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现代思想下的传统文化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中国传统文化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因为其自身的哲学性与科学性,而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而在当今社会,因为新思想新理念的产生,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道路面临挑战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儒学,现代思想,社会主义

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在现代社会发展的今天,对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趋势,并不是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简单发展,更像一种古树立于峰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发展趋势。

正文: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其中主要代表是儒家文化。就现代社会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来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国家政策方面,社会意识存在方面,艺术学习及成就方面。

1国家政策方面;最能体现一种文化的社会地位的,莫过于其在政治文化中所起到的影响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正以其悠久的历史与鲜明的民族特点,科学的政治观与思想作为影响着中国政治发展。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确立,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开启了现代社会崭新的道德评价,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升华和发展,从是非、真伪、善恶、美丑、逸劳、乐苦、荣辱等多个层面构筑了社会主义新型文明价值目标体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中心的时代精神,用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去引领社会风尚,引导人民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形成健康向上安全有序的良好社会秩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

然而就其现行状态来看,人们在顺从型政治文化的熏陶下,对自己在政治体系输出方面的责任等有较明确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取向,而对政策本身的实际内涵并不在意。也就是说,人们对社会主义荣辱观都有较为明确的遵照意识,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去思考制度下思想文化方面的问题。与其说是人们实现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并使其成为一种制度,不如说是领导者直接向广大群众发出的思想教育。人们只听从,不思考,这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承。 2社会意识存在方面;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 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起到对现代人们的教化意义;其次,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就此为中国文化又增添了更多元素,就单论佛学,无疑是对中国人在为人处事中有巨大影响的传统文化。再有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2)

道德教化,是传统文化最具实际效用的现代化运用,但无论是从舆论,教育,还是社会教化,社会历练中表现出的道德熏陶,中国传统文化都是借由现代工具来达到教化目的,而真正自我理解自我熏陶而净化自身的传统文化意识是缺乏的,被遗弃的。大部分人甚至习惯了这样的灌输教化,习惯被动的接受,不思考的服从,这就使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得不到表现,人们对传统文化主动继承的积极性不高。

3艺术学习及成就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表现在其哲学思想上,还有一方面还表现在传统优秀艺术的传承上。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建筑文化,武术,戏曲等,都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而被人们继承与发展下来,这些文化不仅从思想内涵上养育着华夏儿女的思想,更从物质上向中国向世界展现着传统文化在现时代的绚烂地位。(3)

但现代社会的艺术文化是不是就真的是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呢?近几年我们看到一些打着创新、探索、开创,以这样那样的旗号、理念创作的所谓的中国画层出不穷,但实际上根本也经不住艺术学的严肃考论,以这样的观点,并不能解释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实际上人们对传统文化中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越来越没有标准,优秀文化的概念越来越模糊。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甚至出现了对传统文化没有任何了解,但仍打着传统文化的幌子的现代作品。艺术的发展需要结合时代特征,但如果只注意往前走的步伐,却丢弃需要背负的背包,那这样的进步也是没有意义的。

结论:中国传统文化无疑是发展着的,在政府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传统文化并没被时代所抛弃。但它本应实现的的作用却并未被完美的利用。现代社会的传统文化是被拖着走的文化,我们习惯从一个制度或一件作品中寻求传统文化的影子,却很少从传统文化本身出发延展出现代社会需要的制度文化。这样的继承是表面的继承,并不能使传统文化得到进步与发展,长久以往,通过这一类型的文化继承,人们会逐渐抛弃用的少的传统文化,不思考它是不是有价值有进步意义,留下符合当代人需求的传统思想,这样的继承是选择性的,主观的继承,就此就谈不上传统文化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国传统文化》课题组 《常州日报》 2006.10.27

(2)胡鹏林.传统化与现代化:中国当代戏剧的形态与张力[J].文艺研究,2013,(第1期).

(3)袁红.现代思潮下中国传统文化[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第1期).

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现代思想下的传统文化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中国传统文化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因为其自身的哲学性与科学性,而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而在当今社会,因为新思想新理念的产生,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道路面临挑战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儒学,现代思想,社会主义

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在现代社会发展的今天,对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趋势,并不是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简单发展,更像一种古树立于峰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发展趋势。

正文: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其中主要代表是儒家文化。就现代社会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来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国家政策方面,社会意识存在方面,艺术学习及成就方面。

1国家政策方面;最能体现一种文化的社会地位的,莫过于其在政治文化中所起到的影响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正以其悠久的历史与鲜明的民族特点,科学的政治观与思想作为影响着中国政治发展。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确立,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开启了现代社会崭新的道德评价,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升华和发展,从是非、真伪、善恶、美丑、逸劳、乐苦、荣辱等多个层面构筑了社会主义新型文明价值目标体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中心的时代精神,用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去引领社会风尚,引导人民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形成健康向上安全有序的良好社会秩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

然而就其现行状态来看,人们在顺从型政治文化的熏陶下,对自己在政治体系输出方面的责任等有较明确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取向,而对政策本身的实际内涵并不在意。也就是说,人们对社会主义荣辱观都有较为明确的遵照意识,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去思考制度下思想文化方面的问题。与其说是人们实现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并使其成为一种制度,不如说是领导者直接向广大群众发出的思想教育。人们只听从,不思考,这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承。 2社会意识存在方面;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 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起到对现代人们的教化意义;其次,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就此为中国文化又增添了更多元素,就单论佛学,无疑是对中国人在为人处事中有巨大影响的传统文化。再有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2)

道德教化,是传统文化最具实际效用的现代化运用,但无论是从舆论,教育,还是社会教化,社会历练中表现出的道德熏陶,中国传统文化都是借由现代工具来达到教化目的,而真正自我理解自我熏陶而净化自身的传统文化意识是缺乏的,被遗弃的。大部分人甚至习惯了这样的灌输教化,习惯被动的接受,不思考的服从,这就使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得不到表现,人们对传统文化主动继承的积极性不高。

3艺术学习及成就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表现在其哲学思想上,还有一方面还表现在传统优秀艺术的传承上。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建筑文化,武术,戏曲等,都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而被人们继承与发展下来,这些文化不仅从思想内涵上养育着华夏儿女的思想,更从物质上向中国向世界展现着传统文化在现时代的绚烂地位。(3)

但现代社会的艺术文化是不是就真的是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呢?近几年我们看到一些打着创新、探索、开创,以这样那样的旗号、理念创作的所谓的中国画层出不穷,但实际上根本也经不住艺术学的严肃考论,以这样的观点,并不能解释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实际上人们对传统文化中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越来越没有标准,优秀文化的概念越来越模糊。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甚至出现了对传统文化没有任何了解,但仍打着传统文化的幌子的现代作品。艺术的发展需要结合时代特征,但如果只注意往前走的步伐,却丢弃需要背负的背包,那这样的进步也是没有意义的。

结论:中国传统文化无疑是发展着的,在政府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传统文化并没被时代所抛弃。但它本应实现的的作用却并未被完美的利用。现代社会的传统文化是被拖着走的文化,我们习惯从一个制度或一件作品中寻求传统文化的影子,却很少从传统文化本身出发延展出现代社会需要的制度文化。这样的继承是表面的继承,并不能使传统文化得到进步与发展,长久以往,通过这一类型的文化继承,人们会逐渐抛弃用的少的传统文化,不思考它是不是有价值有进步意义,留下符合当代人需求的传统思想,这样的继承是选择性的,主观的继承,就此就谈不上传统文化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国传统文化》课题组 《常州日报》 2006.10.27

(2)胡鹏林.传统化与现代化:中国当代戏剧的形态与张力[J].文艺研究,2013,(第1期).

(3)袁红.现代思潮下中国传统文化[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第1期).


相关文章

  • 中国物业服务企业未来50年的发展趋势
  • 中国物业服务企业未来50年的发展趋势 中国物业管理行业目前处理垄断和不完全竞争的状态,垄断是指物业服务的模式是房地产建设单位的附属子公司或部门,垄断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项目大,可盈利性高,房地产建设单位采取自设子公司的形式服务管理:另一种是 ...查看


  • 分析园林.景观与中国风景园林的未来
  • 摘 要:园林景观与中国风景园林的设计是一种美化环境,体现艺术魅力,提供人性化的服务行业,它能够将自然风光与文化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给人一种美的感受.但是,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相应的对这一行业的要求也在提高,这就要求园林景观与中国风景园 ...查看


  • 中国的经济发展趋势
  • 中国的经济发展趋势 摘要: 论点:中国的经济发展趋势是否良好 论据: 1.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2.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 3. 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 4.网络生活进入物联网阶段 结论:中国的经济发展趋势良好 正文: 2009年,新中国迎来 ...查看


  •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前景预测论文
  • 2010-2011学期市场预测与管 理决策结课论文 龚虹 号 6081209201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级 13-2班 朱哲 2011-04-18 塔里木大学教务处制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前景预测 学生姓名学所属学院专班指导教师 ...查看


  • 未来电子商务趋势-寻找电子商务营销商家
  • 电子商务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一天一个形式.稍不留意,商机稍纵即逝,关注电子商务的发展,关注电子商务未来趋势是每一个网络营销人员必修课. 我们来看看未来电子商务发展都有哪些趋势,从这些趋势当中,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未来电子商务趋势一:垂直细分孕 ...查看


  • 建筑企业"十三五"的26大趋势
  • 建筑企业"十三五"的26大趋势 2014-2016年期间,慧朴管理为中铁工.中铁建.中能建.中电建.中冶.五矿等系统内多家工程局集团提供了"十三五"战略规划咨询.随着各个项目陆续结束,我们感觉到此一轮 ...查看


  • 电子商务的发展现象以及未来趋势
  • 世界工厂,尽在世界工厂网! 电子商务的发展现象以及未来趋势 今天2011年增值电信业务合作发展大会在北京南粤苑会议厅隆重开幕,此次大会将以"创新增值电信应用,关注民生服务社会"为主题,以交流3G.4G下增值业务发展趋势, ...查看


  • 未来中国饲料行业发展趋势
  • 未来中国饲料行业发展趋势 趋势一:行业发展将进入低速增长期 1,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产品结构调整而不是绝对饲养量的增长. 2,中国饲料业已进入到了提质增效 创新驱动的转型期,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等成为日益重要. 趋势二:供 ...查看


  • 专车的未来的发展趋势
  • 专车的未来的发展趋势 如今风头已过,滴滴和快的的"专车"还是正常运营,各地陆续也有罚单开出,双方又回到一种尴尬加默契的平衡局面. 从多方面信息的汇总来看,国家对"滴滴专车们"似乎并不会一棒子打死,更不 ...查看


  • 我国农业结构现状及未来变化趋势研究
  • 农业技术经济 2005年第2期 我国农业结构现状及未来变化趋势研究 卢 布 陈印军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北京 100081) 吴 凯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内容提要 本文从5个侧面分析预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