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样读书的?

前人“十年寒窗”就可以考状元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以治国平天下了,而我们呢?不算幼儿园,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就已经求学超过十年了,但高中毕业后就可象古人一样治国治学了吗?基本上是否定的。

本人第一次看《红楼梦》是初中时候,也就是13、14岁,应该说和黛、钗们的年龄相若吧,其时就很疑惑他们怎么就懂作这么好的诗?怎么就懂这么多人情事故?他们是怎么学会这么多知识的?自己也差不多读了十年书了,当时好象啥也不懂,一本《红楼梦》尚且看不下去,更不要说知天文地理了!

这段时间一口气把南怀瑾著的《易经杂说》和《易经系传别讲》看完了,这是南大师的讲稿吧,内容非常丰富。其它的不说,其中南师透露的关于他小时候是怎样读书的一些小事情确很值得我们深思。南师重复地说,学《易》很简单的,玩索而求之,但开始一定要把64卦背熟、把系辞读熟。他小时候老师都是不教的,只是要求背,背熟了以后你就懂了。这句话也是私塾先生的口头禅吧?好象以前我们是把这句话当封建毒草来割的(现在也可能是吧),白话文运动就是这样批斗旧私塾教育的。      胡适之——所谓白话文运动先驱!

再看这个大师,小时候是怎样读书的?“胡适之的例子,可以让我们做一个警惕。胡适之4岁就开始读古诗,6岁上私塾就开始背古文,到了9岁的时候读了三年古文,他就能看古典小说。能够看古典小说的人语文程度已经很高了。两年之内他偷偷地看完三、四十本古典小说。一辈子作文基础就奠定了。当时只有9岁!到11岁的时候,他的老师就正式教他读古书。 因为已经读了四年古书了,以前读书是背,现在是自己读,已经有能力自己读了。教师教给他的第一本书叫《资治通鉴》。11岁就读完了。到13岁就把《左传》 读完了。把《左传》读完了,大概这辈子必读的中国书都读过了。以后就是复习、综合、创造。以前中国读书人,都在13岁以前,把所有该读的书就全都读完了。 一些重要的书都放在肚子里面。假如没有这样子的教育,这一辈子不要想成为一个所谓的大人才!没有了,大人才就跟这个人分家了。胡适之接受这种教育,他也没有变成书呆子。以后,他记忆也很好,学英语学得也很快。所以19岁考公费留学,20岁出国去。到了27岁,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哲学博士。他凭什么拿博士?他 写了一篇文章叫《先秦名家研究》。懂得诸子百家已经很困难,懂得名家就更困难。没有高度的文言文基础,能够研究先秦名家吗?所以胡适之非常容易就写出来了。因为13岁前就读完了。而且他写出来以后,美国教授看不懂。所以糊里糊涂地,让他通过毕业了。28岁回来,在北京当北大教授,他凭什么当教授?13岁 之前的功力。他后来写了一本书叫做《中国哲学史》。他凭什么写《中国哲学史》?你能吗?不到30岁全国闻名,凭什么?13岁之前受的教育基础!他去演讲, 引经据典,不要带书的,从来不会错误。因为他至少会背一千首诗词。至少!其他的书不用说了。在他成功之后,建议我们的教育部,不要再让儿童读古文。”(本段摘自《2001年王财贵老师北京师范大学讲演稿》)

南怀瑾几岁开始读书的?按他透露的,应该是5、6岁开始上私塾的,折回现在通行的周岁算法应该就是3、4岁就开始读书了。都读了些什么书?具体不知道,但象《弟子规》、《增广贤文》三百千等,南师说早早就要会全文背诵了,四书五经当然也是要求全文背诵的,前人学习是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这些知识哪里学来的?都是从经典中学到的。比如王勃,写出《滕王阁序》的时候只有13岁(也就11、12周岁,相当于现在读六年级的年龄吧),为什么人家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来,现在的13岁小孩能写出来吗?大人都没几个懂的,不要说小孩!

前人“十年寒窗”就可以考状元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以治国平天下了,而我们呢?不算幼儿园,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就已经求学超过十年了,但高中毕业后就可象古人一样治国治学了吗?基本上是否定的。

本人第一次看《红楼梦》是初中时候,也就是13、14岁,应该说和黛、钗们的年龄相若吧,其时就很疑惑他们怎么就懂作这么好的诗?怎么就懂这么多人情事故?他们是怎么学会这么多知识的?自己也差不多读了十年书了,当时好象啥也不懂,一本《红楼梦》尚且看不下去,更不要说知天文地理了!

这段时间一口气把南怀瑾著的《易经杂说》和《易经系传别讲》看完了,这是南大师的讲稿吧,内容非常丰富。其它的不说,其中南师透露的关于他小时候是怎样读书的一些小事情确很值得我们深思。南师重复地说,学《易》很简单的,玩索而求之,但开始一定要把64卦背熟、把系辞读熟。他小时候老师都是不教的,只是要求背,背熟了以后你就懂了。这句话也是私塾先生的口头禅吧?好象以前我们是把这句话当封建毒草来割的(现在也可能是吧),白话文运动就是这样批斗旧私塾教育的。      胡适之——所谓白话文运动先驱!

再看这个大师,小时候是怎样读书的?“胡适之的例子,可以让我们做一个警惕。胡适之4岁就开始读古诗,6岁上私塾就开始背古文,到了9岁的时候读了三年古文,他就能看古典小说。能够看古典小说的人语文程度已经很高了。两年之内他偷偷地看完三、四十本古典小说。一辈子作文基础就奠定了。当时只有9岁!到11岁的时候,他的老师就正式教他读古书。 因为已经读了四年古书了,以前读书是背,现在是自己读,已经有能力自己读了。教师教给他的第一本书叫《资治通鉴》。11岁就读完了。到13岁就把《左传》 读完了。把《左传》读完了,大概这辈子必读的中国书都读过了。以后就是复习、综合、创造。以前中国读书人,都在13岁以前,把所有该读的书就全都读完了。 一些重要的书都放在肚子里面。假如没有这样子的教育,这一辈子不要想成为一个所谓的大人才!没有了,大人才就跟这个人分家了。胡适之接受这种教育,他也没有变成书呆子。以后,他记忆也很好,学英语学得也很快。所以19岁考公费留学,20岁出国去。到了27岁,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哲学博士。他凭什么拿博士?他 写了一篇文章叫《先秦名家研究》。懂得诸子百家已经很困难,懂得名家就更困难。没有高度的文言文基础,能够研究先秦名家吗?所以胡适之非常容易就写出来了。因为13岁前就读完了。而且他写出来以后,美国教授看不懂。所以糊里糊涂地,让他通过毕业了。28岁回来,在北京当北大教授,他凭什么当教授?13岁 之前的功力。他后来写了一本书叫做《中国哲学史》。他凭什么写《中国哲学史》?你能吗?不到30岁全国闻名,凭什么?13岁之前受的教育基础!他去演讲, 引经据典,不要带书的,从来不会错误。因为他至少会背一千首诗词。至少!其他的书不用说了。在他成功之后,建议我们的教育部,不要再让儿童读古文。”(本段摘自《2001年王财贵老师北京师范大学讲演稿》)

南怀瑾几岁开始读书的?按他透露的,应该是5、6岁开始上私塾的,折回现在通行的周岁算法应该就是3、4岁就开始读书了。都读了些什么书?具体不知道,但象《弟子规》、《增广贤文》三百千等,南师说早早就要会全文背诵了,四书五经当然也是要求全文背诵的,前人学习是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这些知识哪里学来的?都是从经典中学到的。比如王勃,写出《滕王阁序》的时候只有13岁(也就11、12周岁,相当于现在读六年级的年龄吧),为什么人家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来,现在的13岁小孩能写出来吗?大人都没几个懂的,不要说小孩!


相关文章

  • 怎样读中国书阅读答案
  • 怎样读中国书余英时 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工夫.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像清代戴震,不但十三经本文全能背诵,而且注也能背诵,只有疏 ...查看


  • 九年级上册期末综合素质测评语文试题
  • 1 (1).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一生最大的理想就是收复失地,为国建 功立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句子: (2分) (2).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表达自己报效国家的宏愿和伟大 ...查看


  • 有关读书广播稿
  • 关于读书的校园广播稿 > 读书专题校园广播稿 播放歌曲<读书郎> 甲:敬爱的老师们 乙: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好!红领巾广播又和大家见面啦! 乙: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样才能让有限的生命过得充实富有.多姿多彩? 甲: ...查看


  •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9.22短文两篇练习
  • 短文两篇练习 [基础训练] (一)给加线的字注音 孜孜( ) 饥肠辘辘( ) (二)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1 2 3 4.书券三纸 (三)填空 1.做一件事,智慧和才能固然不可少,如果没有______,勉强去做,_____和信心得不到_____ ...查看


  • 熟读精思 教学设计
  • 21 熟读精思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段. 3.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知识,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把课文读通 ...查看


  • 八下语文人教版第五单元练习(新版)
  • 21课 20.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 20.先总后分 21.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21.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查看


  • 七上[寓言四则]课后作业
  • <寓言四则> 一.阅读寓言,回答问题. 车子上运着两只桶,一只盛着酒,另一只空无所有.前者一路上沉静地没有发出一点儿声音.后者跳跳蹦蹦,闹得一路上回声震耳,尘土像云雾似的飞扬,焦急的行人老远就听到吵闹的声音,诚惶诚恐地躲在一边. ...查看


  • 小学生应该如何读书
  • 小学生应该如何读书 阅读是成长的基石,阅读是精彩人生的开始.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一个读书活动大会,目的是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希望同学们能给自己留下更多的静静阅读的时间.空间,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与父母.老师.同学共享读书的美好时光, ...查看


  •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
  •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 信手翻阅陶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时时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做一个教师真的很幸福,而这种幸福的感受从何而来,来源于那一种长期的修身养性,来源于精神上不断超越,超越自我,逐渐达到一种忘我的境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