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传奇人物

记传奇人物

1984年8月17~19日,以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为团长,政协常委万国权、叶至善为副团长的全国政协赴疆参观视察团一行17人,参观视察了石河子蔬菜研究所。

是年,在李的力主下,形成了农八师石河子市党委(84)38号文件,一次解决了全师2 0 0 0多名自学成才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对这件事《光明日报》84年9月10日在头版头条发了消息,并配发了《不要搞“唯学历”和“唯文凭” 论 》的评论员文章。

石河子织染厂和八一棉纺织厂有一批1958年从天津调来支援石河子建厂的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这些同志进疆后工资一直低于离开天津时开出的工资,拖了二十多年解决不了,他们联名给李树贤写信,李接到信后亲自找到厂领导,后又和劳动人亊等有关部门协调,几经周折终于使问题得到了比较合理的解决。 1985年1月,李率五人代表团赴日本进行农业、科技考察和经贸洽谈,在东京农业大学和北海道大学,进行了有关多倍体育种与杂种优势利用的学朮交流。

1985年8月,主持完成国家“六五”重大科技攻关课题“菜椒抗病、丰产新品种选育”,通过鉴定、验收,育成新品种一个、抗原材料一个。中国农科院蔬菜所钮心恪、田如燕、郭家珍,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丁犁平,北京市农科院蔬菜所胡洽、俞世敏,天津市农科院蔬菜所魏迺荣,吉林省农科院蔬菜所杨永林以及疆内有关院校专家参加了鉴定、验收。

1985年10月7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郝建秀、国家民委副主任任英一行参访了石河子蔬菜研究所。

1985年10月~11月,邀请专家,对垦区农业发展战略及发展规划进行研讨,提出第一步先做好大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多种经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下大力气抓园林、草业和畜牧业发展,着力使畜牧业产值比例提高到大农业的20%以上,林草复盖率提高到耕地面积的10%左右。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下大力气抓占垦区现有耕地面积近40%的次生盐渍化土壤及80万亩低产田的综合治理和改良。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为发展第二、三产业积累资

金。„。第二步,进行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发展二、三产业,把农业人口逐渐降低到30%以下,使二、三产业产值的比例尽快提高到50%以上。

11月21日,在党委扩大会议上做了专题发言,主要精神后收编入师(市)农业综合区划书中。

是年冬,常委调整分工,大农口交给了李。

八十年代初 受农村改革启示,兵团农牧团场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形成了以“定额承包,联产计酬,二次分配,超利分成”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模式,对生产的发展到了良好作用,很受群众欢迎。后来,贯彻中央(84)l号文件,照搬农村做法,把“大条田”划分成小块分包给个人,形成“花花田”;把农机具等生产资料作价卖给个人,当时农场职工月收入只有几十元,还不能按时发放,无力支付价款只好先挂帐,但无力购买油材料和进行正常的维修,则直接造成无法正常作业。农机具废弃,又无耕畜,刹那间又囬到了垦荒初期(人拉犁)!

瞎折腾使农场生产力受到很大破坏,农牧团场经济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职工收入普遍下降,倒挂比例大幅度上升,农场债台高筑,银行贷款年末保留数增加了2 2.4倍,大部分团场连简单再生产都难以为继。李一个团场一个团场去看,连队食堂关门了,马号没有了,农机具卖掉了,机车棚倒塌了,修理间的炉火熄灭了,第二年的生产资料也无着落,团场领导见到他无不是诉苦,到了连队让团场领导最为闹心的则是怕被职工“围攻”!

主要领导出面,以实物贷款形式,把必需的生产资料发给了农场。后又召开了各团场团长座谈会也叫“出气会”, 让大家把心里话说出来,面对现实,统一认识,共度难关。

把已被摧垮的农场四大生产技术服务体系重新恢复起来。先抓大型农业机具的回收,把已经卖给个人但又迟迟未交钱的大中型农机具全部收回,重新进行大修。把已分散的农机队伍重新组织起采,层层建立责任制,重新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全师十八个农牧团场,四百多个农业连队,一个连队一个连队进行检查落实。经过全师上下的共同努力,一个冬天下来终于把国营农场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农机队伍,搞到了能够临战的状态。在此同时,还抓了水利灌溉管理体

系的整顿,植保、畜牧和园林生产技术体系的恢复和健全。后来,又抓了良种繁育体系的恢复和健全。这些生产技术服务体系的恢复和整顿,给以后垦区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农牧团场的问题,最困难的还是调整改革的指导思想。“跟风跑” 已成固疾。搬掉“绊脚石”、“ 顶门杠”,“ 不要怕乱,宁可乱一年,也要稳定十年、二十年”, 已成輿论主导。不同意见就是“反对改革”, 顶住这股风,其风险可想而知。

经广泛征求意见,李组织政策研究室提出了一个初步方案,交党委常委审议,后又经党委农场(村)工作会议讨论,终以党委文件形式,明确了对农牧团场经济体制改革“一条原则,五个统一,三个有利,三个兼顾”的指导思想。把改革的主动权交还给农牧团场干部和职工。指出:进一步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要坚持因地制宜,大稳定、小调整,逐步完善的原则,允许不同承包形式并存,允许群众自由选择,不搞长官意志和一刀切。„。

同年8月(?),以农垦局负责人为首的中央调查组来石调研,李和廖天一副师长呈送了一份题为《关于新疆建设兵团石河子垦区有关问题的汇报和建议》的材料,这件事引起兵团主要领导的愤怒,说:“农八师班子中大学生多,不一定是好事”。农八师党委被责成开了三次常委扩大会端正态度,李和廖天一、特别是李成了“反对改革、反对兵团的骨干”。

农八师调整农场改革指导思想,不搞一刀切,有人写信告状,《军垦报》1986年1月14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告状信,同时还配发了评论员文章:“倒退是没有出路的” 。

1986年2月19~22日,师市党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会上李做了结合国营农场实际,贯彻中共中央(1986)1号文件精神的发言,师市党委下达了相关指导文件。

1986年4月,141团场房屋大面积倒塌,受灾最重的八连、四连、十二连,几乎成为废墟,土壤次生盐渍化无情的向人们报复!在李的主持下,一部题为《安集海垦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问题应该引起重视》的电视专题片诞生了。回到石河子,李先向主要领导做了汇报,后又在党委常委会上做汇报,十几分钟的实况录

相,引起了党委常委们的强烈反响,一位常委发言:141到了这种状况,真是罪孽啊!主要领导:那我就是历史的罪人了!

1986年6月下旬,李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科协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代表受到邓小平、彭真、赵紫阳、乌兰夫、邓颖超、方毅、万里、李鹏、田纪云、杨得志、杨尚昆、胡启立、王兆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86年11月,应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邀请,赴美进行学术交流及相关科技考察。

1986年12月4日,李当连为新疆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1986年,尽管遇到了严重的旱情(特别是春旱),但四条开源、三条节流措施,三级限额供水制度和较为完善的水管责任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灌溉基本得到保证。垦区小麦单产在100~150公斤之间徘徊了三十三年之后,第一次上到了2 5 0公斤。棉花单产,垦区三十七年植棉史上,只有两年突破5 0公斤,八六年达到5 6公斤,品级大幅度提高,l一2 9级棉占7 5%,外贸出口量为八五年的

4.8倍,为垦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甜菜较八五年增产5 4.6%,畜牧存栏头数增长了8.1%,畜产品和鲜鱼产量普遍大幅度增加,丰富了城市居民和农场职工的“菜篮子”,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另外,林业和农场工业也有了较大发展,农场经济同比增长1 6%,显著高于兵团和自治区平均水平。

八六年农八师农业获得好成绩,一位兵团领导在大会上讲:“农八师今年农业形势不错,瞎猫逮住个死老鼠”。后来—个由疆内六家新闻单位组成的记者团队又来到石河子,和李树贤就农八师农场改革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观点截然不同,一位记者回到兵团后讲:“李树贤又跳出来了!”

1985年和1986年,北疆广大地区气候反常,病虫害大流行,大白菜生产遭受到毁灭性损失。从乌鲁木齐到克拉玛依沿线,几个城市的大白菜供应均靠从甘肃等地调运,市民冬季吃菜出现了问题。李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讨论大白菜生产问题。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向垦区人民检讨,承诺抓好明年的大白菜生产。对此,《石河子报》1986年10月31日头版头条以“救救大白菜

1987年,春播期间连降五次中、大雨,降水量为历年平均值的2.5倍,使

春播适播期缩短了半个多月。5~6月连续几次雹灾,特别是5月20日和6月7日两次,全师l8个团场中l 6个团场,148个连队,1 3个自然村遭受袭击,受灾面积70多万亩,直接经济损失约4000万元。秋季低温多雨,10~11月月均气温比历年平均值低2-3摄氏度。日照时数较1986年少了100多小时,特别是10月下旬的强寒流,使封冻期较历年提前12天,棉花、甜菜、大白菜等作物来不及收完就被埋入雪中,全垦区由于秋季灾害造成经济损失约6000万元。

1987年,虽然遭到严重自然災害,但农业生产和农场经济较上年仍有较大发展,这一年粮食面积减少了3.14%,总产增长了7.88%,棉花、甜菜、油料、畜产品、园林业也都较上年有了进一步增长。农业总产值增长了6.7%。由于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建立了生产基地,更换了品种,开展了丰产攻关活动,虽然后期封冻期提前,但大白菜还是获得了丰收。《石河子报》于同年10月19日又在头版头条发表了“大白菜得救了,李树贤副师长向垦区人民宣布:全垦区1.3万亩大白菜,总产可达6.5万吨,自给有余”的专题新闻。同时还配发了短评“大白菜得救的启迪” 。

1987年11月~12月,农八师贯彻“三个条例”,石总场、133团场为农牧团场承包经营试点单位。李树贤是农八师农牧团场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也是全师农牧团场承包经营试点工作组组长。在石总场三级干部及职工代表大会上,他做有关贯彻“三个条例”的报告,有人递上一张纸条:徐凤成能不能投标?

李树贤不知道递这个条子的人是谁?但他明白这张条子的份量,它涉及到一个“通了天的大案”。

“徐凤成作为国家公民、農场职工、共产党员,没有人剥夺他的政治权利,当然和其他人一样有投标权。”

李在做完报告后站起来作了如此囬答,全场一阵掌声。

石总场贸易公司锐意改革,精简冗员,把公司原有十三名干部减为五人; 改固定工资为销售额提成,使职工个人收入直接和劳动效益挂勾。根据上级布置,清仓查库,对长期积压的滞销商品进行了削价处理,把死物变成了活钱,减轻了公司负担,增加了流动资金,加速了资金周转。1985年该公司利润创历史最高

记录,在农八师十八个农牧团场商业系统中销售额、利润、资金周转均名列第一。公司职工的收入也大幅度提高,受到各方面赞扬。

1986年,一封三人暑名的控告信呈上了中央有关领导的案头,状告该公司经理徐凤成“擅自降价,给国家造成48万元的经济损失” 。有中央领导批示:“转有关部门责处。”

“石总场贸易公司商品削价一事,已由市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新闻,出现在《石河子报》显要位置上。接着又一条“徐案不日将移交法院审理,本报将陆续报导案情进展”的新闻,又出现在《石河子报》显要位置。

师市党委召开常委会听取石河子市检察院的案情汇报,市检办案人员毫无准备,语无伦次,但却一口咬定徐凤成和曹本光(石总场场长)都已构成“玩忽职守罪”,要求追究徐凤成的刑事责任,团长曹本光先停职检查,进一步—并追究刑事责任。

贸易公司一百多名群众联名投书上级机关,要求主持正义!徐凤成本人也写材料向上反映,希望澄清是非,秉公而断。

农八师中级检察院对本案进行调查,查到了《关于开展清仓查库的几项规定》自治区新政发(84)93号文,又查到了自治区供销社、商业厅、财政厅有关清仓利库的对口文件,农八师、石河子市的有关文件,以及石总场贸易公司削价处理积压商品时的有关文件及报表等。

曹本光经过投标演说、答辩和两次反复,中标当了石总场第一任承包经营场长。徐凤成也以在民意测验中压倒多数的票,中标当选为该场贸易公司经理。

徐凤成的复出,使一心要把徐凤成投入监牢的人恼羞成怒,徐案办案人员、石河子市检察院检察员×××,跑到石总场找到曹本光场长,威胁:“你给我难看,我也要你不好过!”

1988年3月3日,×××又个人署名印发材料,说“1987年12月5日在農八师付师长李树贤和石总场场长曹本光安排下,徐凤成被招标竞选为总场贸易公司经理„曹本光应追究其刑事责任„徐凤成应追究刑事责任„,高心民身为财务科长„应从重予以党纪政纪处分。”

1988年5月12日,石总场给农八师送了一个报告,要求对本场贸易公司清仓查厍一事给予明确枇示。李树贤同主管商贸的党委常委、付师长张维良,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木海以及上届主管商贸的副师长、党委常委姜跃忠会商,共同召集中级检察院、体改委、物价局、清仓办、审计局、财政局、银行、商业局...物资局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开会,研究讨论石总场的报告,后形成了一个批文,经师长周书义签发,下达了农八师师发(1988)8号文,肯定了石总场对贸易公司承包经营的合法性,鼓励石总场要勇于探索,做好各项工作。后来,在自治区高级检察院的干预下,石河子市检察院终于撤销了对本案的立案。物价局也退还了罚款。历时几年的石总场贸易公司清仓利库案,终于得到了结。

1987年,“李树贤,吴明珠:新疆厚皮甜瓜受精过程的初步观察”论文在《园艺学报》发表(1987,(1):49~52)。1989年该论文被英联邦农业局《国际园艺文摘》(C.A.B. International horticultural abstracts.1989 Vol.59 No.1)收录。

1988年3月,“菜(辣)椒毒源类群鉴别及抗源材料选育”科研成果获1987年新疆兵团科技进步二等奖。

菜蓝子是直接关系民生的大亊,关于石河子市民的菜蓝子,《石河子报》1987年9月分曾连续刊发了几篇有关报道与评论,但并未引起有关方面重视。1988年6月又连续发表了五篇道导和评述,强烈反映石河子市民对菜价之高、菜农对生产销售之难,所发出的呼声。在一篇《菜篮子,莱贩子,菜园子》的连续报道中,和另一篇《菜篮子里看政绩》的署名文章中,都明确反映了如下几个问题 :国营莱店卖大户,菜贩子牟暴利;菜价飞涨,市民怨声连片;菜园子不落实,种菜的还要补贴卖菜的„;蔬菜公司不执行财政局使用蔬菜补贴的规定,菜贴被挪作他用„,公司经理可以一次送人万元„等等。

李树贤作为师市党委常委,主管农口,莱园子归他管,蔬菜公司要进行招标承包,李和主管商贸的常委联系,想去听听蔬菜公司招标。正好这位主管领导已经请了假,要回内地探亲,他也委托李过问一下该公司承包工作。但不凑巧,李树贤这个很少生病的人,偏偏在这个时候因肺部感染而住院,招标答辩会他没有去成。

记传奇人物

1984年8月17~19日,以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为团长,政协常委万国权、叶至善为副团长的全国政协赴疆参观视察团一行17人,参观视察了石河子蔬菜研究所。

是年,在李的力主下,形成了农八师石河子市党委(84)38号文件,一次解决了全师2 0 0 0多名自学成才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对这件事《光明日报》84年9月10日在头版头条发了消息,并配发了《不要搞“唯学历”和“唯文凭” 论 》的评论员文章。

石河子织染厂和八一棉纺织厂有一批1958年从天津调来支援石河子建厂的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这些同志进疆后工资一直低于离开天津时开出的工资,拖了二十多年解决不了,他们联名给李树贤写信,李接到信后亲自找到厂领导,后又和劳动人亊等有关部门协调,几经周折终于使问题得到了比较合理的解决。 1985年1月,李率五人代表团赴日本进行农业、科技考察和经贸洽谈,在东京农业大学和北海道大学,进行了有关多倍体育种与杂种优势利用的学朮交流。

1985年8月,主持完成国家“六五”重大科技攻关课题“菜椒抗病、丰产新品种选育”,通过鉴定、验收,育成新品种一个、抗原材料一个。中国农科院蔬菜所钮心恪、田如燕、郭家珍,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丁犁平,北京市农科院蔬菜所胡洽、俞世敏,天津市农科院蔬菜所魏迺荣,吉林省农科院蔬菜所杨永林以及疆内有关院校专家参加了鉴定、验收。

1985年10月7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郝建秀、国家民委副主任任英一行参访了石河子蔬菜研究所。

1985年10月~11月,邀请专家,对垦区农业发展战略及发展规划进行研讨,提出第一步先做好大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多种经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下大力气抓园林、草业和畜牧业发展,着力使畜牧业产值比例提高到大农业的20%以上,林草复盖率提高到耕地面积的10%左右。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下大力气抓占垦区现有耕地面积近40%的次生盐渍化土壤及80万亩低产田的综合治理和改良。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为发展第二、三产业积累资

金。„。第二步,进行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发展二、三产业,把农业人口逐渐降低到30%以下,使二、三产业产值的比例尽快提高到50%以上。

11月21日,在党委扩大会议上做了专题发言,主要精神后收编入师(市)农业综合区划书中。

是年冬,常委调整分工,大农口交给了李。

八十年代初 受农村改革启示,兵团农牧团场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形成了以“定额承包,联产计酬,二次分配,超利分成”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模式,对生产的发展到了良好作用,很受群众欢迎。后来,贯彻中央(84)l号文件,照搬农村做法,把“大条田”划分成小块分包给个人,形成“花花田”;把农机具等生产资料作价卖给个人,当时农场职工月收入只有几十元,还不能按时发放,无力支付价款只好先挂帐,但无力购买油材料和进行正常的维修,则直接造成无法正常作业。农机具废弃,又无耕畜,刹那间又囬到了垦荒初期(人拉犁)!

瞎折腾使农场生产力受到很大破坏,农牧团场经济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职工收入普遍下降,倒挂比例大幅度上升,农场债台高筑,银行贷款年末保留数增加了2 2.4倍,大部分团场连简单再生产都难以为继。李一个团场一个团场去看,连队食堂关门了,马号没有了,农机具卖掉了,机车棚倒塌了,修理间的炉火熄灭了,第二年的生产资料也无着落,团场领导见到他无不是诉苦,到了连队让团场领导最为闹心的则是怕被职工“围攻”!

主要领导出面,以实物贷款形式,把必需的生产资料发给了农场。后又召开了各团场团长座谈会也叫“出气会”, 让大家把心里话说出来,面对现实,统一认识,共度难关。

把已被摧垮的农场四大生产技术服务体系重新恢复起来。先抓大型农业机具的回收,把已经卖给个人但又迟迟未交钱的大中型农机具全部收回,重新进行大修。把已分散的农机队伍重新组织起采,层层建立责任制,重新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全师十八个农牧团场,四百多个农业连队,一个连队一个连队进行检查落实。经过全师上下的共同努力,一个冬天下来终于把国营农场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农机队伍,搞到了能够临战的状态。在此同时,还抓了水利灌溉管理体

系的整顿,植保、畜牧和园林生产技术体系的恢复和健全。后来,又抓了良种繁育体系的恢复和健全。这些生产技术服务体系的恢复和整顿,给以后垦区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农牧团场的问题,最困难的还是调整改革的指导思想。“跟风跑” 已成固疾。搬掉“绊脚石”、“ 顶门杠”,“ 不要怕乱,宁可乱一年,也要稳定十年、二十年”, 已成輿论主导。不同意见就是“反对改革”, 顶住这股风,其风险可想而知。

经广泛征求意见,李组织政策研究室提出了一个初步方案,交党委常委审议,后又经党委农场(村)工作会议讨论,终以党委文件形式,明确了对农牧团场经济体制改革“一条原则,五个统一,三个有利,三个兼顾”的指导思想。把改革的主动权交还给农牧团场干部和职工。指出:进一步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要坚持因地制宜,大稳定、小调整,逐步完善的原则,允许不同承包形式并存,允许群众自由选择,不搞长官意志和一刀切。„。

同年8月(?),以农垦局负责人为首的中央调查组来石调研,李和廖天一副师长呈送了一份题为《关于新疆建设兵团石河子垦区有关问题的汇报和建议》的材料,这件事引起兵团主要领导的愤怒,说:“农八师班子中大学生多,不一定是好事”。农八师党委被责成开了三次常委扩大会端正态度,李和廖天一、特别是李成了“反对改革、反对兵团的骨干”。

农八师调整农场改革指导思想,不搞一刀切,有人写信告状,《军垦报》1986年1月14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告状信,同时还配发了评论员文章:“倒退是没有出路的” 。

1986年2月19~22日,师市党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会上李做了结合国营农场实际,贯彻中共中央(1986)1号文件精神的发言,师市党委下达了相关指导文件。

1986年4月,141团场房屋大面积倒塌,受灾最重的八连、四连、十二连,几乎成为废墟,土壤次生盐渍化无情的向人们报复!在李的主持下,一部题为《安集海垦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问题应该引起重视》的电视专题片诞生了。回到石河子,李先向主要领导做了汇报,后又在党委常委会上做汇报,十几分钟的实况录

相,引起了党委常委们的强烈反响,一位常委发言:141到了这种状况,真是罪孽啊!主要领导:那我就是历史的罪人了!

1986年6月下旬,李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科协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代表受到邓小平、彭真、赵紫阳、乌兰夫、邓颖超、方毅、万里、李鹏、田纪云、杨得志、杨尚昆、胡启立、王兆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86年11月,应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邀请,赴美进行学术交流及相关科技考察。

1986年12月4日,李当连为新疆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1986年,尽管遇到了严重的旱情(特别是春旱),但四条开源、三条节流措施,三级限额供水制度和较为完善的水管责任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灌溉基本得到保证。垦区小麦单产在100~150公斤之间徘徊了三十三年之后,第一次上到了2 5 0公斤。棉花单产,垦区三十七年植棉史上,只有两年突破5 0公斤,八六年达到5 6公斤,品级大幅度提高,l一2 9级棉占7 5%,外贸出口量为八五年的

4.8倍,为垦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甜菜较八五年增产5 4.6%,畜牧存栏头数增长了8.1%,畜产品和鲜鱼产量普遍大幅度增加,丰富了城市居民和农场职工的“菜篮子”,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另外,林业和农场工业也有了较大发展,农场经济同比增长1 6%,显著高于兵团和自治区平均水平。

八六年农八师农业获得好成绩,一位兵团领导在大会上讲:“农八师今年农业形势不错,瞎猫逮住个死老鼠”。后来—个由疆内六家新闻单位组成的记者团队又来到石河子,和李树贤就农八师农场改革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观点截然不同,一位记者回到兵团后讲:“李树贤又跳出来了!”

1985年和1986年,北疆广大地区气候反常,病虫害大流行,大白菜生产遭受到毁灭性损失。从乌鲁木齐到克拉玛依沿线,几个城市的大白菜供应均靠从甘肃等地调运,市民冬季吃菜出现了问题。李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讨论大白菜生产问题。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向垦区人民检讨,承诺抓好明年的大白菜生产。对此,《石河子报》1986年10月31日头版头条以“救救大白菜

1987年,春播期间连降五次中、大雨,降水量为历年平均值的2.5倍,使

春播适播期缩短了半个多月。5~6月连续几次雹灾,特别是5月20日和6月7日两次,全师l8个团场中l 6个团场,148个连队,1 3个自然村遭受袭击,受灾面积70多万亩,直接经济损失约4000万元。秋季低温多雨,10~11月月均气温比历年平均值低2-3摄氏度。日照时数较1986年少了100多小时,特别是10月下旬的强寒流,使封冻期较历年提前12天,棉花、甜菜、大白菜等作物来不及收完就被埋入雪中,全垦区由于秋季灾害造成经济损失约6000万元。

1987年,虽然遭到严重自然災害,但农业生产和农场经济较上年仍有较大发展,这一年粮食面积减少了3.14%,总产增长了7.88%,棉花、甜菜、油料、畜产品、园林业也都较上年有了进一步增长。农业总产值增长了6.7%。由于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建立了生产基地,更换了品种,开展了丰产攻关活动,虽然后期封冻期提前,但大白菜还是获得了丰收。《石河子报》于同年10月19日又在头版头条发表了“大白菜得救了,李树贤副师长向垦区人民宣布:全垦区1.3万亩大白菜,总产可达6.5万吨,自给有余”的专题新闻。同时还配发了短评“大白菜得救的启迪” 。

1987年11月~12月,农八师贯彻“三个条例”,石总场、133团场为农牧团场承包经营试点单位。李树贤是农八师农牧团场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也是全师农牧团场承包经营试点工作组组长。在石总场三级干部及职工代表大会上,他做有关贯彻“三个条例”的报告,有人递上一张纸条:徐凤成能不能投标?

李树贤不知道递这个条子的人是谁?但他明白这张条子的份量,它涉及到一个“通了天的大案”。

“徐凤成作为国家公民、農场职工、共产党员,没有人剥夺他的政治权利,当然和其他人一样有投标权。”

李在做完报告后站起来作了如此囬答,全场一阵掌声。

石总场贸易公司锐意改革,精简冗员,把公司原有十三名干部减为五人; 改固定工资为销售额提成,使职工个人收入直接和劳动效益挂勾。根据上级布置,清仓查库,对长期积压的滞销商品进行了削价处理,把死物变成了活钱,减轻了公司负担,增加了流动资金,加速了资金周转。1985年该公司利润创历史最高

记录,在农八师十八个农牧团场商业系统中销售额、利润、资金周转均名列第一。公司职工的收入也大幅度提高,受到各方面赞扬。

1986年,一封三人暑名的控告信呈上了中央有关领导的案头,状告该公司经理徐凤成“擅自降价,给国家造成48万元的经济损失” 。有中央领导批示:“转有关部门责处。”

“石总场贸易公司商品削价一事,已由市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新闻,出现在《石河子报》显要位置上。接着又一条“徐案不日将移交法院审理,本报将陆续报导案情进展”的新闻,又出现在《石河子报》显要位置。

师市党委召开常委会听取石河子市检察院的案情汇报,市检办案人员毫无准备,语无伦次,但却一口咬定徐凤成和曹本光(石总场场长)都已构成“玩忽职守罪”,要求追究徐凤成的刑事责任,团长曹本光先停职检查,进一步—并追究刑事责任。

贸易公司一百多名群众联名投书上级机关,要求主持正义!徐凤成本人也写材料向上反映,希望澄清是非,秉公而断。

农八师中级检察院对本案进行调查,查到了《关于开展清仓查库的几项规定》自治区新政发(84)93号文,又查到了自治区供销社、商业厅、财政厅有关清仓利库的对口文件,农八师、石河子市的有关文件,以及石总场贸易公司削价处理积压商品时的有关文件及报表等。

曹本光经过投标演说、答辩和两次反复,中标当了石总场第一任承包经营场长。徐凤成也以在民意测验中压倒多数的票,中标当选为该场贸易公司经理。

徐凤成的复出,使一心要把徐凤成投入监牢的人恼羞成怒,徐案办案人员、石河子市检察院检察员×××,跑到石总场找到曹本光场长,威胁:“你给我难看,我也要你不好过!”

1988年3月3日,×××又个人署名印发材料,说“1987年12月5日在農八师付师长李树贤和石总场场长曹本光安排下,徐凤成被招标竞选为总场贸易公司经理„曹本光应追究其刑事责任„徐凤成应追究刑事责任„,高心民身为财务科长„应从重予以党纪政纪处分。”

1988年5月12日,石总场给农八师送了一个报告,要求对本场贸易公司清仓查厍一事给予明确枇示。李树贤同主管商贸的党委常委、付师长张维良,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木海以及上届主管商贸的副师长、党委常委姜跃忠会商,共同召集中级检察院、体改委、物价局、清仓办、审计局、财政局、银行、商业局...物资局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开会,研究讨论石总场的报告,后形成了一个批文,经师长周书义签发,下达了农八师师发(1988)8号文,肯定了石总场对贸易公司承包经营的合法性,鼓励石总场要勇于探索,做好各项工作。后来,在自治区高级检察院的干预下,石河子市检察院终于撤销了对本案的立案。物价局也退还了罚款。历时几年的石总场贸易公司清仓利库案,终于得到了结。

1987年,“李树贤,吴明珠:新疆厚皮甜瓜受精过程的初步观察”论文在《园艺学报》发表(1987,(1):49~52)。1989年该论文被英联邦农业局《国际园艺文摘》(C.A.B. International horticultural abstracts.1989 Vol.59 No.1)收录。

1988年3月,“菜(辣)椒毒源类群鉴别及抗源材料选育”科研成果获1987年新疆兵团科技进步二等奖。

菜蓝子是直接关系民生的大亊,关于石河子市民的菜蓝子,《石河子报》1987年9月分曾连续刊发了几篇有关报道与评论,但并未引起有关方面重视。1988年6月又连续发表了五篇道导和评述,强烈反映石河子市民对菜价之高、菜农对生产销售之难,所发出的呼声。在一篇《菜篮子,莱贩子,菜园子》的连续报道中,和另一篇《菜篮子里看政绩》的署名文章中,都明确反映了如下几个问题 :国营莱店卖大户,菜贩子牟暴利;菜价飞涨,市民怨声连片;菜园子不落实,种菜的还要补贴卖菜的„;蔬菜公司不执行财政局使用蔬菜补贴的规定,菜贴被挪作他用„,公司经理可以一次送人万元„等等。

李树贤作为师市党委常委,主管农口,莱园子归他管,蔬菜公司要进行招标承包,李和主管商贸的常委联系,想去听听蔬菜公司招标。正好这位主管领导已经请了假,要回内地探亲,他也委托李过问一下该公司承包工作。但不凑巧,李树贤这个很少生病的人,偏偏在这个时候因肺部感染而住院,招标答辩会他没有去成。


相关文章

  •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
  •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学习指导(1) 复习过程中,大家需要格外注意教学内容中要求掌握和重点掌握的部分,这些内容是课程的主要内容,也是考核的主要内容,在考核中大约占据70%-80%的分值,终结性考试中的简答题和论述题基本出自这两部内 ...查看


  •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塑造方法述评
  • J0删I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ofChongq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 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tion)No.5201I <三国演义>人物形 ...查看


  •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传奇人物
  •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传奇人物.继十大才子之后. 讲传奇人物,自盘古以降,如伏羲.女娲,如后羿.嫦娥,如夸父.精卫,实在是太多了,举不胜举.当然,这些人物都是属于上古时代的,具体情况今人很难弄得清楚.下面所列的十位传奇人物都生活在周或有周以后,历 ...查看


  •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
  •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 一.小说的源头--神话传说 早期的神话故事就有<山海经>.<穆天子传>等.古代社会生活不发达,神话传说反映了初民与自然的斗争,同时有着奇幻的想像和离奇的故事,塑造了许多神话人物形象,这些都成了 ...查看


  • 论唐传奇内容模式的逻辑序列_唐传奇的叙事逻辑之一
  • 2006年3月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AnhuiInstituteofEducation Mar.2006.24No.2Vol 第24卷第2期 论唐传奇内容模式的逻辑序列 --唐传奇的叙事逻辑之一 江守义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查看


  • _霍小玉传_之人物意象分析
  • 42 <霍小玉传>之人物意象分析 闫振华 (西藏民族学院文学院陕西 [摘 咸阳712082) 要]本文从<山海经>中塑造的简单人物意象出发,以对<霍小玉传>中的人物意象分析为重点,通过对作品 中主要人物, ...查看


  • 形成传奇本[桃花扇]结局的内外因素
  • 第十四卷第四期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l2月.. Vo.4... o4 OURNAL0FANHUIELRINENGPES SSIECQUECEGE eee20 00 11N... JECTCALENGIERIROFONA ...查看


  • 史上最全的人物传记大全(电子版) 建议:收藏 引用
  • 高级工程 ①一个偏僻山庄的男孩,一个成绩优异的小学生,一个读书放牛皆可的初中生,一个父逝而贫寒的高中生, 一个母亲喂猪兄打工自己勤工俭学完成学业的"骄子",一个走出山外希望明天更好的小伙子--②一个大学毕业25年的高级工 ...查看


  • 唐传奇教案
  • 唐传奇教案 一.传奇 传奇始自晚唐裴鉶<传奇>(该书已佚,今传多从宋代<太平广记>录出,如<昆仑奴>.<聂隐娘>.<裴航>等均出自<传奇>)此后逐渐成为这一新体小说的通 ...查看


  • 古代文学史四名词解释
  • 历史演义小说: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代表作<三国演义>. 英雄传奇小说:英雄传奇多吸收民间传说故事,主要人物和事件多为虚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