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真正的垄断者

  为什么美联储敢于放胆制造伯南克泡沫?为什么美国能够肆意放纵美元吸金大法去掠夺别国财富?在不少专家看来,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元在当今世界金融体系中占有的垄断地位。  追逐垄断是资本主义的天性  “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相信读过《货币战争》的人,对书中梅耶·罗斯切尔德的这一句名言一定不会感到陌生。  不难理解,货币是一种人人都需要的商品,如果谁能垄断货币的发行,谁就拥有无法限量的赚取超额利润的手段,尤其当这种货币在被当作世界货币使用的时候。  今天,拥有这一权力的是美国人。  借助对美元的垄断,美国在数十年中不仅获得了如国际铸币税收益、国际收支结构性失衡产生的利差等诸多利益,还可以借此“肢解”发展中国家经济,打垮潜在竞争对手。  这就是垄断的“魅力”!  “凡是所有能够带来利润的地方,它们都能渗透进去;凡是所有能够阻止他们获取利润的东西,它们都要摧毁。可以说,这些跨国垄断资本的扩张和渗透是无止境的。”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国有资产研究中心主任高梁说,资本天生就有获取利润的冲动,而获取利润的最佳手段就是控制市场、操纵价格,因此追逐垄断是资本主义的天性。  跨国资本垄断全球经济  “今天的垄断已经演化成为高度集中的国际垄断,垄断组织也变成由庞大的跨国母公司和众多子公司组成的巨型国际垄断企业。”高梁表示,如今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都是围绕着这些垄断资本来运转的,而且它们也正在按照这一目标来打造全球经济体系。  从产业角度来看,全球绝大多数重要产业都已被少数跨国垄断企业瓜分完毕,竞争经常只是在几个垄断寡头之间展开。例如,波音公司和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生产的客机占据世界民航机市场的近90%,几乎完全瓜分了干线民航机的全球市场;微软公司占有了全世界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的绝大部分市场,其Windows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长期处于90%以上……  需要强调的是,不仅仅是生产制造环节,上游的能源资源供应以及下游的产品销售和服务,同样没有逃出这些跨国垄断资本的“手掌心”。  例如,15家棉花跨国公司控制着世界棉花贸易的90%左右;而三大巨头则垄断了全球绝大部分的铁矿石资源;流通业中,沃尔玛、家乐福等零售巨头在世界各地也在迅猛扩张……  在科技领域,发达国家凭借着自身在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的优势,牢牢掌握着全球科技发展的主动权,并对发展中国家实行严格的技术封锁,借机实现自己的战略目的。  影响更大的则在对国际规则制定权的垄断。  “希望中国能够遵循国际规则。”不久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同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在华盛顿举行了会晤,谈及中国时,双方都强调了这样一个观点。  “他们口中的‘国际规则’实际上就是西方规则。”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杨斌谈到,当今世界体系中种种规则,本质都是在为跨国垄断资本服务。  当中国市场未开放时,外资按“规则”要求中国取消贸易壁垒,但当中国产品要进入西方国家市场时,外资则按“规则”竖起了安全壁垒、知识产权壁垒、反倾销壁垒。按现有的国际商业游戏规则,中国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贱,有苦说不出,有理讲不清,就是因为“规则”是西方制定的。  “实际上,与主要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当前我国市场结构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所谓的垄断,而是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产业组织结构分散,国际竞争力低下,不能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高梁表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甚至可以认为中国对关键行业的控制力是相对不足的。”  评价垄断的根本标准  上世纪9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一波企业合并的浪潮,其中有一起合并案无论是对业界的影响,还是引发的争议都格外引人关注。  1996年12月15日,世界最大的航空制造公司美国波音公司宣布兼并世界第三大航空制造公司美国麦道公司。这一举动在让新波音公司成为美国市场上唯一的民用航空飞机制造商的同时,也让许多自称非常了解美国自由市场精神的人“大跌眼镜”,因为合并行为会导致市场的高度垄断,这与美国一贯奉行的自由市场竞争理念明显相背。  但实际上,在当时,英、法、德、西班牙四国政府用各自的国有航空制造企业跨国组成空中客车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羽翼渐丰,市场份额增长到30%,拥有了和美国两大巨头分庭抗礼的能力,并大有赶超之势。  在这种状况下,对美国政府而言,如果不批准这两家公司合并,继续相互竞争,那最终获益的将是来自欧洲的对手。  许多人只看到合并后美国市场出现了垄断,但其实对美国而言,更重要的是新波音可以在世界民航飞机市场上占近七成的份额,从而在竞争中比空客更具优势。也正因为如此,合并一开始,就引来欧洲人的一片反对之声。  众所周知,美国的《反垄断法》对于在某一行业形成垄断地位的企业,要求政府将其强行拆分成几个企业,而2000年6月美国地方法院也作出了对微软进行拆分的判决。  让人意外的是,仅仅在一年之后,上诉法院虽然最终认定微软违反反垄断法的罪名成立,但却驳回了分割微软的裁决,这一点让许多人始料未及。  实际上,微软案峰回路转的背后,恰逢美国信息产业遭遇发展困境陷入低潮。在一个又一个网络公司关门后,他们突然发现眼前仍矗立着一个遍体鳞伤的巨人,而自己正手持利剑准备将其拆分成平庸之辈。只有微软才能够帮助美国继续引领全球软件行业。于是,美国人对垄断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微软最终逃脱了被肢解的命运。  可见,即使是在自由化口号喊得最响亮的美国,在评价垄断时的标准也只有一个——国家利益至上。美国反垄断法国内与国际执行标准迥异,目的就是维护国家面对全球竞争时的核心利益。  摘自《瞭望》2012年第23期

  为什么美联储敢于放胆制造伯南克泡沫?为什么美国能够肆意放纵美元吸金大法去掠夺别国财富?在不少专家看来,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元在当今世界金融体系中占有的垄断地位。  追逐垄断是资本主义的天性  “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相信读过《货币战争》的人,对书中梅耶·罗斯切尔德的这一句名言一定不会感到陌生。  不难理解,货币是一种人人都需要的商品,如果谁能垄断货币的发行,谁就拥有无法限量的赚取超额利润的手段,尤其当这种货币在被当作世界货币使用的时候。  今天,拥有这一权力的是美国人。  借助对美元的垄断,美国在数十年中不仅获得了如国际铸币税收益、国际收支结构性失衡产生的利差等诸多利益,还可以借此“肢解”发展中国家经济,打垮潜在竞争对手。  这就是垄断的“魅力”!  “凡是所有能够带来利润的地方,它们都能渗透进去;凡是所有能够阻止他们获取利润的东西,它们都要摧毁。可以说,这些跨国垄断资本的扩张和渗透是无止境的。”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国有资产研究中心主任高梁说,资本天生就有获取利润的冲动,而获取利润的最佳手段就是控制市场、操纵价格,因此追逐垄断是资本主义的天性。  跨国资本垄断全球经济  “今天的垄断已经演化成为高度集中的国际垄断,垄断组织也变成由庞大的跨国母公司和众多子公司组成的巨型国际垄断企业。”高梁表示,如今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都是围绕着这些垄断资本来运转的,而且它们也正在按照这一目标来打造全球经济体系。  从产业角度来看,全球绝大多数重要产业都已被少数跨国垄断企业瓜分完毕,竞争经常只是在几个垄断寡头之间展开。例如,波音公司和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生产的客机占据世界民航机市场的近90%,几乎完全瓜分了干线民航机的全球市场;微软公司占有了全世界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的绝大部分市场,其Windows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长期处于90%以上……  需要强调的是,不仅仅是生产制造环节,上游的能源资源供应以及下游的产品销售和服务,同样没有逃出这些跨国垄断资本的“手掌心”。  例如,15家棉花跨国公司控制着世界棉花贸易的90%左右;而三大巨头则垄断了全球绝大部分的铁矿石资源;流通业中,沃尔玛、家乐福等零售巨头在世界各地也在迅猛扩张……  在科技领域,发达国家凭借着自身在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的优势,牢牢掌握着全球科技发展的主动权,并对发展中国家实行严格的技术封锁,借机实现自己的战略目的。  影响更大的则在对国际规则制定权的垄断。  “希望中国能够遵循国际规则。”不久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同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在华盛顿举行了会晤,谈及中国时,双方都强调了这样一个观点。  “他们口中的‘国际规则’实际上就是西方规则。”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杨斌谈到,当今世界体系中种种规则,本质都是在为跨国垄断资本服务。  当中国市场未开放时,外资按“规则”要求中国取消贸易壁垒,但当中国产品要进入西方国家市场时,外资则按“规则”竖起了安全壁垒、知识产权壁垒、反倾销壁垒。按现有的国际商业游戏规则,中国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贱,有苦说不出,有理讲不清,就是因为“规则”是西方制定的。  “实际上,与主要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当前我国市场结构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所谓的垄断,而是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产业组织结构分散,国际竞争力低下,不能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高梁表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甚至可以认为中国对关键行业的控制力是相对不足的。”  评价垄断的根本标准  上世纪9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一波企业合并的浪潮,其中有一起合并案无论是对业界的影响,还是引发的争议都格外引人关注。  1996年12月15日,世界最大的航空制造公司美国波音公司宣布兼并世界第三大航空制造公司美国麦道公司。这一举动在让新波音公司成为美国市场上唯一的民用航空飞机制造商的同时,也让许多自称非常了解美国自由市场精神的人“大跌眼镜”,因为合并行为会导致市场的高度垄断,这与美国一贯奉行的自由市场竞争理念明显相背。  但实际上,在当时,英、法、德、西班牙四国政府用各自的国有航空制造企业跨国组成空中客车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羽翼渐丰,市场份额增长到30%,拥有了和美国两大巨头分庭抗礼的能力,并大有赶超之势。  在这种状况下,对美国政府而言,如果不批准这两家公司合并,继续相互竞争,那最终获益的将是来自欧洲的对手。  许多人只看到合并后美国市场出现了垄断,但其实对美国而言,更重要的是新波音可以在世界民航飞机市场上占近七成的份额,从而在竞争中比空客更具优势。也正因为如此,合并一开始,就引来欧洲人的一片反对之声。  众所周知,美国的《反垄断法》对于在某一行业形成垄断地位的企业,要求政府将其强行拆分成几个企业,而2000年6月美国地方法院也作出了对微软进行拆分的判决。  让人意外的是,仅仅在一年之后,上诉法院虽然最终认定微软违反反垄断法的罪名成立,但却驳回了分割微软的裁决,这一点让许多人始料未及。  实际上,微软案峰回路转的背后,恰逢美国信息产业遭遇发展困境陷入低潮。在一个又一个网络公司关门后,他们突然发现眼前仍矗立着一个遍体鳞伤的巨人,而自己正手持利剑准备将其拆分成平庸之辈。只有微软才能够帮助美国继续引领全球软件行业。于是,美国人对垄断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微软最终逃脱了被肢解的命运。  可见,即使是在自由化口号喊得最响亮的美国,在评价垄断时的标准也只有一个——国家利益至上。美国反垄断法国内与国际执行标准迥异,目的就是维护国家面对全球竞争时的核心利益。  摘自《瞭望》2012年第23期


相关文章

  • 超一流企业卖什么
  • 超一流企业卖什么? 三流企业卖力气,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技术.超一流企业卖什么? 成为"超一流企业"或许是每一个志向高远的企业的终极追求.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市场价值链上,占据上游的永远都只能是一两个厂商,它们 ...查看


  • 论经济法主体
  • 作者:邱本  阅读: 153次  日期:2009-03-26 一.市场经济是一种主体经济 主体是人,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自为性的人.成为主体,是人的本性的内在要求,是人的价值的根本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不断成为主体的历史,人类的 ...查看


  • 垄断行业高收入症结
  • 如何真正改变垄断行业不合理的工资现状?人们期待的是垄断的真正打破,而不再是新瓶装着的旧酒 罗霞咬咬牙,终于还是决定辞职了. 她是2009年进入东亚银行一地方分行的应届毕业生.罗霞这样刚入职的员工称作培训生,要持续两年才能转正,没日没夜的忙碌 ...查看


  • 垄断不除,就不可能有市场经济!
  • 中国的垄断企业,几乎清一色地是国字号企业,尤其是央企.这些企业,表面上是完成了政企分开和公司制改革,实质上比政府还政府,它们依靠权力在背后的运作,却以市场主体的名义大揽其财,做作与民争利的勾当,形成了别具中国特色的权贵资本主义.最近,倍受人 ...查看


  • 能源行业应实行市场准入_负面清单_制度_刘满平
  • HONGGUANJINGJIGUANLI 能源专题 能源行业应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刘满平 摘 要:目前,实行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制度,已日益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投资准入制 度.本文借鉴国际经 ...查看


  • 平等是市场法治的核心
  • 我讲的主题是"平等是市场法治的核心",将分四个方面阐述. 一.1986年通过的<民法通则>体现了市场法治的基本精神.这一基本精神就是以平等作为核心,作为这部法律的主轴 这个平等包含了权利平等.义务平等.责任平 ...查看


  •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需深化"四个认识"
  •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需深化"四个认识" 2011年04月27日 14:26:37 来源: 求是/红旗文稿 [字号 大 中 小] [收藏]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断地改革调整,国有企业 ...查看


  •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将调节垄断部门高收入
  • 中国证券报:实际上,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呼声由来已久,但方案迟迟未能出台,你认为收入分配改革的最大阻力或难点是什么? 苏海南:改革方案迟迟未出台的原因很多.第一,收入分配问题本身十分复杂,涉及面很广,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以及各自拥有的分析资料 ...查看


  • 论我国金融反垄断及其弊端
  • 论我国金融反垄断及其弊端 D09500123 09工商管理一班 诸葛璐 内容提要: 在金融业日益繁荣的今天,金融反垄断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金融反垄断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文先阐述金融反垄断的概念及存在的意义.紧接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