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内酯类

第四十章

大环内酯类、 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具有14-16元大环内酯基本化学结构的抗生素。

2

分类:

红霉素 克拉霉素 罗红霉素 地红霉素 14元环

阿奇霉素(15元环) 麦迪霉素 乙酰麦迪霉素 螺旋霉素 乙酰螺旋霉素 罗他霉素

16元环

抗菌作用

抗菌谱:抗菌谱窄,与青霉素相似 � 第一代主要对大多数 G+菌有强大抗菌活性;对 耐PG的金葡菌和MRSA也有一定作用。 � 对部分G-菌(淋病奈瑟菌、嗜肺军团菌)也有 较大抗菌活性。 立克次体也有抑制作用。 对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也 � 对支原体、衣原体、 抗菌范围扩大(克拉霉素:对幽门螺 第二代: 第二代:抗菌范围扩大(克拉霉素:对幽门螺 旋杆菌有效),对 G-菌作用明显增强。

抗菌机制

(-) 转肽作用 (-) 与50S亚基结合 mRNA位移 抑制肽酰基转移酶 蛋白 合成

5

耐药机制

� 产生灭活酶: 如酯酶、磷酸化酶 � 改变靶位结构: 药物结合部位甲基化 � 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药物渗入菌体内减少 � 外排增多:细菌通过主动流出系统将药物泵出菌体

� MLS耐药:细菌同时对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macrolides-lincomycins链阳菌素耐药( -链阳菌素耐药 streptogramins resistance, MLSR) 单一耐药 多药耐药

6

体内过程

� 红霉素不耐酸,口服吸收少, 故常制成肠溶片及酯化 物。第二代大环内酯类对胃酸稳定,生物利用度提高。 � 能广泛分布到除脑脊液以外的各种体液和组织;因不 脑脊液浓度低。 易透过血脑屏障, 易透过血脑屏障,脑脊液浓度低。 � 主要经肝脏代谢(除阿奇霉素),经胆汁排泄,有肝 肠循环,胆汁中浓度高。 � 在酸性条件下容易分解,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较强, 故治疗尿路感染时常需碱化尿液。

红霉素(erythromycin)

常用剂型: 乳糖酸红霉素 • 依托红霉素 • 硬脂酸红霉素 • 琥乙红霉素

静脉滴注给药 口服后在肠中释放出红霉素

其他:红霉素眼膏剂

8

�红霉素—抗菌谱:速效抑菌剂

�对G+菌作用强 金葡菌(包括耐PG的)、表 皮葡萄球菌、链球菌。 �对部分G-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流感杆 菌、百日咳杆菌及军团菌等)高度敏感。 �对某些螺旋体、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也有 抑制作用。

9

红霉素—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耐PG的金葡 替代药,主要用于治疗耐 1.作为PG替代药, 菌感染和对PG过敏的患者。 � 2. G-敏感菌所致感染 :如军团菌病(首选 药)。 � 3.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所致的呼吸系统、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 4.厌氧菌引起的口腔感染。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 主要不良反应,有些

病人不能耐受不得不停药 :红霉素酯化物 肝损害:红霉素酯化物 2. 肝损害 :转氨酶升高、肝肿大及胆汁郁积性黄 表现 表现:转氨酶升高、肝肿大及胆汁郁积性黄 疸等 :停药数日可恢复正常 处理 处理:停药数日可恢复正常

11

红霉素评价

� �

优点:①对G+菌作用强。

②有良好的抗生素后效应 ③不引起过敏性休克。

� � �

缺点:①抗菌谱窄

  ②不耐酸,口服剂量大,生物利用度低 ③易产生耐药性 ④胃肠反应明显

12

克拉霉素

� 半合成的14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对酸稳定,口服吸收迅速完全,且不受进食影 由于首过消除明显,生物利用度仅为 响,但 响,但由于首过消除明显,生物利用度仅为 55%。 � 抗菌活性比红霉素强。 � 不良反应较红霉素轻。

13

阿奇霉素

大环内酯类 抗生素。 元环大环内酯类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唯一合成15元环 � 耐酸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血药浓度 高, t1/2长达35-48h,每日仅需给药一次。 � 抗菌谱较红霉素广,对 G-菌作用明显增强,对 肺炎支原体的作用最强;对某些细菌表现为快 速杀菌作用,而其他大环内酯类为抑菌药。 � 用于敏感菌所引起的中耳炎、鼻窦炎、咽炎、 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 � 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轻。

14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 �

以林可霉素(洁霉素)、克林霉素(氯洁霉素) 。 为代表 为代表。 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

� 作用强大:各类厌氧菌、需氧 G+菌 � 敏感:部分需氧 G-球菌、人型支原体、沙眼衣原体 � 无效:G-杆菌、肠球菌、 MRSA、肺炎支原体。

作用机制:与大环内酯类相同,与核蛋白体 50S 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不能与红霉素合 用(拮抗)。

15

体210.3-%7原药。代主脑分能效和,受小且收吸林8

61

临床应用

厌氧菌引起的口腔、腹腔和妇科感 ①主要用于 主要用于厌氧菌引起的口腔、腹腔和妇科感 染等。 ②需氧G+球菌引起的呼吸道、骨及软组织、胆 道感染及败血症、心内膜炎等。 金葡菌所引起的骨髓炎的 首选药。 注:可作为 可作为金葡菌所引起的骨髓炎的 金葡菌所引起的骨髓炎的首选药。

17

不良反应

①口服、注射均可引起胃肠反应 ②过敏反应 ③偶见黄疸及肝损伤。

18

欣弗事件:是不良反应还是不良事件?!

自2006年7月份以来,青海、广西、 浙江、黑龙江和山东等省、自治区 陆续出现患者使用安徽华源生物药 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 葡萄糖注射液后 (欣弗 )后,出现 胸闷、心慌、寒战、肾区绞痛、腹 痛、腹泻、恶心、呕吐、过敏性休 克、肝肾功能损害等临床症状

,共 造成11人死亡。 8月4日,卫生部连 夜发布了立即暂停使用 “欣弗”的紧 急通知。

刘思辰

19

第三节

多肽类抗生素

一、万古霉素类

、替考拉宁为代表 、去甲万古霉素、 � 以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 � 抗菌作用:对G+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尤其是 MRSA、MRSE � 抗菌机制:抗菌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 合成而杀灭细菌,尤其是对分裂增殖期细菌呈 现快速杀菌作用

20

体内过程:

� 口服难吸收,肌注可致局部剧痛和组织坏死, 只能静脉给药。体内分布广泛,但不易进入脑 脊液和房水。90%以原形经肾排泄。 万古霉素 和去甲万古霉素的 t1/2约6h,替考拉宁长达 47h。

21

临床应用:

仅用于严重G+菌感染,特别是 MRSA(首 选)、MRSE和肠球菌所致的感染 ----败血症、 心内膜炎、骨髓炎、呼吸道感染等;可用于对 β-内酰胺类过敏或耐药的严重感染患者。口服 治疗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性伪膜性肠炎有极好疗 效。

22

不良反应:

、去甲万古霉素毒性较大,替考拉宁 � 万古霉素 万古霉素、 毒性较小。 常规剂量很少诱发 � 耳毒性 � 肾毒性:损伤肾小管,严重可致肾衰 � 过敏反应:偶有斑块样皮疹和过敏性休克 � 快速静注万古霉素可引起 “红人综合征” 。 � 口服有恶心、呕吐、金属异味和眩晕,静注 偶发血栓性静脉炎 。 � 注意:严禁与有耳毒性的药物如氨基苷类、 高效利尿药合用。

23

二、多粘菌素类

� 以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为代表

� 抗菌作用:窄谱慢效杀菌药

窄谱,仅对某些G-杆菌具有强大抗菌活性。 � 多肽类抗生素具有表面活性,含有带阳电荷 的游离氨基,能与 G-菌细胞膜的磷脂中带阴 电荷的磷酸根结合,使细菌细胞膜面积扩 大,通透性增加,细胞内的磷酸盐、核苷酸 等成份外漏,导致细菌死亡。对繁殖期和静 止期的细菌都有效。

24

复习题

� 红霉素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主要不良反应 � 比较红霉素与青霉素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 主要不良反应有何区别? �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的 抗菌谱、抗菌机制与临床 应用?

25

第四十章

大环内酯类、 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具有14-16元大环内酯基本化学结构的抗生素。

2

分类:

红霉素 克拉霉素 罗红霉素 地红霉素 14元环

阿奇霉素(15元环) 麦迪霉素 乙酰麦迪霉素 螺旋霉素 乙酰螺旋霉素 罗他霉素

16元环

抗菌作用

抗菌谱:抗菌谱窄,与青霉素相似 � 第一代主要对大多数 G+菌有强大抗菌活性;对 耐PG的金葡菌和MRSA也有一定作用。 � 对部分G-菌(淋病奈瑟菌、嗜肺军团菌)也有 较大抗菌活性。 立克次体也有抑制作用。 对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也 � 对支原体、衣原体、 抗菌范围扩大(克拉霉素:对幽门螺 第二代: 第二代:抗菌范围扩大(克拉霉素:对幽门螺 旋杆菌有效),对 G-菌作用明显增强。

抗菌机制

(-) 转肽作用 (-) 与50S亚基结合 mRNA位移 抑制肽酰基转移酶 蛋白 合成

5

耐药机制

� 产生灭活酶: 如酯酶、磷酸化酶 � 改变靶位结构: 药物结合部位甲基化 � 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药物渗入菌体内减少 � 外排增多:细菌通过主动流出系统将药物泵出菌体

� MLS耐药:细菌同时对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macrolides-lincomycins链阳菌素耐药( -链阳菌素耐药 streptogramins resistance, MLSR) 单一耐药 多药耐药

6

体内过程

� 红霉素不耐酸,口服吸收少, 故常制成肠溶片及酯化 物。第二代大环内酯类对胃酸稳定,生物利用度提高。 � 能广泛分布到除脑脊液以外的各种体液和组织;因不 脑脊液浓度低。 易透过血脑屏障, 易透过血脑屏障,脑脊液浓度低。 � 主要经肝脏代谢(除阿奇霉素),经胆汁排泄,有肝 肠循环,胆汁中浓度高。 � 在酸性条件下容易分解,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较强, 故治疗尿路感染时常需碱化尿液。

红霉素(erythromycin)

常用剂型: 乳糖酸红霉素 • 依托红霉素 • 硬脂酸红霉素 • 琥乙红霉素

静脉滴注给药 口服后在肠中释放出红霉素

其他:红霉素眼膏剂

8

�红霉素—抗菌谱:速效抑菌剂

�对G+菌作用强 金葡菌(包括耐PG的)、表 皮葡萄球菌、链球菌。 �对部分G-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流感杆 菌、百日咳杆菌及军团菌等)高度敏感。 �对某些螺旋体、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也有 抑制作用。

9

红霉素—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耐PG的金葡 替代药,主要用于治疗耐 1.作为PG替代药, 菌感染和对PG过敏的患者。 � 2. G-敏感菌所致感染 :如军团菌病(首选 药)。 � 3.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所致的呼吸系统、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 4.厌氧菌引起的口腔感染。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 主要不良反应,有些

病人不能耐受不得不停药 :红霉素酯化物 肝损害:红霉素酯化物 2. 肝损害 :转氨酶升高、肝肿大及胆汁郁积性黄 表现 表现:转氨酶升高、肝肿大及胆汁郁积性黄 疸等 :停药数日可恢复正常 处理 处理:停药数日可恢复正常

11

红霉素评价

� �

优点:①对G+菌作用强。

②有良好的抗生素后效应 ③不引起过敏性休克。

� � �

缺点:①抗菌谱窄

  ②不耐酸,口服剂量大,生物利用度低 ③易产生耐药性 ④胃肠反应明显

12

克拉霉素

� 半合成的14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对酸稳定,口服吸收迅速完全,且不受进食影 由于首过消除明显,生物利用度仅为 响,但 响,但由于首过消除明显,生物利用度仅为 55%。 � 抗菌活性比红霉素强。 � 不良反应较红霉素轻。

13

阿奇霉素

大环内酯类 抗生素。 元环大环内酯类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唯一合成15元环 � 耐酸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血药浓度 高, t1/2长达35-48h,每日仅需给药一次。 � 抗菌谱较红霉素广,对 G-菌作用明显增强,对 肺炎支原体的作用最强;对某些细菌表现为快 速杀菌作用,而其他大环内酯类为抑菌药。 � 用于敏感菌所引起的中耳炎、鼻窦炎、咽炎、 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 � 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轻。

14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 �

以林可霉素(洁霉素)、克林霉素(氯洁霉素) 。 为代表 为代表。 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

� 作用强大:各类厌氧菌、需氧 G+菌 � 敏感:部分需氧 G-球菌、人型支原体、沙眼衣原体 � 无效:G-杆菌、肠球菌、 MRSA、肺炎支原体。

作用机制:与大环内酯类相同,与核蛋白体 50S 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不能与红霉素合 用(拮抗)。

15

体210.3-%7原药。代主脑分能效和,受小且收吸林8

61

临床应用

厌氧菌引起的口腔、腹腔和妇科感 ①主要用于 主要用于厌氧菌引起的口腔、腹腔和妇科感 染等。 ②需氧G+球菌引起的呼吸道、骨及软组织、胆 道感染及败血症、心内膜炎等。 金葡菌所引起的骨髓炎的 首选药。 注:可作为 可作为金葡菌所引起的骨髓炎的 金葡菌所引起的骨髓炎的首选药。

17

不良反应

①口服、注射均可引起胃肠反应 ②过敏反应 ③偶见黄疸及肝损伤。

18

欣弗事件:是不良反应还是不良事件?!

自2006年7月份以来,青海、广西、 浙江、黑龙江和山东等省、自治区 陆续出现患者使用安徽华源生物药 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 葡萄糖注射液后 (欣弗 )后,出现 胸闷、心慌、寒战、肾区绞痛、腹 痛、腹泻、恶心、呕吐、过敏性休 克、肝肾功能损害等临床症状

,共 造成11人死亡。 8月4日,卫生部连 夜发布了立即暂停使用 “欣弗”的紧 急通知。

刘思辰

19

第三节

多肽类抗生素

一、万古霉素类

、替考拉宁为代表 、去甲万古霉素、 � 以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 � 抗菌作用:对G+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尤其是 MRSA、MRSE � 抗菌机制:抗菌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 合成而杀灭细菌,尤其是对分裂增殖期细菌呈 现快速杀菌作用

20

体内过程:

� 口服难吸收,肌注可致局部剧痛和组织坏死, 只能静脉给药。体内分布广泛,但不易进入脑 脊液和房水。90%以原形经肾排泄。 万古霉素 和去甲万古霉素的 t1/2约6h,替考拉宁长达 47h。

21

临床应用:

仅用于严重G+菌感染,特别是 MRSA(首 选)、MRSE和肠球菌所致的感染 ----败血症、 心内膜炎、骨髓炎、呼吸道感染等;可用于对 β-内酰胺类过敏或耐药的严重感染患者。口服 治疗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性伪膜性肠炎有极好疗 效。

22

不良反应:

、去甲万古霉素毒性较大,替考拉宁 � 万古霉素 万古霉素、 毒性较小。 常规剂量很少诱发 � 耳毒性 � 肾毒性:损伤肾小管,严重可致肾衰 � 过敏反应:偶有斑块样皮疹和过敏性休克 � 快速静注万古霉素可引起 “红人综合征” 。 � 口服有恶心、呕吐、金属异味和眩晕,静注 偶发血栓性静脉炎 。 � 注意:严禁与有耳毒性的药物如氨基苷类、 高效利尿药合用。

23

二、多粘菌素类

� 以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为代表

� 抗菌作用:窄谱慢效杀菌药

窄谱,仅对某些G-杆菌具有强大抗菌活性。 � 多肽类抗生素具有表面活性,含有带阳电荷 的游离氨基,能与 G-菌细胞膜的磷脂中带阴 电荷的磷酸根结合,使细菌细胞膜面积扩 大,通透性增加,细胞内的磷酸盐、核苷酸 等成份外漏,导致细菌死亡。对繁殖期和静 止期的细菌都有效。

24

复习题

� 红霉素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主要不良反应 � 比较红霉素与青霉素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 主要不良反应有何区别? �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的 抗菌谱、抗菌机制与临床 应用?

25


相关文章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