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晚年思想研究中的学术造假问题 (1)

第!" 卷第#期

!))*年+月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0&%12/345.6378%19:35/:50/;8%19-?=%-(9%:30&9:35/:5)$%&’!" (%’#

@->’!))*

关于马克思晚年思想研究中的学术造假问题

甘建民

(苏州科技学院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苏州!AB))C )#

摘D 要:马克思晚年思想的研究中存有学术造假问题:例如,有的论者为了把“卡夫丁峡谷”设想说成是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硬是把第二次俄土战争说成是“卡夫丁峡谷”设想的一种东方革命的背景;有的论者则说马克思在《资本论》跋里赞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俄国特殊发展观;有的论者甚至把考茨基的“跨越论”挂到了恩格斯的名下。应对上述造假问题一一澄清,以还马克思晚年思想的本来面目。

关键词:俄土战争;《资本论》;缩短论;跨越论

中图分类号:@+A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AE*!F )ECB (!))*))#F ))A! F )E

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三卷序言中写道:“如果一个人想要研究科学问题,首先要在利用著作的时候学会按照作者写的原样去阅读这些著作,首先要在阅读时,不把著作中原来没有的东西塞进

[A ]!E 去。”恩格斯这段关于学风问题的著名论述经常为时下的一些论者所引证,然而恩格斯这段论述的精神却似乎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理解和贯彻。不按马克思写的原样去阅读,以及把马克思著作中原来没有的东西塞进去等现象,在马克思晚年思想的研究中仍然时有发生。例如,有的论者在把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设想曲解成“跨越论”之后,居然还大言不惭地宣称必须贯彻恩格斯上述论述才可能

[! ]A!B 接近所谓“跨越论”的原本精神;另外,甚至在有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中也出现了比较严重

的学术造假问题。对此有论者分析道:“在我国学术界理论界,至今承传和延续着这样一种源自古人的不好的学风,喜欢在前人(或名人)的文字里寻找、挖掘、揣测某种微言大义的东西,然后夸大其词,海阔天空。这种自欺欺人的神秘主义研究方法,是与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格格不入的,也是马克思一

[#]BE 其实,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这种神秘主义研究方法,而在于人们对于学术造假行为还贯反对的。”

缺乏应有的严肃认识。事实上,恩格斯的上述论述本身所直接针对的对象就是马克思思想研究中的造假行为。美国学者斯蒂贝林认为:“马克思关于始终不变的固定的利润率的理论必须根据实践来

[A ]!E 加以修正。”恩格斯指出:“这里所说的马克思的‘固定的利润率’,纯粹是捏造出来的”。作为马克

思事业的合作者和继承人,恩格斯不仅不能容忍资产阶级学者的学术造假行为,即使是马克思女婿拉法格在这方面出现问题,恩格斯也同样毫不留情地予以最严厉的批评,他曾对拉法格这样说道:“您没有权力把马克思实际上没有说过的话强加于他。……马克思根本没有说自我牺牲这个词,您大概

[" ]A!+也知道,他是讨厌这个词的”;“您把经济学上的‘政治的和社会的理想’强加给马克思,马克思是

[" ]AC+会提出抗议的”。笔者以为,恩格斯对于拉法格的这一棒喝,对于时下所流行的不实学风也无疑

是一帖良药。为此笔者不揣冒昧,想来谈谈马克思晚年思想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具有典型性的学术造假问题,以期能有助于我们学风的端正。

一、第二次俄土战争与“卡夫丁峡谷”设想

在马克思晚年思想的研究中,张奎良先生所搞的学术泡沫可以说是比较典型的。有一位论者曾经对张先生的学术活动进行了长达十年的跟踪,最后对张先生的这些学术泡沫似乎也只好表示一种

!))E F )C F !B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甘建民(ACB) F ),男,广东中山人,苏州科技学院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A ! 万方数据

[! ]"#“哭笑不得”的无奈之情。其实,我们只要找出有关张先生学术造假的具体材料,那么张先生的一

些看似五光十色的学术泡沫也就不攻自破了。一般说来,如果张先生仅仅只是把已被马克思本人所舍弃的“卡夫丁峡谷”设想说成是马克思关于俄国及所有东方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历史阶段的东

[" ]$%方社会发展理论,并由此而说“马克思首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先河”的话,那么这充其量也

只是“没有按作者写的原样去阅读这些著作”而已。然而张先生为使自己所杜撰的这一所谓马克思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具有一种逼真的历史真实感,他还进一步为它虚构了一个东方革命的宏观背景。

张先生写道:“$&’’年(月爆发的俄土战争进一步加剧了革命危机,沙皇政府内外交困,风雨飘摇,随时都可能被即将到来的革命风暴所倾覆。在这种形势下,一个尖锐的问题提到马克思面前:如果俄国革命爆发并取得胜利,那么人民革命胜利后的俄国将向何处去?是按照五六十年代的设想,走资本主义的老路,还是另辟蹊径,探索一条更为光明的现实之路?正是在对这个问题的深沉思索中,马克思第一次突破了主要以西方国家为背景科学社会主义构想图式,触及了东方落后国家如何建设

[" ]$’社会主义的问题,并尝试给予科学的解答。”张先生的上述描述,在一定程度上也似乎表明了他在

追求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方面所作的一种主观努力。然而,当我们的视线随着张先生的这一描述而转向历史领域的时候,这种表面上的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便立即受到史实的严峻挑战。

张先生既然赋予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这样一个东方革命的宏观背景,并把一个如此尖锐的问题提到马克思的面前,那么张先生也就同样把这样一个尖锐的问题提到自己的面前———拿出原始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为此张先生提供了如下材料:“马克思是在预想俄国人民革命即将爆发,期待着‘老天爷不特别苛待我们,我们该能活到这个胜利的日子’这种特殊心境下,做出跳跃‘卡

[" ])! 夫丁峡谷’的论断的。”应该说,期待“老天爷不特别苛待我们,我们该能活到这个胜利的日子”这

一乐观情绪,的确是马克思在俄土战争期间表露的;而“卡夫丁峡谷”设想则是马克思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如果说马克思果真是在这样一种特殊心境下做出跳跃“卡夫丁峡谷”的论断,那么张先生的上述观点便有了史实的支持。然而恰恰是在这一关键材料上,笔者发现了张先生的学术造假行为。

张先生所提到的马克思的上述特殊心境,是在$&’’年%月)’日致左尔格的信中表露的。在俄土战争前期,由于土耳其人不仅打击了俄国军队和俄国财政,而且打击了统帅军队的王朝本身,因而马克思作出了俄国“变革的爆发将提前许多年”的判断;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方才表露出一

[#])’"种希望“能活到这个胜利的日子”的乐观情绪。然而马克思给查苏利奇的复信及其草稿则是在

$&&$年) 月底至! 月初之间写的,这时俄土战争早已结束三年了。因此马克思在俄土战争前期所流露的乐观情绪,怎么可能成为他提出“卡夫丁峡谷”设想的特殊心境呢?

当然,如果说马克思在俄土战争前期所表露的这种乐观情绪不仅贯穿整个俄土战争始终,而且还一直保持到他给查苏利奇写信的时候,那么马克思的这种情绪似乎还有可能成为他提出“卡夫丁峡谷”设想的一种特殊心境。然而现在的问题是,俄土战争的结局与马克思当初所预想的完全不同,最后是俄国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因此到了俄土战争后期,马克思的情绪已经变得不再是那么乐观了。在$&’&年) 月(日致李卜克内西的信中,马克思分析了土耳其人最后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土耳其人在君士坦丁堡没有及时进行革命”,并感叹道:“在这样的最严重的危机时刻不能奋起革命的

[#])%"人民,是无可救药的。”处于这样一种心境之中的马克思,怎么可能还会去设想诸如“俄国革命爆

[" ]$’发并取得胜利,那么人民革命胜利后的俄国将向何处去”之类的问题呢?张先生对于马克思写信

背景的这种艺术虚构,简直有点近乎戏说的韵味了。

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在俄土战争前期所期待的“能活到这个胜利的日子”,也并不是像张先生所想象的是那种所谓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胜利。马克思指出:“按照一般规则,变革将从立宪的把戏

[#])’"开始,接着就会有一场绝妙的热闹事。”请特别注意,在这里马克思是“按照一般规则”来预言这

场由俄土战争所引发并将“从立宪的把戏开始”的俄国变革的。由此可见,马克思并没有像张先生所说的那样,在俄土战争期间已经开始为俄国社会的发展“另辟蹊径,探索一条更为光明的现实之路”。

万方数据$!

不言而喻,在这场“从立宪的把戏开始”的俄国变革中,自然更不会包含有所谓“东方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马克思之所以关注这场俄土战争,之所以坚决地站在土耳其人方面,这是“因为俄国人的失败会大大加速俄国的社会变革(它的因素大量存在),从而会加速整个欧洲的急剧转

[! ]"#$变。”由此可见,在俄土战争期间,马克思的核心视域仍然主要在西欧,他并没有试图在西欧之外另外开辟一个社会主义革命的第二战场。

二、《资本论》与车尔尼雪夫斯基

王继荣先生的《“卡夫丁峡谷”理论与东方社会道路问题再研究》一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年)基金项目成果。王先生在书中谈到,无论是原苏联学者还是后来的中国学者都没有真正搞

[#]’(清马克思“卡夫丁峡谷”理论的科学含义,而是把马克思的思想等同于民粹派的观点。王先生认

为,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理论和民粹派的观点都含有“跨越”的意思,“所不同是的民粹派主张跨域

[#]’#的是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而马克思则主张‘跨越’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尽管王先生对

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理论所作的这一概述并不完全准确,但王先生试图对马克思的思想和民粹派观点进行某种区分的努力还是应该予以肯定的。然而实际上,王先生却非但没有真正把马克思的思想同民粹派的观点给区分开来,反而把问题给搞混了。

要谈马克思的思想同民粹派的观点之间的关系问题,自然不能回避马克思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思想关系问题。因为马克思在《信》中提到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俄国社会特殊发展观,而民粹派的全部纲领也正是以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俄国特殊发展观为基础的。王先生谈到:“对车尔尼雪夫斯基关于俄国如果‘发展它所特有的历史条件,就可以不经受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苦难而取得它的全部成

[#]$那么马克思究竟在什么地方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观点果’的观点,马克思表示了有条件的赞同。”

表示了有条件的赞同的呢?对此王先生却没有提供一则具体的证明材料。

当年民粹派的理论家克里文柯也曾从《信》里引证了一段关于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特殊发展观的话,然后补充说道:“马克思说,我也赞同这种观点。”列宁认为,克里文柯的这一说法“简直是撒[) ]"*’为此,列宁重新完整地引证了马克思的原话———“我的可敬的批评家既然可以根据我对那位谎”

俄国‘文学家’和泛斯拉夫主义者的论战推断我反对那位‘文学家’的这些观点,那么,他至少也有同样多的理由根据我对这位‘俄国的伟大学者和批评家’的尊重断定我同意他对这个问题的观点”,然后解释道:“马克思是说,米海洛夫斯基没有理由把他看作是俄国特殊发展观的反对者,因为马克思

[) ]"*’对赞成这种观点的人也很尊敬,而克里文柯先生却曲解成似乎马克思‘承认’这种特殊发展。”应

该说列宁的这一解释是正确的。因为从本文的角度来看,尽管马克思允许米海洛夫斯基进行这样的推论,但是对于这一推论的前提马克思却是不予认可的;也就是说,米海洛夫斯基事实上是无法来进行这一推论的。

由于王先生从《信》中找不到相关的原始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因而只好退而求其次,另外找来一则间接的证明材料———“米海洛夫斯基在马克思《资本论》德文版第二版的‘跋’里看到马克思赞同车尔尼雪夫斯基关于俄国如果‘发展它所特有的历史条件,就可以不经受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苦难而取得它的全部成果’的观点后,自然而然地把马克思的思想不加分析地等同于车尔尼雪夫斯基,

[#]’!并进而理解为马克思主张‘跨越’资本主义。”一般说来,与原始材料相比,间接材料的说服力当然

要欠缺一些,不过只要材料来源可靠,间接材料也仍然有它的一定参考价值。比如,王先生说米海洛夫斯基从跋里看到马克思赞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观点,而这篇跋偏偏又由于某种原因散失了,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王先生能够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那么这样一则间接材料仍然是弥足珍贵的。然而王先生却恰恰没有注明他所引证的这一间接材料的出处,因此这则间接材料的参考价值就值得怀疑了。

好在尽管米海洛夫斯基的材料不好找,而《资本论》德文第二版还并不难找,不妨就让我们先来看一看马克思在这篇“跋”里是否赞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俄国特殊发展观。马克思在《信》中说,他在跋里“曾经以应有的高度的尊重谈到‘俄国的伟大学者和批评家’”,不过马克思在跋中对车尔尼雪夫

万方数据’(

斯基所表示的这种高度的尊重,在任何意义上都并不意味着马克思承认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俄国特殊发展观。马克思在“跋”里这样写道:“那些还要求有科学地位、不愿单纯充当统治阶级的诡辩家和献媚者的人,力图使资本的政治经济学同这时已不容忽视的无产阶级的要求调和起来。于是,以约翰斯图亚特穆勒为最著名代表的毫无生气的混合主义产生了。这宣告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破产,关于这一点,俄国的伟大学者和批评家尼车尔尼雪夫斯基在他的《穆勒政治经济学概述》中已作了出色

[! ]"#的说明。”在跋里,马克思仅仅肯定了车尔尼雪夫斯基对于穆勒经济学所作的出色说明,并没有涉及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俄国社会特殊发展观问题。至于车尔尼雪夫斯基对穆勒经济学所作的说明,其中“篇幅最大的是关于马尔萨斯定律的研究”,他进行这种研究的目的就是“力求粉碎马尔萨斯的公["$]"#!正是由于这一原因,马克思才会在跋里提到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经济学著作并予以高度评价。式”

上述材料证明,马克思在跋里并没有赞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俄国特殊发展观。现在问题的严重性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王先生的学术造假具有一种双重性。也就是说,不仅马克思会提出抗议,而且米海洛夫斯基也同样会提出抗议;而在这一抗议队伍中,还可能会出现车尔尼雪夫斯基。因为在马克思与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思想关系问题上,王先生的学术造假行为不仅带有一种双重性,而且还表现为一种双向性:即不仅说马克思赞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俄国特殊发展观,而且还说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

[#]%%%在西伯利亚流放了二十多年的车尔尼雪夫“试图以《资本论》为依据,证明自己理论的正确性”。

斯基,曾几何时“试图以《资本论》为依据,证明自己理论的正确性”呢?王先生自己也说,车尔尼雪夫

[#]&斯基“未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既然如此,未读过《资本论》的车尔尼雪夫斯基又如何以《资本

论》来证明自己理论的正确性呢?

另外,王先生说车尔尼雪夫斯基“未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不知依据何在?普列汉诺夫在“一张于"’#%年寄给西伯利亚的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书籍清单”中,就曾经看到其中有马克思的《资本["$](&"。可见当时车尔尼雪夫斯基仍然有机会接触《资本论》,只是《资本论》已经很难再对这位被论》

沙皇“慢性谋杀”于西伯利亚的俄国革命的导师产生什么影响了。据普列汉诺夫说:“在迄今发表的车尔尼雪夫斯基寄自西伯利亚的信中,没有丝毫材料说明马克思的这部名著给他造成了怎样的印

["$](&"象。”依据尽可能真实的材料,然后再做出尽可能准确的判断,就此而言,普列汉诺夫还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借鉴的。

三、恩格斯的“缩短论”与考茨基的“跨越论”

在马克思思想的研究领域中,恩格斯最早开始打假活动,并且还从方法论上为防止学术造假设立了防护墙。然而恩格斯也许做梦也不会想到,最后学术造假居然造到了他的头上。汪松明先生在《“跨越理论”与“不够格”的社会主义》一文中,不仅把所谓的“跨越论”说成是马克思一生中最主要的三大贡献之一,而且还把恩格斯拉来做证明人。汪先生写道:“"’’%年! 月,恩格斯在给考茨基的一封信中指出,经济文化落后的殖民地国家,如阿尔及利亚、埃及、印度等可以在先进国家无产阶级帮

["" ]"! 助下,不经过资本主义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既然把恩格斯拉来证明所谓的“跨越论”,那么按常

理来说,汪先生至少应该说明,恩格斯究竟在哪一封信里跟考茨基说了这番话,现在恩格斯的这封信又在哪里可以找到等等。然而汪先生既不注明材料出处,引文又不加引号,———这究竟是恩格斯的原意呢?还是经过汪先生加工的引伸义呢?简直把人弄得一头雾水。

为把问题弄清楚,笔者查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发现"’’%年! 月恩格斯只给考茨基写过一封信,这就是! 月"%日的信。不知汪先生所说的是否这封信?如果是的话,那问题真的就相当严重了。笔者从编者给恩格斯的这封信所作的一则注释中了解到,恩格斯之所以会在! 月"%日给考茨基写信,主要是因为考茨基在同年) 月"" 日给恩格斯的信中,请恩格斯就殖民地,特别是亚洲殖民地在欧洲无产阶级胜利后的命运将会怎样这个问题发表意见。考茨基写道:“我认为,如果英国无产阶级占有印度,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对于前者来说,好处是获得原料产地,对于后者来说,好处是因为如果听其自然,印度人民就会落入最残暴的专制制度之中……依我看,在欧洲无产阶级的领导下印

万方数据" )

[!" ]#"#度反而会很好地过渡到现代社会主义,而不必经过资本主义这个中间阶段……”原来汪先生所

谓恩格斯的这番话,竟然是考茨基提出来向恩格斯请教的。看来汪先生不注明出处,并不是一种无意的疏忽。

不少论者为了把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设想升华为所谓东方社会发展理论,不惜把马克思原来设想中的“俄国公社”扩张为所有东方国家,把“不通过”改换为“跨越”,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等同于资本主义历史阶段等等,结果把马克思的这一设想弄得面目全非。现在看来,如果真的要在国际共运史上寻找“跨越论”的首倡者,考茨基倒是当之无愧的。看到考茨基上述这段关于“跨越论”的“真言”,不知时下的一些热衷于“跨越论”的人们是否会重新考虑认祖归宗的问题?

既然作为学生的考茨基已经把问题提出来了,那么作为老师的恩格斯究竟作何答复呢?如果恩格斯同意考茨基的这一观点并进一步把它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的话,那么汪先生把考茨基所提出的这一“跨越论”挂到恩格斯的名下似乎也未尝不可。然而对于考茨基的这一观点,恩格斯在信中却并没有予以认可。

应该说考茨基向恩格斯所提出的上述问题,同此前查苏利奇向马克思所提出的关于俄国公社的命运问题是属于同一性质且具有同样难度的问题。恩格斯坦言,考茨基所提出的这一殖民地问题,是

[!" ]$#!一个“绝非那么容易解决的课题”。马克思为给查苏利奇复信而不厌其烦地四易其稿;同样的,

恩格斯也把考茨基的问题整整搁置了四个月之久。经过四个月的深思之后,恩格斯对考茨基所提出的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初步答复。

在考茨基看来,革命胜利后的英国无产阶级继续占有印度,实在是一件双赢的好事:英国无产阶级可以获得原料产地,而印度人民则可以有幸避免“落入最残暴的专制制度之中”。然而恩格斯却并不认可考茨基的这一似乎具有双赢意义的“跨越论”;与此相反,恩格斯敏锐地感觉到考茨基这一设想中所包含的大国沙文主义倾向并且予以了批评。其实对于考茨基思想中的大国沙文主义倾向,恩格斯早就有所察觉。在同年" 月%日给考茨基的信中,恩格斯就曾经以史为鉴对考茨基进行了国际主义的教育,他这样写道:“!&$’—!&(&年,贫乏的共和的国际主义寄希望于法国,认为它负有解放欧洲的使命,其后果是法国的沙文主义日益加强”,并进一步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国际运动,无论如何只有在独立民族的范围内才有可能。……排除民族压迫是一切健康和自由的发展的基本条件”,

[!" ]")! *")! “民族独立是一切国际合作的基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考茨基却非但没有接受恩格斯对他

的这番国际主义教育,反而变换花样,用所谓的“跨越论”来包装自己的大国沙文主义思想,企图籍此来骗过恩格斯的眼睛。

为此恩格斯在信中不得不对考茨基再次进行国际主义方面的强化教育,首先向他提出了亚非殖民地的民族独立问题。恩格斯明确指出,欧洲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以后,即使在不得不把亚非殖民地暂时接过来的情况下,也应该尽快地引导这些亚、殖民地国家走向独立,因为“争取解放的无产阶

[!" ]$)$级不能进行殖民战争”。这是一项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的基本原则。当然,恩格斯并不认为

独立后的亚非落后国家可以脱离欧洲的先进国家而独自发展,因为取得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欧洲先进国家同亚非的落后国家之间在发展水平上还存在着历史性的差异,因而欧洲的先进国家必将会对亚非的落后国家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单是经济上的需要就会促使各个半文明国家“自动地”跟着欧

[!" ]$#$洲先进国家走。至于“这些国家要经过哪些社会和政治发展阶段才能同样达到社会主义的组

[!" ]$#$织”,恩格斯认为:“我们今天只能做一些相当空泛的假设”。也就是说,在恩格斯看来,考茨基所

提出的所谓“跨越论”只是一种“相当空泛的假设”,而恩格斯是从来都不屑于做这类假设的。即使是对于欧洲先进国家如何尽快地引导亚非殖民地走向独立的问题,即“这一过程究竟怎样展开”的问

[!" ]$#$题,恩格斯都尚且表示:“还很难说。”可见在关于亚非殖民地的发展道路问题上,恩格斯所持的

态度是极其谨慎的。

在关于胜利后的欧洲无产阶级和亚非落后国家的发展关系问题上,恩格斯唯一予以明确肯定的就是:“胜利了的无产阶级不能强迫任何异族人民接受任何替他们造福的办法,否则就会断送自己的

万方数据! )

[!" ]#$#胜利。”根据恩格斯的这一意见,独立后的亚非落后国家的发展道路要由它们自己“独立”地来

走,胜利了的欧洲无产阶级只能作为一种榜样而发挥某种积极的引导作用,既不能向它们输出革命,也不能输出民主。笔者以为,恩格斯的上述表态,实际上就是对考茨基的“跨越论”的一种明确否定。

另外还须特别强调指出的是,恩格斯之所以不认可考茨基的“跨越论”,这不仅是因为考茨基的“跨越论”所表现出的大国沙文主义倾向,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这种所谓的“跨越论”与马克思的历史发展观的基本精神是不相符合的。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指出: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并且正在实现的趋势”,“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

[%]&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因而“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本书的最

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

[%]!! 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按照马克思的这一历史理论,在处于前资本主义阶段的

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这一历史进程中,自然包含着资本主义这一“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的发展阶段。对于马克思的这一历史理论,恩格斯自然是再熟悉不过了。不过由于当时恩格斯尚未对亚洲殖民地国家的发展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因而他一时无法把它具体地应用于亚洲殖民地国家的发展问题;也由于同样的原因,恩格斯不愿意把他和马克思在俄国公社问题上所取得的共同研究成果直接套用到亚非殖民地问题上。在这种情况下,恩格斯宁可采取一种存疑的态度。

十二年之后,恩格斯经过对殖民地问题的专门研究,终于对资本主义条件下落后国家的发展道路问题做出了自己的明确回答。恩格斯在《〈俄国的社会问题〉跋》一文中指出,在西欧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影响下,落后国家可以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来“大大缩短自己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过

[!#]’’#程”;尤其是俄国,由于它的“一部分居民已经吸取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文化精神,因而在革命时期

[!#]’’#这个国家可以几乎与西方同时完成社会的改造”。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恩格斯仍然认为,对

[!’]’%!于俄国来说,只是“有可能大大缩短它现在已必然要经过的资本主义阶段的行程”,而不存在跨

越资本主义的历史阶段的问题。是“缩短”,而不是“跨越”,———这就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并结合自己的专门研究,对落后国家的社会发展道路问题所做出的回答。恩格斯晚年屡屡强调要以马克思的科学态度来研究马克思的思想。笔者以为,恩格斯本人对于资本主义条件下落后国家的发展问题所作的上述探讨和回答本身,就是这样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方法论示范。

参考文献:

[! ]马克思(资本论:第#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 ]孙来斌(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年研究述评[,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

[#]李伟(关于国内民粹主义研究的几点讨论[, ](马克思主义研究,"++#,(!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张奎良(马克思晚年的设想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社会科学,!%%’,(. ):!$-"$(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王继荣(“卡夫丁峡谷”理论与东方社会道路问题在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列宁全集:第!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资本论:第!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卷[) ](北京:三联出版社,!%*’(

[!! ]汪松明(“跨越理论”与“不够格”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研究,"++$,(’)(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责任编辑:延/谷)

万方数据! *

关于马克思晚年思想研究中的学术造假问题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甘建民, GAN Jian-min苏州科技学院,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苏州,215009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UZHOU(SOCIAL SCIENCE)2007,24(3)

1. 马克思 资本论 1975

2. 孙来斌 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20年研究述评[期刊论文]-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4(02)

3. 李伟 关于国内民粹主义研究的几点讨论[期刊论文]-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3(01)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975

5. 张奎良 马克思晚年的设想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994(06)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972

7. 王继荣 "卡夫丁峡谷"理论与东方社会道路问题在研究 2004

8. 列宁全集 1984

9. 马克思 资本论 1975

10. 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 1974

11. 汪松明 "跨越理论"与"不够格"的社会主义[期刊论文]-社会主义研究 2005(04)

1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971

1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995

1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965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zcjhbxyxb-skb200703003.aspx

第!" 卷第#期

!))*年+月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0&%12/345.6378%19:35/:50/;8%19-?=%-(9%:30&9:35/:5)$%&’!" (%’#

@->’!))*

关于马克思晚年思想研究中的学术造假问题

甘建民

(苏州科技学院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苏州!AB))C )#

摘D 要:马克思晚年思想的研究中存有学术造假问题:例如,有的论者为了把“卡夫丁峡谷”设想说成是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硬是把第二次俄土战争说成是“卡夫丁峡谷”设想的一种东方革命的背景;有的论者则说马克思在《资本论》跋里赞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俄国特殊发展观;有的论者甚至把考茨基的“跨越论”挂到了恩格斯的名下。应对上述造假问题一一澄清,以还马克思晚年思想的本来面目。

关键词:俄土战争;《资本论》;缩短论;跨越论

中图分类号:@+A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AE*!F )ECB (!))*))#F ))A! F )E

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三卷序言中写道:“如果一个人想要研究科学问题,首先要在利用著作的时候学会按照作者写的原样去阅读这些著作,首先要在阅读时,不把著作中原来没有的东西塞进

[A ]!E 去。”恩格斯这段关于学风问题的著名论述经常为时下的一些论者所引证,然而恩格斯这段论述的精神却似乎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理解和贯彻。不按马克思写的原样去阅读,以及把马克思著作中原来没有的东西塞进去等现象,在马克思晚年思想的研究中仍然时有发生。例如,有的论者在把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设想曲解成“跨越论”之后,居然还大言不惭地宣称必须贯彻恩格斯上述论述才可能

[! ]A!B 接近所谓“跨越论”的原本精神;另外,甚至在有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中也出现了比较严重

的学术造假问题。对此有论者分析道:“在我国学术界理论界,至今承传和延续着这样一种源自古人的不好的学风,喜欢在前人(或名人)的文字里寻找、挖掘、揣测某种微言大义的东西,然后夸大其词,海阔天空。这种自欺欺人的神秘主义研究方法,是与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格格不入的,也是马克思一

[#]BE 其实,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这种神秘主义研究方法,而在于人们对于学术造假行为还贯反对的。”

缺乏应有的严肃认识。事实上,恩格斯的上述论述本身所直接针对的对象就是马克思思想研究中的造假行为。美国学者斯蒂贝林认为:“马克思关于始终不变的固定的利润率的理论必须根据实践来

[A ]!E 加以修正。”恩格斯指出:“这里所说的马克思的‘固定的利润率’,纯粹是捏造出来的”。作为马克

思事业的合作者和继承人,恩格斯不仅不能容忍资产阶级学者的学术造假行为,即使是马克思女婿拉法格在这方面出现问题,恩格斯也同样毫不留情地予以最严厉的批评,他曾对拉法格这样说道:“您没有权力把马克思实际上没有说过的话强加于他。……马克思根本没有说自我牺牲这个词,您大概

[" ]A!+也知道,他是讨厌这个词的”;“您把经济学上的‘政治的和社会的理想’强加给马克思,马克思是

[" ]AC+会提出抗议的”。笔者以为,恩格斯对于拉法格的这一棒喝,对于时下所流行的不实学风也无疑

是一帖良药。为此笔者不揣冒昧,想来谈谈马克思晚年思想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具有典型性的学术造假问题,以期能有助于我们学风的端正。

一、第二次俄土战争与“卡夫丁峡谷”设想

在马克思晚年思想的研究中,张奎良先生所搞的学术泡沫可以说是比较典型的。有一位论者曾经对张先生的学术活动进行了长达十年的跟踪,最后对张先生的这些学术泡沫似乎也只好表示一种

!))E F )C F !B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甘建民(ACB) F ),男,广东中山人,苏州科技学院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A ! 万方数据

[! ]"#“哭笑不得”的无奈之情。其实,我们只要找出有关张先生学术造假的具体材料,那么张先生的一

些看似五光十色的学术泡沫也就不攻自破了。一般说来,如果张先生仅仅只是把已被马克思本人所舍弃的“卡夫丁峡谷”设想说成是马克思关于俄国及所有东方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历史阶段的东

[" ]$%方社会发展理论,并由此而说“马克思首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先河”的话,那么这充其量也

只是“没有按作者写的原样去阅读这些著作”而已。然而张先生为使自己所杜撰的这一所谓马克思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具有一种逼真的历史真实感,他还进一步为它虚构了一个东方革命的宏观背景。

张先生写道:“$&’’年(月爆发的俄土战争进一步加剧了革命危机,沙皇政府内外交困,风雨飘摇,随时都可能被即将到来的革命风暴所倾覆。在这种形势下,一个尖锐的问题提到马克思面前:如果俄国革命爆发并取得胜利,那么人民革命胜利后的俄国将向何处去?是按照五六十年代的设想,走资本主义的老路,还是另辟蹊径,探索一条更为光明的现实之路?正是在对这个问题的深沉思索中,马克思第一次突破了主要以西方国家为背景科学社会主义构想图式,触及了东方落后国家如何建设

[" ]$’社会主义的问题,并尝试给予科学的解答。”张先生的上述描述,在一定程度上也似乎表明了他在

追求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方面所作的一种主观努力。然而,当我们的视线随着张先生的这一描述而转向历史领域的时候,这种表面上的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便立即受到史实的严峻挑战。

张先生既然赋予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这样一个东方革命的宏观背景,并把一个如此尖锐的问题提到马克思的面前,那么张先生也就同样把这样一个尖锐的问题提到自己的面前———拿出原始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为此张先生提供了如下材料:“马克思是在预想俄国人民革命即将爆发,期待着‘老天爷不特别苛待我们,我们该能活到这个胜利的日子’这种特殊心境下,做出跳跃‘卡

[" ])! 夫丁峡谷’的论断的。”应该说,期待“老天爷不特别苛待我们,我们该能活到这个胜利的日子”这

一乐观情绪,的确是马克思在俄土战争期间表露的;而“卡夫丁峡谷”设想则是马克思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如果说马克思果真是在这样一种特殊心境下做出跳跃“卡夫丁峡谷”的论断,那么张先生的上述观点便有了史实的支持。然而恰恰是在这一关键材料上,笔者发现了张先生的学术造假行为。

张先生所提到的马克思的上述特殊心境,是在$&’’年%月)’日致左尔格的信中表露的。在俄土战争前期,由于土耳其人不仅打击了俄国军队和俄国财政,而且打击了统帅军队的王朝本身,因而马克思作出了俄国“变革的爆发将提前许多年”的判断;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方才表露出一

[#])’"种希望“能活到这个胜利的日子”的乐观情绪。然而马克思给查苏利奇的复信及其草稿则是在

$&&$年) 月底至! 月初之间写的,这时俄土战争早已结束三年了。因此马克思在俄土战争前期所流露的乐观情绪,怎么可能成为他提出“卡夫丁峡谷”设想的特殊心境呢?

当然,如果说马克思在俄土战争前期所表露的这种乐观情绪不仅贯穿整个俄土战争始终,而且还一直保持到他给查苏利奇写信的时候,那么马克思的这种情绪似乎还有可能成为他提出“卡夫丁峡谷”设想的一种特殊心境。然而现在的问题是,俄土战争的结局与马克思当初所预想的完全不同,最后是俄国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因此到了俄土战争后期,马克思的情绪已经变得不再是那么乐观了。在$&’&年) 月(日致李卜克内西的信中,马克思分析了土耳其人最后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土耳其人在君士坦丁堡没有及时进行革命”,并感叹道:“在这样的最严重的危机时刻不能奋起革命的

[#])%"人民,是无可救药的。”处于这样一种心境之中的马克思,怎么可能还会去设想诸如“俄国革命爆

[" ]$’发并取得胜利,那么人民革命胜利后的俄国将向何处去”之类的问题呢?张先生对于马克思写信

背景的这种艺术虚构,简直有点近乎戏说的韵味了。

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在俄土战争前期所期待的“能活到这个胜利的日子”,也并不是像张先生所想象的是那种所谓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胜利。马克思指出:“按照一般规则,变革将从立宪的把戏

[#])’"开始,接着就会有一场绝妙的热闹事。”请特别注意,在这里马克思是“按照一般规则”来预言这

场由俄土战争所引发并将“从立宪的把戏开始”的俄国变革的。由此可见,马克思并没有像张先生所说的那样,在俄土战争期间已经开始为俄国社会的发展“另辟蹊径,探索一条更为光明的现实之路”。

万方数据$!

不言而喻,在这场“从立宪的把戏开始”的俄国变革中,自然更不会包含有所谓“东方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马克思之所以关注这场俄土战争,之所以坚决地站在土耳其人方面,这是“因为俄国人的失败会大大加速俄国的社会变革(它的因素大量存在),从而会加速整个欧洲的急剧转

[! ]"#$变。”由此可见,在俄土战争期间,马克思的核心视域仍然主要在西欧,他并没有试图在西欧之外另外开辟一个社会主义革命的第二战场。

二、《资本论》与车尔尼雪夫斯基

王继荣先生的《“卡夫丁峡谷”理论与东方社会道路问题再研究》一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年)基金项目成果。王先生在书中谈到,无论是原苏联学者还是后来的中国学者都没有真正搞

[#]’(清马克思“卡夫丁峡谷”理论的科学含义,而是把马克思的思想等同于民粹派的观点。王先生认

为,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理论和民粹派的观点都含有“跨越”的意思,“所不同是的民粹派主张跨域

[#]’#的是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而马克思则主张‘跨越’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尽管王先生对

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理论所作的这一概述并不完全准确,但王先生试图对马克思的思想和民粹派观点进行某种区分的努力还是应该予以肯定的。然而实际上,王先生却非但没有真正把马克思的思想同民粹派的观点给区分开来,反而把问题给搞混了。

要谈马克思的思想同民粹派的观点之间的关系问题,自然不能回避马克思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思想关系问题。因为马克思在《信》中提到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俄国社会特殊发展观,而民粹派的全部纲领也正是以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俄国特殊发展观为基础的。王先生谈到:“对车尔尼雪夫斯基关于俄国如果‘发展它所特有的历史条件,就可以不经受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苦难而取得它的全部成

[#]$那么马克思究竟在什么地方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观点果’的观点,马克思表示了有条件的赞同。”

表示了有条件的赞同的呢?对此王先生却没有提供一则具体的证明材料。

当年民粹派的理论家克里文柯也曾从《信》里引证了一段关于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特殊发展观的话,然后补充说道:“马克思说,我也赞同这种观点。”列宁认为,克里文柯的这一说法“简直是撒[) ]"*’为此,列宁重新完整地引证了马克思的原话———“我的可敬的批评家既然可以根据我对那位谎”

俄国‘文学家’和泛斯拉夫主义者的论战推断我反对那位‘文学家’的这些观点,那么,他至少也有同样多的理由根据我对这位‘俄国的伟大学者和批评家’的尊重断定我同意他对这个问题的观点”,然后解释道:“马克思是说,米海洛夫斯基没有理由把他看作是俄国特殊发展观的反对者,因为马克思

[) ]"*’对赞成这种观点的人也很尊敬,而克里文柯先生却曲解成似乎马克思‘承认’这种特殊发展。”应

该说列宁的这一解释是正确的。因为从本文的角度来看,尽管马克思允许米海洛夫斯基进行这样的推论,但是对于这一推论的前提马克思却是不予认可的;也就是说,米海洛夫斯基事实上是无法来进行这一推论的。

由于王先生从《信》中找不到相关的原始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因而只好退而求其次,另外找来一则间接的证明材料———“米海洛夫斯基在马克思《资本论》德文版第二版的‘跋’里看到马克思赞同车尔尼雪夫斯基关于俄国如果‘发展它所特有的历史条件,就可以不经受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苦难而取得它的全部成果’的观点后,自然而然地把马克思的思想不加分析地等同于车尔尼雪夫斯基,

[#]’!并进而理解为马克思主张‘跨越’资本主义。”一般说来,与原始材料相比,间接材料的说服力当然

要欠缺一些,不过只要材料来源可靠,间接材料也仍然有它的一定参考价值。比如,王先生说米海洛夫斯基从跋里看到马克思赞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观点,而这篇跋偏偏又由于某种原因散失了,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王先生能够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那么这样一则间接材料仍然是弥足珍贵的。然而王先生却恰恰没有注明他所引证的这一间接材料的出处,因此这则间接材料的参考价值就值得怀疑了。

好在尽管米海洛夫斯基的材料不好找,而《资本论》德文第二版还并不难找,不妨就让我们先来看一看马克思在这篇“跋”里是否赞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俄国特殊发展观。马克思在《信》中说,他在跋里“曾经以应有的高度的尊重谈到‘俄国的伟大学者和批评家’”,不过马克思在跋中对车尔尼雪夫

万方数据’(

斯基所表示的这种高度的尊重,在任何意义上都并不意味着马克思承认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俄国特殊发展观。马克思在“跋”里这样写道:“那些还要求有科学地位、不愿单纯充当统治阶级的诡辩家和献媚者的人,力图使资本的政治经济学同这时已不容忽视的无产阶级的要求调和起来。于是,以约翰斯图亚特穆勒为最著名代表的毫无生气的混合主义产生了。这宣告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破产,关于这一点,俄国的伟大学者和批评家尼车尔尼雪夫斯基在他的《穆勒政治经济学概述》中已作了出色

[! ]"#的说明。”在跋里,马克思仅仅肯定了车尔尼雪夫斯基对于穆勒经济学所作的出色说明,并没有涉及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俄国社会特殊发展观问题。至于车尔尼雪夫斯基对穆勒经济学所作的说明,其中“篇幅最大的是关于马尔萨斯定律的研究”,他进行这种研究的目的就是“力求粉碎马尔萨斯的公["$]"#!正是由于这一原因,马克思才会在跋里提到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经济学著作并予以高度评价。式”

上述材料证明,马克思在跋里并没有赞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俄国特殊发展观。现在问题的严重性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王先生的学术造假具有一种双重性。也就是说,不仅马克思会提出抗议,而且米海洛夫斯基也同样会提出抗议;而在这一抗议队伍中,还可能会出现车尔尼雪夫斯基。因为在马克思与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思想关系问题上,王先生的学术造假行为不仅带有一种双重性,而且还表现为一种双向性:即不仅说马克思赞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俄国特殊发展观,而且还说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

[#]%%%在西伯利亚流放了二十多年的车尔尼雪夫“试图以《资本论》为依据,证明自己理论的正确性”。

斯基,曾几何时“试图以《资本论》为依据,证明自己理论的正确性”呢?王先生自己也说,车尔尼雪夫

[#]&斯基“未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既然如此,未读过《资本论》的车尔尼雪夫斯基又如何以《资本

论》来证明自己理论的正确性呢?

另外,王先生说车尔尼雪夫斯基“未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不知依据何在?普列汉诺夫在“一张于"’#%年寄给西伯利亚的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书籍清单”中,就曾经看到其中有马克思的《资本["$](&"。可见当时车尔尼雪夫斯基仍然有机会接触《资本论》,只是《资本论》已经很难再对这位被论》

沙皇“慢性谋杀”于西伯利亚的俄国革命的导师产生什么影响了。据普列汉诺夫说:“在迄今发表的车尔尼雪夫斯基寄自西伯利亚的信中,没有丝毫材料说明马克思的这部名著给他造成了怎样的印

["$](&"象。”依据尽可能真实的材料,然后再做出尽可能准确的判断,就此而言,普列汉诺夫还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借鉴的。

三、恩格斯的“缩短论”与考茨基的“跨越论”

在马克思思想的研究领域中,恩格斯最早开始打假活动,并且还从方法论上为防止学术造假设立了防护墙。然而恩格斯也许做梦也不会想到,最后学术造假居然造到了他的头上。汪松明先生在《“跨越理论”与“不够格”的社会主义》一文中,不仅把所谓的“跨越论”说成是马克思一生中最主要的三大贡献之一,而且还把恩格斯拉来做证明人。汪先生写道:“"’’%年! 月,恩格斯在给考茨基的一封信中指出,经济文化落后的殖民地国家,如阿尔及利亚、埃及、印度等可以在先进国家无产阶级帮

["" ]"! 助下,不经过资本主义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既然把恩格斯拉来证明所谓的“跨越论”,那么按常

理来说,汪先生至少应该说明,恩格斯究竟在哪一封信里跟考茨基说了这番话,现在恩格斯的这封信又在哪里可以找到等等。然而汪先生既不注明材料出处,引文又不加引号,———这究竟是恩格斯的原意呢?还是经过汪先生加工的引伸义呢?简直把人弄得一头雾水。

为把问题弄清楚,笔者查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发现"’’%年! 月恩格斯只给考茨基写过一封信,这就是! 月"%日的信。不知汪先生所说的是否这封信?如果是的话,那问题真的就相当严重了。笔者从编者给恩格斯的这封信所作的一则注释中了解到,恩格斯之所以会在! 月"%日给考茨基写信,主要是因为考茨基在同年) 月"" 日给恩格斯的信中,请恩格斯就殖民地,特别是亚洲殖民地在欧洲无产阶级胜利后的命运将会怎样这个问题发表意见。考茨基写道:“我认为,如果英国无产阶级占有印度,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对于前者来说,好处是获得原料产地,对于后者来说,好处是因为如果听其自然,印度人民就会落入最残暴的专制制度之中……依我看,在欧洲无产阶级的领导下印

万方数据" )

[!" ]#"#度反而会很好地过渡到现代社会主义,而不必经过资本主义这个中间阶段……”原来汪先生所

谓恩格斯的这番话,竟然是考茨基提出来向恩格斯请教的。看来汪先生不注明出处,并不是一种无意的疏忽。

不少论者为了把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设想升华为所谓东方社会发展理论,不惜把马克思原来设想中的“俄国公社”扩张为所有东方国家,把“不通过”改换为“跨越”,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等同于资本主义历史阶段等等,结果把马克思的这一设想弄得面目全非。现在看来,如果真的要在国际共运史上寻找“跨越论”的首倡者,考茨基倒是当之无愧的。看到考茨基上述这段关于“跨越论”的“真言”,不知时下的一些热衷于“跨越论”的人们是否会重新考虑认祖归宗的问题?

既然作为学生的考茨基已经把问题提出来了,那么作为老师的恩格斯究竟作何答复呢?如果恩格斯同意考茨基的这一观点并进一步把它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的话,那么汪先生把考茨基所提出的这一“跨越论”挂到恩格斯的名下似乎也未尝不可。然而对于考茨基的这一观点,恩格斯在信中却并没有予以认可。

应该说考茨基向恩格斯所提出的上述问题,同此前查苏利奇向马克思所提出的关于俄国公社的命运问题是属于同一性质且具有同样难度的问题。恩格斯坦言,考茨基所提出的这一殖民地问题,是

[!" ]$#!一个“绝非那么容易解决的课题”。马克思为给查苏利奇复信而不厌其烦地四易其稿;同样的,

恩格斯也把考茨基的问题整整搁置了四个月之久。经过四个月的深思之后,恩格斯对考茨基所提出的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初步答复。

在考茨基看来,革命胜利后的英国无产阶级继续占有印度,实在是一件双赢的好事:英国无产阶级可以获得原料产地,而印度人民则可以有幸避免“落入最残暴的专制制度之中”。然而恩格斯却并不认可考茨基的这一似乎具有双赢意义的“跨越论”;与此相反,恩格斯敏锐地感觉到考茨基这一设想中所包含的大国沙文主义倾向并且予以了批评。其实对于考茨基思想中的大国沙文主义倾向,恩格斯早就有所察觉。在同年" 月%日给考茨基的信中,恩格斯就曾经以史为鉴对考茨基进行了国际主义的教育,他这样写道:“!&$’—!&(&年,贫乏的共和的国际主义寄希望于法国,认为它负有解放欧洲的使命,其后果是法国的沙文主义日益加强”,并进一步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国际运动,无论如何只有在独立民族的范围内才有可能。……排除民族压迫是一切健康和自由的发展的基本条件”,

[!" ]")! *")! “民族独立是一切国际合作的基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考茨基却非但没有接受恩格斯对他

的这番国际主义教育,反而变换花样,用所谓的“跨越论”来包装自己的大国沙文主义思想,企图籍此来骗过恩格斯的眼睛。

为此恩格斯在信中不得不对考茨基再次进行国际主义方面的强化教育,首先向他提出了亚非殖民地的民族独立问题。恩格斯明确指出,欧洲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以后,即使在不得不把亚非殖民地暂时接过来的情况下,也应该尽快地引导这些亚、殖民地国家走向独立,因为“争取解放的无产阶

[!" ]$)$级不能进行殖民战争”。这是一项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的基本原则。当然,恩格斯并不认为

独立后的亚非落后国家可以脱离欧洲的先进国家而独自发展,因为取得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欧洲先进国家同亚非的落后国家之间在发展水平上还存在着历史性的差异,因而欧洲的先进国家必将会对亚非的落后国家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单是经济上的需要就会促使各个半文明国家“自动地”跟着欧

[!" ]$#$洲先进国家走。至于“这些国家要经过哪些社会和政治发展阶段才能同样达到社会主义的组

[!" ]$#$织”,恩格斯认为:“我们今天只能做一些相当空泛的假设”。也就是说,在恩格斯看来,考茨基所

提出的所谓“跨越论”只是一种“相当空泛的假设”,而恩格斯是从来都不屑于做这类假设的。即使是对于欧洲先进国家如何尽快地引导亚非殖民地走向独立的问题,即“这一过程究竟怎样展开”的问

[!" ]$#$题,恩格斯都尚且表示:“还很难说。”可见在关于亚非殖民地的发展道路问题上,恩格斯所持的

态度是极其谨慎的。

在关于胜利后的欧洲无产阶级和亚非落后国家的发展关系问题上,恩格斯唯一予以明确肯定的就是:“胜利了的无产阶级不能强迫任何异族人民接受任何替他们造福的办法,否则就会断送自己的

万方数据! )

[!" ]#$#胜利。”根据恩格斯的这一意见,独立后的亚非落后国家的发展道路要由它们自己“独立”地来

走,胜利了的欧洲无产阶级只能作为一种榜样而发挥某种积极的引导作用,既不能向它们输出革命,也不能输出民主。笔者以为,恩格斯的上述表态,实际上就是对考茨基的“跨越论”的一种明确否定。

另外还须特别强调指出的是,恩格斯之所以不认可考茨基的“跨越论”,这不仅是因为考茨基的“跨越论”所表现出的大国沙文主义倾向,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这种所谓的“跨越论”与马克思的历史发展观的基本精神是不相符合的。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指出: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并且正在实现的趋势”,“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

[%]&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因而“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本书的最

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

[%]!! 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按照马克思的这一历史理论,在处于前资本主义阶段的

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这一历史进程中,自然包含着资本主义这一“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的发展阶段。对于马克思的这一历史理论,恩格斯自然是再熟悉不过了。不过由于当时恩格斯尚未对亚洲殖民地国家的发展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因而他一时无法把它具体地应用于亚洲殖民地国家的发展问题;也由于同样的原因,恩格斯不愿意把他和马克思在俄国公社问题上所取得的共同研究成果直接套用到亚非殖民地问题上。在这种情况下,恩格斯宁可采取一种存疑的态度。

十二年之后,恩格斯经过对殖民地问题的专门研究,终于对资本主义条件下落后国家的发展道路问题做出了自己的明确回答。恩格斯在《〈俄国的社会问题〉跋》一文中指出,在西欧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影响下,落后国家可以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来“大大缩短自己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过

[!#]’’#程”;尤其是俄国,由于它的“一部分居民已经吸取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文化精神,因而在革命时期

[!#]’’#这个国家可以几乎与西方同时完成社会的改造”。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恩格斯仍然认为,对

[!’]’%!于俄国来说,只是“有可能大大缩短它现在已必然要经过的资本主义阶段的行程”,而不存在跨

越资本主义的历史阶段的问题。是“缩短”,而不是“跨越”,———这就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并结合自己的专门研究,对落后国家的社会发展道路问题所做出的回答。恩格斯晚年屡屡强调要以马克思的科学态度来研究马克思的思想。笔者以为,恩格斯本人对于资本主义条件下落后国家的发展问题所作的上述探讨和回答本身,就是这样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方法论示范。

参考文献:

[! ]马克思(资本论:第#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 ]孙来斌(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年研究述评[,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

[#]李伟(关于国内民粹主义研究的几点讨论[, ](马克思主义研究,"++#,(!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张奎良(马克思晚年的设想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社会科学,!%%’,(. ):!$-"$(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王继荣(“卡夫丁峡谷”理论与东方社会道路问题在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列宁全集:第!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资本论:第!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卷[) ](北京:三联出版社,!%*’(

[!! ]汪松明(“跨越理论”与“不够格”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研究,"++$,(’)(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责任编辑:延/谷)

万方数据! *

关于马克思晚年思想研究中的学术造假问题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甘建民, GAN Jian-min苏州科技学院,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苏州,215009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UZHOU(SOCIAL SCIENCE)2007,24(3)

1. 马克思 资本论 1975

2. 孙来斌 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20年研究述评[期刊论文]-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4(02)

3. 李伟 关于国内民粹主义研究的几点讨论[期刊论文]-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3(01)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975

5. 张奎良 马克思晚年的设想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994(06)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972

7. 王继荣 "卡夫丁峡谷"理论与东方社会道路问题在研究 2004

8. 列宁全集 1984

9. 马克思 资本论 1975

10. 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 1974

11. 汪松明 "跨越理论"与"不够格"的社会主义[期刊论文]-社会主义研究 2005(04)

1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971

1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995

1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965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zcjhbxyxb-skb200703003.aspx


相关文章

  • 略论冯友兰晚年的中国哲学史研究
  • 作者:宋志明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1年04期 [中图分类号]B2611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0-5420(2001)01-0047-04 冯友兰转变哲学立场后,从50年代起就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 ...查看


  • 列宁与当代 1
  • 作者:王东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年08期 2010年4月22日恰逢列宁诞辰140周年纪念日,正是这个历史契机,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列宁思想的实质.我认为,改革开放30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30年,也是中国列宁学奠基30年,其中有四大生长 ...查看


  • 中国知网简介
  • 5.中国知网简介 中国知网,英文简称为CNKI .CNKI 是指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此概念由世界银行于1998年提出.CNKI 工程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此项目对应实体公司为同方知网(北京) 技术有限 ...查看


  • 马克思对社会形态跨越发展的早期论述
  • ・研究资料・(<哲学动态>1996年第12期) 马克思对社会形态跨越发展的早期论述 冯景源 (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所) 长期以来, 我国理论界对唯物史观的研究, 多局限在马克思早期著作中.近年来, 有的学者关注马克思晚年关于跨越&q ...查看


  • 浅析学术造假
  • 浅析学术造假 摘要:学术造假行为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从学术造假的定义.危害进行了社会透视,并从形成学术造假的根源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应对学术造假的行为,应该重点进行道德体系建设的意见. 关键词:学术造假:危害:根源:道德体系 1 ...查看


  • 高中期末考试语文作文热点素材(一)
  • 高中期末考试语文作文热点素材(一) 1.涵养文明,我们不能当看客 两件发生在上海的事情,激起人们内心的波澜.先是上海徐家汇公园的一只黑天鹅被人偷走,成了他人的盘中餐,让人痛心不已:随后,一则视频在网上热传,一年轻男子在车厢内随地吐痰,同车的 ...查看


  • 学术道德与规范心得
  • 近年越来越多的学术抄袭.造假.腐败等问题被报道出来,学术道德俨然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同时,很多科研从业者只关注眼前的课题,忽视人文素养的发展,最后导致学术道德的缺失,限制了思维,并在往后的工作或学习中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 ...查看


  • 浅谈学术不端
  • 也许成功要走弯路,但我懂得坚持. 黑夜再漫长,也有黎明在前方. 雪融化之后会变成什么? 会变成春天. 浅谈学术不端行为 学校: 学院: 系级: 名字: 学号: 浅谈学术不端行为 学校: 学院: 系级: 名字: 学号: 浅谈学术不端行为 黎& ...查看


  • 谈谈研究规范与学术诚信
  • 谈谈研究规范与学术诚信 机电系统与装备研究所 谢攀 2120140383 摘要:历年来知识界就被视为社会的良心.高校是学术的殿堂,然而在当今社会腐败的魔抓也伸向了这片曾经的净土.高校学生是全社会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之一,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