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分析_课题研究_教学科研_盐城多伦多国际学校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科研 - 课题研究 发表日期:2006年10月19日 出处:yctoronto 编辑:ycyuan 有334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大 中 小】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分析一、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背景上个世纪,比尔·盖茨先生写了本书——《未来之路》。新的世纪,人们纷纷走上了那条“路”,世界进入了E时代。我们当然懂得并理解铺设这段“路”的价值和意义,因为它连接着中国的未来。那么,作为培养祖国未来生力军的人民教师,应该了解这条“路”,熟悉这条“路”,改造这条“路”,甚至开拓和开创新的“路”。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起步于1981年,那时还叫计算机课,在以后的十几年中,计算机课都只是作为具有较大灵活性的辅助性学科,在条件具备的学校以高中选修课、初中兴趣小组或劳技课、小学LOGO语言试验教学等形式存在.1994年,原国家教委在《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了计算机课程将逐步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的观点,并首次提出了教材编写模块化的原则.1997年,在《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中,提出教学内容“以模块为主,兼顾层次”的方法,指导了全国各地的计算机教材的编写工作。2000年,国家教育部发了两个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范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正式将计算机课改名为信息技术课,并且纳入了必修课的行列。二、“信息技术”教材的特点1、采用零起点快速过渡,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目前,信息技术教材一般都是采取“零起点”的原则,即在小学、初中和高中都采取从“零”开始编排的原则。该方案的特点是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学内容都有若干重复和交叉。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个问题如何使部分优秀的学生“吃好”,一般的学生“吃饱”,基础薄弱的学生“吃上”。2、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鼓励学以致用。教材用对问题的设计一般都来源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材的讲解便于学生将掌握的知识及时转换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表格的制作:学生掌握了表格制作的基本操作以后,迅速解决课程表、调查表的制作问题,既是对知识的巩固,又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那么,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处理教材呢?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善于创造性的运用教材。从学科课程标准出发——学习理解课标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深入了解学生从具体教学情景出发——符合本地教学实际从实际教学资源出发——实施有效可行的教学教材知识教学资源的一种形式,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校本研究,构建一种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课程系统,形成有特色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展有效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生学习的能力的研究;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三、学生的特点:1、在认知方面,初中学生的思维处于形式运演阶段,以抽象思维为主,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例如:指法训练、WORD、网页制作等操作性的内容,往往学生根据小学的经验认为我应该这样做!在教学过程中应拨乱反正,通过操作练习形成新的学习经验。2、在自我意识上开始关注内部精神世界,尝试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作为认识的对象,开始构建理想的自我。学生善于表现自我,乐于教师的赞许,往往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体现为一言堂。在教学中,应适时的对学生进行鼓励,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更高的要求挫其锐气。例如在指法训练中,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打字已经很快了,不要在练了。此时,可以为起重新树立一个目标——你能超过老师吗?新的目标使得他有了更高的追求,也使得学生之间更加的平等。3、在情感方面,初中生的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与小学生相比,道德行为更加自觉,能够通过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的伦理性原则,并能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但自我控制力不强,经常会出现自相矛盾的行为。由于对各种新生事物的优劣本质还缺乏足够的辨识能力,容易受到不良现象影响。面对学生,我们更需要思考:1、学过哪些内容2、学得怎样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问题,布置的任务更有针对性。四、信息技术教学应遵循的原则(1)基础性原则:面对初中学生,所学内容应是信息技术的基础性内容,没有必要对信息技术的原理、理论介绍太深,也不必介绍尖端技术,要与中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相符合。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及数字化信息基础中的二进制数等。(2)实用性原则:所学技术是正在使用的技术,并且是大多数人应当掌握的技术。例如:WORD、EXCEL的学习应以学生的综合应用为目的。(3)前瞻性原则:要将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未来趋势。例如:对于“走进网络世界”的学习中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对网络的认识。(4)实践性原则:教学中要安排适量的、实用的、可操作的内容,加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例如:EXCEL的学习中学生练习的内容应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加强对学生技能的培训。(5)创新性原则:教学方式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变以往老师演示操作,学生模仿的计算机课程教育的模式,让学生更多的从学习中获得知识、获得乐趣。五、教学方法分析:1、演示教学法依据学生的好奇特点,在展示学生所不知道的新奇事物时,采用演示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计算机的功能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通过演示,把计算机的优越功能介绍给同学们:举例说明计算机的科学计算、科学管理、自动控制、辅助教学等.还让计算机演奏音乐,绘制美丽的图案,猜谜语等.这样逐渐打破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使学生好奇的心理转化为跃跃欲试、自愿学习的动力。2、游戏教学法由于初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认识往往偏重于对计算机的操作,但是初中生正处在好动、好奇性强的年龄段,往往坐不住,而对于单调的练习感到厌烦。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影响学生兴趣,把要学的知识设计成游戏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教学设计过程中可适当地采用一些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使用鼠标器”时,就可以通过游戏来进行强化。3、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就是指针对某一特殊的教学内容,教师先进行简单提示或不作讲解,只是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其自己完成。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应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师应扮演好引路人和鼓手两个角色,多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给予学生创造一些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条件,多帮助和开导后进生的思路,使探索过程顺利地进行下去。如学习WORD“编辑排版”的内容时,就可以将知识点转换为一个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网上浏览、讨论的形式进行解决,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完成了对知识的建构。4、协作学习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形式。协作学习要求学习者主动地寻求学习伙伴并共同探索问题。现在的大多数学生长期以来在以老师传授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养成了过分依赖教师的坏习惯,一些学生竞争观念薄弱,更缺乏团体意识,不善于协作。 由于我们面对的学生,他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层次各不相同,有的在小学时曾经在各类比赛中获奖、有的连简单的指法都不会;这些客观条件也更有利于在教学中开展协作式教学,让学生来当老师,来教学生。例如:在学习网页制作时,可以设计任务,分成小组开展学习,最后进行小组间评比。5、赛教学法依据学生好胜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小竞赛活动,巩固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展示学生的个性。如绘图比赛、汉字输入大赛、小报制作比赛等,有些比赛可以在课堂上完成,有些比赛则可以通过一阶段的学习后,逐步完成,这样学生处于一个竞争的环境中,学习的积极性及创新能力将得到不断的激发。6、任务驱动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可能是信息技术老师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任务驱动是不是就等同于提问教学,任务是不是相当于课堂上的小问题呢?如果说,以前教师的任务是给学生“浇水”,现在教师不仅需要给学生浇灌适量的基础之“水”、知识之“水”,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发现哪里有“水”,如何去找“水”。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解决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和技能。1.教学设计任务的设计非常重要。设计任务应精心分析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蕴含到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中,继而得到教学任务。任务应具有适当的灵活性和挑战性,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2.实施布置布置任务时,利用大屏幕投影展示任务提要,较难的环节和重点知识利用各类教学系统简单示范或通过网络进行异地异时指导,扩大教学的空间。3.适时指导教师给予适当指导与帮助是必要的,但不能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要引导他们主动探究,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处于指导、解疑、点评的角色,不能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走自己的路。4.及时评价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及时反馈,不但能帮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还能让教师了解到学生完成任务是否包含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知识技能,达到教学目标的情况如何,为下一步教学设计获取准确信息。5.进度调整课时安排上打破传统的时间、空间限制,重新调整各个单元的教学进度,以适应任务驱动式教学的要求。除了完成基本教学要求外,我们还要发挥学科特点,充分利用网络设备,积极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让学生接触到各学科丰富的教学信息,扩展学习面,也为日后的自主性学习奠定了基础。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1、教材分析本章教材围绕“信息”,以信息——信息社会——信息技术——核心信息技术(计算机)为主线,向学生开启神奇的信息技术之门,引领学生步入信息社会的开篇章节。对学生能否正确理解信息的内涵和作用,感知信息社会的现象和特征,从而认识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意义,培养信息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章旨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内容包括:(1)认识信息世界;(2)数字化信息基础;(3)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电子计算机;(4)计算机的安全使用;(5)知识产权与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6)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本章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第一章,对信息、信息社会和信息技术的正确理解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围绕“信息”做文章,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目标时既要注意优选教学资源,还要注意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需要指出的是: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技能以及信息技能的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对技能的教育,而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的重建,是通过对信息技能(技术层面)的教育,不断提高人们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与信息意识(意识层面)的水平,即通过对信息技能的教育,提高人的信息素养。第一节《认识信息世界》教学要求:让学生对信息的正确、全面的认识表现在能正确分析信息社会的各种现象;使学生能初步了解信息的获取、处理、呈现和传递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进一步了解信息对人类的重要性,理解我们现在处于信息社会。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大量的事例让学生从文字、图形、声音、动作等来理解信息,在有具体的事例如:买彩票等,形成不是信息都对人有用,从而引出我们要对信息进行处理,并即使将信息传递出去,进而分析从古到今传递信息的方法,形成运用网络传递信息的意识和需求。可以采用制作“个人信息卡片”,让学生完成命题作文“从烽火台到因特网”的写作,布置的任务,更有利于学生形成信息的概念。第二节《数字化信息基础》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二进制数,掌握简单的运算形成计算机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了解ASCII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让一些枯燥的知识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如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等。对于二进制数,可以通过与十进制数的对比加深学生的影响;了解ASCII码,及汉字编码的一些基本知识;面对初一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必深入展开一些原理,只要学生了解即可以了。同时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对计算机的认识,布置任务:观察和记录计算机硬件品牌和型号。为第三节打下基础,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便于以后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的选材。第三节《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电子计算机》教学要求: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特点及对现代社会的作用;理解计算机的组成。首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你了解那些计算机品牌、了解计算机是有那些零件组成的等,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将各零部进行分类,形成计算机的组成的五大部分。如有条件更可以用实物展示的方法加强学生的影响,让部分学生走出计算机神秘末测,容易坏等误区,为以后上机操作打下基础。同时,组织学生分组收集有关计算机发展过程、特点、作用的资料,让他们自主合作,将收集的资料以作品(WORD、POWERPOINT等)形式呈现。这样,一方面可以脱离教师枯燥的讲解,让知识的形成来源学生自身;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水平。在本章节的最后一块是指法训练。这可能是最枯燥但又是的一部分。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指法都不能掌握,那么在后面的学习中就会感到束手束脚,排版文字来不及输入、电子表格数据来不及输入等问题就暴露无疑,这批学生将越来越差,最后将信息技术课看成上网课、游戏课等,形成教学中的肿瘤。虽然这部分知识很重要,但学生缺乏必要的认识,更讨厌去练习。因此,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通过游戏、比赛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愿意去练习,运用鼓励的语言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进步。纵观本章节的学习,如果教师一味的讲解势必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或归纳知识。教师课堂教学:信息、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等概念的导出要深入浅出,表述准确,举例说明,内容要有针对性,对学生确有益处,强调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学生自主学习:如完成“从烽火台到因特网的命题作文”这个任务,教师要提供充足的辅导阅读材料,可制作专题学习网站,组织形式多样,层次清晰流畅,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开展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身边的事物,开展参观、调查,如,到附近的电脑城了解计算机主要硬件的最新产品情况等,鼓励学生观察、思考、探索和尝试,写出心得体会。第二章《操作系统基础》1、教材分析本章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入门篇,是学好操作系统及后续软件知识的基础,是学生能利用计算机在信息社会遨游的奠基石。着重介绍Windows98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鼠标的操作技能;窗口、菜单及对话框的操作;如何使用“帮助”系统及利用中文输入法计算机中输入中文字符。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态度和信息行为习惯。本章是整个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第二章,是正式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开始。学生由于小学阶段知识储备的不同,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在指导时对不同对象目标定位要明确,力争做到鼓励差异又缩小差异,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本章操作部分的知识所占的比例较大,建议以上机实践为主,加强练习与总结。但教师要注意科学合理的设置任务和引导,不可让课堂因“练”而“散”。有条件的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促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如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史部分,扩展“帮助”系统的内容——获得在线帮助等等。教学目标分析:通过本章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1)通过任务的完成和上机实践,掌握有关启动、退出操作系统、窗口、菜单、对话框及输入文字、获取帮助的基本操作。(2)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计算机是处理信息的重要工具,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科学素质形成的基本要求。(3)通过对操作系统发展史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科学成果对人类进步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4)借助“帮助”系统的学习,帮助学生抛弃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积极主动的获取新知。培养自求自得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发扬合作的团队精神。(5)从使用操作系统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上机习惯和公共意识。第一节《操作系统概述》教学要求:操作操作系统的概念,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熟悉常见的四种操作系统,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本节知识书本上的描述比较详细,但如果靠老师讲解、学生的自学来完成的话,学生留下的影响不会很深刻。因此,在教学时可以依靠网络让学生进行知识的补充,并围绕功能、发展、常见的操作系统等问题进行简单的资料收集后制作成知识卡,加深学生对操作系统的理解。如学校条件允许,可以安装4中常见的操作系统后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后感受各种操作系统的异同,从中感受WINDOWS操作系统的特点。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构建不在是老师的讲解而来源自己的感受、操作,更能体念的学习的乐趣。第四节《使用“我的电脑”》教学要求:信息资源的存储、管理是计算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熟练使用计算机科学、高效地管理信息是未来人才必备的素质。本章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奠基内容,具有极其重要的学习价值和意义。对信息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级分类和规范存储,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管理素养是本章的教学目的,同时也是信息技术学科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本节属于基本模块内容,并有适当拓展,任务设置较好地体现了“激发学习动机,培养信息素养”的特点。教学以建立和完善“我的电子书包”为任务主线循序渐进的展开,主要介绍“资源管理器”的使用,信息的合理存放和信息的整理分别以知识和技能为侧重点展开教学,是本节学习重点,也是完成章任务的主要单元;文件的查找是次重点,但该内容体现了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热情和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出发开展教学;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基本操作需要学生掌握和巩固,如文件和文件夹(及其命名和类型)、路径、盘符、树型结构等概念,复制、移动、删除、重命名等基本操作。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的同时,更应注重良好信息管理素质的培养。通过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电子书包的任务,介绍了“资源管理器”使用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任务驱动,课题解决”的教学模式贯穿本章始终,各知识点围绕任务循序渐进展开,任务安排体现了研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特点。本节内容基础性和实践性较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为:集中讲授,任务驱动,讲练结合,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分层指导;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分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协作式学习。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理念,我们在分析任务和设置任务情景时应充分考虑初中生的文化背景、认知能力、心理趋势等特点,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感受愉悦和增添自信。我们应根据学生情况合理设置任务情景,根据具体条件分层次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式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管理意识、协作探究水平、信息处理能力等综合素质。第三章《文字处理》1、教材分析:本章是初一第二学期的重点,更准确的说通过学习要掌握使用WORD对文字进行编辑、能够熟练制作表格,最后能融会贯通——编辑小报。本章重操作轻理论,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为手段为自己的学习服务的能力。因此,教学活动中多采用任务驱动来开展教学活动,将知识点化解为一个个任务,让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知识的建构。但是,应考虑到整个教学活动贯穿了整个学期,所以应提前思考设计好活动方案,将最终的任务进行分解,每一个问题、小任务都应为最后的目标服务;而不是将任务的累计、问题的重复作为最终作品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本章部分知识点在小学期间已经学习过,而且通过兴趣小组活动,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任务的完成、及时的鼓励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三节《编辑排版——学排小论文》教学要求:掌握文本的选定、移动、复制等编辑技巧。熟悉操作文字格式修饰及一些特殊格式的应用。掌握段落格式的修饰,并能综合应用对文章进行美化。本节内容涉及的到操作多,应用比较繁琐。对于部分操作需要老师及时的讲解和演示,提高学生对操作步骤的掌握度。但在讲解的过程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严谨:如“选定”和“选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经常被混为一谈。两者的区别在于:“选定”是做标记,而“选择”则是指执行一个命令。如在Word中,“选定一段文字”不能说成“选择一段文字”;“选择复制命令”不能说成“选定复制命令”等。为了让学生对操作有能深刻的理解,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过程加深影响。如:在引入“复制”操作时,首先描述一个比赛情景:一个人在讲故事,讲“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呢?从前有座山……”这样一遍一遍地重复下去。同时,另一个人则把所讲的故事输入到电脑中,也是一遍一遍地输入下去。比比谁的遍数多。结果是讲故事的人赢了吗?不,是输入的人赢了!这是为什么?赢的原因是打字速度快,还是另有其他便捷的操作?假如你是那个操作电脑的人,你会赢吗?这些有趣的问题一下子把学生逗乐了,同时也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最终明白,噢,原来有一个“复制”操作在起作用。最后是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此时,任务的设计要有针对性。一要与我们最终的任务有练习;二、任务设计应更具开放性,不要局限于书本上的操作;三、要及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尤其是一些学生脱离书本的操作。鼓励学生的创新。综观本章的学习,应提前设置任务,可以围绕学生的生活、学校的环境或于其他课程进行整合等,活动内容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收集完善,活动要求可以根据学习的深入不断提高,让学生总感到我的作品还可以做的更好,活动中要进行阶段性的评比、检查,不能让任务变成临时抱佛脚,应让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如此,学生在不断学习过程中,不断收集资料,不断完善,最终定可以完成任务,即使操作能力差的学生。第四章《走进网络世界》教材分析:本章在讲述网络基础知识及其应用的同时,还着重介绍了如何让学生在网上搜索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网页的制作。教材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等方面也有所体现。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网络的相关知识,包括注重网络安全教育及网络道德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并综合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利用网络资源,帮助他们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本章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利用浏览器IE获取网上信息和免费电子邮件的申请和收发技能上。对于这些教学重点,学生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操作,来提高获得和利用网络信息的技能,进一步理解因特网对现代社会的巨大作用。本章教学,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信息素养:(1)通过直观教学和自身实践,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发展方向,明确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关系,了解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础知识,了解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2)能正确解释、分析、总结信息化社会的各种现象,完成简单的信息搜集和处理。(3)提高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培养自觉的信息意识和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4)通过同学间互发电子邮件,培养学生相互之间协作交流,也使学生开拓视野,增加知识面,加深对中外文化和现代科技的了解,不断增强他们的信息意识,并端正他们处理信息的态度,即吸收一切有利、有益的信息,抵制和抛弃一切不良的信息。第三节《上网获取信息》教学要求:掌握浏览器中常用彩单和工具的使用,能够熟练的进行网页浏览;掌握信息收索的基本方法及能够便捷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掌握图片、文字的下载,以及软件、文件的下载;培养正确网络观,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随着电脑的普及,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网络应用的平民化,初中学生基本掌握了网络浏览、资料查找等技能。在教学时,我们要思考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避免知识的重复;也要思考教给学生什么?可不可有简单的搜索向更准确的搜索迈进,进而将搜索的内容形成以电子报刊、知识卡等形式呈现呢?对学生的操作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呢?在本节教学活动,可以以学生关心的内容为切入口如:名字、世界杯等,组织学生进行探索,如何更快的收集到自己想要的内容,你是通过什么网站进行的搜索并进行交流,接着让学生就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形成知识卡或小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固然要思考如何下在文字、图片呢?同时也是对WORD的一次很好的巩固。最后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并可以依托校园网站将好的作品放在学习网页上,然后鼓励学生自由选择进行自主对比,在这个过程中又是一次对文件下在的学习。在整个过程中,应对文件的保存路径加以说明,此时可以设置问题如:我们下载的东西都到那里去了呢?让学生在对比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保存文件的习惯——保存在指定的目录下。第五章《电子表格》本章是初二年级学习的一个重点,涉及的知识要求也较高,应用性很强的一个操作软件——EXCEL的学习。这章知识学生即没有基础,生活中接触到的也很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讲解、演示相当重要。学生通过模仿然后解决实际问题达到知识的巩固和提炼。本章包括数据的处理、数据的运算、图表的建立与编辑等多个操作要求,如果我们面面具到,一则本身内容要求的知识结构很高,例如数据的运算中对于函数、函数名等学生理解的并不是很透彻,仍停留模仿阶段;二则课时不足,讲的过于详细、要求过高的话,练习的时间得不到保证,更不要谈学生的温故知新了。因此,在本章的教学活动中,更应注重教学的基础性,以多讲多练为主;学生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才具备依托网络对知识进行拓展的能力。本章的教学活动应以演示教学为主。依据学生的好奇心强的特点,在展示学生所不知道的新奇事物时,采用演示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图表的制作时,通过图表类别的转换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注意,达到教学的目标后,通过多次练习使学生的操作得以巩固。第六节《图表的建立与编辑》教学要求:掌握图表建立的基本操作,明确数据引用的含义。掌握图表的基本编辑操作。本节教材中对于图表建立的操作将的相当的详细,学生通过模仿基本能达成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中,可以设计更贴近学生的话题——如进入初中以来的成绩分析表等,这里面包含月考、期中成绩、期末成绩,也包含各课成绩及总分,数据源的设计上比较全面,便于讲解连续数据、不连续数据的选择问题。而且,课前可以让学生观察数据源及图表,感受为什么我们要运用图表来显示数据呢?在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从最初的拄状图进行思考,如果我们要来分析成绩是不是有更清晰的显示方式,引起学生对图表编辑的兴趣。接着让学生自由选择,从多种图表类型中挑选自己认为可以的进行操作后,组织学生进行评比,将最好的一种或几种在学生进行推广,推广的过程其实有时一次复习巩固的过程。最后,组织学生思考:我们对图表还能作些什么呢?这时,学生将自主去探究图表选项中功能的使用,为图表重新填充颜色等。对于学生的操作,我们应以鼓励的眼光去评价,即使他才做了一点。本章的教学活动应立足于会考大纲的要求,简单、明了、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因为学生掌握的操作在生活中很少能有机会去实践,讲的过多过繁反而不利于学生的掌握和记忆。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没有相关信息相关评论: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04-2006 盐城多伦多国际学校 yctoronto 页面执行时间:93.750毫秒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分析_课题研究_教学科研_盐城多伦多国际学校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科研 - 课题研究 发表日期:2006年10月19日 出处:yctoronto 编辑:ycyuan 有334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大 中 小】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分析一、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背景上个世纪,比尔·盖茨先生写了本书——《未来之路》。新的世纪,人们纷纷走上了那条“路”,世界进入了E时代。我们当然懂得并理解铺设这段“路”的价值和意义,因为它连接着中国的未来。那么,作为培养祖国未来生力军的人民教师,应该了解这条“路”,熟悉这条“路”,改造这条“路”,甚至开拓和开创新的“路”。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起步于1981年,那时还叫计算机课,在以后的十几年中,计算机课都只是作为具有较大灵活性的辅助性学科,在条件具备的学校以高中选修课、初中兴趣小组或劳技课、小学LOGO语言试验教学等形式存在.1994年,原国家教委在《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了计算机课程将逐步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的观点,并首次提出了教材编写模块化的原则.1997年,在《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中,提出教学内容“以模块为主,兼顾层次”的方法,指导了全国各地的计算机教材的编写工作。2000年,国家教育部发了两个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范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正式将计算机课改名为信息技术课,并且纳入了必修课的行列。二、“信息技术”教材的特点1、采用零起点快速过渡,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目前,信息技术教材一般都是采取“零起点”的原则,即在小学、初中和高中都采取从“零”开始编排的原则。该方案的特点是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学内容都有若干重复和交叉。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个问题如何使部分优秀的学生“吃好”,一般的学生“吃饱”,基础薄弱的学生“吃上”。2、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鼓励学以致用。教材用对问题的设计一般都来源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材的讲解便于学生将掌握的知识及时转换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表格的制作:学生掌握了表格制作的基本操作以后,迅速解决课程表、调查表的制作问题,既是对知识的巩固,又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那么,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处理教材呢?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善于创造性的运用教材。从学科课程标准出发——学习理解课标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深入了解学生从具体教学情景出发——符合本地教学实际从实际教学资源出发——实施有效可行的教学教材知识教学资源的一种形式,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校本研究,构建一种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课程系统,形成有特色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展有效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生学习的能力的研究;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三、学生的特点:1、在认知方面,初中学生的思维处于形式运演阶段,以抽象思维为主,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例如:指法训练、WORD、网页制作等操作性的内容,往往学生根据小学的经验认为我应该这样做!在教学过程中应拨乱反正,通过操作练习形成新的学习经验。2、在自我意识上开始关注内部精神世界,尝试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作为认识的对象,开始构建理想的自我。学生善于表现自我,乐于教师的赞许,往往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体现为一言堂。在教学中,应适时的对学生进行鼓励,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更高的要求挫其锐气。例如在指法训练中,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打字已经很快了,不要在练了。此时,可以为起重新树立一个目标——你能超过老师吗?新的目标使得他有了更高的追求,也使得学生之间更加的平等。3、在情感方面,初中生的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与小学生相比,道德行为更加自觉,能够通过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的伦理性原则,并能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但自我控制力不强,经常会出现自相矛盾的行为。由于对各种新生事物的优劣本质还缺乏足够的辨识能力,容易受到不良现象影响。面对学生,我们更需要思考:1、学过哪些内容2、学得怎样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问题,布置的任务更有针对性。四、信息技术教学应遵循的原则(1)基础性原则:面对初中学生,所学内容应是信息技术的基础性内容,没有必要对信息技术的原理、理论介绍太深,也不必介绍尖端技术,要与中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相符合。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及数字化信息基础中的二进制数等。(2)实用性原则:所学技术是正在使用的技术,并且是大多数人应当掌握的技术。例如:WORD、EXCEL的学习应以学生的综合应用为目的。(3)前瞻性原则:要将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未来趋势。例如:对于“走进网络世界”的学习中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对网络的认识。(4)实践性原则:教学中要安排适量的、实用的、可操作的内容,加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例如:EXCEL的学习中学生练习的内容应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加强对学生技能的培训。(5)创新性原则:教学方式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变以往老师演示操作,学生模仿的计算机课程教育的模式,让学生更多的从学习中获得知识、获得乐趣。五、教学方法分析:1、演示教学法依据学生的好奇特点,在展示学生所不知道的新奇事物时,采用演示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计算机的功能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通过演示,把计算机的优越功能介绍给同学们:举例说明计算机的科学计算、科学管理、自动控制、辅助教学等.还让计算机演奏音乐,绘制美丽的图案,猜谜语等.这样逐渐打破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使学生好奇的心理转化为跃跃欲试、自愿学习的动力。2、游戏教学法由于初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认识往往偏重于对计算机的操作,但是初中生正处在好动、好奇性强的年龄段,往往坐不住,而对于单调的练习感到厌烦。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影响学生兴趣,把要学的知识设计成游戏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教学设计过程中可适当地采用一些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使用鼠标器”时,就可以通过游戏来进行强化。3、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就是指针对某一特殊的教学内容,教师先进行简单提示或不作讲解,只是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其自己完成。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应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师应扮演好引路人和鼓手两个角色,多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给予学生创造一些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条件,多帮助和开导后进生的思路,使探索过程顺利地进行下去。如学习WORD“编辑排版”的内容时,就可以将知识点转换为一个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网上浏览、讨论的形式进行解决,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完成了对知识的建构。4、协作学习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形式。协作学习要求学习者主动地寻求学习伙伴并共同探索问题。现在的大多数学生长期以来在以老师传授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养成了过分依赖教师的坏习惯,一些学生竞争观念薄弱,更缺乏团体意识,不善于协作。 由于我们面对的学生,他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层次各不相同,有的在小学时曾经在各类比赛中获奖、有的连简单的指法都不会;这些客观条件也更有利于在教学中开展协作式教学,让学生来当老师,来教学生。例如:在学习网页制作时,可以设计任务,分成小组开展学习,最后进行小组间评比。5、赛教学法依据学生好胜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小竞赛活动,巩固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展示学生的个性。如绘图比赛、汉字输入大赛、小报制作比赛等,有些比赛可以在课堂上完成,有些比赛则可以通过一阶段的学习后,逐步完成,这样学生处于一个竞争的环境中,学习的积极性及创新能力将得到不断的激发。6、任务驱动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可能是信息技术老师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任务驱动是不是就等同于提问教学,任务是不是相当于课堂上的小问题呢?如果说,以前教师的任务是给学生“浇水”,现在教师不仅需要给学生浇灌适量的基础之“水”、知识之“水”,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发现哪里有“水”,如何去找“水”。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解决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和技能。1.教学设计任务的设计非常重要。设计任务应精心分析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蕴含到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中,继而得到教学任务。任务应具有适当的灵活性和挑战性,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2.实施布置布置任务时,利用大屏幕投影展示任务提要,较难的环节和重点知识利用各类教学系统简单示范或通过网络进行异地异时指导,扩大教学的空间。3.适时指导教师给予适当指导与帮助是必要的,但不能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要引导他们主动探究,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处于指导、解疑、点评的角色,不能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走自己的路。4.及时评价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及时反馈,不但能帮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还能让教师了解到学生完成任务是否包含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知识技能,达到教学目标的情况如何,为下一步教学设计获取准确信息。5.进度调整课时安排上打破传统的时间、空间限制,重新调整各个单元的教学进度,以适应任务驱动式教学的要求。除了完成基本教学要求外,我们还要发挥学科特点,充分利用网络设备,积极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让学生接触到各学科丰富的教学信息,扩展学习面,也为日后的自主性学习奠定了基础。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1、教材分析本章教材围绕“信息”,以信息——信息社会——信息技术——核心信息技术(计算机)为主线,向学生开启神奇的信息技术之门,引领学生步入信息社会的开篇章节。对学生能否正确理解信息的内涵和作用,感知信息社会的现象和特征,从而认识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意义,培养信息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章旨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内容包括:(1)认识信息世界;(2)数字化信息基础;(3)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电子计算机;(4)计算机的安全使用;(5)知识产权与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6)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本章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第一章,对信息、信息社会和信息技术的正确理解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围绕“信息”做文章,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目标时既要注意优选教学资源,还要注意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需要指出的是: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技能以及信息技能的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对技能的教育,而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的重建,是通过对信息技能(技术层面)的教育,不断提高人们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与信息意识(意识层面)的水平,即通过对信息技能的教育,提高人的信息素养。第一节《认识信息世界》教学要求:让学生对信息的正确、全面的认识表现在能正确分析信息社会的各种现象;使学生能初步了解信息的获取、处理、呈现和传递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进一步了解信息对人类的重要性,理解我们现在处于信息社会。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大量的事例让学生从文字、图形、声音、动作等来理解信息,在有具体的事例如:买彩票等,形成不是信息都对人有用,从而引出我们要对信息进行处理,并即使将信息传递出去,进而分析从古到今传递信息的方法,形成运用网络传递信息的意识和需求。可以采用制作“个人信息卡片”,让学生完成命题作文“从烽火台到因特网”的写作,布置的任务,更有利于学生形成信息的概念。第二节《数字化信息基础》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二进制数,掌握简单的运算形成计算机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了解ASCII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让一些枯燥的知识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如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等。对于二进制数,可以通过与十进制数的对比加深学生的影响;了解ASCII码,及汉字编码的一些基本知识;面对初一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必深入展开一些原理,只要学生了解即可以了。同时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对计算机的认识,布置任务:观察和记录计算机硬件品牌和型号。为第三节打下基础,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便于以后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的选材。第三节《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电子计算机》教学要求: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特点及对现代社会的作用;理解计算机的组成。首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你了解那些计算机品牌、了解计算机是有那些零件组成的等,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将各零部进行分类,形成计算机的组成的五大部分。如有条件更可以用实物展示的方法加强学生的影响,让部分学生走出计算机神秘末测,容易坏等误区,为以后上机操作打下基础。同时,组织学生分组收集有关计算机发展过程、特点、作用的资料,让他们自主合作,将收集的资料以作品(WORD、POWERPOINT等)形式呈现。这样,一方面可以脱离教师枯燥的讲解,让知识的形成来源学生自身;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水平。在本章节的最后一块是指法训练。这可能是最枯燥但又是的一部分。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指法都不能掌握,那么在后面的学习中就会感到束手束脚,排版文字来不及输入、电子表格数据来不及输入等问题就暴露无疑,这批学生将越来越差,最后将信息技术课看成上网课、游戏课等,形成教学中的肿瘤。虽然这部分知识很重要,但学生缺乏必要的认识,更讨厌去练习。因此,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通过游戏、比赛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愿意去练习,运用鼓励的语言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进步。纵观本章节的学习,如果教师一味的讲解势必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或归纳知识。教师课堂教学:信息、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等概念的导出要深入浅出,表述准确,举例说明,内容要有针对性,对学生确有益处,强调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学生自主学习:如完成“从烽火台到因特网的命题作文”这个任务,教师要提供充足的辅导阅读材料,可制作专题学习网站,组织形式多样,层次清晰流畅,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开展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身边的事物,开展参观、调查,如,到附近的电脑城了解计算机主要硬件的最新产品情况等,鼓励学生观察、思考、探索和尝试,写出心得体会。第二章《操作系统基础》1、教材分析本章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入门篇,是学好操作系统及后续软件知识的基础,是学生能利用计算机在信息社会遨游的奠基石。着重介绍Windows98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鼠标的操作技能;窗口、菜单及对话框的操作;如何使用“帮助”系统及利用中文输入法计算机中输入中文字符。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态度和信息行为习惯。本章是整个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第二章,是正式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开始。学生由于小学阶段知识储备的不同,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在指导时对不同对象目标定位要明确,力争做到鼓励差异又缩小差异,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本章操作部分的知识所占的比例较大,建议以上机实践为主,加强练习与总结。但教师要注意科学合理的设置任务和引导,不可让课堂因“练”而“散”。有条件的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促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如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史部分,扩展“帮助”系统的内容——获得在线帮助等等。教学目标分析:通过本章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1)通过任务的完成和上机实践,掌握有关启动、退出操作系统、窗口、菜单、对话框及输入文字、获取帮助的基本操作。(2)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计算机是处理信息的重要工具,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科学素质形成的基本要求。(3)通过对操作系统发展史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科学成果对人类进步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4)借助“帮助”系统的学习,帮助学生抛弃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积极主动的获取新知。培养自求自得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发扬合作的团队精神。(5)从使用操作系统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上机习惯和公共意识。第一节《操作系统概述》教学要求:操作操作系统的概念,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熟悉常见的四种操作系统,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本节知识书本上的描述比较详细,但如果靠老师讲解、学生的自学来完成的话,学生留下的影响不会很深刻。因此,在教学时可以依靠网络让学生进行知识的补充,并围绕功能、发展、常见的操作系统等问题进行简单的资料收集后制作成知识卡,加深学生对操作系统的理解。如学校条件允许,可以安装4中常见的操作系统后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后感受各种操作系统的异同,从中感受WINDOWS操作系统的特点。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构建不在是老师的讲解而来源自己的感受、操作,更能体念的学习的乐趣。第四节《使用“我的电脑”》教学要求:信息资源的存储、管理是计算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熟练使用计算机科学、高效地管理信息是未来人才必备的素质。本章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奠基内容,具有极其重要的学习价值和意义。对信息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级分类和规范存储,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管理素养是本章的教学目的,同时也是信息技术学科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本节属于基本模块内容,并有适当拓展,任务设置较好地体现了“激发学习动机,培养信息素养”的特点。教学以建立和完善“我的电子书包”为任务主线循序渐进的展开,主要介绍“资源管理器”的使用,信息的合理存放和信息的整理分别以知识和技能为侧重点展开教学,是本节学习重点,也是完成章任务的主要单元;文件的查找是次重点,但该内容体现了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热情和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出发开展教学;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基本操作需要学生掌握和巩固,如文件和文件夹(及其命名和类型)、路径、盘符、树型结构等概念,复制、移动、删除、重命名等基本操作。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的同时,更应注重良好信息管理素质的培养。通过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电子书包的任务,介绍了“资源管理器”使用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任务驱动,课题解决”的教学模式贯穿本章始终,各知识点围绕任务循序渐进展开,任务安排体现了研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特点。本节内容基础性和实践性较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为:集中讲授,任务驱动,讲练结合,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分层指导;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分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协作式学习。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理念,我们在分析任务和设置任务情景时应充分考虑初中生的文化背景、认知能力、心理趋势等特点,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感受愉悦和增添自信。我们应根据学生情况合理设置任务情景,根据具体条件分层次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式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管理意识、协作探究水平、信息处理能力等综合素质。第三章《文字处理》1、教材分析:本章是初一第二学期的重点,更准确的说通过学习要掌握使用WORD对文字进行编辑、能够熟练制作表格,最后能融会贯通——编辑小报。本章重操作轻理论,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为手段为自己的学习服务的能力。因此,教学活动中多采用任务驱动来开展教学活动,将知识点化解为一个个任务,让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知识的建构。但是,应考虑到整个教学活动贯穿了整个学期,所以应提前思考设计好活动方案,将最终的任务进行分解,每一个问题、小任务都应为最后的目标服务;而不是将任务的累计、问题的重复作为最终作品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本章部分知识点在小学期间已经学习过,而且通过兴趣小组活动,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任务的完成、及时的鼓励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三节《编辑排版——学排小论文》教学要求:掌握文本的选定、移动、复制等编辑技巧。熟悉操作文字格式修饰及一些特殊格式的应用。掌握段落格式的修饰,并能综合应用对文章进行美化。本节内容涉及的到操作多,应用比较繁琐。对于部分操作需要老师及时的讲解和演示,提高学生对操作步骤的掌握度。但在讲解的过程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严谨:如“选定”和“选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经常被混为一谈。两者的区别在于:“选定”是做标记,而“选择”则是指执行一个命令。如在Word中,“选定一段文字”不能说成“选择一段文字”;“选择复制命令”不能说成“选定复制命令”等。为了让学生对操作有能深刻的理解,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过程加深影响。如:在引入“复制”操作时,首先描述一个比赛情景:一个人在讲故事,讲“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呢?从前有座山……”这样一遍一遍地重复下去。同时,另一个人则把所讲的故事输入到电脑中,也是一遍一遍地输入下去。比比谁的遍数多。结果是讲故事的人赢了吗?不,是输入的人赢了!这是为什么?赢的原因是打字速度快,还是另有其他便捷的操作?假如你是那个操作电脑的人,你会赢吗?这些有趣的问题一下子把学生逗乐了,同时也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最终明白,噢,原来有一个“复制”操作在起作用。最后是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此时,任务的设计要有针对性。一要与我们最终的任务有练习;二、任务设计应更具开放性,不要局限于书本上的操作;三、要及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尤其是一些学生脱离书本的操作。鼓励学生的创新。综观本章的学习,应提前设置任务,可以围绕学生的生活、学校的环境或于其他课程进行整合等,活动内容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收集完善,活动要求可以根据学习的深入不断提高,让学生总感到我的作品还可以做的更好,活动中要进行阶段性的评比、检查,不能让任务变成临时抱佛脚,应让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如此,学生在不断学习过程中,不断收集资料,不断完善,最终定可以完成任务,即使操作能力差的学生。第四章《走进网络世界》教材分析:本章在讲述网络基础知识及其应用的同时,还着重介绍了如何让学生在网上搜索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网页的制作。教材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等方面也有所体现。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网络的相关知识,包括注重网络安全教育及网络道德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并综合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利用网络资源,帮助他们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本章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利用浏览器IE获取网上信息和免费电子邮件的申请和收发技能上。对于这些教学重点,学生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操作,来提高获得和利用网络信息的技能,进一步理解因特网对现代社会的巨大作用。本章教学,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信息素养:(1)通过直观教学和自身实践,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发展方向,明确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关系,了解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础知识,了解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2)能正确解释、分析、总结信息化社会的各种现象,完成简单的信息搜集和处理。(3)提高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培养自觉的信息意识和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4)通过同学间互发电子邮件,培养学生相互之间协作交流,也使学生开拓视野,增加知识面,加深对中外文化和现代科技的了解,不断增强他们的信息意识,并端正他们处理信息的态度,即吸收一切有利、有益的信息,抵制和抛弃一切不良的信息。第三节《上网获取信息》教学要求:掌握浏览器中常用彩单和工具的使用,能够熟练的进行网页浏览;掌握信息收索的基本方法及能够便捷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掌握图片、文字的下载,以及软件、文件的下载;培养正确网络观,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随着电脑的普及,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网络应用的平民化,初中学生基本掌握了网络浏览、资料查找等技能。在教学时,我们要思考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避免知识的重复;也要思考教给学生什么?可不可有简单的搜索向更准确的搜索迈进,进而将搜索的内容形成以电子报刊、知识卡等形式呈现呢?对学生的操作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呢?在本节教学活动,可以以学生关心的内容为切入口如:名字、世界杯等,组织学生进行探索,如何更快的收集到自己想要的内容,你是通过什么网站进行的搜索并进行交流,接着让学生就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形成知识卡或小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固然要思考如何下在文字、图片呢?同时也是对WORD的一次很好的巩固。最后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并可以依托校园网站将好的作品放在学习网页上,然后鼓励学生自由选择进行自主对比,在这个过程中又是一次对文件下在的学习。在整个过程中,应对文件的保存路径加以说明,此时可以设置问题如:我们下载的东西都到那里去了呢?让学生在对比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保存文件的习惯——保存在指定的目录下。第五章《电子表格》本章是初二年级学习的一个重点,涉及的知识要求也较高,应用性很强的一个操作软件——EXCEL的学习。这章知识学生即没有基础,生活中接触到的也很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讲解、演示相当重要。学生通过模仿然后解决实际问题达到知识的巩固和提炼。本章包括数据的处理、数据的运算、图表的建立与编辑等多个操作要求,如果我们面面具到,一则本身内容要求的知识结构很高,例如数据的运算中对于函数、函数名等学生理解的并不是很透彻,仍停留模仿阶段;二则课时不足,讲的过于详细、要求过高的话,练习的时间得不到保证,更不要谈学生的温故知新了。因此,在本章的教学活动中,更应注重教学的基础性,以多讲多练为主;学生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才具备依托网络对知识进行拓展的能力。本章的教学活动应以演示教学为主。依据学生的好奇心强的特点,在展示学生所不知道的新奇事物时,采用演示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图表的制作时,通过图表类别的转换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注意,达到教学的目标后,通过多次练习使学生的操作得以巩固。第六节《图表的建立与编辑》教学要求:掌握图表建立的基本操作,明确数据引用的含义。掌握图表的基本编辑操作。本节教材中对于图表建立的操作将的相当的详细,学生通过模仿基本能达成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中,可以设计更贴近学生的话题——如进入初中以来的成绩分析表等,这里面包含月考、期中成绩、期末成绩,也包含各课成绩及总分,数据源的设计上比较全面,便于讲解连续数据、不连续数据的选择问题。而且,课前可以让学生观察数据源及图表,感受为什么我们要运用图表来显示数据呢?在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从最初的拄状图进行思考,如果我们要来分析成绩是不是有更清晰的显示方式,引起学生对图表编辑的兴趣。接着让学生自由选择,从多种图表类型中挑选自己认为可以的进行操作后,组织学生进行评比,将最好的一种或几种在学生进行推广,推广的过程其实有时一次复习巩固的过程。最后,组织学生思考:我们对图表还能作些什么呢?这时,学生将自主去探究图表选项中功能的使用,为图表重新填充颜色等。对于学生的操作,我们应以鼓励的眼光去评价,即使他才做了一点。本章的教学活动应立足于会考大纲的要求,简单、明了、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因为学生掌握的操作在生活中很少能有机会去实践,讲的过多过繁反而不利于学生的掌握和记忆。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没有相关信息相关评论: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04-2006 盐城多伦多国际学校 yctoronto 页面执行时间:93.750毫秒


相关文章

  •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集2
  • 让幻灯片动起来 一.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本课是初中第二册第一章中的重要部分,是通过使用预设动画.自定义动画为幻灯片中的各个对象设置动画效果,通过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效果,使幻灯片之间的切换像切换电影镜头一样,过渡自然.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 ...查看


  • 对初中信息技术课教法的几点建议
  • 对初中信息技术课教法的几点建议 摘 要: 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正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给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高新技术时代需要的是具有高级信息读写能力的人才.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读写 ...查看


  • 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特点与教法研究
  • 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特点与教法研究 ***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地理科学) 摘 要:课程改革使我们的教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人地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师生平等交往,学生的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一改旧教材及旧教法的灌输式.试 ...查看


  • 初中数学组教研计划
  • 篇一:初中数学组教研计划 一.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校教务处工作计划.以组风建设为主线,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法探索为重点,以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为主题,以提高队伍素质,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改善教与 ...查看


  • 略谈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目标教学
  • 略谈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目标教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课堂教学改革越来越显得迫切,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就是变较抽象.缺乏质量和量的规定性的目的任务教学为有具体标准和要求的目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更加注重目标教学,完善地设置并实施教学 ...查看


  • 现代教育技术与科学整合教研方案
  • 新发中学信息技术学科与课程整合活动计划 二0一四年九月一日 新发中学信息技术学科与课程整合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执行教育部门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相关意见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确保信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研活动的开展,通过 ...查看


  • 信息技术教学总结
  • 篇一:信息技术教学总结范文 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学期,我能够努力工作,认真学习.有辛勤的耕耘,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不足与遗憾,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1.备课 在开学之处,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虚心 ...查看


  •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模板
  • 网页的美化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是信息技术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网页的美化,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网页的美化是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4课,本节课主要讲 ...查看


  • 初中体育考试说明
  • 开县中小学教师新教材教法考试 初中体育考试说明 一.考试范围: 1. <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2. 人教版体育七--九年级教材教法. 3.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体育七--九年级教材的学科知识. 二.考试形式:闭卷笔答(开卷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