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任务评价--李鸿章

生不逢时的名臣——李鸿章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数学类 [1**********]4 杨裔秋 摘要:

李鸿章,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曾国藩的弟子,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30多个不平等条约。在世界上有很高的赞誉。

关键词:

李鸿章 曾国藩 早年经历 湘军幕僚 创立淮军 洋务重臣 建设海军 外交事件

一 早年经历

1823年(道光3年)正月初五日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东乡磨店乡。父亲李文安,母亲李氏,兄弟姐妹八人,李鸿章排行老二,谱名章铜。(1)

1843年,李鸿章在庐州府学被选为优贡。时任京官的父亲望子成龙,函催鸿章入北京,准备来年顺天府的乡试。鸿章谨遵父命,毅然北上,并作《入都》诗10首,以抒发胸怀,为世所传诵。有“一万年来谁着史,三千里外欲封侯”一句。他以诗言志,有“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之宏愿。由此可见,李鸿章这个人在他年少的时候志愿远大,当然,在日后,李鸿章也成功地一度受到重用,官至两江总督。

二 湘军幕僚

1844年(道光24年)应顺天府乡试,考中84名举人,住京曾国藩宅邸受曾补习教导。1845年(道光25年)入京会试,以年家子身份受业曾国藩门下。(2)1858年(咸丰8年)12月赴江西建昌,入曾国藩幕府,负责起草文书。他生活散漫,晚睡懒起,曾国藩教训他:“少荃,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此处所尚惟一诚字而已。”言讫拂袖而去,李鸿章“为之悚然”。在李鸿章的成长道路上,曾国藩对他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当然,李鸿章和曾国藩两个人就好比千里马与伯乐,曾国藩从芸芸众生中发现李鸿章,并将他培养成了自己事业的接班人。他之所以选中李鸿章,不外两点:一是志,二是才。志气和才华二者同时具备的人是很难得的,所以李鸿章出道不久,就引起了曾国藩的关注。曾国藩的事业是自己打下的,但却是由李鸿章继承并发扬光大的。没有李鸿章,曾国藩的势力和影响不会延续到清朝的灭亡,而没有曾国藩,李鸿章可能只是个普通幕僚或者是地方小吏,根本无法脱颖而出。师徒二人互相呼应,相得益彰,把事业推向了巅峰。

三 组建淮军

不得不说,李鸿章在军事方面的才能是极好的。1862年(同治元年),编成淮勇五营,李鸿章率13营淮军抵达上海,自成一军,称为淮军。3月经曾国藩推荐任江苏巡抚,12月改为实授。(2)李鸿章受任之初,形势极为严峻。当时上海是全国最大的通商口岸之一,华洋杂处,是江南财富集中之地;淮军抵达时,正值太平军第二次大举进攻,能否守住上海并徐图发展,是摆在李鸿章面前的最大考验。面对这种情况,李鸿章激励将士说“军贵能战,待吾破敌慑之”。不久,淮军果然于当年下半年独立进行了虹桥、北新泾和四江口三次恶战,

李鸿章亲临前线指挥,成功守住了上海,让中外人士对淮军刮目相看。在掌握地方实权后,他在江苏大力扩军,采用西方新式枪炮,俨然乃新式陆军,使淮军在2年内由6000多人增至六、七万人,成为清军中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的一支地方武装。

四 洋务重臣

作为洋务运动的领袖,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地位无疑是极其重要的,光光中国近代早期的四大军工企业中,李鸿章一人就创办了三个,如他自己所言“练兵以制器为先”。尔后,在引进西方设备进行近代化生产的实际操作中,他又进一步得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艺可精,而才亦可集”,反映出其认识的深化。同样的,李鸿章对于洋务革新的认识又作用在洋务运动上,成为洋务运动的思路,就这样的良性循环使得洋务运动得以持续下去并逐渐取得好的成果。

19世纪70年代出任直隶总督后,责任愈巨,视野愈阔,综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李鸿章痛感中国之积弱不振,原因在于“患贫”,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将洋务运动的重点转向“求富”。同治十一年底,李鸿章抓住时机,督办创立了“轮船招商局”。这是中国第一家民营轮船公司,也是中国近代最大的民用企业。其后,在整个七八十年代,李鸿章先后创办了河北磁州煤铁矿、江西兴国煤矿、湖北广济煤矿、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山东峄县煤矿、天津电报总局、唐胥铁路、上海电报总局、津沽铁路、漠河金矿、热河四道沟铜矿及三山铅银矿、上海华盛纺织总厂等一系列民用企业,涉及矿业、铁路、纺织、电信等各行各业。在经营方针上,也逐渐由官督商办转向官商合办,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在李鸿章的主持和参与下,洋务派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所近代化军校、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等。有曾国藩和李鸿章共同创造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不但促进了没落王朝的工业化,而且为在财政上捉襟见肘的政府提供了大量稳定的资金。不过李鸿章始终没有逃脱时代对思维的束缚,李鸿章所建企业皆为官督商办体制,企业初建之时官府没有实力独立创办,便与民资合作。待企业步入正轨,官府便想法设法排斥民资,形成官府独霸企业。由于连年战乱政府不断从企业中抽离资金、强加冗员,长期的政策保护又使企业暮气沉沉。这些重病缠身的企业随着外国势力的入侵和民族资本的崛起难逃悲剧命运。而李鸿章本人及其家族则是从洋务中大发横财。

五 建设海军

从七十年代起,李鸿章就开始提出“海防论”,积极倡议建立近代化的海军。1874年(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在海防大筹议中上奏,系统提出以定购铁甲舰、组建北、东、南三洋舰队的设想,并辅以沿海陆防,形成了中国近代海防战略。中法战争后,鉴于福建船政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清政府决定“大治水师”,于1885年(光绪十一年)成立海军衙门,醇亲王总理海军事务,李鸿章为会办。利用这个机会,北洋水师建设成军。成军后的北洋海军,拥有舰艇25艘,官兵4千余人,在当时是亚洲最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此举使我国东边的邻居日本望而生畏。)与此同时,李鸿章加紧旅顺、大沽、威海等海军基地的建设,以加强海防。但是,清廷文恬武嬉,内耗众生,户部迭次以经费支绌为借口,要求停止添船购炮,自此,北洋海军的建设陷于停顿、倒退的困境。这也导致了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

六 外交事件

面对清廷内部封建顽固派的重重阻挠,李鸿章曾雄辩地提出“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他认为在追求自强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洋务总纲,也就是

在列强环伺,外侮日甚的环境中,尽最大可能利用“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为中国的洋务——自强建设赢得尽可能多的和平时间。为此,他一生以外交能手自负,处理过许多重大的对外交涉。但是讽刺的是,在签订逼迫中国出让利益的不平等条约时,李鸿章是列强最喜欢的谈判对象,常常是列强指定李鸿章去谈判,甚至在与俄国签订条约的过程中收取贿赂。根据收集的资料,李鸿章一生签订了30多个条约。

七 总评

不管怎么,李鸿章本人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赞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3),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梁启超在他所著的《李鸿章传》中为李鸿章所处的境地感到无尽的悲恸。书中写到:“当戎马压境之际,为忍气吞声之言,旁观者尤为酸心,况鸿章身历其境者!”(4)1896年李访英(实为访美),受到热情款待,李用手抓鸡,大家愕然,出于尊重,也学样。从此,英国人吃鸡不必拘泥于刀叉。同时,天天西餐使李无胃口。于是他让厨师将西餐的原料和蔬菜和在一起,烧成了一锅大杂烩。扑鼻香味使英国官员们馋涎欲滴,忙打听是什么菜?答曰杂碎。李示意他们尽情享用,结果一个个赞不绝口。据说后来饭店的菜单上就有了“李鸿章杂碎”。这说明每个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礼仪,无高下之分。李鸿章作为一个中国使臣,在桀骜不逊的日不落帝国人面前,没有卑躬屈膝,而是巧妙地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饮食文化。而影响至今,不得不说他有着强烈的民族观念。同时,李鸿章这个人在晚清时期的地位很是重要,一方面,作为朝廷大臣,为晚清政府的地位努力地扫清障碍,比如说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另一方面,李鸿章又积极地想革新,比如以他为代表,为领袖的一群官员在洋务运动中担任着主力,挽救中国当时的经济,保证经济命脉不被控制在洋人手里。但是,人们对于李鸿章的批判往往就在于在洋务运动的失败之时,中国经济整体衰败,但李鸿章及其家族却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在我看来,这并不存在什么批判,李鸿章及其家族本身是有那个资本,所以他们可以在洋务运动中获利,当然,这其中必然与李鸿章本人是朝廷大臣以及洋务运动的领导人脱不了关系,但是并不能一味的批判他是利用职权之便而在民族企业纷纷失败破产之时获得巨大利益,虽然肯定有官职之便的问题,但他自身的才能也是不能忽视的。还有,人们对于李鸿章的另一个批判之处在于他一生中所签署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是,实际上,在那些条约的签署之前,李鸿章往往会为了减少赔款而努力辩论。光绪二十一年二月十八日,李鸿章被慈禧太后任命为全权大臣,赶赴日本议和。尽管行前清廷已授予李鸿章割地赔款的全权,但他仍期望“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与日方代表反复辩论。在第三次谈判后,李鸿章于会住处的路上遇刺,世界舆论哗然,日方因此在和谈条件上稍有收敛。三月十六日,李鸿章伤稍愈,双方第四次谈判,日方对中国赔款2亿5千万两白银(原本是3亿两),割让辽东半岛及台湾澎湖等要求表示不再让步,日方和谈代表伊藤博文谓,李鸿章面前“但有允与不允两句话而已”。事后日方继以增兵再战进行恫吓。李鸿章等连发电报请示,光绪皇帝同意签约,命令“即遵前旨与之定约”。据说他在签字前的最后关头,曾经老泪纵横地对使团的美国顾问科士达说:“万一谈判不成,只有迁都陕西,和日本长期作战,日本必不能征服中国,中国可以抵抗到无尽期。日本最后必败求和。”后人因此对李鸿章高价赞誉,认为他“一把骨头一把泪为清政府省下1亿白银,为清政府的苟延残喘做出了极大贡献”。马关条约导致国内民愤四起,而又不能指责清政府为慈禧倾尽国库一心筹备万寿庆典,故将矛头指向了李鸿章,李鸿章就在这样的情形下做了清朝丧权辱国的替罪羊。所以说,并不能纯粹的因为是李鸿章签署的不平等台条约而批判李鸿章,这是不科学的,学习历史,要从历史的全局来看,而不能仅仅从某一时刻所发生的事情来看,不能仅仅看现象的表面,要懂得看事情发生的背景,李鸿章的确签署了这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但

是,李鸿章为什么要被迫签署这些条约呢?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因为慈禧太后的专政,以及所谓的“天朝地大物博”,所谓的“量中华之财力,结列强之欢心”。所以,究其根本,我们所批判的应该是封建社会的阶级统治制度,君主专制制度,而不仅仅是批判李鸿章一个人而已。

参考资料:

(1):如何正确评价李鸿章?.人物网

(2):走近李鸿章.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3): 名臣 将相 洋务运动 北洋海军.战略网

(4): 梁启超,《李鸿章传》.爱思想.2008-11-05

生不逢时的名臣——李鸿章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数学类 [1**********]4 杨裔秋 摘要:

李鸿章,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曾国藩的弟子,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30多个不平等条约。在世界上有很高的赞誉。

关键词:

李鸿章 曾国藩 早年经历 湘军幕僚 创立淮军 洋务重臣 建设海军 外交事件

一 早年经历

1823年(道光3年)正月初五日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东乡磨店乡。父亲李文安,母亲李氏,兄弟姐妹八人,李鸿章排行老二,谱名章铜。(1)

1843年,李鸿章在庐州府学被选为优贡。时任京官的父亲望子成龙,函催鸿章入北京,准备来年顺天府的乡试。鸿章谨遵父命,毅然北上,并作《入都》诗10首,以抒发胸怀,为世所传诵。有“一万年来谁着史,三千里外欲封侯”一句。他以诗言志,有“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之宏愿。由此可见,李鸿章这个人在他年少的时候志愿远大,当然,在日后,李鸿章也成功地一度受到重用,官至两江总督。

二 湘军幕僚

1844年(道光24年)应顺天府乡试,考中84名举人,住京曾国藩宅邸受曾补习教导。1845年(道光25年)入京会试,以年家子身份受业曾国藩门下。(2)1858年(咸丰8年)12月赴江西建昌,入曾国藩幕府,负责起草文书。他生活散漫,晚睡懒起,曾国藩教训他:“少荃,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此处所尚惟一诚字而已。”言讫拂袖而去,李鸿章“为之悚然”。在李鸿章的成长道路上,曾国藩对他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当然,李鸿章和曾国藩两个人就好比千里马与伯乐,曾国藩从芸芸众生中发现李鸿章,并将他培养成了自己事业的接班人。他之所以选中李鸿章,不外两点:一是志,二是才。志气和才华二者同时具备的人是很难得的,所以李鸿章出道不久,就引起了曾国藩的关注。曾国藩的事业是自己打下的,但却是由李鸿章继承并发扬光大的。没有李鸿章,曾国藩的势力和影响不会延续到清朝的灭亡,而没有曾国藩,李鸿章可能只是个普通幕僚或者是地方小吏,根本无法脱颖而出。师徒二人互相呼应,相得益彰,把事业推向了巅峰。

三 组建淮军

不得不说,李鸿章在军事方面的才能是极好的。1862年(同治元年),编成淮勇五营,李鸿章率13营淮军抵达上海,自成一军,称为淮军。3月经曾国藩推荐任江苏巡抚,12月改为实授。(2)李鸿章受任之初,形势极为严峻。当时上海是全国最大的通商口岸之一,华洋杂处,是江南财富集中之地;淮军抵达时,正值太平军第二次大举进攻,能否守住上海并徐图发展,是摆在李鸿章面前的最大考验。面对这种情况,李鸿章激励将士说“军贵能战,待吾破敌慑之”。不久,淮军果然于当年下半年独立进行了虹桥、北新泾和四江口三次恶战,

李鸿章亲临前线指挥,成功守住了上海,让中外人士对淮军刮目相看。在掌握地方实权后,他在江苏大力扩军,采用西方新式枪炮,俨然乃新式陆军,使淮军在2年内由6000多人增至六、七万人,成为清军中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的一支地方武装。

四 洋务重臣

作为洋务运动的领袖,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地位无疑是极其重要的,光光中国近代早期的四大军工企业中,李鸿章一人就创办了三个,如他自己所言“练兵以制器为先”。尔后,在引进西方设备进行近代化生产的实际操作中,他又进一步得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艺可精,而才亦可集”,反映出其认识的深化。同样的,李鸿章对于洋务革新的认识又作用在洋务运动上,成为洋务运动的思路,就这样的良性循环使得洋务运动得以持续下去并逐渐取得好的成果。

19世纪70年代出任直隶总督后,责任愈巨,视野愈阔,综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李鸿章痛感中国之积弱不振,原因在于“患贫”,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将洋务运动的重点转向“求富”。同治十一年底,李鸿章抓住时机,督办创立了“轮船招商局”。这是中国第一家民营轮船公司,也是中国近代最大的民用企业。其后,在整个七八十年代,李鸿章先后创办了河北磁州煤铁矿、江西兴国煤矿、湖北广济煤矿、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山东峄县煤矿、天津电报总局、唐胥铁路、上海电报总局、津沽铁路、漠河金矿、热河四道沟铜矿及三山铅银矿、上海华盛纺织总厂等一系列民用企业,涉及矿业、铁路、纺织、电信等各行各业。在经营方针上,也逐渐由官督商办转向官商合办,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在李鸿章的主持和参与下,洋务派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所近代化军校、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等。有曾国藩和李鸿章共同创造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不但促进了没落王朝的工业化,而且为在财政上捉襟见肘的政府提供了大量稳定的资金。不过李鸿章始终没有逃脱时代对思维的束缚,李鸿章所建企业皆为官督商办体制,企业初建之时官府没有实力独立创办,便与民资合作。待企业步入正轨,官府便想法设法排斥民资,形成官府独霸企业。由于连年战乱政府不断从企业中抽离资金、强加冗员,长期的政策保护又使企业暮气沉沉。这些重病缠身的企业随着外国势力的入侵和民族资本的崛起难逃悲剧命运。而李鸿章本人及其家族则是从洋务中大发横财。

五 建设海军

从七十年代起,李鸿章就开始提出“海防论”,积极倡议建立近代化的海军。1874年(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在海防大筹议中上奏,系统提出以定购铁甲舰、组建北、东、南三洋舰队的设想,并辅以沿海陆防,形成了中国近代海防战略。中法战争后,鉴于福建船政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清政府决定“大治水师”,于1885年(光绪十一年)成立海军衙门,醇亲王总理海军事务,李鸿章为会办。利用这个机会,北洋水师建设成军。成军后的北洋海军,拥有舰艇25艘,官兵4千余人,在当时是亚洲最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此举使我国东边的邻居日本望而生畏。)与此同时,李鸿章加紧旅顺、大沽、威海等海军基地的建设,以加强海防。但是,清廷文恬武嬉,内耗众生,户部迭次以经费支绌为借口,要求停止添船购炮,自此,北洋海军的建设陷于停顿、倒退的困境。这也导致了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

六 外交事件

面对清廷内部封建顽固派的重重阻挠,李鸿章曾雄辩地提出“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他认为在追求自强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洋务总纲,也就是

在列强环伺,外侮日甚的环境中,尽最大可能利用“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为中国的洋务——自强建设赢得尽可能多的和平时间。为此,他一生以外交能手自负,处理过许多重大的对外交涉。但是讽刺的是,在签订逼迫中国出让利益的不平等条约时,李鸿章是列强最喜欢的谈判对象,常常是列强指定李鸿章去谈判,甚至在与俄国签订条约的过程中收取贿赂。根据收集的资料,李鸿章一生签订了30多个条约。

七 总评

不管怎么,李鸿章本人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赞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3),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梁启超在他所著的《李鸿章传》中为李鸿章所处的境地感到无尽的悲恸。书中写到:“当戎马压境之际,为忍气吞声之言,旁观者尤为酸心,况鸿章身历其境者!”(4)1896年李访英(实为访美),受到热情款待,李用手抓鸡,大家愕然,出于尊重,也学样。从此,英国人吃鸡不必拘泥于刀叉。同时,天天西餐使李无胃口。于是他让厨师将西餐的原料和蔬菜和在一起,烧成了一锅大杂烩。扑鼻香味使英国官员们馋涎欲滴,忙打听是什么菜?答曰杂碎。李示意他们尽情享用,结果一个个赞不绝口。据说后来饭店的菜单上就有了“李鸿章杂碎”。这说明每个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礼仪,无高下之分。李鸿章作为一个中国使臣,在桀骜不逊的日不落帝国人面前,没有卑躬屈膝,而是巧妙地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饮食文化。而影响至今,不得不说他有着强烈的民族观念。同时,李鸿章这个人在晚清时期的地位很是重要,一方面,作为朝廷大臣,为晚清政府的地位努力地扫清障碍,比如说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另一方面,李鸿章又积极地想革新,比如以他为代表,为领袖的一群官员在洋务运动中担任着主力,挽救中国当时的经济,保证经济命脉不被控制在洋人手里。但是,人们对于李鸿章的批判往往就在于在洋务运动的失败之时,中国经济整体衰败,但李鸿章及其家族却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在我看来,这并不存在什么批判,李鸿章及其家族本身是有那个资本,所以他们可以在洋务运动中获利,当然,这其中必然与李鸿章本人是朝廷大臣以及洋务运动的领导人脱不了关系,但是并不能一味的批判他是利用职权之便而在民族企业纷纷失败破产之时获得巨大利益,虽然肯定有官职之便的问题,但他自身的才能也是不能忽视的。还有,人们对于李鸿章的另一个批判之处在于他一生中所签署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是,实际上,在那些条约的签署之前,李鸿章往往会为了减少赔款而努力辩论。光绪二十一年二月十八日,李鸿章被慈禧太后任命为全权大臣,赶赴日本议和。尽管行前清廷已授予李鸿章割地赔款的全权,但他仍期望“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与日方代表反复辩论。在第三次谈判后,李鸿章于会住处的路上遇刺,世界舆论哗然,日方因此在和谈条件上稍有收敛。三月十六日,李鸿章伤稍愈,双方第四次谈判,日方对中国赔款2亿5千万两白银(原本是3亿两),割让辽东半岛及台湾澎湖等要求表示不再让步,日方和谈代表伊藤博文谓,李鸿章面前“但有允与不允两句话而已”。事后日方继以增兵再战进行恫吓。李鸿章等连发电报请示,光绪皇帝同意签约,命令“即遵前旨与之定约”。据说他在签字前的最后关头,曾经老泪纵横地对使团的美国顾问科士达说:“万一谈判不成,只有迁都陕西,和日本长期作战,日本必不能征服中国,中国可以抵抗到无尽期。日本最后必败求和。”后人因此对李鸿章高价赞誉,认为他“一把骨头一把泪为清政府省下1亿白银,为清政府的苟延残喘做出了极大贡献”。马关条约导致国内民愤四起,而又不能指责清政府为慈禧倾尽国库一心筹备万寿庆典,故将矛头指向了李鸿章,李鸿章就在这样的情形下做了清朝丧权辱国的替罪羊。所以说,并不能纯粹的因为是李鸿章签署的不平等台条约而批判李鸿章,这是不科学的,学习历史,要从历史的全局来看,而不能仅仅从某一时刻所发生的事情来看,不能仅仅看现象的表面,要懂得看事情发生的背景,李鸿章的确签署了这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但

是,李鸿章为什么要被迫签署这些条约呢?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因为慈禧太后的专政,以及所谓的“天朝地大物博”,所谓的“量中华之财力,结列强之欢心”。所以,究其根本,我们所批判的应该是封建社会的阶级统治制度,君主专制制度,而不仅仅是批判李鸿章一个人而已。

参考资料:

(1):如何正确评价李鸿章?.人物网

(2):走近李鸿章.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3): 名臣 将相 洋务运动 北洋海军.战略网

(4): 梁启超,《李鸿章传》.爱思想.2008-11-05


相关文章

  • 近现代历史人物评析
  • 一.试以具体事例,谈谈评析历史人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遵循时代背景评析历史人物 任何历史人物,归根结底,总是时代的产儿,总是和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联系的.因此,我们研究历史人物的出现.评价其历史地位时,不能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去评价 ...查看


  • 中日甲午战争教学设计
  • "中日甲午战争"教学设计 一. 教学对象 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 二. 任务与问题 1.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是什么? 2.日本对朝鲜进行了什么样的侵略? 3.甲午中日战争正式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4.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 ...查看


  • 中国近代史的两个过程及有关问题
  • 中国近代史的"两个过程"及有关问题  2011-09-05 14:19:22 张海鹏 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问题,是最近几年近代史研究领域讨论得最为热烈的问题之一.本文谨就中国近代史的"两个过程"及有关 ...查看


  • 中国近代史内容梳理
  •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归纳总结 一.中国近代史,呈现两条主线: 第一条主线是:外国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反抗的主线,即民族独立. 第二条主线是,中国近代化的主线,即民族富强. 二.中国现代史,一条主线:民族富强. 开辟道路(过渡时期)--曲折发 ...查看


  •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
  •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在就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期间,几乎处于左右朝局的地位.我国资产阶级历史学的创始人梁启超早在七十年前就指出:"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读中国近世史者势不得不口李鸿章& ...查看


  • 中国近代化探索学案
  • 陶营中学师生共用学案(复习课) 年级:九年级 科目:历史 执笔:孙君祥NO.28 审核:九年级历史组 2011.11.10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掌握洋务运动的目的.时间范畴.口号.代 ...查看


  • 初中中国近代史年表总结
  •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重要战役 ▲重要条约 1839年 林则徐[民族英雄]虎门销烟 ■重要会议 ★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重要运动 ▲ <南京条约>-1842年-中英签订: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 ...查看


  • 李鸿章评价
  • 如何评价李鸿章 学习近代史,有一个人物不得不说,他就是李鸿章.我们看李鸿章,其实也是在看清朝这个老大帝国的衰落与悲凉晚景.然而,不论是从学习清史以来教课的老师,还是周围的同学们,还是社会媒体,对这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评价,他们的观点都不能说错, ...查看


  • 近代史人物发微
  • 近代史人物发微 近代的中国是我们祖国刚刚走过的昨天,与我们的生活如此亲切,它的遭遇 和前进更不能不使我们百日千转的思之了.近代社会的巨变,时而骇浪滔天,时 而峰回路转,这一时期的历史人物,如浩渺群星,不管是光彩夺人还是仅仅小放 微光,都为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