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违法犯罪对策研究

  提要本文在把握大学生犯罪特点、探讨犯罪根源的基础上,以掌握大学生违法犯罪的规律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预防,旨在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对已经违法犯罪的大学生,尽可能地进行挽救矫正,使其仍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现状;特征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大学阶段是青春勃发、奋发有为的黄金阶段,一直以来被人们视为精英和骄子。但是,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的报道频现各类媒体,2009年郑州市中原区法院依法审结了一起重大传播淫秽物品犯罪案件,涉案的12人中有5名大学生,又一次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密切关注与重视。之前的“马加爵案件”、“清华学子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等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的出现,让人触目惊心的同时也为之扼腕叹息。如何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扼制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已经成为亟须解决的一项严峻社会问题。本文以笔者在学生管理实践中所接触到的部分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着手,浅析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以及如何加以预防,从而探寻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现状       大学生群体是青少年群体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犯罪学研究中,对青少年的界定是14~25周岁。从20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青少年犯罪呈现逐年上升之势,近年来占到了刑事犯罪的80%,大学生犯罪占到了青少年犯罪的17%,占高校总人数的1.26%。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且以年平均2%~3%的速度上升,大学生犯罪在其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高,增长趋势十分明显。      二、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特点      相对社会其他涉罪的犯罪主体而言,大学生犯罪的范围、性质及其危害并没有质的区别,但也有其自身独特的一些特点,主要体现在:   (一)侵犯的客体以财产型为主,犯罪类型多样化。大学生违法犯罪涉及罪名多以财产型为主,绑架、杀人、伤害、强奸等侵害人身权案件也逐渐有所抬头的趋势。在大学校园里,70%以上的刑事案件主要涉及到盗窃罪、诈骗罪、抢劫罪等罪种,这些罪种所侵犯的客体都是财产所有人或管理人的财产利益,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类型案件。   (二)犯罪主体范围逐渐扩大化。犯罪主体范围扩大化包括几方面:一是从过去的犯罪学生主要来自高职高专与民办院校逐步向重点院校蔓延。例如,马加爵案件、刘海洋案件等一些名牌院校的学生犯罪;二是高学历犯罪增多,不乏硕士生、博士生;三是从年龄来看,朝低龄化趋势发展;四是从性别来看,受到一些拜金主义和享受主义思想的不良影响,女大学生违法犯罪比例增加。   (三)侵害客体。大学生犯罪侵害的客体多是熟悉的人,如同学、老乡。越熟悉的人越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   (四)犯罪后果。涉嫌盗窃罪的大学生们下手目标均是移动性强的个人物品,如手机、现金、信用卡、相机、随身听等,且涉案金额大小不一,但多数都在千元左右;而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情节一般轻伤为多,严重者则是将受害人身体某部位致残。   (五)犯罪团伙化、多元化和智能化。在大学校园里,集体团伙性的打架斗殴现象越来越突出,并且这种犯罪团伙经常伴以社会成员。大学生犯罪手段比一般犯罪表现出高智能、高技术以及高危害性。如编制、传播计算机病毒;利用计算机网络诈取钱财;制作、传播淫秽音像物品;利用生化知识研制毒品等。      三、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      毫无疑问,每个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都有个人、家庭、学校或者社会等多方面的背景基础,是社会多方面消极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一)社会原因。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着新的变化,价值取向呈文化多元、选择多样、思想多变的发展态势。一方面一些大学生错误地以物质利益为尺度去评价个人得失。拜金主义、盲目追求高消费、对物质的需求欲望不断膨胀,党内腐败现象以及社会上不良现象和歪风邪气对大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诱发犯罪的动机和行为;另一方面一些非主流文化的负面影响及不同背景的西方文化、港台文化,如色情、暴力、荒谬、享乐主义以及极端个人主义文化及文化商业化作用下产生的文化糟粕等容易诱导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二)学校原因。学校是大学生从家庭走向社会,实现社会化的重要环节。由于高等学校过度地扩招生源,导致了某些高校重智育轻德育、管理体系跟不上学生数量的节奏、心理调查咨询工作滞后。另外,一些院校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不重视,课程设计单调,课时少,导致很多大学生对教育部规定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这类公共基础课也产生草率应付考试的心理,法治意识和法制观念并没有深入人心。   (三)家庭原因。家庭是人的第一生活环境。据专家分析,处于溺爱型家庭、打骂型家庭、放任型家庭、失和型家庭等“问题家庭”的大学生较之正常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犯罪,原因就在于缺乏适当的教育方法和健康的教育方式,往往只重视智力教育,而忽略了对子女健康人格的培养。所以说,家庭教育是影响大学生犯罪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四)自身原因。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典型群体,正处在学知识,长才干的时期,心理与生理正趋向成熟型转变阶段。他们感情丰富、思想活跃、感受灵敏,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但同时心理起伏大、易冲动,自控能力差、做事情欠缺考虑,缺少健康的爱情观,应对压力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很容易误入歧途,甚至诱发犯罪。此外,看到学生失业现象的频繁,感觉前途渺茫,极易产生消极颓废心理。同时,在大学生中存在藐视法律的心态,存在侥幸心理,不惜铤而走险。      四、大学生违法犯罪的预防对策      预防、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离不开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纠正不良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大学生要树立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就要注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坚定正确地人生信念,注重自身的政治素质、教育培养,增强公德意识,遇事要冷静分析、辨证思考、理智行事,杜绝任何盲目地冲动与跟从。   (二)开展良好的心理教育。21世纪,心理疾病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无形“杀手”。针对这些大学生不成熟的心理特点,高等院校要积极为大学生开展各种心理讲座,开设大学生心理咨询室。正确引导他们对两性、婚姻、事业、就业等问题的认识。特别是对于一些性格内心、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要特别留意、要特殊鼓励与照顾。全方位、多层次地提高大学生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正确引导大学生建立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尤其是大学生要

放弃偏激和自卑心理,热爱生活,使自己的心理处于轻松愉快之中。   (三)法制教育。我国法制正处在发展与完善时期,部分大学生面对一些发生的社会不正常现象,产生误解,片面地认为“目前,中国社会是一种人治社会,缺乏法制,凡是都能通过金钱、关系主宰一切的观念”,因此一些大学生恣意地以身试法。针对这些现象,高等院校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与司法机关加强联系,结合具体的案例教育学生,强化他们的法制观念。法制教育,不是片面地灌输法律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是把法律规范内化为大学生的内在价值准则和人格的核心,避免空谈理论,流于形式。   (四)完善学校管理制度。高校要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风和学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管理工作,建立公平公正的评议制度和严格的信息沟通机制,采取针对性措施健全管理约束机制,建立预防大学生犯罪的网络;配合有关执法部门综合整治,排除校园周围不健康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和干预,最终从体制上杜绝违法犯罪现象。   (五)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要在家庭生活中,通过每个成员良好的言行举止,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形成良好家风。同时,要积极与学校保持联系,时常关心与询问孩子在校的生活学习状况,听取管理方的意见,配合学校管理方的工作,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健康、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   (六)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社会各方要积极动员起来,为大学生营造一种良好而又健康的社会和谐氛围,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决不能唯利是图,诱导、教唆大学生从事违法犯罪事件,并积极举报、配合有关部门打击一切诱导或教唆大学生违法犯罪力量。同时,要对一些违法犯罪大学生事件持有包容的心态,要贯彻落实“教育、感化、挽救”方针,以“教育为主,以惩罚为辅”的原则,鼓励一些因一时之念,而又能积极改造的大学生早日回归社会,不能歧视、不带“有色眼镜”看待回归于社会的违法犯罪大学生。      主要参考文献:   [1]曹红卫.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原因和对策.文化建设,2006.12.   [2]方玉凤.大学生犯罪的特征、根源与预防对策.文教资料,2006.7.   [3]中国毕业生网,200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   [4]王先众,陈康.贵州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研究,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6.

  提要本文在把握大学生犯罪特点、探讨犯罪根源的基础上,以掌握大学生违法犯罪的规律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预防,旨在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对已经违法犯罪的大学生,尽可能地进行挽救矫正,使其仍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现状;特征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大学阶段是青春勃发、奋发有为的黄金阶段,一直以来被人们视为精英和骄子。但是,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的报道频现各类媒体,2009年郑州市中原区法院依法审结了一起重大传播淫秽物品犯罪案件,涉案的12人中有5名大学生,又一次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密切关注与重视。之前的“马加爵案件”、“清华学子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等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的出现,让人触目惊心的同时也为之扼腕叹息。如何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扼制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已经成为亟须解决的一项严峻社会问题。本文以笔者在学生管理实践中所接触到的部分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着手,浅析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以及如何加以预防,从而探寻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现状       大学生群体是青少年群体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犯罪学研究中,对青少年的界定是14~25周岁。从20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青少年犯罪呈现逐年上升之势,近年来占到了刑事犯罪的80%,大学生犯罪占到了青少年犯罪的17%,占高校总人数的1.26%。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且以年平均2%~3%的速度上升,大学生犯罪在其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高,增长趋势十分明显。      二、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特点      相对社会其他涉罪的犯罪主体而言,大学生犯罪的范围、性质及其危害并没有质的区别,但也有其自身独特的一些特点,主要体现在:   (一)侵犯的客体以财产型为主,犯罪类型多样化。大学生违法犯罪涉及罪名多以财产型为主,绑架、杀人、伤害、强奸等侵害人身权案件也逐渐有所抬头的趋势。在大学校园里,70%以上的刑事案件主要涉及到盗窃罪、诈骗罪、抢劫罪等罪种,这些罪种所侵犯的客体都是财产所有人或管理人的财产利益,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类型案件。   (二)犯罪主体范围逐渐扩大化。犯罪主体范围扩大化包括几方面:一是从过去的犯罪学生主要来自高职高专与民办院校逐步向重点院校蔓延。例如,马加爵案件、刘海洋案件等一些名牌院校的学生犯罪;二是高学历犯罪增多,不乏硕士生、博士生;三是从年龄来看,朝低龄化趋势发展;四是从性别来看,受到一些拜金主义和享受主义思想的不良影响,女大学生违法犯罪比例增加。   (三)侵害客体。大学生犯罪侵害的客体多是熟悉的人,如同学、老乡。越熟悉的人越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   (四)犯罪后果。涉嫌盗窃罪的大学生们下手目标均是移动性强的个人物品,如手机、现金、信用卡、相机、随身听等,且涉案金额大小不一,但多数都在千元左右;而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情节一般轻伤为多,严重者则是将受害人身体某部位致残。   (五)犯罪团伙化、多元化和智能化。在大学校园里,集体团伙性的打架斗殴现象越来越突出,并且这种犯罪团伙经常伴以社会成员。大学生犯罪手段比一般犯罪表现出高智能、高技术以及高危害性。如编制、传播计算机病毒;利用计算机网络诈取钱财;制作、传播淫秽音像物品;利用生化知识研制毒品等。      三、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      毫无疑问,每个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都有个人、家庭、学校或者社会等多方面的背景基础,是社会多方面消极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一)社会原因。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着新的变化,价值取向呈文化多元、选择多样、思想多变的发展态势。一方面一些大学生错误地以物质利益为尺度去评价个人得失。拜金主义、盲目追求高消费、对物质的需求欲望不断膨胀,党内腐败现象以及社会上不良现象和歪风邪气对大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诱发犯罪的动机和行为;另一方面一些非主流文化的负面影响及不同背景的西方文化、港台文化,如色情、暴力、荒谬、享乐主义以及极端个人主义文化及文化商业化作用下产生的文化糟粕等容易诱导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二)学校原因。学校是大学生从家庭走向社会,实现社会化的重要环节。由于高等学校过度地扩招生源,导致了某些高校重智育轻德育、管理体系跟不上学生数量的节奏、心理调查咨询工作滞后。另外,一些院校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不重视,课程设计单调,课时少,导致很多大学生对教育部规定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这类公共基础课也产生草率应付考试的心理,法治意识和法制观念并没有深入人心。   (三)家庭原因。家庭是人的第一生活环境。据专家分析,处于溺爱型家庭、打骂型家庭、放任型家庭、失和型家庭等“问题家庭”的大学生较之正常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犯罪,原因就在于缺乏适当的教育方法和健康的教育方式,往往只重视智力教育,而忽略了对子女健康人格的培养。所以说,家庭教育是影响大学生犯罪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四)自身原因。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典型群体,正处在学知识,长才干的时期,心理与生理正趋向成熟型转变阶段。他们感情丰富、思想活跃、感受灵敏,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但同时心理起伏大、易冲动,自控能力差、做事情欠缺考虑,缺少健康的爱情观,应对压力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很容易误入歧途,甚至诱发犯罪。此外,看到学生失业现象的频繁,感觉前途渺茫,极易产生消极颓废心理。同时,在大学生中存在藐视法律的心态,存在侥幸心理,不惜铤而走险。      四、大学生违法犯罪的预防对策      预防、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离不开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纠正不良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大学生要树立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就要注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坚定正确地人生信念,注重自身的政治素质、教育培养,增强公德意识,遇事要冷静分析、辨证思考、理智行事,杜绝任何盲目地冲动与跟从。   (二)开展良好的心理教育。21世纪,心理疾病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无形“杀手”。针对这些大学生不成熟的心理特点,高等院校要积极为大学生开展各种心理讲座,开设大学生心理咨询室。正确引导他们对两性、婚姻、事业、就业等问题的认识。特别是对于一些性格内心、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要特别留意、要特殊鼓励与照顾。全方位、多层次地提高大学生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正确引导大学生建立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尤其是大学生要

放弃偏激和自卑心理,热爱生活,使自己的心理处于轻松愉快之中。   (三)法制教育。我国法制正处在发展与完善时期,部分大学生面对一些发生的社会不正常现象,产生误解,片面地认为“目前,中国社会是一种人治社会,缺乏法制,凡是都能通过金钱、关系主宰一切的观念”,因此一些大学生恣意地以身试法。针对这些现象,高等院校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与司法机关加强联系,结合具体的案例教育学生,强化他们的法制观念。法制教育,不是片面地灌输法律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是把法律规范内化为大学生的内在价值准则和人格的核心,避免空谈理论,流于形式。   (四)完善学校管理制度。高校要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风和学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管理工作,建立公平公正的评议制度和严格的信息沟通机制,采取针对性措施健全管理约束机制,建立预防大学生犯罪的网络;配合有关执法部门综合整治,排除校园周围不健康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和干预,最终从体制上杜绝违法犯罪现象。   (五)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要在家庭生活中,通过每个成员良好的言行举止,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形成良好家风。同时,要积极与学校保持联系,时常关心与询问孩子在校的生活学习状况,听取管理方的意见,配合学校管理方的工作,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健康、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   (六)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社会各方要积极动员起来,为大学生营造一种良好而又健康的社会和谐氛围,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决不能唯利是图,诱导、教唆大学生从事违法犯罪事件,并积极举报、配合有关部门打击一切诱导或教唆大学生违法犯罪力量。同时,要对一些违法犯罪大学生事件持有包容的心态,要贯彻落实“教育、感化、挽救”方针,以“教育为主,以惩罚为辅”的原则,鼓励一些因一时之念,而又能积极改造的大学生早日回归社会,不能歧视、不带“有色眼镜”看待回归于社会的违法犯罪大学生。      主要参考文献:   [1]曹红卫.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原因和对策.文化建设,2006.12.   [2]方玉凤.大学生犯罪的特征、根源与预防对策.文教资料,2006.7.   [3]中国毕业生网,200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   [4]王先众,陈康.贵州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研究,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6.


相关文章

  • 青少年犯罪研究和对策
  •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在世界范围内被列为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已成为全球注目的社会问题.我国青少年犯罪人数逐年增多,涉及面广,并呈现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的发展趋势,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危害.在全部犯罪人员中,青少年犯罪比例最高,是 ...查看


  •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对策
  • [摘 要]分析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提出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意义,探讨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法律意识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C- 0 ...查看


  • 论边境走私犯罪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 摘 要 当今社会,在巨大利益的驱使引诱下,尤其是边境走私犯罪愈发严重,许多人都冒着犯罪的危险去边境从事走私活动.走私的猖獗,暴漏了我国在防治边境走私的对策上还做得不够完善:走私直接导致了国家税收流失,社会严重不公平,影响了现如今经济的稳定发 ...查看


  • 我国新型毒品犯罪现状及对策研究_宋琦
  • 第30卷2011年12月 情报杂志 JOURNALOFINTELLIGENCE Vol.30Dec.2011 我国新型毒品犯罪现状及对策研究 宋 琦 徐 军 廊坊065000)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摘 要 随着我国打击毒品犯罪工作的 ...查看


  • 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
  • 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 犯罪概念是犯罪学研究的首要问题,是犯罪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只有对犯罪学中的犯罪做出一个科学的.明确的界定,才能更好地开展对犯罪学理论中其他诸如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的研究,也唯有如此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查看


  •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摘要:青少年犯罪是一个极其复杂而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阐述了我国目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 并探讨了其预防对策, 对当今社会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 特点; 原因; ...查看


  • 传销违法犯罪活动的特征.打击的难点和对策
  • 传销违法犯罪活动的特征.打击的难点和对策 许珂 "传销"一词是从英文Multi Level Marketing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多层次相关联的经营方式.从商品经营营销学划分,传销也是"直销"范畴,直 ...查看


  • 流动人口犯罪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
  • XX市流动人口犯罪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 (一) 选题原因与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正飞快发展着.城市化必然会导致城市的扩张,城镇的增多,城镇人口会快速增加,而农村人口则会相应地减少.我国开始实行家庭承包制后,生产效率有了很大提高,近年 ...查看


  • 论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
  • 200 5年第2期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No.2 笙!!查.整篁!!塑 』旦坠翌垒!Q!曼生!!型呈竺!堡旦鱼竺!!宝篷 ∑竺!:!三量竺曼璺!鱼! 论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 冯宇平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