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教案

学习目标

1.

2. 方山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苏轼为何写这个人?

一、写作背景 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

又由于他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任由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

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

途中遇到老朋友方山子,为他写了这篇传记。

二、齐读课文,教师更正字音。

三、自主学习

结合注释梳理文章,思考学习目标中的问题,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方山子档案

四、教师明确表格内容,点拨重点字词。

遗像:遗留下来的样式

妻子 使 等 河北 然 宗 使酒有从因见

折节 遇

庵居蔬食 闻 五、苏轼为何写这个奇异人? 引导提示:苏轼是什么原因来到这个地方的?苏轼接触了这个故友之后会作何感想?

另外一个是当官不受重用的苏轼, 两人可谓惺惺相惜(即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爱护、同情、支持。)

其实,文中有一个细节已经表达出了这层意思,请找出。——

细节:第二段,“俯而不答,仰而笑。”

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他的言外之意是?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早在十九年前我就和你一样了。

寻找内心的宁静。

仰笑,体现了方山子的潇洒、豪放及与苏轼交情深厚。 由此看出苏轼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记方山子其人吗?还是另有深意?

 慨

1.C(从:使……跟从。“从两骑”可译为“带着两个骑马的随从。”) 2..A(B.“见”通“现”C.“阳”通“佯”D.“傥”通“倘”)3. A.

4..D使动用法,带领(A.①交往 ②出名; B.①对„„感到奇怪②与众不同的;C.①假使②让,叫)

5.D介词,在。(A才/只,仅仅,副词;B连词,于是/介词,依照,顺着。表并列/表转折,连词)

6.B (①③是描述他的“侠”)

7.C(A句陈述“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错误;B句陈述“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错误,因为他壮年时“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D句“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晚年穿戴奇特,与“当了隐士”没有必然联系。)

8.

⑴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为什么会住在这里呢?”

(采分点:“谪”、“适” 、句式各1分,句意通顺1分。)

⑵于是, 他就在马上跟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

(采分点:“马上”、 “谓”各1分,语句通顺1分。)

⑶ (他)都放弃不要了,偏偏要来到这荒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这样的吗?或这难道是因为他一无所得才这样的吗?

(采分点:“穷”、“然”、反问语气各1分。)

1.对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 )

A.闾里之侠皆宗之(以为宗,尊奉,推崇,意动用法) .

B.余既耸然异之(对……感到惊奇,意动用法) .

C.见方山子从两骑(跟随) D.岁得帛千匹(每年,名作状) ..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 )

A.呼余宿其家 B.犹见于眉间 C.往往阳狂垢污 D.前十有九年

3.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古今一致的一项是 ( )

A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 B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

C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D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 ....

4.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②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

B. ①余既耸然异之 ②余闻光、黄间多异人 ..

C.①使从事于其间 ②使骑逐而射之 ..

D.①见方山子从两骑 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5.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晚乃遁于光、黄间 ②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

B.①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 ②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

C.①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 ②何为而在此 ..

D.①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②然今卒困于此 ..

6. 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3分 )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 ①②④⑤ B. ②④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⑥

7. 下列对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

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 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

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 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作者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

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D. 方山子世有勋阀,可以做官。但他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加之穿戴奇特,“所著帽,方屋而高”,因此被人们称为方山子,而当了隐士。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

何为而在此?”(4分)

(2)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3分)

(3)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3分)

【苏轼佳句】

○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mǒ总相宜。

○粗缯zēng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和董传留别》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风烛残年的苏轼从被贬之地海南岛儋州北归途中,在金山寺看到李公麟

(北宋名画家,苏轼好友)所画东坡像,回顾一生,心潮难平,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自题金山画像》诗。后卒于常州。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三处贬谪之地及年龄:

黄州, 44岁 惠州, 58岁 儋州, 61岁

拓宽心量,化解苦难

苦难是一包盐,放入一杯水,则杯水变得咸涩难忍;放入一泓湖水,则湖水变得澄澈甘爽。面对苦难我们需要做得就是拓宽自己的心量,进而化解苦难,而非抗拒和诅咒。 苦难是我们生命中金黄的小米。物来欣然受,物去不复求,随缘自适,享受生命,如是而已。

《苏东坡突围》 余秋雨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 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幸好,他还不年老, 他在黄州期间,是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还大有 可为。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换言之,成熟在过了季节的年岁,刚要 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步却已踉跄蹒跚;与他们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

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 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光线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河东狮吼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一个朋友叫陈季常,他妻子柳氏是一个嫉妒心很强的女子,每当陈季常宴客,并有歌女陪酒时,柳氏就用木棍敲打墙壁,把客人骂走。弄得陈慥很是尴尬。苏东坡就写了一首诗取笑陈慥:“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仗落手心茫然。”诗中的龙丘居士指陈季常;河东是借用唐代诗圣杜甫关于“河东女儿身姓柳”的诗句暗喻陈妻柳氏,这首诗极为生动地记述了作者困窘、柳氏凶悍以及季常无奈的景况。后来人们便把“河

东狮吼”作为妒妻悍妇的代称。有人还把怕老婆的现象戏称为有“季常癖”。

学习目标

1.

2. 方山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苏轼为何写这个人?

一、写作背景 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

又由于他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任由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

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

途中遇到老朋友方山子,为他写了这篇传记。

二、齐读课文,教师更正字音。

三、自主学习

结合注释梳理文章,思考学习目标中的问题,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方山子档案

四、教师明确表格内容,点拨重点字词。

遗像:遗留下来的样式

妻子 使 等 河北 然 宗 使酒有从因见

折节 遇

庵居蔬食 闻 五、苏轼为何写这个奇异人? 引导提示:苏轼是什么原因来到这个地方的?苏轼接触了这个故友之后会作何感想?

另外一个是当官不受重用的苏轼, 两人可谓惺惺相惜(即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爱护、同情、支持。)

其实,文中有一个细节已经表达出了这层意思,请找出。——

细节:第二段,“俯而不答,仰而笑。”

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他的言外之意是?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早在十九年前我就和你一样了。

寻找内心的宁静。

仰笑,体现了方山子的潇洒、豪放及与苏轼交情深厚。 由此看出苏轼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记方山子其人吗?还是另有深意?

 慨

1.C(从:使……跟从。“从两骑”可译为“带着两个骑马的随从。”) 2..A(B.“见”通“现”C.“阳”通“佯”D.“傥”通“倘”)3. A.

4..D使动用法,带领(A.①交往 ②出名; B.①对„„感到奇怪②与众不同的;C.①假使②让,叫)

5.D介词,在。(A才/只,仅仅,副词;B连词,于是/介词,依照,顺着。表并列/表转折,连词)

6.B (①③是描述他的“侠”)

7.C(A句陈述“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错误;B句陈述“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错误,因为他壮年时“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D句“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晚年穿戴奇特,与“当了隐士”没有必然联系。)

8.

⑴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为什么会住在这里呢?”

(采分点:“谪”、“适” 、句式各1分,句意通顺1分。)

⑵于是, 他就在马上跟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

(采分点:“马上”、 “谓”各1分,语句通顺1分。)

⑶ (他)都放弃不要了,偏偏要来到这荒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这样的吗?或这难道是因为他一无所得才这样的吗?

(采分点:“穷”、“然”、反问语气各1分。)

1.对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 )

A.闾里之侠皆宗之(以为宗,尊奉,推崇,意动用法) .

B.余既耸然异之(对……感到惊奇,意动用法) .

C.见方山子从两骑(跟随) D.岁得帛千匹(每年,名作状) ..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 )

A.呼余宿其家 B.犹见于眉间 C.往往阳狂垢污 D.前十有九年

3.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古今一致的一项是 ( )

A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 B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

C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D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 ....

4.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②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

B. ①余既耸然异之 ②余闻光、黄间多异人 ..

C.①使从事于其间 ②使骑逐而射之 ..

D.①见方山子从两骑 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5.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晚乃遁于光、黄间 ②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

B.①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 ②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

C.①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 ②何为而在此 ..

D.①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②然今卒困于此 ..

6. 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3分 )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 ①②④⑤ B. ②④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⑥

7. 下列对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

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 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

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 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作者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

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D. 方山子世有勋阀,可以做官。但他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加之穿戴奇特,“所著帽,方屋而高”,因此被人们称为方山子,而当了隐士。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

何为而在此?”(4分)

(2)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3分)

(3)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3分)

【苏轼佳句】

○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mǒ总相宜。

○粗缯zēng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和董传留别》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风烛残年的苏轼从被贬之地海南岛儋州北归途中,在金山寺看到李公麟

(北宋名画家,苏轼好友)所画东坡像,回顾一生,心潮难平,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自题金山画像》诗。后卒于常州。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三处贬谪之地及年龄:

黄州, 44岁 惠州, 58岁 儋州, 61岁

拓宽心量,化解苦难

苦难是一包盐,放入一杯水,则杯水变得咸涩难忍;放入一泓湖水,则湖水变得澄澈甘爽。面对苦难我们需要做得就是拓宽自己的心量,进而化解苦难,而非抗拒和诅咒。 苦难是我们生命中金黄的小米。物来欣然受,物去不复求,随缘自适,享受生命,如是而已。

《苏东坡突围》 余秋雨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 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幸好,他还不年老, 他在黄州期间,是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还大有 可为。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换言之,成熟在过了季节的年岁,刚要 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步却已踉跄蹒跚;与他们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

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 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光线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河东狮吼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一个朋友叫陈季常,他妻子柳氏是一个嫉妒心很强的女子,每当陈季常宴客,并有歌女陪酒时,柳氏就用木棍敲打墙壁,把客人骂走。弄得陈慥很是尴尬。苏东坡就写了一首诗取笑陈慥:“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仗落手心茫然。”诗中的龙丘居士指陈季常;河东是借用唐代诗圣杜甫关于“河东女儿身姓柳”的诗句暗喻陈妻柳氏,这首诗极为生动地记述了作者困窘、柳氏凶悍以及季常无奈的景况。后来人们便把“河

东狮吼”作为妒妻悍妇的代称。有人还把怕老婆的现象戏称为有“季常癖”。


相关文章

  • 8方山子传_教案
  • 8 方山子传 一.教学目标: 1. 读懂文意,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 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写作用意,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3. 认识方山子始侠后隐的行径,感受方山子的神情风貌. 二.教学重点: 1. 把握方山子的个性 ...查看


  • 方山子传2010年第8期
  •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辛.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 ...查看


  • 方山子①传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方山子①传 [宋]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日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查看


  • 方山子传(师用)
  • <方山子传>导学案(师用) 制作人:韩雨 审核人:王艳梅 陈慥立刻吩咐手下人把那两个歌女找来,和苏东坡端着酒杯,听着两位歌女给他们唱歌,又觉得人世也有美好的东西.没料到夫人的丫鬟听见了,赶紧向夫人禀报,夫人从屋里出来怒火中烧.两 ...查看


  • 吕梁特色小吃之山药蛋派
  • 吕梁特色小吃之山药蛋派 吴言 作为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仅次于稻.麦和玉米的马铃薯,在我家乡吕梁称其为山药蛋,简称山药,凡有土田者,必种植.究其原因,除平地水田少而山坡地多及气候原因外,与山药蛋营养全面且价值高,耐贮且贮存时间长等优特点有很大关 ...查看


  • 方山子传 苏轼
  • 阅读练习 方山子传 宋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1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 ...查看


  • 方山子传原文及翻译.
  • 方山子传(节选) 苏轼 ①②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 ...查看


  • 祖国风光(911)北京上方山云水洞
  • 地处北京房山区岳各庄镇境内的北京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距京城65公里,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有九洞十二峰七十二茅庵等景观.早在东汉未年就有僧人在此开山建寺抚育森林,被历代游工赋予"南有苏杭,北有上方"幽燕奥室之美称.上方山峰奇山 ...查看


  • 必修二语文第一次月考答案
  • 2011-2012学年下期第一次月考高2014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 2.C 3.B 4.B 5.A 6.D 7.B 8.C 9,D 驰骋,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 10.C (1)(3)是描述"侠" 11.D 解析,A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