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实践活动

浅议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实践活动

一、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主要是语言实践。中国教育家张志公说过:“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切切实实地在训练中学会操纵和使用语文工具。”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课文只是个例子,语文教师就是凭借这个例子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从而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语言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运用语言更是阅读教学中重要的迁移训练。

事实上“理解”和“运用”,是学习语言过程中两个不同层次的水平级;然而目前语文教学中,学习语言往往只进行到理解这一水平级上。学生学过的词语理解了,读过的句子意思领会了,就完事了,很少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句子。因此,小学生学过的词语并不少,接触过的句式不计其数,但真正会用、会写的却少得可怜。基于此,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就更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运用语言和语言知识的训练,通过一系列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将课文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架起语言积累与运用之间的桥梁,达到语言运用能力的真正提高。

二、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实践活动的途径

1、改进语文教学方法,凸显语言实践活动

(1)、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无。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是一个常数,如果把过多的时间花在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语文知识规律的挖掘上,势必会挤掉运用语言训练的时间。现在要加强语言训练,就必须严格控制思想内容理解和语言知识教学的时间,做到适可而止,要把时间挤出一些来,放在语言实践训练上。因此,合理分配好课堂教学时间,是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实践训

练的基础和保证。

(2)、以读代讲,在感悟和体验中促进语言的内化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阅读能力。因此教学中应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运用已掌握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内容。然后,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法,以读代讲,进一步使学生加强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感悟和心理体验,从中也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增加深触语言和积累语言的机会。例如在教五年级《松鼠》一文时,学生通过自学课文第一节,基本上能够理解这一节主要写的是:松鼠外形及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没有在这方面再多花时间,而是把更多的时间,训练的重点放在朗读的指导上,放在作者是如何把松鼠外形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的揭示上,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松鼠外形的漂亮、乖巧,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作者是如何写具体的。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对语言的记忆,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也为学生学会运用语言奠定了基础。

(3)、精心设计语言实践练习,让“语言内化”转为“外化”

前面讲过,语文教学,更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把积累的语言材料通过行之有效的语言实践练习加以运用,从而使学生的语言由“内化”转化为“外化”。因此,教学中精心设计语言的实践练习,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不可缺少的一点。课堂中,语言实践的练习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运用词语,运用句子、句群的练习,也可以是运用语言知识的练习,更有的是可以把训练分散在课文教学中及教学的最后进行。比如在教学《晏子使楚》一文,教学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练习:以“晏子真机智,爱国啊!”为开头,可以用上文中学过的语言,也可以结合自己的语言,更可以结合书本外相关资料夸夸晏子。通过这样的一个语言实践的练习,一方面帮助了学生把课堂上已积累的语言和语言知识加以了运用,从“内化”转化为了“外化”,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运用语言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2、读写结合,落实语言实践活动。

学生作文,既是表达方法的练习,更是组织语言、运用语言的练习,特别是学生新学到词语句子,如果能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用一用,对学生内化这些语言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不仅是指写作方法上的结合,也应该包括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结合。因此作文练习不仅是作文课的事,也是阅读课的重要任务。阅读课文的作文练习应以扩大学生语言积累,内化课文词句的练习为主。因而,在阅读课的表达训练中,应该结合课文的特点,适当地设计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运用并掌握课文中的词句以及一些写作方法。

(1)、不同形式的仿写

A 、模仿课文语言说话或写话

这种练习既可以锻炼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又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语言积累,使学生通过运用,将课文中的语言及时地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二年级的《落叶》一文,由于2-5节是相似段落结构组成,写了秋天树叶从树枝上落下来,小虫把落叶法当作屋子,蚂蚁把落叶当作船,小鱼把落叶当作伞,燕子把落叶当作电报。因此,课堂中,在替学生理清了课文的思路后,一位教师就进行了一个模仿说写的训练,让学生自己描写落叶的故事,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的同学说,“落叶落在了窗户上,奶奶看见了,把它捡了起来,贴在玻璃上,把它当作窗花。”有的同学说:“落叶落在窗台上小朋友看见了,拾起来夹进书本,把它当作书签。”等。

B 、模仿课文中的表达方法说话写话

如在教《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四篇文章时,由于课文都是通过具体的事情来刻画人物的特点,因此在教学完这四课课文后,我就试着让学生运用这种写作方法来写写自己印象深刻的人。在一次次的训练中,学生最终归纳出了,一般写人的文章,我们都可以用抓具体的事情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同时要把事情写具体、把人写活还得对语言、动作、表情、内心等进行恰如其分的描写。

又如在教学《落花生》一文时,我发现文章作者并不是用叙述的语言将议花生的事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而是选用了对话的这一表达方式将这件事描绘了出来。读来,让人感觉犹如亲身经历,亲眼目睹此事,一家人幸福和睦地交谈,说理深入浅出,跃然读者眼前。所以,在教学完这篇课文后,我也请同学模仿这种写作手法,讲讲自己由身边的事物受到的启发。结果,不出所料,学生都写出了一篇篇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佳作,如《铅笔》、《粉笔》《蜡烛》等。

这些训练看上去只是在模仿,但在逐步类比引导段式结构,学习写作特点时,我觉得也引导了学生仿中有创,同中有异。而且在仿写中学习和运用了这些写作的方法,把语言学习从语言知识的认知、积累引向了运用。

(2)、多种形式的改写

改写的训练是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措施。改写是一种积累语言的好方法,它不但要记住课文中的内容,还要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这就要开动脑筋,要靠思维。

A 、人称改写

《鲸》是一篇常识性很强的文章,文章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一些关于鲸的知识。因此在教学完这一课后,我安排了这样一种改写练习,假如我是鲸,请用第一人称的形式,就自己的特点、用途与人类的关系作自我介绍,鼓励学生设想。通过这种的改写练习,我觉得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愉快的,无拘无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有效地巩固了这一节所学的内容,又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

B 、古诗改写

除了文章人称的改写,古诗也可进行改写。古诗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瑰宝,学生学完了古诗,理解了诗意,体会了诗情,然后让学生通过创造性的想象,把诗改写成一篇琅琅上口的记叙文和写景的小散文也是一项有效的语言训练,如教学二年级《绝句》一诗,最后让学生将其改写成一篇小

短文,有些同学就写道:嫩绿的柳枝上有成对的黄鹂在欢唱,歌声欢快悦耳,十分的动听。蓝天上,有一行白鹭正在自由自在地飞翔,向远眺望,西岭山上,那终年不化的雪景,多像嵌在窗框里的一幅山水画啊。再看近外,还有一只从东吴驶来的船只正停靠在门外。看,描写得多好,从短文中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了杜甫草堂周围景色的迷人以及作者写诗时那愉悦的心情。

(3)、填补课文中留白进行语言训练。

课文中往往都有留白处,文章并没有把某些内容直接写出来,留有悬念,让学生遐思。而且大部分课文都配有插图,可用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其实它还可以用来丰富学生的习作材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有利途径。

A 、抓教材空白处,进行语言训练

所谓空白处,就是教材中一些省略的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可由学生通过想象去填补的地方。正因为是空白,所以学生可以充分地发散他们的思维,把空白处说完整,说具体。例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一文时,有这样一个片段“„„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这里“不容争辩的声音”明显可以看出:当“我”向父亲投去乞求的目光后,父亲与“我”还有发生争辩,但是作者没有写出来。于是对教材中这个空白处,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语言训练题:在没有人看到、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我”求父亲把鱼留下,“我”会怎么说,父亲会怎么说呢?他们又会怎样争辩呢?结果,同学们展开了想象,运用对话的形式把教材的空白处争辩得淋漓尽致。在这过程中,不但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父爱以及下文的理解,还训练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B 、抓课文插图,进行语言训练

古诗《牧童》中,有这样两句诗:归来饱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从语言文字上来看,许多学生只知道“牧童黄昏后吃完饭没脱蓑衣就躺在草地上”,可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不得而知。

于是,我就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充分利用插图的优势,根据图意结合诗句,展开描写,结果在不经意间,学生们就走进了牧童的内心世界,一篇优美的散文或说写景的小短文运用而生。这样一来使学生语言能力得到训练,二来,更进一步感悟到牧童的童趣。

当然,进行语言的训练,除了上述讲的几种方法,还有许多许多。总之,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积累丰富语言,然后把积累的语言转化为读写能力是我们现代语文教学的一个重中之重。为架起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之间的桥梁,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效率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不断努力吧!

稿件编号:5568806号

浅议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实践活动

一、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主要是语言实践。中国教育家张志公说过:“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切切实实地在训练中学会操纵和使用语文工具。”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课文只是个例子,语文教师就是凭借这个例子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从而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语言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运用语言更是阅读教学中重要的迁移训练。

事实上“理解”和“运用”,是学习语言过程中两个不同层次的水平级;然而目前语文教学中,学习语言往往只进行到理解这一水平级上。学生学过的词语理解了,读过的句子意思领会了,就完事了,很少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句子。因此,小学生学过的词语并不少,接触过的句式不计其数,但真正会用、会写的却少得可怜。基于此,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就更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运用语言和语言知识的训练,通过一系列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将课文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架起语言积累与运用之间的桥梁,达到语言运用能力的真正提高。

二、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实践活动的途径

1、改进语文教学方法,凸显语言实践活动

(1)、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无。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是一个常数,如果把过多的时间花在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语文知识规律的挖掘上,势必会挤掉运用语言训练的时间。现在要加强语言训练,就必须严格控制思想内容理解和语言知识教学的时间,做到适可而止,要把时间挤出一些来,放在语言实践训练上。因此,合理分配好课堂教学时间,是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实践训

练的基础和保证。

(2)、以读代讲,在感悟和体验中促进语言的内化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阅读能力。因此教学中应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运用已掌握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内容。然后,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法,以读代讲,进一步使学生加强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感悟和心理体验,从中也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增加深触语言和积累语言的机会。例如在教五年级《松鼠》一文时,学生通过自学课文第一节,基本上能够理解这一节主要写的是:松鼠外形及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没有在这方面再多花时间,而是把更多的时间,训练的重点放在朗读的指导上,放在作者是如何把松鼠外形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的揭示上,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松鼠外形的漂亮、乖巧,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作者是如何写具体的。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对语言的记忆,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也为学生学会运用语言奠定了基础。

(3)、精心设计语言实践练习,让“语言内化”转为“外化”

前面讲过,语文教学,更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把积累的语言材料通过行之有效的语言实践练习加以运用,从而使学生的语言由“内化”转化为“外化”。因此,教学中精心设计语言的实践练习,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不可缺少的一点。课堂中,语言实践的练习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运用词语,运用句子、句群的练习,也可以是运用语言知识的练习,更有的是可以把训练分散在课文教学中及教学的最后进行。比如在教学《晏子使楚》一文,教学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练习:以“晏子真机智,爱国啊!”为开头,可以用上文中学过的语言,也可以结合自己的语言,更可以结合书本外相关资料夸夸晏子。通过这样的一个语言实践的练习,一方面帮助了学生把课堂上已积累的语言和语言知识加以了运用,从“内化”转化为了“外化”,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运用语言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2、读写结合,落实语言实践活动。

学生作文,既是表达方法的练习,更是组织语言、运用语言的练习,特别是学生新学到词语句子,如果能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用一用,对学生内化这些语言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不仅是指写作方法上的结合,也应该包括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结合。因此作文练习不仅是作文课的事,也是阅读课的重要任务。阅读课文的作文练习应以扩大学生语言积累,内化课文词句的练习为主。因而,在阅读课的表达训练中,应该结合课文的特点,适当地设计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运用并掌握课文中的词句以及一些写作方法。

(1)、不同形式的仿写

A 、模仿课文语言说话或写话

这种练习既可以锻炼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又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语言积累,使学生通过运用,将课文中的语言及时地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二年级的《落叶》一文,由于2-5节是相似段落结构组成,写了秋天树叶从树枝上落下来,小虫把落叶法当作屋子,蚂蚁把落叶当作船,小鱼把落叶当作伞,燕子把落叶当作电报。因此,课堂中,在替学生理清了课文的思路后,一位教师就进行了一个模仿说写的训练,让学生自己描写落叶的故事,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的同学说,“落叶落在了窗户上,奶奶看见了,把它捡了起来,贴在玻璃上,把它当作窗花。”有的同学说:“落叶落在窗台上小朋友看见了,拾起来夹进书本,把它当作书签。”等。

B 、模仿课文中的表达方法说话写话

如在教《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四篇文章时,由于课文都是通过具体的事情来刻画人物的特点,因此在教学完这四课课文后,我就试着让学生运用这种写作方法来写写自己印象深刻的人。在一次次的训练中,学生最终归纳出了,一般写人的文章,我们都可以用抓具体的事情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同时要把事情写具体、把人写活还得对语言、动作、表情、内心等进行恰如其分的描写。

又如在教学《落花生》一文时,我发现文章作者并不是用叙述的语言将议花生的事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而是选用了对话的这一表达方式将这件事描绘了出来。读来,让人感觉犹如亲身经历,亲眼目睹此事,一家人幸福和睦地交谈,说理深入浅出,跃然读者眼前。所以,在教学完这篇课文后,我也请同学模仿这种写作手法,讲讲自己由身边的事物受到的启发。结果,不出所料,学生都写出了一篇篇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佳作,如《铅笔》、《粉笔》《蜡烛》等。

这些训练看上去只是在模仿,但在逐步类比引导段式结构,学习写作特点时,我觉得也引导了学生仿中有创,同中有异。而且在仿写中学习和运用了这些写作的方法,把语言学习从语言知识的认知、积累引向了运用。

(2)、多种形式的改写

改写的训练是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措施。改写是一种积累语言的好方法,它不但要记住课文中的内容,还要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这就要开动脑筋,要靠思维。

A 、人称改写

《鲸》是一篇常识性很强的文章,文章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一些关于鲸的知识。因此在教学完这一课后,我安排了这样一种改写练习,假如我是鲸,请用第一人称的形式,就自己的特点、用途与人类的关系作自我介绍,鼓励学生设想。通过这种的改写练习,我觉得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愉快的,无拘无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有效地巩固了这一节所学的内容,又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

B 、古诗改写

除了文章人称的改写,古诗也可进行改写。古诗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瑰宝,学生学完了古诗,理解了诗意,体会了诗情,然后让学生通过创造性的想象,把诗改写成一篇琅琅上口的记叙文和写景的小散文也是一项有效的语言训练,如教学二年级《绝句》一诗,最后让学生将其改写成一篇小

短文,有些同学就写道:嫩绿的柳枝上有成对的黄鹂在欢唱,歌声欢快悦耳,十分的动听。蓝天上,有一行白鹭正在自由自在地飞翔,向远眺望,西岭山上,那终年不化的雪景,多像嵌在窗框里的一幅山水画啊。再看近外,还有一只从东吴驶来的船只正停靠在门外。看,描写得多好,从短文中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了杜甫草堂周围景色的迷人以及作者写诗时那愉悦的心情。

(3)、填补课文中留白进行语言训练。

课文中往往都有留白处,文章并没有把某些内容直接写出来,留有悬念,让学生遐思。而且大部分课文都配有插图,可用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其实它还可以用来丰富学生的习作材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有利途径。

A 、抓教材空白处,进行语言训练

所谓空白处,就是教材中一些省略的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可由学生通过想象去填补的地方。正因为是空白,所以学生可以充分地发散他们的思维,把空白处说完整,说具体。例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一文时,有这样一个片段“„„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这里“不容争辩的声音”明显可以看出:当“我”向父亲投去乞求的目光后,父亲与“我”还有发生争辩,但是作者没有写出来。于是对教材中这个空白处,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语言训练题:在没有人看到、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我”求父亲把鱼留下,“我”会怎么说,父亲会怎么说呢?他们又会怎样争辩呢?结果,同学们展开了想象,运用对话的形式把教材的空白处争辩得淋漓尽致。在这过程中,不但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父爱以及下文的理解,还训练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B 、抓课文插图,进行语言训练

古诗《牧童》中,有这样两句诗:归来饱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从语言文字上来看,许多学生只知道“牧童黄昏后吃完饭没脱蓑衣就躺在草地上”,可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不得而知。

于是,我就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充分利用插图的优势,根据图意结合诗句,展开描写,结果在不经意间,学生们就走进了牧童的内心世界,一篇优美的散文或说写景的小短文运用而生。这样一来使学生语言能力得到训练,二来,更进一步感悟到牧童的童趣。

当然,进行语言的训练,除了上述讲的几种方法,还有许多许多。总之,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积累丰富语言,然后把积累的语言转化为读写能力是我们现代语文教学的一个重中之重。为架起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之间的桥梁,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效率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不断努力吧!

稿件编号:5568806号


相关文章

  • 继承完善发展
  • 一. 进一步明确语文课程的性质,突出语文的实践性 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要素有哪些?实验稿课标将语文学科的特点表述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依然困惑: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孰重孰轻?如何做到工具性和 ...查看


  •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简答论述
  •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一.简答题 1.简述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含义. 答: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以教化学生为本,在当前它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普遍性要求,涵盖了思想性(政治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化性(古今中外先进文化的丰富内涵).审美性(对 ...查看


  • 新课标解读 1
  • 新课标解读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讲座的题目是<学习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 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在这个题目下,将讲述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四个坚持: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坚持2001年课程标准在原来的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 ...查看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1
  •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工作,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特制订本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 ...查看


  • 四下语文学期教学计划(完整版)
  • 四下语文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一)课程标准分析: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 ...查看


  • 语文课程标准新xu
  • 语文课程标准 (前言)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 ...查看


  • 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计划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在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还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分别是"我们的课 ...查看


  •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
  •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一: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以601班为例) 本班学生共有55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25人.本班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大多数同学的理解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也比较好.少数男同学由于自控能力差导 ...查看


  •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及其解读
  •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及其解读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