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分析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分析

付瀚,曹馨方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09)

E-mail:

摘 要:在传统农业中,人们为追求农业的高产出,最大限度的向农业投入化学能和机械能,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对农业生产的研究表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够实现农业经济效益与自然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本文简要阐述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原则,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我国建设的重要意义。重点探讨了国内外农业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这些成熟的模式是各地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良好借鉴。提出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并创新提出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新思路,走“工业—农业”循环经济道路,形成大农业循环经济;加强国际合作,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对策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人们更加重视循环经济,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在20世纪40年代,各国将现代科学技术大规模应用于传统农业,其基本思想是最大限度地向农业生产投入化学能和机械能,以谋取农业的最高产出。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也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了解决农业面临的困难,各国为此寻找新的出路。把循环经济的思想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的增长,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1. 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

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应用于农业生产体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减少农业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在农产品的产出端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使废弃物可以作为再生资源,再次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实现农业经济效益和自然生态环境效益的统

一。农业循环经济它尊重生态系统和经济活动系统的基本规律,以农业经济效益为驱动力,按照3R原则,通过优化农业产品生产至消费整个产业链的结构,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使用和农业产业活动对环境的有害最小排放或最小侵害的一种农业生产经济模式。[1]其实质是要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农业经济活动向生态化转变。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存在着差别:传统农业经济是一种由“自然资源—粗放生产—消费消耗—大量废弃—末端治理”所构成的单向线性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模式中,人们先把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大量开采出来。然后又将污染物和废弃物大量排放出来, 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而农业循环经济则倡导一种建立在农业资源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农业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自然资源—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整个农业经济系统以及生产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废弃物,并且产生的废弃物可用于再生资源继续使用,最终形成资源反复循环流动利用的过程。农业循环经济旨在将农业经济活动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实现对环境的有效保护,它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图1 传统农业经济与农业循环经济流程图

农业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一般而言包括三个原则[2],即3R原则: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原则。

表1 农业循环经济三原则

3R原则 针对对象 目的

减量化原则(Reduce) 资源投入 减少进入农产品投入端的资源和物质流量,从源头

节约资源的使用量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再使用原

则(Reuse) 生产过程 增加农业资源的使用功能,提高利用率,要求资源

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

再循环原

则(Recycle)

废弃物 能够把废弃物变成资源再次利用,以减少废弃物的最终处理量,使再循环能够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减量化原则(Reduce)是指为了达到既定的农业生产目标而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减少稀缺资源或不可再生资源的投入量,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资源,特别是控制使用有害于环境的资源投入,从而在农业生产的活动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

再使用原则(Reuse)是指农业资源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使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物质过早成为垃圾。例如,在农业生产、加工、消费过程中,用于农业生产的资源、制造和包装产品的器具能以初始形态被多次利用和反复使用,而不是一次用过就废弃,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

再循环原则(Recycle)是指充分利用各种有用成分,合理开发二次资源,实现废弃物的充分回收利用,例如,北京市一年产生的450万吨垃圾就是90万吨煤,而且烧结后的炉渣还可以制砖,做到物尽其用。

2. 国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国外循环经济发展中,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来构筑制度环境,并投入大量资金发展科技和加强基础建设;良好的环境教育使得公众积极参与,有效促进了资源在经济系统中的流动。国外循环经济在农业中的运用,根据其国家的国情和地理环境,逐渐探索出成熟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由于地域性质和科技支撑的不同所表现的模式也不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关键在于实践。

德国是发展循环经济最早、水平较高的国家,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早在1972年就颁布了有关废弃物末端处理的法律,并于1996年颁布了《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在农业生产方面要求不使用化学合成的除虫剂、除草剂,使用有益天敌或机械的除草方法;不使用易溶的化学肥料,而是使用有机肥或长效肥;采用轮作或间作等方式种植;不使用化学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牧场载畜量;动物饲养采用天然饲料;不使用抗生素、不使用转基因技术。[3]德国在农业发展方面掌握着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先进的观念,十分值得各国借鉴和学习。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循环经济理念在日本深入人心。21世纪初,日本提出“环境立国”战略,即创建循环型社会的国家目标。目前,日本已经颁布实施了多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在农业循环经济方面也有很多成就,日本循环农家肥中心利用现代技术把家畜粪便、稻壳和发酵菌类混合在一起,并配上除臭装置,用制成的农家肥取代化肥,不仅具有环保意义,而且还生产出绿色食品。[4]日本是一个资源十分缺乏的国家,所以在节约资源,循环再利用研究方面十分积极。

阿根廷素有“南美粮仓”的美名,在农业生产中打破“种地必先耕地”的传统,广泛应用“免耕直播法”。这种“不耕而种”看似原始的生产方式在今天越来越体现出增产、环保、降低成本的众多好处。[5]世界上众多国家也在推广免耕种植技术,全世界至少有6000公顷的土地实施了免耕直播技术。

以色列地处干旱半干旱的沙漠地带,是缺水的国家。为克服降水不足问题,在农业生产中大力开发节水技术,成为世界上节水灌溉最先进的国家,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现代化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以色列农业灌溉已经由自流灌溉变为压力灌溉。压力灌溉主要是滴灌和喷灌,水的利用率分别可达95%和80%,而且全部采用电脑管理,按照作物的需求适量灌溉,包括灌溉时间、次数、间隔、灌溉量等。由电脑控制,先将化肥溶入水,把水通过塑料管直接送到作物最需要水的根部,水肥灌溉,一气呵成。[6]这种灌溉方式大大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减小了化肥对作物和环境的污染,实现了农业灌溉领域的一场革命。

总之,发达国家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十分重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实现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主要依靠先进的农业科技手段和工业提供的装备,如精量施药机械,精量播种机械,节水灌溉设备等。国外这些先进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十分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我们在借鉴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与本地区条件相匹配的农业生产新技术和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使国外的新思路和新技术更好的为各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3.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是在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逐步发展形成的新型农业模式,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国政府就一直十分关注新型农业的发展。我国幅员辽阔,跨越众多经纬度和海拔高度带,农业生态经济区划类型多种多样,因此我国在20多年的生态农业研究和实践中已经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及技术体系。

3.1南方“猪一沼一果”农业循环模式

南方“猪一沼一果”农业循环模式是以沼气建设为纽带,将养殖业、果业生产结合起来,达到系统内能源、饲料、肥料良性利用的一项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它利用庭院、果园等资源,采用“沼气池、猪舍、果园”三结合工程,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达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效果。目前,该技术在江西及南方丘陵地区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并成为了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图2 “猪—沼—果”农业循环模式

3.2 基塘生态农业循环模式

基塘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其本质上是一种复合型人工生态结构,它使陆地生态系统与淡水生态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低消耗、高效益的科学系统。根据基面上种植物的不同,基塘模式可分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等。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创造出比单一的养殖或种植更高的经济效益。珠江三角洲有四百多年历史的种桑—养蚕—养猪—养鱼良性循环的“桑基鱼塘”,是我国传统农业循环经济的典范。这种模式把蚕沙喂鱼,塘泥肥桑,种桑、养蚕、养鱼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桑、蚕、鱼、泥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营造了十分理想的生态环境,收到了理想的经济效益,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

图3 “桑基鱼塘”农业循环模式

3.3 “四位一体”的农业循环模式

“四位一体”的农业循环模式是辽宁省首创的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生态综合工程。该工程指建立沼气池、养猪,猪粪入池发酵产生沼气,沼气用作照明、炊事、取暖等,沼渣、沼液做蔬菜的有机肥料或猪饲料添加剂。这种模式实现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有机结合,是一种能流、物流良性循环,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四位一体”的农业循环模式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应用较多,各地区可以根据其科学原理,结合本地具体的农业情况,科学合理的进行设计和改进,并加以推广,在各地应有比较广阔的发展空间。

图4“四位一体”农业循环模式

3.4 平原农林牧复合农业循环模式

平原农林牧复合农业循环模式是指在同一土地管理单元上,人为地把多年生木本植物(如乔木、灌木、竹类等)与栽培作物(如农作物、药用植物以及真菌等)和(或)动物,在空间上

[7]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具体模式:粮—猪—沼—肥进行合理组合的土地利用和技术系统的综合。

农业模式;林果—粮立体农业模式;林果—畜禽复合农业模式。这种模式可以进一步挖掘农林、农牧、林牧不同产业之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能力,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农牧业的产物,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有重要作用。

图5 林果—畜禽复合农业循环模式

3.5 生态畜牧业循环模式

生态畜牧业循环模式是指利用清洁生产思想和方法进行农业、畜牧业生产的过程,达到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目的,同时生产优质的畜产品。具体模式主要有: 规模化养殖场生产模式,综合生态养殖场生产模式。[8]例如,规模化养牛场生产模式主要是着眼于对大量作物秸秆特别是玉米秸秆的充分利用,在粮食种植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养殖业。养殖的动物种类还可以是猪、羊等,实践证明利用青鲜作物秸秆和经过加工处理后的秸秆发展养牛业最为合适。在养牛业的基础上,利用牛粪养猪可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取得更高的效益。

3.6 立体种养农业循环模式

立体种养农业循环模式是指在规模化农业生产的棚架作业区域内,适量的养殖禽类(鸡),通过禽类吃虫和田野内可食性生物,来补充饲料养殖禽类,产出的禽粪直接用于作物生长的有机肥料,即能起到生物防治病虫害的作用,又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为市场提供无害健康的农产品。[9]例如,在葡萄种植基地放养园林鸡,鸡吃虫,鸡粪作为葡萄生长的有机肥料,如此循环,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图7立体种养农业循环模式

总之,对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而言,农业资源的循环有不同的层次,我们要将农业发展与环境协调作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目标,多层次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针对性。各地在学习和借鉴的过程中,不能盲目的

完全套用,而要根据当地的地理、资源和农业产业情况进行合理的再研究和再设计,使其在应用过程中有较高的可行性。

4.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对策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发展观念、发展模式上的一场革命,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模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要求。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广泛吸收国内外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注重农业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通过资源的多级循环利用达到节约资源与减轻污染的目的,促使农业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逐渐向良性循环方向转变。针对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以下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几点对策:

4.1 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提高认识水平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建设能否顺利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视程度。第一,要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激发他们建设农业循环经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人们真正认识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的重要作用。第二,要广泛宣传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知识,对本地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典型模式,进行实例教育。应充分利用教育场所,举办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技术培训班、讲习班和辅导班。可以请技术能手进行现场指导,组织经验、技术交流会,鼓励农民订阅多种农业科技报刊杂志,购买或借阅农业书籍。要以务实的态度,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尽快提高农民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水平。

4.2 强化政府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引导

4.2.1 法律支撑

发展循环经济涉及到社会、经济、环境各个方面,需要建立有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制定必要的农业循环经济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借鉴发达国家实践农业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必须加快制定循环经济法规,通过法规对农业循环经济加以引导和规范。德国是最早建立有关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的国家;日本则是这方面立法最全的国家。目前,全国人大已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是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良好开端,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更多更完善的法律法规。在此,笔者认为可做出如下选择:

第一,加紧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应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做出明确、具体、操作性强的规定。

第二,加快循环经济的立法工作,在立法工作中考虑加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法律条文。目前,循环经济立法工作正在展开,并初步定于2007年8月颁布实施。

4.2.2 政策引导

农业循环经济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农、林、水利、环保和国土资源、科技、财政等部门,只有在政府的协调下,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才能保证顺利开展。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政府要继续增加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国外大多数国家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时,主要采取农业补贴的政策。国家已经迈出了减免农业税的巨大步伐,财政可以工业反哺农业的方式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支持。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和农村。

第二,要完善土地政策。继续稳定土地承包政策,保护农民对承包土地的使用权。采取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严格限制耕地数量的减少。

第三,进一步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比重。在劳动力结构上,提

高青壮年从事农业生产的比例,提高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水平。

4.3 启动农业清洁生产,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农业清洁生产包括清洁的投入(清洁的原料和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使用绿色化学品和农家肥)和清洁的产出(无害健康的农产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提出清洁生产的要求,是保证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当前应加强对大中型养殖场粪便污染的生态化治理,提高规模化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促进农业清洁生产。[10]并以生产安全农产品为主导,积极研制和推广各种高效肥料和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型农药,推广重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措施,控制农药、化肥污染的强度。

4.4 加强农业循环经济技术的研究、推广力度

4.4.1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

从传统农业向农业循环经济过渡的关键是农业循环经济技术的支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最终要依靠技术进步,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种类,开发和集成相关技术,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根据提高质量和实施产业化经营,确定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的重点技术。同时要重视农业的技术创新,积极推进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激励农业技术人员创新,提高农业科技贡献力,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4.4.2 农业循环经济的示范推广

在我国已经开展了农业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提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完善再生资源回收,提出按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的思路;树立模范典型提供示范。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的建设可采取多种形式,试点区域落实以后,要给予多方面的支持,确保示范基地的建设取得成功,并以此为契机,多宣传多引导,可组织有关人员到示范点参观学习,组织经验、技术交流会等,大力推广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的技术和经验。

4.5 完善农业循环经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目前,农民是以户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必须为农业产业建立社会化的服务体系。

进行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如节水灌溉、河渠整治、人畜饮水等;一是农村设施建设,如乡村道路、改水改厕、农村沼气、农村用电等;政府必须通过规划,进行系统化工程建设,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高必要的硬件设施。

建立信息服务体系。加快互联网进入农村的步伐,为广大农民了解国内外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同时政府有关农业部门应积极为广大农民提供信息,使我国农产品能够更多的进入国际市场。

建立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物资供应交易市场,为种农户之间买卖农业农副产品、实现物质和资源交换搭建交易平台。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所需要的机械设备及其他物资供应和维修提供社会化服务体系。

4.6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新思路

走“工业—农业”循环经济道路,形成大农业循环经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走“工业—农业”循环经济道路,形成大农业循环经济。要建立能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的支柱产业,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不断探讨工业废气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再循环使用。按照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和改造能够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工业—农业产业链,走“工业—农业”循环经济道路,形成大农业循环经济。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业循环经济真正循环起来。

加强国际合作,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发达国家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已经具有较高的水平,己经形成成熟的制度环境和技术环境。应尽快组织专家研究发达国家的农业循环经济制度和运作方式。从发达国家的经验中,找出各地可以借鉴的学习的内容,为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技术。我国试验的无耕作水稻栽培、生态厕所都是进行国际合作的成果。在目前我国技术开发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必须重视加强国际合作,引入国外成熟和先进适用的新观念和新技术。

5. 结束语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既要不断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又要保护和利用好农业生产资源环境,努力发展农业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建设。这就必须坚持生态环境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协调共进,把循环经济的思想运用于农业生产,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必须加强政府引导力度,通过立法的方式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的大力发展。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广阔空间在农村,只有让农民明白循环经济的科学道理和经济效益,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才可能变为自觉行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设备,科技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不竭的动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必须建立农业的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还要走创新之路,加强国际合作,走“工业—农业”循环经济的道路,形成大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贯彻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已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一股潮流和趋势,是21世纪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选择。我们只有顺应农业经济发展潮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才能使农业长远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祖辉,杨列勋,陈随军.农业经济管理论文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黄志彬,刘志峰.当代生态哲学及绿色设计方法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3] Guy Dauncey, Germany moves to circular economy, Tue, 3 Sep 96, 12:18 pdt.

[4] W. Kawashima, Curculation of Japan Economy98, www.ne.jp/asahi/cat/fub

[5] Martha, Amram, Nalin: Agricultural Economy in World [M],Boston, Business School Press

[6] Robert G..Cross, Agricultural Economy Development [M],New York: Broadway Books, 1997.

[7] 董淑阁.关于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5,(2):36-38

[8] 仲宗峰.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5

[9] 顾永祥,唐才刚.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和实践[J]. 上海农村经济, 2005,(3):23-25

[10] 陈晓波.试论福建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问题及对策[J].能源与环境,2005,(4):56-56

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ing pattern and strategy of

Agro-circular Economy

Fu Han, Cao Xinfang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China (230009)

Abstract

In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people are maximum to chemical energy and mechanical energy of agricultural input in order to pursue the high output of agriculture, while raising labor productivity, the serious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xists too. The study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dicates, develop Agro-circular Economy, can realize the unity of the agricultural economic benefits and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enefit. This text explains in brief intension and principle of recycling economy in agriculture develop the important meaning in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of Agro-circular Economy. Having probed in detail into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recycle economy typical mode, these ripe modes are that every area develops good reference of agricultural recycle economy. Having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 of developing agricultural recycle economy, and innovation has offered the new thinking of developing agricultural recycle economy, take the recycling economy road of

Keywords: Agro-circular Economy; pattern; strategy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分析

付瀚,曹馨方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09)

E-mail:

摘 要:在传统农业中,人们为追求农业的高产出,最大限度的向农业投入化学能和机械能,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对农业生产的研究表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够实现农业经济效益与自然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本文简要阐述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原则,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我国建设的重要意义。重点探讨了国内外农业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这些成熟的模式是各地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良好借鉴。提出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并创新提出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新思路,走“工业—农业”循环经济道路,形成大农业循环经济;加强国际合作,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对策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人们更加重视循环经济,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在20世纪40年代,各国将现代科学技术大规模应用于传统农业,其基本思想是最大限度地向农业生产投入化学能和机械能,以谋取农业的最高产出。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也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了解决农业面临的困难,各国为此寻找新的出路。把循环经济的思想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的增长,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1. 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

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应用于农业生产体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减少农业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在农产品的产出端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使废弃物可以作为再生资源,再次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实现农业经济效益和自然生态环境效益的统

一。农业循环经济它尊重生态系统和经济活动系统的基本规律,以农业经济效益为驱动力,按照3R原则,通过优化农业产品生产至消费整个产业链的结构,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使用和农业产业活动对环境的有害最小排放或最小侵害的一种农业生产经济模式。[1]其实质是要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农业经济活动向生态化转变。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存在着差别:传统农业经济是一种由“自然资源—粗放生产—消费消耗—大量废弃—末端治理”所构成的单向线性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模式中,人们先把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大量开采出来。然后又将污染物和废弃物大量排放出来, 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而农业循环经济则倡导一种建立在农业资源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农业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自然资源—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整个农业经济系统以及生产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废弃物,并且产生的废弃物可用于再生资源继续使用,最终形成资源反复循环流动利用的过程。农业循环经济旨在将农业经济活动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实现对环境的有效保护,它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图1 传统农业经济与农业循环经济流程图

农业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一般而言包括三个原则[2],即3R原则: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原则。

表1 农业循环经济三原则

3R原则 针对对象 目的

减量化原则(Reduce) 资源投入 减少进入农产品投入端的资源和物质流量,从源头

节约资源的使用量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再使用原

则(Reuse) 生产过程 增加农业资源的使用功能,提高利用率,要求资源

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

再循环原

则(Recycle)

废弃物 能够把废弃物变成资源再次利用,以减少废弃物的最终处理量,使再循环能够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减量化原则(Reduce)是指为了达到既定的农业生产目标而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减少稀缺资源或不可再生资源的投入量,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资源,特别是控制使用有害于环境的资源投入,从而在农业生产的活动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

再使用原则(Reuse)是指农业资源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使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物质过早成为垃圾。例如,在农业生产、加工、消费过程中,用于农业生产的资源、制造和包装产品的器具能以初始形态被多次利用和反复使用,而不是一次用过就废弃,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

再循环原则(Recycle)是指充分利用各种有用成分,合理开发二次资源,实现废弃物的充分回收利用,例如,北京市一年产生的450万吨垃圾就是90万吨煤,而且烧结后的炉渣还可以制砖,做到物尽其用。

2. 国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国外循环经济发展中,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来构筑制度环境,并投入大量资金发展科技和加强基础建设;良好的环境教育使得公众积极参与,有效促进了资源在经济系统中的流动。国外循环经济在农业中的运用,根据其国家的国情和地理环境,逐渐探索出成熟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由于地域性质和科技支撑的不同所表现的模式也不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关键在于实践。

德国是发展循环经济最早、水平较高的国家,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早在1972年就颁布了有关废弃物末端处理的法律,并于1996年颁布了《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在农业生产方面要求不使用化学合成的除虫剂、除草剂,使用有益天敌或机械的除草方法;不使用易溶的化学肥料,而是使用有机肥或长效肥;采用轮作或间作等方式种植;不使用化学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牧场载畜量;动物饲养采用天然饲料;不使用抗生素、不使用转基因技术。[3]德国在农业发展方面掌握着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先进的观念,十分值得各国借鉴和学习。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循环经济理念在日本深入人心。21世纪初,日本提出“环境立国”战略,即创建循环型社会的国家目标。目前,日本已经颁布实施了多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在农业循环经济方面也有很多成就,日本循环农家肥中心利用现代技术把家畜粪便、稻壳和发酵菌类混合在一起,并配上除臭装置,用制成的农家肥取代化肥,不仅具有环保意义,而且还生产出绿色食品。[4]日本是一个资源十分缺乏的国家,所以在节约资源,循环再利用研究方面十分积极。

阿根廷素有“南美粮仓”的美名,在农业生产中打破“种地必先耕地”的传统,广泛应用“免耕直播法”。这种“不耕而种”看似原始的生产方式在今天越来越体现出增产、环保、降低成本的众多好处。[5]世界上众多国家也在推广免耕种植技术,全世界至少有6000公顷的土地实施了免耕直播技术。

以色列地处干旱半干旱的沙漠地带,是缺水的国家。为克服降水不足问题,在农业生产中大力开发节水技术,成为世界上节水灌溉最先进的国家,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现代化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以色列农业灌溉已经由自流灌溉变为压力灌溉。压力灌溉主要是滴灌和喷灌,水的利用率分别可达95%和80%,而且全部采用电脑管理,按照作物的需求适量灌溉,包括灌溉时间、次数、间隔、灌溉量等。由电脑控制,先将化肥溶入水,把水通过塑料管直接送到作物最需要水的根部,水肥灌溉,一气呵成。[6]这种灌溉方式大大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减小了化肥对作物和环境的污染,实现了农业灌溉领域的一场革命。

总之,发达国家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十分重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实现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主要依靠先进的农业科技手段和工业提供的装备,如精量施药机械,精量播种机械,节水灌溉设备等。国外这些先进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十分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我们在借鉴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与本地区条件相匹配的农业生产新技术和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使国外的新思路和新技术更好的为各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3.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是在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逐步发展形成的新型农业模式,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国政府就一直十分关注新型农业的发展。我国幅员辽阔,跨越众多经纬度和海拔高度带,农业生态经济区划类型多种多样,因此我国在20多年的生态农业研究和实践中已经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及技术体系。

3.1南方“猪一沼一果”农业循环模式

南方“猪一沼一果”农业循环模式是以沼气建设为纽带,将养殖业、果业生产结合起来,达到系统内能源、饲料、肥料良性利用的一项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它利用庭院、果园等资源,采用“沼气池、猪舍、果园”三结合工程,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达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效果。目前,该技术在江西及南方丘陵地区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并成为了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图2 “猪—沼—果”农业循环模式

3.2 基塘生态农业循环模式

基塘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其本质上是一种复合型人工生态结构,它使陆地生态系统与淡水生态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低消耗、高效益的科学系统。根据基面上种植物的不同,基塘模式可分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等。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创造出比单一的养殖或种植更高的经济效益。珠江三角洲有四百多年历史的种桑—养蚕—养猪—养鱼良性循环的“桑基鱼塘”,是我国传统农业循环经济的典范。这种模式把蚕沙喂鱼,塘泥肥桑,种桑、养蚕、养鱼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桑、蚕、鱼、泥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营造了十分理想的生态环境,收到了理想的经济效益,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

图3 “桑基鱼塘”农业循环模式

3.3 “四位一体”的农业循环模式

“四位一体”的农业循环模式是辽宁省首创的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生态综合工程。该工程指建立沼气池、养猪,猪粪入池发酵产生沼气,沼气用作照明、炊事、取暖等,沼渣、沼液做蔬菜的有机肥料或猪饲料添加剂。这种模式实现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有机结合,是一种能流、物流良性循环,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四位一体”的农业循环模式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应用较多,各地区可以根据其科学原理,结合本地具体的农业情况,科学合理的进行设计和改进,并加以推广,在各地应有比较广阔的发展空间。

图4“四位一体”农业循环模式

3.4 平原农林牧复合农业循环模式

平原农林牧复合农业循环模式是指在同一土地管理单元上,人为地把多年生木本植物(如乔木、灌木、竹类等)与栽培作物(如农作物、药用植物以及真菌等)和(或)动物,在空间上

[7]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具体模式:粮—猪—沼—肥进行合理组合的土地利用和技术系统的综合。

农业模式;林果—粮立体农业模式;林果—畜禽复合农业模式。这种模式可以进一步挖掘农林、农牧、林牧不同产业之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能力,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农牧业的产物,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有重要作用。

图5 林果—畜禽复合农业循环模式

3.5 生态畜牧业循环模式

生态畜牧业循环模式是指利用清洁生产思想和方法进行农业、畜牧业生产的过程,达到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目的,同时生产优质的畜产品。具体模式主要有: 规模化养殖场生产模式,综合生态养殖场生产模式。[8]例如,规模化养牛场生产模式主要是着眼于对大量作物秸秆特别是玉米秸秆的充分利用,在粮食种植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养殖业。养殖的动物种类还可以是猪、羊等,实践证明利用青鲜作物秸秆和经过加工处理后的秸秆发展养牛业最为合适。在养牛业的基础上,利用牛粪养猪可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取得更高的效益。

3.6 立体种养农业循环模式

立体种养农业循环模式是指在规模化农业生产的棚架作业区域内,适量的养殖禽类(鸡),通过禽类吃虫和田野内可食性生物,来补充饲料养殖禽类,产出的禽粪直接用于作物生长的有机肥料,即能起到生物防治病虫害的作用,又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为市场提供无害健康的农产品。[9]例如,在葡萄种植基地放养园林鸡,鸡吃虫,鸡粪作为葡萄生长的有机肥料,如此循环,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图7立体种养农业循环模式

总之,对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而言,农业资源的循环有不同的层次,我们要将农业发展与环境协调作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目标,多层次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针对性。各地在学习和借鉴的过程中,不能盲目的

完全套用,而要根据当地的地理、资源和农业产业情况进行合理的再研究和再设计,使其在应用过程中有较高的可行性。

4.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对策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发展观念、发展模式上的一场革命,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模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要求。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广泛吸收国内外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注重农业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通过资源的多级循环利用达到节约资源与减轻污染的目的,促使农业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逐渐向良性循环方向转变。针对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以下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几点对策:

4.1 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提高认识水平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建设能否顺利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视程度。第一,要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激发他们建设农业循环经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人们真正认识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的重要作用。第二,要广泛宣传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知识,对本地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典型模式,进行实例教育。应充分利用教育场所,举办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技术培训班、讲习班和辅导班。可以请技术能手进行现场指导,组织经验、技术交流会,鼓励农民订阅多种农业科技报刊杂志,购买或借阅农业书籍。要以务实的态度,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尽快提高农民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水平。

4.2 强化政府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引导

4.2.1 法律支撑

发展循环经济涉及到社会、经济、环境各个方面,需要建立有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制定必要的农业循环经济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借鉴发达国家实践农业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必须加快制定循环经济法规,通过法规对农业循环经济加以引导和规范。德国是最早建立有关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的国家;日本则是这方面立法最全的国家。目前,全国人大已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是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良好开端,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更多更完善的法律法规。在此,笔者认为可做出如下选择:

第一,加紧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应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做出明确、具体、操作性强的规定。

第二,加快循环经济的立法工作,在立法工作中考虑加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法律条文。目前,循环经济立法工作正在展开,并初步定于2007年8月颁布实施。

4.2.2 政策引导

农业循环经济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农、林、水利、环保和国土资源、科技、财政等部门,只有在政府的协调下,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才能保证顺利开展。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政府要继续增加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国外大多数国家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时,主要采取农业补贴的政策。国家已经迈出了减免农业税的巨大步伐,财政可以工业反哺农业的方式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支持。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和农村。

第二,要完善土地政策。继续稳定土地承包政策,保护农民对承包土地的使用权。采取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严格限制耕地数量的减少。

第三,进一步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比重。在劳动力结构上,提

高青壮年从事农业生产的比例,提高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水平。

4.3 启动农业清洁生产,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农业清洁生产包括清洁的投入(清洁的原料和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使用绿色化学品和农家肥)和清洁的产出(无害健康的农产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提出清洁生产的要求,是保证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当前应加强对大中型养殖场粪便污染的生态化治理,提高规模化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促进农业清洁生产。[10]并以生产安全农产品为主导,积极研制和推广各种高效肥料和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型农药,推广重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措施,控制农药、化肥污染的强度。

4.4 加强农业循环经济技术的研究、推广力度

4.4.1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

从传统农业向农业循环经济过渡的关键是农业循环经济技术的支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最终要依靠技术进步,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种类,开发和集成相关技术,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根据提高质量和实施产业化经营,确定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的重点技术。同时要重视农业的技术创新,积极推进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激励农业技术人员创新,提高农业科技贡献力,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4.4.2 农业循环经济的示范推广

在我国已经开展了农业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提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完善再生资源回收,提出按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的思路;树立模范典型提供示范。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的建设可采取多种形式,试点区域落实以后,要给予多方面的支持,确保示范基地的建设取得成功,并以此为契机,多宣传多引导,可组织有关人员到示范点参观学习,组织经验、技术交流会等,大力推广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的技术和经验。

4.5 完善农业循环经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目前,农民是以户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必须为农业产业建立社会化的服务体系。

进行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如节水灌溉、河渠整治、人畜饮水等;一是农村设施建设,如乡村道路、改水改厕、农村沼气、农村用电等;政府必须通过规划,进行系统化工程建设,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高必要的硬件设施。

建立信息服务体系。加快互联网进入农村的步伐,为广大农民了解国内外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同时政府有关农业部门应积极为广大农民提供信息,使我国农产品能够更多的进入国际市场。

建立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物资供应交易市场,为种农户之间买卖农业农副产品、实现物质和资源交换搭建交易平台。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所需要的机械设备及其他物资供应和维修提供社会化服务体系。

4.6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新思路

走“工业—农业”循环经济道路,形成大农业循环经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走“工业—农业”循环经济道路,形成大农业循环经济。要建立能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的支柱产业,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不断探讨工业废气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再循环使用。按照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和改造能够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工业—农业产业链,走“工业—农业”循环经济道路,形成大农业循环经济。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业循环经济真正循环起来。

加强国际合作,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发达国家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已经具有较高的水平,己经形成成熟的制度环境和技术环境。应尽快组织专家研究发达国家的农业循环经济制度和运作方式。从发达国家的经验中,找出各地可以借鉴的学习的内容,为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技术。我国试验的无耕作水稻栽培、生态厕所都是进行国际合作的成果。在目前我国技术开发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必须重视加强国际合作,引入国外成熟和先进适用的新观念和新技术。

5. 结束语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既要不断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又要保护和利用好农业生产资源环境,努力发展农业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建设。这就必须坚持生态环境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协调共进,把循环经济的思想运用于农业生产,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必须加强政府引导力度,通过立法的方式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的大力发展。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广阔空间在农村,只有让农民明白循环经济的科学道理和经济效益,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才可能变为自觉行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设备,科技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不竭的动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必须建立农业的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还要走创新之路,加强国际合作,走“工业—农业”循环经济的道路,形成大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贯彻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已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一股潮流和趋势,是21世纪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选择。我们只有顺应农业经济发展潮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才能使农业长远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祖辉,杨列勋,陈随军.农业经济管理论文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黄志彬,刘志峰.当代生态哲学及绿色设计方法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3] Guy Dauncey, Germany moves to circular economy, Tue, 3 Sep 96, 12:18 pdt.

[4] W. Kawashima, Curculation of Japan Economy98, www.ne.jp/asahi/cat/fub

[5] Martha, Amram, Nalin: Agricultural Economy in World [M],Boston, Business School Press

[6] Robert G..Cross, Agricultural Economy Development [M],New York: Broadway Books, 1997.

[7] 董淑阁.关于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5,(2):36-38

[8] 仲宗峰.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5

[9] 顾永祥,唐才刚.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和实践[J]. 上海农村经济, 2005,(3):23-25

[10] 陈晓波.试论福建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问题及对策[J].能源与环境,2005,(4):56-56

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ing pattern and strategy of

Agro-circular Economy

Fu Han, Cao Xinfang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China (230009)

Abstract

In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people are maximum to chemical energy and mechanical energy of agricultural input in order to pursue the high output of agriculture, while raising labor productivity, the serious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xists too. The study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dicates, develop Agro-circular Economy, can realize the unity of the agricultural economic benefits and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enefit. This text explains in brief intension and principle of recycling economy in agriculture develop the important meaning in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of Agro-circular Economy. Having probed in detail into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recycle economy typical mode, these ripe modes are that every area develops good reference of agricultural recycle economy. Having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 of developing agricultural recycle economy, and innovation has offered the new thinking of developing agricultural recycle economy, take the recycling economy road of

Keywords: Agro-circular Economy; pattern; strategy


相关文章

  • 2016-2022年中国生态农业市场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报告
  • 生态农业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 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 ...查看


  • 2016年生态农业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
  • 2016-2020年中国生态农业行业现状分析与 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报告编号:1667685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 ...查看


  • 中国生态农业行业分析评估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苏州市吴中区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资源与环境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第1期 苏州市吴中区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晓红 叶国平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农业局,江苏苏州215104) 摘要生态农业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是确保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工程.为了全面深化农业改革,打造 ...查看


  • 国内生态农业和食品行业市场现状调查趋势分析报告2018年(目录)
  • 「生态农业和食品」市场分析, 价格, 份额, 现状, 发展趋势, 行情, 容量, 规模, 需求, 前景, 规划, 品牌, 占有率, 渠道, 行业报告, 销售额, 排名, 厂商, 数据, 政策, 历史, 消费量, 地区, 产值, 格局, 竞争 ...查看


  • 农业现代化例文
  • 论文题目:学 院: 专业年级: 学 号: 姓 名:<农业现代化>课程论文 我国循环农业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07公共管理(3)班 071580081 吴桂华 我国循环农业的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 摘 ...查看


  • 永顺县职称论文发表网-农业经济问题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永顺县职称论文发表网-农业|经济问题论文选题题目 永顺县职称论文发表网-以下是农业|经济问题职称论 ...查看


  • 经济学系论文选题
  • 2012年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成协祥: 1.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体制改革的现状与问题 2.当前美国巨额财政赤字的成因和影响 3.WTO"蓝箱政策"改革对中国农业支持的影响 4.中日经贸关系的现状与前景 5.泉州市劳动 ...查看


  • 最新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最新大集合
  • 最新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标题大集合 一:供应链管理方向 1. 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 2. 网络时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研究 3. 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4. 构建我国企业间供应链的对策初探 5. 供应链管理下企业采购管理的发展趋势 6. 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