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智慧源何处]读后感

《德育智慧源何处》读后感

学校推荐我们阅读《德育智慧源何处》,听到这个书名我就有些害怕,与“智慧”沾边的应该都是一些高深的理论吧。可真的拿到书,我心里一阵窃喜——心灵感悟教育经典案例,以随笔的形式阐述一个个经典而值得深思的案例,我爱看!

整本书共有经典案例78个,张老师用经典案例、心灵感悟、相关链接等栏目详细的介绍了德育的思想与观念、德育的目标与内容,德育的技术与智慧等德育相关内容,既有理论的研讨也有实践的总结,点面结合、深入浅出。从中我们既可以看到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也可以感悟到朱永新,魏书生的教育理念;既可以看到马寅初、季羡林„„的大师匠心,又可以欣赏到李庾南、王金战的教育智慧,虽然是一本班主任工作助手丛书,但我觉得非常适合每个德育工作者去品读与学习。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标准越来越高,给教育带来巨大挑战,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德育在现代教学中也就显得举足轻重了,有句俗语说的好“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那么我们如何在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呢?我想还是需要我们在原有的德育观念和德育背景下不断去研究德育新情况、解决德育新问题。要做到一名合格的德育工作者,我觉得需要树立以下观念: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李开复在给学生的信中提到“我们要培养成功、自信、快乐的学生”。那么他们的老师应该具有怎么样的素质呢?——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良好的心理品质、广博的文化知识、高效的教学技能。“大学之成在于大师",大师的养成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要有开放的胸怀和终生学习的理念。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才能让学生佩服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德育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学生是社会的产物,我们的学生,他们好奇心强,知识面广,他们追求时尚,崇拜明星,他们也很懂得享受,他们身上的这些特点,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我们改变不了。但是我们也有大有作为的地方。我们可以去主动接纳他们的兴趣,关注他们关注的事物,站在他们的角度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学会自尊自爱,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如本书中经典案例5《怎样铲除旷野里的杂草》引发的心灵感悟:用美德占据心灵 。

我们的教师应该教育感化学生,在学生的心灵上播撒爱、感恩和温情的种子。“一两的预防胜于一磅的治疗”,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尽早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休叫少年的心灵空

荡荡,要在少年的心灵里确立起对某种神圣的和不可违背的原则的深刻信念,对某种唯一正确并与真理相符的原则的深刻信念。要让这些唯一正确的道德真理成为少年明亮的路灯,成为向他指引正确道路的星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去努力做到的。

(3)健全的人格,发展的个性。德育工作的好坏,最终落实到能不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养成教育是不是具有深远的意义,从心理品质的角度讲,健全的人格是个性发展的基础,是学会做人的先决条件。通过德育活动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存,让他们有足够的能量去适应21世纪多元化的社会,也是德育工作的内涵和精神。

本书中经典案例4:《集中营幸存者给老师的信》引发的思索:“成人”是头等重要的事,人性是教育的精髓和根本。我们教育的使命就应该在于“育人”而非“制器”,做人、情感、人性、人格的教育应占有优先位置。我们要用美德占据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在心灵里播下高尚的种子。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个体,是一个个对世界充满新奇的心灵,如何把人性中最善良、最美好、最纯真的东西植入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凝聚“人情味”,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是我们教育价值最为完美的体现。

(4)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后进生、问题生一直是令班主任头疼的。倾情弱势学生、关注后进学生。教师应把爱倾注到每个学生身上。“好”和“差”是相对的。每个学生好比一粒种子,都有发芽、开花、结果的可能性,因此,需要教师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开发。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当然也不可能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生命个体。孔子说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尤其是尊重后进生。

本书中经典案例13《马卡连柯让曾经抢劫的青年去取钱 》给我们的感悟是要尊重后进生。尊重是一种精神力量,有些后进生,就需要用这种精神力量去拯救灵魂。

德育一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我们人人都知道德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德育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要提升德育的深度和广度,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把德育工作这项长期的、艰苦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好做实。

《德育智慧源何处》读后感

学校推荐我们阅读《德育智慧源何处》,听到这个书名我就有些害怕,与“智慧”沾边的应该都是一些高深的理论吧。可真的拿到书,我心里一阵窃喜——心灵感悟教育经典案例,以随笔的形式阐述一个个经典而值得深思的案例,我爱看!

整本书共有经典案例78个,张老师用经典案例、心灵感悟、相关链接等栏目详细的介绍了德育的思想与观念、德育的目标与内容,德育的技术与智慧等德育相关内容,既有理论的研讨也有实践的总结,点面结合、深入浅出。从中我们既可以看到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也可以感悟到朱永新,魏书生的教育理念;既可以看到马寅初、季羡林„„的大师匠心,又可以欣赏到李庾南、王金战的教育智慧,虽然是一本班主任工作助手丛书,但我觉得非常适合每个德育工作者去品读与学习。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标准越来越高,给教育带来巨大挑战,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德育在现代教学中也就显得举足轻重了,有句俗语说的好“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那么我们如何在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呢?我想还是需要我们在原有的德育观念和德育背景下不断去研究德育新情况、解决德育新问题。要做到一名合格的德育工作者,我觉得需要树立以下观念: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李开复在给学生的信中提到“我们要培养成功、自信、快乐的学生”。那么他们的老师应该具有怎么样的素质呢?——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良好的心理品质、广博的文化知识、高效的教学技能。“大学之成在于大师",大师的养成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要有开放的胸怀和终生学习的理念。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才能让学生佩服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德育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学生是社会的产物,我们的学生,他们好奇心强,知识面广,他们追求时尚,崇拜明星,他们也很懂得享受,他们身上的这些特点,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我们改变不了。但是我们也有大有作为的地方。我们可以去主动接纳他们的兴趣,关注他们关注的事物,站在他们的角度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学会自尊自爱,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如本书中经典案例5《怎样铲除旷野里的杂草》引发的心灵感悟:用美德占据心灵 。

我们的教师应该教育感化学生,在学生的心灵上播撒爱、感恩和温情的种子。“一两的预防胜于一磅的治疗”,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尽早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休叫少年的心灵空

荡荡,要在少年的心灵里确立起对某种神圣的和不可违背的原则的深刻信念,对某种唯一正确并与真理相符的原则的深刻信念。要让这些唯一正确的道德真理成为少年明亮的路灯,成为向他指引正确道路的星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去努力做到的。

(3)健全的人格,发展的个性。德育工作的好坏,最终落实到能不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养成教育是不是具有深远的意义,从心理品质的角度讲,健全的人格是个性发展的基础,是学会做人的先决条件。通过德育活动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存,让他们有足够的能量去适应21世纪多元化的社会,也是德育工作的内涵和精神。

本书中经典案例4:《集中营幸存者给老师的信》引发的思索:“成人”是头等重要的事,人性是教育的精髓和根本。我们教育的使命就应该在于“育人”而非“制器”,做人、情感、人性、人格的教育应占有优先位置。我们要用美德占据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在心灵里播下高尚的种子。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个体,是一个个对世界充满新奇的心灵,如何把人性中最善良、最美好、最纯真的东西植入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凝聚“人情味”,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是我们教育价值最为完美的体现。

(4)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后进生、问题生一直是令班主任头疼的。倾情弱势学生、关注后进学生。教师应把爱倾注到每个学生身上。“好”和“差”是相对的。每个学生好比一粒种子,都有发芽、开花、结果的可能性,因此,需要教师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开发。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当然也不可能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生命个体。孔子说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尤其是尊重后进生。

本书中经典案例13《马卡连柯让曾经抢劫的青年去取钱 》给我们的感悟是要尊重后进生。尊重是一种精神力量,有些后进生,就需要用这种精神力量去拯救灵魂。

德育一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我们人人都知道德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德育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要提升德育的深度和广度,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把德育工作这项长期的、艰苦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好做实。


相关文章

  •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2
  • 读<教育的智慧>有感 古人有云: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鱼离水则鳞枯,人离书则神索--读书可以让空虚的人变得充实,可以让无知的人变得渊博,可以让狭隘的人变得开阔,可以让肤浅的人变得深邃.今 ...查看


  • 高中部德育工作计划
  •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中部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学工处的直接领导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把握高年级学生的身心成长的客观规律,紧密围绕增强爱国情感.常怀感恩之心.树立远大志向.规范行为习惯,立足学部自身,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 ...查看


  • 中华德育故中华德育故事长孙规谏观后感
  • 中华德育故事 长孙规谏 --观后感 长孙规谏主要是说,唐朝太宗皇后长孙氏忠君爱国,母仪天下,多次规谏夫君唐太宗,最终成就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为后人传成一段佳话. 看了长孙规谏之后我深深的被长孙皇后那独特的人格魅力所折 ...查看


  • 课堂大问题读后感
  • <课堂大问题>读后感一 项芸 如果说课堂是一张琴,那么教师就是那唯一的弹奏者.节奏掌控得好,曲子才能完美动听,学生才能在倾听中获得知识与成长.这个"节奏",就是"度"的把握.我们研究课堂存 ...查看


  • 小学部星级评价 方案
  • 清怡中学小学部"星级评价"实施方案(试行) 一.方案实施背景: 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每天都能得到老师表扬和鼓励,都浸润在爱的海洋.而且及时记录下他们每天成长变化的足迹.这是我们一直在考虑的问题.原先我在班级做过一些尝试,效果 ...查看


  • 学习榜样,树立理想,做志向远大的好少年(修改)
  • 学习榜样,树立理想,做志向远大的好少年 一.项目研究的意义 1.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开展榜样教 ...查看


  • [教育漫话]读后感 1
  • <教育漫话>读后感 好久没有读过教育经典.偶然间在一间很窄很小的属窝里发现有这么一本算是尘封已久的经典名著,于是就借来也只是粗略的阅读,不过或多或少也能领悟书中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已的感受.这是一本字数不多语言不是华丽,封面也 ...查看


  •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曾丽 当我的目光触及<怎样培养真正的人>①时,心中荡起震颤的喜悦与激情,满怀着崇敬与爱戴一气读完了这部著作. 这位老人痴情着心爱的教育事业,用崇高的品格和对教育的痴情点燃人性的灯盏,照彻教 ...查看


  • 经典诵读方案
  • 才芳小学"诵中华经典,造书香校园"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华经典是历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体现的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价值体系,是所有华夏儿女共同认同的文化.诵读中华经典,无疑对传承民族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五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