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逼心源 笔下有神--学习怀素[小草千字文]的心得和体会

直逼心源 笔下有神

——学习怀素《小草千字文》的心得和体会

# I2 M1 V& J; T8 O9 Q) |! F' ?

作者:杨雪梅

我学习书法有十多年了,但真正研习的书体并不多。初学棣书一年多就转习怀素《小草千字文》一帖至今,期间也间习孙过庭《书谱》,其它帖子都是以读贴方式学习,多年的研习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近年来自觉进步甚为缓慢,偶翻旧藏,有一画家赠品“师法古人心”、“大胆落笔细心收拾”、“书之妙道神采为上”,看后大受启发,于是将自己的习书历程、心得、体会,归纳整理,重新给自己制定一套学习方案进行研习,经一年多的研习后,自觉书艺大进,并得到好评及老师们的赞赏和认同,现将我在学习怀素《小草千字文》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心得和体会与同好们交流。

首先是选贴,选贴是学习书法很重要的一环,以前学书者多以老师代为选贴学习,或者学习老师的字体为主。其实学书者选贴一定要选自己最喜欢、最能欣赏、自认为最美的字帖为学习对象,主要包括帖子作者的人格、气质、品性、学养、思想、经历、书体的风格等进行评估和了解,是否自己真正喜欢和欣赏的,这对日后学习是起重要作用的,应多花时间去精挑细选,一但选定的帖子就不要随意更换,要用虔诚崇拜的心态去进行研习,尽可能购买印刷质量高的版本(善本)为范本。, b. F' d( C* ^" X3 {' m

一、直逼心源——读贴、修真

读贴是学习书法的重要环节,也是学书者必经之路。王澍在《翰墨指南》提出:“善书者,其初不必多费朱墨,但敢古人之书熟视之,闭目而索之于心,若有成字在前,然后举笔而追之。”书法萧娴说:“临写碑帖固然重要,阅读碑帖尤为重要,阅碑贴者,心临也。”所以我将读贴定为研习过程中的重中重。读贴可分为眼读、口读、手读、心读、博读五个练习过程。

1.眼读——用眼睛阅读、观察、分析、体会碑帖中的用笔、结字、章法布局、气韵、精神。

2.口读——用口去诵读碑帖的文字内容、段句,以能背诵全文为止。它为以后通篇临写时提供一气呵成,自然流畅打下基础。$ ]* s2 d1 X$ y

3.手读——用手去跟着碑帖中的字体比划,以便加强对字体的认识和对字体笔划的起、承、转、合、引、收的理解。7 V' w+ k/ i% b5 h/ |2 J0 @8 D% t4 C0 a

4.心读——即用脑去强记碑帖中的字体,做到闭目脑海中呈现出碑帖中的点、划、字形至一句、一行,乃至全篇。最后是用脑去写字,心读和手读同时练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W$ z' ?/ L* {( g5 Y2 B, W  F3 O

5.博读——在读贴的过程中必须多加比较,用自选字帖中的字体与多种字体作比较、分析,可选用《中国书法大字典》较为方便。它同时收录了多种字体,便于了解同一字的多种写法、结字和出处,可达一石多鸟的效果,很有帮助。同时阅读有关作者的传记、事迹,各种碑帖作品,从而去探究作者的心并与之贴近。4 p8 R/ m' ^: m, p8 C

读贴必须用虔诚的心态去面对、去欣赏、去感悟、去揣摩,以大胆假设细心求证去分析,务求做到“眼高手低”、“心中有物,成竹在胸”的程度,能看出精华妙处,分得出不足与糟粕,感受得到作者的心意、情怀,提高个人的鉴赏水平。( |0 k$ s& L4 N4 B0 ]* a6 |

二、破蚌取球——临帖、练功, P8 k# @/ }  |+ R. r

临帖前首先要分析作者在书写时的心态是什么,要使己之心态与之相符。作者所用的书写工具特性为何物,并将己之工具特性与之相同,这样在临习时才能得心应手。临帖大体分为对临、意临和背临。由于我多年对《小草千字文》研习总结所得,现将其点划、转折、部首的用笔、节奏及其变化,找出各自组合规律、特点,主要是探究其点、线的内在精神特质,研习至一定基础后将开始临帖。

1.对临——将熟习的点划、转折、部首自行结成字再与贴中同一个字进行对比、找差异、修正,只要反复对照、较点、修正,至使自己的结字与帖字有一定的形似为止,重点是要解决能自行将点划、转折、部首组织结成字体。+ K# i. F& M& C+ d

2.意临——将原来熟习的结字组织成句进行分句书写练习,先按帖子的段句练习,有了一定程度后则自行组句、对联、诗词进行集字练习。通过反复对照、修正,至可以自己任意组句的字体与贴中字体具有一定的形似和神似为止。可进行将贴中的字句强行连接练习,直至连写数字成行均不失原帖意象方可。4 s! R2 y' b2 A; n' h# ]

3.背临——将《小草千字文》整篇背临,主要是增强对通篇文章及字体的记忆能力。

) V* ^( e5 a* f! `0 Q$ a    临帖主要是练功,重点在点划、转折、部首、用笔、结字上。行气、章法、布局非本帖强项,可通过怀素其它帖子去领悟、学习,如:《自叙贴》、《苦笋贴》、《吃鱼贴》等。

怀素《小草千字文》 绢本 纵33.7cm 横1730.0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小草千字文墨迹。贞元十五(公元799年)书。怀素千字文有多种,而以“小字贞元本”为最佳,又称《千金帖》绢本,八十四行,一零四五字。

明莫如中说:“怀素绢本千字文真迹,其点画变态,意匠纵横,初若漫不经思,而动遵型范,契合化工,有不可名言其妙者”,此本为怀素晚年所书,当为绚烂之极而复归平淡之作,故历来为书林所重。

自叙帖

草书苦笋帖卷 绢本,无年款。纵25.1厘米 横1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这件"苦笋帖"文字不多,总共才l4字,字圆锋正,精练流逸。不仅能使我们观赏到那娴熟的笔法和行云施雨、走蛇舞龙般的线条之美,同时还能直接感受到作者书写时的内在气质。引首:乾隆“醉僧逸翰”。帖后有【宋】米友仁,【明】项元汴、李佐跋。著录于《妮古录》、《书画记》、《平生壮观》、《大观帖》、《诒晋斋帖》、《三希堂续帖》。

怀素《食鱼帖》(古摹本) 水墨白麻纸本手卷 原藏于青岛市博物馆。浏览局部【1】【2】

【释文】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常流所笑,深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书异疏(按:此字左半已破损)还报。诸君欲兴善之会,当得扶赢也。□日怀素藏真白。

米汉雯书“翰珍”

后跋[北宋] 吴喆:素公草书超妙,自得笔老而意新,在当时已为独步。虽散流人间甚盛,然自唐迄今二百余年,士大夫家所藏,罕有完者;而此帖首尾皆具,尤可珍也。宣和甲辰(1124年)七月中澣,竹西吴喆书。

东坡先生评藏真书云:此公能自誉,观者不以为过,信乎其书之工!然其为人偿荡,本不求工,所以能工如此。如没人操舟,无意于济,否是以覆却万变,而举止自若,近于有道者耶?今观此帖有食鱼、食肉之语,盖傥荡者也。至于行笔遒劲,如屋漏,如屈铁,非工其能如是乎?

[清代] 何元英:此僧怀素《食鱼帖》也。怀素在唐时以善草书名,有草书《千字文》、《入市诗》、《自叙》、《圣母》、《心经》诸帖,至今传于世。此帖独未有所闻,而东坡复评其后以为傥荡不羁,如屋漏、屈铁,予澄视之,诚哉是言。兹帖也,余得之富春陈三省,三省言得之墨林项氏。三省为余受业弟子也,来京师举进士,将归于里,缺舟楫之资,予力为之助,因以此帖留焉。时余为御史,官旅寓宣武门,寓中有古藤二株,不知植自何代,多夭矫虬龙之形,暇则设几展帖。默坐于清阴间。予夙有书法之癖。如是者二三次。钱唐张纲孙、崐山顾鹤、同里之朱彝尊,汤驷实共览焉。康熙十二年六月朔,鸳水何元英跋。

怀素《食鱼帖》,亦称《食鱼肉帖》八行,古摹本。五十六字。29×51.5cm。钤有“希字半印、“军司马印”、“赵氏子昂”“项元汴印”等鉴藏印。原藏于青岛市博物馆。明顾复《平生壮观》、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清吴升《大观录》等着录。

怀素《食鱼帖》略有破损模糊,但是“墨色浓润,神采不失”。其文曰:“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常流所笑,深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书异疏(按:此字左半已破损)还报。诸君欲兴善之会,当得扶赢也。□日怀素藏真白。”《食鱼帖》书法高华圆润,放逸而不狂怪,笔墨精彩动人,使转灵活,提按得当,风格在真迹《苦笋帖》、宋拓本《律公帖》等之间,结字亦近宋临本《自叙帖》。亦有评者以为笔划稍嫌滞涩,枯笔中见有徐徐补描之迹,应是半临半摹之本,但勾摹技巧高超,所见只有唐摹《万岁通天帖》,能与比拟,结体笔划保持怀素书法的面目。就高古作品而言,早期摹本与真迹有同等重要的学术价值。鉴定家徐邦达先生1979年曾撰文论证此帖,学术界公认此为徐先生重要鉴定发现成果之一。《食鱼帖》经北宋人吴吉吉题跋,又钤有元代赵孟兆页、乔篑成、张晏、张雨,明代项元汴、项笃泰、华幼武和清代何元英等收藏、鉴赏家印88方,历四朝,传千年,流传有绪,是现存怀素四件公认传世作品中的佳作,弥足珍贵,堪称国宝。

史载怀素性疏放,不拘细行。作为僧人在《食鱼帖》中却大谈食鱼吃肉,表现了蔑视封建世俗和宗教戒律的豪放性格。这一点,与其书法所体现的奔放不羁的艺术个性是相通的。

直逼心源 笔下有神

——学习怀素《小草千字文》的心得和体会

# I2 M1 V& J; T8 O9 Q) |! F' ?

作者:杨雪梅

我学习书法有十多年了,但真正研习的书体并不多。初学棣书一年多就转习怀素《小草千字文》一帖至今,期间也间习孙过庭《书谱》,其它帖子都是以读贴方式学习,多年的研习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近年来自觉进步甚为缓慢,偶翻旧藏,有一画家赠品“师法古人心”、“大胆落笔细心收拾”、“书之妙道神采为上”,看后大受启发,于是将自己的习书历程、心得、体会,归纳整理,重新给自己制定一套学习方案进行研习,经一年多的研习后,自觉书艺大进,并得到好评及老师们的赞赏和认同,现将我在学习怀素《小草千字文》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心得和体会与同好们交流。

首先是选贴,选贴是学习书法很重要的一环,以前学书者多以老师代为选贴学习,或者学习老师的字体为主。其实学书者选贴一定要选自己最喜欢、最能欣赏、自认为最美的字帖为学习对象,主要包括帖子作者的人格、气质、品性、学养、思想、经历、书体的风格等进行评估和了解,是否自己真正喜欢和欣赏的,这对日后学习是起重要作用的,应多花时间去精挑细选,一但选定的帖子就不要随意更换,要用虔诚崇拜的心态去进行研习,尽可能购买印刷质量高的版本(善本)为范本。, b. F' d( C* ^" X3 {' m

一、直逼心源——读贴、修真

读贴是学习书法的重要环节,也是学书者必经之路。王澍在《翰墨指南》提出:“善书者,其初不必多费朱墨,但敢古人之书熟视之,闭目而索之于心,若有成字在前,然后举笔而追之。”书法萧娴说:“临写碑帖固然重要,阅读碑帖尤为重要,阅碑贴者,心临也。”所以我将读贴定为研习过程中的重中重。读贴可分为眼读、口读、手读、心读、博读五个练习过程。

1.眼读——用眼睛阅读、观察、分析、体会碑帖中的用笔、结字、章法布局、气韵、精神。

2.口读——用口去诵读碑帖的文字内容、段句,以能背诵全文为止。它为以后通篇临写时提供一气呵成,自然流畅打下基础。$ ]* s2 d1 X$ y

3.手读——用手去跟着碑帖中的字体比划,以便加强对字体的认识和对字体笔划的起、承、转、合、引、收的理解。7 V' w+ k/ i% b5 h/ |2 J0 @8 D% t4 C0 a

4.心读——即用脑去强记碑帖中的字体,做到闭目脑海中呈现出碑帖中的点、划、字形至一句、一行,乃至全篇。最后是用脑去写字,心读和手读同时练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W$ z' ?/ L* {( g5 Y2 B, W  F3 O

5.博读——在读贴的过程中必须多加比较,用自选字帖中的字体与多种字体作比较、分析,可选用《中国书法大字典》较为方便。它同时收录了多种字体,便于了解同一字的多种写法、结字和出处,可达一石多鸟的效果,很有帮助。同时阅读有关作者的传记、事迹,各种碑帖作品,从而去探究作者的心并与之贴近。4 p8 R/ m' ^: m, p8 C

读贴必须用虔诚的心态去面对、去欣赏、去感悟、去揣摩,以大胆假设细心求证去分析,务求做到“眼高手低”、“心中有物,成竹在胸”的程度,能看出精华妙处,分得出不足与糟粕,感受得到作者的心意、情怀,提高个人的鉴赏水平。( |0 k$ s& L4 N4 B0 ]* a6 |

二、破蚌取球——临帖、练功, P8 k# @/ }  |+ R. r

临帖前首先要分析作者在书写时的心态是什么,要使己之心态与之相符。作者所用的书写工具特性为何物,并将己之工具特性与之相同,这样在临习时才能得心应手。临帖大体分为对临、意临和背临。由于我多年对《小草千字文》研习总结所得,现将其点划、转折、部首的用笔、节奏及其变化,找出各自组合规律、特点,主要是探究其点、线的内在精神特质,研习至一定基础后将开始临帖。

1.对临——将熟习的点划、转折、部首自行结成字再与贴中同一个字进行对比、找差异、修正,只要反复对照、较点、修正,至使自己的结字与帖字有一定的形似为止,重点是要解决能自行将点划、转折、部首组织结成字体。+ K# i. F& M& C+ d

2.意临——将原来熟习的结字组织成句进行分句书写练习,先按帖子的段句练习,有了一定程度后则自行组句、对联、诗词进行集字练习。通过反复对照、修正,至可以自己任意组句的字体与贴中字体具有一定的形似和神似为止。可进行将贴中的字句强行连接练习,直至连写数字成行均不失原帖意象方可。4 s! R2 y' b2 A; n' h# ]

3.背临——将《小草千字文》整篇背临,主要是增强对通篇文章及字体的记忆能力。

) V* ^( e5 a* f! `0 Q$ a    临帖主要是练功,重点在点划、转折、部首、用笔、结字上。行气、章法、布局非本帖强项,可通过怀素其它帖子去领悟、学习,如:《自叙贴》、《苦笋贴》、《吃鱼贴》等。

怀素《小草千字文》 绢本 纵33.7cm 横1730.0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小草千字文墨迹。贞元十五(公元799年)书。怀素千字文有多种,而以“小字贞元本”为最佳,又称《千金帖》绢本,八十四行,一零四五字。

明莫如中说:“怀素绢本千字文真迹,其点画变态,意匠纵横,初若漫不经思,而动遵型范,契合化工,有不可名言其妙者”,此本为怀素晚年所书,当为绚烂之极而复归平淡之作,故历来为书林所重。

自叙帖

草书苦笋帖卷 绢本,无年款。纵25.1厘米 横1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这件"苦笋帖"文字不多,总共才l4字,字圆锋正,精练流逸。不仅能使我们观赏到那娴熟的笔法和行云施雨、走蛇舞龙般的线条之美,同时还能直接感受到作者书写时的内在气质。引首:乾隆“醉僧逸翰”。帖后有【宋】米友仁,【明】项元汴、李佐跋。著录于《妮古录》、《书画记》、《平生壮观》、《大观帖》、《诒晋斋帖》、《三希堂续帖》。

怀素《食鱼帖》(古摹本) 水墨白麻纸本手卷 原藏于青岛市博物馆。浏览局部【1】【2】

【释文】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常流所笑,深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书异疏(按:此字左半已破损)还报。诸君欲兴善之会,当得扶赢也。□日怀素藏真白。

米汉雯书“翰珍”

后跋[北宋] 吴喆:素公草书超妙,自得笔老而意新,在当时已为独步。虽散流人间甚盛,然自唐迄今二百余年,士大夫家所藏,罕有完者;而此帖首尾皆具,尤可珍也。宣和甲辰(1124年)七月中澣,竹西吴喆书。

东坡先生评藏真书云:此公能自誉,观者不以为过,信乎其书之工!然其为人偿荡,本不求工,所以能工如此。如没人操舟,无意于济,否是以覆却万变,而举止自若,近于有道者耶?今观此帖有食鱼、食肉之语,盖傥荡者也。至于行笔遒劲,如屋漏,如屈铁,非工其能如是乎?

[清代] 何元英:此僧怀素《食鱼帖》也。怀素在唐时以善草书名,有草书《千字文》、《入市诗》、《自叙》、《圣母》、《心经》诸帖,至今传于世。此帖独未有所闻,而东坡复评其后以为傥荡不羁,如屋漏、屈铁,予澄视之,诚哉是言。兹帖也,余得之富春陈三省,三省言得之墨林项氏。三省为余受业弟子也,来京师举进士,将归于里,缺舟楫之资,予力为之助,因以此帖留焉。时余为御史,官旅寓宣武门,寓中有古藤二株,不知植自何代,多夭矫虬龙之形,暇则设几展帖。默坐于清阴间。予夙有书法之癖。如是者二三次。钱唐张纲孙、崐山顾鹤、同里之朱彝尊,汤驷实共览焉。康熙十二年六月朔,鸳水何元英跋。

怀素《食鱼帖》,亦称《食鱼肉帖》八行,古摹本。五十六字。29×51.5cm。钤有“希字半印、“军司马印”、“赵氏子昂”“项元汴印”等鉴藏印。原藏于青岛市博物馆。明顾复《平生壮观》、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清吴升《大观录》等着录。

怀素《食鱼帖》略有破损模糊,但是“墨色浓润,神采不失”。其文曰:“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常流所笑,深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书异疏(按:此字左半已破损)还报。诸君欲兴善之会,当得扶赢也。□日怀素藏真白。”《食鱼帖》书法高华圆润,放逸而不狂怪,笔墨精彩动人,使转灵活,提按得当,风格在真迹《苦笋帖》、宋拓本《律公帖》等之间,结字亦近宋临本《自叙帖》。亦有评者以为笔划稍嫌滞涩,枯笔中见有徐徐补描之迹,应是半临半摹之本,但勾摹技巧高超,所见只有唐摹《万岁通天帖》,能与比拟,结体笔划保持怀素书法的面目。就高古作品而言,早期摹本与真迹有同等重要的学术价值。鉴定家徐邦达先生1979年曾撰文论证此帖,学术界公认此为徐先生重要鉴定发现成果之一。《食鱼帖》经北宋人吴吉吉题跋,又钤有元代赵孟兆页、乔篑成、张晏、张雨,明代项元汴、项笃泰、华幼武和清代何元英等收藏、鉴赏家印88方,历四朝,传千年,流传有绪,是现存怀素四件公认传世作品中的佳作,弥足珍贵,堪称国宝。

史载怀素性疏放,不拘细行。作为僧人在《食鱼帖》中却大谈食鱼吃肉,表现了蔑视封建世俗和宗教戒律的豪放性格。这一点,与其书法所体现的奔放不羁的艺术个性是相通的。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模式
  •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模式 一.单元教材分析 二.篇目教学分析 12.怀素写字 文本解读 文章虽短,但脉络清晰,前后照应.紧紧围绕"怀素写字非常认真.练字十分刻苦"这一中心,以简练的笔触,通俗易懂的语言,再现了唐代大书法家怀素 ...查看


  •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国学
  • 听国学讲座心得体会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国学照亮孩子的天空>大型家庭教育公益报告会,听取了王斌老师的近三小时的讲座,内容真实生动,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让我们很多的家长受益匪浅.从孩子的早期人格优化教育到孩子的专注力.记忆力的提升及 ...查看


  • 怀素[自叙帖]赏析和临写
  • 怀素,(公元737-799年)字藏真,俗姓钱(一日俗姓范).湖南永州人,唐代著名书法家.与同代书家张旭并称为中国书法史狂草书法的两座高峰,世称"颠张狂素".怀素年幼时家境贫寒,十岁出家.痴于书艺,尤好草书,异常勤奋,相传 ...查看


  • 唐代书法家
  • 唐代书法家--------怀素 怀素(725~785)俗姓钱,长沙人.自幼出家为僧.法名藏真,世称怀素.素师.唐代著名书法家,尤以草书于后世影响深远.怀素学书甚为勤奋,贫而缺纸,曾以蕉叶代纸习字,颜其居曰:"绿天庵".习 ...查看


  • 书法人最难做好的---折笔
  • 书法人最难做好的---折笔 我们进行书法的时候,对用笔的起头.收尾很重视,相比较对转折就没那么精心了,而转折对于书法最为事关重大!不管方折还是圆转,上翻还是下折,左了还是右了,总之说白了就是拐了弯,姑且把他们称为折笔比较统一些(以下统称折笔 ...查看


  • [怀素写字]教案设计
  • 怀素写字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三个本课生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写.字.古.先.日.长.书"七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三个长句.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学习是要努力的. 教学重点 ...查看


  • 由李静书法看周慧珺的书法教育观
  • [内容提要]在历代书家中,女性书家比较少见,我们知道的便是诸如卫夫人.管道昇等,目前针对女性书家的研究资料也不多,仅有零星寥寥的记载.本文即是针对现代女性代表书家周慧珺的研究,从她的学生李静的书法入手剖析周慧珺的书法教育观,以此还原周慧珺的 ...查看


  • 李白的诗:草书歌行
  • <草书歌行>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 笔锋杀尽中山兔.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 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吾师醉后倚绳床, 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 ...查看


  • 17春华师[书法鉴赏]在线作业满分答案
  • 华师<书法鉴赏>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 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 共 30 分) 1. 清代擅长写<石鼓文>的是( ). A. 吴昌硕 B. 邓石如 C. 杨沂孙 D. 吴熙载 满分:3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