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成为党的宗旨内情

  首都北京。中南海新华门。门内影壁上,毛泽东手书的“为人民服务”5个大字同门前飘扬的国旗、高悬的国徽相互辉映。

  据考证,除了在会议报告或讲话中多次阐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外,毛泽东还经常用“为人民服务”作题词,这是他一生中题词用语最多的一句话。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擎“为人民服务”的旗帜,团结带领人民求解放、谋幸福、图发展,奋力开创幸福美好的生活,赢得亿万群众的衷心拥护。

  一个普通战士的牺牲与一篇光辉著作的诞生

  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又参加了突击队,与战友们一起开挖另一孔炭窑。中午时分,由于土质松软,加上雨水渗透,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张思德被压在窑内,不幸牺牲。

  噩耗传来,内卫班的同志个个失声痛哭。考虑到张思德是毛泽东等主要领导同志的警卫员,警卫队队长古远兴决定把消息直接报告毛泽东。

  “主席,张思德牺牲了。”古远兴走进毛泽东的办公室,见他正聚精会神地批阅文件,几次张口又止,最后才小声地说了出来。

  毛泽东闻讯后,惊讶地放下笔,详细了解了张思德牺牲的经过,听后默然良久沉痛地说:“张思德是好战士,站岗放哨,还陪我外出过,很熟悉。前方打仗是免不了要死人的,但后方搞生产出事故死人是不应该的。”

  点燃一支烟,毛泽东站在窗前,深情地望向张思德牺牲的安塞山,问:“张思德现在安放在什么地方?”古远兴答道:“还被压在炭窑里,正在组织人往外挖。”

  毛泽东显然生气了:“怎么能这样呢?要尽快挖出来。放哨看好,山里狼多,要是被狼吃了,你的队长就不要当了。”

  随后,毛泽东又点燃了一支烟,数着指头给古远兴下了3个指示:“第一,给张思德身上洗干净,换上新衣服;第二,搞口好棺材;第三,要开个追悼会,我要去讲话。”

  战友们把张思德遗体抬到安塞当地村子里后,毛泽东专门派一辆汽车将遗体拉到了枣园。

  9月8日下午1点多钟,追悼会尚未开始,毛泽东就头戴八角帽、身穿粗布衣,在李克农和杨尚昆的陪同下从枣园的住所走出来。毛泽东的脚步沉重而缓慢,往日和蔼的面容如今显得严肃而庄重。走进会场后,毛泽东抬起上面有他题字的花圈,亲手放到张思德遗像前,默哀许久。随后,当中央警备团政治处主任张廷祯介绍完张思德29年的生平事迹后,毛泽东做了即兴演讲。

  毛泽东边讲边打着手势。讲到“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时,他就把两手往下用力一压;讲到“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时,就把手掌卷成一个喇叭筒状,放在嘴边一吹……

  作为领袖,如此郑重地参加一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并致悼词,这显得异乎寻常。当时,毛泽东虽没有拿讲话稿,但显然打有腹稿,是有着深远思考的。这缘于两个方面:

  一是毛泽东深知张思德其人。张思德被临时抽调到山里烧炭前,是毛泽东的内卫班战士,毛泽东同他有过两次不寻常的邂逅。1941年冬天,张思德一行3人从杨家岭前往新安场,途中路过石砭时见到毛泽东的小汽车正陷在磨沟的冰窟窿里,张思德跳进冰水中和另两位战友一起推车。事后,毛泽东记下了张思德的名字,还说:“小同志,你是见路不平,舍身相助,这种精神,值得学习哩!”另一次是1942年春天,在杨家岭修建大礼堂的施工中发生了险情,张思德用肩头顶住大梁,使梁下的工人和战士避免了一场大祸,他自己却因此受伤。这惊动了正好路过的毛泽东。毛泽东吩咐战士把受伤的张思德抬到自己的窑洞里。毛泽东仔细一看,认出了张思德,亲切地叫了一声:“老朋友,是你呀,张思德同志!”

  二是出于统一延安军民思想的需要,其根本的问题,是要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彻到全党全军中去,使之确立为党和军队的根本宗旨。因张思德事迹的触发,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更加清晰、明朗和完善。张思德的死是偶然的,但毛泽东要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倡导推广到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中去却是必然的。

  毛泽东历时半小时的讲话,对为人民服务的意义阐述至详,在场的同志无不受到深刻教育和鼓舞。中央办公厅秘书处速记室主任张树德对演讲的内容做了符号速记,之后又与其他聆听演讲的文秘人员参与了文稿的整理工作,整理成文后由主席秘书胡乔木呈毛泽东审阅。

  毛泽东看后,稍事斟酌,随即在文章的上方一挥而就,从此“为人民服务”这5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便成了这篇著名讲演的标题。

  这年9月21日,延安《解放日报》第一版头条发表新闻“毛主席参加张思德追悼会”,这篇报道是最早发表《为人民服务》的文献。当天第二版刊发有“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事迹”的长篇报道。

  从此,“为人民服务”的声音传遍了延安,传遍了陕甘宁边区,传遍了全国各解放区战场。张思德的形象成了“为人民服务”的代名词,成了一种全新世界观的里程碑。

  1953年,《为人民服务》正式成文,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全文共分5个自然段,683字、79个标点符号,言简意赅,内容丰富。这篇伟大著作开头的一段,直截了当地提出了我党的宗旨;第二段,采取引经据典的方式生动地论述了人的生死观;第三段,着重论述了如何正确对待缺点和错误的问题;第四段,有着多层论述,论述中要求同志们在困难的时候要树立“三要”精神,即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第五段,着重阐述“送葬”和“开追悼会”问题。

  解放后,这篇经典著作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成为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有力思想武器。

  伟人一生最珍爱的一句话成为党的宗旨

  其实,毛泽东并不是在1944年9月8日举行的张思德追悼会上发表讲话时首次提出“为人民服务”这一重要命题。

  为人民服务,孕育于毛泽东投身中国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在湖南图书馆自学时,就决心要改变人民大众的困苦处境,决心为全中国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贡献自己的力量。井冈山时期,毛泽东为悼念红军将领王尔琢的挽联下联:“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念如何?得到胜利方始休!”   “生为阶级,死为阶级”,指的是为工农大众、为人民群众之意。1932年,毛泽东在为中央写的《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党的各级组织要欢迎“为工农服务”的知识分子。这是他有关“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最初表述。

  1934年1月,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指出,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

  1938年3月16日,《救亡日报》记载毛泽东在延安接受美国记者洛基谈话时说:“我们代表全国最大多数人的利益的努力是永远不变的……我们的工作不是享乐,而是为大众服务。共产党在任何困难环境条件之下,绝不动摇。”

  1939年2月20日晚上,毛泽东给张闻天的信中,对陈伯达的文章《孔子的哲学思想》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关于孔子的道德论,应给以唯物论的观察,加以更多的批判,以便与国民党的道德观(国民党在这方面最喜引孔子)有原则的区别。例如‘知仁勇’,孔子的知(理论)既是不根于客观事实的,是独断的,观念论的,则其见这仁勇(实践),也必是仁于统治者阶级而不仁于大众的;勇于压迫人民,勇于守卫封建制度,而不勇于为人民服务的。”这是目前能见到的毛泽东最早关于“为人民服务”的论述。虽然这只是私人通信,并非公开发表的演说和著作,但毛泽东在这里从唯物论的道德观角度提出了“为人民服务”。

  1942年5月,为解决知识分子和文艺战线为什么人的问题,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文艺应该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说:“对于过去时代的文艺形式,我们也并不拒绝利用,但这些旧形式到了我们手里,给了改造,加进了新内容,也就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东西了。”在这里,毛泽东第一次把“为人民服务”提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历史观的高度,赋予其新的科学内涵。

  毛泽东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在1944年9月8日。在为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举行的追悼会上,他以《为人民服务》为主题做了重要讲话。在这次讲话中,毛泽东系统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同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在杨家岭中央礼堂举行招待八路军留守兵团全体模范学习代表及从敌后转战归来参加整训的各部队战斗英雄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发表了题为《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演说:“因为我们的军队是真正人民的军队,我们的每一个指战员以至每一个炊事员、饲养员,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的部队要和人民打成一片,我们的干部要和战士们打成一片。与人民利益适合的东西,我们要坚持下去,与人民利益矛盾的东西,我们要努力改掉,这样我们就能无敌于天下。”

  这年10月4日,毛泽东到清凉山中央印刷厂礼堂看望解放日报及新华社全体工作人员时,勉励大家“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把《解放日报》和新华社办好”。讲话中,他首次在“为人民服务”的前面加上了“全心全意”4个字。

  10月30日,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上发表的《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讲话中再次提到了“为人民服务”:“我们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文化工作者必须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的热忱,必须联系群众,而不要脱离群众。”

  一个半月后,即12月15日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二届第二次会议上,他在《一九四五年的任务》演说中提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将“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提升到“出发点”的地位。

  1945年4月23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致的开幕词中明确告诫全党:“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24日,在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讲到我军的宗旨时指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在讲到党的作风时,他又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他还进一步指出:“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因此,党的七大正式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写进党章,第一次明确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一切行动的指南。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千百年来饱受压迫的人民终于当家做了主人。1953年,新中国开展第一次普选。一年后,人民选举产生的全国人大代表,表决通过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这部人民的宪法明确写着: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957年,在《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讲话中,毛泽东针对有些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少了”的状况,再次强调:“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

  1959年,他又在一个批语中指出:“我希望同志们勉为其难,为党担负这些担子,为人民艰苦地服务。”

  由此可见,在发表《为人民服务》这篇演说之后不久,毛泽东就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多次讲话中论述和强调“为人民服务”。毛泽东的相关论述,科学地解决和回答了什么是无产阶级人生观的根本问题,精辟地阐明了无产阶级的人生目的。

  据考证,“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一生中题词用语最多的一句话。1944年11月15日,毛泽东为新闻记者邹韬奋逝世题写挽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1944年冬,他为党内刊物《书报简讯》题词“书报简讯办得很好,希望继续努力,为党即是为人民服务”。1945年5月1日,为八路军一二○师第三五九旅第七一九团烈士纪念碑题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945年9月20日为《大公报》报馆职工题写了“为人民服务”。1949年11月27日,为中央军委工程学校题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50年初,出访苏联期间接见在苏联学习的革命烈士后代,烈士郭亮之子郭志成恳请他题字留念,毛泽东挥笔写下了“为人民服务”。1950年7月,卫士长李银桥到中直机关干部文化补习学校学习,临行前毛泽东在他的笔记本第一页上庄重地题写了“努力学习,学好后再做工作,为人民服务”的勉励话语。1960年冬,毛泽东为曾在自己身边做过保卫工作的辽宁公安干部杨颖题写“实事求是,努力为人民服务”。1964年,毛泽东为人民大会堂工作人员题词“勤学苦练,为人民服务”。1965年5月,毛泽东为湖南省委接待处工作人员郭国群题词“加强学习,力求进步,好好为人民服务”。1965年7月毛泽东为人民大会堂工作人员高殿英题词“好好学习,努力为人民服务”。这年8月,他挥笔为庐山疗养院钟学坤题词“学习白求恩,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同年9月15日,毛泽东为庆祝人民广播事业创建20周年题词“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的榜样与典范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每个共产党人的最高行动准则。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一个基本要求,“为人民服务”这一思想尽管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里早已有之,但是,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正式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个科学命题提出来并将其确立为党的根本宗旨的是毛泽东。

  毛泽东一再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唯一宗旨。”他还说:“党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1944年,他在讲到人民军队的宗旨时指出:“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他们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毛泽东反复阐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因为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目的,一切工作努力服务的对象,此外没有第二个目的,也没有第二个对象。这是由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由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决定的。

  毛泽东不仅从总体上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而且还特别注意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不断地从生活中发现和树立一个又一个典型和榜样,进而具体地揭示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内涵,使之具体化、典型化和形象化。

  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指出:“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情。……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早在1939年就号召我们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此外,毛泽东还提出了要学习张思德、雷锋、焦裕禄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把他们看做是革命者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化身和榜样,培育了一代代的新人。

  毛泽东不仅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思想,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树立一个又一个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榜样,而且自己身体力行,言行一致,在实践上是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艰苦卓绝斗争中,一心为人民,一心为革命,一心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无私奉献,鞠躬尽瘁,彻底地为人民谋利益。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人民群众的彻底解放,毛泽东不仅贡献了非凡的聪明才智和全部精力,而且在他的影响下,他一家6位亲人,包括爱妻杨开慧、爱子毛岸英、弟弟毛泽民和毛泽覃、妹妹毛泽健、侄儿毛楚雄,都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毛泽东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出发,对党内的腐败现象深恶痛绝。早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就多次提出不要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他很重视郭沫若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的《甲申三百年祭》著名论文,把它列为整党文献,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引为鉴戒”。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他向全党提出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防止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1949年3月23日,在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时,毛泽东兴致勃勃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嘛。”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就是说,要接受李自成农民起义失败的教训,进城以后不能腐化,要警惕居功自傲和贪图享乐情绪的出现,要防止腐败现象的滋长,要保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色,不谋个人的任何私利,不脱离人民群众。毛泽东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他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要求自己做到。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的一些亲朋故旧纷纷投书北京,要求他帮助解决问题,有的要求他帮助调入北京安置工作,有的要求他出面介绍工作。对此,毛泽东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博大胸怀,断然抛弃“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一“任人唯亲”的历史陈规,模范地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带头遵守人事制度,一一劝阻,婉言谢绝。

  反腐败和为人民,是毛泽东所思考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他对人民真挚地爱,对一切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因为,以权谋私、贪污腐化、任人唯亲和官僚主义作风等这些腐败现象,同党的宗旨是根本对立的,与人民大众的利益是水火不相容的。如果听任腐败现象发展下去,就会脱离群众,党就会走向灭亡,国家就会改变颜色。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要自觉地抵制和克服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腐朽思想对党的腐蚀,就要同一切消极的腐败现象进行坚决的斗争,不断清除党的肌体上发生的腐败现象。

  毛泽东常常把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比作鱼与水的关系。随时随地为群众谋利益,关心群众疾苦,这是贯彻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的要求,也是加强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条件。早在1925年,毛泽东在回答“为什么要革命”时,其中就讲到“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上的幸福”。革命就是为了解除广大人民群众的痛苦,改善生活,使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民主、自由、幸福。广大人民群众,也只有从切身利益切身经验中,深刻地体会到共产党是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革命是自己的事业,才能积极地参加到革命的斗争中去。

  毛泽东认为,我们共产党人来自人民群众,不是为做官,而是要革命,必须与人民群众共甘苦,一时一刻也不脱离群众。毛泽东最坚信人民的力量。他说过:“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历史早已证明这一真理。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在28年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心连心,密切联系群众,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无数的艰难险阻,克服一切困难,压倒一切敌人,终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全国解放后,各方面条件比过去战争年代要好多了。但是毛泽东进城后仍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他睡木板床,用的毛巾被和内衣补了又补,饮食一直是粗茶淡饭,粗粮为主,里面常常要掺上小米或黑豆或山芋头,用竹木筷子而不用贵重的象牙筷子。他的一件睡衣穿了10多年,一共打了73个补丁,他的皮鞋和拖鞋补了又补,一直补到不能再补。毛泽东脑子里想的是人民群众的生活,而不是自己的怎么享受。他一生都很艰苦朴素,与群众同甘共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风亮节,对时代,对人民,对后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楷模。   毛泽东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向人民负责,为人民的利益而勇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他曾指出:“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他还说过:“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在他看来,对人民负责,就应该善于听取批评,接受批评,就必须有勇于改正缺点、修正错误的这种大无畏精神。只有善于接受批评,勇于修正错误,才能不断克服自身的缺点,消除自己身上的“病苗”,防止腐败,不断完善自己。毛泽东既是我们党三大作风的倡导者,同时也是三大作风的力行者。他不是一个文过饰非的人,面对工作中的错误,勇于承担责任,在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方面,毛泽东仍然是我们党的楷模。

  党的历史是部“为人民服务”的历史

  中南海新华门,党中央、国务院办公所在地的正门,毛泽东手书的“为人民服务”5个大字日夜在这里金光闪闪,庄严地昭示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政府的根本宗旨。

  不同时期,“为人民服务”有不同的内涵。抗战时期,为人民服务要落实在把人民从帝国主义的铁蹄下解放出来;解放战争时期,为人民服务要落实在赶走反动派建立新中国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人民服务要落实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无论有多少不同,但共产党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主题永远不能变。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凝聚民心,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

  树立了“为人民服务”思想,实际上就是解决了做什么人、为什么人、走什么路的问题。明确了这些,我们就是纯粹的人、高尚的人。人有自我、本我、超我三种状态,作为共产党人,作为党的各级干部,应该有超我的追求。无欲则刚,当我们把人民的利益视为最高利益时,当我们不再为一己之利患得患失时,还有什么困难能阻挡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舍弃?还有什么诱惑可以动摇我们?

  情系民生,造福人民。“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群众利益无小事”——这是党中央对全体党员的谆谆嘱咐。“为人民服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一个崇高的道德观,永远不过时。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使“为人民服务”更人性化、更科学化、更具体化,含义更深远。

  春风化雨中,中国共产党人是人民开创幸福生活的引领者;惊天骇浪中,中国共产党人是为人民遮风挡雨的顶梁柱——在汶川、玉树等特大自然灾害面前,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同人民战斗在一起,引领灾区人民走出灾难、走向新生;在汹涌来袭的国际金融危机面前,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地强调:越是困难时候越要高度关注民生……

  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壮大的历史来看,是一部“为人民服务”的历史,靠人民而生存,靠人民而发展,靠人民而壮大。人民群众也深深懂得,不能离开党,党和人民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为此,“为人民服务”在解放后被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作为座右铭和行动口号加以使用。

  从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口号的提出,到以人为本与服务型政府建设,这一系列思想、理念、行为变革,不仅与中国政府发展和改革进程一脉相承,而且又赋予着丰富的时代内涵,体现了中国政府治理从口号到道德、从理念到制度的变迁。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民生,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坚守,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使命的铭记!○

  责任编辑 马永义

  首都北京。中南海新华门。门内影壁上,毛泽东手书的“为人民服务”5个大字同门前飘扬的国旗、高悬的国徽相互辉映。

  据考证,除了在会议报告或讲话中多次阐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外,毛泽东还经常用“为人民服务”作题词,这是他一生中题词用语最多的一句话。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擎“为人民服务”的旗帜,团结带领人民求解放、谋幸福、图发展,奋力开创幸福美好的生活,赢得亿万群众的衷心拥护。

  一个普通战士的牺牲与一篇光辉著作的诞生

  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又参加了突击队,与战友们一起开挖另一孔炭窑。中午时分,由于土质松软,加上雨水渗透,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张思德被压在窑内,不幸牺牲。

  噩耗传来,内卫班的同志个个失声痛哭。考虑到张思德是毛泽东等主要领导同志的警卫员,警卫队队长古远兴决定把消息直接报告毛泽东。

  “主席,张思德牺牲了。”古远兴走进毛泽东的办公室,见他正聚精会神地批阅文件,几次张口又止,最后才小声地说了出来。

  毛泽东闻讯后,惊讶地放下笔,详细了解了张思德牺牲的经过,听后默然良久沉痛地说:“张思德是好战士,站岗放哨,还陪我外出过,很熟悉。前方打仗是免不了要死人的,但后方搞生产出事故死人是不应该的。”

  点燃一支烟,毛泽东站在窗前,深情地望向张思德牺牲的安塞山,问:“张思德现在安放在什么地方?”古远兴答道:“还被压在炭窑里,正在组织人往外挖。”

  毛泽东显然生气了:“怎么能这样呢?要尽快挖出来。放哨看好,山里狼多,要是被狼吃了,你的队长就不要当了。”

  随后,毛泽东又点燃了一支烟,数着指头给古远兴下了3个指示:“第一,给张思德身上洗干净,换上新衣服;第二,搞口好棺材;第三,要开个追悼会,我要去讲话。”

  战友们把张思德遗体抬到安塞当地村子里后,毛泽东专门派一辆汽车将遗体拉到了枣园。

  9月8日下午1点多钟,追悼会尚未开始,毛泽东就头戴八角帽、身穿粗布衣,在李克农和杨尚昆的陪同下从枣园的住所走出来。毛泽东的脚步沉重而缓慢,往日和蔼的面容如今显得严肃而庄重。走进会场后,毛泽东抬起上面有他题字的花圈,亲手放到张思德遗像前,默哀许久。随后,当中央警备团政治处主任张廷祯介绍完张思德29年的生平事迹后,毛泽东做了即兴演讲。

  毛泽东边讲边打着手势。讲到“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时,他就把两手往下用力一压;讲到“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时,就把手掌卷成一个喇叭筒状,放在嘴边一吹……

  作为领袖,如此郑重地参加一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并致悼词,这显得异乎寻常。当时,毛泽东虽没有拿讲话稿,但显然打有腹稿,是有着深远思考的。这缘于两个方面:

  一是毛泽东深知张思德其人。张思德被临时抽调到山里烧炭前,是毛泽东的内卫班战士,毛泽东同他有过两次不寻常的邂逅。1941年冬天,张思德一行3人从杨家岭前往新安场,途中路过石砭时见到毛泽东的小汽车正陷在磨沟的冰窟窿里,张思德跳进冰水中和另两位战友一起推车。事后,毛泽东记下了张思德的名字,还说:“小同志,你是见路不平,舍身相助,这种精神,值得学习哩!”另一次是1942年春天,在杨家岭修建大礼堂的施工中发生了险情,张思德用肩头顶住大梁,使梁下的工人和战士避免了一场大祸,他自己却因此受伤。这惊动了正好路过的毛泽东。毛泽东吩咐战士把受伤的张思德抬到自己的窑洞里。毛泽东仔细一看,认出了张思德,亲切地叫了一声:“老朋友,是你呀,张思德同志!”

  二是出于统一延安军民思想的需要,其根本的问题,是要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彻到全党全军中去,使之确立为党和军队的根本宗旨。因张思德事迹的触发,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更加清晰、明朗和完善。张思德的死是偶然的,但毛泽东要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倡导推广到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中去却是必然的。

  毛泽东历时半小时的讲话,对为人民服务的意义阐述至详,在场的同志无不受到深刻教育和鼓舞。中央办公厅秘书处速记室主任张树德对演讲的内容做了符号速记,之后又与其他聆听演讲的文秘人员参与了文稿的整理工作,整理成文后由主席秘书胡乔木呈毛泽东审阅。

  毛泽东看后,稍事斟酌,随即在文章的上方一挥而就,从此“为人民服务”这5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便成了这篇著名讲演的标题。

  这年9月21日,延安《解放日报》第一版头条发表新闻“毛主席参加张思德追悼会”,这篇报道是最早发表《为人民服务》的文献。当天第二版刊发有“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事迹”的长篇报道。

  从此,“为人民服务”的声音传遍了延安,传遍了陕甘宁边区,传遍了全国各解放区战场。张思德的形象成了“为人民服务”的代名词,成了一种全新世界观的里程碑。

  1953年,《为人民服务》正式成文,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全文共分5个自然段,683字、79个标点符号,言简意赅,内容丰富。这篇伟大著作开头的一段,直截了当地提出了我党的宗旨;第二段,采取引经据典的方式生动地论述了人的生死观;第三段,着重论述了如何正确对待缺点和错误的问题;第四段,有着多层论述,论述中要求同志们在困难的时候要树立“三要”精神,即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第五段,着重阐述“送葬”和“开追悼会”问题。

  解放后,这篇经典著作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成为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有力思想武器。

  伟人一生最珍爱的一句话成为党的宗旨

  其实,毛泽东并不是在1944年9月8日举行的张思德追悼会上发表讲话时首次提出“为人民服务”这一重要命题。

  为人民服务,孕育于毛泽东投身中国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在湖南图书馆自学时,就决心要改变人民大众的困苦处境,决心为全中国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贡献自己的力量。井冈山时期,毛泽东为悼念红军将领王尔琢的挽联下联:“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念如何?得到胜利方始休!”   “生为阶级,死为阶级”,指的是为工农大众、为人民群众之意。1932年,毛泽东在为中央写的《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党的各级组织要欢迎“为工农服务”的知识分子。这是他有关“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最初表述。

  1934年1月,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指出,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

  1938年3月16日,《救亡日报》记载毛泽东在延安接受美国记者洛基谈话时说:“我们代表全国最大多数人的利益的努力是永远不变的……我们的工作不是享乐,而是为大众服务。共产党在任何困难环境条件之下,绝不动摇。”

  1939年2月20日晚上,毛泽东给张闻天的信中,对陈伯达的文章《孔子的哲学思想》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关于孔子的道德论,应给以唯物论的观察,加以更多的批判,以便与国民党的道德观(国民党在这方面最喜引孔子)有原则的区别。例如‘知仁勇’,孔子的知(理论)既是不根于客观事实的,是独断的,观念论的,则其见这仁勇(实践),也必是仁于统治者阶级而不仁于大众的;勇于压迫人民,勇于守卫封建制度,而不勇于为人民服务的。”这是目前能见到的毛泽东最早关于“为人民服务”的论述。虽然这只是私人通信,并非公开发表的演说和著作,但毛泽东在这里从唯物论的道德观角度提出了“为人民服务”。

  1942年5月,为解决知识分子和文艺战线为什么人的问题,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文艺应该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说:“对于过去时代的文艺形式,我们也并不拒绝利用,但这些旧形式到了我们手里,给了改造,加进了新内容,也就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东西了。”在这里,毛泽东第一次把“为人民服务”提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历史观的高度,赋予其新的科学内涵。

  毛泽东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在1944年9月8日。在为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举行的追悼会上,他以《为人民服务》为主题做了重要讲话。在这次讲话中,毛泽东系统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同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在杨家岭中央礼堂举行招待八路军留守兵团全体模范学习代表及从敌后转战归来参加整训的各部队战斗英雄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发表了题为《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演说:“因为我们的军队是真正人民的军队,我们的每一个指战员以至每一个炊事员、饲养员,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的部队要和人民打成一片,我们的干部要和战士们打成一片。与人民利益适合的东西,我们要坚持下去,与人民利益矛盾的东西,我们要努力改掉,这样我们就能无敌于天下。”

  这年10月4日,毛泽东到清凉山中央印刷厂礼堂看望解放日报及新华社全体工作人员时,勉励大家“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把《解放日报》和新华社办好”。讲话中,他首次在“为人民服务”的前面加上了“全心全意”4个字。

  10月30日,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上发表的《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讲话中再次提到了“为人民服务”:“我们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文化工作者必须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的热忱,必须联系群众,而不要脱离群众。”

  一个半月后,即12月15日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二届第二次会议上,他在《一九四五年的任务》演说中提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将“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提升到“出发点”的地位。

  1945年4月23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致的开幕词中明确告诫全党:“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24日,在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讲到我军的宗旨时指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在讲到党的作风时,他又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他还进一步指出:“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因此,党的七大正式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写进党章,第一次明确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一切行动的指南。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千百年来饱受压迫的人民终于当家做了主人。1953年,新中国开展第一次普选。一年后,人民选举产生的全国人大代表,表决通过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这部人民的宪法明确写着: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957年,在《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讲话中,毛泽东针对有些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少了”的状况,再次强调:“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

  1959年,他又在一个批语中指出:“我希望同志们勉为其难,为党担负这些担子,为人民艰苦地服务。”

  由此可见,在发表《为人民服务》这篇演说之后不久,毛泽东就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多次讲话中论述和强调“为人民服务”。毛泽东的相关论述,科学地解决和回答了什么是无产阶级人生观的根本问题,精辟地阐明了无产阶级的人生目的。

  据考证,“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一生中题词用语最多的一句话。1944年11月15日,毛泽东为新闻记者邹韬奋逝世题写挽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1944年冬,他为党内刊物《书报简讯》题词“书报简讯办得很好,希望继续努力,为党即是为人民服务”。1945年5月1日,为八路军一二○师第三五九旅第七一九团烈士纪念碑题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945年9月20日为《大公报》报馆职工题写了“为人民服务”。1949年11月27日,为中央军委工程学校题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50年初,出访苏联期间接见在苏联学习的革命烈士后代,烈士郭亮之子郭志成恳请他题字留念,毛泽东挥笔写下了“为人民服务”。1950年7月,卫士长李银桥到中直机关干部文化补习学校学习,临行前毛泽东在他的笔记本第一页上庄重地题写了“努力学习,学好后再做工作,为人民服务”的勉励话语。1960年冬,毛泽东为曾在自己身边做过保卫工作的辽宁公安干部杨颖题写“实事求是,努力为人民服务”。1964年,毛泽东为人民大会堂工作人员题词“勤学苦练,为人民服务”。1965年5月,毛泽东为湖南省委接待处工作人员郭国群题词“加强学习,力求进步,好好为人民服务”。1965年7月毛泽东为人民大会堂工作人员高殿英题词“好好学习,努力为人民服务”。这年8月,他挥笔为庐山疗养院钟学坤题词“学习白求恩,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同年9月15日,毛泽东为庆祝人民广播事业创建20周年题词“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的榜样与典范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每个共产党人的最高行动准则。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一个基本要求,“为人民服务”这一思想尽管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里早已有之,但是,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正式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个科学命题提出来并将其确立为党的根本宗旨的是毛泽东。

  毛泽东一再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唯一宗旨。”他还说:“党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1944年,他在讲到人民军队的宗旨时指出:“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他们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毛泽东反复阐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因为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目的,一切工作努力服务的对象,此外没有第二个目的,也没有第二个对象。这是由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由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决定的。

  毛泽东不仅从总体上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而且还特别注意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不断地从生活中发现和树立一个又一个典型和榜样,进而具体地揭示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内涵,使之具体化、典型化和形象化。

  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指出:“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情。……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早在1939年就号召我们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此外,毛泽东还提出了要学习张思德、雷锋、焦裕禄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把他们看做是革命者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化身和榜样,培育了一代代的新人。

  毛泽东不仅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思想,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树立一个又一个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榜样,而且自己身体力行,言行一致,在实践上是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艰苦卓绝斗争中,一心为人民,一心为革命,一心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无私奉献,鞠躬尽瘁,彻底地为人民谋利益。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人民群众的彻底解放,毛泽东不仅贡献了非凡的聪明才智和全部精力,而且在他的影响下,他一家6位亲人,包括爱妻杨开慧、爱子毛岸英、弟弟毛泽民和毛泽覃、妹妹毛泽健、侄儿毛楚雄,都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毛泽东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出发,对党内的腐败现象深恶痛绝。早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就多次提出不要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他很重视郭沫若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的《甲申三百年祭》著名论文,把它列为整党文献,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引为鉴戒”。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他向全党提出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防止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1949年3月23日,在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时,毛泽东兴致勃勃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嘛。”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就是说,要接受李自成农民起义失败的教训,进城以后不能腐化,要警惕居功自傲和贪图享乐情绪的出现,要防止腐败现象的滋长,要保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色,不谋个人的任何私利,不脱离人民群众。毛泽东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他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要求自己做到。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的一些亲朋故旧纷纷投书北京,要求他帮助解决问题,有的要求他帮助调入北京安置工作,有的要求他出面介绍工作。对此,毛泽东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博大胸怀,断然抛弃“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一“任人唯亲”的历史陈规,模范地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带头遵守人事制度,一一劝阻,婉言谢绝。

  反腐败和为人民,是毛泽东所思考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他对人民真挚地爱,对一切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因为,以权谋私、贪污腐化、任人唯亲和官僚主义作风等这些腐败现象,同党的宗旨是根本对立的,与人民大众的利益是水火不相容的。如果听任腐败现象发展下去,就会脱离群众,党就会走向灭亡,国家就会改变颜色。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要自觉地抵制和克服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腐朽思想对党的腐蚀,就要同一切消极的腐败现象进行坚决的斗争,不断清除党的肌体上发生的腐败现象。

  毛泽东常常把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比作鱼与水的关系。随时随地为群众谋利益,关心群众疾苦,这是贯彻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的要求,也是加强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条件。早在1925年,毛泽东在回答“为什么要革命”时,其中就讲到“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上的幸福”。革命就是为了解除广大人民群众的痛苦,改善生活,使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民主、自由、幸福。广大人民群众,也只有从切身利益切身经验中,深刻地体会到共产党是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革命是自己的事业,才能积极地参加到革命的斗争中去。

  毛泽东认为,我们共产党人来自人民群众,不是为做官,而是要革命,必须与人民群众共甘苦,一时一刻也不脱离群众。毛泽东最坚信人民的力量。他说过:“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历史早已证明这一真理。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在28年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心连心,密切联系群众,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无数的艰难险阻,克服一切困难,压倒一切敌人,终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全国解放后,各方面条件比过去战争年代要好多了。但是毛泽东进城后仍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他睡木板床,用的毛巾被和内衣补了又补,饮食一直是粗茶淡饭,粗粮为主,里面常常要掺上小米或黑豆或山芋头,用竹木筷子而不用贵重的象牙筷子。他的一件睡衣穿了10多年,一共打了73个补丁,他的皮鞋和拖鞋补了又补,一直补到不能再补。毛泽东脑子里想的是人民群众的生活,而不是自己的怎么享受。他一生都很艰苦朴素,与群众同甘共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风亮节,对时代,对人民,对后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楷模。   毛泽东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向人民负责,为人民的利益而勇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他曾指出:“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他还说过:“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在他看来,对人民负责,就应该善于听取批评,接受批评,就必须有勇于改正缺点、修正错误的这种大无畏精神。只有善于接受批评,勇于修正错误,才能不断克服自身的缺点,消除自己身上的“病苗”,防止腐败,不断完善自己。毛泽东既是我们党三大作风的倡导者,同时也是三大作风的力行者。他不是一个文过饰非的人,面对工作中的错误,勇于承担责任,在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方面,毛泽东仍然是我们党的楷模。

  党的历史是部“为人民服务”的历史

  中南海新华门,党中央、国务院办公所在地的正门,毛泽东手书的“为人民服务”5个大字日夜在这里金光闪闪,庄严地昭示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政府的根本宗旨。

  不同时期,“为人民服务”有不同的内涵。抗战时期,为人民服务要落实在把人民从帝国主义的铁蹄下解放出来;解放战争时期,为人民服务要落实在赶走反动派建立新中国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人民服务要落实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无论有多少不同,但共产党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主题永远不能变。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凝聚民心,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

  树立了“为人民服务”思想,实际上就是解决了做什么人、为什么人、走什么路的问题。明确了这些,我们就是纯粹的人、高尚的人。人有自我、本我、超我三种状态,作为共产党人,作为党的各级干部,应该有超我的追求。无欲则刚,当我们把人民的利益视为最高利益时,当我们不再为一己之利患得患失时,还有什么困难能阻挡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舍弃?还有什么诱惑可以动摇我们?

  情系民生,造福人民。“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群众利益无小事”——这是党中央对全体党员的谆谆嘱咐。“为人民服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一个崇高的道德观,永远不过时。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使“为人民服务”更人性化、更科学化、更具体化,含义更深远。

  春风化雨中,中国共产党人是人民开创幸福生活的引领者;惊天骇浪中,中国共产党人是为人民遮风挡雨的顶梁柱——在汶川、玉树等特大自然灾害面前,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同人民战斗在一起,引领灾区人民走出灾难、走向新生;在汹涌来袭的国际金融危机面前,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地强调:越是困难时候越要高度关注民生……

  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壮大的历史来看,是一部“为人民服务”的历史,靠人民而生存,靠人民而发展,靠人民而壮大。人民群众也深深懂得,不能离开党,党和人民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为此,“为人民服务”在解放后被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作为座右铭和行动口号加以使用。

  从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口号的提出,到以人为本与服务型政府建设,这一系列思想、理念、行为变革,不仅与中国政府发展和改革进程一脉相承,而且又赋予着丰富的时代内涵,体现了中国政府治理从口号到道德、从理念到制度的变迁。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民生,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坚守,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使命的铭记!○

  责任编辑 马永义


相关文章

  • "为人民服务"成为党的宗旨内情(3)
  • "全心全意"的榜样与典范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每个共产党人的最高行动准则.毛泽东不仅从总体上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而且还特别注意结合中国革命 ...查看


  • [钩沉]多党合作制度写入宪法,有哪些你不知道的"内情"?
  •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颁布的,至今30余年间经历了四次修改,分别是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其中,1993年修宪时,在序言中增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就这一 ...查看


  • 安禄山之死的内情揭秘
  • 安禄山(703年-757年)营州(今辽宁朝阳)人,安禄山在30岁前一直混迹在边疆地区,是一个不很安分的商人.30岁那年步入军旅,在不到4年的时间就做到平卢将军.天宝元年(741年)正月初一,他刚刚40岁时,一跃成为驻守边疆的藩镇安禄山家乡朝 ...查看


  • 他的微笑留在我心里
  • 蔚桦兄走了,带着微笑走到"那边"去了.不,那微笑没有带走,还留在"这边",留在我心里. 我与他是在<贵阳晚报>见面相识的.<贵阳晚报>大约是1978年创刊的.我与他都被列入第一 ...查看


  • 北京公安局长扫黄内情:不是新官上任三把火
  • 2010年05月31日14:05瞭望东方周刊米艾尼我要评论(88) 字号:T|T 高级警官如何炼成 张培文说,不少厅级干部都表示非常欢迎有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专题学习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李静 | 北京报道 公安机关是武装性质的国 ...查看


  • 成都机场惊现UFO内情:航班停飞中国空军大出动
  • 2012-01-09 12:22:43 作者:网友 来源:互联网 黄万里教授语出惊人:三峡大坝最终结局是这样 中国震惊:印度东北各邦想脱离印度加入中国 金正恩让西方论调破产 中国将换届令美更恐慌 奥巴马急不可耐中国冷淡对美释放30年罕见信号 ...查看


  • 宋庆龄致信病中鲁迅内情
  • 旧闻揭秘 2010年11月4日星期四 责任编辑 徐录录 宋庆龄致信病中鲁迅内情 进入1936年,鲁迅的健康每况愈下,肺病日渐加重. 1月,鲁迅的肩和胸时常感到剧痛.5月15日,他的病情加重,一直高烧不退,打针.输液未曾间断.6月15日,日本 ...查看


  • 董小宛死亡之谜的内情揭秘
  • 董小宛,名白,字宛君,一字青莲,艺名小宛,别号青莲女史.明末清初,"秦淮八艳"(亦称"金陵八艳")之一.时饮"东南第一美女"之誉.这位一代名妓.乱世佳人究竟死于何时.何地.何因?至 ...查看


  • 切实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
  • 切实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 省直机关工委课题组 2008年第7期 --党的建设 为了更好地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指示精神,去年下半年,我们就机关作风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我省机关作风建设呈现新的特点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认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