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地级市居民物质生活水平聚类分析

江苏省地级市居民物质生活水平聚类分析

摘 要: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对社会稳定尤为重要。本文通过选取合适的指标,从居民物质生活水平角度对江苏省地级市进行系统聚类,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据此为提高全省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提出建议。

关键词: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江苏省;系统聚类

Cluster analysis on the material living standard of residents

in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China is in a crucial period of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mproving the living standard of urban resident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social stability. In this paper, I select the appropriate index and do system clustering on the cities of Jiangsu province from the angle of people’s material life level. Through analyzing the classification results, I put forward the proposal to improve the material living standard of residents.

Keywords: material living standard, Jiangsu province, system clustering

0、引言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江苏省作为我国东南部地区的发展大省,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速度加快,但由于传统的生产力布局不合理造成各地区经济发展的起点不完全一致,再加上资源、技术、地域等条件的差异,导致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均衡发展。

我国倡导以人为本、社会和谐,关注人民生活水平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江苏省快速发展的同时,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当前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同一城市的居民生活水平发展纵向研究上,对省内不同城市之间居民生活水平差异的横向对比研究少之又少。而对于不同城市之间生活水平的比较,不能只关注城镇居民,应该同时关注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居民生活水平是指在某一社会生产发展阶段中,居民用以满足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社会产品和劳务的消费程度。具体内容包括: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劳动的社会条件和生产条件、社会服务的发达程度、闲暇时间的占有量和结构、卫生保健和教育普及程度等。

为了客观、准确地评价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居民生活现状,找出各城市的差异,探讨其成因,本文将重点放在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比较上,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江苏省的13个地级市的居民物质生活水平进行聚类分析,综合利用影响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各项指标, 对城市居民物质生活水平进行划分,同时根据分析结果对进一步提升江苏全省的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提出建议。

1、选择指标

对于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分析,选择指标要遵循以下五点原则:

1、 选择反映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指标,排除文化、社会服务等精神生活衡量的要素; 2、 要反映江苏省各市的特征,不同市的指标值具有明显差异; 3、 不同市的指标不能高度相关,指标之间不能高度相关; 4、 指标要全面、综合、简洁、可得、可操作; 5、 指标必须综合反映城镇和农村情况;

6、 使用绝对量分析不能说明生活水平的高低,所以都采用人均评价指标。

本文认为居民物质生活水平主要与收入、支出和住房相关,根据上述指标选取的原则,本文最后选定六个指标,如表1所示:

表1居民物质生活水平衡量指标

2、收集数据

本文中所用数据均来自《江苏统计年鉴2014》.

通过采用这些数据,确保了数据来源的真实可靠性,同时由于选取的都是人均指标,保证了本文分析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最后得到的数据见表2:

表2 原始数据

3、标准化处理

由于原始数据中各指标间的量纲和数量级单位不同,数据之间不具有可比性,可能导致

距离的计算结果有很大的偏差,故必须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本文采取Z 分数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公式为

其中,为即13个城市的第i 个指标的平均值,为标准差。

在SPSS 软件中可以直接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处理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标准化数据

4、聚类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江苏省各城市居民物质生活水平,并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本文对13个城市进行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是认为所研究的样品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似性。通过定义样本间的距离和类间的距离,把一些相似程度较大的样品聚合为一类,把另外一些相似程度较大的样品又聚合为另一类,关系密切的聚合到一个小的分类单位,关系疏远的聚合到一个大的分类单位,直到把所有样品都聚合完毕,把不同的类型一一划分出来,形成一个由小到大的分类系统。

将13个地级市的6个指标作为考查数据,利用平方Euclidean 距离

计算各市之间的相对距离。其中,,p=5. 计算得到的相关性矩阵入表4所示。

表4 相关性矩阵

常州 苏州 南通 连云港 淮安 盐城 扬州 镇江 泰州 宿迁

7.78 9.27 16.41 24.53 21.09 16.40 13.12 13.65 17.73 36.72 1.72 1.64 9.95 28.88 28.56 18.15 13.11 7.30 12.73 37.87 15.51 0.00 33.01 4.39 10.27 3.86 1.76 18.73 19.41 1.86 10.02 2.80 6.54 10.08 2.27 7.07 6.19 5.42 25.35 4.39 3.86 0.00 15.80 15.80 0.00 40.07 9.05 39.43 11.94 26.35 4.29 20.95 2.49 12.73 20.52 1.01 50.12 12.31 18.73 40.07 9.05 0.00 0.92 1.84 3.16 10.07 5.88 1.76 19.41 39.43 11.94 0.92 0.00 2.55 3.91 12.17 8.08 3.61 10.02 26.35 4.29 1.84 2.55 0.00 0.71 4.75 3.17 4.83 6.54 2.27 20.95 12.73 2.49 0.39 3.16 10.07 3.91 12.17 0.71 4.75 0.00 2.37 2.37 0.00 1.43 1.21 6.86 13.86 6.19 20.52 1.01 5.88 8.08 3.17

1.43 1.21 0.00 8.09

城市之间进行聚类:徐州和淮安最先进行聚类,两者之间距离为0.38;第二步南通和镇江进行了聚类,两者之间距离为0.39;其他依次进行聚类,经过12步聚类,13个城市聚成了一个大类。聚类过程如表5所示:

运用组间联接的方法最后得到的聚类结果见图1:

图1 聚类树状图

根据上图,将江苏省13个地级市分为5类比较合理:

表6 居民物质生活水平分类结果

各类别所包括的城市数不同,这从形式上不如人为分组整齐,但这恰恰反映了聚类分组的科学性,它避免了人为分组的主观随意性。

5、城市间差异及原因分析

结合表2中的原始数据,可以看出五类城市有以下特点:

第一类:无锡、苏州、常州,是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最高的城市。三个市的各项指标在全省均居前列,尤其是农村人均纯收入、人均总支出和人均住房面积位居全省前三。从地理位置上看,三个市均属于苏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

第二类:南京,是居民物质生活水平较高的城市。南京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人均消费支出与第一类的三个城市相似,但是农村的三项指标与之有一定差距,城镇人均住房

面积更是排在全省最后。南京作为江苏省省会,全省的经济、政治、文化、金融、信息中心,城市发展基础良好,但是明显城镇和农村发展不均衡。

第三类:南通、镇江、泰州,是居民物质生活水平中等的城市。三个市的各项指标仅次于前两类,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位居全省前三。从地理位置上看,南通、泰州属于苏中,镇江属于苏南偏中部,城市发展稳定,城乡发展均衡。

第四类:徐州、淮安、连云港、盐城、扬州,是居民物质生活水平较低的城市。五个市各项指标较低,淮安和连云港的农村收支更是明显偏低。从地理位置上看,除扬州位于苏中地区外,其余均属于苏北,经济发展较为迟缓。

第五类:宿迁,是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最低的城市。该市除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较高外,其余指标均为全省最低。宿迁同样属于苏北地区城市,经济发展落后,居民生活水平太低。

6、促进江苏省城市均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对江苏省13个城市进行聚类分析,发现省内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明显不均衡,总地上表现为苏南地区生活水平最高;苏中地区生活水平处于中等位置,并且农村生活水平较好;苏北地区生活水平最低,其中宿迁市最为落后。

为了促进江苏省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缩小地区贫富差距,改变南北不平衡的局面,从整体上提高全省居民物质生活水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强化无锡、苏州、常州、南京的带头作用,发展特色经济;

2、 在发展省会城市南京城镇经济的同时,注重南京市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缩小城乡

差距,同时重点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面积的问题;

3、 正视城市间差距,利用比较优势,统筹发展。例如第三类城市的城镇居民住房面积

是一特色,在此基础上有效增加城镇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市居民消费水平; 4、 重视苏北地区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从根本上改变苏中、苏南地区城市居民持

久收入缓慢的现状。关注宿迁市居民生活需求,解决省内边缘城市发展问题,全面提高全省居民物质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何晓群. 多元统计分析[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 江苏省统计局. 江苏统计年鉴2013[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江苏省地级市居民物质生活水平聚类分析

摘 要: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对社会稳定尤为重要。本文通过选取合适的指标,从居民物质生活水平角度对江苏省地级市进行系统聚类,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据此为提高全省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提出建议。

关键词: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江苏省;系统聚类

Cluster analysis on the material living standard of residents

in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China is in a crucial period of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mproving the living standard of urban resident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social stability. In this paper, I select the appropriate index and do system clustering on the cities of Jiangsu province from the angle of people’s material life level. Through analyzing the classification results, I put forward the proposal to improve the material living standard of residents.

Keywords: material living standard, Jiangsu province, system clustering

0、引言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江苏省作为我国东南部地区的发展大省,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速度加快,但由于传统的生产力布局不合理造成各地区经济发展的起点不完全一致,再加上资源、技术、地域等条件的差异,导致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均衡发展。

我国倡导以人为本、社会和谐,关注人民生活水平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江苏省快速发展的同时,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当前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同一城市的居民生活水平发展纵向研究上,对省内不同城市之间居民生活水平差异的横向对比研究少之又少。而对于不同城市之间生活水平的比较,不能只关注城镇居民,应该同时关注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居民生活水平是指在某一社会生产发展阶段中,居民用以满足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社会产品和劳务的消费程度。具体内容包括: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劳动的社会条件和生产条件、社会服务的发达程度、闲暇时间的占有量和结构、卫生保健和教育普及程度等。

为了客观、准确地评价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居民生活现状,找出各城市的差异,探讨其成因,本文将重点放在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比较上,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江苏省的13个地级市的居民物质生活水平进行聚类分析,综合利用影响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各项指标, 对城市居民物质生活水平进行划分,同时根据分析结果对进一步提升江苏全省的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提出建议。

1、选择指标

对于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分析,选择指标要遵循以下五点原则:

1、 选择反映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指标,排除文化、社会服务等精神生活衡量的要素; 2、 要反映江苏省各市的特征,不同市的指标值具有明显差异; 3、 不同市的指标不能高度相关,指标之间不能高度相关; 4、 指标要全面、综合、简洁、可得、可操作; 5、 指标必须综合反映城镇和农村情况;

6、 使用绝对量分析不能说明生活水平的高低,所以都采用人均评价指标。

本文认为居民物质生活水平主要与收入、支出和住房相关,根据上述指标选取的原则,本文最后选定六个指标,如表1所示:

表1居民物质生活水平衡量指标

2、收集数据

本文中所用数据均来自《江苏统计年鉴2014》.

通过采用这些数据,确保了数据来源的真实可靠性,同时由于选取的都是人均指标,保证了本文分析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最后得到的数据见表2:

表2 原始数据

3、标准化处理

由于原始数据中各指标间的量纲和数量级单位不同,数据之间不具有可比性,可能导致

距离的计算结果有很大的偏差,故必须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本文采取Z 分数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公式为

其中,为即13个城市的第i 个指标的平均值,为标准差。

在SPSS 软件中可以直接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处理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标准化数据

4、聚类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江苏省各城市居民物质生活水平,并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本文对13个城市进行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是认为所研究的样品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似性。通过定义样本间的距离和类间的距离,把一些相似程度较大的样品聚合为一类,把另外一些相似程度较大的样品又聚合为另一类,关系密切的聚合到一个小的分类单位,关系疏远的聚合到一个大的分类单位,直到把所有样品都聚合完毕,把不同的类型一一划分出来,形成一个由小到大的分类系统。

将13个地级市的6个指标作为考查数据,利用平方Euclidean 距离

计算各市之间的相对距离。其中,,p=5. 计算得到的相关性矩阵入表4所示。

表4 相关性矩阵

常州 苏州 南通 连云港 淮安 盐城 扬州 镇江 泰州 宿迁

7.78 9.27 16.41 24.53 21.09 16.40 13.12 13.65 17.73 36.72 1.72 1.64 9.95 28.88 28.56 18.15 13.11 7.30 12.73 37.87 15.51 0.00 33.01 4.39 10.27 3.86 1.76 18.73 19.41 1.86 10.02 2.80 6.54 10.08 2.27 7.07 6.19 5.42 25.35 4.39 3.86 0.00 15.80 15.80 0.00 40.07 9.05 39.43 11.94 26.35 4.29 20.95 2.49 12.73 20.52 1.01 50.12 12.31 18.73 40.07 9.05 0.00 0.92 1.84 3.16 10.07 5.88 1.76 19.41 39.43 11.94 0.92 0.00 2.55 3.91 12.17 8.08 3.61 10.02 26.35 4.29 1.84 2.55 0.00 0.71 4.75 3.17 4.83 6.54 2.27 20.95 12.73 2.49 0.39 3.16 10.07 3.91 12.17 0.71 4.75 0.00 2.37 2.37 0.00 1.43 1.21 6.86 13.86 6.19 20.52 1.01 5.88 8.08 3.17

1.43 1.21 0.00 8.09

城市之间进行聚类:徐州和淮安最先进行聚类,两者之间距离为0.38;第二步南通和镇江进行了聚类,两者之间距离为0.39;其他依次进行聚类,经过12步聚类,13个城市聚成了一个大类。聚类过程如表5所示:

运用组间联接的方法最后得到的聚类结果见图1:

图1 聚类树状图

根据上图,将江苏省13个地级市分为5类比较合理:

表6 居民物质生活水平分类结果

各类别所包括的城市数不同,这从形式上不如人为分组整齐,但这恰恰反映了聚类分组的科学性,它避免了人为分组的主观随意性。

5、城市间差异及原因分析

结合表2中的原始数据,可以看出五类城市有以下特点:

第一类:无锡、苏州、常州,是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最高的城市。三个市的各项指标在全省均居前列,尤其是农村人均纯收入、人均总支出和人均住房面积位居全省前三。从地理位置上看,三个市均属于苏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

第二类:南京,是居民物质生活水平较高的城市。南京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人均消费支出与第一类的三个城市相似,但是农村的三项指标与之有一定差距,城镇人均住房

面积更是排在全省最后。南京作为江苏省省会,全省的经济、政治、文化、金融、信息中心,城市发展基础良好,但是明显城镇和农村发展不均衡。

第三类:南通、镇江、泰州,是居民物质生活水平中等的城市。三个市的各项指标仅次于前两类,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位居全省前三。从地理位置上看,南通、泰州属于苏中,镇江属于苏南偏中部,城市发展稳定,城乡发展均衡。

第四类:徐州、淮安、连云港、盐城、扬州,是居民物质生活水平较低的城市。五个市各项指标较低,淮安和连云港的农村收支更是明显偏低。从地理位置上看,除扬州位于苏中地区外,其余均属于苏北,经济发展较为迟缓。

第五类:宿迁,是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最低的城市。该市除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较高外,其余指标均为全省最低。宿迁同样属于苏北地区城市,经济发展落后,居民生活水平太低。

6、促进江苏省城市均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对江苏省13个城市进行聚类分析,发现省内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明显不均衡,总地上表现为苏南地区生活水平最高;苏中地区生活水平处于中等位置,并且农村生活水平较好;苏北地区生活水平最低,其中宿迁市最为落后。

为了促进江苏省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缩小地区贫富差距,改变南北不平衡的局面,从整体上提高全省居民物质生活水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强化无锡、苏州、常州、南京的带头作用,发展特色经济;

2、 在发展省会城市南京城镇经济的同时,注重南京市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缩小城乡

差距,同时重点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面积的问题;

3、 正视城市间差距,利用比较优势,统筹发展。例如第三类城市的城镇居民住房面积

是一特色,在此基础上有效增加城镇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市居民消费水平; 4、 重视苏北地区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从根本上改变苏中、苏南地区城市居民持

久收入缓慢的现状。关注宿迁市居民生活需求,解决省内边缘城市发展问题,全面提高全省居民物质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何晓群. 多元统计分析[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 江苏省统计局. 江苏统计年鉴2013[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相关文章

  • 基层政府组织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公共性问题界定
  • 摘 要: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不同层级的政府组织都发挥着"治理主体"的作用.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基层政府组织既能够传达上级部门的"上情",又了解基层群众的"民意" ...查看


  • 2014年上半年中国旅游消费价格指数
  • 2014年上半年中国旅游消费价格指数(TPI )报告 发表于 2014/07/28 13:59 由 cjyyzb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课题组[1] 一.2014年上半年TPI 总体情况 (一)全国TPI 特征:"倒V &qu ...查看


  • _供给侧改革与消费需求扩张
  • <经济问题探索>2016年第4期 供给侧改革与消费需求扩张 汤向俊1,马光辉2 * (1. 江苏科技大学,江苏镇江212003:2. 西安交通大学,西安710049)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令人困惑的现象:一方面制造业 ...查看


  • 江苏省病媒生物监测方案(2013版)
  • 江苏省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〇一二年三月 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特制定此方案. 一.背景 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生物,一般指能传 ...查看


  • 中国故乡大数据报告
  • 月是故乡明--中国故乡大数据分析报告 百度地图慧眼 前言 <中国故乡大数据分析报告>主要依据定位.人口大数据等综合数据对各城 市群和各省人口的故乡大数据及流入&流出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报告内容 主要分为故乡大数据特点.流 ...查看


  • 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四个世界
  • 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四个世界 2014-12-09 10:07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第9期 我有话说 [摘要]文章利用五普.六普数据研究证明,我国社会分层结构在两次普查期间有所进步,但整体仍然呈"倒'丁'字型 ...查看


  • 中国最富有的10个县级市
  • 图文来源于:证劵之星 排名:10 城市:上虞 所属地级市:绍兴 省份:浙江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11元 上虞中国青瓷的发源地,是一个区位优势较为突出的县市.上虞素有"九县通衢"之称,拥有杭州湾南岸唯一 ...查看


  • 辽宁省新型城镇化进程评价
  • 辽宁省新型城镇化进程评价 王素娟1 吴殿廷2 赵 林2 吴 昊3 (1 赤峰学院科研处,内蒙古 赤峰 024000) (2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100875) (3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北京,100875) ...查看


  • 农村城市化与农村的未来发展
  • [摘要]本文结合自身经历,以自己的家乡为例叙述了在农村城市化过程中本身所体现的一些潜在问题,以及地区差异下的农村城市化对整体区域发展的影响,接着从环境.教育.经济发展三个角度讨论了农村建设中首要考虑的问题,并相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举例贴近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