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复习资料

一、 填空

1、一般来说,审美现象就是由、关系三个要素构成。

2、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可分为:、、。

3、学界公认,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应当是,以德国哲学家加登《美学》一书的问世为标志。

4、美学作为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应是的现实的审美活动。

5、西方美学史与哲学史一起经历了从“到“再到“言学阶段”的转换。

6、休谟美学思想中的核心问题是审美趣味的标准问题。

7、在当代西方美学的眼里,语言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体,西方美学史家们又常把“语言学阶段”称为“生存论阶段”。

8“美育代宗教说”,成为中国现代美育思想的最早开拓者,他将美育称为“美感教育”。

9、主观论美学以吕荧和高尔泰为代表;客观论美学以蔡仪为代表;主客观统一论美学以朱光潜为代表;实践论美学以李泽厚为代表。

10建筑了审美活动得以存在的根基和控制平台。

11、趣味无争辩——12、惊异、体验、澄明乃是审美主体三个主要的存在环节,或者说,是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审美主体的基本存在状态。

13、马克思在论作为对象美的问题。

14、。

15、审美对象之所以不同于一般活动的对象,根本上就在于它具有和放性的特征。

16、如何判断审美活动业已发生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应是

17、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涉及崇高内容的是古希腊的而柏拉图在《文艺对话集》中最早明确谈到了“崇高”。一般认为是朗吉弩斯的《论崇高》第一次较为明确地把崇高和优美作为两种可以并列对举得美来加以论述。

18、英国著名的经验主义哲学家博克写出了“崇高”才正式作为美学范畴。

19、真正把崇高作为审美形态来看待的是他认为崇高的类型包括两种:一是体积的大或数量的大,被康德称为“数学的崇高”;另一方面是力量的巨大和不可抗御,被称为“力学的崇高”。

20、审美作为一种境界可以区分为两个层面。

21、一般来说,、

22、根据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关系的变化,我们可以把审美经验划分为呈现阶段、构成阶段、评价阶段。

23、贺拉斯的《诗艺》上承于亚里士多德的教于乐”的观点。

24、德国美学家与1795年发表的一书,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审美教育”的概念,标志着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人类文学

史上的出现。

25、我国现代美育的开创者是,他在体育。

26、审美对象的物质因素主要是指构成具体事物的

二、 名词解释

1、 审美意识:所谓审美意识,概括地说,就是指人对自身审美需要和外在对

象的审美意义,以及二者之间所构成的审美价值关系的心理反映形式。它主要包括人的审美愿望、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内容。

2、 审美关系:所谓审美关系,就是植根于人生在世的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

间的自由情感关系。

3、 审美需要:就是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

一种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独特的精神要求。

4、 审美理想:审美理想又称美的理想,它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

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或:审美理想本质上是一种追求从一般人生境界向审美境界提升的超越精神,体现着人对生存意义不断探询和追问的最高心灵旨趣,而人的这种向着未来不断探问、寻求人生境界不断超越的超验追求精神,也正是审美活动一种特殊意义。)

5、 审美趣味: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管爱

好和倾向。

6、 审美体验:所谓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

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7、 澄明之境:所谓澄明之境,就是光明、敞亮的境界,它与遮蔽、晦暗不明

相区别。所谓走向澄明,亦即揭开遮蔽、去除迷误,从而走向光明之域。

8、 崇高:它的基本内涵是:人的本质力量在经过巨大的异己力量的压抑、排

斥、震撼之后,最终通过人生实践尤其是审美实践活动而得到全面地高扬和完整的体现。它是一种通过人生实践和审美活动,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立冲突中重建起来的具有肯定性价值内涵的审美形态。

9、 审美经验:在审美活动中,伴随着审美对象与主体同时生成,主体在全身

心的投入中对审美对象的反应、感受或体验。它是审美主客体之间的的一种活生生的动态关系,而不仅是主体的意识或精神。

10、 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

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者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生,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11、 优美:优美是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社会及自然、自

由与自在、主观的合目的性与客观的合规律性的和谐统一。它是人的本质力量与异己力量在审美活动中所达到的高度吻合一致状态。概而言之,优美是理想人生境界与人生实践完满统一的现实呈现和展示。

12、 荒诞:从哲学认识论角度,荒诞是社会、自然、人三者之间矛盾的必然产

物。广义的荒诞实质是人的异化和局限性的表现。荒诞的实质表现为本质与现象的分裂、动机与结果的背离。

一、 填空

1、一般来说,审美现象就是由、关系三个要素构成。

2、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可分为:、、。

3、学界公认,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应当是,以德国哲学家加登《美学》一书的问世为标志。

4、美学作为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应是的现实的审美活动。

5、西方美学史与哲学史一起经历了从“到“再到“言学阶段”的转换。

6、休谟美学思想中的核心问题是审美趣味的标准问题。

7、在当代西方美学的眼里,语言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体,西方美学史家们又常把“语言学阶段”称为“生存论阶段”。

8“美育代宗教说”,成为中国现代美育思想的最早开拓者,他将美育称为“美感教育”。

9、主观论美学以吕荧和高尔泰为代表;客观论美学以蔡仪为代表;主客观统一论美学以朱光潜为代表;实践论美学以李泽厚为代表。

10建筑了审美活动得以存在的根基和控制平台。

11、趣味无争辩——12、惊异、体验、澄明乃是审美主体三个主要的存在环节,或者说,是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审美主体的基本存在状态。

13、马克思在论作为对象美的问题。

14、。

15、审美对象之所以不同于一般活动的对象,根本上就在于它具有和放性的特征。

16、如何判断审美活动业已发生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应是

17、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涉及崇高内容的是古希腊的而柏拉图在《文艺对话集》中最早明确谈到了“崇高”。一般认为是朗吉弩斯的《论崇高》第一次较为明确地把崇高和优美作为两种可以并列对举得美来加以论述。

18、英国著名的经验主义哲学家博克写出了“崇高”才正式作为美学范畴。

19、真正把崇高作为审美形态来看待的是他认为崇高的类型包括两种:一是体积的大或数量的大,被康德称为“数学的崇高”;另一方面是力量的巨大和不可抗御,被称为“力学的崇高”。

20、审美作为一种境界可以区分为两个层面。

21、一般来说,、

22、根据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关系的变化,我们可以把审美经验划分为呈现阶段、构成阶段、评价阶段。

23、贺拉斯的《诗艺》上承于亚里士多德的教于乐”的观点。

24、德国美学家与1795年发表的一书,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审美教育”的概念,标志着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人类文学

史上的出现。

25、我国现代美育的开创者是,他在体育。

26、审美对象的物质因素主要是指构成具体事物的

二、 名词解释

1、 审美意识:所谓审美意识,概括地说,就是指人对自身审美需要和外在对

象的审美意义,以及二者之间所构成的审美价值关系的心理反映形式。它主要包括人的审美愿望、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内容。

2、 审美关系:所谓审美关系,就是植根于人生在世的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

间的自由情感关系。

3、 审美需要:就是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

一种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独特的精神要求。

4、 审美理想:审美理想又称美的理想,它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

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或:审美理想本质上是一种追求从一般人生境界向审美境界提升的超越精神,体现着人对生存意义不断探询和追问的最高心灵旨趣,而人的这种向着未来不断探问、寻求人生境界不断超越的超验追求精神,也正是审美活动一种特殊意义。)

5、 审美趣味: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管爱

好和倾向。

6、 审美体验:所谓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

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7、 澄明之境:所谓澄明之境,就是光明、敞亮的境界,它与遮蔽、晦暗不明

相区别。所谓走向澄明,亦即揭开遮蔽、去除迷误,从而走向光明之域。

8、 崇高:它的基本内涵是:人的本质力量在经过巨大的异己力量的压抑、排

斥、震撼之后,最终通过人生实践尤其是审美实践活动而得到全面地高扬和完整的体现。它是一种通过人生实践和审美活动,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立冲突中重建起来的具有肯定性价值内涵的审美形态。

9、 审美经验:在审美活动中,伴随着审美对象与主体同时生成,主体在全身

心的投入中对审美对象的反应、感受或体验。它是审美主客体之间的的一种活生生的动态关系,而不仅是主体的意识或精神。

10、 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

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者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生,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11、 优美:优美是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社会及自然、自

由与自在、主观的合目的性与客观的合规律性的和谐统一。它是人的本质力量与异己力量在审美活动中所达到的高度吻合一致状态。概而言之,优美是理想人生境界与人生实践完满统一的现实呈现和展示。

12、 荒诞:从哲学认识论角度,荒诞是社会、自然、人三者之间矛盾的必然产

物。广义的荒诞实质是人的异化和局限性的表现。荒诞的实质表现为本质与现象的分裂、动机与结果的背离。


相关文章

  • 美学复习资料) 1
  • 第一章 绪论 1.美学: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成立.鲍姆嘉登被称为"美学之父".<美学> (Aestetica)在 ...查看


  • 自考"美学"备考复习资料
  • 第一章 绪论 1.美学: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成立.鲍姆嘉登被称为"美学之父".<美学>(Aestetica)在德 ...查看


  • 美学原理大纲
  • 湖北大学 美学原理 (0504200103代码不知道) 教 学 大 纲 (第x 版) 艺术学院 美术学系 2010年5月 前 言 一.大纲编写依据 为了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面向 21 世纪的高质量 ...查看


  • 论文综述要求及范文 1
  • 资料一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 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的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往往反映的是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反映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 ...查看


  • 艺术综合理论考试复习资料(关键词)
  • 名词解释 净土宗,佛教宗派之一.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的念佛法门,故名.该法门以信愿念佛为正行,净业三福.五戒十善为辅助资粮. 直觉说也称"表现说",是一种西方现代美学流派.直觉说是关于审美本质和艺术本质的学说,该学 ...查看


  • 艺术文献检索与利用
  • 艺术文献检索与利用 一.赵孟頫的简历及现在遗存的绘画作品 1. 简历 宋太祖赵匡胤之后 赵孟頫,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士,故画史又称"赵吴兴".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也:五世祖秀安僖王子偁,四世祖崇宪靖王伯圭. ...查看


  • 2017年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705美学原理考研题库
  • 目录 2017年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705美学原理考研题库(一) ................................................... 2 2017年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705美学原理考研题库(二) ..... ...查看


  • "美学与文化:东方与西方"国际学术讨论会笔谈
  • 作者:高建平 哲学研究 2003年05期 这次国际会议的题目定为:"美学与文化:东方与西方"--以方位来确定会议名称,这在美学上还是一个尝试,尽管在其它领域这已经不新鲜了.如果有人问:有没有可能去讨论美学的南方与北方?我 ...查看


  • 经典阅读的意义
  • 经典阅读的意义 摘要:经典阅读乃支撑人文学科存在的基础.但人文经典阅读却普遍遭遇冷落,大学人文学科教育亦莫能外.由于本科生经典阅读改善尚有诸多限制,人文学科研究生学习,几乎成为现有状况中实现经典研读目标的最佳也是最后机会.由于学生阅读经典存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