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课题论文

水土保持与可持续性发展

专业:10风景园林(1)班

水土保持与可持续性发展

摘要: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唯一途径,水土保持领域也不例外。本文对水土保持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阐述了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流失的危害,最后对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本人的见解和看法。

关键词:水土保持 可持续发展 途径 水利

正文

一,水土流失的危害以及应对措施

1,水土流失对水资源的危害。

水土流失减少水资源可利用量。流域上游山丘区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降低蓄水保水能力;同时缺乏拦蓄降雨和径流的蓄水保水措施,就会使降雨时地表径流增大,流速加快,大部分降雨以地表径流方式汇集河道,成为山洪流入江河湖海,土壤入渗量减少,地下水得不到及时补给,水位下降。暴雨时山洪暴发,暴雨过后又很快河流干枯、土壤干旱、人畜吃水困难。据水利部门测算,由于超采严重,山东省已出现1.7万km2地下水负值漏斗区。1977年以来,莱州市先后出现三次连续四年的严重干旱,水土流失使水库露底,河道断流,湿地干涸。为抗旱,全市掀起了打井高潮。超采诱发,过度超采加剧了海水入侵。从1979年原西由镇北村地下水位观测井发现海水入侵到1999年的20年时间里,全市海水入侵面积迅猛扩展至278km2,平均推进速度为每年202m。同时,水土流失淤积水库,阻塞江河。地表径流携带泥沙和固体废弃物,沿程淤积于水库与河流中,降低了水库调蓄和河道行洪能力,影响水库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加剧洪涝旱灾。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年均输入黄河泥沙16亿t中,约4亿t淤积在下游河床,致使河床每年抬高8~10cm,形成“地上悬河”,对周围地区构成严重威胁。建国以来,由于泥沙淤积,全国共损失水库库容200亿m3,据1981年莱州市6座中型水库和小于家水库测量计算,建库21年共淤积320万m3,占兴利库容的6%。依此推算,全市水库、塘坝年平均淤积量96.3万m3。同时,水土流失还是水质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江水质正在遭受污染就是典型的例子

2,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的危害

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的破坏表现在外营力对土壤及其母质的分散、剥离以及搬运和沉积上。由于雨滴击溅、雨水冲刷土壤,把坡面切割得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在水力侵蚀严重地区,沟壑面积占土地面积的5~15%,支毛沟数量多达30~50条/ km2,沟壑密度2~3 km/ km2。上游土壤经分散、剥离,砂砾颗粒残积在地表细,小颗粒不断被水冲走,沿途沉积,下游遭受水冲砂压。如此反复,细土变少,砂砾变多,土壤沙化,肥力降低,质地变粗,土层变薄,土壤面积减少,裸岩面积增加,最终导致弃耕,成为“荒山荒坡”。同时,在内陆

干旱、半干旱地区或滨海地区,由于水土流失,地下水得不到及时补给,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地表蒸发强烈时,土壤深层含有盐分(钾、钠、钙、镁的氯化物、硫酸盐、重碳酸盐等)的地下水就会由土壤毛管孔隙上升,在表层土壤积累时,逐步形成盐渍土(盐碱土)。它包括盐土、碱土和盐化土、碱化土。盐土进行着盐化过程,表层含有0.6—2%以上的易溶性盐。碱土进行着碱化过程,交换性钠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20%以上,结构性差,呈强碱性。盐渍土危害作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渗透压过高,引起作物生理干旱和盐类对植物的毒害作用以及由于过量交换性钠离子的存在而引起的一系列不良的土壤性状。

据统计,近50年来,我国因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达266万hm2,平均每年6万hm2以上,每年流失土壤50亿t以上,带走氮、磷、钾4000万t以上,相当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全年化肥产量。因水土流失造成退化、沙化、碱化草地约100万km2,占我国草原总面积的50%。进入20世纪90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扩展2460 km2。莱州市年土壤侵蚀量425.95万t,按1979年土壤普查平均养分含量计算,年损失标准氮肥962t,磷肥189t,钾肥233t。

3,水土流失的应对措施

(1) 注重历史经验,坚持综合治理

以县为基本单位,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以修建基本农田和发展经济果木为突破口,山水田林路沟综合治理的做法是成功的,应当加以肯定。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还草和有计划地封山育林育草,这一综合治理中的关键环节未能取得突破。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既是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措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有效实施造林种草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在半干旱区进行人工造林(含灌木)时必须强调以工程整地为前提;而在发展人工种草的同时,如果不将草纳入正式种植制度之中,并与发展畜牧业与饲草加工业相结合则很难持久下去。建议各地制定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必须是一个全面的综合治理规划,而不是单一的林草建设规划。

(2)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生态优先

退耕还林还草是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关键,但如何具体实施却大有讲究。我们认为,对于25°以上的陡坡地,不是退耕后不再种粮就算完成了任务,而是要强调退耕后主要应作为营造水土保持林灌草的生态保护用地,即在一定期限内不再进行任何方式的收获和采伐。为此,必须进一步完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加大补偿力度。前一时期限内在拍卖"四荒"中,一些地方将牧荒坡地翻耕改种经济林果、药材,甚至粮食的做法,实际上是将天然植被变为生产用地了,应考虑其后果。至于25°以下坡地退耕后的利用问题,则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处置,同样应遵循生态保护为主的原则。对于地少人多、特别困难的少数地方,为保证群众生活和保护生态环境,则应考虑采取移民搬迁工程的办法加以解决。

(3) 把对天然植被保护、改良放在与退耕还林还草同等重要位置

人工植树种草无疑是使我国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一个关键步骤,但必须把天然植被保护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才能达到既定目标。黄土高原人工造林种草要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条是要依据植被地带分布规律和地形地貌条件确定适宜的乔灌草植被类型,选择适生树种,特别是乡土树种,以及在本地区经长期种植引种并取得成果的树草种,培育新的速生多抗体树草种当然十分重要,但不是马上能够实现的。相比之下,保护和恢复天然林草植被的措施就比较简单,最主要的一条是封育,其次是补播、补植。

(4) 充分挖掘降水生产潜力,实行"以丰补歉"对策

为解决不断加剧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就农田生产而言,首要途径应当是挖掘自然降水生产潜力。目前在水土流失严重区,旱作农田对降水的有效利用率仅30%左右,水分生产潜力开发值45%左右,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约为0.3kg/mm亩。利用已有技术近期内分别提高到45%、55%和0.5kg/mm亩,使亩产达到150kg左右是可能的。但是,由于该地区气候多变,年际间降水差异很大,农业因遭受严重干旱大幅度减产的年份不可避免,局部农田虽可采取

覆盖、集雨补灌等集约栽培技术减少损失,但在大范围内作用还是有限的。为此建议,为保持该地区自身粮食供给的相对稳定,在积极采取提高降水利用率技术措施的同时,还必须采取"以丰以歉"的种植业发展策略,以三至五年为一个目标制定粮食生产和供应计划,而不完全着眼于当年收成如何,这一计划思路的转变,对于促进该地区生产、生态的良性循环,以及保持社会稳定都是有益的。

(5) 加速小城镇建设进程,推动二、三产业发展

城镇化发展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城市数量少、非农业人口例低。1999年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17%,低于东部地区47.4%30个百分点,城市密度相差56倍。西部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左右,东西部的差距问题突出表现为农村的差距。逐步减少农业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一方面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另一方面应创造条件,结合生态环境建设整体规划和综合治理的战略部置,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人口转移,使一定比例的人口摆脱对土地的依赖。既可促进退耕还林还草的进程,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又有利于大规模产业化的发展,使区域内外在物资交流、运输、科技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6) 改革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提高投资效果

加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这项跨行业、跨部门的宏传工程的领导,建议在生态环境脆弱区、恶化区,设立专职机构,加强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协调农、林、牧、水等职能部门,明确责任,分工合作,避免重复投资、重复统计、重复估算治理效益的弊端。项目实施中,采取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严格检查验收,保证各项治理措施与工程的质量与进度;同时明确规定上过程中必须有水土保持和农、林、牧、水等有关的科研、教学部门参加,促进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提高科技含量,提高投资效益。

(7) 将科学技术与专业科技力量直接切入生态环境建设,充分发挥支撑作用

按照国际项目管理经验,专业研究机构应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参加区域或大型生态环境建设项目,从规划、实施、直到评估验收的全程工作。为有效发挥科技的作用,在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项目中增设"科技专项"是十分必要的。建议以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决策或主管部门为中心组织和部置科技工作,根据实际需求将生态环境建设与科技纳入一体,形成直接为生态环境建设服务的科技体系,把国家的需求与教学、科研单位的生存和发展用责权利联系起来,既可以保障规划及实施的科学性,又可提高治理项目的质量,同时也可使科研教学单位多年的科技成果在项目区中得到应用和推广。

二,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1,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的供给和保障。水利包含着水资源开发利用、除害、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等许多内容。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位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但是,目前我国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时空分布不均匀,利用不合理。目前全国的总供水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我国的水资源利用大多是粗放型,不注重节水,浪费严重。到下个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接近16亿,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达到和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对水的需求将进一步提高,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第二,洪涝、干旱灾害频繁。我国洪涝灾害十分频繁,几乎每年都发生,加之水利工程及城市、乡村的防洪标准普遍偏低,灾害损失十分严重。干旱灾害也经常发生,今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次灾害的直接损失将不断加大。第三,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积少,灌溉技术落后,管理粗放,水的利用率较低。第四,我国现有水利工程有相当一部分工程质量不高,设计标准偏低,一些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大中型灌区工程配套不齐,

致使工程效益衰减,有的工程甚至报废。第五,水污染十分严重,水环境问题突出。

因此,只有确保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确保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利可持续发展既是我国总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21世纪的中国,经济和社会能否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资源能否可持续利用。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工程的运用与管理、水利的投资与建设、人才的开发与使用、水土保持、防洪除涝、体制与机制、科教与法规等。其中,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

(1)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容易发生涝灾

水土流失的首要后果是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严重的是水源枯竭,河道断流,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使土壤蓄水量减少。土壤颗粒间的空隙占土壤总体积的30~50%,空隙是水份存在的空间,是涵养水源的关键,由于土壤随水而去,贮水空间就随之丧失,土壤的蓄水量也因此减少,从水文角度讲,增强了径流的年内变化,使洪水季节水更多,枯水季节水更少。第二,水土流失使得梯田、水塘、水凼、水库、湖泊、河道等发生淤积,蓄水容积减小,蓄水量也相应减少,也同样使汛期水更多,枯季水更少。因此,水土流失容易造成涝灾。

(2)增加地表径流,加剧洪水泛滥

水土流失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但在洪水季节恰恰相反。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植被大部分遭到了破坏,同时,山区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当暴雨发生时,由于地面坡度大,植被不够,坡面截流能力较差,土壤表层涵水能力低,使得降雨强度远远大于土壤入渗速度,雨水来不及入渗,迅速大量产流,瞬时形成山洪,洪水过程与暴雨过程相似,陡涨陡落,历时短暂,凶猛的洪水夹杂泥沙倾泻而下,使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

(3)造成河库淤塞,降低水利工程的效益

由于表层土壤裸露,在水力的侵蚀下,大量泥沙随地表径流流向塘库、江河,一方面淤积的泥沙减少了库容,削弱了水库的防洪能力,减少水库的使用寿命,严重时易造成漫坝、垮坝等灾害,另一方面造成沟渠江河河床拾高,严重影响行洪能力,致使洪水宣泄不畅,水位上涨,因此经常出现10年一遇的流量20年一遇的水位现象。

(4)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由于植被破坏、径流改变,土壤乃至地质结构受到影响,一遇暴雨,极易形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造成山洪灾害。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除了冲毁房屋、道路、电力通讯等设施外,也将破坏农田、水塘、水凼、水库等水利设施,严重的还会影响航运,使河道断流。

(5)水环境质量下降

由于洪水增大,发生次数增加,表层土壤以泥沙形式进入水体,水体中含沙量增加,增加了水的浊度。同时,流失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及残存的农药、肥料等物质,这些物质随土壤一起进入水体,使水体的面源污染加大。水土流失越严重,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就越多,水污染越严重;如前所述,水土流失使水库、湖泊、河道等发生淤积,同时,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因此,造成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下降,水环境容量减少,水污染速度加快。 3,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及其应对措施

水土流失危害十分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利用,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遏制水土流失,实施水土保持,是当前唯一选择,尤其是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如三峡库区。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

境的综合科学技术。具体说来,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主要有:

(1)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水土保持可以维持或增加土壤的入渗量,一些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如梯田、水凼、水库等)还可以拦蓄径流,一方面在汛期可以削减洪峰,提高防洪能力,另一方面,在枯水季节可以补充径流,减少径流的年际变化。

(2)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量,很多水土保持设施(如水平梯田、小山塘、排灌沟渠等)还可以拦泥拽沙,增加塘库蓄水,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益,减少水库、湖泊、河道等的淤积,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

(3)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从而也降低了滑坡、泥石流对水利工程损坏率。

(4)水土保持可以提高水环境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富行. 资源水利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J].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00,19(4):4~7.

[2]刘震. 从我国水土流失现状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战略布局及主要任务[J]. 中国水利,2002年7月:31~33.

[3] 张崇庆.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策[J]. 中国水土保持.2002年第6期:9~10.

[4] 韩建平. 水土流失的危害与森林的作用[J]. 山西林业科技.2002年3月第1期:29~32.

[5] 孙习稳,李晓妹. 水土流失是我国最严重的公害[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年第4期:36~38.

[6] 李绅东. 西南山区水土流失对水环境的影响[J].水资源研究.2002年12月,23(4):31~32.

[7] 焦居仁.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

水土保持与可持续性发展

专业:10风景园林(1)班

水土保持与可持续性发展

摘要: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唯一途径,水土保持领域也不例外。本文对水土保持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阐述了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流失的危害,最后对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本人的见解和看法。

关键词:水土保持 可持续发展 途径 水利

正文

一,水土流失的危害以及应对措施

1,水土流失对水资源的危害。

水土流失减少水资源可利用量。流域上游山丘区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降低蓄水保水能力;同时缺乏拦蓄降雨和径流的蓄水保水措施,就会使降雨时地表径流增大,流速加快,大部分降雨以地表径流方式汇集河道,成为山洪流入江河湖海,土壤入渗量减少,地下水得不到及时补给,水位下降。暴雨时山洪暴发,暴雨过后又很快河流干枯、土壤干旱、人畜吃水困难。据水利部门测算,由于超采严重,山东省已出现1.7万km2地下水负值漏斗区。1977年以来,莱州市先后出现三次连续四年的严重干旱,水土流失使水库露底,河道断流,湿地干涸。为抗旱,全市掀起了打井高潮。超采诱发,过度超采加剧了海水入侵。从1979年原西由镇北村地下水位观测井发现海水入侵到1999年的20年时间里,全市海水入侵面积迅猛扩展至278km2,平均推进速度为每年202m。同时,水土流失淤积水库,阻塞江河。地表径流携带泥沙和固体废弃物,沿程淤积于水库与河流中,降低了水库调蓄和河道行洪能力,影响水库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加剧洪涝旱灾。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年均输入黄河泥沙16亿t中,约4亿t淤积在下游河床,致使河床每年抬高8~10cm,形成“地上悬河”,对周围地区构成严重威胁。建国以来,由于泥沙淤积,全国共损失水库库容200亿m3,据1981年莱州市6座中型水库和小于家水库测量计算,建库21年共淤积320万m3,占兴利库容的6%。依此推算,全市水库、塘坝年平均淤积量96.3万m3。同时,水土流失还是水质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江水质正在遭受污染就是典型的例子

2,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的危害

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的破坏表现在外营力对土壤及其母质的分散、剥离以及搬运和沉积上。由于雨滴击溅、雨水冲刷土壤,把坡面切割得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在水力侵蚀严重地区,沟壑面积占土地面积的5~15%,支毛沟数量多达30~50条/ km2,沟壑密度2~3 km/ km2。上游土壤经分散、剥离,砂砾颗粒残积在地表细,小颗粒不断被水冲走,沿途沉积,下游遭受水冲砂压。如此反复,细土变少,砂砾变多,土壤沙化,肥力降低,质地变粗,土层变薄,土壤面积减少,裸岩面积增加,最终导致弃耕,成为“荒山荒坡”。同时,在内陆

干旱、半干旱地区或滨海地区,由于水土流失,地下水得不到及时补给,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地表蒸发强烈时,土壤深层含有盐分(钾、钠、钙、镁的氯化物、硫酸盐、重碳酸盐等)的地下水就会由土壤毛管孔隙上升,在表层土壤积累时,逐步形成盐渍土(盐碱土)。它包括盐土、碱土和盐化土、碱化土。盐土进行着盐化过程,表层含有0.6—2%以上的易溶性盐。碱土进行着碱化过程,交换性钠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20%以上,结构性差,呈强碱性。盐渍土危害作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渗透压过高,引起作物生理干旱和盐类对植物的毒害作用以及由于过量交换性钠离子的存在而引起的一系列不良的土壤性状。

据统计,近50年来,我国因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达266万hm2,平均每年6万hm2以上,每年流失土壤50亿t以上,带走氮、磷、钾4000万t以上,相当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全年化肥产量。因水土流失造成退化、沙化、碱化草地约100万km2,占我国草原总面积的50%。进入20世纪90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扩展2460 km2。莱州市年土壤侵蚀量425.95万t,按1979年土壤普查平均养分含量计算,年损失标准氮肥962t,磷肥189t,钾肥233t。

3,水土流失的应对措施

(1) 注重历史经验,坚持综合治理

以县为基本单位,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以修建基本农田和发展经济果木为突破口,山水田林路沟综合治理的做法是成功的,应当加以肯定。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还草和有计划地封山育林育草,这一综合治理中的关键环节未能取得突破。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既是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措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有效实施造林种草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在半干旱区进行人工造林(含灌木)时必须强调以工程整地为前提;而在发展人工种草的同时,如果不将草纳入正式种植制度之中,并与发展畜牧业与饲草加工业相结合则很难持久下去。建议各地制定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必须是一个全面的综合治理规划,而不是单一的林草建设规划。

(2)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生态优先

退耕还林还草是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关键,但如何具体实施却大有讲究。我们认为,对于25°以上的陡坡地,不是退耕后不再种粮就算完成了任务,而是要强调退耕后主要应作为营造水土保持林灌草的生态保护用地,即在一定期限内不再进行任何方式的收获和采伐。为此,必须进一步完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加大补偿力度。前一时期限内在拍卖"四荒"中,一些地方将牧荒坡地翻耕改种经济林果、药材,甚至粮食的做法,实际上是将天然植被变为生产用地了,应考虑其后果。至于25°以下坡地退耕后的利用问题,则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处置,同样应遵循生态保护为主的原则。对于地少人多、特别困难的少数地方,为保证群众生活和保护生态环境,则应考虑采取移民搬迁工程的办法加以解决。

(3) 把对天然植被保护、改良放在与退耕还林还草同等重要位置

人工植树种草无疑是使我国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一个关键步骤,但必须把天然植被保护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才能达到既定目标。黄土高原人工造林种草要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条是要依据植被地带分布规律和地形地貌条件确定适宜的乔灌草植被类型,选择适生树种,特别是乡土树种,以及在本地区经长期种植引种并取得成果的树草种,培育新的速生多抗体树草种当然十分重要,但不是马上能够实现的。相比之下,保护和恢复天然林草植被的措施就比较简单,最主要的一条是封育,其次是补播、补植。

(4) 充分挖掘降水生产潜力,实行"以丰补歉"对策

为解决不断加剧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就农田生产而言,首要途径应当是挖掘自然降水生产潜力。目前在水土流失严重区,旱作农田对降水的有效利用率仅30%左右,水分生产潜力开发值45%左右,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约为0.3kg/mm亩。利用已有技术近期内分别提高到45%、55%和0.5kg/mm亩,使亩产达到150kg左右是可能的。但是,由于该地区气候多变,年际间降水差异很大,农业因遭受严重干旱大幅度减产的年份不可避免,局部农田虽可采取

覆盖、集雨补灌等集约栽培技术减少损失,但在大范围内作用还是有限的。为此建议,为保持该地区自身粮食供给的相对稳定,在积极采取提高降水利用率技术措施的同时,还必须采取"以丰以歉"的种植业发展策略,以三至五年为一个目标制定粮食生产和供应计划,而不完全着眼于当年收成如何,这一计划思路的转变,对于促进该地区生产、生态的良性循环,以及保持社会稳定都是有益的。

(5) 加速小城镇建设进程,推动二、三产业发展

城镇化发展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城市数量少、非农业人口例低。1999年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17%,低于东部地区47.4%30个百分点,城市密度相差56倍。西部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左右,东西部的差距问题突出表现为农村的差距。逐步减少农业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一方面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另一方面应创造条件,结合生态环境建设整体规划和综合治理的战略部置,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人口转移,使一定比例的人口摆脱对土地的依赖。既可促进退耕还林还草的进程,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又有利于大规模产业化的发展,使区域内外在物资交流、运输、科技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6) 改革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提高投资效果

加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这项跨行业、跨部门的宏传工程的领导,建议在生态环境脆弱区、恶化区,设立专职机构,加强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协调农、林、牧、水等职能部门,明确责任,分工合作,避免重复投资、重复统计、重复估算治理效益的弊端。项目实施中,采取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严格检查验收,保证各项治理措施与工程的质量与进度;同时明确规定上过程中必须有水土保持和农、林、牧、水等有关的科研、教学部门参加,促进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提高科技含量,提高投资效益。

(7) 将科学技术与专业科技力量直接切入生态环境建设,充分发挥支撑作用

按照国际项目管理经验,专业研究机构应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参加区域或大型生态环境建设项目,从规划、实施、直到评估验收的全程工作。为有效发挥科技的作用,在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项目中增设"科技专项"是十分必要的。建议以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决策或主管部门为中心组织和部置科技工作,根据实际需求将生态环境建设与科技纳入一体,形成直接为生态环境建设服务的科技体系,把国家的需求与教学、科研单位的生存和发展用责权利联系起来,既可以保障规划及实施的科学性,又可提高治理项目的质量,同时也可使科研教学单位多年的科技成果在项目区中得到应用和推广。

二,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1,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的供给和保障。水利包含着水资源开发利用、除害、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等许多内容。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位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但是,目前我国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时空分布不均匀,利用不合理。目前全国的总供水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我国的水资源利用大多是粗放型,不注重节水,浪费严重。到下个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接近16亿,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达到和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对水的需求将进一步提高,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第二,洪涝、干旱灾害频繁。我国洪涝灾害十分频繁,几乎每年都发生,加之水利工程及城市、乡村的防洪标准普遍偏低,灾害损失十分严重。干旱灾害也经常发生,今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次灾害的直接损失将不断加大。第三,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积少,灌溉技术落后,管理粗放,水的利用率较低。第四,我国现有水利工程有相当一部分工程质量不高,设计标准偏低,一些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大中型灌区工程配套不齐,

致使工程效益衰减,有的工程甚至报废。第五,水污染十分严重,水环境问题突出。

因此,只有确保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确保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利可持续发展既是我国总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21世纪的中国,经济和社会能否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资源能否可持续利用。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工程的运用与管理、水利的投资与建设、人才的开发与使用、水土保持、防洪除涝、体制与机制、科教与法规等。其中,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

(1)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容易发生涝灾

水土流失的首要后果是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严重的是水源枯竭,河道断流,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使土壤蓄水量减少。土壤颗粒间的空隙占土壤总体积的30~50%,空隙是水份存在的空间,是涵养水源的关键,由于土壤随水而去,贮水空间就随之丧失,土壤的蓄水量也因此减少,从水文角度讲,增强了径流的年内变化,使洪水季节水更多,枯水季节水更少。第二,水土流失使得梯田、水塘、水凼、水库、湖泊、河道等发生淤积,蓄水容积减小,蓄水量也相应减少,也同样使汛期水更多,枯季水更少。因此,水土流失容易造成涝灾。

(2)增加地表径流,加剧洪水泛滥

水土流失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但在洪水季节恰恰相反。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植被大部分遭到了破坏,同时,山区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当暴雨发生时,由于地面坡度大,植被不够,坡面截流能力较差,土壤表层涵水能力低,使得降雨强度远远大于土壤入渗速度,雨水来不及入渗,迅速大量产流,瞬时形成山洪,洪水过程与暴雨过程相似,陡涨陡落,历时短暂,凶猛的洪水夹杂泥沙倾泻而下,使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

(3)造成河库淤塞,降低水利工程的效益

由于表层土壤裸露,在水力的侵蚀下,大量泥沙随地表径流流向塘库、江河,一方面淤积的泥沙减少了库容,削弱了水库的防洪能力,减少水库的使用寿命,严重时易造成漫坝、垮坝等灾害,另一方面造成沟渠江河河床拾高,严重影响行洪能力,致使洪水宣泄不畅,水位上涨,因此经常出现10年一遇的流量20年一遇的水位现象。

(4)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由于植被破坏、径流改变,土壤乃至地质结构受到影响,一遇暴雨,极易形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造成山洪灾害。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除了冲毁房屋、道路、电力通讯等设施外,也将破坏农田、水塘、水凼、水库等水利设施,严重的还会影响航运,使河道断流。

(5)水环境质量下降

由于洪水增大,发生次数增加,表层土壤以泥沙形式进入水体,水体中含沙量增加,增加了水的浊度。同时,流失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及残存的农药、肥料等物质,这些物质随土壤一起进入水体,使水体的面源污染加大。水土流失越严重,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就越多,水污染越严重;如前所述,水土流失使水库、湖泊、河道等发生淤积,同时,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因此,造成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下降,水环境容量减少,水污染速度加快。 3,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及其应对措施

水土流失危害十分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利用,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遏制水土流失,实施水土保持,是当前唯一选择,尤其是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如三峡库区。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

境的综合科学技术。具体说来,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主要有:

(1)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水土保持可以维持或增加土壤的入渗量,一些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如梯田、水凼、水库等)还可以拦蓄径流,一方面在汛期可以削减洪峰,提高防洪能力,另一方面,在枯水季节可以补充径流,减少径流的年际变化。

(2)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量,很多水土保持设施(如水平梯田、小山塘、排灌沟渠等)还可以拦泥拽沙,增加塘库蓄水,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益,减少水库、湖泊、河道等的淤积,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

(3)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从而也降低了滑坡、泥石流对水利工程损坏率。

(4)水土保持可以提高水环境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富行. 资源水利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J].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00,19(4):4~7.

[2]刘震. 从我国水土流失现状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战略布局及主要任务[J]. 中国水利,2002年7月:31~33.

[3] 张崇庆.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策[J]. 中国水土保持.2002年第6期:9~10.

[4] 韩建平. 水土流失的危害与森林的作用[J]. 山西林业科技.2002年3月第1期:29~32.

[5] 孙习稳,李晓妹. 水土流失是我国最严重的公害[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年第4期:36~38.

[6] 李绅东. 西南山区水土流失对水环境的影响[J].水资源研究.2002年12月,23(4):31~32.

[7] 焦居仁.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


相关文章

  • 有关本科毕业论文答辩
  • 毕业论文答辩程序 1. 自我介绍作为答辩的开场白,包括姓名.学号.与业.介绍时要丼止大方.态度从容. 面带微笑,礼貌得体的介绍自己,争取给答辩小组一个良好的印象.好的开端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2. 答辩人陈述收到成效的自我介绍只是这场答辩的 ...查看


  • 毕业设计要求.选题与任务书的填写
  • 信息工程系09级学生 毕业设计要求.选题与任务书的填写 一. 毕业设计(论文)的作用.目的与要求 1. 作用 有下述三个方面的作用  总结:对在学期间所学知识的检验与总结  培养:培养和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训练:使学生 ...查看


  • 理学院毕业论文规范
  • 河南工程学院理学院 毕业论文格式及材料内容管理规定 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 ...查看


  • 浙江省水利专业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资格评价条件
  •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客观公正地评价水利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水利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根据<工程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和<水利工程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 ...查看


  • 科研项目申请书范文精华版(4000字)
  • 科研项目申请书范文(学校内部及省级课题均可以此 为模版) 学科分类 申报学科代码 项目编号 密级 农 0903 ×××大学校长基金自然科 学项目 申请书 ×××大学校长基金自然科学项目 申 请 书 项目名称:保护性耕作下棉花对微量元素吸收的 ...查看


  • 毕业论文写作实用指南
  • [题记]靠谱实用的论文写作指导,主页君出品 [一]论文写作的格式要求 题目 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 过20个字 关键词 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 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 目录 写出目录,标明页码 谢辞 简述自己通过 ...查看


  • 科研项目申请书范文精华版
  • 科研项目申请书范文(学校内部及省级课题均可以此 为模版) 学科分类 申报学科代码 项目编号 密级 农 0903 ×××大学校长基金自然科 学项目 申请书 ×××大学校长基金自然科学项目 申 请 书 项目名称:保护性耕作下棉花对微量元素吸收的 ...查看


  • 写给研究生一年级的新生
  • 我的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就快结束了,刚好好几个好朋友开始读研究生,我想就把自己这三年的一些体会写下来,供他们参考,让他们的研究生生活更为完美一些吧!取名<研究生如何做好毕业课题>,其实就是整个研究生生活各个方面的一些体会心得.希望能 ...查看


  • 各项规章制度二
  • 各项规章制度(二) 幼儿园档案管理制度 一. 收集制度 1. 定期由教研组长将各类计划.科研.教案.经验.听课记录等资料收集好交园长室. 2. 定期由后勤组长将园舍房屋.线路.水管.下水道走向.新建.修建或检查后的记录资料收集好交园长室. ...查看


  • 03文献综述模板及基本要求
  • "论文题目"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 摘要: 关键词:1. 2正文内容33.1二级标题正文内容„„ 3.2 二级标题2 正文内容------------ 3.2.1 三级标题正文内容„„ 3.2.2 三级标题2 正文内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