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务,应该给予物质奖励吗

  家庭物质条件较为充裕的同学们,对于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一事,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忧呀:有的同学积极参与到做家务当中,帮辛苦工作的父母减轻一些负担;有的同学则是和父母谈条件、要奖励。那么,做家务给予物质奖励应不应该呢?我们和北海市合浦县西场镇西镇小学四(1)班的同学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应该给奖励,因为奖励是动力   黎志敏:我认为做家务得奖励是家庭对社会中劳务交易的一种模拟,体现出父母对我们劳动的肯定和赞扬,有利于从小培养我们的劳动价值观,帮助我们树立“劳动换取报酬”“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经济意识。这些钱是自己劳动“赚”来的,因此不会乱花。   庞忠煌:我认为做家务应该给奖励。我为了得到心爱的玩具与父母订下了协议:“承包”擦地的工作,一天可以得到2元钱的“工资”;但擦不干净就要被扣掉1元,还要被罚再擦一次。在硬性规定的约束下,我认真地完成了家务活。爸妈做到奖罚分明,我也认真地完成任务,我觉得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料理家务的好习惯,增强自理能力。   钟秀宜:我在家里偶尔会帮忙做家务,一般都是在周末读书、看电视累了的时候。班上的同学很少主动做家务,我想如果家长能够及时“奖励”的话,一方面可以让他们知道,在生活中能通过劳动来获取报酬作为自己的经济来源,另一方面他们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工资”学会理财。   钟秀安:做家务给奖励在欧美国家是很常见的事,欧美国家的父母通过付费让孩子从小树立自力更生、独立生活的观念,因此欧美国家的孩子从小就很独立,很“小大人”。相比之下,我们就缺乏这种独立自主的精神,无论大事小事都要依赖父母,不肯自己动手动脑。   张丽娟:我认为做家务应该给奖励。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挣点零花钱,一方面让自己得到锻炼,另一方面可以积攒一些钱,在必要的时候能够自由支配,而不是只会伸手向父母要钱。   钟秀琪:做家务给奖励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同时了解父母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都是他们通过辛勤劳动换来的,从而知道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从小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朱美玲:我认为做家务应该给奖励,这样可以调动我们的积极性,让我们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终身受益。   包茜妮:我妈妈把家务劳动量化,每项工作都定一个比较明确的指标,完成后可以用工资的形式来奖励我。这种激励方式教育我热爱劳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我自食其力的意识。   力所能及的事,不需要奖励   杨小雪:我认为做家务不应该要物质奖励,因为做家务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还能减轻父母的负担。劳动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活动,不应该把它与物质奖励挂钩。   黄瑞铭:说得对。父母一直在默默无语地做家务,但是从没有人给过他们报酬,如果我们做些家务就要物质奖励的话,对父母不公平。我们帮父母做家务是理所应当的,父母每天出去挣钱不容易,当他们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看到家里干干净净的,喝到的我们亲手泡的茶,相信他们的疲惫会一扫而光。父母的笑脸才是最好的奖励!   李元升:是啊,爸爸妈妈为了让我们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每天辛苦上班,下班回到家又要忙这忙那,他们都没要一分报酬。如果父母做一件事就要一份报酬,那我们该给他们多少钱呢?还有,一些经济收入较低的家庭,如果孩子再向父母要物质奖励,那他们父母肩上的担子该有多重呀!   张远鸿:我觉得为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不但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而且还拉近了与父母之间的情感距离。通过为父母做事,让父母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吧!爱不是只挂在嘴边上的,而是付诸于实际行动的。爱父母,就为他们分担家务!   赖 青:大家一定读过《母亲的账单》这篇文章吧?文章中的彼得做了一些家务就向妈妈索要物质奖励,妈妈给他开了一张特殊的账单,彼得看了之后深受启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爸爸妈妈在外辛辛苦苦地工作,我们在家里就不能分担一点家务吗?   朱美凤:我认为一个家庭甚至整个社会里的成员,都应该互相帮助。今天你为家里做一点家务就要物质奖励,那爸爸妈妈一天到晚,甚至一辈子都在为这个家忙忙碌碌,又该向谁要物质奖励呢?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可竟有人对妈妈说洗一次红领巾要多少多少报酬,同学,请问你戴这红领巾还有什么意义呢?   庞晓岚:我认为做家务不需要物质奖励。家庭应该是用亲情来维系的,而不是用利益来维系。虽然现在是商品经济社会,但有些事情渗透到家庭里,就完全变味了。说得绝一点,如果做家务要物质奖励的话,那么,在家吃饭要不要付餐费呢?   易茂燕:我认为做家务不需要物质奖励。在劳动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创造力,体会到真正的乐趣。如果我们给爸妈拿个碗筷、递双袜子什么的都要向爸妈索取物质奖励,那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不就是成了一种纯粹的经济关系了吗?把做家务当成是对家庭的一种奉献,当成是对父母辛苦抚育自己的一种回报,不是更好吗?   老师的话:   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做家务活不但能给你带来许多乐趣,还能陶冶你的性情,你的人生价值也能得到体现。不管科学有多发达,社会发展到了什么时代,劳动永远都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技能,劳动会带来幸福和快乐,没有劳动就不会有人类的进步!   父母的爱是伟大的,他们一直为了我们而操劳。以前是我们小,还不懂孝敬父母,可现在,我们可以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减轻父母的负担,以此来孝敬、报答父母这是应该的。真的,帮父母做家务的感觉很好!   (指导老师:莫传燕)

  家庭物质条件较为充裕的同学们,对于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一事,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忧呀:有的同学积极参与到做家务当中,帮辛苦工作的父母减轻一些负担;有的同学则是和父母谈条件、要奖励。那么,做家务给予物质奖励应不应该呢?我们和北海市合浦县西场镇西镇小学四(1)班的同学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应该给奖励,因为奖励是动力   黎志敏:我认为做家务得奖励是家庭对社会中劳务交易的一种模拟,体现出父母对我们劳动的肯定和赞扬,有利于从小培养我们的劳动价值观,帮助我们树立“劳动换取报酬”“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经济意识。这些钱是自己劳动“赚”来的,因此不会乱花。   庞忠煌:我认为做家务应该给奖励。我为了得到心爱的玩具与父母订下了协议:“承包”擦地的工作,一天可以得到2元钱的“工资”;但擦不干净就要被扣掉1元,还要被罚再擦一次。在硬性规定的约束下,我认真地完成了家务活。爸妈做到奖罚分明,我也认真地完成任务,我觉得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料理家务的好习惯,增强自理能力。   钟秀宜:我在家里偶尔会帮忙做家务,一般都是在周末读书、看电视累了的时候。班上的同学很少主动做家务,我想如果家长能够及时“奖励”的话,一方面可以让他们知道,在生活中能通过劳动来获取报酬作为自己的经济来源,另一方面他们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工资”学会理财。   钟秀安:做家务给奖励在欧美国家是很常见的事,欧美国家的父母通过付费让孩子从小树立自力更生、独立生活的观念,因此欧美国家的孩子从小就很独立,很“小大人”。相比之下,我们就缺乏这种独立自主的精神,无论大事小事都要依赖父母,不肯自己动手动脑。   张丽娟:我认为做家务应该给奖励。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挣点零花钱,一方面让自己得到锻炼,另一方面可以积攒一些钱,在必要的时候能够自由支配,而不是只会伸手向父母要钱。   钟秀琪:做家务给奖励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同时了解父母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都是他们通过辛勤劳动换来的,从而知道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从小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朱美玲:我认为做家务应该给奖励,这样可以调动我们的积极性,让我们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终身受益。   包茜妮:我妈妈把家务劳动量化,每项工作都定一个比较明确的指标,完成后可以用工资的形式来奖励我。这种激励方式教育我热爱劳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我自食其力的意识。   力所能及的事,不需要奖励   杨小雪:我认为做家务不应该要物质奖励,因为做家务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还能减轻父母的负担。劳动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活动,不应该把它与物质奖励挂钩。   黄瑞铭:说得对。父母一直在默默无语地做家务,但是从没有人给过他们报酬,如果我们做些家务就要物质奖励的话,对父母不公平。我们帮父母做家务是理所应当的,父母每天出去挣钱不容易,当他们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看到家里干干净净的,喝到的我们亲手泡的茶,相信他们的疲惫会一扫而光。父母的笑脸才是最好的奖励!   李元升:是啊,爸爸妈妈为了让我们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每天辛苦上班,下班回到家又要忙这忙那,他们都没要一分报酬。如果父母做一件事就要一份报酬,那我们该给他们多少钱呢?还有,一些经济收入较低的家庭,如果孩子再向父母要物质奖励,那他们父母肩上的担子该有多重呀!   张远鸿:我觉得为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不但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而且还拉近了与父母之间的情感距离。通过为父母做事,让父母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吧!爱不是只挂在嘴边上的,而是付诸于实际行动的。爱父母,就为他们分担家务!   赖 青:大家一定读过《母亲的账单》这篇文章吧?文章中的彼得做了一些家务就向妈妈索要物质奖励,妈妈给他开了一张特殊的账单,彼得看了之后深受启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爸爸妈妈在外辛辛苦苦地工作,我们在家里就不能分担一点家务吗?   朱美凤:我认为一个家庭甚至整个社会里的成员,都应该互相帮助。今天你为家里做一点家务就要物质奖励,那爸爸妈妈一天到晚,甚至一辈子都在为这个家忙忙碌碌,又该向谁要物质奖励呢?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可竟有人对妈妈说洗一次红领巾要多少多少报酬,同学,请问你戴这红领巾还有什么意义呢?   庞晓岚:我认为做家务不需要物质奖励。家庭应该是用亲情来维系的,而不是用利益来维系。虽然现在是商品经济社会,但有些事情渗透到家庭里,就完全变味了。说得绝一点,如果做家务要物质奖励的话,那么,在家吃饭要不要付餐费呢?   易茂燕:我认为做家务不需要物质奖励。在劳动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创造力,体会到真正的乐趣。如果我们给爸妈拿个碗筷、递双袜子什么的都要向爸妈索取物质奖励,那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不就是成了一种纯粹的经济关系了吗?把做家务当成是对家庭的一种奉献,当成是对父母辛苦抚育自己的一种回报,不是更好吗?   老师的话:   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做家务活不但能给你带来许多乐趣,还能陶冶你的性情,你的人生价值也能得到体现。不管科学有多发达,社会发展到了什么时代,劳动永远都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技能,劳动会带来幸福和快乐,没有劳动就不会有人类的进步!   父母的爱是伟大的,他们一直为了我们而操劳。以前是我们小,还不懂孝敬父母,可现在,我们可以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减轻父母的负担,以此来孝敬、报答父母这是应该的。真的,帮父母做家务的感觉很好!   (指导老师:莫传燕)


相关文章

  • 怎样才是正确的鼓励孩子?
  • 一般情况下孩子是非常听夸奖的语言的,但是父母不能因为孩子喜欢就使劲的夸孩子.这样会把孩子夸得飘飘然的,这样被大量夸奖的孩子很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 那么既然要夸孩子,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夸奖孩子呢? 现在的家庭多是四个大人一个孩子,孩子就像 ...查看


  • 孩子自理能力培养之我见
  • [摘要]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生活在成人的呵护备至中,教师要对孩子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中要从:(1)帮助孩子树立自我服务的观念,知道自己的事自己做,强化孩子的自理意识.(2)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提供丰富的自我服务内容.(3)鼓励孩子 ...查看


  • 物质奖励会误人子弟?
  • 在大人们感叹当今社会越来越物质的时候,就想着给孩子们提供更简单.更纯粹的生活,让他们至少在年少的时候单纯一些,不看重那些名利.可是,却在一些言谈中不自觉地将一些功利心传递给孩子,比如说:作为父母你会告诉孩子如果你完成了某项"任务& ...查看


  • 005成绩好坏不是奖惩孩子的唯一标准
  • 来源:华夏出版社   作者:廖瑶瑶,李猛   2010-04-08 14:58 我想说两句   字体: 关键词:女孩教养方式 家庭教育 摘 要:不要只根据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奖惩女孩.好成绩会带给她内在的喜悦,这种内在的喜悦是最好的学习动力.但 ...查看


  • 盘点那些对孩子最佳的奖励方式
  • 盘点那些对孩子最佳的奖励方式 奖励是对一个行为的回报.有时候行为的回报是发自内心的感觉.比如,孩子奔跑跳跃,乐此不疲,是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很开心.他们喜欢画画或玩拼图游戏,是因为这些游戏乐趣无穷.有时候行为的回报是外人给予的. 这种外界给予的 ...查看


  • 代币制疗法
  • 代币制疗法.这是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特别是条件强化原理的基础上形成并完善起来的一种行为疗法.它通过某种奖励系统,在病人做出预期的良好行为表现时,马上就能获得奖励,即可得到强化,从而使患者所表现的良好行为得以形成和巩固,同时使其不良行 ...查看


  • 小学一年级家长会课程纲要
  • 小学家长会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荥阳市第七小学 课程名称:家长会 设计教师: 执教教师: 适用年级:一年级 总课时数:5课时 课程目标: 1.交流学生表现.让家长在班级背景中了解自己的孩子. 2.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和合理的教育方法. ...查看


  • 中国青年网的文章--有偿家务劳动误导孩子的价值观 
  • 有偿家务劳动误导孩子的价值观 2014-02-18 08:04:00 日前,网上一幅关于中美孩子家务清单对比图,引发了许多家长及老师的共鸣.2月16日,成都市民王先生称,10岁的女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甚至穿衣还要父母"照顾&q ...查看


  • 小学生家庭教育有哪些方法
  • 小学生家庭教育有哪些方法 小学生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是指家长对子女实施教育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手段.通常有下列数种: 一.树立榜样: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学.邻居.教师.英雄模范人物.文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