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康谈金融业改革: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兴起所暴露的缺陷

人民网北京3月7日电 (人民网前方报道组)今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多名政协委员作大会发言。【进入直播页面】

政协委员刘明康作《关于当前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几点看法》的发言。

刘明康说,当前,我国金融业面临的经营环境非常复杂,金融业改革转型的任务非常紧迫。

对此,刘明康表达了他的看法:一、完善债券市场的建设。我国的债券市场存在两个根本性的缺陷。一个是市场分割问题。证监会管上市公司债,央行管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发改委负责项目债券,分别在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发行和交易。各类债券的发行、交易、信息披露、监管标准都不一样,市场互不连通;另一个问题是各种债券的隐性担保问题。当出现可能的违约事件时,总由政府或银行出面协调债务重组,没有形成正常的、市场化的债券违约机制,扭曲了金融市场的风险配置功能。

建议:尽快实现各类债券的正常违约机制,并在发行、交易和监管的标准上实现统一。逐步实现跨市场执法,按《证券法》统一债券市场的监管。

二、金融产品的“刚性兑付”机制亟待破除。目前,我国的理财、信托等金融产品在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的人为“保护”下处于“刚性兑付”的状态;各类金融机构自身也没有明确的退出机制,事实上处于“零违约”状态。金融产品的“刚性兑付”与机构的“零违约”现象,不仅降低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也不利于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兜底”之后,风险溢价下降,高风险企业能以较低成本融资,这既可能造成过度融资,也会造成资金以低价流入高风险、低效率领域。由此,投资者容易被误导,丧失风险意识,无法有效发挥市场的监督作用。

建议:对信托、理财等金融产品,及早建立正常的兑付和清盘机制,使相关金融产品的价格能够真实、充分地反映风险。加强金融产品销售合规性监管,逐步取消产品销售中的“预期收益率”,破除资产管理产品的存款化。同时,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强化风险自担意识。

三、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兴起的新情况。互联网金融服务在改善金融供给、提高效率的同时,也逐渐暴露了自身的风险与缺陷。有的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当影响。

建议:一是在鼓励互联网发展的同时,对叙做支付结算的进行合理监管,加强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信息科技风险的防范,确保其按照现有金融法律法规合法开展金融活动;二是金融机构应积极开展金融创新,降低经营成本,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公平性和可获得性。银行亦应积极吸收借鉴互联网金融的技术方法开展小微型信贷业务。

四、稳步推动发起设立民营银行。民营银行的设立,可以进一步强化银行业的竞争,有利于为企业和居民提供更丰富便捷的金融服务。但在设立过程中,有几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一是民营银行要有科学的战略定位、股东资质、公司治理、激励机制和风险约束机制等详细框架,为持续合规经营提供制度保障。二是民营银行定位应是特色化金融服务,尤其应面向社区和小微企业,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高效和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三是要加强对民营银行的监管,完善金融机构退出机制。

五、回归保险的社会保障功能。近年来,保险公司的投资类产品迅速增加,2013年保障型产品仅占人身保险费收入的22%。宜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开发建立我国统一的经济社会风险统计数据库,加大保险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多方面引导保险公司风险保障类产品的开发销售力度,真正发挥保险业对于经济社会的风险保障功能。

六、金融改革应当与经济改革的总体方案相配合。金融改革很难孤军深入。要加强货币政策、金融监管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国企改革以及环境保护政策战略的配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人民网北京3月7日电 (人民网前方报道组)今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多名政协委员作大会发言。【进入直播页面】

政协委员刘明康作《关于当前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几点看法》的发言。

刘明康说,当前,我国金融业面临的经营环境非常复杂,金融业改革转型的任务非常紧迫。

对此,刘明康表达了他的看法:一、完善债券市场的建设。我国的债券市场存在两个根本性的缺陷。一个是市场分割问题。证监会管上市公司债,央行管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发改委负责项目债券,分别在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发行和交易。各类债券的发行、交易、信息披露、监管标准都不一样,市场互不连通;另一个问题是各种债券的隐性担保问题。当出现可能的违约事件时,总由政府或银行出面协调债务重组,没有形成正常的、市场化的债券违约机制,扭曲了金融市场的风险配置功能。

建议:尽快实现各类债券的正常违约机制,并在发行、交易和监管的标准上实现统一。逐步实现跨市场执法,按《证券法》统一债券市场的监管。

二、金融产品的“刚性兑付”机制亟待破除。目前,我国的理财、信托等金融产品在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的人为“保护”下处于“刚性兑付”的状态;各类金融机构自身也没有明确的退出机制,事实上处于“零违约”状态。金融产品的“刚性兑付”与机构的“零违约”现象,不仅降低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也不利于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兜底”之后,风险溢价下降,高风险企业能以较低成本融资,这既可能造成过度融资,也会造成资金以低价流入高风险、低效率领域。由此,投资者容易被误导,丧失风险意识,无法有效发挥市场的监督作用。

建议:对信托、理财等金融产品,及早建立正常的兑付和清盘机制,使相关金融产品的价格能够真实、充分地反映风险。加强金融产品销售合规性监管,逐步取消产品销售中的“预期收益率”,破除资产管理产品的存款化。同时,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强化风险自担意识。

三、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兴起的新情况。互联网金融服务在改善金融供给、提高效率的同时,也逐渐暴露了自身的风险与缺陷。有的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当影响。

建议:一是在鼓励互联网发展的同时,对叙做支付结算的进行合理监管,加强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信息科技风险的防范,确保其按照现有金融法律法规合法开展金融活动;二是金融机构应积极开展金融创新,降低经营成本,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公平性和可获得性。银行亦应积极吸收借鉴互联网金融的技术方法开展小微型信贷业务。

四、稳步推动发起设立民营银行。民营银行的设立,可以进一步强化银行业的竞争,有利于为企业和居民提供更丰富便捷的金融服务。但在设立过程中,有几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一是民营银行要有科学的战略定位、股东资质、公司治理、激励机制和风险约束机制等详细框架,为持续合规经营提供制度保障。二是民营银行定位应是特色化金融服务,尤其应面向社区和小微企业,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高效和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三是要加强对民营银行的监管,完善金融机构退出机制。

五、回归保险的社会保障功能。近年来,保险公司的投资类产品迅速增加,2013年保障型产品仅占人身保险费收入的22%。宜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开发建立我国统一的经济社会风险统计数据库,加大保险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多方面引导保险公司风险保障类产品的开发销售力度,真正发挥保险业对于经济社会的风险保障功能。

六、金融改革应当与经济改革的总体方案相配合。金融改革很难孤军深入。要加强货币政策、金融监管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国企改革以及环境保护政策战略的配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关文章

  •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_兴起原因及其风险应对_周茂清
  • 2014年10月第36卷第10期 当代经济管理 CONTEMPORARYECONOMICMANAGEMENT Oct.2014Vol.36No.10 DOI:10.13253/j.cnki.ddjjgl.2014.10.014 互联网金融的 ...查看


  •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 [工作论坛]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郑良芳 (中国农业银行,北京100080) 摘要:操作风险是指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相比,具有内生性.复杂性.隐蔽性.关联性的特点,这 ...查看


  • 互联网金融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 [摘要]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逐渐受到了更多人们的关注.国家相关部门对此也予以了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其加以了扶持和管理.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互联网对我国宏观经济带来的各种影响.希望可以为以后的金融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 ...查看


  • 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反思_杨为乔
  • 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反思 杨为乔* 内容摘要:从法律的眼光来看,金融危机是一种有损社会大众财权权利或者金融领域内的公共利益,且为现行金融法制所难以规制的社会事件,其本质是一种社会化的以金融产品为工具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查看


  •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环境 1
  •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环境 时间:2010年12月01日 09时00分 来源:<求是> 作者:卢中原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查看


  • 碳金融综述英文
  • 中国学术界对碳金融的认识与研究进展 Dan WU1 Yong HU2* 1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Beijing, 10089, ...查看


  •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向和中国战略选择
  •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向与中国策略选择 一.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所暴露的缺陷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自发形成的一种缺乏国际规则的约束及国际金融机构的组织与协调的"无秩序"的体系.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并在全球范围内 ...查看


  • 论金融风险及其防范
  • 摘 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金融的全球化进程以及我国金融市场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的金融体系已成为世界金融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来,防范金融风险已成为中国最流行的话题之一.本文就金融风险的防范略述己见,在借鉴和吸收国 ...查看


  •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研究
  • 摘要:文章从技术.操作.市场和违法犯罪四个角度,剖析了互联网金融所面临的风险:提出从完善互联网金融立法.搭建统一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平台.更新互联网金融监管方式和手段.支持和鼓励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协作.宣传普及互联网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