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的区别
1. 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开始于1851年,在工业化的特殊背景之下,运动目的是抵制工业化对传统建筑和手工艺的威胁,为了复兴哥特风格,并使中世纪手工艺风气和行业传统得以发扬,为了是民主思想透过建筑和产品设计得以体现,而发起的一场影响深远的设计运动。
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作家约翰.拉斯金。他看到工业革命之后机械产品的丑陋这种弊病,极力主张在自然形态中吸收学习。并主张态度真挚、形式与功能的统一,阐述了设计应具有实用性目的。他认为机器生产造成产品丑陋,继而谩骂工业生产,同时主张设计上回溯到中世纪的传统,恢复手工艺行会传统,以弥补及其机器生产的不足。他将设计归为两条途径,一是对现实与自然的观察,二是设计必须要有对现实的构想和创造能力。约翰.拉斯金同时旗帜鲜明的反对精英主义设计,认为设计就应该服务大众。但不得不说的是,约翰.拉斯金的设计思想混乱,体现在他一方面强调大众,却又主张设计要从自然和哥特风格中找创造思路。尽管他的实用主义思想与其后的功能主义仍有很大区别,但依旧为当时的设计家们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
威廉.莫里斯是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最主要代表人物,堪称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奠基者。他的探索思路对现代设计是颠覆性的,因为他直接否认了现在设计直接依存的工业化和机械化生产。但他的令两项主张则在后来的现代设计中得以弘扬,分别是设计要为大众服务而不是少数人,以及设计工作本身也应当集体活动而不是个体劳动。
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主要特点如下:1、明确反对机械化的量产,认为手工制品永远机械产品更容易做到艺术化;2、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3、提倡哥特式风格设计上的淳朴、实用和诚恳;4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趋势;5、在装饰上力推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还具有极强的自我建筑设计原则,建筑功能性备受推崇;同时注重装饰与本地建筑历史之间的文脉关系。
工艺美术运动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反对工业化,否定机械,抵制量产。而过于强调装饰,直接提高产品成本,也就将低收入百姓拒之门外。
2. 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的法国,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得以发展,它的影响面相当大,包括建筑、家具、产品、首饰、服装、雕塑、平面设计、书籍插图和绘画艺术。
是一场内容广泛的设计上的形式主义运动。 这一运动受到了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使之带有更多感性和浪漫的色彩,更是传统的审美观和工业化发展之间矛盾的产物。流畅、夸张,抽象的线条,使传统的装饰充满了活力,而波浪形和流动的线条,是新艺术运动中最重要的特性。 这场运动最早是由法国开始发展起来,之后蔓延到欧洲各个国家,荷兰、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奥地利、斯堪的纳维亚国家、 中欧各国,乃至俄罗斯,也漂洋过海影响了美国,至此他已经成为一个影响广泛的国际设计运动。在新艺术运动起源的法国,先后有两个发展中心:巴黎和南斯市。巴黎新艺术运动有几个重要的核心,萨穆尔.宾的“新艺术之”家设计事务所、“现代之家”设计事务所和六人集团。平面设计方面杰出代表是谢列特和格拉谢特。家具设计师盖勒是南斯市新艺术运动中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受日本装饰影响和具有强烈的自然主义倾向。 同时不得不说的是蒂凡尼,他是美国新艺术运动的奠基人,萨穆尔.宾的“新艺术之家“设计事务所正是受到蒂凡尼把工业生产和艺术表现结合起来的做法的启迪。当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展出了新艺术商店的展品,这种新的风格开始受到瞩目,同时报刊开始用“新艺术”来代表这种新的风格。 反对将大艺术和小艺术割裂看待,强调艺术环境的整体性,都是新艺术运动的主张,还主张艺术家应当承担为社会生活创造适当环境的任务,这其中暗含的动机实际上是杂乱折中主义与过度追求真实的自然主义的分道扬镳;为了新的风格,需要抛弃旧的风格元素。如果从意识形态上分析新艺术运动,那么它实际上就是一部分设计精英在快速的工业发展和过分装饰的贵族风格下的一次改良努力,虽然并没成功,但是在运动中生产的大量产品、建筑、室内、纺织品、工艺美术品等等,则为20世纪伊始的设计开创了一个有声有色的新阶段,切实承担起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的过渡作用。
3. 工艺美术运动对新艺术运动的影响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直接影响新艺术运动,体现在:新艺术运动继承和延续工艺美术运动的相关自然植物的造型,许多新艺术的艺术家也参与过工艺美术运动。东方文化在欧洲的传播也是新艺术风格产生的灵感来源之一。在新艺术运动期间,设计师们在建筑风格和室内设计方面,有意避开维多利亚时代折衷的历史主义,主张运用高度程序化的自然元素花卉或植物等有机形式、曲线开始使用。观察日本木刻画,其平坦的画面和曲线、图案外
观、强烈对比的空间,同样启发了新艺术运动。自此新艺术运动后,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作品中,某些线条和曲线图案俨然成为绘画中的最惯用手段之一。
4.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对新艺术运动的区别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对新艺术运动的区别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选择将哥特风格作为一个主要参考,同时在其中借鉴灵感来源设计思路,而新艺术运动则没有选择将某种传统装饰风格最为主要参考依据,完全取决自然风格,主张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而装饰动机来源于自然形态。再一点,较之工艺美术运动,在对工业化的看法上新艺术运动无疑是有所进步,并不反对机器生产。 但由于作品设计复杂,不适合批量生产,依然无法摆脱少数人享受的“艺术品”的命运。但仍要肯定的重要事实是新艺术运动并未像工艺美术运动那样否定机器的作用,而是合理利用其优势。 在艺术内涵上,与工艺美术运动截然不同,新艺术运动的设计家们十分注重探索新兴材料和新技术所带来的艺术表现的可能性。新艺术运动是以全新姿态出现,不着明显的传统艺术痕迹。从而扫除了工业设计发展的任何形式上的阻碍,这不同于工艺美术运动所倡导的返回中世纪的复古主义回归思路。新艺术运动的设计师们开始大量采用新的材料,如铁等。两个运动虽然都有“回归自然”,但实质上是有区别的。工艺美术运动所主张的是要回归中世纪那种将技术和艺术结合一体,由工匠发挥的自然状态,以防止生产条件下产品功能和形式之间的隔阂。新艺术运动则主要强调将实用产品上装饰由自然获得的动植物纹样,一些作品显得过于纤细,因而,在设计的形式和功能、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上,不及工艺美术运动深入。
试论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的区别
1. 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开始于1851年,在工业化的特殊背景之下,运动目的是抵制工业化对传统建筑和手工艺的威胁,为了复兴哥特风格,并使中世纪手工艺风气和行业传统得以发扬,为了是民主思想透过建筑和产品设计得以体现,而发起的一场影响深远的设计运动。
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作家约翰.拉斯金。他看到工业革命之后机械产品的丑陋这种弊病,极力主张在自然形态中吸收学习。并主张态度真挚、形式与功能的统一,阐述了设计应具有实用性目的。他认为机器生产造成产品丑陋,继而谩骂工业生产,同时主张设计上回溯到中世纪的传统,恢复手工艺行会传统,以弥补及其机器生产的不足。他将设计归为两条途径,一是对现实与自然的观察,二是设计必须要有对现实的构想和创造能力。约翰.拉斯金同时旗帜鲜明的反对精英主义设计,认为设计就应该服务大众。但不得不说的是,约翰.拉斯金的设计思想混乱,体现在他一方面强调大众,却又主张设计要从自然和哥特风格中找创造思路。尽管他的实用主义思想与其后的功能主义仍有很大区别,但依旧为当时的设计家们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
威廉.莫里斯是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最主要代表人物,堪称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奠基者。他的探索思路对现代设计是颠覆性的,因为他直接否认了现在设计直接依存的工业化和机械化生产。但他的令两项主张则在后来的现代设计中得以弘扬,分别是设计要为大众服务而不是少数人,以及设计工作本身也应当集体活动而不是个体劳动。
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主要特点如下:1、明确反对机械化的量产,认为手工制品永远机械产品更容易做到艺术化;2、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3、提倡哥特式风格设计上的淳朴、实用和诚恳;4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趋势;5、在装饰上力推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还具有极强的自我建筑设计原则,建筑功能性备受推崇;同时注重装饰与本地建筑历史之间的文脉关系。
工艺美术运动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反对工业化,否定机械,抵制量产。而过于强调装饰,直接提高产品成本,也就将低收入百姓拒之门外。
2. 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的法国,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得以发展,它的影响面相当大,包括建筑、家具、产品、首饰、服装、雕塑、平面设计、书籍插图和绘画艺术。
是一场内容广泛的设计上的形式主义运动。 这一运动受到了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使之带有更多感性和浪漫的色彩,更是传统的审美观和工业化发展之间矛盾的产物。流畅、夸张,抽象的线条,使传统的装饰充满了活力,而波浪形和流动的线条,是新艺术运动中最重要的特性。 这场运动最早是由法国开始发展起来,之后蔓延到欧洲各个国家,荷兰、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奥地利、斯堪的纳维亚国家、 中欧各国,乃至俄罗斯,也漂洋过海影响了美国,至此他已经成为一个影响广泛的国际设计运动。在新艺术运动起源的法国,先后有两个发展中心:巴黎和南斯市。巴黎新艺术运动有几个重要的核心,萨穆尔.宾的“新艺术之”家设计事务所、“现代之家”设计事务所和六人集团。平面设计方面杰出代表是谢列特和格拉谢特。家具设计师盖勒是南斯市新艺术运动中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受日本装饰影响和具有强烈的自然主义倾向。 同时不得不说的是蒂凡尼,他是美国新艺术运动的奠基人,萨穆尔.宾的“新艺术之家“设计事务所正是受到蒂凡尼把工业生产和艺术表现结合起来的做法的启迪。当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展出了新艺术商店的展品,这种新的风格开始受到瞩目,同时报刊开始用“新艺术”来代表这种新的风格。 反对将大艺术和小艺术割裂看待,强调艺术环境的整体性,都是新艺术运动的主张,还主张艺术家应当承担为社会生活创造适当环境的任务,这其中暗含的动机实际上是杂乱折中主义与过度追求真实的自然主义的分道扬镳;为了新的风格,需要抛弃旧的风格元素。如果从意识形态上分析新艺术运动,那么它实际上就是一部分设计精英在快速的工业发展和过分装饰的贵族风格下的一次改良努力,虽然并没成功,但是在运动中生产的大量产品、建筑、室内、纺织品、工艺美术品等等,则为20世纪伊始的设计开创了一个有声有色的新阶段,切实承担起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的过渡作用。
3. 工艺美术运动对新艺术运动的影响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直接影响新艺术运动,体现在:新艺术运动继承和延续工艺美术运动的相关自然植物的造型,许多新艺术的艺术家也参与过工艺美术运动。东方文化在欧洲的传播也是新艺术风格产生的灵感来源之一。在新艺术运动期间,设计师们在建筑风格和室内设计方面,有意避开维多利亚时代折衷的历史主义,主张运用高度程序化的自然元素花卉或植物等有机形式、曲线开始使用。观察日本木刻画,其平坦的画面和曲线、图案外
观、强烈对比的空间,同样启发了新艺术运动。自此新艺术运动后,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作品中,某些线条和曲线图案俨然成为绘画中的最惯用手段之一。
4.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对新艺术运动的区别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对新艺术运动的区别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选择将哥特风格作为一个主要参考,同时在其中借鉴灵感来源设计思路,而新艺术运动则没有选择将某种传统装饰风格最为主要参考依据,完全取决自然风格,主张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而装饰动机来源于自然形态。再一点,较之工艺美术运动,在对工业化的看法上新艺术运动无疑是有所进步,并不反对机器生产。 但由于作品设计复杂,不适合批量生产,依然无法摆脱少数人享受的“艺术品”的命运。但仍要肯定的重要事实是新艺术运动并未像工艺美术运动那样否定机器的作用,而是合理利用其优势。 在艺术内涵上,与工艺美术运动截然不同,新艺术运动的设计家们十分注重探索新兴材料和新技术所带来的艺术表现的可能性。新艺术运动是以全新姿态出现,不着明显的传统艺术痕迹。从而扫除了工业设计发展的任何形式上的阻碍,这不同于工艺美术运动所倡导的返回中世纪的复古主义回归思路。新艺术运动的设计师们开始大量采用新的材料,如铁等。两个运动虽然都有“回归自然”,但实质上是有区别的。工艺美术运动所主张的是要回归中世纪那种将技术和艺术结合一体,由工匠发挥的自然状态,以防止生产条件下产品功能和形式之间的隔阂。新艺术运动则主要强调将实用产品上装饰由自然获得的动植物纹样,一些作品显得过于纤细,因而,在设计的形式和功能、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上,不及工艺美术运动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