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化背景的精英教育

作者:王晓辉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7年02期

  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轮子,两者应当并行不悖。在发展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同时,我们最不该忽视的正是精英教育。精英绝不仅仅限于高层领导或技术人才,而应包括具有世界水准的各类精英——政治精英、学术精英、国际精英。美国社会学家特纳区分了两种精英培养模式:一种是美国式的,即将选择过程尽可能地推迟,所有人都可参加公开竞争,最后产生少数精英,谓之“竞争流动模式”;另一种以英国20世纪50年代的教育为参照,即在文法学校实施早期淘汰机制,胜出者接受专门的精英教育,称为“庇护流动模式”。无论是哪种培养模式,一流大学都是造就精英的地方。

  从构建和谐社会和教育民主的角度看,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无疑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但是面对学习型社会中的国家发展和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和设计精英教育,真正做到以才取人、公正筛选、精心培养、委以重任。

作者:王晓辉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7年02期

  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轮子,两者应当并行不悖。在发展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同时,我们最不该忽视的正是精英教育。精英绝不仅仅限于高层领导或技术人才,而应包括具有世界水准的各类精英——政治精英、学术精英、国际精英。美国社会学家特纳区分了两种精英培养模式:一种是美国式的,即将选择过程尽可能地推迟,所有人都可参加公开竞争,最后产生少数精英,谓之“竞争流动模式”;另一种以英国20世纪50年代的教育为参照,即在文法学校实施早期淘汰机制,胜出者接受专门的精英教育,称为“庇护流动模式”。无论是哪种培养模式,一流大学都是造就精英的地方。

  从构建和谐社会和教育民主的角度看,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无疑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但是面对学习型社会中的国家发展和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和设计精英教育,真正做到以才取人、公正筛选、精心培养、委以重任。


相关文章

  • 是精英人才还是研究型人才_对研究型大学精英人才培养目标的质疑_袁小鹏
  • 高教研究 现代教育科学 M ODERN E DUC ATION S CIENCE 2006年第5期 是精英人才还是研究型人才 --对研究型大学精英人才培养目标的质疑 袁小鹏 [摘 要]精英人才是一个内涵宽泛.具有不确定性的概念, 研究型大学 ...查看


  •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道德追寻
  • 道德与文明 1999年第3期 文化建设 #35#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道德追寻 p 赵继伦 内容提要 大众文化以其娱乐性.流行性和大众参与性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 成为大众普遍接受的文化形式.大众文化的主要功能是消闲和娱乐, 但也不能远离道德, ...查看


  • 形式政策作业,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推进高校创新教育 名字 (学校) 摘要:2015年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到大众创业时表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是一个改革.随着"大众创业.万众 ...查看


  • 论大众文化背景下我国历史文化纪录片传播的变化特征
  • 何春耕张恬:论大众文化背景下我国历史文化纪录片传播的变化特征 纪录片研究 论大众文化背景下我国历史文化纪录片传播的变化特征 ■ 何春耕 张 恬 [内容摘要]受大众文化发展背景的多重影响,我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呈现了新的传播特征:一是在 传播策略 ...查看


  • "大众社会"的理论与现实
  • 当代社会的"集体分裂"与文化幻觉--"大众社会"的理论与现实 摘要:"大众社会"理论是在20世纪中叶兴盛一时的社会理论,其对个人与群体.个体选择与大众生产.精英与大众.组织与社会. ...查看


  • 论荣誉教育对本科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 摘 要:大学本科阶段开展的"荣誉教育",一般是从"拔尖人才"或"优秀本科生"培养的角度来认识的.但是,荣誉教育不是也不能是大学本科教育中的"孤岛".荣誉教育是大 ...查看


  • 特里?伊格尔顿的美学批评策略
  • [摘 要]特里・伊格尔顿的思想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并鼓励大众积极投身于文化解放事业中,针对其思想和美学批评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对现代工作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此内容展开论述,分析了特里・伊格尔顿的美学批评策略,同时对其美学思想和基本的核心 ...查看


  • 高考作文最新素材----中国文化
  • 2009年高考作文最新素材----中国文化2009:文化冲突下的洗眼与洗牌2009年注定会不同寻常,建国至今,一个甲子的沧桑风云与丰厚积淀,它究竟会是在文化上风起云涌的一年,还是茫茫难料.变幻莫测的一年?记者采访了刘墉.陆天明.魏明伦.熊召 ...查看


  • 1大众社会理论OK
  • 对理论的界定方法: 对关键概念下定义 + 详细说明概念间的关系 + 使用概念描述一些现象 + 提出对现象的预测 + 对现象的发生做出解释. 每个理论:特定的媒介 + 受众 + 时期 + 条件 + 理论家 大众传播:(04年名词解释) 大众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