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闪耀现代的光芒--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让传统闪耀现代的光芒

——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文章摘要

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不仅要批判地继承还要大胆的创新,特别是在当今全球化越演越重,经济一体化浪潮越发汹涌之际,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变迁、创新与调适成为民族研究与工作中的重大课题。不仅如此,还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开发与利用、中央与地方、全局与局部、当前与今后的关系。这些对当前的中国,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创新 继承 世界 民族 发展

引言

中国是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老国度,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来自外来文化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一个中国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不无使我们担忧。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做出改变。

正文

传统与现代、过去与未来、继承与创新,这些词语并非完全相对无法融合,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各种各样的文化或文化现象涌现了出来,它们中大多也以其出现的速度迅速泯灭,很难有一种文化能

够长久不衰。但是,有一种文化却传承了五千年,并且还会继续传承下去,那就是中华传统文化。

可是,新生事物以及外来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冲击我们是有目共睹的,针对这样的问题,我认为应在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新,唯有如此,才能让中华传统文化不至泯灭衰败,才能让传统闪耀现代的光辉。

说到传统文化的继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既然是继承传统,就要将传统的东西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将最原始的一面传承下去。但是,在我看来,这样的想法虽然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却并不能赋予传统文化时代意义,这也就使得它不能再发挥更多的价值,如果一种文化已经无法将它的价值发挥出来,它又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并不是让其凝固而无法变迁,这样做的后果事实上是让传统文化失去应有的生命力。因此,因此那种认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就是将其一切传统都原封不动的保留,甚而采用与外界隔绝的方式,人为地阻绝其文化的变迁的思想是不妥当的。在这种情况下,批判的继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古人云“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不管一种文化多么先进,都会存在弊端,都会有他的不足之处,中国的传统文化亦是如此。五千年的文化史是书写在封建帝国的篇章上的,所以注定有些东西还残存着封建落后的思想。众所周知,“孝”文化是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孝”文化中有名的“二十四孝”里“埋儿奉母”、“尝粪忧心”、“卧冰求鲤”等故事里提到的“孝道”是不值得提倡的,有些甚至称

得上是愚昧,这些就是传统文化中典型的充满封建、迷信色彩的例子。由此可见,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当然要继承,但是继承要讲求方法,我们现在却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只有批判而没有发掘,只有抛弃而没有肯定;二是认为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束之高阁,建几个文化馆,录几盘录像带就可以。

文化继承要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其具有现实意义,因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能仅仅做一个博物馆或者只是把传统文化用声音和影像保存起来。而应该让传统文化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活生生的东西,而非说教。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抓住传统文化的精髓,民族血脉之所以绵延至今从未间断,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承续传载功不可没。如果我们丢掉了传统文化的精髓,那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也就不是合格的炎黄子孙了。与此同时,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弘扬和利用,将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不竭的智力支持和丰富的经济生长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没有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文化作为支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没有后劲,我们就无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对于传统文化实施科学有效的保护,也是实现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全面富强民主现代国家的现实需要。

说完了继承,再来谈一谈创新。说到传统文化创新的典范,不得不提的就是北京奥运会。奥运会作为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一项盛事,中国在其身上所下的功夫我们是有目共睹的。中国这样一个古老的国度,怎样才能在将其深厚底蕴展示与世人面前的同时,也让世界

看到一个现代化的、充满活力的并且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开放的中国,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是不能省略的。

北京奥运体育图标“篆书之美” 图标以篆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中国古

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

从上面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文化的创新使其本身具有了时代意义,更贴近生活,更能为人所有。优秀的传统文化一方面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继承性,同时,又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当代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经长期的历史发展凝聚为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这种精神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表现为可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结论

没有继承,传统文化就没有创新的资本;而不去创新,传统文化就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便会最终走上衰败的道路。

所以,唯有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将其与现代元素结合,加以创新,才能使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继续生生不息,传统才能闪耀出耀眼的现代光芒!

参考文献

1、传统文化的创新——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BDX200706033.htm

2、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http://www.28gl.com/rw/whys/2009-03-13/whys25206.html

3、浅析毛泽东群众路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http://isoshu.cqvip.com/qk/87761X/200602/21776414.html

让传统闪耀现代的光芒

——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文章摘要

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不仅要批判地继承还要大胆的创新,特别是在当今全球化越演越重,经济一体化浪潮越发汹涌之际,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变迁、创新与调适成为民族研究与工作中的重大课题。不仅如此,还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开发与利用、中央与地方、全局与局部、当前与今后的关系。这些对当前的中国,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创新 继承 世界 民族 发展

引言

中国是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老国度,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来自外来文化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一个中国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不无使我们担忧。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做出改变。

正文

传统与现代、过去与未来、继承与创新,这些词语并非完全相对无法融合,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各种各样的文化或文化现象涌现了出来,它们中大多也以其出现的速度迅速泯灭,很难有一种文化能

够长久不衰。但是,有一种文化却传承了五千年,并且还会继续传承下去,那就是中华传统文化。

可是,新生事物以及外来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冲击我们是有目共睹的,针对这样的问题,我认为应在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新,唯有如此,才能让中华传统文化不至泯灭衰败,才能让传统闪耀现代的光辉。

说到传统文化的继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既然是继承传统,就要将传统的东西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将最原始的一面传承下去。但是,在我看来,这样的想法虽然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却并不能赋予传统文化时代意义,这也就使得它不能再发挥更多的价值,如果一种文化已经无法将它的价值发挥出来,它又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并不是让其凝固而无法变迁,这样做的后果事实上是让传统文化失去应有的生命力。因此,因此那种认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就是将其一切传统都原封不动的保留,甚而采用与外界隔绝的方式,人为地阻绝其文化的变迁的思想是不妥当的。在这种情况下,批判的继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古人云“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不管一种文化多么先进,都会存在弊端,都会有他的不足之处,中国的传统文化亦是如此。五千年的文化史是书写在封建帝国的篇章上的,所以注定有些东西还残存着封建落后的思想。众所周知,“孝”文化是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孝”文化中有名的“二十四孝”里“埋儿奉母”、“尝粪忧心”、“卧冰求鲤”等故事里提到的“孝道”是不值得提倡的,有些甚至称

得上是愚昧,这些就是传统文化中典型的充满封建、迷信色彩的例子。由此可见,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当然要继承,但是继承要讲求方法,我们现在却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只有批判而没有发掘,只有抛弃而没有肯定;二是认为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束之高阁,建几个文化馆,录几盘录像带就可以。

文化继承要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其具有现实意义,因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能仅仅做一个博物馆或者只是把传统文化用声音和影像保存起来。而应该让传统文化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活生生的东西,而非说教。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抓住传统文化的精髓,民族血脉之所以绵延至今从未间断,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承续传载功不可没。如果我们丢掉了传统文化的精髓,那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也就不是合格的炎黄子孙了。与此同时,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弘扬和利用,将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不竭的智力支持和丰富的经济生长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没有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文化作为支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没有后劲,我们就无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对于传统文化实施科学有效的保护,也是实现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全面富强民主现代国家的现实需要。

说完了继承,再来谈一谈创新。说到传统文化创新的典范,不得不提的就是北京奥运会。奥运会作为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一项盛事,中国在其身上所下的功夫我们是有目共睹的。中国这样一个古老的国度,怎样才能在将其深厚底蕴展示与世人面前的同时,也让世界

看到一个现代化的、充满活力的并且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开放的中国,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是不能省略的。

北京奥运体育图标“篆书之美” 图标以篆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中国古

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

从上面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文化的创新使其本身具有了时代意义,更贴近生活,更能为人所有。优秀的传统文化一方面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继承性,同时,又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当代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经长期的历史发展凝聚为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这种精神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表现为可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结论

没有继承,传统文化就没有创新的资本;而不去创新,传统文化就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便会最终走上衰败的道路。

所以,唯有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将其与现代元素结合,加以创新,才能使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继续生生不息,传统才能闪耀出耀眼的现代光芒!

参考文献

1、传统文化的创新——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BDX200706033.htm

2、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http://www.28gl.com/rw/whys/2009-03-13/whys25206.html

3、浅析毛泽东群众路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http://isoshu.cqvip.com/qk/87761X/200602/21776414.html


相关文章

  • 中国梦,中国心
  •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政治格局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国际间的联系日益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也正在悄悄的发生变化,因而提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我国公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和文化素质,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的 ...查看


  • 演讲稿民族复兴
  •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时代精神,实现民族复兴>.民族精神,既是对民族传统的继承,又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使民族精神真正体现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继承是前提,创新才是根本,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永恒动力. ...查看


  • 充分发挥湘学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 王伟光 < 光明日报 >( 2014年10月08日   13 版) 编者按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湘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一脉,承继了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承载着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责 ...查看


  • 五四活动策划案
  • 弘扬五四精神策划案 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为弘扬"五四"精神,立志振兴中华,培养测绘学院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学校的情感,争做知荣辱.树新风.文明有礼的大学生.测绘学院将于4月10日至5月15 ...查看


  • 延安青年教师政治培训班心得体会
  • 延安青年教师政治培训班心得 --忆艰苦岁月,扬革命精神 2013年6月20日,***第一届青年政治培训班正式开班了,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6月21日,大家怀着朝圣的心情踏上了革命圣地--延安,终于看到了孕育了延安精神的巍巍宝塔山和滚滚延河水. ...查看


  • 革命圣地延安之行--社会实践论文
  • 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论文 学生姓名:樊航 学生学号:[1**********]8 学生系别:体育系 学生年级:2011级 学生班级:体育教育一班 踏寻革命足迹,传承延安精神 摘要: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承载着中国革命的历史,在历史上具有重 ...查看


  • 麒派艺术创作方法
  • 作者:何慢 解放日报 1995年02期 麒派艺术角色的孕育 在麒派艺术的创作方法和实践中,单靠技巧求得成功的方法是不存在的.从麒派艺术诞生之日起,再好的程式和技巧,只有在表达特定的思想.感情.观点,塑造有深刻内涵,鲜明而生动的人物艺术形象时 ...查看


  • [狂人日记]形象的典型性及其意蕴
  • <狂人日记>形象的典型性及其意蕴 内容提要:<狂人日记>最初发表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在我国文学发展历史上揭开了全新的一页.作品 ...查看


  • 心怀中国梦,传承中国魂.
  • 心怀中国梦,传承长征魂 通讯地址:山东政法学院姓名:李明玉 学校:山东政法学院 外国语学院16级英语本科二班 电话:[1**********] 邮箱:[1**********]@qq.com 心怀中国梦,传承长征魂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都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