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垄断叫评级:三大评级机构绑架世界

新闻背景:

国际主要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1月13日宣布下调法国、意大利等9个欧元区成员国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标普刻意选择在周五晚些时候宣布消息是想减小这一决定对市场产生的直接影响,然而,市场对标普的降级决定还是作出了迅速反应。消息传出后,欧元对美元应声下跌,跌幅超过1%,盘中一度跌至1.2624美元,成为一年多来的新低。

评级机构的“前世今生”

信用评级机构的前身是商业信用机构。1837年的美国金融风暴成为美国商业信用机构的催生剂,此后,由于美国大量发行国债、州债以及铁路债,投资者对债券统计信息与分析的需求激增,为商业信用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条件。1909年,穆迪公司创始人约翰.穆迪成立信用评级公司对铁路债券进行评级,并用简洁的英文字母符号予以表达,标志着美国信用评级的诞生。

上世纪20-70年代是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阶段。1975年,美国联邦证券法的出台促使美国证交会在证券监管中采取资信评级。美国证交会开始运用取得“全国认定的评级组织”资格的信用评级机构的证券评级来决定上市公司的净资本要求。标准普尔、穆迪、惠誉均在当年取得资格。

评级公司此后开始了30年的快速扩张,并开始对主权国家信用进行评级。到了上世纪80-90年代,三大评级公司开始开展普遍的主权评级业务。穆迪现在已经对100多个国家进行主权债务评级;对2万至3万个公司债进行评级;而结构性金融产品大概有十几万个。标普和穆迪相当,分别控制着40%左右的市场,惠誉掌握着14%左右的市场。

评级行业发展至今,三家评级机构在全球"呼风唤雨"已成既定局面,并呈垄断之势,而垄断的后果就是公平的缺位。三大机构在诞生之后的许多年中,曾以客观、公正标榜,赢得了全球的信任。就在今年7月28日美国国会的一次听证会上,标准普尔总裁夏尔马还宣称标普的评级过程是客观公正的,不带有偏袒任何一方的色彩:“我们不会特别针对哪个政党方案表态,我们只评价政府债务和赤字的状况,再决定是否调整信用等级。”

不过,已成垄断之势的三大评级机构其运作方式一度不为众人所知,其评级过程也并不透明。在经历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后,评级机构均未能“先知先觉”,甚至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三大评级机构还无一例外地给予了美国国际公司及其衍生次贷产品“AAA”的最高评级。世界各国由此开始对三大评级机构的客观公正性产生怀疑。

目前,欧洲对评级机构的指责最严厉,甚至有欧洲金融人士怀疑标普对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的降级时机是经过精心选择的。路透社财经评论员金伯利曾在一期新闻评论节目中说:“欧盟官员都一致认为,评级机构正在使欧洲债务危机恶化,一些专家视信用评级机构为金融行业的指导书,并且担心这些评级机构的评估是投机性的,我们不要忘记之前的信用评级,对美国次级贷款投资评级的错误判断,从而导致了全球金融危机。”

评级“内幕”

近年来,随着各国对三大评级机构调查和认识的深入,三大评级机构的运作方式逐步浮出水面。法国经济学家库埃与雅克曾撰文披露了信用评级机构的内幕。他称评级机构成立一个世纪以来,依赖被它们评级的企业或国家生存。目前大约有100个国家成为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三大评级机构的客户。

而据披露,评级机构的评级标准,包括金融标准、生态标准、社会标准与道德标准。

以评估国家为例,第一步,评估税收政策、预算状况、到期债务等;第二步,评估政治、社会环境,尤其是国家保证偿债的愿望。评级机构相关专家意见比数学模式重要,最终评级决定由一个委员会做出。在标普,这个委员会由5—7个高级专家组成,并由同一个人主持对某个国家的评级会议,以确保对这个国家评估的一致性,只有这些委员才能对评级结果进行表决。在穆迪,所有负责某个国家债务分析的专家都有权参加针对这个国家的评估结果表决,相关国家可以提前1—2个小时获得结果以便进行核对。

此外,企业或国家目前必须经过评级机构的评级才能在正常渠道融资,这造就了评级机构与被评级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评级机构通过给那些要求评级的企业打分而收取费用。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通常要求几家评级机构同时为其评级,然后企业选择最高分作为自己的评级加以公布,其他模拟评级的结果一般不会公开。

在各种评级中,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的当属主权评级。

国家主权信用评级(Sovereign rating)指评级机构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主权机构(通常是主权国家)的政治、经济和信用等级进行评定,并用一定的符号来表示评级结果。信用评级机构进行的国家主权信用评级实质是对中央政府作为债务人履行偿债责任的信用意愿与信用能力的一种判断。

有话说,“国家不会破产,因为他们拥有的比欠的多。”惠誉介绍,美国曾发生过密西西比州和1982年开始的主权债务危机,而且有人认为,每隔40-50年的周期就将发生一次借款信用风险。

为了防范主权债务危机,各家评级机构都制定了一些评级标准。

以标普为例,在对主权债务违约历史的分析基础之上,标普通过对五个关键因素分析进行主权评级。五个因素分别是:政治、经济、对外、财政、货币,具体包括:制度影响和政治风险、经济结构和增长前景、对外清偿能力和国际投资头寸、财政的灵活性和表现,以及货币灵活性。

每个领域首先按照6分制分别进行打分,1分最好,6分最差,然后将5项得分综合,另外形成主权的“政治和经济概况”和“灵活性和表现概况”两个维度的得分。而通过一个表格,两个维度的得分会自动生成一个国家的主权评级。

“政治和经济概况是政治得分和经济得分的平均,反映出该国经济的恢复能力、政府体系的力度和稳定性,以及政策制定的效果。灵活性和表现概况根据该国的对外偿付头寸,以及政府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灵活性评分获得,反映出一国政府的财政平衡和负债。”标普称。

而每一项的评分又会细化成许多小项,且评分标准明确。例如评价一个国家的债务负担,根据国家负债占GDP的比重,和债务利息支出占国家利润的比重两个因素。横轴为国家负债占GDP比重,分为30%以下、30%-60%、60%-80%、80%-100%和100%以上五个维度;纵轴为债务利息支出占国家利润的比重,分为小于5%、5%-10%、10%-15%和15%以上四个维度。两个维度相交叉,产生20种情况下的得分,每一个国家都可以对号入座。

但无论怎么定量,评级依然有主观性。标普表示,“我们希望我们的主权评级能够根据与其相似情况的主权状况,给予恰当的评级水平。例如,对于一个拥有“适度强大”的政治和经济概况以及“非常强大”的灵活性和表现的主权,我们最可能给予 AA- 的评级。”

标普发言人曾表示,一些国家的主权债务评级收费,而有些国家不收费,对于免费的主权债务评级,标普一般根据公开信息做出分析。

世界被绑架?

世界已经被评级机构所绑架。

2009年12月,以全球三大评级机构先后下调希腊主权债务评级为标志的“欧债危机”肇始。评级机构的威力也渐渐凸显。时至今年六月,希腊主权信用评级更是被降至接近“违约”的一级,导致希腊10年期国债收益率逼近欧元时代新高。

而此前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正是评级机构扳动了开关。三大评级机构你追我赶,不断调低评级,让许多债券变得一文不值,众多金融机构沦入破产边缘。

这一幕再次上演。

9月19日,标准普尔首先将意大利长期债务信用评级由A+降至A。10月4日,穆迪将意大利长期债务信用评级一次性下调三级。10月7日,惠誉降低意大利长期债务信用评级和西班牙评级。10月18日,穆迪将西班牙评级下调两级。

类似地,在10月7日穆迪一口气下调了12家英国金融机构评级后不久,11月29日,标准普尔也下调了对包括美国银行和巴克莱在内的15家大型跨国银行的信用评级。

评级下调带来了明显影响。

11月初,标准普尔调降法国的AAA信用评级,紧随其后的11月10日,法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应声攀升至3.46%。同时,借贷成本超过德国的水平,升至168个基点的欧元时代最高纪录。而此次评级从A被降至A-的美国银行此前曾表示,信用评级下调一级,就需多付出51亿美元为交易提供担保。

有市场人士认为,评级机构不期而至的“落井下石”是导致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的推手之一,评级机构轮番下调欧美大型银行的评级只会给原本脆弱的金融市场雪上加霜。

评级机构不期而至的“落井下石”是否引发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引起了广泛争议。但评级机构轮番下调欧美大型银行的评级,亦使原本脆弱的金融市场风上加霜。

一位资深的国内评级公司人士表示,实际上,对于专业的投资机构而言,评级机构调整评级的结果已经是非常滞后。

评级真的准吗?

屡败屡评 不惜把灵魂卖给魔鬼

三大评级机构在最近三次危机期间的评级失败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标普、穆迪和惠誉急剧下调受影响的东南亚国家的主权评级,严重加剧了市场恐慌。

1997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穆迪将韩国外汇债券和票据的评级从原来的A1急速调降到Baa2,导致韩元对美元汇率以及股市暴跌,中型企业接二连三倒闭,从而引发韩国全面金融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在2002年的工作文件中严厉批评标普、穆迪和惠誉“仓促下调评级,致使局面恶化”。

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后,标普和惠誉连续下调冰岛主权评级,导致冰岛银行业几乎崩溃,使冰岛面临整个国家破产的险境。

2009年11月25日,迪拜政府所拥有的最大集团公司迪拜世界(Dubai World)宣布延期6个月(至2010年5月30日)偿付约35亿美元的伊斯兰债劵,并将在政府的援助下进行总共近600亿美元的债务重组。标普和穆迪随即大幅下调众多迪拜政府相关机构的债务评级,部分更降至垃圾级。投资者对迪拜偿债信心大跌,大幅推升债务违约保险价格,从116个基点急升至434个基点。迪拜世界的信贷违约掉期价格从163个基点破纪录急升至522个基点。伦敦股市第二天大幅下挫。《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比前一交易日跌170.68点,跌幅高达3.18%。欧洲其他两大主要股指也双双大幅收跌。法国巴黎股市CAC40指数比前一交易日减少129.93点,跌幅为3.41%。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报收5614.17点,比前一交易日下降188.85点,跌幅为3.25%。

2009年12月9日,标普对外界表示,鉴于西班牙政府缺乏整顿财政问题的积极措施和缺少促进中期经济发展前景的政策,将西班牙主权评级前景从“稳定”下调至“负面”。2009年1月19日,标普曾将西班牙的长期评级下调一个等级,从AAA下调至AA+。受到评级机构短时间内接连发出预警或者调低欧洲各国主权级别的打击,欧洲股市悲观情绪浓厚,各大股指纷纷下调。泛欧绩优FTS Eurofirst 300指数下跌0.9%,创11月30日以来的最低收盘;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19.24点,跌幅为0.37%;法国 CAC-40指数下跌27.91点,跌幅0.74%;德国DAX 30指数下跌40.74点,跌幅为0.72%。

2009年12月,三大评级机构集体向希腊“发难”。首先是标普将希腊信用展望级别降至负面。随后,惠誉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由“A-”降为“BBB+”。14天后,穆迪将希腊短期主权信用级别由A-1下调至A-2。至此,希腊债务危机终被引爆。

2010年4月底,标普将葡萄牙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A+降至A-。5月初,穆迪将葡萄牙Aa2级主权信用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并提出有可能下调两档的警告。5月底,惠誉宣布将西班牙的主权评级从AAA级下调至AA+级,这一系列举措终将欧元在6月初被打到4年来的最低深渊。

据业内人士提供的一项资料,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相关研究成果(Bhatia,2002),评级错误是指“在连续12个月的时间里级别变动达到或超过三个小级别”。以此为判断标准,Bhatia(2002)曾经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工作论文中总结了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标准普尔和穆迪两家评级机构在主权信用评级方面出现的评级失败(见表1)。

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判断标准,据业内人士提供,三家机构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和最近的欧洲债务危机期间出现的评级失败案例(分别见表2和表3)。

资料来源:标准普尔;穆迪;惠誉

多方指责不公正 反应似乎很坦然

2011年5月标普强制下调美国评级,美国总统奥巴马说:“我们不需要一个评级机构来告诉我美国的情况。”美国财政部报告指出:“在过去几年里,投资者过度依赖信用评级机构,但评级机构却经常不能准确描述被评级产品的风险。”穆迪前高管一封80页长信揭惊天黑幕,直指评级机构只关心利润,客户意愿左右评级。“就好像我们为了收入将自己的灵魂出售给了魔鬼。”穆迪公司员工邮件就反省道。

一个典型的列子穆迪对德国再保险巨头汉诺威再保险公司的强行评级。穆迪在给汉诺威的商业信函中称愿意为其提供免费评级服务,并希望未来能为其提供收费服务。尽管当时汉诺威拒绝了穆迪,但穆迪还是对汉诺威进行了主动评级,并连续两年给出了很低级别,并予以公布,汉诺威却坚持不予付费。2003年,穆迪突然把汉诺威的债券级别降至垃圾级,引起了市场的抛售潮,最终汉诺威不得不接受穆迪的收费评级服务。

打破垄断之路漫长

今年7月,欧盟委员会负责内部市场和服务事务的委员米歇尔·巴尼耶曾表示,将建议欧盟禁止信用评级机构对接受救助的欧元区国家进行信用评级。

法国国际信息和展望研究中心副主任卡佩勒·布朗卡尔指出,信用评级对于融资来说必不可少,因为投资者不可能盲目进行投资,他们需要一些数据来评估投资成本和风险,而信用评级机构提供的正是这种服务,目前禁止信用评级并不可行,唯一能做的是减少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过度依赖,仅把信用评级当做一个参考值。

分析人士认为,打破三大机构的垄断地位,首先要修改相关法律法规,使这些评级机构变成通常的分析机构,提供合理的咨询和意见。其次,要建立欧洲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德国总理默克尔今年多次强调:“在中期内,欧洲需要拥有一家自己的评级机构,这至关重要。”此外,欧洲中央银行表示,未来在决定是否对出现债务风险的国家进行再融资时,将参考更多评级机构的意见。

郑永石分析说,引入新的竞争者有利于打破垄断。评级公正也需重视,机构在进行信用等级调整时要有充分的解释和理由。此外,还应建立机制,使评级机构更好地为自己的评级调整承担责任。

但业内人士预计,欧洲信用评级机构要想在金融市场立稳脚跟至少需要几年时间。真正打破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垄断格局还有难度,因为信用评级机构的门槛很高,而且其信誉需要积累,这是个长期过程。

(本文摘自中国经济网,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屡败屡评 不惜把灵魂卖给魔鬼;《21世纪经济报道》,三大评级机构寡头垄断 主权评级或绑架世界;《国际商报》,谁来为国际三大评级机构评“信用”?)

新闻背景:

国际主要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1月13日宣布下调法国、意大利等9个欧元区成员国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标普刻意选择在周五晚些时候宣布消息是想减小这一决定对市场产生的直接影响,然而,市场对标普的降级决定还是作出了迅速反应。消息传出后,欧元对美元应声下跌,跌幅超过1%,盘中一度跌至1.2624美元,成为一年多来的新低。

评级机构的“前世今生”

信用评级机构的前身是商业信用机构。1837年的美国金融风暴成为美国商业信用机构的催生剂,此后,由于美国大量发行国债、州债以及铁路债,投资者对债券统计信息与分析的需求激增,为商业信用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条件。1909年,穆迪公司创始人约翰.穆迪成立信用评级公司对铁路债券进行评级,并用简洁的英文字母符号予以表达,标志着美国信用评级的诞生。

上世纪20-70年代是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阶段。1975年,美国联邦证券法的出台促使美国证交会在证券监管中采取资信评级。美国证交会开始运用取得“全国认定的评级组织”资格的信用评级机构的证券评级来决定上市公司的净资本要求。标准普尔、穆迪、惠誉均在当年取得资格。

评级公司此后开始了30年的快速扩张,并开始对主权国家信用进行评级。到了上世纪80-90年代,三大评级公司开始开展普遍的主权评级业务。穆迪现在已经对100多个国家进行主权债务评级;对2万至3万个公司债进行评级;而结构性金融产品大概有十几万个。标普和穆迪相当,分别控制着40%左右的市场,惠誉掌握着14%左右的市场。

评级行业发展至今,三家评级机构在全球"呼风唤雨"已成既定局面,并呈垄断之势,而垄断的后果就是公平的缺位。三大机构在诞生之后的许多年中,曾以客观、公正标榜,赢得了全球的信任。就在今年7月28日美国国会的一次听证会上,标准普尔总裁夏尔马还宣称标普的评级过程是客观公正的,不带有偏袒任何一方的色彩:“我们不会特别针对哪个政党方案表态,我们只评价政府债务和赤字的状况,再决定是否调整信用等级。”

不过,已成垄断之势的三大评级机构其运作方式一度不为众人所知,其评级过程也并不透明。在经历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后,评级机构均未能“先知先觉”,甚至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三大评级机构还无一例外地给予了美国国际公司及其衍生次贷产品“AAA”的最高评级。世界各国由此开始对三大评级机构的客观公正性产生怀疑。

目前,欧洲对评级机构的指责最严厉,甚至有欧洲金融人士怀疑标普对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的降级时机是经过精心选择的。路透社财经评论员金伯利曾在一期新闻评论节目中说:“欧盟官员都一致认为,评级机构正在使欧洲债务危机恶化,一些专家视信用评级机构为金融行业的指导书,并且担心这些评级机构的评估是投机性的,我们不要忘记之前的信用评级,对美国次级贷款投资评级的错误判断,从而导致了全球金融危机。”

评级“内幕”

近年来,随着各国对三大评级机构调查和认识的深入,三大评级机构的运作方式逐步浮出水面。法国经济学家库埃与雅克曾撰文披露了信用评级机构的内幕。他称评级机构成立一个世纪以来,依赖被它们评级的企业或国家生存。目前大约有100个国家成为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三大评级机构的客户。

而据披露,评级机构的评级标准,包括金融标准、生态标准、社会标准与道德标准。

以评估国家为例,第一步,评估税收政策、预算状况、到期债务等;第二步,评估政治、社会环境,尤其是国家保证偿债的愿望。评级机构相关专家意见比数学模式重要,最终评级决定由一个委员会做出。在标普,这个委员会由5—7个高级专家组成,并由同一个人主持对某个国家的评级会议,以确保对这个国家评估的一致性,只有这些委员才能对评级结果进行表决。在穆迪,所有负责某个国家债务分析的专家都有权参加针对这个国家的评估结果表决,相关国家可以提前1—2个小时获得结果以便进行核对。

此外,企业或国家目前必须经过评级机构的评级才能在正常渠道融资,这造就了评级机构与被评级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评级机构通过给那些要求评级的企业打分而收取费用。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通常要求几家评级机构同时为其评级,然后企业选择最高分作为自己的评级加以公布,其他模拟评级的结果一般不会公开。

在各种评级中,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的当属主权评级。

国家主权信用评级(Sovereign rating)指评级机构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主权机构(通常是主权国家)的政治、经济和信用等级进行评定,并用一定的符号来表示评级结果。信用评级机构进行的国家主权信用评级实质是对中央政府作为债务人履行偿债责任的信用意愿与信用能力的一种判断。

有话说,“国家不会破产,因为他们拥有的比欠的多。”惠誉介绍,美国曾发生过密西西比州和1982年开始的主权债务危机,而且有人认为,每隔40-50年的周期就将发生一次借款信用风险。

为了防范主权债务危机,各家评级机构都制定了一些评级标准。

以标普为例,在对主权债务违约历史的分析基础之上,标普通过对五个关键因素分析进行主权评级。五个因素分别是:政治、经济、对外、财政、货币,具体包括:制度影响和政治风险、经济结构和增长前景、对外清偿能力和国际投资头寸、财政的灵活性和表现,以及货币灵活性。

每个领域首先按照6分制分别进行打分,1分最好,6分最差,然后将5项得分综合,另外形成主权的“政治和经济概况”和“灵活性和表现概况”两个维度的得分。而通过一个表格,两个维度的得分会自动生成一个国家的主权评级。

“政治和经济概况是政治得分和经济得分的平均,反映出该国经济的恢复能力、政府体系的力度和稳定性,以及政策制定的效果。灵活性和表现概况根据该国的对外偿付头寸,以及政府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灵活性评分获得,反映出一国政府的财政平衡和负债。”标普称。

而每一项的评分又会细化成许多小项,且评分标准明确。例如评价一个国家的债务负担,根据国家负债占GDP的比重,和债务利息支出占国家利润的比重两个因素。横轴为国家负债占GDP比重,分为30%以下、30%-60%、60%-80%、80%-100%和100%以上五个维度;纵轴为债务利息支出占国家利润的比重,分为小于5%、5%-10%、10%-15%和15%以上四个维度。两个维度相交叉,产生20种情况下的得分,每一个国家都可以对号入座。

但无论怎么定量,评级依然有主观性。标普表示,“我们希望我们的主权评级能够根据与其相似情况的主权状况,给予恰当的评级水平。例如,对于一个拥有“适度强大”的政治和经济概况以及“非常强大”的灵活性和表现的主权,我们最可能给予 AA- 的评级。”

标普发言人曾表示,一些国家的主权债务评级收费,而有些国家不收费,对于免费的主权债务评级,标普一般根据公开信息做出分析。

世界被绑架?

世界已经被评级机构所绑架。

2009年12月,以全球三大评级机构先后下调希腊主权债务评级为标志的“欧债危机”肇始。评级机构的威力也渐渐凸显。时至今年六月,希腊主权信用评级更是被降至接近“违约”的一级,导致希腊10年期国债收益率逼近欧元时代新高。

而此前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正是评级机构扳动了开关。三大评级机构你追我赶,不断调低评级,让许多债券变得一文不值,众多金融机构沦入破产边缘。

这一幕再次上演。

9月19日,标准普尔首先将意大利长期债务信用评级由A+降至A。10月4日,穆迪将意大利长期债务信用评级一次性下调三级。10月7日,惠誉降低意大利长期债务信用评级和西班牙评级。10月18日,穆迪将西班牙评级下调两级。

类似地,在10月7日穆迪一口气下调了12家英国金融机构评级后不久,11月29日,标准普尔也下调了对包括美国银行和巴克莱在内的15家大型跨国银行的信用评级。

评级下调带来了明显影响。

11月初,标准普尔调降法国的AAA信用评级,紧随其后的11月10日,法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应声攀升至3.46%。同时,借贷成本超过德国的水平,升至168个基点的欧元时代最高纪录。而此次评级从A被降至A-的美国银行此前曾表示,信用评级下调一级,就需多付出51亿美元为交易提供担保。

有市场人士认为,评级机构不期而至的“落井下石”是导致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的推手之一,评级机构轮番下调欧美大型银行的评级只会给原本脆弱的金融市场雪上加霜。

评级机构不期而至的“落井下石”是否引发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引起了广泛争议。但评级机构轮番下调欧美大型银行的评级,亦使原本脆弱的金融市场风上加霜。

一位资深的国内评级公司人士表示,实际上,对于专业的投资机构而言,评级机构调整评级的结果已经是非常滞后。

评级真的准吗?

屡败屡评 不惜把灵魂卖给魔鬼

三大评级机构在最近三次危机期间的评级失败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标普、穆迪和惠誉急剧下调受影响的东南亚国家的主权评级,严重加剧了市场恐慌。

1997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穆迪将韩国外汇债券和票据的评级从原来的A1急速调降到Baa2,导致韩元对美元汇率以及股市暴跌,中型企业接二连三倒闭,从而引发韩国全面金融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在2002年的工作文件中严厉批评标普、穆迪和惠誉“仓促下调评级,致使局面恶化”。

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后,标普和惠誉连续下调冰岛主权评级,导致冰岛银行业几乎崩溃,使冰岛面临整个国家破产的险境。

2009年11月25日,迪拜政府所拥有的最大集团公司迪拜世界(Dubai World)宣布延期6个月(至2010年5月30日)偿付约35亿美元的伊斯兰债劵,并将在政府的援助下进行总共近600亿美元的债务重组。标普和穆迪随即大幅下调众多迪拜政府相关机构的债务评级,部分更降至垃圾级。投资者对迪拜偿债信心大跌,大幅推升债务违约保险价格,从116个基点急升至434个基点。迪拜世界的信贷违约掉期价格从163个基点破纪录急升至522个基点。伦敦股市第二天大幅下挫。《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比前一交易日跌170.68点,跌幅高达3.18%。欧洲其他两大主要股指也双双大幅收跌。法国巴黎股市CAC40指数比前一交易日减少129.93点,跌幅为3.41%。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报收5614.17点,比前一交易日下降188.85点,跌幅为3.25%。

2009年12月9日,标普对外界表示,鉴于西班牙政府缺乏整顿财政问题的积极措施和缺少促进中期经济发展前景的政策,将西班牙主权评级前景从“稳定”下调至“负面”。2009年1月19日,标普曾将西班牙的长期评级下调一个等级,从AAA下调至AA+。受到评级机构短时间内接连发出预警或者调低欧洲各国主权级别的打击,欧洲股市悲观情绪浓厚,各大股指纷纷下调。泛欧绩优FTS Eurofirst 300指数下跌0.9%,创11月30日以来的最低收盘;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19.24点,跌幅为0.37%;法国 CAC-40指数下跌27.91点,跌幅0.74%;德国DAX 30指数下跌40.74点,跌幅为0.72%。

2009年12月,三大评级机构集体向希腊“发难”。首先是标普将希腊信用展望级别降至负面。随后,惠誉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由“A-”降为“BBB+”。14天后,穆迪将希腊短期主权信用级别由A-1下调至A-2。至此,希腊债务危机终被引爆。

2010年4月底,标普将葡萄牙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A+降至A-。5月初,穆迪将葡萄牙Aa2级主权信用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并提出有可能下调两档的警告。5月底,惠誉宣布将西班牙的主权评级从AAA级下调至AA+级,这一系列举措终将欧元在6月初被打到4年来的最低深渊。

据业内人士提供的一项资料,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相关研究成果(Bhatia,2002),评级错误是指“在连续12个月的时间里级别变动达到或超过三个小级别”。以此为判断标准,Bhatia(2002)曾经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工作论文中总结了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标准普尔和穆迪两家评级机构在主权信用评级方面出现的评级失败(见表1)。

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判断标准,据业内人士提供,三家机构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和最近的欧洲债务危机期间出现的评级失败案例(分别见表2和表3)。

资料来源:标准普尔;穆迪;惠誉

多方指责不公正 反应似乎很坦然

2011年5月标普强制下调美国评级,美国总统奥巴马说:“我们不需要一个评级机构来告诉我美国的情况。”美国财政部报告指出:“在过去几年里,投资者过度依赖信用评级机构,但评级机构却经常不能准确描述被评级产品的风险。”穆迪前高管一封80页长信揭惊天黑幕,直指评级机构只关心利润,客户意愿左右评级。“就好像我们为了收入将自己的灵魂出售给了魔鬼。”穆迪公司员工邮件就反省道。

一个典型的列子穆迪对德国再保险巨头汉诺威再保险公司的强行评级。穆迪在给汉诺威的商业信函中称愿意为其提供免费评级服务,并希望未来能为其提供收费服务。尽管当时汉诺威拒绝了穆迪,但穆迪还是对汉诺威进行了主动评级,并连续两年给出了很低级别,并予以公布,汉诺威却坚持不予付费。2003年,穆迪突然把汉诺威的债券级别降至垃圾级,引起了市场的抛售潮,最终汉诺威不得不接受穆迪的收费评级服务。

打破垄断之路漫长

今年7月,欧盟委员会负责内部市场和服务事务的委员米歇尔·巴尼耶曾表示,将建议欧盟禁止信用评级机构对接受救助的欧元区国家进行信用评级。

法国国际信息和展望研究中心副主任卡佩勒·布朗卡尔指出,信用评级对于融资来说必不可少,因为投资者不可能盲目进行投资,他们需要一些数据来评估投资成本和风险,而信用评级机构提供的正是这种服务,目前禁止信用评级并不可行,唯一能做的是减少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过度依赖,仅把信用评级当做一个参考值。

分析人士认为,打破三大机构的垄断地位,首先要修改相关法律法规,使这些评级机构变成通常的分析机构,提供合理的咨询和意见。其次,要建立欧洲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德国总理默克尔今年多次强调:“在中期内,欧洲需要拥有一家自己的评级机构,这至关重要。”此外,欧洲中央银行表示,未来在决定是否对出现债务风险的国家进行再融资时,将参考更多评级机构的意见。

郑永石分析说,引入新的竞争者有利于打破垄断。评级公正也需重视,机构在进行信用等级调整时要有充分的解释和理由。此外,还应建立机制,使评级机构更好地为自己的评级调整承担责任。

但业内人士预计,欧洲信用评级机构要想在金融市场立稳脚跟至少需要几年时间。真正打破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垄断格局还有难度,因为信用评级机构的门槛很高,而且其信誉需要积累,这是个长期过程。

(本文摘自中国经济网,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屡败屡评 不惜把灵魂卖给魔鬼;《21世纪经济报道》,三大评级机构寡头垄断 主权评级或绑架世界;《国际商报》,谁来为国际三大评级机构评“信用”?)


相关文章

  • 三大评级机构与大公国际主权信用评级模式比较
  • 摘 要:本文研究包括主权信用评级历史.三大机构和大公国际评级基本思想.影响因素.争议及动因.研究发现:分歧源于两个体系指导思想的不同,从而带来核心指标的差异,三大机构评级体系以一国经济形态.开放度和人均GDP为主要参考标准,而大公国际则回归 ...查看


  • 国家风险评级的问题分析与战略思考
  • 战略与决策研究 Strategy &Policy Decision Research 国家风险评级的问题分析与战略思考* 李建平孙晓蕾范英陈建明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100190)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 ...查看


  • 完善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之探究
  • 完善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之探究 摘要: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信用评级机构在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市场效率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国评级机构发展水平较低,仅靠市场机制难以保证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客观性以及评级的质量. ...查看


  • 国内外信用评级现状研究分析
  • 目录 一.信用评级概述 ............................................................................................................ ...查看


  • 2012年云南农村信用社招聘笔试真题二
  • 2012年云南农村信用社招聘笔试真题二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以下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下列选项中叙述正确的有( ). A.乐器二胡的代表曲目包括<二泉映月 ...查看


  • 目前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现状
  • 浅谈目前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现状 摘要:信用评级机构掌握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定价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现在国际上的信用评级机构完全被美国垄断,而且奉行的都是对内对外双重标准,这对于像我国这种发展中国家而言最为不利.本文主要 ...查看


  • 中国还不具备产生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土壤---叶檀20110715
  • 标签: 财经 中国还不具备产生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土壤 叶檀(2011-07-15 00:27:03) 2010-8-15 英才 中国资本与货币市场的发展需要具有公信力的信用评级机构. 因为目前欠缺建构信用机构公信力所需要的独立与诚信. 从评 ...查看


  • 浅析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及对中国的启示
  • 第三届大学生改革与发展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指 导 教 师: 提 交 时 间: 经 济 论 坛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查看


  • 欧盟发文严斥三大评级机构
  • 欧盟发文严斥三大评级机构 金融机构及评级机构的所作所为告诉世人,我们需要这些巨鳄型的机构对监管的法律法规有所敬畏,通俗地说就是要让他们"再也不敢" 当地时间3月18日,欧洲证券和市场管理局()在其发布的第二份金融部门年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