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我在军营追梦

梦想,是一种意识里的追求,动力的源泉,意指梦中怀想,也指理想抱负。对于梦想,一个人只要执著持久地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梦想成真,如愿初衷。

如果说,选择从军是为了践诺小时候的梦想,那么选择军旅新闻之路,则是我对曾经萌发的这一梦想付诸最虔诚地追逐。

我真正开始学写新闻,是在1994年的春天。新兵下连不久,团里组织的一次问卷调查为我开启了实现梦想之旅。

问卷中有一项需填写个人特长爱好,我毫不犹豫地写上了“新闻写作”四个字。之所以这么填,一方面是受我二哥影响。二哥曾是县里的通讯员,他厚厚的一沓发稿剪贴本我拜读过,深为二哥的名字能登上报纸、变成铅字而自豪。曾梦想着,将来能干这一行该多好。另一方面,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学过新闻写作常识,我还订阅了《新闻采编》杂志,尝试着给县广播电台投过稿,知道什么是新闻五要素,略有写作基础。

现在回想,也很巧,机遇可能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吧。当时在问卷中填写个人特长爱好的时候,我并没有多想什么,只是实事求是罢了,但令我没想到的是,一周后,团政治处通知我去参加新闻报道骨干培训。

圆梦的机会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在团部培训期间,我如饥似渴学习新闻写作知识,坚持勤写多练,笔耕不倦。处女作《六儿童夜迷路,解放军送家中》变成铅字时,望着那份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报纸,内心深处波涛汹涌,久久难以平静。

水滴石穿,贵在坚持。最简单的是坚持,最难的仍是坚持。培训结束回连队不久,营里把我调整到营部,赋予我营部书记和报道员职责。那时候,我白天忙着处理文书工作,晚上加班赶写新闻稿件,日复一日,在紧张忙碌中,3年时光很快过去。从萝卜条、火柴盒到大块头,报纸上时不时有我的名字。在这期间,我还于1995年3月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

人生就是一座山,目标就是绝寒山顶绽放的雪莲。人生的过程,就是不断攀登的过程,毅力就是攀登的绳索。无论山有多高,崖有多险,屏气凝神,瞄准每个攀登的点,一登一攀,看似简单的动作被重复着,千遍万遍,必达山顶。人生必须有目标,有目标就有攀登。

我服役的第四个年头,师后勤部调我去当报道员。没有经过团一级历练,从营部直接到师部,我能干好工作、不负厚望吗?当时心里七上八下,但我暗下决心:勤写稿、多发稿、上大稿。后来,实际工作给出了响亮回答。

脚上沾了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师后勤部,我主要负责机关、医院、农场和汽车营的新闻宣传。后勤系统单位多、摊子大、保障任务重,到处都是鲜活的新闻素材。我常常是白天采访,晚上写稿,一年下来发稿百余篇,年底还立了三等功。

1998年,是我超期服役的最后一年,也是军队编制体制调整改革的开局之年。这年10月,我所在的师要精简成旅。如果年底转不了志愿兵,就要面临退伍。从当时形势看,我年底转志愿兵的希望十分渺茫。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报纸上看到河南科技报招聘记者,当时我正在河南日报社学习,在大家建议下,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前去应聘。令我没想到的是,报社领导看了我厚厚的一沓发稿剪贴本后说:“大学生文化程度高,实践经验少,你来了就能干活,我们十分欢迎!”

那时,我在河南日报社学习也将期满。在接到河南科技报的聘用通知后,我兴致勃勃地前去报到。一周后,报社为我颁发了盖有钢印的记者证,月薪定为850元。正当干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师里打电话说部队精简开始,让我抓紧回去。临回部队时报社领导说:“如果转不了志愿兵,回来还接着干!”

漫漫人生路,有无数的选择,但紧要处只有那么几步。当时,科长找我谈话:“要退伍,马上就能走。留下来,年底也不一定能转志愿兵。”科长的话真诚实在、入木三分。

人生有许多重要转折,常常会遇到不少“十字路口”。按照惯性思维,很可能非此即彼,非东即西。其实,观念一变天地宽,“十字路口”可能是“米字路口”,有许多可供选择的空间和余地,只要善于把握、顺势而行,定会走出新的天地。

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我思索良久,觉得这么多年都是部队培养了我,到地方工作的机会以后会很多,而留下服役只有这么一次机会。于是,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留队。年底,在指标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师党委把我作为报道骨干改转志愿兵保留了下来。

奋斗成就事业,梦想让每个人与众不同。执著总有所获,奉献演绎精彩。从战士到志愿兵,胶鞋换成了皮鞋。这一转变,也是我当初参军时连想都不敢想的最大愿望。

1999年,旅里选派我到济南军区联络系统协助对台宣传。期间,撰写的《“台独”对台军官兵有害无利》《台湾的真正安全系于祖国统一》等20多篇评论,先后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海峡之声广播电台播发,多篇在总政治部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的“我是中国人”“台海安全百家言”征文中获奖。这年,我受到集团军通报表彰,所在旅给我记二等功一次。

平台就是舞台,付出才有收获。盘点战士阶段的这8年,无论是在基层当兵还是在媒体见学,无论涉足对台宣传还是从事对内报道,我都力争将每一个平台、每一次机会当作锻造自己的磨刀石,拿岗位当考验,把机会当追求,步步脚踏实地,处处抓铁有痕。这个时段,我不能说每一点都做到了极致,但最起码没有留下太多遗憾。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才能创造奇迹。梦想其实并没有那么遥远,只要学会精彩追逐。2001年9月,我提干被保送到军事经济学院上学。军校两年,我在完成学业的同时,编印校报50期计10万余份,并受邀为多个学员队作新闻写作知识讲座。期间,作为唯一的一名学员,学院还给我记三等功一次。

2004年,是我军校毕业的第二年。7月份,我由旅后勤部调到旅政治部宣传科负责报道工作。当时的情况是:报道骨干青黄不接,半年过去了,在媒体见稿寥寥无几。说实话,我当时压力很大。对如何尽快扭转这个局面,我向旅领导建议后走了三步棋:一是组织营连政工干部召开新闻线索汇报会;二是给机关干部赋予见稿指标;三是邀请媒体记者到部队组稿。一段时间后,旅里新闻报道工作就打了个翻身仗。

干工作要有激情,有激情才能焕发活力、产生动力。这种激情的来源,取决于你对岗位的热爱度和对职责的担当度。对于一名军事新闻工作者来说,强军一线就是他的生命。军事记者要永远奔腾在火热的强军一线,苦苦地行走、苦苦地思索、苦苦地搜寻、苦苦地琢磨,用手中的笔和胸膛里的那份责任、那种激情,去描绘打赢风采、讴歌强军尖兵。

2008年,对我来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正在家休假的我来不及体验初为人父的那份喜悦,就匆匆告别产床上的妻子和襁褓里的孩子,随大部队日夜兼程赶赴四川灾区。攀悬崖、过断桥、趟激流、搭人梯……两个多月的日日夜夜,我白天到救灾一线采访记录抗震官兵的感人事迹,晚上在闷热难耐、蚊虫叮咬的帐篷里赶写稿件。《龙门山上写大爱》《巴蜀大地铸丰碑》……抗震期间,在各类媒体发稿120多篇,推出了以《神勇旅长》为代表的3个在全国全军叫得响的重大典型。

磨砺受益终生,经历让人难忘。那次抗震,我只不过是尽了一名新闻工作者应尽的职责,然而,组织却给了我很高的荣誉,集团军给我记二等功一次。

人生就是一段旅程,是一段从青涩走向成熟的旅程。而我则相信,真正的成熟,是从不抱怨和勇担当开始的。2009年8月,集团军政治部调我到军里工作。从旅机关到军机关,单位变了,岗位转了,门槛高了,视野宽了,与之相应的工作标准、自身要求也必须提升。

有担当才能勇于奉献,有情怀才能无愧职责。工作中,虽然不能样样顺利,但必须事事尽心。几年来,我先后参与了“砺兵—2008”跨区涉外实兵对抗演习、“前锋—2009A”实兵对抗演习、“前锋—2010”城市进攻战斗演习、“前锋—2013B”迎外演习和“2016—青铜峡”创新陆军综合火力打击演练等20多次演训任务的新闻宣传。数次历练使我深刻体悟到,每一个不曾充实的日子,都是对时光的最大辜负。新闻人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个正面或侧面的“记录者”,而应追求一种理性与感性兼具的姿态,做一名富有思想和责任感的“建设者”。

一个好的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和标杆,能够引领建设方向、立起建设标准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实践中,我注重在调研中发现典型、推荐典型和宣传典型,先后参与并推出了锻造打赢尖刀的英雄连队杨根思连、痴心打赢的彝族“兵王”吉克克的、从步兵班走出的狙击“枪王”杨磊等一批先进典型;撰写的《彝族雄鹰》《“OK士官”的维和传奇》典型宣传稿件,被中央主流媒体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透析部队建设矛盾和经验做法,为中央媒体撰写的20多篇内参稿件,多篇得到上层领导批示。

新闻是常干常新的事业。常干,需要扑下身子持之以恒;常新,需要勤动脑子锐意求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部队每年的工作几乎都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同样的工作、同样的时节、类似的做法,如何写出别样精彩?可以说,这一直是我思考和努力的方向。一次,集团军所属某团开展“赞颂科学发展成就、忠实履行历史使命”教育试点。为把普通的教育写活、写出新意,让受众耐读耐看,我反复捉摸,最后运用战士语言和大白话撰写的《原来,教育可以这么搞》一文,在解放军报以半版形式刊发后,无论是写法还是语境,在读者中都产生了强烈共鸣。

古希腊时戴尔菲城的神庙大门上镌刻着一句警言:认识你自己。正如托尔斯泰所说:“一个人好比是一个分数,实际能力是分子,对自己的估量是分母。若对自己估量过高,那么得出的结果就越小。”其实,每个人对自己并不是很了解,尤其是对自己实际能力究竟有多高,心里没有底数。这不仅是人们常常存在的一个误区,而且往往也是人类社会很难超越的一个人性固有弱点。

学习是一种修养,坚持让人受益。只有在学习中拓展、善思,才能取得跬步千里的卓越成就和土积成山的辉煌事业。作为新闻工作者,写作在路上,学习也永无至境。在认识到自身素质差距的同时,我利用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河南日报社、前卫报社和南京政治学院、西安政治学院、国防信息学院等媒体与院校实习培训之机,见贤思齐,弥短补缺,完善自我,一系列素质升级的过程,为我从事和主抓新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能力基础。

新闻报道工作是一门爬格子、伤脑筋、耐寂寞的苦差事。尤其是作为军一级单位的新闻骨干,既要上通下达协调矛盾,又要围绕中心抓好宣传,发挥着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工作中,我坚持做到:领导关注的稿子马上写、报社约定的命题迅速写、经常性的报道主动写、部队提供的线索尽快写、时效性强的新闻立即写。

我一直认为,新闻实际上是一门思维的学问,思考更重于写作。分管这项工作期间,我坚持凡事想在前、谋在前、跑在前、干在前,所以很多时候,上稿也总是走在了前。

一个人取得进步的过程,就是他无愧职责、献身使命和被组织认可的过程。2012年6月,我任职满3年。当时集团军副团职干部超编,对于能否升职,我心里没底。令我没想到的是,组织上还是给我提了职。随集团军海训指导组在濒海指导部队训练的我,欣闻这一消息,内心深处无尽的感慨中过多地包涵了一句话:付出就有回报;不付出,一点收获的希望都没有。

一切成功的背后都有责任和担当的傲然挺立。从某种意义上说,懂得了责任,便懂得了人生的意义;领悟了担当,便领悟了使命的真谛。责任激发无穷动力,担当铸就无上光荣。

新闻之路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踏上这条征途,与新闻结下不解之缘,就是汗水与硕果的交集,是黑夜对黎明的坚守。梦想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在勇于展翅中不断追逐,翱翔奋飞。

解放军报社原总编辑谭健少将曾撰文指出,“文字仍然是王道”。二十多载的军旅新闻之路,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我要真诚地给“文字”敬一个军礼,由衷地感谢您引我走上圆梦之路,感谢您带我走进那美伦美幻的追梦世界。

我在军营追梦,惟愿花开的季节,所有和文字有关的梦、与新闻有缘的梦,都能绽放别样异彩。

注:该文2016年8月25日开封日报刊发

军报记者微信发布

作者:杨西河;

梦想,是一种意识里的追求,动力的源泉,意指梦中怀想,也指理想抱负。对于梦想,一个人只要执著持久地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梦想成真,如愿初衷。

如果说,选择从军是为了践诺小时候的梦想,那么选择军旅新闻之路,则是我对曾经萌发的这一梦想付诸最虔诚地追逐。

我真正开始学写新闻,是在1994年的春天。新兵下连不久,团里组织的一次问卷调查为我开启了实现梦想之旅。

问卷中有一项需填写个人特长爱好,我毫不犹豫地写上了“新闻写作”四个字。之所以这么填,一方面是受我二哥影响。二哥曾是县里的通讯员,他厚厚的一沓发稿剪贴本我拜读过,深为二哥的名字能登上报纸、变成铅字而自豪。曾梦想着,将来能干这一行该多好。另一方面,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学过新闻写作常识,我还订阅了《新闻采编》杂志,尝试着给县广播电台投过稿,知道什么是新闻五要素,略有写作基础。

现在回想,也很巧,机遇可能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吧。当时在问卷中填写个人特长爱好的时候,我并没有多想什么,只是实事求是罢了,但令我没想到的是,一周后,团政治处通知我去参加新闻报道骨干培训。

圆梦的机会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在团部培训期间,我如饥似渴学习新闻写作知识,坚持勤写多练,笔耕不倦。处女作《六儿童夜迷路,解放军送家中》变成铅字时,望着那份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报纸,内心深处波涛汹涌,久久难以平静。

水滴石穿,贵在坚持。最简单的是坚持,最难的仍是坚持。培训结束回连队不久,营里把我调整到营部,赋予我营部书记和报道员职责。那时候,我白天忙着处理文书工作,晚上加班赶写新闻稿件,日复一日,在紧张忙碌中,3年时光很快过去。从萝卜条、火柴盒到大块头,报纸上时不时有我的名字。在这期间,我还于1995年3月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

人生就是一座山,目标就是绝寒山顶绽放的雪莲。人生的过程,就是不断攀登的过程,毅力就是攀登的绳索。无论山有多高,崖有多险,屏气凝神,瞄准每个攀登的点,一登一攀,看似简单的动作被重复着,千遍万遍,必达山顶。人生必须有目标,有目标就有攀登。

我服役的第四个年头,师后勤部调我去当报道员。没有经过团一级历练,从营部直接到师部,我能干好工作、不负厚望吗?当时心里七上八下,但我暗下决心:勤写稿、多发稿、上大稿。后来,实际工作给出了响亮回答。

脚上沾了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师后勤部,我主要负责机关、医院、农场和汽车营的新闻宣传。后勤系统单位多、摊子大、保障任务重,到处都是鲜活的新闻素材。我常常是白天采访,晚上写稿,一年下来发稿百余篇,年底还立了三等功。

1998年,是我超期服役的最后一年,也是军队编制体制调整改革的开局之年。这年10月,我所在的师要精简成旅。如果年底转不了志愿兵,就要面临退伍。从当时形势看,我年底转志愿兵的希望十分渺茫。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报纸上看到河南科技报招聘记者,当时我正在河南日报社学习,在大家建议下,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前去应聘。令我没想到的是,报社领导看了我厚厚的一沓发稿剪贴本后说:“大学生文化程度高,实践经验少,你来了就能干活,我们十分欢迎!”

那时,我在河南日报社学习也将期满。在接到河南科技报的聘用通知后,我兴致勃勃地前去报到。一周后,报社为我颁发了盖有钢印的记者证,月薪定为850元。正当干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师里打电话说部队精简开始,让我抓紧回去。临回部队时报社领导说:“如果转不了志愿兵,回来还接着干!”

漫漫人生路,有无数的选择,但紧要处只有那么几步。当时,科长找我谈话:“要退伍,马上就能走。留下来,年底也不一定能转志愿兵。”科长的话真诚实在、入木三分。

人生有许多重要转折,常常会遇到不少“十字路口”。按照惯性思维,很可能非此即彼,非东即西。其实,观念一变天地宽,“十字路口”可能是“米字路口”,有许多可供选择的空间和余地,只要善于把握、顺势而行,定会走出新的天地。

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我思索良久,觉得这么多年都是部队培养了我,到地方工作的机会以后会很多,而留下服役只有这么一次机会。于是,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留队。年底,在指标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师党委把我作为报道骨干改转志愿兵保留了下来。

奋斗成就事业,梦想让每个人与众不同。执著总有所获,奉献演绎精彩。从战士到志愿兵,胶鞋换成了皮鞋。这一转变,也是我当初参军时连想都不敢想的最大愿望。

1999年,旅里选派我到济南军区联络系统协助对台宣传。期间,撰写的《“台独”对台军官兵有害无利》《台湾的真正安全系于祖国统一》等20多篇评论,先后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海峡之声广播电台播发,多篇在总政治部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的“我是中国人”“台海安全百家言”征文中获奖。这年,我受到集团军通报表彰,所在旅给我记二等功一次。

平台就是舞台,付出才有收获。盘点战士阶段的这8年,无论是在基层当兵还是在媒体见学,无论涉足对台宣传还是从事对内报道,我都力争将每一个平台、每一次机会当作锻造自己的磨刀石,拿岗位当考验,把机会当追求,步步脚踏实地,处处抓铁有痕。这个时段,我不能说每一点都做到了极致,但最起码没有留下太多遗憾。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才能创造奇迹。梦想其实并没有那么遥远,只要学会精彩追逐。2001年9月,我提干被保送到军事经济学院上学。军校两年,我在完成学业的同时,编印校报50期计10万余份,并受邀为多个学员队作新闻写作知识讲座。期间,作为唯一的一名学员,学院还给我记三等功一次。

2004年,是我军校毕业的第二年。7月份,我由旅后勤部调到旅政治部宣传科负责报道工作。当时的情况是:报道骨干青黄不接,半年过去了,在媒体见稿寥寥无几。说实话,我当时压力很大。对如何尽快扭转这个局面,我向旅领导建议后走了三步棋:一是组织营连政工干部召开新闻线索汇报会;二是给机关干部赋予见稿指标;三是邀请媒体记者到部队组稿。一段时间后,旅里新闻报道工作就打了个翻身仗。

干工作要有激情,有激情才能焕发活力、产生动力。这种激情的来源,取决于你对岗位的热爱度和对职责的担当度。对于一名军事新闻工作者来说,强军一线就是他的生命。军事记者要永远奔腾在火热的强军一线,苦苦地行走、苦苦地思索、苦苦地搜寻、苦苦地琢磨,用手中的笔和胸膛里的那份责任、那种激情,去描绘打赢风采、讴歌强军尖兵。

2008年,对我来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正在家休假的我来不及体验初为人父的那份喜悦,就匆匆告别产床上的妻子和襁褓里的孩子,随大部队日夜兼程赶赴四川灾区。攀悬崖、过断桥、趟激流、搭人梯……两个多月的日日夜夜,我白天到救灾一线采访记录抗震官兵的感人事迹,晚上在闷热难耐、蚊虫叮咬的帐篷里赶写稿件。《龙门山上写大爱》《巴蜀大地铸丰碑》……抗震期间,在各类媒体发稿120多篇,推出了以《神勇旅长》为代表的3个在全国全军叫得响的重大典型。

磨砺受益终生,经历让人难忘。那次抗震,我只不过是尽了一名新闻工作者应尽的职责,然而,组织却给了我很高的荣誉,集团军给我记二等功一次。

人生就是一段旅程,是一段从青涩走向成熟的旅程。而我则相信,真正的成熟,是从不抱怨和勇担当开始的。2009年8月,集团军政治部调我到军里工作。从旅机关到军机关,单位变了,岗位转了,门槛高了,视野宽了,与之相应的工作标准、自身要求也必须提升。

有担当才能勇于奉献,有情怀才能无愧职责。工作中,虽然不能样样顺利,但必须事事尽心。几年来,我先后参与了“砺兵—2008”跨区涉外实兵对抗演习、“前锋—2009A”实兵对抗演习、“前锋—2010”城市进攻战斗演习、“前锋—2013B”迎外演习和“2016—青铜峡”创新陆军综合火力打击演练等20多次演训任务的新闻宣传。数次历练使我深刻体悟到,每一个不曾充实的日子,都是对时光的最大辜负。新闻人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个正面或侧面的“记录者”,而应追求一种理性与感性兼具的姿态,做一名富有思想和责任感的“建设者”。

一个好的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和标杆,能够引领建设方向、立起建设标准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实践中,我注重在调研中发现典型、推荐典型和宣传典型,先后参与并推出了锻造打赢尖刀的英雄连队杨根思连、痴心打赢的彝族“兵王”吉克克的、从步兵班走出的狙击“枪王”杨磊等一批先进典型;撰写的《彝族雄鹰》《“OK士官”的维和传奇》典型宣传稿件,被中央主流媒体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透析部队建设矛盾和经验做法,为中央媒体撰写的20多篇内参稿件,多篇得到上层领导批示。

新闻是常干常新的事业。常干,需要扑下身子持之以恒;常新,需要勤动脑子锐意求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部队每年的工作几乎都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同样的工作、同样的时节、类似的做法,如何写出别样精彩?可以说,这一直是我思考和努力的方向。一次,集团军所属某团开展“赞颂科学发展成就、忠实履行历史使命”教育试点。为把普通的教育写活、写出新意,让受众耐读耐看,我反复捉摸,最后运用战士语言和大白话撰写的《原来,教育可以这么搞》一文,在解放军报以半版形式刊发后,无论是写法还是语境,在读者中都产生了强烈共鸣。

古希腊时戴尔菲城的神庙大门上镌刻着一句警言:认识你自己。正如托尔斯泰所说:“一个人好比是一个分数,实际能力是分子,对自己的估量是分母。若对自己估量过高,那么得出的结果就越小。”其实,每个人对自己并不是很了解,尤其是对自己实际能力究竟有多高,心里没有底数。这不仅是人们常常存在的一个误区,而且往往也是人类社会很难超越的一个人性固有弱点。

学习是一种修养,坚持让人受益。只有在学习中拓展、善思,才能取得跬步千里的卓越成就和土积成山的辉煌事业。作为新闻工作者,写作在路上,学习也永无至境。在认识到自身素质差距的同时,我利用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河南日报社、前卫报社和南京政治学院、西安政治学院、国防信息学院等媒体与院校实习培训之机,见贤思齐,弥短补缺,完善自我,一系列素质升级的过程,为我从事和主抓新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能力基础。

新闻报道工作是一门爬格子、伤脑筋、耐寂寞的苦差事。尤其是作为军一级单位的新闻骨干,既要上通下达协调矛盾,又要围绕中心抓好宣传,发挥着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工作中,我坚持做到:领导关注的稿子马上写、报社约定的命题迅速写、经常性的报道主动写、部队提供的线索尽快写、时效性强的新闻立即写。

我一直认为,新闻实际上是一门思维的学问,思考更重于写作。分管这项工作期间,我坚持凡事想在前、谋在前、跑在前、干在前,所以很多时候,上稿也总是走在了前。

一个人取得进步的过程,就是他无愧职责、献身使命和被组织认可的过程。2012年6月,我任职满3年。当时集团军副团职干部超编,对于能否升职,我心里没底。令我没想到的是,组织上还是给我提了职。随集团军海训指导组在濒海指导部队训练的我,欣闻这一消息,内心深处无尽的感慨中过多地包涵了一句话:付出就有回报;不付出,一点收获的希望都没有。

一切成功的背后都有责任和担当的傲然挺立。从某种意义上说,懂得了责任,便懂得了人生的意义;领悟了担当,便领悟了使命的真谛。责任激发无穷动力,担当铸就无上光荣。

新闻之路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踏上这条征途,与新闻结下不解之缘,就是汗水与硕果的交集,是黑夜对黎明的坚守。梦想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在勇于展翅中不断追逐,翱翔奋飞。

解放军报社原总编辑谭健少将曾撰文指出,“文字仍然是王道”。二十多载的军旅新闻之路,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我要真诚地给“文字”敬一个军礼,由衷地感谢您引我走上圆梦之路,感谢您带我走进那美伦美幻的追梦世界。

我在军营追梦,惟愿花开的季节,所有和文字有关的梦、与新闻有缘的梦,都能绽放别样异彩。

注:该文2016年8月25日开封日报刊发

军报记者微信发布

作者:杨西河;


相关文章

  • 二年级上学期美术
  • 军营坊小学 音乐 课备课卡 军营坊小学 音乐 课备课卡 师:对,因为这三种颜色是其它颜色调不出来的,但是它们却能互相调配出许多颜色,同时三种颜色混调时可成为灰色.红红.蓝蓝是来自色彩王国里基础的三种颜色,为了让我们记住它们,大家一起来学习首 ...查看


  • 军营男子汉
  • 军营男子汉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没有想去打仗. 只是因为祖国的需要,我才扛起了枪, 失掉不少致富的机会,丢掉许多梦想. 噢!扔掉一堆时髦的打扮, 换来这套军装. 欧欧!军营男子汉! 欧欧!军营男子汉! 失掉不少致富的机会, 丢掉许多梦想. 噢 ...查看


  • 我的军营梦
  • 我的军营梦 小时候有个梦,一个军营梦,长大后知道,这只能是个梦. 从我懂事的时候起,我对军人便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究其原因,应该说来自于学校教育及受当时的电影影响.小学课堂上,那篇<谁是最可爱的人>给我幼小的心灵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查看


  • 初中军训酸甜苦辣的生活初二五班 樊帆
  • 闭上双眼,我至今还久久不能忘记:闭上双眼,五星红旗便冉冉升起在我的眼前:闭上双眼,教官的打声骂声便缭绕在我的耳边:闭上双眼--那时军营的别致画面便一张一张地浮现. (一) 酸,是我心中的酸,是我心中教官的酸,是我心中军旅生活的酸. 我喜欢绿 ...查看


  • 当兵祝福语
  • 当兵祝福语 1.雄鹰喜欢高远的天空,航船喜欢辽阔的海洋,骏马喜欢千里疆场,好男儿就该志在四方,参军当兵保卫国防,建功立业美名扬.祝你参军实现梦想,早日赢得军功章! 2.蛟龙跃大海,雄鹰博苍穹.依法服兵役,好男要当兵.为国尽义务,责任记心中. ...查看


  • 难忘啊!我的老班长
  • 难忘啊!我的老班长 担两肩霜花,裹十里长风. 岁月如流,流走了峥嵘的军旅春秋,流到了今天最想回避而又无法回避的时候. 回望昨天,其实我变得太多太多,军营砥砺,岁月沧桑,在您的鞭策.帮助.关心和照顾下,使我更加成熟和坚强.八个365天的风霜雨 ...查看


  • 军营生活日活动方案
  • 开展军营生活日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使学员感受当代革命军人的生活,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国防观念,巩固消防意识,使广大学员能够投入队列生活,自觉为学院校风.学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并发挥好"军政教导队作为学院重要维稳力量的队伍之一&q ...查看


  • 站在香港赤柱军营,凝望中国南海.伶仃洋--
  • 一次次,目光投向中国南海.伶仃洋. 这一次,站在自己的土地上,在中国香港,在驻香港部队赤柱军营,我把目光投向中国南海.伶仃洋-- 点击文尾阅读原文,观看VR 中国军网记者带你全景看香港赤柱炮台 @文天祥:千年哀叹 20年前,7月1日,清晨, ...查看


  • 绿色军营,金色畅想
  • 绿色军营,金色畅想 ------"喜迎建校70年,军训生活大家谈"演讲 曾有一个关于大学的梦,这梦染着金色的霞:曾有一个关于军营的梦,这梦融着绿色的光:如今这梦已不再是梦,而是这眼前的一草一木,是我身边的一言一行,是你脸 ...查看


  • 难忘的军营生活作文
  • [难忘的军营生活作文] 上个星期,学校带领我们四年级全体同学去雨花营地参加了一次严格的军训,三天的军训时间让我们体验了军营生活,难忘的军营生活作文. 第一天,每人发了一套绿军装.我们兴奋的换上了军装,立刻觉 得自己就是个军人,顿感精神抖擞.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