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云纹"之历史脉络

浅析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云纹”之历史脉络

论文关键词:吉祥纹样 起源

论文摘要:云纹为何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并得以世代沿袭,文章从云纹的起源、演变及种类进行了分析。

传统吉祥纹样是在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先人们在劳作的过程中智慧的创造。其包含了远古的自然崇拜等许许多多人们可以解释及不可解释的现象、事物,往往寄托着人类的美好向往。正因其含有许多美好的愿望,因此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得以世代沿袭,流传至今。

吉祥纹样的起始可上溯到商周,至宋代逐渐成熟,明清为盛期。自古以来,我国传统装饰纹样大多含有一定的寓意,在鼎盛时期尤为明显,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吉祥纹样随处可见,进人到最为基础的衣、食、住、行之中,并大量的运用于宫廷建筑、家具、雕刻、染织、刺绣、地毯、年画、剪纸、首饰、宫灯、陶瓷、漆画等各个方面。其中云纹便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云纹源于云气。其迎合了中国的审美习惯,多体现出一种喜庆、乐观、吉祥的愿望和对生命的美好希冀。云纹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经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使其在具有民族风格的同时又继承了各时期艺术形式,成为可代表中国文化符号旋涡纹饰中的一支,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产生的一种纹饰,在中国纹饰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云纹的起源及其演变

云纹作为原始艺术中的一种纹样形式,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装饰艺术。原始先民对“云纹”的这种特殊情感和认识使得云纹在中国传统吉祥纹饰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具有符合中国儒道精神的特殊意境,中国艺术的特有内涵,在几千年的变化发展中,形成了变化万千的独特气质。

1.1云纹的起源

云纹作为我国最古老的装饰图案之一,历史上多有专家学者展开推断、猜测或论证。单就其起源而言,就有多种看法。

1.2自然崇拜

云纹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界的某些物体或现象的模仿;原始人类以定居的农耕方式来生活,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对自然条件的依赖,在采集与耕作中,人们认识到云与雨的联系,以及这种联系对人类以至万物的生存意义与普遍影响。当人们认识到了云多就有可能下雨,甚至会打雷、闪电。因此处于蒙昧时期的人类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强烈的敬畏之心。《论衡·乱龙》日:“神灵之气,云雨之类。”中国古时求雨祈年活动充分体现了这种观点。在殷商甲骨文的记录中,当时不仅有祭云的习俗,而且还采用了高规格的祭仪,将云绘制于各种岩壁、器物之上,加以膜拜。这便是云纹的雏形了。

1.3云纹生于文字的演变

在甲骨文中的云字下部卷曲,这是古人在经过观察云的自然形态后,加以提取,象形而来,见图1其与云纹的形态十分相似。故也是很有可能的一种说法。可追本溯源其仍是对天象的崇拜所至。

1.4产生于原始时期烧制陶器时手指纹的誊摹

古人在烧制陶器皿时,手指纹印在未干的陶土上留下指纹的回旋状纹理,逐渐形成陶制器皿上的一种装饰纹样,随着时间的发展,渐渐的演变成了人们崇拜的“云”形纹饰。

1.5漩涡纹的演变

在新石器时代纹样中除了动物纹样还有几何纹样。在几何纹样这个庞大的家族之中,曲线纹、水纹和漩涡纹占了很大的比重,漩涡纹与云纹的相似之处是两者都有跳动的韵律。漩涡纹作为云纹的起源也具有很大的可能性。

2云纹的历史脉络及每个时期的代表样式

从各个时期的云纹变迁来看,大致可有以下历史脉络。 远古起源—商周(云雷纹、卷云纹)—秦汉(卷云纹、羽状云纹)—魏晋南北朝(飘带云纹)—隋唐(朵状云纹)—宋元(如意云纹)—明清(团云纹、叠云纹)。

2.1云纹的种类简介

每一个时代的不同,都造就着不同的艺术。纹饰同样如此,商周的刻板、循环往复的回纹造型到战国的百家争鸣下的生动流畅,再到秦汉时期多以亮丽的色彩、舒展的形态夺人眼球。再发展至魏晋南北朝的飘逸轻盈。后至隋唐,随着时代有了变化,出现了朵状云纹,其造型丰满、手法写实、线条优美。发展至宋元又出现了如意云纹等一系列和各种吉祥图案相结合的云纹样式,广泛的应运与建筑、家具、服饰中。明清云纹以团云纹、叠云纹为主,前者精致,有较强的秩序感,后者铺张,繁复、多变。

2.1.1云雷纹

陶瓷器装饰的一种原始纹样,图案呈圆弧形卷曲或方折的回旋线条。圆弧形的也单称云纹,方折形也称雷纹,云雷纹是两者的统称。云雷纹有拍印、压印、刻划、彩绘等表现技法,在构图上通常以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式展开。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可能从漩涡纹发展而来。至商代晚期,云雷纹已经比较少见,但在商代白陶器和商周印纹硬陶、原始青瓷上,云雷纹仍是主要纹饰。

商周时代云雷纹大量出现在青铜器上,常作为青铜器上纹饰的地纹,用以烘托主题纹饰。也有单独出现在器物颈部或足部的。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仍见沿用。

见图4,钩连云雷纹篡,商援期至西周早期,台北故宫藏,高16.2 cm,口径24.8 cm,腹深12.4 cm,足径17.8 cm,足高3.3 cm。

全器直腹,口稍外张,下有圈足圈足,壁亦外张。颈足饰5形张口夔纹,腹饰钩连云雷纹,皆有与主体花纹等高的衬底雷纹,属罗越第四种风格。乳丁小而尖锐,全器有6条明显的范线,器形、纹饰与陕西出土的纂相近。

圆篡,盘口、深腹、圈足。腹范线明显。颈饰夔纹,中央有小兽首,腹饰乳丁纹,每个乳丁纹置为雷纹中央,足饰夔纹。 蔓是商凋时重要的礼器。宴享和祭祀时,以偶数与列鼎配合使用。

另:在粤系的铜鼓上,云雷纹是作为主导纹饰应用的,常见密布于鼓面中心太阳纹的周围,象征太阳与云雷共存于天际,这是南方民族对云雷崇拜的一种反映。多作衬托主纹的地纹。到了汉代,随着青铜器的衰退,陶瓷器上的云雷纹也消失了。

2.1.2朵云纹

一种传统的陶瓷器装饰纹样,用云朵形纹饰象征高升和如意,多与龙、凤、蝙蝠等相配,有时也单独使用。

如图清雍正天蓝釉加白朵云纹盘敞口,弧腹,浅圈足。盘内外壁罩天蓝釉,盘内绘三朵白色云朵,胎质细腻,釉质坚细莹润,底足修饰规整。天蓝釉系康熙时初创的高温单色釉,以钻为着色剂,含量较霎蓝釉低,色调犹如雨过天晴后的蓝天,十分高雅。www.17net.net

2.1.3卷云纹

青铜器纹饰之一。起于战国,秦时得到进一步发展,汉、魏时代流行的装饰花纹之一。以“W”、“6”为基本线形,通过粗细、疏密、黑白和虚实等对比手法,组成各种卷云纹。由卷曲线条组成对称的图案,大都作为瓦当或金银错器物上的边饰。云纹寓意高升和如意。

秦·卷云纹瓦当,泥质灰色,径15.1 cm,圆形,边轮整齐,1962年陕西咸阳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2.1.4战国时期的弧形云纹

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多思想流派,至使百家争鸣的出现,同时也影响着云纹的发展变化。出现了许多别具风格的造型样式,形式大胆,手法夸张,与各种动植物相互结合,形成许多有趣的云纹样式。

2.1.5秦汉时期的羽状云纹

秦汉为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云纹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统治阶级的青睐。汉武帝时,宫殿里的装饰

普遍运用云纹图案,最有特色的当属是羽状云纹。《马王堆汉墓帛画》上的云纹,头尾呈羽状,体现了对

于成仙的美好心愿。羽状云纹在汉代刺绣上最为多见,色彩艳丽,舒展自由。东汉末年,羽状云纹出现了形变,有了新发展。

2.1.6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飘带云纹

这一时期佛教兴盛,受此影响云纹多用于佛像,壁画之中。其中尤以“北凉供养菩萨”为典型,菩萨身边飘带云纹环绕。

2.1.7宋元明清时代的如意云纹

云纹在隋唐时期与灵芝相结合产生了如意云纹,意为吉祥如意,广泛的应用与建筑、服饰之中。因其寓意美好,而运用广泛,流传至今。

将传统文化元素推陈出新,首先要对传统经典的文化元素进行深了解,每个时期的经典都是当时人类文明的优秀代表,也是一种文化得以维系不坠的基本支撑点。只有通过深人的阅读理解和躬行践履,才能充分领会经典的妙处,从而择优而用,用得其所。

浅析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云纹”之历史脉络

论文关键词:吉祥纹样 起源

论文摘要:云纹为何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并得以世代沿袭,文章从云纹的起源、演变及种类进行了分析。

传统吉祥纹样是在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先人们在劳作的过程中智慧的创造。其包含了远古的自然崇拜等许许多多人们可以解释及不可解释的现象、事物,往往寄托着人类的美好向往。正因其含有许多美好的愿望,因此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得以世代沿袭,流传至今。

吉祥纹样的起始可上溯到商周,至宋代逐渐成熟,明清为盛期。自古以来,我国传统装饰纹样大多含有一定的寓意,在鼎盛时期尤为明显,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吉祥纹样随处可见,进人到最为基础的衣、食、住、行之中,并大量的运用于宫廷建筑、家具、雕刻、染织、刺绣、地毯、年画、剪纸、首饰、宫灯、陶瓷、漆画等各个方面。其中云纹便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云纹源于云气。其迎合了中国的审美习惯,多体现出一种喜庆、乐观、吉祥的愿望和对生命的美好希冀。云纹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经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使其在具有民族风格的同时又继承了各时期艺术形式,成为可代表中国文化符号旋涡纹饰中的一支,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产生的一种纹饰,在中国纹饰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云纹的起源及其演变

云纹作为原始艺术中的一种纹样形式,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装饰艺术。原始先民对“云纹”的这种特殊情感和认识使得云纹在中国传统吉祥纹饰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具有符合中国儒道精神的特殊意境,中国艺术的特有内涵,在几千年的变化发展中,形成了变化万千的独特气质。

1.1云纹的起源

云纹作为我国最古老的装饰图案之一,历史上多有专家学者展开推断、猜测或论证。单就其起源而言,就有多种看法。

1.2自然崇拜

云纹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界的某些物体或现象的模仿;原始人类以定居的农耕方式来生活,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对自然条件的依赖,在采集与耕作中,人们认识到云与雨的联系,以及这种联系对人类以至万物的生存意义与普遍影响。当人们认识到了云多就有可能下雨,甚至会打雷、闪电。因此处于蒙昧时期的人类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强烈的敬畏之心。《论衡·乱龙》日:“神灵之气,云雨之类。”中国古时求雨祈年活动充分体现了这种观点。在殷商甲骨文的记录中,当时不仅有祭云的习俗,而且还采用了高规格的祭仪,将云绘制于各种岩壁、器物之上,加以膜拜。这便是云纹的雏形了。

1.3云纹生于文字的演变

在甲骨文中的云字下部卷曲,这是古人在经过观察云的自然形态后,加以提取,象形而来,见图1其与云纹的形态十分相似。故也是很有可能的一种说法。可追本溯源其仍是对天象的崇拜所至。

1.4产生于原始时期烧制陶器时手指纹的誊摹

古人在烧制陶器皿时,手指纹印在未干的陶土上留下指纹的回旋状纹理,逐渐形成陶制器皿上的一种装饰纹样,随着时间的发展,渐渐的演变成了人们崇拜的“云”形纹饰。

1.5漩涡纹的演变

在新石器时代纹样中除了动物纹样还有几何纹样。在几何纹样这个庞大的家族之中,曲线纹、水纹和漩涡纹占了很大的比重,漩涡纹与云纹的相似之处是两者都有跳动的韵律。漩涡纹作为云纹的起源也具有很大的可能性。

2云纹的历史脉络及每个时期的代表样式

从各个时期的云纹变迁来看,大致可有以下历史脉络。 远古起源—商周(云雷纹、卷云纹)—秦汉(卷云纹、羽状云纹)—魏晋南北朝(飘带云纹)—隋唐(朵状云纹)—宋元(如意云纹)—明清(团云纹、叠云纹)。

2.1云纹的种类简介

每一个时代的不同,都造就着不同的艺术。纹饰同样如此,商周的刻板、循环往复的回纹造型到战国的百家争鸣下的生动流畅,再到秦汉时期多以亮丽的色彩、舒展的形态夺人眼球。再发展至魏晋南北朝的飘逸轻盈。后至隋唐,随着时代有了变化,出现了朵状云纹,其造型丰满、手法写实、线条优美。发展至宋元又出现了如意云纹等一系列和各种吉祥图案相结合的云纹样式,广泛的应运与建筑、家具、服饰中。明清云纹以团云纹、叠云纹为主,前者精致,有较强的秩序感,后者铺张,繁复、多变。

2.1.1云雷纹

陶瓷器装饰的一种原始纹样,图案呈圆弧形卷曲或方折的回旋线条。圆弧形的也单称云纹,方折形也称雷纹,云雷纹是两者的统称。云雷纹有拍印、压印、刻划、彩绘等表现技法,在构图上通常以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式展开。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可能从漩涡纹发展而来。至商代晚期,云雷纹已经比较少见,但在商代白陶器和商周印纹硬陶、原始青瓷上,云雷纹仍是主要纹饰。

商周时代云雷纹大量出现在青铜器上,常作为青铜器上纹饰的地纹,用以烘托主题纹饰。也有单独出现在器物颈部或足部的。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仍见沿用。

见图4,钩连云雷纹篡,商援期至西周早期,台北故宫藏,高16.2 cm,口径24.8 cm,腹深12.4 cm,足径17.8 cm,足高3.3 cm。

全器直腹,口稍外张,下有圈足圈足,壁亦外张。颈足饰5形张口夔纹,腹饰钩连云雷纹,皆有与主体花纹等高的衬底雷纹,属罗越第四种风格。乳丁小而尖锐,全器有6条明显的范线,器形、纹饰与陕西出土的纂相近。

圆篡,盘口、深腹、圈足。腹范线明显。颈饰夔纹,中央有小兽首,腹饰乳丁纹,每个乳丁纹置为雷纹中央,足饰夔纹。 蔓是商凋时重要的礼器。宴享和祭祀时,以偶数与列鼎配合使用。

另:在粤系的铜鼓上,云雷纹是作为主导纹饰应用的,常见密布于鼓面中心太阳纹的周围,象征太阳与云雷共存于天际,这是南方民族对云雷崇拜的一种反映。多作衬托主纹的地纹。到了汉代,随着青铜器的衰退,陶瓷器上的云雷纹也消失了。

2.1.2朵云纹

一种传统的陶瓷器装饰纹样,用云朵形纹饰象征高升和如意,多与龙、凤、蝙蝠等相配,有时也单独使用。

如图清雍正天蓝釉加白朵云纹盘敞口,弧腹,浅圈足。盘内外壁罩天蓝釉,盘内绘三朵白色云朵,胎质细腻,釉质坚细莹润,底足修饰规整。天蓝釉系康熙时初创的高温单色釉,以钻为着色剂,含量较霎蓝釉低,色调犹如雨过天晴后的蓝天,十分高雅。www.17net.net

2.1.3卷云纹

青铜器纹饰之一。起于战国,秦时得到进一步发展,汉、魏时代流行的装饰花纹之一。以“W”、“6”为基本线形,通过粗细、疏密、黑白和虚实等对比手法,组成各种卷云纹。由卷曲线条组成对称的图案,大都作为瓦当或金银错器物上的边饰。云纹寓意高升和如意。

秦·卷云纹瓦当,泥质灰色,径15.1 cm,圆形,边轮整齐,1962年陕西咸阳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2.1.4战国时期的弧形云纹

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多思想流派,至使百家争鸣的出现,同时也影响着云纹的发展变化。出现了许多别具风格的造型样式,形式大胆,手法夸张,与各种动植物相互结合,形成许多有趣的云纹样式。

2.1.5秦汉时期的羽状云纹

秦汉为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云纹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统治阶级的青睐。汉武帝时,宫殿里的装饰

普遍运用云纹图案,最有特色的当属是羽状云纹。《马王堆汉墓帛画》上的云纹,头尾呈羽状,体现了对

于成仙的美好心愿。羽状云纹在汉代刺绣上最为多见,色彩艳丽,舒展自由。东汉末年,羽状云纹出现了形变,有了新发展。

2.1.6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飘带云纹

这一时期佛教兴盛,受此影响云纹多用于佛像,壁画之中。其中尤以“北凉供养菩萨”为典型,菩萨身边飘带云纹环绕。

2.1.7宋元明清时代的如意云纹

云纹在隋唐时期与灵芝相结合产生了如意云纹,意为吉祥如意,广泛的应用与建筑、服饰之中。因其寓意美好,而运用广泛,流传至今。

将传统文化元素推陈出新,首先要对传统经典的文化元素进行深了解,每个时期的经典都是当时人类文明的优秀代表,也是一种文化得以维系不坠的基本支撑点。只有通过深人的阅读理解和躬行践履,才能充分领会经典的妙处,从而择优而用,用得其所。


相关文章

  • 纺织科技史结课论文
  • 西安工程大学 纺织科技史---结课论文 西安工程大学 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纺织科技史结课论文 题 目: 论中国各时期织物纹样与文化的特点 姓 名: 张磊 学 院: 纺织与材料学院 专 业: 纺织工程 班 ...查看


  • 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与现代设计
  • [日期:2009-09-14]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早在文字诞生之前,人类就已开始使用图形符号来传情达意,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样与刻绘在崖壁上的岩画刻符都记载下了人类最初对自然界的认识与理解,以及他们当时内心的希求与期盼. ...查看


  • 浅谈蒙古族传统图形文化特征
  • 摘要:辽阔无边的北方草原生活造就了我国蒙古族粗犷.豪放的性格,形成了具有神秘色彩的蒙古族草原文化,同时也形成了蒙古族特有的民族图形文化特征.独特的生存方式.神秘的图腾崇拜.图形的审美习俗都与蒙古族的发展历程有着解不开的渊源. 关键词:图腾崇 ...查看


  • "云纹"的造型和寓意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 "云纹"的造型和寓意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张琪 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第12期 摘要:"云纹"是具有典雅东方美的传统图案,其优美.流畅.饱满.飘逸的艺术形象,美好而丰富的寓 ...查看


  • 研究中国古代服饰花纹2
  • 研究中国古代服饰纹样 小组成员:廖以恒,方钰文,庄泽鸿,李泓彤,李俊葳 班级:高一(1)班 指导老师:陈少康 (一)问题的提出 服装图案源自于生活,而生活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改变的.在这期间,中国古代服饰花纹都历经了怎样的变化? (二)研 ...查看


  • 服装的装饰
  • 1.服装图案设计 2.服装图案装饰 3.中西方服装表现 图案设计 1.1 图案,英文是design.Design有动词和名词之分.名词的词义主要是方案,图样, 设计,计划:动词的词义主要是设计,制图,构思,谋划.这两者其主要含义是设计 与图 ...查看


  • 浅析库淑兰剪纸中的装饰纹样
  • 浅析库淑兰剪纸中的装饰纹样 作者:岳瑾 来源:<商业文化>2014年第10期 摘 要:作为一项著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具特色的库淑兰剪纸艺术得到较好的保护和发展.库淑兰剪纸不同于旬邑本地的剪纸创作风格,独特的创作风格吸引我 ...查看


  • 尼雅遗珍:"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国宝华光)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 于志勇 < 人民日报 >( 2014年06月22日   12 版) 图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东汉中后期.长18.5厘米,宽12.5厘米:两边缝缀的白色绢带各 ...查看


  • 浅谈云雷纹
  • 浅论传统云雷纹的美学原理 内容摘要:云雷纹庄重而不失灵性,这种经久不衰的纹样在古代的各种器物纹饰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归纳总结了云雷纹的四个美学原理,从现代美学的角度对云雷纹产生的美学价值和长久的生命力作出分析.云雷纹审美价值给现代设计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