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川端康成晚期作品《千只鹤》的文本分析,研究了川端的创作手法在《千只鹤》中的具体体现。并试着阐明了形成这种创作手法的原因。
关键词:千只鹤;创作手法;传统美;意识流
一、前言
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也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首位日本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等。川端在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且他的创作方法是不断变化的。何乃英(1989)在《论川端康成的创作方法》中把川端的创作划分为三个时期,即新感觉派时期、模仿意识流小说时期和走自己的道路时期。在新感觉派时期,川端的作品存在两种不同的倾向,“有的采用纯粹的新感觉派的写法,有的则采用不纯的新感觉派的写法。”(何乃英,1989,《论川端康成的创作方法》,P43)何乃英(1989)指出,“新感觉派作家强调主观的力量,信仰主观的绝对性。他们强调通过感觉认识世界和表现世界,极力追求新的感觉方法和感受方法。”(《论川端康成的创作方法》,P43)而《针与玻璃与雾》和《水晶幻想》是模仿意识流小说时期的作品。“然而,作为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艺术家,川端是不会完全满足于这种单纯模仿西方意识流小说的状况的,(中略)因此,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探索,通过新感觉派时期和模仿意识流时期的曲折,他终于上升到了新高度,寻找到了新道路。(中略)川端第三阶段创作的特征是既重视继承日本古典文学的传统,又注意吸收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方法,并使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何乃英,1989,《论川端康成的创作方法》,P45-47)至此,川端康成在创作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文学道路。
本文将通过川端晚期作品《千只鹤》的文本分析,研究川端的创作手法在《千只鹤》中的具体体现。并试图阐明形成这种创作手法的原因。
二、川端康成创作手法在《千只鹤》中的具体体现
杨晓莲(1995)指出,“川端对传统的追求主要体现在他对平安朝文学那种幽雅、纤细、哀思淡然,渲染女性阴柔之美的古典传统的继承。运用于创作便是用柔美的笔法‘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传统意识与现代技巧的完美结合――论川端康成小说创作特征》,P56)川端在《千只鹤》的创作中也十分重视对日本传统美的继承。《千只鹤》的主要登场人物除男主人公菊治之外,其余都是女性角色,对女性角色的描写自然也着墨较多,因此作品本身就带有一种阴柔之美。如描写文子时:
小姐那双黑眼珠比母亲的大,她的眼睛似乎带着几分哀愁。(《千只鹤》P13)
又如描写雪子时:
嫩叶的影子投在小姐身后的糊纸拉门上,使人感到她那艳丽的长袖和服的肩部和袖兜隐约反射出柔光。那头秀发也非常亮丽。
作为茶室来说,这房间当然太亮了些,然而它却能映衬出小姐的青春光彩。少女般的小红绸巾也不使人感到平庸,反倒给人有一种水灵灵的感觉。小姐的手恍若朵朵绽开的红花。
小姐的周边,仿佛有又白又小的千只鹤在翩翩飞舞。(《千只鹤》P15-16)
川端的文字清新秀丽,纤细流畅,并能使读者品味出悲伤的美感。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描写也十分细腻。整部作品弥漫着传统的日本美。
此外,川端也十分注重“四季感”的传统意识的运用。他对于季节的转换十分敏感。这在《千只鹤》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如茶会结束后:
剩下菊治一人时,他看到前方山脚下缀满杜鹃花的蓓蕾。(《千只鹤》P18)
杜鹃花表明现在的季节是春季。又如描写雪子的段落:
壁龛上的水盘里插着菖蒲。
小姐系的也是缀有菖兰花样的腰带。可能是偶然,不过它洋溢着季节感,这种表现也许就不是偶然了。(《千只鹤》P37-38)
菖蒲是代表端午节气的花,在这里小姐腰带上的菖兰花样洋溢着季节感,可以看出川端对于“四季感”这一传统意识的巧妙运用。川端还在作品中通过描写景物之美来衬托女性人物的美丽。如描写文子的段落:
文子坐着的身后的窗外,枫叶翠绿。茂密层叠的枫叶的投影,落在文子的头发上。
文子那修长脖颈以上的部分,映照在窗外投进的亮光中。(《千只鹤》P89)
又如通过描写夕阳之美来表现太田夫人的迟暮之美:
在北镰仓的旅馆里,与太田遗孀共度一宿,归途中在电车上看到的夕阳,忽然浮现在菊治的脑海里。
那是池上本门寺森林的夕阳。
通红的夕阳,恍如从森林的树梢掠过。
森林在晚霞的映衬下,浮现出一片黑。(《千只鹤》P52)
另外,川端还通过描写景物来反映人物内心的情感。如:
如今菊治走在寺院山中小鸟啁啾鸣啭的庭院里,那种胡思乱想还掠过了他的脑际。(《千只鹤》P6)
在似梦非梦中,传来了小鸟的鸣啭。在小鸟的啁啾中醒来,菊治觉得这种经历好象还是头一回。(《千只鹤》P26)
作者两次写到小鸟的鸣啭,以此反映出菊治内心的纠葛就像小鸟的啼叫一样挥之不去。
爱情和死亡是日本传统文学的主题。而《千只鹤》的故事也是围绕死亡和爱情展开的。文章开篇就提到了男主人公菊治父亲的死亡。父亲辞世后菊治每年都会收到近子举办的茶会的请帖,往年菊治不曾去过。但是今年菊治参加了茶会。在茶会上,菊治遇见了雪子、文子、以及太田夫人,故事由此拉开了序幕。茶会之后菊治陷入了与太田夫人的爱欲纠缠中。太田夫人的死可以说是本部作品的一个高潮。作者还在文中借文子和菊治之口就死亡进行了探讨。“死是拒绝一切理解的”、“死亡就在我们脚下。真可怕啊!虽然明知自己脚下就有死,但是我想不能总被母亲的死所俘虏,我曾做过种种努力”。在太田夫人死后,太田夫人的女儿文子和菊治之间又产生了微妙的感情。作品以菊治去文子住处找文子结尾。作品的最后暗示了文子的自杀。 除了对传统意识的重视,川端还巧妙地运用了西方文学现代主义的意识流等表现手法。如在写菊治接到近子电话时:
于是,菊治听见近子清扫茶室的扫帚声,仿佛是扫帚在扫自己的脑海所发出的声音似的,还觉得自己的脑子里像是被她用揩铺席边的抹布揩拭一样。
这种嫌恶感首先涌现了出来,可是近子竟趁他不在家,擅自登门,甚至随意做起菜来,这的确是件奇怪的事。
为了供奉父亲,打扫一下茶室,或插上几枝鲜花就回去,那还情有可原。
然而,在菊治怒火中烧,泛起一种嫌恶感的时候,稻村小姐的姿影犹如一道亮光在闪烁。
父亲辞世后,菊治与近子自然就疏远了。可是,她现在难道企图以稻村小姐作为引诱的手段,重新与菊治拉关系而纠缠不休吗?
近子的电话,其语调照例露出她那滑稽的性格,有时还令人苦笑而缺乏警惕,同时听起来还带有命令式,实是咄咄逼人。
菊治思忖,之所以觉得咄咄逼人,那是因为自己有弱点的缘故。既然惧怕弱点,对近子那随意的电话就不能恼火。
近子是因为抓住了菊治的弱点,才步步进逼的吗?(《千只鹤》
P33-34)
引用比较长,但是这段文字充分体现了川端对于意识流手法的巧妙运用。菊治首先听到近子打扫茶室的声音,感觉那声音仿佛是在扫自己的脑海所发出的声音似的。接着就为近子擅自登门而感到嫌恶。这时脑海中突然浮现出雪子的姿影。接着菊治的思绪又拉回了和近子的关系之中。然而川端的描写并不是思维的随意跳跃,不是单纯的意识流动,而是抓住根本性的意识,用理智制约自由联想和回忆,使得这种联想和情节紧紧相扣。
三、川端康成创作手法的形成原因
川端康成对传统美的追求跟他从小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川端康成的祖辈父辈对汉学的造诣颇深,因此川端从小就受到汉学的熏陶,喜爱古典文学。上中学时,他阅读了古典散文《枕草子》、《徒然草》等。对《源氏物语》更是爱不释手。他读了传说故事《竹取物语》之后,为它的美所感动。表示“自己也应立志这样做”。古典作品对他执着于传统美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而作为新感觉派的一员,川端又受到了西方文学的影响。川端本人在描述新感觉派时也说:“可以把表现主义称做我们之父,把达达主义称做我们之母,也可以把俄国文艺的新倾向称做我们之兄……”他借用了西方文学中现代主义的意识流、心理主义、象征主义等表现手法,开创了自己的文学新路。
四、结语
川端康成在创作中非常注重对日本传统审美意识的继承。另一方面,他又将现代技巧融入到传统意识中。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安德斯・奥斯特林致授奖辞时说道:“川端先生明显地受到欧洲近代现实主义的影响,但是,川端先生也明确地显示出这种倾向:他忠实地立足于日本的古典文学,维护并继承了纯粹的日本传统的文学模式。”
而川端这种创作手法的形成和战后日本的历史环境以及自身的成长环境是分不开的。川端康成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走出了一条将传统美与现代技巧相结合的文学道路,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何乃英.论川端康成的创作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43-47.1989.
[2]杨晓莲.传统意识与现代技巧的完美结合――论川端康成小说创作特征.重庆师专学报,第1期,56-59.1995.
[3]川端康成.川端康成文集:千只鹤・睡美人.叶渭渠,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摘 要:本文通过川端康成晚期作品《千只鹤》的文本分析,研究了川端的创作手法在《千只鹤》中的具体体现。并试着阐明了形成这种创作手法的原因。
关键词:千只鹤;创作手法;传统美;意识流
一、前言
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也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首位日本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等。川端在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且他的创作方法是不断变化的。何乃英(1989)在《论川端康成的创作方法》中把川端的创作划分为三个时期,即新感觉派时期、模仿意识流小说时期和走自己的道路时期。在新感觉派时期,川端的作品存在两种不同的倾向,“有的采用纯粹的新感觉派的写法,有的则采用不纯的新感觉派的写法。”(何乃英,1989,《论川端康成的创作方法》,P43)何乃英(1989)指出,“新感觉派作家强调主观的力量,信仰主观的绝对性。他们强调通过感觉认识世界和表现世界,极力追求新的感觉方法和感受方法。”(《论川端康成的创作方法》,P43)而《针与玻璃与雾》和《水晶幻想》是模仿意识流小说时期的作品。“然而,作为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艺术家,川端是不会完全满足于这种单纯模仿西方意识流小说的状况的,(中略)因此,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探索,通过新感觉派时期和模仿意识流时期的曲折,他终于上升到了新高度,寻找到了新道路。(中略)川端第三阶段创作的特征是既重视继承日本古典文学的传统,又注意吸收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方法,并使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何乃英,1989,《论川端康成的创作方法》,P45-47)至此,川端康成在创作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文学道路。
本文将通过川端晚期作品《千只鹤》的文本分析,研究川端的创作手法在《千只鹤》中的具体体现。并试图阐明形成这种创作手法的原因。
二、川端康成创作手法在《千只鹤》中的具体体现
杨晓莲(1995)指出,“川端对传统的追求主要体现在他对平安朝文学那种幽雅、纤细、哀思淡然,渲染女性阴柔之美的古典传统的继承。运用于创作便是用柔美的笔法‘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传统意识与现代技巧的完美结合――论川端康成小说创作特征》,P56)川端在《千只鹤》的创作中也十分重视对日本传统美的继承。《千只鹤》的主要登场人物除男主人公菊治之外,其余都是女性角色,对女性角色的描写自然也着墨较多,因此作品本身就带有一种阴柔之美。如描写文子时:
小姐那双黑眼珠比母亲的大,她的眼睛似乎带着几分哀愁。(《千只鹤》P13)
又如描写雪子时:
嫩叶的影子投在小姐身后的糊纸拉门上,使人感到她那艳丽的长袖和服的肩部和袖兜隐约反射出柔光。那头秀发也非常亮丽。
作为茶室来说,这房间当然太亮了些,然而它却能映衬出小姐的青春光彩。少女般的小红绸巾也不使人感到平庸,反倒给人有一种水灵灵的感觉。小姐的手恍若朵朵绽开的红花。
小姐的周边,仿佛有又白又小的千只鹤在翩翩飞舞。(《千只鹤》P15-16)
川端的文字清新秀丽,纤细流畅,并能使读者品味出悲伤的美感。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描写也十分细腻。整部作品弥漫着传统的日本美。
此外,川端也十分注重“四季感”的传统意识的运用。他对于季节的转换十分敏感。这在《千只鹤》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如茶会结束后:
剩下菊治一人时,他看到前方山脚下缀满杜鹃花的蓓蕾。(《千只鹤》P18)
杜鹃花表明现在的季节是春季。又如描写雪子的段落:
壁龛上的水盘里插着菖蒲。
小姐系的也是缀有菖兰花样的腰带。可能是偶然,不过它洋溢着季节感,这种表现也许就不是偶然了。(《千只鹤》P37-38)
菖蒲是代表端午节气的花,在这里小姐腰带上的菖兰花样洋溢着季节感,可以看出川端对于“四季感”这一传统意识的巧妙运用。川端还在作品中通过描写景物之美来衬托女性人物的美丽。如描写文子的段落:
文子坐着的身后的窗外,枫叶翠绿。茂密层叠的枫叶的投影,落在文子的头发上。
文子那修长脖颈以上的部分,映照在窗外投进的亮光中。(《千只鹤》P89)
又如通过描写夕阳之美来表现太田夫人的迟暮之美:
在北镰仓的旅馆里,与太田遗孀共度一宿,归途中在电车上看到的夕阳,忽然浮现在菊治的脑海里。
那是池上本门寺森林的夕阳。
通红的夕阳,恍如从森林的树梢掠过。
森林在晚霞的映衬下,浮现出一片黑。(《千只鹤》P52)
另外,川端还通过描写景物来反映人物内心的情感。如:
如今菊治走在寺院山中小鸟啁啾鸣啭的庭院里,那种胡思乱想还掠过了他的脑际。(《千只鹤》P6)
在似梦非梦中,传来了小鸟的鸣啭。在小鸟的啁啾中醒来,菊治觉得这种经历好象还是头一回。(《千只鹤》P26)
作者两次写到小鸟的鸣啭,以此反映出菊治内心的纠葛就像小鸟的啼叫一样挥之不去。
爱情和死亡是日本传统文学的主题。而《千只鹤》的故事也是围绕死亡和爱情展开的。文章开篇就提到了男主人公菊治父亲的死亡。父亲辞世后菊治每年都会收到近子举办的茶会的请帖,往年菊治不曾去过。但是今年菊治参加了茶会。在茶会上,菊治遇见了雪子、文子、以及太田夫人,故事由此拉开了序幕。茶会之后菊治陷入了与太田夫人的爱欲纠缠中。太田夫人的死可以说是本部作品的一个高潮。作者还在文中借文子和菊治之口就死亡进行了探讨。“死是拒绝一切理解的”、“死亡就在我们脚下。真可怕啊!虽然明知自己脚下就有死,但是我想不能总被母亲的死所俘虏,我曾做过种种努力”。在太田夫人死后,太田夫人的女儿文子和菊治之间又产生了微妙的感情。作品以菊治去文子住处找文子结尾。作品的最后暗示了文子的自杀。 除了对传统意识的重视,川端还巧妙地运用了西方文学现代主义的意识流等表现手法。如在写菊治接到近子电话时:
于是,菊治听见近子清扫茶室的扫帚声,仿佛是扫帚在扫自己的脑海所发出的声音似的,还觉得自己的脑子里像是被她用揩铺席边的抹布揩拭一样。
这种嫌恶感首先涌现了出来,可是近子竟趁他不在家,擅自登门,甚至随意做起菜来,这的确是件奇怪的事。
为了供奉父亲,打扫一下茶室,或插上几枝鲜花就回去,那还情有可原。
然而,在菊治怒火中烧,泛起一种嫌恶感的时候,稻村小姐的姿影犹如一道亮光在闪烁。
父亲辞世后,菊治与近子自然就疏远了。可是,她现在难道企图以稻村小姐作为引诱的手段,重新与菊治拉关系而纠缠不休吗?
近子的电话,其语调照例露出她那滑稽的性格,有时还令人苦笑而缺乏警惕,同时听起来还带有命令式,实是咄咄逼人。
菊治思忖,之所以觉得咄咄逼人,那是因为自己有弱点的缘故。既然惧怕弱点,对近子那随意的电话就不能恼火。
近子是因为抓住了菊治的弱点,才步步进逼的吗?(《千只鹤》
P33-34)
引用比较长,但是这段文字充分体现了川端对于意识流手法的巧妙运用。菊治首先听到近子打扫茶室的声音,感觉那声音仿佛是在扫自己的脑海所发出的声音似的。接着就为近子擅自登门而感到嫌恶。这时脑海中突然浮现出雪子的姿影。接着菊治的思绪又拉回了和近子的关系之中。然而川端的描写并不是思维的随意跳跃,不是单纯的意识流动,而是抓住根本性的意识,用理智制约自由联想和回忆,使得这种联想和情节紧紧相扣。
三、川端康成创作手法的形成原因
川端康成对传统美的追求跟他从小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川端康成的祖辈父辈对汉学的造诣颇深,因此川端从小就受到汉学的熏陶,喜爱古典文学。上中学时,他阅读了古典散文《枕草子》、《徒然草》等。对《源氏物语》更是爱不释手。他读了传说故事《竹取物语》之后,为它的美所感动。表示“自己也应立志这样做”。古典作品对他执着于传统美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而作为新感觉派的一员,川端又受到了西方文学的影响。川端本人在描述新感觉派时也说:“可以把表现主义称做我们之父,把达达主义称做我们之母,也可以把俄国文艺的新倾向称做我们之兄……”他借用了西方文学中现代主义的意识流、心理主义、象征主义等表现手法,开创了自己的文学新路。
四、结语
川端康成在创作中非常注重对日本传统审美意识的继承。另一方面,他又将现代技巧融入到传统意识中。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安德斯・奥斯特林致授奖辞时说道:“川端先生明显地受到欧洲近代现实主义的影响,但是,川端先生也明确地显示出这种倾向:他忠实地立足于日本的古典文学,维护并继承了纯粹的日本传统的文学模式。”
而川端这种创作手法的形成和战后日本的历史环境以及自身的成长环境是分不开的。川端康成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走出了一条将传统美与现代技巧相结合的文学道路,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何乃英.论川端康成的创作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43-47.1989.
[2]杨晓莲.传统意识与现代技巧的完美结合――论川端康成小说创作特征.重庆师专学报,第1期,56-59.1995.
[3]川端康成.川端康成文集:千只鹤・睡美人.叶渭渠,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