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运动障碍临床探析

  【摘要】 目的 探析发作性运动障碍疾病(PD)的症状表现以及临床诊治。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37例PD患者进行研究,从病患的性别、起病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验、脑电检测、诊断治疗、疗效等方面,对其展开分析。结果 患者的平均起病年龄为136±104岁,发作性运动所诱发的运动障碍病患29例,占患者总数的7838%,发作性的过度运动所诱发的障碍病患为3例,占比例为811%,前者为最多见病症,后者为最少见病症。小剂量的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在该病症中的治疗具有确切疗效。结论 PD作为临床罕见病症,病因不明确,但预后效果良好,具有家族性及散发性特征,临床医师对其进行精准诊断与合理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身体状况。

  【关键词】 发作性运动障碍;诊断;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22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90-02

  发作性运动障碍的英文名称为Paroxysmal Dyskinesia(本文统称此病症为PD),归属于发作性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某项异常运动的突发性、短暂、反复的发作,其发作间期具有正常表现[1]。临床医师根据PD疾病的诱发原因,将其分为了PKD(发作性运动)、PNKD(发作性非运动)、PED(发作性的过度运动)、PHD(发作性睡眠)四类病症[2],这四类病症主要呈现为舞蹈样的异常动作、肌张力障碍及投掷样动作等现象的组合发作[3],其发作范围可以为全身、局部或者阶段,通常反复发作,每次持续时间短则数秒多则数小时,患者在发作时意识多保持清醒[4]。临床研究显示,该病症常易与其他类型的发作性疾病出现类似症状,难以及时精准地辨别,因此常会导致误诊,不利于患者的治疗。本院为了提高该病症的诊疗效果,综合分析了37例病患的各项临床资料,现将分析结果在下文中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为我院在2006年1月――2012年1月间收治,共为37例,男34例,女3例,年龄为6岁-65岁,平均为179岁,起病年龄为3个月-65岁,平均为137岁。表现为肌张力障碍、舞蹈样动作、投掷样动作、肌张力障碍伴随投掷样动作的患者分别为28例、6例、2例、1例,偏侧发作、单只发作、全身/继发性的全身发作分别为19例、14例、4例。本次的37例患者中,2例患者合并发生无法言语问题,1例合并发生短暂性的轻度意识缺陷,4例患者并发癫痫,2例患者并发偏头痛,1例患者合并热性惊厥。在症状发作持续时间方面:PKD(25例)患者:6s-3min(平均为487s);PNKD(6例)患者:11min-50min(平均为316min);PKD合并PNKD(3例)患者:31s-30min;PED(2例)患者:2min、8min;PKD合并PED(1例)患者:11s-10min。在发作频率方面:PKD患者:1次/数d-10余次/d;PNKD患者:1-2次/年-1-2次/月;PED患者:1次/月-1次/数月。4例患者有家族史,分别为父子、兄弟、叔叔、堂兄、侄女发病关系,患者的神经系统均非阳性体征。

  12 方法

  121 检查诊断 ①与患者交流,进行初步诊断,767%的患者在发病前存在突然站立、突然起步、突然起跑以及行进中突然改变方向等诱发性的动作,133%的患者在发病前有爬山、上下楼梯、过量运动等疲劳行为;其他患者未有明显诱发因素。4例患者因受突然惊吓发病,2例患者为月经期促发,1例患者由过度的寒冷诱发。②对患者进行血液检查,检查项目为血细胞、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肌酶,检查结果未呈现异常现象;进一步实施CT/MRI的影像学检查,各有1例老年患者发生皮层下脱髓鞘、双侧基底节区的腔隙性脑梗死病症;再进行脑电图监测,合并发生癫痫症状的患者脑电图在发病期间呈现出棘波,其他患者未出现痫样的放电。

  122 临床治疗 37例患者均接受每天50-20mg的卡马西平或者是150-450mg的奥卡西平的治疗,在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的用药状况,记录患者病症发作的次数与持续时间。诊断为癫痫的29例患者接受了丙戊酸钠及苯妥英钠的治疗,诊断为原因不明性肌张力障碍患者接受维生素B治疗,诊断为癔症与惊吓的患者接受心理安慰、镇静剂治疗。

  2 结 果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34例患者存在误诊经历,其中29例被误诊为癫痫,3例被误诊为原因不明性的肌张力障碍,各1例被误诊为癔症和小儿惊吓症,初诊正确率不高。本组37例患者在接受为期2d-7d的治疗之后,临床症状明显消失,服药的时间为7个月-6年,停药之后,症状继续发作。2例患者在用药期间因无法耐受用药反应而自行停止用药,其发作的症状与频率相较于治疗之前,未有显著改变。1例患者在发病14年之后,于32岁时再次发作,但症状自然缓解。

  3 讨 论

  PD疾病在发作时启动与停止均较为突然,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可能对患者造成突发性的伤害,目前,关于PD疾病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是,在发病率方面,研究人员仍未给出确切数据。就目前来看,研究人员认为该病症多发生于青少年时期,且随着患者年龄的逐渐增长,该病症的病情会呈现为自主缓解或者是自愈的状态[5]。然而,PD病症和癫痫症状具有较为相似的临床症状,患者发病时,常因为误诊而阻碍治疗或诱发其他不良反应。因此,加强对于该病症的研究极为必要。

  为增加该疾病诊疗的经验,本院对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从该病症的发病表现、触发原因、发病前行为、病症持续时间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为患者实施了全方位的诊断,同时采用卡马西平及奥卡西平对患者实施了临床治疗。但是,在诊断方面,准确率仅为882%,在治疗方面,虽然患者在服药的过程中,症状均明显减轻,但停药后症状再发,未能够彻控制该病症。所以,在未来时期,本院还将进一步对该病症的诊断与治疗进行研究,以求为该病症的治疗总结更多的经验。针对误诊问题,本文总结出一下几点经验:

  与癫痫症状进行辨别,癫痫症状多没有明确的诱发原因,其临床表现为肢体的抽搐或意识的丧失,发作期间脑电波呈现痫样的放射波,但PD症状则有较为明显的诱因,且发作时动作表现为舞蹈样与投掷样的动作或者肌张力缺陷,患者意识常处于清醒状态。与癔症相比较,癔症不同于PD在于它常发于女性群体,多由感情问题诱发,持续时间较长,发作时常表现为大声的哭叫与憋气,可通过暗示实现对于症状的缓解。

  总而言之,PD病症虽然可以伴随年龄的增长而体现为症状的自主减轻现象,且具有良好的预后效果,但是误诊与治疗延误均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极大损害,因此,面临当前时期PD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均未获得满意效果的状况,临床研究人员需要更为深入全面地对该病症加以研究与分析,以便于使该病症的诊疗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梁秀龄,李洵桦发作性运动障碍[J]新医学,2008,39(6):356-358

  [2] 周铨,黄志民,章成国发作性运动障碍临床特征及误诊分析[J]广东医学,2012,33(12):1776-1779

  [3] 牛勇爱发作性运动障碍1例报告[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2):F0004-F0004

  [4] 师占红,王淑霞,穆建敏儿童发作性运动障碍临床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7(3):218-219

  [5] 柏雪,张丕逊发作性运动障碍一例[J]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2008,37(4):300-300

  【摘要】 目的 探析发作性运动障碍疾病(PD)的症状表现以及临床诊治。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37例PD患者进行研究,从病患的性别、起病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验、脑电检测、诊断治疗、疗效等方面,对其展开分析。结果 患者的平均起病年龄为136±104岁,发作性运动所诱发的运动障碍病患29例,占患者总数的7838%,发作性的过度运动所诱发的障碍病患为3例,占比例为811%,前者为最多见病症,后者为最少见病症。小剂量的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在该病症中的治疗具有确切疗效。结论 PD作为临床罕见病症,病因不明确,但预后效果良好,具有家族性及散发性特征,临床医师对其进行精准诊断与合理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身体状况。

  【关键词】 发作性运动障碍;诊断;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22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90-02

  发作性运动障碍的英文名称为Paroxysmal Dyskinesia(本文统称此病症为PD),归属于发作性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某项异常运动的突发性、短暂、反复的发作,其发作间期具有正常表现[1]。临床医师根据PD疾病的诱发原因,将其分为了PKD(发作性运动)、PNKD(发作性非运动)、PED(发作性的过度运动)、PHD(发作性睡眠)四类病症[2],这四类病症主要呈现为舞蹈样的异常动作、肌张力障碍及投掷样动作等现象的组合发作[3],其发作范围可以为全身、局部或者阶段,通常反复发作,每次持续时间短则数秒多则数小时,患者在发作时意识多保持清醒[4]。临床研究显示,该病症常易与其他类型的发作性疾病出现类似症状,难以及时精准地辨别,因此常会导致误诊,不利于患者的治疗。本院为了提高该病症的诊疗效果,综合分析了37例病患的各项临床资料,现将分析结果在下文中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为我院在2006年1月――2012年1月间收治,共为37例,男34例,女3例,年龄为6岁-65岁,平均为179岁,起病年龄为3个月-65岁,平均为137岁。表现为肌张力障碍、舞蹈样动作、投掷样动作、肌张力障碍伴随投掷样动作的患者分别为28例、6例、2例、1例,偏侧发作、单只发作、全身/继发性的全身发作分别为19例、14例、4例。本次的37例患者中,2例患者合并发生无法言语问题,1例合并发生短暂性的轻度意识缺陷,4例患者并发癫痫,2例患者并发偏头痛,1例患者合并热性惊厥。在症状发作持续时间方面:PKD(25例)患者:6s-3min(平均为487s);PNKD(6例)患者:11min-50min(平均为316min);PKD合并PNKD(3例)患者:31s-30min;PED(2例)患者:2min、8min;PKD合并PED(1例)患者:11s-10min。在发作频率方面:PKD患者:1次/数d-10余次/d;PNKD患者:1-2次/年-1-2次/月;PED患者:1次/月-1次/数月。4例患者有家族史,分别为父子、兄弟、叔叔、堂兄、侄女发病关系,患者的神经系统均非阳性体征。

  12 方法

  121 检查诊断 ①与患者交流,进行初步诊断,767%的患者在发病前存在突然站立、突然起步、突然起跑以及行进中突然改变方向等诱发性的动作,133%的患者在发病前有爬山、上下楼梯、过量运动等疲劳行为;其他患者未有明显诱发因素。4例患者因受突然惊吓发病,2例患者为月经期促发,1例患者由过度的寒冷诱发。②对患者进行血液检查,检查项目为血细胞、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肌酶,检查结果未呈现异常现象;进一步实施CT/MRI的影像学检查,各有1例老年患者发生皮层下脱髓鞘、双侧基底节区的腔隙性脑梗死病症;再进行脑电图监测,合并发生癫痫症状的患者脑电图在发病期间呈现出棘波,其他患者未出现痫样的放电。

  122 临床治疗 37例患者均接受每天50-20mg的卡马西平或者是150-450mg的奥卡西平的治疗,在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的用药状况,记录患者病症发作的次数与持续时间。诊断为癫痫的29例患者接受了丙戊酸钠及苯妥英钠的治疗,诊断为原因不明性肌张力障碍患者接受维生素B治疗,诊断为癔症与惊吓的患者接受心理安慰、镇静剂治疗。

  2 结 果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34例患者存在误诊经历,其中29例被误诊为癫痫,3例被误诊为原因不明性的肌张力障碍,各1例被误诊为癔症和小儿惊吓症,初诊正确率不高。本组37例患者在接受为期2d-7d的治疗之后,临床症状明显消失,服药的时间为7个月-6年,停药之后,症状继续发作。2例患者在用药期间因无法耐受用药反应而自行停止用药,其发作的症状与频率相较于治疗之前,未有显著改变。1例患者在发病14年之后,于32岁时再次发作,但症状自然缓解。

  3 讨 论

  PD疾病在发作时启动与停止均较为突然,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可能对患者造成突发性的伤害,目前,关于PD疾病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是,在发病率方面,研究人员仍未给出确切数据。就目前来看,研究人员认为该病症多发生于青少年时期,且随着患者年龄的逐渐增长,该病症的病情会呈现为自主缓解或者是自愈的状态[5]。然而,PD病症和癫痫症状具有较为相似的临床症状,患者发病时,常因为误诊而阻碍治疗或诱发其他不良反应。因此,加强对于该病症的研究极为必要。

  为增加该疾病诊疗的经验,本院对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从该病症的发病表现、触发原因、发病前行为、病症持续时间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为患者实施了全方位的诊断,同时采用卡马西平及奥卡西平对患者实施了临床治疗。但是,在诊断方面,准确率仅为882%,在治疗方面,虽然患者在服药的过程中,症状均明显减轻,但停药后症状再发,未能够彻控制该病症。所以,在未来时期,本院还将进一步对该病症的诊断与治疗进行研究,以求为该病症的治疗总结更多的经验。针对误诊问题,本文总结出一下几点经验:

  与癫痫症状进行辨别,癫痫症状多没有明确的诱发原因,其临床表现为肢体的抽搐或意识的丧失,发作期间脑电波呈现痫样的放射波,但PD症状则有较为明显的诱因,且发作时动作表现为舞蹈样与投掷样的动作或者肌张力缺陷,患者意识常处于清醒状态。与癔症相比较,癔症不同于PD在于它常发于女性群体,多由感情问题诱发,持续时间较长,发作时常表现为大声的哭叫与憋气,可通过暗示实现对于症状的缓解。

  总而言之,PD病症虽然可以伴随年龄的增长而体现为症状的自主减轻现象,且具有良好的预后效果,但是误诊与治疗延误均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极大损害,因此,面临当前时期PD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均未获得满意效果的状况,临床研究人员需要更为深入全面地对该病症加以研究与分析,以便于使该病症的诊疗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梁秀龄,李洵桦发作性运动障碍[J]新医学,2008,39(6):356-358

  [2] 周铨,黄志民,章成国发作性运动障碍临床特征及误诊分析[J]广东医学,2012,33(12):1776-1779

  [3] 牛勇爱发作性运动障碍1例报告[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2):F0004-F0004

  [4] 师占红,王淑霞,穆建敏儿童发作性运动障碍临床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7(3):218-219

  [5] 柏雪,张丕逊发作性运动障碍一例[J]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2008,37(4):300-300


相关文章

  •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 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疾病的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康复, 预防的科学. 感觉Senses 是感受器接受到的各种形式的刺激在大脑中的综合反映. 瘫痪:是指骨骼肌的收缩能力(肌力) 的减弱或丧失.瘫痪 ...查看


  • 神经病学重点总结
  • 脑血管疾病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CVD) 掌握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熟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概念.特点及治疗措施 重点:掌握概念.典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诊 ...查看


  • 16疾病的诊断标准
  • 第1节 原发性震颤 ( Essential Tremor ) [确定ET 的标准](所有5条均有) ①检查时至少1个肢体的+2姿势性震颤(头颤必须存在) ②检查时必须有a. 至少四项操作中有+2运动性震颤: 或b. 一项操作有+2运动性震颤 ...查看


  • [精神障碍护理学]小抄小条做条名词解释简答题已排版
  • 传统(经典)抗精神病性药物: 电休克治疗(EST): 工娱疗法: 护理措施: 护理评估: 护理效果评价: 护理诊断: 急性精神障碍: 记忆: 交叉耐药性: 焦虑症: 护患沟通: 惊恐发作: 精神病: 精神病性症状: 精神症状: 精神症状综合 ...查看


  • 神经病学(神经内科教学大纲)
  •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10416 课程名称:神经病学(Neurology )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 学 时: 36学时: 理论课30学时:实(见)习6学时 学 分: 2学分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 选用 ...查看


  • 神经病学试题题库
  • 五年新版试题题库 (一) 1. 意识丧失, 对言语刺激无应答反应, 称为________. 2. 发声困难, 发音不清, 声音, 音调及语速异常, 称为_________. 3. 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受损, 将出现________.额下回后部 ...查看


  • 神经内科基础
  • 一A 型题(A 卷) 1 一眼静止时处于外展位并伴有瞳孔扩大是哪对颅神经损害a A 动眼神经 B 外展神经 C 面神经 D 滑车神经 E 以上都不是 2 造成假性延髓麻痹的病灶在2 A 延髓诸核 B 皮质延髓束 C 小脑D 脑神经 E 脑桥 ...查看


  • 重性精神疾病培训资料
  • 重性精神疾病 重性精神疾病是指精神活动严重受损导致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者客观现实不能完整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身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由于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表现为幻觉.妄想.思维障碍.行动紊乱等,并且 ...查看


  • 神经外科基础知识
  • 1. 头皮分几层? 头皮是覆盖于颅骨之外的软组织,在解剖学上可分为五层: 1 皮层:较身体其他部位的厚而致密,含有大量毛囊.皮脂腺和汗腺.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外伤时出血多,但愈后较快. 2 皮下层:由脂肪和粗大而垂直的纤维束构成,与皮肤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