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限空间的3E对策

受限空间的3E 对策

受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多,容易发生事故,一旦发生事故施救难度大,盲目施救或救援方法不当,又容易造成伤亡扩大。分析受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按照3E原则,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教育、管理对策。

论文关键词:受限空间; 3E对策;有害因素

1 引言

受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受限空间分为三类:

(1)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

(2)地下受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

(3)地上受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至2009年,我国在受限空间中作业因中毒、窒息导致的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的事故总数为668起,死亡人数共2699人,每年平均300多人。因此,有针对性的分析受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制定相应的技术、教育、管理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2 受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本文按照国标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将受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大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2.1 人的因素

2.1.1 作业人员因素

作业人员应该不了解在进入期间可能面临的危害;不了解隔离危害和查证已隔离的程序;不了解危害暴露的形式、征兆和后果;不了解防护装备的使用和限制,如测试、监督、通风、通讯、照明、预防坠落、障碍物、以及进入方法和救援装备;不清楚监护人用来提醒撤离时的沟通方法;不清楚当发现有暴露危险的征兆或症状时,提醒监护人的方法;不清楚何时撤离受限空间,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2.1.2 监护人员因素

监护人不了解在作业人员在进入期间可能面临的危害;不了解人员受到危害影响时的行为表现;不清楚召唤救援和急救部门帮助进入者撤离的方法,就不能起到监督空间内外活动和保护进入者安全的作用。

2.2 物的因素

2.2.1 有毒气体

受限空间内可能会存在很多的有毒气体,既可以是在受限空间内已经存在的,也可能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聚积于受限空间的常见有害气体有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沼气等,这些都对作业人员构成中毒威胁。

(1)硫化氢(H2S)是无色气体,有特殊的臭味(臭鸡蛋味),易溶于水;比重比空气大,易积聚在通风不良的城市污水管道、窨井、化粪池、污水池、纸浆池以及其他各类发酵池和蔬菜腌制池等低洼处(含氮化合物例如蛋白质分解产生)。硫化氢属窒息性气体,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硫化氢浓度在0.4mg/立方米时,人能明显嗅到硫化氢的臭味;70~150mg/立方米时,吸入数分钟即发生嗅觉疲劳而闻不到臭味,浓度越高嗅觉疲劳越快,越容易使人丧失警惕;超过760mg/立方米时,短时间内即可发生肺水肿、支气管炎、肺炎,可能造成

生命危险;超过1000mg/立方米,可致人发生电击样死亡。

(2) 一氧化碳(CO)是无色无臭气体,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属于易燃易爆有毒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一氧化碳在血中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相对于氧气)而造成组织缺氧。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

2.2.2 氧气不足

受限空间内的氧气不足是经常遇到的情况。氧气不足的原因很多,如被密度大的气体(如二氧化碳)挤占、燃烧、氧化(比如生锈)、微生物行为(如老鼠分解)、吸收和吸附(如潮湿的活性炭)、工作行为(如使用溶剂、涂料、清洁剂或者是加热工作)等都可能影响氧气含量。作业人员进入后,可由于缺氧而窒息,而超过常量的氧气可能会加速燃烧或其他的化学反应。

2.2.3 可燃气体

在受限空间中常见的可燃气体包括:甲烷、天然气、氢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这些可燃气体和蒸气来自于地下管道间泄漏(电缆管道和城市煤气管道间)、容器内部残存、细菌分解、工作产物(在其内进行涂漆、喷漆、使用易燃易爆溶剂)等等,如遇引火源,就可能导致火灾甚至爆炸。在受限空间中的引火源包括:产生热量的工作活动、焊接、切割等作业、打火工具、光源、电动工具、电子仪器,甚至静电。

2.3 环境因素

过冷、过热、潮湿的受限空间有可能对人员造成危害;在受限空间时间长了以后,会由于受冻、受热、受潮,致使体力不支。

在具有湿滑的表面的受限空间作业,有导致人员摔伤、磕碰等的危险。进行人工挖孔桩作业的事故现场,有坍塌、坠落,造成击伤、埋压的危险。清洗大型水池、储水箱、输水管(渠)的作业现场有导致人员遇溺的危险。作业现场电气防护装置失效或误操作,电气线路短路、超负荷运行、雷击等等都有可能发生电流对人体的伤害,而造成伤亡事故的危险。

2.4 管理因素

安全管理制度的缺失、有关施工(管理)部门没有编制专项施工(作业)方案、没有应急救援预案或未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缺乏岗前教育及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防护装备与设施得不到维护和维修,是造成该类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未制定受限空间作业的操作规程、操作人员无章可循而盲目作业、操作人员在未明了作业环境情况下贸然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场所、误操作生产设备、作业人员未配置必要的安全防护与救护装备等,都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3 对策

3.1 Engineering——技术对策

(1)受限空间的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含氧量应为19.5%~23%,若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9.5%,应有报警信号。有毒物质浓度应符合GBZ 2.1和GBZ 2.2规定。

(2)受限空间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应低于可燃烧极限或爆炸极限下限的10%。

(3)当必须进入缺氧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尽量利用所有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进行自然通风为主,进入自然通风换气效果不良的受限空间时应采取机械强制通风。采取机械通风作业时,操作人员所需的适宜新风量应为30 m3/h~50m3/h,满足稀释有毒有害物质的需要。

(4)在可燃气体的受限空间场所内使用防爆照明设备。在潮湿地面等场所使用的移动

式照明灯具,其安装高度距地面2.4m及以下时,额定电压不应超过36V。锅炉、金属容器、管道、密闭舱室等狭窄的工作场所,手持行灯额定电压不应超过12V。手提行灯应有绝缘手柄和金属护罩,灯泡的金属部分不准外露。手持电动工具应进行定期检查,并有记录,绝缘电阻应符合有关规定。

(5)动力机械设备、工具要放在受限空间的外面,并保持安全的距离以确保气体或烟雾排放时远离潜在的火源。同时应防止设备的废气或碳氢化合物烟雾影响受限空间作业。

(6)受限空间的坑、井、洼、沟或人孔、通道出入门口应设置防护栏、盖和警告标志,夜间应设警示红灯。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场所,提醒作业人员引起重视,在受限空间外敞面醒目处,设置警戒区、警戒线、警戒标志。当作业人员在与输送管道连接的封闭、半封闭设备内部作业时,应严密关闭阀门,装好盲板,设置“禁止启动”等警告信息。

(7)存在易燃性因素的场所警戒区内应按GB 50140设置灭火器材,并保持有效状态;专职安全员和消防员应在警戒区定时巡回检查、监护,并有检查记录。严禁火种或可燃物落入受限空间。

(8)应急器材放置在作业现场,急救药品应完好、有效。

3.2 Education——教育对策

进入受限空间前,应对从事受限空间作业的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

(1)作业前针对施工方案,对作业内容、职业危害等教育;

(2)对紧急情况下的个人避险常识、中毒窒息和其他伤害的应急救援措施教育;

(3)按上岗要求的技术业务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合格。

3.3 Enforcement——管理对策

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应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受限空间作业安全工作,并制定完善的受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3.3.1 作业前认真进行危害辨识

(1)是否存在可燃气体、液体或可燃固体的粉尘发生火灾或爆炸而引起正在作业的人员受到伤害的危险 ;

(2)是否存在因有毒、有害气体或缺氧而引起正在作业的人员中毒或窒息的危险 ;

(3)是否存在因任何液体水平位置的升高而引起正在作业的人员遇到淹溺的危险;

(4)是否存在因固体坍塌而引起正在作业的人员掩埋或窒息的危险;

(5)是否存在因极端的温度、噪音、湿滑的作业面、坠落、尖锐锋利的物体等物理危害而引起正在作业的人员受到伤害的危险;

(6)是否存在吞没、腐蚀性化学品、带电等因素而引起正在作业的人员受到伤害的危险。

3.3.2 作业前实施隔断、清洗、置换通风

采取措施针对许可空间进行保护,如加盲板;拆除部分管路;采用双截止阀和放空系统;停电和挂牌;对实施作业的受限空间进行清洗、置换通风,使作业空间内的空气与外界流通,从而保证作业人员安全。

3.3.3 作业前严格进行取样分析

对作业空间的气体成分,特别是置换通风后的气体进行取样分析,对各种可能存在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烟气以及蒸汽、氧气的含量要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3.3.4 安排专人进行作业安全监护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要安排专人现场监护,并为其配备便携式有毒有害气体和氧含量检测报警仪器、通讯、救援设备,不得在无监护人的情况下作业。作业监护人应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和工艺情况,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掌握急救知识。

3.3.5 佩戴检测仪器,必要时采取个体防护措施

进入一氧化碳、光气、硫化氢等无嗅或有毒、剧毒气体作业场所都应该佩戴便携式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必要时,按规定佩戴适用的个体防护用品器具。如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等。 4 结语

受限空间作业,涉及的领域多,作业环境复杂,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多,一旦遇险,施救困难。应该按照3E原则,从技术(Engineering)、教育(Education)、管理(Enforcement)三个方面着手,改善作业环境,提高作业人员安全素养,完善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制度,防范受限空间作业伤亡事故。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范措施

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是减少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与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主要有:《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 205)、《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化学有害因素》(GBZ/T2.1)、《化学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程》(AQ3028)、《金属焊割用燃气入舱作业安全规定》(CB/T 3969)等,这些标准明确规定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的职责和具体措施。

受限空间的3E 对策

受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多,容易发生事故,一旦发生事故施救难度大,盲目施救或救援方法不当,又容易造成伤亡扩大。分析受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按照3E原则,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教育、管理对策。

论文关键词:受限空间; 3E对策;有害因素

1 引言

受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受限空间分为三类:

(1)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

(2)地下受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

(3)地上受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至2009年,我国在受限空间中作业因中毒、窒息导致的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的事故总数为668起,死亡人数共2699人,每年平均300多人。因此,有针对性的分析受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制定相应的技术、教育、管理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2 受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本文按照国标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将受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大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2.1 人的因素

2.1.1 作业人员因素

作业人员应该不了解在进入期间可能面临的危害;不了解隔离危害和查证已隔离的程序;不了解危害暴露的形式、征兆和后果;不了解防护装备的使用和限制,如测试、监督、通风、通讯、照明、预防坠落、障碍物、以及进入方法和救援装备;不清楚监护人用来提醒撤离时的沟通方法;不清楚当发现有暴露危险的征兆或症状时,提醒监护人的方法;不清楚何时撤离受限空间,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2.1.2 监护人员因素

监护人不了解在作业人员在进入期间可能面临的危害;不了解人员受到危害影响时的行为表现;不清楚召唤救援和急救部门帮助进入者撤离的方法,就不能起到监督空间内外活动和保护进入者安全的作用。

2.2 物的因素

2.2.1 有毒气体

受限空间内可能会存在很多的有毒气体,既可以是在受限空间内已经存在的,也可能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聚积于受限空间的常见有害气体有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沼气等,这些都对作业人员构成中毒威胁。

(1)硫化氢(H2S)是无色气体,有特殊的臭味(臭鸡蛋味),易溶于水;比重比空气大,易积聚在通风不良的城市污水管道、窨井、化粪池、污水池、纸浆池以及其他各类发酵池和蔬菜腌制池等低洼处(含氮化合物例如蛋白质分解产生)。硫化氢属窒息性气体,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硫化氢浓度在0.4mg/立方米时,人能明显嗅到硫化氢的臭味;70~150mg/立方米时,吸入数分钟即发生嗅觉疲劳而闻不到臭味,浓度越高嗅觉疲劳越快,越容易使人丧失警惕;超过760mg/立方米时,短时间内即可发生肺水肿、支气管炎、肺炎,可能造成

生命危险;超过1000mg/立方米,可致人发生电击样死亡。

(2) 一氧化碳(CO)是无色无臭气体,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属于易燃易爆有毒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一氧化碳在血中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相对于氧气)而造成组织缺氧。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

2.2.2 氧气不足

受限空间内的氧气不足是经常遇到的情况。氧气不足的原因很多,如被密度大的气体(如二氧化碳)挤占、燃烧、氧化(比如生锈)、微生物行为(如老鼠分解)、吸收和吸附(如潮湿的活性炭)、工作行为(如使用溶剂、涂料、清洁剂或者是加热工作)等都可能影响氧气含量。作业人员进入后,可由于缺氧而窒息,而超过常量的氧气可能会加速燃烧或其他的化学反应。

2.2.3 可燃气体

在受限空间中常见的可燃气体包括:甲烷、天然气、氢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这些可燃气体和蒸气来自于地下管道间泄漏(电缆管道和城市煤气管道间)、容器内部残存、细菌分解、工作产物(在其内进行涂漆、喷漆、使用易燃易爆溶剂)等等,如遇引火源,就可能导致火灾甚至爆炸。在受限空间中的引火源包括:产生热量的工作活动、焊接、切割等作业、打火工具、光源、电动工具、电子仪器,甚至静电。

2.3 环境因素

过冷、过热、潮湿的受限空间有可能对人员造成危害;在受限空间时间长了以后,会由于受冻、受热、受潮,致使体力不支。

在具有湿滑的表面的受限空间作业,有导致人员摔伤、磕碰等的危险。进行人工挖孔桩作业的事故现场,有坍塌、坠落,造成击伤、埋压的危险。清洗大型水池、储水箱、输水管(渠)的作业现场有导致人员遇溺的危险。作业现场电气防护装置失效或误操作,电气线路短路、超负荷运行、雷击等等都有可能发生电流对人体的伤害,而造成伤亡事故的危险。

2.4 管理因素

安全管理制度的缺失、有关施工(管理)部门没有编制专项施工(作业)方案、没有应急救援预案或未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缺乏岗前教育及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防护装备与设施得不到维护和维修,是造成该类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未制定受限空间作业的操作规程、操作人员无章可循而盲目作业、操作人员在未明了作业环境情况下贸然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场所、误操作生产设备、作业人员未配置必要的安全防护与救护装备等,都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3 对策

3.1 Engineering——技术对策

(1)受限空间的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含氧量应为19.5%~23%,若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9.5%,应有报警信号。有毒物质浓度应符合GBZ 2.1和GBZ 2.2规定。

(2)受限空间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应低于可燃烧极限或爆炸极限下限的10%。

(3)当必须进入缺氧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尽量利用所有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进行自然通风为主,进入自然通风换气效果不良的受限空间时应采取机械强制通风。采取机械通风作业时,操作人员所需的适宜新风量应为30 m3/h~50m3/h,满足稀释有毒有害物质的需要。

(4)在可燃气体的受限空间场所内使用防爆照明设备。在潮湿地面等场所使用的移动

式照明灯具,其安装高度距地面2.4m及以下时,额定电压不应超过36V。锅炉、金属容器、管道、密闭舱室等狭窄的工作场所,手持行灯额定电压不应超过12V。手提行灯应有绝缘手柄和金属护罩,灯泡的金属部分不准外露。手持电动工具应进行定期检查,并有记录,绝缘电阻应符合有关规定。

(5)动力机械设备、工具要放在受限空间的外面,并保持安全的距离以确保气体或烟雾排放时远离潜在的火源。同时应防止设备的废气或碳氢化合物烟雾影响受限空间作业。

(6)受限空间的坑、井、洼、沟或人孔、通道出入门口应设置防护栏、盖和警告标志,夜间应设警示红灯。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场所,提醒作业人员引起重视,在受限空间外敞面醒目处,设置警戒区、警戒线、警戒标志。当作业人员在与输送管道连接的封闭、半封闭设备内部作业时,应严密关闭阀门,装好盲板,设置“禁止启动”等警告信息。

(7)存在易燃性因素的场所警戒区内应按GB 50140设置灭火器材,并保持有效状态;专职安全员和消防员应在警戒区定时巡回检查、监护,并有检查记录。严禁火种或可燃物落入受限空间。

(8)应急器材放置在作业现场,急救药品应完好、有效。

3.2 Education——教育对策

进入受限空间前,应对从事受限空间作业的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

(1)作业前针对施工方案,对作业内容、职业危害等教育;

(2)对紧急情况下的个人避险常识、中毒窒息和其他伤害的应急救援措施教育;

(3)按上岗要求的技术业务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合格。

3.3 Enforcement——管理对策

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应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受限空间作业安全工作,并制定完善的受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3.3.1 作业前认真进行危害辨识

(1)是否存在可燃气体、液体或可燃固体的粉尘发生火灾或爆炸而引起正在作业的人员受到伤害的危险 ;

(2)是否存在因有毒、有害气体或缺氧而引起正在作业的人员中毒或窒息的危险 ;

(3)是否存在因任何液体水平位置的升高而引起正在作业的人员遇到淹溺的危险;

(4)是否存在因固体坍塌而引起正在作业的人员掩埋或窒息的危险;

(5)是否存在因极端的温度、噪音、湿滑的作业面、坠落、尖锐锋利的物体等物理危害而引起正在作业的人员受到伤害的危险;

(6)是否存在吞没、腐蚀性化学品、带电等因素而引起正在作业的人员受到伤害的危险。

3.3.2 作业前实施隔断、清洗、置换通风

采取措施针对许可空间进行保护,如加盲板;拆除部分管路;采用双截止阀和放空系统;停电和挂牌;对实施作业的受限空间进行清洗、置换通风,使作业空间内的空气与外界流通,从而保证作业人员安全。

3.3.3 作业前严格进行取样分析

对作业空间的气体成分,特别是置换通风后的气体进行取样分析,对各种可能存在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烟气以及蒸汽、氧气的含量要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3.3.4 安排专人进行作业安全监护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要安排专人现场监护,并为其配备便携式有毒有害气体和氧含量检测报警仪器、通讯、救援设备,不得在无监护人的情况下作业。作业监护人应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和工艺情况,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掌握急救知识。

3.3.5 佩戴检测仪器,必要时采取个体防护措施

进入一氧化碳、光气、硫化氢等无嗅或有毒、剧毒气体作业场所都应该佩戴便携式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必要时,按规定佩戴适用的个体防护用品器具。如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等。 4 结语

受限空间作业,涉及的领域多,作业环境复杂,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多,一旦遇险,施救困难。应该按照3E原则,从技术(Engineering)、教育(Education)、管理(Enforcement)三个方面着手,改善作业环境,提高作业人员安全素养,完善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制度,防范受限空间作业伤亡事故。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范措施

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是减少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与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主要有:《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 205)、《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化学有害因素》(GBZ/T2.1)、《化学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程》(AQ3028)、《金属焊割用燃气入舱作业安全规定》(CB/T 3969)等,这些标准明确规定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的职责和具体措施。


相关文章

  • 受限空间安全对策措施
  • 受限空间安全对策措施 一.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劳动保护政策.法令.法规和上级指示.决议,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逐级负责,确保万无一失.明确规定各岗位人员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所承担的职 ...查看


  • 施工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 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为规范施工单位作业安全管理.明晰安全作业要求,确保项目施工作业安全,根据总公司管理制度和项目建设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特制定本制度. 一.作业安全管理目标:杜绝安全伤亡事故发生. 二.作业准备: (一)危害告知:施工作业之前, ...查看


  • 危化企业安全员职责制度
  • 危险化学品企业驻厂安全监督员题库 1.安全监督员职责有哪些? (1)监督检查企业进行动火.动土.吊装.断路.高处.受限空间.设备检修.盲板抽堵等八项作业是否落实安全措施,是否按规定办理作业票证,作业人员是否具备相应资质等: (2)监督检查施 ...查看


  • 九大危险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 全 操 作 规 程 安 目 录 第一章厂区安全作业规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规程 ................................. 1 第二节 动火安全作业规 ...查看


  • 八大作业票[1]
  • 起重吊装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1范围 为进一步加强对起重吊装作业的安全管理,防止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特制订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全公司各区域内的起重吊装作业. 2职责 2.1安全处是本制度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制度进行修改及本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 ...查看


  • 八大作业票
  • 起重吊装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1范围 为进一步加强对起重吊装作业的安全管理,防止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特制订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全公司各区域内的起重吊装作业. 2职责 2.1安全处是本制度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制度进行修改及本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查看


  • 受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范
  • 受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公司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要求.职责要求和<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的管理. 2术语和定义 本规范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2.1受限空间 公司的各类塔.釜.槽.罐.炉膛.锅筒.管道.容器以及地 ...查看


  • 受限空间作业注意事项
  • 受限空间作业注意事项 1.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 2.受限空间与其他系统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管道间可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进行隔绝,不能用水封或关闭阀门等代替盲板或拆除管道. 3.与受限空间相连通 ...查看


  • 脑梗死的定位
  • 脑梗死的定位 一.前循环脑梗塞 1. 颈内动脉: 侧支循环代偿良好,可不产生任何症状和体征. 侧支循环不良:可引起同侧半球从TIA到大面积梗塞,从对侧轻单瘫.轻偏瘫,同向偏盲到失语.失认.完全性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即表现为不同类型的大脑中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