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体悟,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续提高朗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范读与学生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齐读、分组读)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把握诗文基调。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从而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

2.熟读背诵两首诗。

教学方法:美读法 赏析法

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金色花》

(一)导入 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母爱是人类永恒讴歌的主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赞美母爱的一首小诗《金色花》。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词语:

(1)匿笑(nì):偷偷地笑。

(2)沐浴(mù):洗澡;,又比喻受润泽,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里。

(3)祷告(dǎo):宗教徒向神求保佑。

(4)妄弃:轻率地丢弃。

(5)叠成(dié):一层加一层地折叠起来。

(6)倘若(tǎng):连词,表示假设。

(7)惊讶:惊异。

(8)无端:没有来由。

(9)至爱:最亲爱的人。

2、介绍泰戈尔:

泰戈尔(1861一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生于地主家庭。曾留学英国。1921年在桑蒂尼盖登创办国际大学。用孟加拉文写作,一生创作丰富。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1903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诗集《吉檀伽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对英国殖民统治下的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妇女的痛苦处境表示同情,谴责封建主义和种姓制度,描写帝国主义者和官僚的专横,同时也反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正统的印度教的抵触。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但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

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三)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读出语调、语速、重音、节拍,读出情感)

教师作朗读技巧提示,学生结合教师提示体悟本诗的朗读技巧:

朗读诗歌,须注意以下几点:

(1

(2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叙的,速度采取中等为宜。”如《金色花》可稍快一些。在同一首诗歌当中,语速并非一成不变。诗歌情感有发展,语速随之有变化。如《金色花》中妈妈责怪的语句“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语速宜稍快一些。

(3长音短,才能将诗歌情感强调出来,才能将诗歌的韵味体现出来,字词句的轻重及音长音短,要根据诗歌内容、意境来判断。

(4奏自然鲜明,诗歌才富有韵律美。“一般说来,顿号后的停顿最短,逗号后的停顿长一点,分号和冒号后的停顿再长一点,句号、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的停顿再长一些。”对于标点符号处的停顿,我们容易判断,那么无标点符号的地方,又如何停顿呢?我们要明白的是,诗歌有其特定的节拍,现代诗一般是两个音节一拍或三个音节一拍,如“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有时也需根据诗歌内容和语意关系来断定。

例: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调皮、想象、快乐)

(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母亲焦急,我调皮)

(3)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我对妈妈的爱)

(4)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我为妈妈做事,心里很喜悦)

(5)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天真,悄悄的)

(6)当你黄昏时拿出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撒娇,快乐)

(7)“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爱怜,责怪)

(8)“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调皮,撒娇) 朗读,是诗歌的灵魂。那接下来,请大家用舒缓、温馨、深情的语调自由诵读这首诗,体会诗文中孩子和妈妈的说话语气,感受母子间亲密的爱意,一会儿请同学来诵读自己最感兴趣的诗句。

3.教师范读,学生放声朗读。

4.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

(四)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金色花》,整体感知诗意。

2、学生谈读诗的整体感受,说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1)把学生分为六组,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谈读诗的整体感受。

(2)各组选代表全班交流,概说诗意。

明确:全诗展现了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我”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我”天真稚气,却藏着自己的秘密,不让母亲知道,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情。

3、教师选一个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读诗歌,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想像诗歌描绘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的诗情幽意。

4、教师可设置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体味诗情。

(1)诗中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

(诗中的金色花是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

(2)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吗?为了跟妈妈捉迷藏吗?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吗?

“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是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

(3)“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

妈妈 我

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拿灯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4)“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让妈妈知道?

因为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5)妈妈为什么反而责怪孩子?还骂“你这坏孩子”是什么口吻?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诗歌第二节,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像,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惊慌紧张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孩子,自然又惊又喜,嗔怪孩子。嗔怪中透出的是至真的母爱。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天真稚气,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妈妈的感情。

(6)泰戈尔为什么要把孩子想象成金色花呢?

①在中国,我们一般用花儿来比喻什么?儿童?成人?老人?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

②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怎样的感情?喜爱、憎恶?赞美、贬抑?

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借以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③人们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人们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明确: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诗人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是在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金色花是诗人新奇而美妙的想像。

(五)倾情诵读,回报亲情

正是因为妈妈无私的爱,才会引发“我”奇妙的想象,把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妈妈,诗文要表现的就是这浓浓的亲情。相信大家明白了这点后,

一定能将诗文朗读得更好。好,接下来,请大家倾注心中所有的感情,一起来朗诵这首诗。

(学生齐诵诗文)

孩子变成金色花,给妈妈带去幸福。那么同学们,你对自己的妈妈了解多少呢?老师想来作一个调查。

(出示几个小问题)

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

母亲节的时候,你给妈妈送过礼物吗?

妈妈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如果今天是你妈妈的生日,你也突然具备了诗中小男孩的神力,可以变成自己想变的任何一样东西,那么你想变成什么来感谢妈妈,表达对妈妈的爱意呢?

(学生自由发言)

假如我我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假如我变成了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假如我变成了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我要把你吻了又吻。

(六)课文小结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为什么孩子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因为他沐浴着母爱。爱是交流的。小孩子领受着母爱,也想着怎么回报母爱?他想到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嗅到花香,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从孩子对母亲的爱,可以想到母亲对孩子的爱。

(六)布置作业

1、这首诗诗人想像“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表达纯真的母子之爱,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情是本文的独特手法。请同学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表现对父母的爱。

2、背诵《金色花》

第三、四课时——《荷叶母亲》

(一)导入 一朵金色花,表达了孩子对母亲至真至纯的爱,一只小小的纸船又寄托了一个游子对母亲多么深沉的思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的作品――《荷叶母亲》。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嗅 匿

(2)词语: 无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

至爱:最爱。

(3)学生介绍冰心及创作背景。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散文有《笑》《往事》等,诗集有《繁星》《春水》等。创作背景:冰心在1923年初夏,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燕京大学,获得了金钥匙——“斐托斐”名誉学位的奖赏,并接受了燕京女大的姊妹学校——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赴美留学。 1923年8月17日 ,冰心离开融乐和美的家庭,乘船赴美。离乡背井的生活使冰心万分苦恼。《荷叶母亲》是在太平洋舟中写成的。诗的构思是将怀念母亲的至情寄托于童心复归的天真行为之中:她叠成许多小小的纸船,抛到海里。冰心在去国的三年中由于远离母亲,常常沉浸在母爱的怀念中,所以她这三年中为母爱放歌,占了她这一时期作品的很大篇幅,使冰心成为世界文学中抒写母爱最成功最感人的作家之一。)

(三)朗读课文

1、教师配乐范读。

2、 朗读指导。划分节奏、划出重音。

3、学生齐读、自由读。

4、整体感知

莲花 送莲(眼前)

母亲 赏莲(回忆) 雨打红 荷叶莲 荷叶 ①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 ②雷雨越下越大时的红莲 ③被荷叶覆盖时的红莲 写 景

母亲

护莲 (眼前) 抒 情 由景入情,深情赞美母亲

(1)文中写了莲花、荷叶、母亲,说说文章最主要要赞美的是哪一个呢?

明确:母亲

(2)作者花大量的笔墨写莲花和荷叶,对赞美母亲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为抒发对母亲的赞美之情设置生动的情景

小结:写母亲是抒情,写莲花和荷叶是写景,两者结合,使情因景美而更真,景因情真而更美。使文章达到生动形象,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四) 感悟诗歌

1.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这是远离家乡的游子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深情的歌。)

2.合作学习

①为什么要写与祖父赏莲?

(提问学生,教师点拨)

写“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是人,花瑞即人祥,为下文以花比喻子女做好充分的铺垫。

②为什么含泪,为什么悲哀?

一个人如果有初次离开母亲远走他乡的感情体验,就能深切地理解这首小诗的感情。一直在母亲身边,习以为常,感受钝化了。一旦远走,与母亲远隔万水千山,想念妈妈的滋味,最是难受。有这样的体验,就能理解她的“悲哀”,理解她的眼泪。

③第三节是诗人展开的联想,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

(这一想象新奇大胆,充分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对母亲深情的爱) 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对于不理解的地方,组内,组之间,以至全班进行交流,教师从旁参与,重在指导与进行鼓励性评价。

④为什么4—6段中作者情绪的变化总是和花的处境的变化呼应着? (提问学生,教师点拨)

作者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

“烦闷”是因为半夜的雨让白莲凋谢了,白瓣儿像小船一样飘散在水面上,开得正艳的红莲会不会遭遇白莲的命运呢?

“不适意”的原因是雷雨越下越大红莲被打得左右倾斜。“我”无法可想。

“不宁的心绪散尽‘是因为母亲唤我回屋的同时,红莲旁边的大荷叶正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母亲保护女儿的同时荷叶正保护这红莲(暗示母亲像荷叶)。

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

花本无情人有情,荷叶因有保护红莲这一伟大的举动,形象更美更高大了。那么像荷叶一样的母亲呢?

这样文章由景自然生出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⑤文章本是写母亲,但又写了荷叶。试说说写了荷叶和不写荷叶对表现母亲形象的影响。

明确:写了荷叶,把母亲的形象置于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中,让母亲的美好形象更加生动形象。

⑥文章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全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把子女比作红莲,把母亲比作荷叶。抒发了对伟大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点明主旨,深化情感。

(五)再读诗歌

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借物抒怀的方法,感情抒发得既生动又具体,既含蓄又深沉。诗歌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的思念相协调。请体会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思念之情,诵读这首诗歌。

(六) 拓展训练

教师创设情境,诱导学生想像,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假如,今天冰心奶奶决定再次修改《纸船》,她老人家邀请同学们参加这次诗歌评改会,你如果在被邀之列,你准备说些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聚焦于“从舟上抛下在海里”一句,“抛”能否替换为“放”?“舟”能否更写实些,换成“大轮船”?有的认为“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一句中,“爱”和“悲哀”过于直露,应换成形象的词语,等等。教师以鼓励为主,不必动辄评判。重在参与,重在自主。)

课堂小结

《金色花》是一首着重从描绘孩子动作、心理的角度来表现母子亲情的散文诗,全诗想像丰富、新奇而美妙,抽象的母子深情物化为美好可感的具体形象,给我们留下了鲜活而深刻的印象。《荷叶母亲》是来自远离家园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亲爱的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两诗主题相近,手法相似,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灿烂的金色花,轻盈的纸船承载着浓浓的亲情。同学们,沐浴在母爱中的我们,该选择什么来寄托朴实纯真的母爱呢?

学生齐背《金色花》《荷叶母亲》。

(七) 作业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

板书设计

诗 两 首

《金色花》 母子深情

《荷叶母亲》 浓浓亲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体悟,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续提高朗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范读与学生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齐读、分组读)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把握诗文基调。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从而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

2.熟读背诵两首诗。

教学方法:美读法 赏析法

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金色花》

(一)导入 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母爱是人类永恒讴歌的主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赞美母爱的一首小诗《金色花》。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词语:

(1)匿笑(nì):偷偷地笑。

(2)沐浴(mù):洗澡;,又比喻受润泽,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里。

(3)祷告(dǎo):宗教徒向神求保佑。

(4)妄弃:轻率地丢弃。

(5)叠成(dié):一层加一层地折叠起来。

(6)倘若(tǎng):连词,表示假设。

(7)惊讶:惊异。

(8)无端:没有来由。

(9)至爱:最亲爱的人。

2、介绍泰戈尔:

泰戈尔(1861一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生于地主家庭。曾留学英国。1921年在桑蒂尼盖登创办国际大学。用孟加拉文写作,一生创作丰富。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1903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诗集《吉檀伽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对英国殖民统治下的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妇女的痛苦处境表示同情,谴责封建主义和种姓制度,描写帝国主义者和官僚的专横,同时也反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正统的印度教的抵触。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但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

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三)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读出语调、语速、重音、节拍,读出情感)

教师作朗读技巧提示,学生结合教师提示体悟本诗的朗读技巧:

朗读诗歌,须注意以下几点:

(1

(2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叙的,速度采取中等为宜。”如《金色花》可稍快一些。在同一首诗歌当中,语速并非一成不变。诗歌情感有发展,语速随之有变化。如《金色花》中妈妈责怪的语句“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语速宜稍快一些。

(3长音短,才能将诗歌情感强调出来,才能将诗歌的韵味体现出来,字词句的轻重及音长音短,要根据诗歌内容、意境来判断。

(4奏自然鲜明,诗歌才富有韵律美。“一般说来,顿号后的停顿最短,逗号后的停顿长一点,分号和冒号后的停顿再长一点,句号、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的停顿再长一些。”对于标点符号处的停顿,我们容易判断,那么无标点符号的地方,又如何停顿呢?我们要明白的是,诗歌有其特定的节拍,现代诗一般是两个音节一拍或三个音节一拍,如“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有时也需根据诗歌内容和语意关系来断定。

例: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调皮、想象、快乐)

(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母亲焦急,我调皮)

(3)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我对妈妈的爱)

(4)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我为妈妈做事,心里很喜悦)

(5)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天真,悄悄的)

(6)当你黄昏时拿出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撒娇,快乐)

(7)“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爱怜,责怪)

(8)“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调皮,撒娇) 朗读,是诗歌的灵魂。那接下来,请大家用舒缓、温馨、深情的语调自由诵读这首诗,体会诗文中孩子和妈妈的说话语气,感受母子间亲密的爱意,一会儿请同学来诵读自己最感兴趣的诗句。

3.教师范读,学生放声朗读。

4.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

(四)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金色花》,整体感知诗意。

2、学生谈读诗的整体感受,说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1)把学生分为六组,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谈读诗的整体感受。

(2)各组选代表全班交流,概说诗意。

明确:全诗展现了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我”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我”天真稚气,却藏着自己的秘密,不让母亲知道,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情。

3、教师选一个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读诗歌,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想像诗歌描绘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的诗情幽意。

4、教师可设置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体味诗情。

(1)诗中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

(诗中的金色花是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

(2)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吗?为了跟妈妈捉迷藏吗?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吗?

“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是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

(3)“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

妈妈 我

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拿灯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4)“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让妈妈知道?

因为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5)妈妈为什么反而责怪孩子?还骂“你这坏孩子”是什么口吻?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诗歌第二节,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像,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惊慌紧张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孩子,自然又惊又喜,嗔怪孩子。嗔怪中透出的是至真的母爱。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天真稚气,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妈妈的感情。

(6)泰戈尔为什么要把孩子想象成金色花呢?

①在中国,我们一般用花儿来比喻什么?儿童?成人?老人?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

②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怎样的感情?喜爱、憎恶?赞美、贬抑?

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借以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③人们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人们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明确: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诗人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是在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金色花是诗人新奇而美妙的想像。

(五)倾情诵读,回报亲情

正是因为妈妈无私的爱,才会引发“我”奇妙的想象,把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妈妈,诗文要表现的就是这浓浓的亲情。相信大家明白了这点后,

一定能将诗文朗读得更好。好,接下来,请大家倾注心中所有的感情,一起来朗诵这首诗。

(学生齐诵诗文)

孩子变成金色花,给妈妈带去幸福。那么同学们,你对自己的妈妈了解多少呢?老师想来作一个调查。

(出示几个小问题)

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

母亲节的时候,你给妈妈送过礼物吗?

妈妈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如果今天是你妈妈的生日,你也突然具备了诗中小男孩的神力,可以变成自己想变的任何一样东西,那么你想变成什么来感谢妈妈,表达对妈妈的爱意呢?

(学生自由发言)

假如我我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假如我变成了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假如我变成了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我要把你吻了又吻。

(六)课文小结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为什么孩子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因为他沐浴着母爱。爱是交流的。小孩子领受着母爱,也想着怎么回报母爱?他想到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嗅到花香,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从孩子对母亲的爱,可以想到母亲对孩子的爱。

(六)布置作业

1、这首诗诗人想像“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表达纯真的母子之爱,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情是本文的独特手法。请同学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表现对父母的爱。

2、背诵《金色花》

第三、四课时——《荷叶母亲》

(一)导入 一朵金色花,表达了孩子对母亲至真至纯的爱,一只小小的纸船又寄托了一个游子对母亲多么深沉的思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的作品――《荷叶母亲》。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嗅 匿

(2)词语: 无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

至爱:最爱。

(3)学生介绍冰心及创作背景。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散文有《笑》《往事》等,诗集有《繁星》《春水》等。创作背景:冰心在1923年初夏,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燕京大学,获得了金钥匙——“斐托斐”名誉学位的奖赏,并接受了燕京女大的姊妹学校——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赴美留学。 1923年8月17日 ,冰心离开融乐和美的家庭,乘船赴美。离乡背井的生活使冰心万分苦恼。《荷叶母亲》是在太平洋舟中写成的。诗的构思是将怀念母亲的至情寄托于童心复归的天真行为之中:她叠成许多小小的纸船,抛到海里。冰心在去国的三年中由于远离母亲,常常沉浸在母爱的怀念中,所以她这三年中为母爱放歌,占了她这一时期作品的很大篇幅,使冰心成为世界文学中抒写母爱最成功最感人的作家之一。)

(三)朗读课文

1、教师配乐范读。

2、 朗读指导。划分节奏、划出重音。

3、学生齐读、自由读。

4、整体感知

莲花 送莲(眼前)

母亲 赏莲(回忆) 雨打红 荷叶莲 荷叶 ①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 ②雷雨越下越大时的红莲 ③被荷叶覆盖时的红莲 写 景

母亲

护莲 (眼前) 抒 情 由景入情,深情赞美母亲

(1)文中写了莲花、荷叶、母亲,说说文章最主要要赞美的是哪一个呢?

明确:母亲

(2)作者花大量的笔墨写莲花和荷叶,对赞美母亲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为抒发对母亲的赞美之情设置生动的情景

小结:写母亲是抒情,写莲花和荷叶是写景,两者结合,使情因景美而更真,景因情真而更美。使文章达到生动形象,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四) 感悟诗歌

1.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这是远离家乡的游子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深情的歌。)

2.合作学习

①为什么要写与祖父赏莲?

(提问学生,教师点拨)

写“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是人,花瑞即人祥,为下文以花比喻子女做好充分的铺垫。

②为什么含泪,为什么悲哀?

一个人如果有初次离开母亲远走他乡的感情体验,就能深切地理解这首小诗的感情。一直在母亲身边,习以为常,感受钝化了。一旦远走,与母亲远隔万水千山,想念妈妈的滋味,最是难受。有这样的体验,就能理解她的“悲哀”,理解她的眼泪。

③第三节是诗人展开的联想,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

(这一想象新奇大胆,充分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对母亲深情的爱) 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对于不理解的地方,组内,组之间,以至全班进行交流,教师从旁参与,重在指导与进行鼓励性评价。

④为什么4—6段中作者情绪的变化总是和花的处境的变化呼应着? (提问学生,教师点拨)

作者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

“烦闷”是因为半夜的雨让白莲凋谢了,白瓣儿像小船一样飘散在水面上,开得正艳的红莲会不会遭遇白莲的命运呢?

“不适意”的原因是雷雨越下越大红莲被打得左右倾斜。“我”无法可想。

“不宁的心绪散尽‘是因为母亲唤我回屋的同时,红莲旁边的大荷叶正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母亲保护女儿的同时荷叶正保护这红莲(暗示母亲像荷叶)。

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

花本无情人有情,荷叶因有保护红莲这一伟大的举动,形象更美更高大了。那么像荷叶一样的母亲呢?

这样文章由景自然生出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⑤文章本是写母亲,但又写了荷叶。试说说写了荷叶和不写荷叶对表现母亲形象的影响。

明确:写了荷叶,把母亲的形象置于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中,让母亲的美好形象更加生动形象。

⑥文章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全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把子女比作红莲,把母亲比作荷叶。抒发了对伟大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点明主旨,深化情感。

(五)再读诗歌

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借物抒怀的方法,感情抒发得既生动又具体,既含蓄又深沉。诗歌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的思念相协调。请体会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思念之情,诵读这首诗歌。

(六) 拓展训练

教师创设情境,诱导学生想像,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假如,今天冰心奶奶决定再次修改《纸船》,她老人家邀请同学们参加这次诗歌评改会,你如果在被邀之列,你准备说些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聚焦于“从舟上抛下在海里”一句,“抛”能否替换为“放”?“舟”能否更写实些,换成“大轮船”?有的认为“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一句中,“爱”和“悲哀”过于直露,应换成形象的词语,等等。教师以鼓励为主,不必动辄评判。重在参与,重在自主。)

课堂小结

《金色花》是一首着重从描绘孩子动作、心理的角度来表现母子亲情的散文诗,全诗想像丰富、新奇而美妙,抽象的母子深情物化为美好可感的具体形象,给我们留下了鲜活而深刻的印象。《荷叶母亲》是来自远离家园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亲爱的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两诗主题相近,手法相似,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灿烂的金色花,轻盈的纸船承载着浓浓的亲情。同学们,沐浴在母爱中的我们,该选择什么来寄托朴实纯真的母爱呢?

学生齐背《金色花》《荷叶母亲》。

(七) 作业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

板书设计

诗 两 首

《金色花》 母子深情

《荷叶母亲》 浓浓亲情


相关文章

  • 重构散文的本体知识与教学知识
  • 作者:王漫 语文教学通讯 2010年09期 我曾做过无数次调查,在当代中国凡受过中等教育的人(无论是否是语文教师),若问散文的特征是什么,张口即答"形散神不散",可见这句话影响之深.实际上,这句话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不能 ...查看


  • 唐宋散文研究
  • 唐宋散文研究教学大纲(康震)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唐宋这一散文发展高峰期中各阶段各类型散文的介绍和分析,以及散文史发展的系统讲授,并精要评价重要文学现象.重要作家及其作品,使学生全面了解唐宋散文的发展概况,熟悉这一时期的散文流变,理解唐宋散 ...查看


  • 大班语言[云彩和风儿](散文诗)活动设计
  • [大班语言<云彩和风儿>(散文诗)活动设计] 大班语言<云彩和风儿>(散文诗)活动设计活动目的:1.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理解秋季的风儿使云彩千变万化,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大班语言<云彩和风儿>(散文 ...查看


  • 散文教学策略
  • 散文教学策略的创新分析 (2013-04-18 17:10:56) 转载▼ 分类: 关于教育 散文这种文体的课文,在我们小学教科书中分布很多,占有非常显著的位置,这充分说明这种文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价值.那么这种文体的课文究竟该怎样进行教学 ...查看


  • 幼儿园散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解决策略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幼儿园散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解决策略 作者:徐卫华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3年第08期 摘 要:幼儿散文作为特殊的题材,它的教学方法应该不同于幼儿故事教学.而教师 ...查看


  • (公开课教学设计).蔚蓝的王国
  • 二十七 蔚蓝的王国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在阅读中理解文章对大海的艺术描写. 2.品味.感悟散文诗的优美的艺术美和作者奇特的想象.(重点) 3.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语言的魅力.(难点 )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屠格涅夫有&q ...查看


  • 散文教学方法的尝试
  • 散文教学方法的尝试 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启发式方法,把幼儿从机械地跟读背诵活动中解放出来.诗歌教学首先是一种美感体验的活动,是一个由感受而感动的过程,在情感感受和交流中,幼儿的内在精神向美的高度提升.近阶段,我尝试了 ...查看


  • 农村初中散文阅读教学研究
  • 摘要:散文阅读历来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考命题测试的主要内容.从教材编排上看,无论哪一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散文都占据很大的比例.然而散文阅读教学长期以来都让广大师生感到困惑.本人在综合学者同仁对散文教学研究的基础上,以以阜 ...查看


  • 散文诗[雪]说课稿
  •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雪>,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散文诗.下面我将从五大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及教学目标的设定: <雪>是鲁迅散文诗集& ...查看


  •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修订说明
  • 作者:刘真福 <语文教学通讯> 2001年10期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语文>是根据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