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术的重要性

核心技术的重要性

企业核心技术是与产品关键部件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即关键部件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本文作者基于核心技术观点,分析了我国企业DVD产品受制于国外大企业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经营没有抓住价值链的战略环节,基础研发(R&D)投入严重不足,对人才重视不够,企业专利意识不强,以及企业缺乏战略眼光等。指出中国制造企业要真正走向国际,必须要重视核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可以通过引进与自主开发,建立技术联盟等措施来加快中国企业核心技术的前进步伐。

一、核心技术的内涵

核心技术是与产品关键部件相对应的一个概念[1],即关键部件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核心技术在不同产品中表现为专利、技术诀窍、产业标准等不同形式的知识。这类技术可以重复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价值不但不减少,而且能够增加,具有连续增长、报酬递增的特征。例如,对于空调器、电冰箱等制冷类产品来说,压缩机制造技术就是核心技术;对于彩电、显像管来说,电路技术就是核心技术;对于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辆来说,发动机技术就是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决定的关键零部件的水平决定了产品整体性能。对于一个企业即使没有整体竞争优势,也可以通过少数几个关键技术或核心技术获得超额利润。核心技术之外的技术通称为外围技术。外围技术也是重要的,但由于它相对容易获得,企业在此难以拉开差距,因而核心技术的竞争就成了企业比拼技术实力的主战场[2]。中国制造业一直面临“核心技术缺失”的担忧。尽管有些企业的规模可观,但由于种种核心技术掌握在外企手中,中国企业恐怕难以摆脱只能赚取低附加值利润,并且发展受制于人的命运。我国加入WTO之后,如果不采取措施,这种局面只能会越来越严重。2002年我国发生的“DVD专利事件”就说明了这一问题。

二、“DVD专利事件”的背景

近年来,中国已成为全球DVD生产大国。我国DVD市场已趋于成熟,产品质量和形象与国际名牌已不相上下,而低价优势对日本等国外同类产品构成强有力的威胁。在国内市场,洋品牌DVD也一直进不了市场前五位。而国产DVD的出口规模却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一些国外技术开发商以中国DVD企业没有获得知识产权认证为由,要求中国DVD生产企业交纳专利费。国外厂商的这些举动的实质是要利用“专利技术”这个杀手锏,来“封锁”中国的DVD产品进入国际市场。2002年3月份,6C联盟(由东芝、三菱、日立、松下、JVC、时代华纳六大技术开发商组成)两次向国内DVD生产企业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在2002年3月31日前国内DVD生产企业与6C联盟达成专利费交纳协议,否则将提起诉讼。这一事件的出现,预示着中外DVD巨头的矛盾趋向激化,而这种矛盾其实由来已久。

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来看,国内DVD生产企业支付专利费看来是大势所趋。现在的主要焦点是尽量将专利费降到合理的额度。据悉,6C开出的条件是专利费按产品单价的20%收取,每台约为20美元。但中方企业认为太高,无法接受,这也是谈判一直僵持而无结果的主要原因。另外从何时开始收起也

是个问题,这牵涉到以前的DVD机数量无法统计。此外,专利费是否应该由提供芯片、解码器的上游厂家分摊,也是争议的焦点。如果按单台收取专利费20美元计算,中国DVD企业的生产成本将上升100多元。鉴于激烈的行业竞争压力,国内DVD企业涨价的可能性很小。在这种情况下,规模不占优势、管理成本高、综合实力弱的我国DVD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三、“DVD专利事件”原因分析

“DVD专利事件”的出现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我国DVD企业长期不重视核心技术的直接后果。其深层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企业经营没有抓住价值链的战略环节

与其他家电产品不同,DVD产品在音响产业中属于高端产品,根据价值链理论[3],DVD产品经营的战略环节在研发、市场和服务上。国内DVD企业在发展形态上,目前却大多还处于“橄榄型”,即企业发展是沿着技术开发—生产—市场营销的结构无限膨胀,并将核心放在生产上。格兰仕就反复宣称,要做微波炉和空调的“世界工厂”,而很少将企业放在先进的“哑铃型”发展结构状态上,即研发、市场投入大而生产投入小的状态上,特别是研发投入。

2.基础研发(R&D)投入严重不足

据估计,目前我国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还不到1%,仅有极少数大企业的研发投入在3%以上。发达国家一般都在5%~10%,许多世界500强企业都超过10%。国际企业界普遍认为,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5%以上,企业才有竞争力;占2%仅够维持;不足1%的企业则难以生存。同时,我国企业之间、企业与大学和科研院所之间的技术转移水平和速度都比较低;专利水平无论从数量、质量和产出效益等方面也都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从战略的角度看,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基础研发投入,就只能在核心技术、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等方面受制于人。

3.企业专利意识不强

据统计,从1997年到2000年,国内向国外申请发明专利为1949件,而国外公司向我国申请为90686件,我国申请仅占外国申请的2.1%;同时,我国获得“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为273万美元,仅占外国公司在我国专利收入的9%。这组数据能够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国外公司力求通过知识产权保护来巩固和扩大其市

场份额,从产品链的最高端来切分中国市场;二是我国企业发明专利的申请及相关的专有权利出口还远落后于人,我国企业的产品专利战略意识还处于起步阶段。

4.企业缺乏战略眼光

因为核心技术的开发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需要企业长期的积累、不断地投入才能见效。因此,不少中国DVD企业经营者从眼前利益出发,选择了“我制造,别人研发”的分工趋势,并用经济学中的“比较利益”理论来解释[4]。实际上,这是种对“比较利益”的误解。经济学家在讲按照比较利益进行国际分工时有一个前提,即假定两个产业都是竞争性的。而实际情况是,我国的DVD制造业处于过度竞争,而拥有核心技术的外国DVD制造业对核心技术高度垄断。其结果是,知识产权收入都让别人拿走了,我们的企业永远只能赚取低附加值利润。从这个角度讲,这次出现的“专利事件”反映出我们的企业家缺乏战略意识。

四、对中国制造企业的启示

加入WTO后,关税壁垒已不存在,但技术壁垒又成了新的“拦路虎”。最近出现的DVD企业遭6C联盟的“封杀”给正在走向国际的我国企业以深刻的启示。

1.必须重视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

我国企业要真正走向国际,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我国企业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有些企业,如家电企业、服装企业等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也应该看到,这些企业的主要产品大多集中在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品上,在国际市场上主要依靠低成本和廉价来取得一定优势。从全球范围来看,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体现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上。因此,中国制造企业要走向世界,必须重视核心技术的开发。

2.必须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

从产业上看,我国大多数音响企业主要是依靠模仿他人的产品发展起来的,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加入WTO后,关税壁垒已不存在,但技术壁垒又成了新的问题。从根本上说,解决技术壁垒就是科技问题,这是长远之计。中国DVD被封杀的风波表明,如果中国家电企业不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不进行技术创新,将会永远难以改变受制于人的局面。目前,DVD音响业出现了一个全球制造与研发中心向中国转移的趋势,这对中国是个难得的机遇。只要我们能紧紧抓住DVD专利技术的引进、改进与研发,特别是DVD替代技术的开发,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就能够在国外企业设置的技术专利壁垒中游刃有余。

3.坚持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的战略

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独特、适用的技术,产品同质化对一个大规模的企业是很危险的;企业光靠自己开发专利技术也是不行的,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是企业技术突破的主要法宝。技术引进不是简单地引进,而是引进后再组织公司专家针对中国市场进一步攻关和改进,开发顾客喜欢的产品,将改进后取得质的突破的技术再申请专利,这种方法就叫“师夷长技以制夷”,通过学习别人的专利并进一步提出新的专利,这才是中国企业“入世”后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根本出路。

4.建立企业技术联盟

从以东芝为代表的6C、以菲利浦为代表的3C、汤姆逊的1C等多家DVD制造巨头分别结成联盟,面向全球制造企业发放专利许可证,使核心技术专利变为行业标准来看,这种模式也给我国企业专利研究开发和使用转让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事关行业发展命脉的核心技术绝非单个企业短时间内所能攻下的,可以通过组成企业技术联盟[5],借助国家大力支持,整合资源合理攻关。形成联盟的知识产权,进而形成中国企

业在全球市场的行业标准,以我国企业技术联盟对抗外国专利壁垒。最近,国内企业正在策划建立新的DVD技术联盟,即基于网络技术的NVD(网络视频点播)新产品来占领技术市场。

DVD专利事件警告我国制造企业,我们过去沿用的“以量取胜”,核心技术依靠别人的路子在今天是没有前途的。过去的10年,我国的制造企业还没有进入技术竞争的时代。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企业要走向世界,特别是我国加入WTO,竞争的焦点必然要转向基于核心技术的竞争[6]。我国某些企业已经认识到基于技术竞争的时代的到来,并及时成功地建立了较为强大的核心技术能力,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比如,长虹集团在整个彩电业面临危机之时,提出了“技术为王”的战略目标,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水平的精显背投彩电技术。因为长虹掌握了这一核心技术,使自己与跨国巨头站在了同一起点上,不仅摆脱了亏损,实现了盈利,更为重要的是,长虹为自己奠定了未来10年的发展基石。长虹的重新崛起说明全球正进入一个技术竞争的时代。

核心技术的重要性

企业核心技术是与产品关键部件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即关键部件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本文作者基于核心技术观点,分析了我国企业DVD产品受制于国外大企业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经营没有抓住价值链的战略环节,基础研发(R&D)投入严重不足,对人才重视不够,企业专利意识不强,以及企业缺乏战略眼光等。指出中国制造企业要真正走向国际,必须要重视核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可以通过引进与自主开发,建立技术联盟等措施来加快中国企业核心技术的前进步伐。

一、核心技术的内涵

核心技术是与产品关键部件相对应的一个概念[1],即关键部件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核心技术在不同产品中表现为专利、技术诀窍、产业标准等不同形式的知识。这类技术可以重复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价值不但不减少,而且能够增加,具有连续增长、报酬递增的特征。例如,对于空调器、电冰箱等制冷类产品来说,压缩机制造技术就是核心技术;对于彩电、显像管来说,电路技术就是核心技术;对于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辆来说,发动机技术就是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决定的关键零部件的水平决定了产品整体性能。对于一个企业即使没有整体竞争优势,也可以通过少数几个关键技术或核心技术获得超额利润。核心技术之外的技术通称为外围技术。外围技术也是重要的,但由于它相对容易获得,企业在此难以拉开差距,因而核心技术的竞争就成了企业比拼技术实力的主战场[2]。中国制造业一直面临“核心技术缺失”的担忧。尽管有些企业的规模可观,但由于种种核心技术掌握在外企手中,中国企业恐怕难以摆脱只能赚取低附加值利润,并且发展受制于人的命运。我国加入WTO之后,如果不采取措施,这种局面只能会越来越严重。2002年我国发生的“DVD专利事件”就说明了这一问题。

二、“DVD专利事件”的背景

近年来,中国已成为全球DVD生产大国。我国DVD市场已趋于成熟,产品质量和形象与国际名牌已不相上下,而低价优势对日本等国外同类产品构成强有力的威胁。在国内市场,洋品牌DVD也一直进不了市场前五位。而国产DVD的出口规模却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一些国外技术开发商以中国DVD企业没有获得知识产权认证为由,要求中国DVD生产企业交纳专利费。国外厂商的这些举动的实质是要利用“专利技术”这个杀手锏,来“封锁”中国的DVD产品进入国际市场。2002年3月份,6C联盟(由东芝、三菱、日立、松下、JVC、时代华纳六大技术开发商组成)两次向国内DVD生产企业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在2002年3月31日前国内DVD生产企业与6C联盟达成专利费交纳协议,否则将提起诉讼。这一事件的出现,预示着中外DVD巨头的矛盾趋向激化,而这种矛盾其实由来已久。

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来看,国内DVD生产企业支付专利费看来是大势所趋。现在的主要焦点是尽量将专利费降到合理的额度。据悉,6C开出的条件是专利费按产品单价的20%收取,每台约为20美元。但中方企业认为太高,无法接受,这也是谈判一直僵持而无结果的主要原因。另外从何时开始收起也

是个问题,这牵涉到以前的DVD机数量无法统计。此外,专利费是否应该由提供芯片、解码器的上游厂家分摊,也是争议的焦点。如果按单台收取专利费20美元计算,中国DVD企业的生产成本将上升100多元。鉴于激烈的行业竞争压力,国内DVD企业涨价的可能性很小。在这种情况下,规模不占优势、管理成本高、综合实力弱的我国DVD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三、“DVD专利事件”原因分析

“DVD专利事件”的出现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我国DVD企业长期不重视核心技术的直接后果。其深层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企业经营没有抓住价值链的战略环节

与其他家电产品不同,DVD产品在音响产业中属于高端产品,根据价值链理论[3],DVD产品经营的战略环节在研发、市场和服务上。国内DVD企业在发展形态上,目前却大多还处于“橄榄型”,即企业发展是沿着技术开发—生产—市场营销的结构无限膨胀,并将核心放在生产上。格兰仕就反复宣称,要做微波炉和空调的“世界工厂”,而很少将企业放在先进的“哑铃型”发展结构状态上,即研发、市场投入大而生产投入小的状态上,特别是研发投入。

2.基础研发(R&D)投入严重不足

据估计,目前我国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还不到1%,仅有极少数大企业的研发投入在3%以上。发达国家一般都在5%~10%,许多世界500强企业都超过10%。国际企业界普遍认为,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5%以上,企业才有竞争力;占2%仅够维持;不足1%的企业则难以生存。同时,我国企业之间、企业与大学和科研院所之间的技术转移水平和速度都比较低;专利水平无论从数量、质量和产出效益等方面也都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从战略的角度看,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基础研发投入,就只能在核心技术、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等方面受制于人。

3.企业专利意识不强

据统计,从1997年到2000年,国内向国外申请发明专利为1949件,而国外公司向我国申请为90686件,我国申请仅占外国申请的2.1%;同时,我国获得“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为273万美元,仅占外国公司在我国专利收入的9%。这组数据能够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国外公司力求通过知识产权保护来巩固和扩大其市

场份额,从产品链的最高端来切分中国市场;二是我国企业发明专利的申请及相关的专有权利出口还远落后于人,我国企业的产品专利战略意识还处于起步阶段。

4.企业缺乏战略眼光

因为核心技术的开发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需要企业长期的积累、不断地投入才能见效。因此,不少中国DVD企业经营者从眼前利益出发,选择了“我制造,别人研发”的分工趋势,并用经济学中的“比较利益”理论来解释[4]。实际上,这是种对“比较利益”的误解。经济学家在讲按照比较利益进行国际分工时有一个前提,即假定两个产业都是竞争性的。而实际情况是,我国的DVD制造业处于过度竞争,而拥有核心技术的外国DVD制造业对核心技术高度垄断。其结果是,知识产权收入都让别人拿走了,我们的企业永远只能赚取低附加值利润。从这个角度讲,这次出现的“专利事件”反映出我们的企业家缺乏战略意识。

四、对中国制造企业的启示

加入WTO后,关税壁垒已不存在,但技术壁垒又成了新的“拦路虎”。最近出现的DVD企业遭6C联盟的“封杀”给正在走向国际的我国企业以深刻的启示。

1.必须重视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

我国企业要真正走向国际,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我国企业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有些企业,如家电企业、服装企业等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也应该看到,这些企业的主要产品大多集中在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品上,在国际市场上主要依靠低成本和廉价来取得一定优势。从全球范围来看,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体现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上。因此,中国制造企业要走向世界,必须重视核心技术的开发。

2.必须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

从产业上看,我国大多数音响企业主要是依靠模仿他人的产品发展起来的,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加入WTO后,关税壁垒已不存在,但技术壁垒又成了新的问题。从根本上说,解决技术壁垒就是科技问题,这是长远之计。中国DVD被封杀的风波表明,如果中国家电企业不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不进行技术创新,将会永远难以改变受制于人的局面。目前,DVD音响业出现了一个全球制造与研发中心向中国转移的趋势,这对中国是个难得的机遇。只要我们能紧紧抓住DVD专利技术的引进、改进与研发,特别是DVD替代技术的开发,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就能够在国外企业设置的技术专利壁垒中游刃有余。

3.坚持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的战略

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独特、适用的技术,产品同质化对一个大规模的企业是很危险的;企业光靠自己开发专利技术也是不行的,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是企业技术突破的主要法宝。技术引进不是简单地引进,而是引进后再组织公司专家针对中国市场进一步攻关和改进,开发顾客喜欢的产品,将改进后取得质的突破的技术再申请专利,这种方法就叫“师夷长技以制夷”,通过学习别人的专利并进一步提出新的专利,这才是中国企业“入世”后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根本出路。

4.建立企业技术联盟

从以东芝为代表的6C、以菲利浦为代表的3C、汤姆逊的1C等多家DVD制造巨头分别结成联盟,面向全球制造企业发放专利许可证,使核心技术专利变为行业标准来看,这种模式也给我国企业专利研究开发和使用转让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事关行业发展命脉的核心技术绝非单个企业短时间内所能攻下的,可以通过组成企业技术联盟[5],借助国家大力支持,整合资源合理攻关。形成联盟的知识产权,进而形成中国企

业在全球市场的行业标准,以我国企业技术联盟对抗外国专利壁垒。最近,国内企业正在策划建立新的DVD技术联盟,即基于网络技术的NVD(网络视频点播)新产品来占领技术市场。

DVD专利事件警告我国制造企业,我们过去沿用的“以量取胜”,核心技术依靠别人的路子在今天是没有前途的。过去的10年,我国的制造企业还没有进入技术竞争的时代。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企业要走向世界,特别是我国加入WTO,竞争的焦点必然要转向基于核心技术的竞争[6]。我国某些企业已经认识到基于技术竞争的时代的到来,并及时成功地建立了较为强大的核心技术能力,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比如,长虹集团在整个彩电业面临危机之时,提出了“技术为王”的战略目标,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水平的精显背投彩电技术。因为长虹掌握了这一核心技术,使自己与跨国巨头站在了同一起点上,不仅摆脱了亏损,实现了盈利,更为重要的是,长虹为自己奠定了未来10年的发展基石。长虹的重新崛起说明全球正进入一个技术竞争的时代。


相关文章

  • 企业核心竞争力毕业论文
  • [摘要]本文全面阐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独具的,支 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广义而言,企业核心竞争力内容有资源核心竞争力. 技术核心竞争力.人才核心竞争力.管理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等.企业核心竞 ...查看


  •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管理模式创新 1
  • [摘 要] 企业本质上是一个能力结合体,企业之间的竞争从表面上看是产品价格与性能的竞争,但从本质上看则是造就这种独特的产品价格与性能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力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运行能力:再一类是制度能力.现代企业要积极构 ...查看


  • 人力资源管理对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 人力资源管理对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学生姓名:学 号:专 业: 层 次: 年 级:学 校:工作单位: 指导老师:完成时间: 行 政 管 理 本 科 公司 2013年5月2日 摘 要 ............................. ...查看


  • 四大银行核心竞争力分析
  • 时间:2006-12-30  来源:<银行家>   作者:温 彬 国有商业银行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与股份制改造同等重要.产权明晰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竞争中被淘汰的案例比比皆是,因此培育和提升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近两年, ...查看


  • 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 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1.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目的 世界经济一体化使企业间竞争程度空前加强,企业的竞争不再是国内同行之间的竞争,而是直接与世界强劲对手展开竞争.自我国加入WTO 后,国内企业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迅速加快,企业间 ...查看


  • 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与评价_毕业论文
  •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与评价 学生姓名:XXXX 年级专业:2006级物流管理专业 指导老师:XXXX 院 系:工商管理系 湖南·衡阳 2009年6月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评审登记卡( ...查看


  • 工商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自考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 题 目: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学生姓名:肖呀 准考证号:[1**********]0 指导教师:张斌 2004 年 8 月 7 日 摘要 经济危机考验了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危机是挑战也是机遇.应对经 ...查看


  • 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范文
  • 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范文 [摘要]: 在国际化竞争日趋热烈的今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必须构建自己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征和内容,分析了我国企业在打造核 ...查看


  • 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研究
  • 2009-3编辑潇 琦 交流 与制造业企业相比,房地产企业生存发展要素明显不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独特的制约因素. 提高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有六个. 提高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 开拓国际市场 □唐黎标 进入21世纪以来,房地产市场竞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