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高考作文的写作特点

第四部分:高考作文的写作特点

高考作文,除了它的文学性外,我们还得注意它的功能性,即选拨功能,所以,借鉴过去的经验,阅读和感悟2008年的高考作文特点,则势在必行!

18套作文试题,为我们解开了高考作文最基本的特点,总的来说,它要求我们具有精神上的自由、大胆地反思和假设、小心地求证思想、顺应自然的应变能力和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以去年满分作文予以说明:

如江苏满分作文“好奇心”片断:

开窑的那一瞬,金光四起,只听见丝丝裂响在我的周身回荡„„

景德名瓷

„„

好奇开窑

我被放进了那黑色的巨大窑窖中等待着烈火的焚烧。然而,我不畏惧,美丽的背后一定会有付出。我的命运就是这重重烈火的煅炼,我流泪„„

这一切都被那名年幼的孩子尽收眼底。他好奇地扭过头,望着我流着泪却坚毅的背影,眉头皱着,悲哀地目送我进入了炉窑。

„„

美丽积淀

„„

人们惊奇于我的美丽。那交错分布的裂纹,如丝如缕,纵横阡陌,如同肆意流过的泪痕那般清晰可见。

我微笑,在阳光下展现我晶莹剔透、水润明净般温润的身躯。我感谢那孩童的好奇心,是他的理解,他的单纯,他的好奇,成就了我今世的惊叹!

„„

本文起笔不凡,以诗意的“传奇”开篇。然后以“我”的角度述说了景德名瓷的产生的经过。一个莽撞的动作却成就了绝世之美!很有哲理。从本文中,不难看出,对题目内涵的把握既要做到“准”,更要在思维上“自由开放”,要有对已有的进行大胆的假设,才能写出如此漂亮之作!

如上海作文满分作文“他们”片断:

老通宝的悲剧

当读完茅盾的《春蚕》,或许每个人眼中都充满着泪水。老通宝的悲剧是三十年代中国农民的悲剧。

„„

进城的陈奂生

要推举一个人来代表八十年代的农民,陈奂生是个典型。

„„

孙少安的婚姻

翻开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孙少安的出场无非开启了中国农民的另一个转折。他的身上集合了农民的所有优点,他勤劳,他朴实,他善良,和老通宝、陈奂生不同,他读过书。虽然最后依然退回到一个旧的农民的角色,但短暂的读书经历却让他定义出自己的目标——希望凭借自己的力量撑起一个家的生活。他的目标激活了他的斗志。

„„

当视野投向我们身边的人时,一个特殊的群体来到我们面前——农民工,似乎现在社会的苦难似乎全部集合在他们身上。对此,我们应该反思,几代几世农民养育了我们这个民族,

可是我们将他们摆在什么位置呢?难道给予他们的只有漠然与歧视吗?难道他们在这个社会能扮演的只是弱势群体吗?反思是为了让这个社会更加完美,希望有一天所有农民将不再挤在社会的角落,接受着来自四面的歧视;希望有一天他们古铜色的面庞将挂上满意的永久的微笑!这就是大胆的反思精神的体现。从本文中,我们至少明白,关注我们身边的人或事,更有现实意义,也更有真情实感!

如重庆满分作文“在自然中生活”片断:

在自然中生活《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自然的第一个解释便是“自然界”,这三个普通的字组合在一起却让我们产生敬畏。千百年来,人们都在与自然界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越来越懂得如何在自然中生活。这不仅是一种状态,这还是一种境界,这更是一种本能。 晋代的陶渊明,你是后人的典范。„„

庄周,你的境界是无数人向往却又无法企及的。„„

在5.12地震中倒下的“短信妈妈”,你的行为让多少人动容。„„

在孤岛上的汶川县委书记王斌,你是13亿中国人的挂念。„„

我们向往自然,我们敬畏自然,我们却不怕自然灾害。„„

这是一篇典型的谈人与自然关系的满分作文,对于自然来说,我们不禁向往,敬畏,但也要勇敢地面对各种自然灾害,在与自然的“相搏”中,我们变得淡然、睿智;懂得感恩,学会了坚韧。

再如四川满分作文“震不垮的脊梁”片断:

2008年5月12日,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了一个叫汶川的地方,突如其来,突如其来„„许多感人的故事,浓缩了我们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许多英雄的身躯,筑成了中华民族震不垮的脊梁!

最难忘,那一个叫陈坚的人,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民,一个响当当的中国汉子,一个和他的名字名符其实的坚强的人„„我们震撼,因为我们知道,那是灾区人民坚强的缩影,那是中华民族坚强的缩影。

最难忘,一个叫谭千秋的物理老师,一个用生命诠释了师魂的人,一个和他的名字一样名垂千秋的人„„他的坚强却永远的刻在了我们的心里,刻在了一个民族的记忆里。多难兴邦,在大难面前,我们的民族显得无比的坚强。

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听着这些报道,看着那些画面,我们无不泪流满面,那不仅是悲伤的泪,那更是撼动我们心灵的泪,泪水中有人性的光辉,泪水中有一个民族与生俱来,生生不息的坚强,中华民族有震不垮的脊梁,大声的告诉世界,震不垮的脊梁屹立着我们民族的坚强!

在这场灾难面前,无数的普普通通的人,用他们的“脊梁”诠释了什么叫坚强,用他们的身躯书写了一个个大写的“人”字,他们的品德将光照千秋,他们的精神将为世人所赞扬!染色们屹立于世界东方时,不要忘记敢曾经托起民族精神的“脊梁”!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不仅明白了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更应该明白高考作文的写作特点。我相信,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对于2009年的考生来说,必然就有了一个明白而清晰的蓝图,必然也有了一个宏伟的目标。正如前人所说“文有法,而无定法。”如果没有这个法则,

所写的文章就没有明确的体例,就不能突出主题和中心;而如果只按一个固定的模式去写,那么文章又只会千篇一律、百文一面。其实,对于学生来说,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视野的宽阔,思维的灵敏,对文字的感悟都是极其重要的。学习一些“应考”的技巧,通过范文进行“临摹”,也未尝不可!

第五部分 高考作文常见病因及对策

病症一:走题

一、病因分析

考生作文走题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五种:

1.课外阅读量太少,阅读面太窄。

2.审题粗心,不能认真阅读考题。

3.辨析能力不强,或者缺少辨析程序。

4.对材料的把握缺少方法。一则材料提供给考生,可写的东西很多,但是命题者的意图是什么?这段材料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考生如果没有掌握把握材料的方法,往往会出现走题现象。

5.写作时缺少对写作过程的监控策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作家在完成对某一人物的塑造时,出错率较低的人往往在写作过程中有监控策略,而出错率较高的人则缺少这一点。因为缺少过程监控,所以常常会出现半路偏题的现象。

二、病文诊断

[题目]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请根据上面这则寓言,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文章片段]

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们对一个身体有先天残疾的人不能采取宽容的态度,枭也想有悦耳动听的歌声,一如残疾的朋友也想和正常人一样过着正常人的生活,但是人们为什么这么苛刻,非要去歧视别人,打击别人呢?枭已经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并且想通过迁徙躲避这种歧视,而别人为什么不能看到这一点,非得将歧视进行到底呢?学会宽容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要进修的功课,只有宽容,社会才能和谐,时代才能进步与发展。

[病文分析]

这则故事的主旨是什么?毫无疑问,命题者不是要我们谈宽容问题,而是告诉我们“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身缺点”的道理。因为材料重点在鸠的一句话:“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写文章要在话题材料的关键语句上动脑筋。

三、疗治技巧

那么如何避免走题、偏题现象呢?笔者的建议有两点:

(一)监控。即看到题目后一定不要省掉以下几个程序:

1.养成用笔画出话题材料中的关键词的习惯;

2.画出关键词后,要轻声读一下,并确认无误;

3.养成将关键词的近义词与关键词辨析的习惯,找准写作主旨;

4.如果是话题作文或者材料作文,务必为话题或材料出三个(至少两个)题目,然后想一想:命题者的目的是什么?比较哪一个题目更切合话题或材料,然后选出最佳的题目。

(二)紧扣。即确定了关键词或准确定位主旨后一定要记住:

1.引论部分必须扣住关键词,组织好中心句,即论点必须清晰;

2.每段都必须突出关键词;

3.每一次举例后,都必须析例,在析例时,别忘了突出关键词;

4.结尾一节要学会以关键词为中心,构造压缩性排比句。

病症二:结构欠缺

一、病因分析

考场作文时,由于时间紧,往往写得比较匆忙,就有可能会出现诸如结构无序、局部结构不完整或结构不规范等情况。其原因在于:

1.在写作前缺少精心设计;

2.在构思布局阶段,缺少辩证思维;

3.平时写议论性文章较少,或者在写作时缺少必要的理论指导;

4.对高考作文特别是议论文的要求理解不清,即使作文有文体不限的要求,也要让阅卷老

师看到你的结构功夫,结构太过简单,怎么能得到高分呢?

二、病文诊断

[题目](2006年高考浙江卷)

在汉语里,“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文章片段]

“说话”就是一件需要三思的事情。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不能收回,一旦口不择言说错了话或说了不合适的话,后悔都来不及。哪怕你本无意只是听者有心也不好。

有个笑话:一个人请几个朋友吃饭,其中一个按时到席。等了一会,东家急了:“怎么该来的还不来?”朋友一听,心想这不是说我不该来吗,就走了。这时恰巧又来了一个朋友,东家就对他说:“真是不该走的又走了。”第二个朋友一听也不高兴了,心想那该走的就是我喽,于是也走了。最后,那个东家把所有的客人都气跑了。

[病文分析]

作者举例来说明说话需要三思,这个例子非常好,但是,作者举完例子后就结束了,这样的局部结构显得不完整,缺少什么呢?缺少例析。我们可在事例后加上这样一段:“你看,东家好心请客,最终却一个客人也留不住,究其原因,还在于他说话前没有三思,随口说出的话又不能更改,最终导致事与愿违。如果他能做到三思而后言的话,我想结果一定如其所愿,主客皆大欢喜。由此可见,说话做事不能不‘三思’而后行啊!”

三、疗治技巧

(一)养成作文动笔前运思的好习惯。具体操作如下:

1.一定要在动笔前列出写作提纲;

2.列出提纲后,要学会思考下列问题:我的结构完整吗?我的文序是否清晰?我的论证结构是否详尽周到?

(二)规范与创新。

规范——在我们写作的初级阶段

模式一:横式结构(并列式结构)

1.概述一个与话题有关的故事(或介绍一则名言),引出中心论点;

2.第一分论点(阐述论点→举例→析例);

3.第二分论点(同上);

4.第三分论点(同上);

5.结论:申述论点,总结全文。

模式二:纵式结构(层进式结构)

1.概述一个与话题有关的故事(或介绍一则名言),引出论点;

2.用“是的,我们需要„„”之类的语言引出下文(第一层次论述);

3.用“我们不仅要„„我们更需要”这类的语言引出下文(第二层次论述);

4.用“除了上述两点外,更重要的是„„”之类的语言引出下文(第三层次论述);

5.结论:申述论点,总结全文。

创新——在我们学会规范之后

模式三:纵横交错式

1.讲述一个与话题有关的故事(或介绍一则名言),引出论点;

2.用压缩性的排比句阐述论点;

3.第一分论点(举例+例析→第一层次观点);

4.第二分论点(举例+例析→第二层次观点);

5.第三分论点(举例+例析→第三层次观点);

6.用压缩性的排比句申述论点,总结全文。

病症三:细节失误

一、病因分析

在写作过程中,考生常常犯下列错误,比如:有时将事例中的主人公张冠李戴,有时引用名人名言不准确,有时对人物的思想内涵把握不准,有时自己添加材料里没有的内容进行议论。这些错误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读书时,对重要内容不做笔记,造成记忆偏差。每个人每天都要吸纳许多信息,这些信息大多因时间的推移而被遗忘,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被留存,而这被留存的一部分如果不及时温习就会发生差错。

2.写作时缺少严谨的态度。平时作文中引用名言时,考生应养成通过查检来验证所引名言的准确性的好习惯。

3.平时读书缺少思考,缺少思辨。对所读内容缺少深度思考,阅读面狭窄,在写作时,就可能无中生有。

4.引用和分析材料时出现的错误源于考生在写作时的先验观念与主观臆断。先验观念导致其写作时按照自己的已有经验“信手”而写,主观臆断导致其写作时按照自己熟悉的写作内容凭空铺展。

二、病文诊断

[题目](2005年高考湖北卷)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则文字所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

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章片断]

居里夫人说过:“男人能做到的,女人也能做到。”不过她漏了下句:“女人能做到的,男人未必能做到。”我们要决定自己的道路。查泰莱夫人曾经说过:“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我们就是要做“出得厅堂,入得厨房”的女人,回到几十年以前的老路。而我心目中的夫君,不要求什么出将入相——那只怕忽然短命或祸事来临——只要“出有宝马奔驰靓车,入有别墅豪宅”,我就心满意足了。而这一切,要靠我们辛勤地梳妆打扮来完成。这,才是钓到金龟婿的唯一途径。这些学问,大学课堂里能教给我们吗?

[病文分析]

这篇作文据说是0分作文,我们抛开它的主旨不说,单看它的引用,我们就能发现问题。“男人能做到的,女人也能做到”和“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两句话是不是出自居里夫人和查泰莱夫人之口,这本身就有疑问。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居里夫人和查泰莱夫人都没有说过这样的话,是作者强加给她们的。前者是一句当代俗语,后一句话用自拿破仑的话“男人靠征服世界来征服女人;女人靠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考生随手瞎编名句造成的细节失误定会影响阅卷者的阅读心情,这样的作文分数怎么会高呢?

三、疗治技巧

为了避免细节失误,笔者建议:

(一)平时养成严谨求实的读书习惯。

1.准备摘录簿,随时摘录自己认为有用的作文材料,同时在摘录时,学会分类,便于检索;

2.平时作文遇到引用时,一定要认真核对原文,不出差错,日久天长,准确率会越来越高;

3.养成思辨式读书的好习惯,读透一位人物(作家、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等),对其生平、思想、成就了如指掌。

(二)注重掌握一些应试技巧,比如,当我们记忆不清,但是又需要引用时,我们可以采取间接引用法,即不用原文,不加引号,而是采用大意概述法,比如“某某曾经说过这样意思的话„„”,或者“古人有言”“记得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之类,这样,阅卷者就不会对此产生疑问。当我们不记得具体人物是谁时,我们可以采用模糊法,比如用“春秋战国时期曾经有一位君主”来代替某具体人物,这样总比你写错好得多,它至少说明你的谨慎和诚实。

第四部分:高考作文的写作特点

高考作文,除了它的文学性外,我们还得注意它的功能性,即选拨功能,所以,借鉴过去的经验,阅读和感悟2008年的高考作文特点,则势在必行!

18套作文试题,为我们解开了高考作文最基本的特点,总的来说,它要求我们具有精神上的自由、大胆地反思和假设、小心地求证思想、顺应自然的应变能力和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以去年满分作文予以说明:

如江苏满分作文“好奇心”片断:

开窑的那一瞬,金光四起,只听见丝丝裂响在我的周身回荡„„

景德名瓷

„„

好奇开窑

我被放进了那黑色的巨大窑窖中等待着烈火的焚烧。然而,我不畏惧,美丽的背后一定会有付出。我的命运就是这重重烈火的煅炼,我流泪„„

这一切都被那名年幼的孩子尽收眼底。他好奇地扭过头,望着我流着泪却坚毅的背影,眉头皱着,悲哀地目送我进入了炉窑。

„„

美丽积淀

„„

人们惊奇于我的美丽。那交错分布的裂纹,如丝如缕,纵横阡陌,如同肆意流过的泪痕那般清晰可见。

我微笑,在阳光下展现我晶莹剔透、水润明净般温润的身躯。我感谢那孩童的好奇心,是他的理解,他的单纯,他的好奇,成就了我今世的惊叹!

„„

本文起笔不凡,以诗意的“传奇”开篇。然后以“我”的角度述说了景德名瓷的产生的经过。一个莽撞的动作却成就了绝世之美!很有哲理。从本文中,不难看出,对题目内涵的把握既要做到“准”,更要在思维上“自由开放”,要有对已有的进行大胆的假设,才能写出如此漂亮之作!

如上海作文满分作文“他们”片断:

老通宝的悲剧

当读完茅盾的《春蚕》,或许每个人眼中都充满着泪水。老通宝的悲剧是三十年代中国农民的悲剧。

„„

进城的陈奂生

要推举一个人来代表八十年代的农民,陈奂生是个典型。

„„

孙少安的婚姻

翻开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孙少安的出场无非开启了中国农民的另一个转折。他的身上集合了农民的所有优点,他勤劳,他朴实,他善良,和老通宝、陈奂生不同,他读过书。虽然最后依然退回到一个旧的农民的角色,但短暂的读书经历却让他定义出自己的目标——希望凭借自己的力量撑起一个家的生活。他的目标激活了他的斗志。

„„

当视野投向我们身边的人时,一个特殊的群体来到我们面前——农民工,似乎现在社会的苦难似乎全部集合在他们身上。对此,我们应该反思,几代几世农民养育了我们这个民族,

可是我们将他们摆在什么位置呢?难道给予他们的只有漠然与歧视吗?难道他们在这个社会能扮演的只是弱势群体吗?反思是为了让这个社会更加完美,希望有一天所有农民将不再挤在社会的角落,接受着来自四面的歧视;希望有一天他们古铜色的面庞将挂上满意的永久的微笑!这就是大胆的反思精神的体现。从本文中,我们至少明白,关注我们身边的人或事,更有现实意义,也更有真情实感!

如重庆满分作文“在自然中生活”片断:

在自然中生活《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自然的第一个解释便是“自然界”,这三个普通的字组合在一起却让我们产生敬畏。千百年来,人们都在与自然界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越来越懂得如何在自然中生活。这不仅是一种状态,这还是一种境界,这更是一种本能。 晋代的陶渊明,你是后人的典范。„„

庄周,你的境界是无数人向往却又无法企及的。„„

在5.12地震中倒下的“短信妈妈”,你的行为让多少人动容。„„

在孤岛上的汶川县委书记王斌,你是13亿中国人的挂念。„„

我们向往自然,我们敬畏自然,我们却不怕自然灾害。„„

这是一篇典型的谈人与自然关系的满分作文,对于自然来说,我们不禁向往,敬畏,但也要勇敢地面对各种自然灾害,在与自然的“相搏”中,我们变得淡然、睿智;懂得感恩,学会了坚韧。

再如四川满分作文“震不垮的脊梁”片断:

2008年5月12日,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了一个叫汶川的地方,突如其来,突如其来„„许多感人的故事,浓缩了我们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许多英雄的身躯,筑成了中华民族震不垮的脊梁!

最难忘,那一个叫陈坚的人,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民,一个响当当的中国汉子,一个和他的名字名符其实的坚强的人„„我们震撼,因为我们知道,那是灾区人民坚强的缩影,那是中华民族坚强的缩影。

最难忘,一个叫谭千秋的物理老师,一个用生命诠释了师魂的人,一个和他的名字一样名垂千秋的人„„他的坚强却永远的刻在了我们的心里,刻在了一个民族的记忆里。多难兴邦,在大难面前,我们的民族显得无比的坚强。

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听着这些报道,看着那些画面,我们无不泪流满面,那不仅是悲伤的泪,那更是撼动我们心灵的泪,泪水中有人性的光辉,泪水中有一个民族与生俱来,生生不息的坚强,中华民族有震不垮的脊梁,大声的告诉世界,震不垮的脊梁屹立着我们民族的坚强!

在这场灾难面前,无数的普普通通的人,用他们的“脊梁”诠释了什么叫坚强,用他们的身躯书写了一个个大写的“人”字,他们的品德将光照千秋,他们的精神将为世人所赞扬!染色们屹立于世界东方时,不要忘记敢曾经托起民族精神的“脊梁”!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不仅明白了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更应该明白高考作文的写作特点。我相信,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对于2009年的考生来说,必然就有了一个明白而清晰的蓝图,必然也有了一个宏伟的目标。正如前人所说“文有法,而无定法。”如果没有这个法则,

所写的文章就没有明确的体例,就不能突出主题和中心;而如果只按一个固定的模式去写,那么文章又只会千篇一律、百文一面。其实,对于学生来说,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视野的宽阔,思维的灵敏,对文字的感悟都是极其重要的。学习一些“应考”的技巧,通过范文进行“临摹”,也未尝不可!

第五部分 高考作文常见病因及对策

病症一:走题

一、病因分析

考生作文走题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五种:

1.课外阅读量太少,阅读面太窄。

2.审题粗心,不能认真阅读考题。

3.辨析能力不强,或者缺少辨析程序。

4.对材料的把握缺少方法。一则材料提供给考生,可写的东西很多,但是命题者的意图是什么?这段材料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考生如果没有掌握把握材料的方法,往往会出现走题现象。

5.写作时缺少对写作过程的监控策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作家在完成对某一人物的塑造时,出错率较低的人往往在写作过程中有监控策略,而出错率较高的人则缺少这一点。因为缺少过程监控,所以常常会出现半路偏题的现象。

二、病文诊断

[题目]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请根据上面这则寓言,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文章片段]

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们对一个身体有先天残疾的人不能采取宽容的态度,枭也想有悦耳动听的歌声,一如残疾的朋友也想和正常人一样过着正常人的生活,但是人们为什么这么苛刻,非要去歧视别人,打击别人呢?枭已经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并且想通过迁徙躲避这种歧视,而别人为什么不能看到这一点,非得将歧视进行到底呢?学会宽容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要进修的功课,只有宽容,社会才能和谐,时代才能进步与发展。

[病文分析]

这则故事的主旨是什么?毫无疑问,命题者不是要我们谈宽容问题,而是告诉我们“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身缺点”的道理。因为材料重点在鸠的一句话:“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写文章要在话题材料的关键语句上动脑筋。

三、疗治技巧

那么如何避免走题、偏题现象呢?笔者的建议有两点:

(一)监控。即看到题目后一定不要省掉以下几个程序:

1.养成用笔画出话题材料中的关键词的习惯;

2.画出关键词后,要轻声读一下,并确认无误;

3.养成将关键词的近义词与关键词辨析的习惯,找准写作主旨;

4.如果是话题作文或者材料作文,务必为话题或材料出三个(至少两个)题目,然后想一想:命题者的目的是什么?比较哪一个题目更切合话题或材料,然后选出最佳的题目。

(二)紧扣。即确定了关键词或准确定位主旨后一定要记住:

1.引论部分必须扣住关键词,组织好中心句,即论点必须清晰;

2.每段都必须突出关键词;

3.每一次举例后,都必须析例,在析例时,别忘了突出关键词;

4.结尾一节要学会以关键词为中心,构造压缩性排比句。

病症二:结构欠缺

一、病因分析

考场作文时,由于时间紧,往往写得比较匆忙,就有可能会出现诸如结构无序、局部结构不完整或结构不规范等情况。其原因在于:

1.在写作前缺少精心设计;

2.在构思布局阶段,缺少辩证思维;

3.平时写议论性文章较少,或者在写作时缺少必要的理论指导;

4.对高考作文特别是议论文的要求理解不清,即使作文有文体不限的要求,也要让阅卷老

师看到你的结构功夫,结构太过简单,怎么能得到高分呢?

二、病文诊断

[题目](2006年高考浙江卷)

在汉语里,“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文章片段]

“说话”就是一件需要三思的事情。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不能收回,一旦口不择言说错了话或说了不合适的话,后悔都来不及。哪怕你本无意只是听者有心也不好。

有个笑话:一个人请几个朋友吃饭,其中一个按时到席。等了一会,东家急了:“怎么该来的还不来?”朋友一听,心想这不是说我不该来吗,就走了。这时恰巧又来了一个朋友,东家就对他说:“真是不该走的又走了。”第二个朋友一听也不高兴了,心想那该走的就是我喽,于是也走了。最后,那个东家把所有的客人都气跑了。

[病文分析]

作者举例来说明说话需要三思,这个例子非常好,但是,作者举完例子后就结束了,这样的局部结构显得不完整,缺少什么呢?缺少例析。我们可在事例后加上这样一段:“你看,东家好心请客,最终却一个客人也留不住,究其原因,还在于他说话前没有三思,随口说出的话又不能更改,最终导致事与愿违。如果他能做到三思而后言的话,我想结果一定如其所愿,主客皆大欢喜。由此可见,说话做事不能不‘三思’而后行啊!”

三、疗治技巧

(一)养成作文动笔前运思的好习惯。具体操作如下:

1.一定要在动笔前列出写作提纲;

2.列出提纲后,要学会思考下列问题:我的结构完整吗?我的文序是否清晰?我的论证结构是否详尽周到?

(二)规范与创新。

规范——在我们写作的初级阶段

模式一:横式结构(并列式结构)

1.概述一个与话题有关的故事(或介绍一则名言),引出中心论点;

2.第一分论点(阐述论点→举例→析例);

3.第二分论点(同上);

4.第三分论点(同上);

5.结论:申述论点,总结全文。

模式二:纵式结构(层进式结构)

1.概述一个与话题有关的故事(或介绍一则名言),引出论点;

2.用“是的,我们需要„„”之类的语言引出下文(第一层次论述);

3.用“我们不仅要„„我们更需要”这类的语言引出下文(第二层次论述);

4.用“除了上述两点外,更重要的是„„”之类的语言引出下文(第三层次论述);

5.结论:申述论点,总结全文。

创新——在我们学会规范之后

模式三:纵横交错式

1.讲述一个与话题有关的故事(或介绍一则名言),引出论点;

2.用压缩性的排比句阐述论点;

3.第一分论点(举例+例析→第一层次观点);

4.第二分论点(举例+例析→第二层次观点);

5.第三分论点(举例+例析→第三层次观点);

6.用压缩性的排比句申述论点,总结全文。

病症三:细节失误

一、病因分析

在写作过程中,考生常常犯下列错误,比如:有时将事例中的主人公张冠李戴,有时引用名人名言不准确,有时对人物的思想内涵把握不准,有时自己添加材料里没有的内容进行议论。这些错误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读书时,对重要内容不做笔记,造成记忆偏差。每个人每天都要吸纳许多信息,这些信息大多因时间的推移而被遗忘,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被留存,而这被留存的一部分如果不及时温习就会发生差错。

2.写作时缺少严谨的态度。平时作文中引用名言时,考生应养成通过查检来验证所引名言的准确性的好习惯。

3.平时读书缺少思考,缺少思辨。对所读内容缺少深度思考,阅读面狭窄,在写作时,就可能无中生有。

4.引用和分析材料时出现的错误源于考生在写作时的先验观念与主观臆断。先验观念导致其写作时按照自己的已有经验“信手”而写,主观臆断导致其写作时按照自己熟悉的写作内容凭空铺展。

二、病文诊断

[题目](2005年高考湖北卷)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则文字所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

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章片断]

居里夫人说过:“男人能做到的,女人也能做到。”不过她漏了下句:“女人能做到的,男人未必能做到。”我们要决定自己的道路。查泰莱夫人曾经说过:“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我们就是要做“出得厅堂,入得厨房”的女人,回到几十年以前的老路。而我心目中的夫君,不要求什么出将入相——那只怕忽然短命或祸事来临——只要“出有宝马奔驰靓车,入有别墅豪宅”,我就心满意足了。而这一切,要靠我们辛勤地梳妆打扮来完成。这,才是钓到金龟婿的唯一途径。这些学问,大学课堂里能教给我们吗?

[病文分析]

这篇作文据说是0分作文,我们抛开它的主旨不说,单看它的引用,我们就能发现问题。“男人能做到的,女人也能做到”和“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两句话是不是出自居里夫人和查泰莱夫人之口,这本身就有疑问。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居里夫人和查泰莱夫人都没有说过这样的话,是作者强加给她们的。前者是一句当代俗语,后一句话用自拿破仑的话“男人靠征服世界来征服女人;女人靠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考生随手瞎编名句造成的细节失误定会影响阅卷者的阅读心情,这样的作文分数怎么会高呢?

三、疗治技巧

为了避免细节失误,笔者建议:

(一)平时养成严谨求实的读书习惯。

1.准备摘录簿,随时摘录自己认为有用的作文材料,同时在摘录时,学会分类,便于检索;

2.平时作文遇到引用时,一定要认真核对原文,不出差错,日久天长,准确率会越来越高;

3.养成思辨式读书的好习惯,读透一位人物(作家、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等),对其生平、思想、成就了如指掌。

(二)注重掌握一些应试技巧,比如,当我们记忆不清,但是又需要引用时,我们可以采取间接引用法,即不用原文,不加引号,而是采用大意概述法,比如“某某曾经说过这样意思的话„„”,或者“古人有言”“记得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之类,这样,阅卷者就不会对此产生疑问。当我们不记得具体人物是谁时,我们可以采用模糊法,比如用“春秋战国时期曾经有一位君主”来代替某具体人物,这样总比你写错好得多,它至少说明你的谨慎和诚实。


相关文章

  • 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拟好提纲练写作省时保质
  • 近日,一些高三考生通过热线咨询如何备考的问题,不少考生认为写作能力的提升是个慢功夫,离高考就剩不到一个月时间,再练也不会有太大的改观.对此,河南省实验中学语文教研组长张胜老师认为,考生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其实在考前最后一个月,作文不仅要花时 ...查看


  • 高考作文:高考作文系列谈之一
  • 高考作文:高考作文系列谈之一 高考作文,是考查考生综合.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过的语文知识.技能.技巧表达思想,展现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的题型,它要求的能力因素有20多种:思想意识.知识见闻.生活阅历.生活经验.审美观点.创新精神.文化底蕴.形象思 ...查看


  • 湖北高考英语话题作文
  • 第五模块 短文写作 [考纲解读] 短文写作是一个高度综合性的题目,旨在考查考生的英语表达能力,看考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进行思想交流.该题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语要求,应用所学知识将所提示的信息组成行文连贯.文理畅通.语言得体的 ...查看


  • 关于任务型作文题的认识
  • 关于任务型作文题的认识: 作文试题考查明确增加了任务驱动的导向.如全国卷作文题拓展了材料的功能,在材料一如既往地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同时,还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发挥材料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 ...查看


  • 2012高考作文有效教学的十个基本策略
  • 高考作文有效教学的十个基本策略 华义平 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事关高考成败,故不可等闲视之.笔者现根据多年高考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与思考,谈谈对一些基本策略的认识,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 高考作文有效教学应首先重 ...查看


  •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计划
  •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计划(一)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在高考中取得不错的成 绩,平时的积累和领悟很重要,高三有效的复习方法也非常重要.临 考阶段的复习,应分清轻重缓急,不断总结提高.轻重缓急,指属于 记忆方面的内容, 如名句名篇, 可 ...查看


  • 从高考作文命题的价值取向看写作教学
  • 教学研究 从高考作文命题的价值取向看写作教学 ○韩德庆 亢世勇 摘 要:高考作文命题的价值取向,透视着起伏回转的当下社会思潮,反映了社会发展对人才选拔的间接要求和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成果,不仅影响到学生在考场上的整体发挥,同时对写作教学也产生 ...查看


  • 高考作文,议论文的写作特点!-掌门1对1
  • 高考作文,议论文的写作特点!-掌门1对1 (一).总述 它是以议论作为主要表达方式,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用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的一种文体.作者主要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或逻辑论证等手段,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方式,直接阐明自己的观点, ...查看


  • 巧妙构思成竹在胸
  • 考场作文是对一名高中生写作能力的一项综合考查.短短几十分钟,要想写出一篇文质兼美的优秀作文,实属不易.在整个写作过程当中,谋篇布局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正式行文之前,你要明确知道自己要运用哪种文体写作,要如何顺着一条线索分层次分步骤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