃力、反应被动迟缓,探究学习的时间、空间窄化,教学内容不能按时完成。 其二,课堂学习氛围沉闷,不利于激活探究思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其三,预设的问题具有探究价值,但问题的提出欠科学,题干表述较生硬、概念化,提出的先后顺序不尽合理。

[改变策略] 通过征求意见和个人反思,我认为在九年级学生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应特别针对此阶段学生学习心理的特点,采取以下应变策略:

一要从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着手,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型学习向自主探究型学习的转变。有良好预习习惯的人,其学习的自主性必定强;课前预习充分,带着问题参与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这样的合作、交流才容易产生思想火花的碰撞,探究教学的有效性才可能不断提高。上课前,我没有布置预习题,据课后了解,学生预习课文的也

就不多。学生课前预习不充分,对课文及探究的问题陌生,使得小组探究无法深入,探究效果差。课堂上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展开问题探究,包括对预设问题和生成问题的探究,课前应布置预习思考题。这样,学生个人的思考结果可以直接带到课堂上,让讨论交流的时间、空间更宽裕。尤其是基础一般的同学,有课前的充分准备,课堂上与其他同学交流时,底气就有可能更足,应对自然比较从容,参与性、主动性无疑会大大增强。

二要切合学生实际提出问题,提高“问题”艺术。就本课来说,我觉得以下三个问题优于上课时提出的三问题: 1、课文列举了哪6个人物故事?说说这几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2、你认为一个人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哪些磨练?为什么? 3、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要不被灭亡,需要具备什么条件?一方面,初中学生普遍对文言文感到头痛,认为枯燥乏味,记忆量大,加重了心理负担。针对这种情况,结合本文的特点,提出问题1。通过问题1,引导学生首先探究6个人物故事,谈谈对这6则故事的理解,由赏读故事切入,激发探知的兴趣,又由故事引出生活,师生互相交流生活的启示,既能达到明确本文中心论点的目标,又能实现情感熏陶、语言训练等目标。 另一方面,八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议论文,对议论文这种文体的有关知识掌握不好,概念容易混淆,阅读议论文的一般能力还没有很好形成,对议论文的学习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教授本文,有必要淡化议论文文体知识概念的学习,将教学目标确定为侧重探知文章内容、品读名句、诵读培养文言语感,而有关论点、论据、论证的问题可以在达成前述目标之后,再

略加点拨梳理,提请学生给予适度关注,加以领悟便可。 与原来的提法比较,“问题”要达到的目标基本相同,但经修改后的“问题”,题干表述更加明确,淡化了议论文的文体知识概念;“问题”有较大的弹性空间,在考虑要求答案的统一性的同时更强调了其可能的多样性;“问题”浅显却又可以浅入深出,能够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学习心理诉求,调动他们参与探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探究学习的意义得以真正实现。

因此,我们应该深入分析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积极探究“问题探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适时采取有效策略加以解决,不断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感受学习之乐,让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成为学生乐于尝试接受、终身受益的高效学习方式之一。

2014.1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反思

王学勤

[片段描述] 这是一堂校级公开课,课题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指导学生疏通文意之后,我抛出三个问题供学生探究。问题如下: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

3、文章认为一个人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哪些磨练?磨练有哪些益处?

[问题诊断] 为什么这样三个问题的探究没能够在一节课内轻松完成呢?课后,就“问题探究”中出现的这个问题,我与参加听课的老师进行了交流探讨。大家认为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其一,学生参与合作、交流学习的准备不足,导致课堂上学习被动吃力、反应被动迟缓,探究学习的时间、空间窄化,教学内容不能按时完成。 其二,课堂学习氛围沉闷,不利于激活探究思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其三,预设的问题具有探究价值,但问题的提出欠科学,题干表述较生硬、概念化,提出的先后顺序不尽合理。

[改变策略] 通过征求意见和个人反思,我认为在九年级学生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应特别针对此阶段学生学习心理的特点,采取以下应变策略:

一要从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着手,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型学习向自主探究型学习的转变。有良好预习习惯的人,其学习的自主性必定强;课前预习充分,带着问题参与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这样的合作、交流才容易产生思想火花的碰撞,探究教学的有效性才可能不断提高。上课前,我没有布置预习题,据课后了解,学生预习课文的也

就不多。学生课前预习不充分,对课文及探究的问题陌生,使得小组探究无法深入,探究效果差。课堂上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展开问题探究,包括对预设问题和生成问题的探究,课前应布置预习思考题。这样,学生个人的思考结果可以直接带到课堂上,让讨论交流的时间、空间更宽裕。尤其是基础一般的同学,有课前的充分准备,课堂上与其他同学交流时,底气就有可能更足,应对自然比较从容,参与性、主动性无疑会大大增强。

二要切合学生实际提出问题,提高“问题”艺术。就本课来说,我觉得以下三个问题优于上课时提出的三问题: 1、课文列举了哪6个人物故事?说说这几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2、你认为一个人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哪些磨练?为什么? 3、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要不被灭亡,需要具备什么条件?一方面,初中学生普遍对文言文感到头痛,认为枯燥乏味,记忆量大,加重了心理负担。针对这种情况,结合本文的特点,提出问题1。通过问题1,引导学生首先探究6个人物故事,谈谈对这6则故事的理解,由赏读故事切入,激发探知的兴趣,又由故事引出生活,师生互相交流生活的启示,既能达到明确本文中心论点的目标,又能实现情感熏陶、语言训练等目标。 另一方面,八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议论文,对议论文这种文体的有关知识掌握不好,概念容易混淆,阅读议论文的一般能力还没有很好形成,对议论文的学习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教授本文,有必要淡化议论文文体知识概念的学习,将教学目标确定为侧重探知文章内容、品读名句、诵读培养文言语感,而有关论点、论据、论证的问题可以在达成前述目标之后,再

略加点拨梳理,提请学生给予适度关注,加以领悟便可。 与原来的提法比较,“问题”要达到的目标基本相同,但经修改后的“问题”,题干表述更加明确,淡化了议论文的文体知识概念;“问题”有较大的弹性空间,在考虑要求答案的统一性的同时更强调了其可能的多样性;“问题”浅显却又可以浅入深出,能够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学习心理诉求,调动他们参与探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探究学习的意义得以真正实现。

因此,我们应该深入分析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积极探究“问题探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适时采取有效策略加以解决,不断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感受学习之乐,让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成为学生乐于尝试接受、终身受益的高效学习方式之一。

2014.11


相关文章

  • 古之学者必有师 1
  • 行者无疆 --初三复习课反思 龙潭区实验学校 王玉琦 古之学者必有师.有师之幸,幸于师能传我道,能受我业,能解我惑. 十年前,初入教坛,战战兢兢,不知语文为何物时,有幸拜区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张巧云老师为师,幸运地得到了张老师的一次次指导,并 ...查看


  • 六国论教学反思
  • <六国论>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六国论>是苏老泉的一篇史论.其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无论从阅读还是写作教学上都堪称范例.这篇论文篇幅适中,文言现象非常典型,可以 ...查看


  •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 当前位置 >> 教学设计与反思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发布者: 王小霞 发布时间: 8/8/2011 PM 7:39:25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孟子的仁政思 ...查看


  • [马说]教学反思--王学江
  • 古诗文经典诵读: <马说>教学反思 王学江 在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时候,要让学生"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通过<马说>一文的教学,结合平时文言文教学中的 ...查看


  • 8.寡人之于国也
  • <寡人之于国也>学案 (主备人:席清秀 审核:高一语文组 时间:2013-3-19) [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的有关知识: 2.归纳课内的文言文字.词.句知识: 3.理解文中体现的孟子的仁政思想: 4.欣赏体味 ...查看


  • 初中语文古文中的成语集萃
  • 初中语文古文中的成语集萃 1. 明察秋毫:意为眼睛明亮得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生的细毛.形容目光敏锐,观察入微.沈复<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源于<孟子? 梁惠王上>:&q ...查看


  • 高一语文期中分析总结
  • 高一语文期中分析总结 高一语文组 马志才 考查目的:检测语文必修1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这一学段要求掌握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考查重点:主要突出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以及知识的生成能力的考查,适当的向课外作必要的延伸,来拓展学 ...查看


  • 浅谈结合当前形式爱国主义教育策略
  • 类别: 教学管理与教研管理 浅谈新形势下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忧患意识的培养 [摘要]:"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危机是催人创新创业创优的最大动力,具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的人,才会充满希望,永远前进.忧患意识和希望 ...查看


  • 孟子二章教学案
  • <孟子二章>教学案 主备人:张 丽 <鱼我所欲也>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2.准确.明白的翻译文句 3.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 说理透辟的论证方法 4.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