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改革核心问题

1. 我国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

2. 实现形式要解决的是发展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3. 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4. 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生产发展

5. 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政协

6.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理想和目标

7.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8. 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民主

9. 五位一体: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和谐

11.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新兴的社会阶层

13. 处于核心和基础地位的是:劳动

14.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各民族人民的内部矛盾

简答: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内涵:

1.1 突破了计划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的概念

1.2 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各有自己的优势,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复杂

的经济关系条件下,市场经济对市场的调节作用有更强的适应性,更高的效率和

更显著的优势。

1.3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与社会主义结合成为

的经济制度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特征

2.1 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

所有制经济,都可有用来服务发展社会主义。

2.2 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

2.3 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

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 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根据

3.1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

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3.2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程度还不高,发展

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

求。

3.3 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经济,都可以用来服务和发展社会主义。

4 什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大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4.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大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4.2 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

4.3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4 总之,它们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决不能分开对待

5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5.1 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5.2 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5.3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6

7

8

9 依法治国的含义,意义 6.1 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通过各种途径管理国家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改变而改变。 6.2 意义: 6.2.1 是我们党执政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6.2.2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 6.2.3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6.2.4 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 7.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7.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7.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8.1 就是以马列,毛,邓,三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养四有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9.1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9.2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9.3 坚持贴近实际,断推进文化创新。

9.4 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9.5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10.1 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关系:

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

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10.2 关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

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

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

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11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11.1 内容:它们是一个整体,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港澳台

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11.2 意义:

11.2.1 创造性的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11.2.2 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11.2.3 体现了即坚持祖国统一,维护主权的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和现实可

能的灵活性。

11.2.4 有利于营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所需的国内外和平环境。

12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2.1 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12.2 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12.3 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13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13.1 坚持独立自主的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13.2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3.3 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合作的原则。

13.4 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14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4.1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多样性

14.2 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14.3 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14.4 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5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15.1 大陆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联盟,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 15.2 大陆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

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15.3 任务: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促进港澳长期

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16 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

17 为什么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7.1 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7.2 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共产党的领导

17.3 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建美好未来,需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7.4 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8 为什么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18.1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改革,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

党的领导。

18.2 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

了新的要求。

18.3 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

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论述:

1 正确认识先富和后富的关系

正确认识先富和共富的关系:先富是实现共富的捷径,共同富裕并不等于同时富裕也不是完全平均的。奔向富裕是一个有先后、有快慢逐步实现的过程,是整个社会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要求所有人、同时富裕起来是不切实际的,必须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收入差距有其客观必然性

第一, 劳动者能力不同,按按劳分配原则,其收入必然不同

第二, 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人收入也不同

第三, 具有不同竞争力的人收入也有差距

第四,不同工作岗位和地域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导致收入不同。

如果不谈先富,只谈共富,不仅不可能为实现共富逐步创造物质基础,会导致平均主义。如果不谈共富,只谈先富,会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目标。

先富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和手段;强调共富并不是要否定先富。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1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

1.1.1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1.2 是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不是其他形式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

社会。

1.1.3 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四者不可分割,既有联系又有各自特殊的区别。

1.1.4 是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构建小康社会的关系,前者贯彻与

后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1.2.1 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

然要求

1.2.2 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

的必然要求。

1.2.3 这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的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1.3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开

放,民主政治,正确处理改革和发展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材料题:

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

资源节约型是以能源资源高效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环境友好型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张的重要途径,关系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1 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1.1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1.1.1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第二优化教育结构,第三,推进教育改革,第四,

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1.2 实施扩大就业的战略发展,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1.2.1 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

1.2.2 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1.2.3 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

1.2.4 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

1.3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1.3.1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

1.3.2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1.3.3 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1.4 社会保障体系

1.4.1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1.4.2 完善基本医疗险制度

1.4.3 完整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4.4 发展慈善事业

1.4.5 发挥商业保险积极作用

1.4.6 充实社会保障金

1.4.7 解决住房问题。

1.5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1.5.1 医疗卫生改革

1.5.2 公立医院改革,

1.5.3 基本药物制度,

1.5.4 计划生育。

1.6 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1.6.1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1.6.2 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6.3 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

1.6.4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

1.6.5 健全治安防控体系。

1. 我国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

2. 实现形式要解决的是发展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3. 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4. 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生产发展

5. 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政协

6.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理想和目标

7.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8. 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民主

9. 五位一体: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和谐

11.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新兴的社会阶层

13. 处于核心和基础地位的是:劳动

14.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各民族人民的内部矛盾

简答: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内涵:

1.1 突破了计划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的概念

1.2 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各有自己的优势,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复杂

的经济关系条件下,市场经济对市场的调节作用有更强的适应性,更高的效率和

更显著的优势。

1.3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与社会主义结合成为

的经济制度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特征

2.1 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

所有制经济,都可有用来服务发展社会主义。

2.2 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

2.3 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

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 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根据

3.1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

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3.2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程度还不高,发展

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

求。

3.3 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经济,都可以用来服务和发展社会主义。

4 什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大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4.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大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4.2 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

4.3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4 总之,它们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决不能分开对待

5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5.1 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5.2 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5.3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6

7

8

9 依法治国的含义,意义 6.1 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通过各种途径管理国家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改变而改变。 6.2 意义: 6.2.1 是我们党执政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6.2.2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 6.2.3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6.2.4 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 7.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7.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7.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8.1 就是以马列,毛,邓,三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养四有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9.1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9.2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9.3 坚持贴近实际,断推进文化创新。

9.4 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9.5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10.1 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关系:

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

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10.2 关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

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

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

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11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11.1 内容:它们是一个整体,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港澳台

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11.2 意义:

11.2.1 创造性的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11.2.2 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11.2.3 体现了即坚持祖国统一,维护主权的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和现实可

能的灵活性。

11.2.4 有利于营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所需的国内外和平环境。

12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2.1 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12.2 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12.3 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13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13.1 坚持独立自主的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13.2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3.3 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合作的原则。

13.4 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14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4.1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多样性

14.2 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14.3 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14.4 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5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15.1 大陆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联盟,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 15.2 大陆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

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15.3 任务: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促进港澳长期

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16 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

17 为什么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7.1 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7.2 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共产党的领导

17.3 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建美好未来,需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7.4 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8 为什么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18.1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改革,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

党的领导。

18.2 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

了新的要求。

18.3 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

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论述:

1 正确认识先富和后富的关系

正确认识先富和共富的关系:先富是实现共富的捷径,共同富裕并不等于同时富裕也不是完全平均的。奔向富裕是一个有先后、有快慢逐步实现的过程,是整个社会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要求所有人、同时富裕起来是不切实际的,必须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收入差距有其客观必然性

第一, 劳动者能力不同,按按劳分配原则,其收入必然不同

第二, 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人收入也不同

第三, 具有不同竞争力的人收入也有差距

第四,不同工作岗位和地域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导致收入不同。

如果不谈先富,只谈共富,不仅不可能为实现共富逐步创造物质基础,会导致平均主义。如果不谈共富,只谈先富,会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目标。

先富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和手段;强调共富并不是要否定先富。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1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

1.1.1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1.2 是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不是其他形式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

社会。

1.1.3 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四者不可分割,既有联系又有各自特殊的区别。

1.1.4 是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构建小康社会的关系,前者贯彻与

后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1.2.1 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

然要求

1.2.2 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

的必然要求。

1.2.3 这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的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1.3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开

放,民主政治,正确处理改革和发展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材料题:

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

资源节约型是以能源资源高效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环境友好型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张的重要途径,关系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1 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1.1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1.1.1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第二优化教育结构,第三,推进教育改革,第四,

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1.2 实施扩大就业的战略发展,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1.2.1 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

1.2.2 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1.2.3 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

1.2.4 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

1.3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1.3.1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

1.3.2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1.3.3 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1.4 社会保障体系

1.4.1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1.4.2 完善基本医疗险制度

1.4.3 完整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4.4 发展慈善事业

1.4.5 发挥商业保险积极作用

1.4.6 充实社会保障金

1.4.7 解决住房问题。

1.5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1.5.1 医疗卫生改革

1.5.2 公立医院改革,

1.5.3 基本药物制度,

1.5.4 计划生育。

1.6 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1.6.1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1.6.2 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6.3 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

1.6.4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

1.6.5 健全治安防控体系。


相关文章

  • 毛概课考试大纲
  • A 卷考试大纲 1.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2) 搞清楚这一问题的 ...查看


  • 2014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试答案
  • 2014年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 1.中国正处于复杂的转型期,对于这个时期的境况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精神文明建设良好,道德问题不再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 2.道德建设的重点,在于建立引人向善的社会机制,(政策和法律 ...查看


  • 中国行政改革的核心问题1
  • 内容摘要 : 当前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严重滞后,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同时,强调要优化结构.最近召开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又专门研究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由此可见,当前深入研究优化行政组织结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是刻不容 ...查看


  • 大学毛概.复习资料
  •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 ...查看


  • 中考社会基础复习资料
  • 2015年中考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复习资料 一.国情 1.最基本国情: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2050年左右) 2.重要国情: 1.人口国情:人口数量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 ...查看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_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_胡鞍钢
  • 2016年第2期(第31卷)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22016(Vol.3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 胡鞍钢 摘周绍杰任皓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的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 ...查看


  •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取向问题研究
  •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我国文化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偏差,所以,为了实现我国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确认识价值取向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 ...查看


  • 毛概课后题答案
  •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一.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①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② 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它既包括 ...查看


  • 重点时政与分析
  • (四)2014年高考政治重大热点 热点问题既有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也有关系人们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2014年高考涉及的热点问题较多. 国际方面:有人类共同关注的和平问题.发展问题.如国际金融危机.多哈回合谈判.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 ...查看


  • 钱新民学习领会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稿
  • 建设文化强国 需要从我做起 -----学习领会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稿 钱新民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经过三十多年 的建设,中国从一个发展中国家已经崛起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中国震撼的奇迹,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不可思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