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在深化教育改革

罗丽

当今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育人观念在不断更新。本人自我创新意识薄弱,偏向注重经验操作层面上。因此本人应加强新的教学理念的学习,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完善自我。把沉于经验上的东西与现代教育思想理念结合起来,脚塌实地深入研究,并努力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时,有时不冷静、有急噪情绪,表现在对学生说话上有些粗鲁和烦躁。本人反思;对待学生的严格并不等于训斥和语言粗鲁,应该用关怀和亲切的言语、以自己良好的心态、来教育、帮助学生,让学生自己醒悟和反思、达到教育的目的。避免出现没有修养和说话粗鲁的态度,应加强自身修养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形象。

以后我还要继续坚持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 依法治教,依法从教,为人师表,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思维方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努力在思想上引导、学习上辅导、生活上指导、心理上疏导,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做学生喜爱的老师。 做一个人人赞美的好老师。

罗丽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和开放的环境下,学校教育和师德建设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挑战;人民大众对于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的素质和师德水平,与社会和人民大从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整个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和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师德建设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制度环境亟待进一步改善和完善。

民族振兴,教育是根本。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践,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跨越,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就突出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世纪之交,我们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已经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对于13亿人口的大国,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工程;二是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全日制高等学校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108万人发展到了2004年的420万人,入学率达到19%,步入了国际上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

段。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近年来,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都陆续与我国签订了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的。与此同时,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势头很好,各级各类教育都呈现出朝气蓬勃的大好形势

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国民受教育程度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穷国办大教育,而且办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目前,教育面临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整体水平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我国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将成为教育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的基本矛盾。教育工作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还有很多薄弱环节,特别是农村教育整体比较薄弱的情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教育为农村及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还亟待加强。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的历史时期。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没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就无法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就无法把巨大的人口压

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就难以提高全民族素质,难以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难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兴、民族兴。正因为这样,中央决定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用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体现在两个主体地位:一是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二是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关键的作用。教师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首先就要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的发展,重视教育队伍的建设。我们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对教师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毛泽东同志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江泽民同志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才能真正为人师表。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广大教师要为人师表,注重师德修养,以高尚的情操教书

育人,注重素质教育和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重温和学习我们党几代领导人的讲话精神,我更加深切地认识到,教育事业发展,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历史性战略任务。师德建设决定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就决定我国整个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今天,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我们更应该大力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师资保障。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中华民族素有崇尚师德,弘扬师德的优良传统。师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师德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人们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时,经常不约而同地想到的就是教师的启蒙和榜样作用。当前我们深化教

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师德,并在与时俱进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我决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团结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行为规范,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责任,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

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 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其次,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第三,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经过这次师德师风学习,我受益良多;师德师风的建设对于一个学校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师德师风良好的环境学生才能健康茁壮成长;老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罗丽

通过学习,我深深的知道,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师德师风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孔子提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江泽^民同志也说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教育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没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就无法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就无法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就难以提高全民族素质,难以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难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兴、民族兴。正因为这样,中央决定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体现在两个主体地位:一是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二是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关键的作用。教师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首先就要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的发展,重视教育队伍的建设。我们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对教师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伟人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江泽民同志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才能真正为人师表。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广大教师要为人师表,注重师德修养,以高尚的情操教书育人,注重素质教育和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重温和学习我们党几代领导人的讲话精神,我更加深切地认识到,教育事业发展,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历史性战略任务。师德建设决定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就决定我国整个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今天,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

形势新任务,面对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我们更应该大力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师资保障。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

6近段时间来,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师德行为规范》,心中不由得产生一种对教育事业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 就应该集中精力、集中力量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

的责任,塑造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

一、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作为一名教师,在政治思想方面,长期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诚然,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我认为“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是“源头活水”,如果你经常计较个人利益,把教书当成一种索

取,就难以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对此,我始终把无私奉献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作为一种崇高的信念,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

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以身示范,情感育人。作为一名教师,心中应该有爱。爱是一种由衷的热情,是铺垫师生关系的无声语言;热爱学生的老师,工作时是幸福的,而缺乏这种爱的老师,每天都面临新的苦恼。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心情好、情绪高,学习积极性高,就是“亲其师、信其道”

的师爱效应。搞教育不能跟风走,搞形式主义。教育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倾注爱心。教师没有深切的爱就难以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用爱心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注意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廉洁从教,严于律己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以身作则,注重身教,为人师表。人常说:“无德不成师”、“有其

父必有其子”都阐明了这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要有好的学生必须要有好的老师,只有教师

的言行正直高尚,才能用自己的道德思想感染并鼓舞着学生。让我们从自身做起,给学生一个美好的印象吧!

四、更新观念,不断进取

大家都知道知识的更新是日新月异的,教师要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要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学习,去实践。在知识经济时代,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就会落后。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步伐。

总之,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塑造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长时间的教师自身的高尚人格来感染和教化学生,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言行去实践,以求得社会对教师的尊重和理解。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是决定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

7教师在我心中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可是,现在却要我们对师德进行讨论。我个人觉得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

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而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师魂”。

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

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

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

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板书笔迹等。而师爱则是师德的灵魂。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困难了。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热爱教师的职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天天与学生接触我深

深地感到同学们的纯真,即使是最顽皮的学生,他们的可塑性仍是非常大的,只要多关心,从爱护他们的角度去教育他们,他们都会变成很有出息的人材。问题是我对他们关心太少了, 作为一个物理专职教

师,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感受到教师的爱心,的确有些困难,因为我要面对的是三个或四个班级的学生,精力较为分散。而在学生眼里,教师是完美的化身,是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学生的关注。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使教学双方互相了解、互相配合,更好地搞好教学工作,并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思想认

识问题,使他们健康地成长。也就是说,课堂不仅是教师教书的场所,也是教师育人的场所。

教学过程本身是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接触学生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有不良习惯或行为,应该及时加以制止并正确引导,指出其错误之处和危害;如果学生在生活方面有什么因难,也应该多加以关心和帮助。从我的亲身经历来看,坦诚对待学生,真心面对学生,是教师受学生欢迎的重要法宝之一。通过学习结合自己教学经历的体会,针对当前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师德师风教育是极有必要的。

教师师德的自觉性,是行风的建设的关键,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成为一个良好口碑的教师,重温天底下最灿烂的工作。

8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的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来基础的。

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苦的,这是师德的首要条件。 教师必须关爱学生,新生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使他们健康成长。

9通过师德师风的学习,让我深深的知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我们开县优秀教师群体就是这个师德的具体体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

廉洁从教。

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也做到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无类”,“同在一片蓝天下,孩子们应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我们班就有一位这样的同学. 在他的学习生活中我对他是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心中的坚冰”,让他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虽然我无法象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却可以象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 但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老师们对学生如此关爱,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那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才是一件大事。”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师”的最重要特征。具有爱心和具有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更喜爱前者。青少年学生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会使学生自觉地尊重教师的劳动,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向老师袒露自己的思想。让我们时常想想教育家们的谆谆告诫:“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新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其主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但尊重是相互的。学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动自由的独立个体,被平等对待是一大愿望,能得到老师的尊重对学生是极大的精神激励。我从教育中体会到:尊重学生的实质就是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有尊严、有追求、有独特个性特长、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从尊重学生出发,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要从家长的威严中解放出来,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孩子们的同志和朋友。 在学生心灵中栽下一棵尊重的幼苗,用爱心去浇灌,必将伴随其生命的成长竖起人格的参天大树。“万紫千红随风去,冰心一片载玉壶”,这就是我这样一位普通教师的高风亮节!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我想,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种叶的事业——平凡而伟大。

“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 ,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10个人以为,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从我们的民族传统上讲,当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诚信、守礼,

这也是人的品德的形成。受教育者要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品德。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他的性格、品德包括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我觉得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该是与传统的标准揉在一起的。平易近人、严中带慈、公平待人、勤奋好学。严厉并不是苛刻,老师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但不把学生当作发泄的对象,这不是教育学生。我觉得传统中的师德师风与新时期的师德师风都应该是一样的,但现在存在的区别在于:师生关系的变化。以前的学生对教师要绝对服从,但现在则要求教师对学生也应尊重,这是个进步。因此,新时代的教师在关爱和严格要求学生上要提出新的标准。 强调素质不等于忽视品德。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早就说过,人者,德为先。未学文而先学文德,未学武而先重武德,学好文武,不光是光宗耀祖,最主要的是报效国民。但是,自从改革开放后,国人片面地以为西方之所以发达,就是因为能以自我为主,于是“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话一直被歪曲到现在,结果贪污腐化案件层出不穷,而且级别越来越大。这种不良风气已严重影响到了还在校求学的青少年。说起倒台的贪官时,一些学生不仅不以为然,还自以为是地说那是“他们不会做,如果是我,保证不露马脚”。这不能不令人担忧。一个人的品德好坏往往能决定他行事结果的正与负,一个邪恶的天才所造成的灾难,总要好几代人才能扭转过来。希特勒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来虽然正义战胜了邪恶,但全球的经济却直到七十年代才恢复。如今法治和文明是全球的大趋势,而我们的制度又还不很健全,我们不能再满不在乎于品德素质的培养。自由发展不等于要忽视个性素质。什么是个性素质?就是良好的个性。良好个性体现何在? 那就是,合理地进取,合理地忍让,适当时敢于竞争,关键时能顾全大局。遗憾的是,一注重个性的培养,国人就只知道要能凶能泼,蛮横无理,说什么“狭路相逢勇者胜”,“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说起易为已甚者对别人带来的伤害,旁人还常会这样宽容:“明知道他是那个性格,你还要跟他计较?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嘛。”于是,会忍让的人就该继续吃亏着忍让下去,而个性强硬的就继续理直气壮地横行霸道。其实,本性并不能成为我行我素的理由,人家都能和睦相处,自己为什么就不能?难道谁就该特殊点?法律并没有赋予谁任意妄为的特权。不好的个性也并非难改,关键看愿不愿改。其实成功人士们都有很好的个性,他们那很不错的人缘就是最起码的证明。但如今的学生们已越来越不会接受批评,受了点委屈后就要死要活或喊打喊杀,不能不引起大人们的注意。

11一、搞好教育工作要有恒心。所谓恒心,就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要把自己的身心全部投入到所从事的教师职业之中,一生一世为党的教育事业努力,有成效地工作。在商品经济社会的今天,在金钱物质的引诱下,教师队伍中有不少人抛教下海,图谋个人的所谓发展;有些人把担任教师作为过渡,一有机会马上跳槽;有人把教师这一职业只当作谋生的一种手段;有人把教师这一职位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等等;这些人满脑子的个人私利,没有将教育这一职业为高尚的事业,这些人对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热情,对学生不负责任,职业理想信念动摇,情感淡漠,谈不上有好的师德师风。这些人虽然数量不多,但影响力不小,它会破坏教育这座大厦的基石,影响教育大业的发展。我们要像邹有云老师那样,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恒心,邹有云老师三十多年在大山深处的黄岭村小学太阳山教学点坚持教育教学工作*的就是这颗恒心,才能真正“让教育的阳光照亮深山”。邹有云等五位模范教师也都是*着这颗恒心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奋斗了几十年,把几乎所有的生命时间奉献给了祖国的未来。

二、搞好教育要有爱心。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的教育不会是成功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爱学校、爱教师、爱学生、师生之爱、生生之爱,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良好开展的基础,作为教师

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和信任学生,真诚关心学生的进步和成长,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之间要有同事间的友爱,要互相信任、互相学习,彼此协调、相互宽容共同提高。学校领导要爱护关心每一位师生,尽所能帮助教师解决困难,要给教师创造进修提高的机会,要让教师体会到在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要让爱充满校园。重庆市开县优秀教师群体的感人事迹体现出来的是他们对学生的高度的爱,在那生死关头,学校、教师想到的是学生,他们临危不惧、舍生忘死,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把爱带给学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生命至高的精神。盘振玉教师二十多年把青春献给大瑶山、献给了孩子们,心甘情愿在大山中工作,在大山中贡献,他大山一样的情怀,让爱充满了大瑶山。优秀教师群体和盘振玉老师他们的模范事迹为我们树立了人民教师的光辉典范,我们要向模范学习,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积极工作,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让爱充满校园,让师爱温暖孩子们的心。

三、搞好教育工作要注重业务素质的提高。注重业务素质的提高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方法要有更深的造诣,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随着摄像机、传真机、计算机、投影仪等高科技教学仪器设备在教学中的运用,我们传统的单向、传教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冲击,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学生的知识来源和知识范围日益扩大。教学模式已起了质的变化,我们老师要凸出认知主体在建构中的作用,要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充电”、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适应信息化教育带来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变革,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大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做到师生互动,把原来传统式的“教”转变为“导”,推动新课改的健康发展。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要认真开展教学研究研究新的教育技术、教学方法,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只有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才能适应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就是要使全体教师真正认识这次活动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教育法令法规、提高教师的教育法律意识和规范行为品德;通过学习模范事迹,掀起学英模促工作的新局面,树立信心,努力工作,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12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应该是提高教师的素质。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我院提出的“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的师德师风建设目标,很好地明确了“师德、师风、师能”为教师素质的内涵。

一、立师德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即教师身心发展的总水平。其构成要素主要是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

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作为教师基本上都知道教师道德,但许多教师并没有把道德规范、准则内化,因此,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表现出言行不一致性。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简称“师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从社会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群体都是一个一个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应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一个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形成,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形成有一定影响,但无法代替教师教育的优秀。因为,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其次,教师的教育具有科学性。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都是根据儿童成长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最后,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而教师是影响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培养未来的人才。这些人才毕业后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上,对整个国家的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把教师提到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

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由四大系统构成,即,动力系统,人格特征系统,操作系统和监控系统。每一大系统既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又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教师的动力系统包括教师职业的兴趣、动机、信念、理想等。因此,理想是教师动力系统的重要内容。 理想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是个体所向往的或所要模仿的事物或人的主观形象。教师的理想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层次。有的把个人发展作为奋斗目标,有的为多培养出优秀人才作为奋斗目标等。由于理想的层次不同,因此在教学工作中产生的动力也不同。那些具有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努力奋斗的教师、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才具有长远而高尚的理想,由此产生的动力就巨大。他们不为眼前利益所困惑,呕心沥血,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贡献出自己的全部。 总之,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立师德是师德师风建设首要任务。

二、正师风

所谓师风,即教师从教的道德作风。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敬业爱岗、为人师表为基本准则,以阶段性职业行为禁行规定为底线。我们要以“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来要求自己。对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 好的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在我看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告诫教师:一是即使只当了一天的教师,对学生也要负责任。既然为“父”,就要遵循“子不教,父之过”的古训。二是当学生有了成绩或成了气候,不要借“父”名抬高自己或去借学生的“光”。三是当学生犯了错,应主动承担起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之责任。做到了这三条,才是理解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真正的含义。

眼下大学教师有一种浮躁的心态。浮躁实际上是一种对科学、对社会、对学生不负责的态度。这种心态表现在科学研究上,必然不“真”,表现在教学上,必然不“实”,学生得不到真才实学,就会贻害社会,因而也谈不上“善”。 在教师职业中,这种心态主要有十种具体表现:

1.头重脚轻,满足一知半解

2.华而不实,耽于夸夸其谈

3.唯书唯上,缺乏独立思考

4.哗众取宠,追求轰动效应

5.好大喜功,不愿踏实积累

6.脱离实际,乐于坐而论道

7.沽名钓誉,个人主义膨胀

8.吹拍拉扯,市侩作风横行

9.敷衍应付,整日得过且过

10、弄虚作假,热衷歪门邪道

师德不仅是教师个人问题,也是教师群体问题,即风气问题。个人师德不好,虽然有时会在小范围里造成“一个臭鸡蛋毁了一锅汤”的坏影响,但毕竟还只是小范围的事。教师群体如果风气不好,特别是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沆瀣一气,其危害性就大了。这时的师德问题就演变为整个教育行业的道德问题,这时的不良师风就演变为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了。

一般说,世风日下,必然行风日下,行风不正,必然师风不正。所以整顿师风必先整顿行风,整顿行风必先整顿世风。而特殊说,由于教育行业对后代的影响超过其他行业,因此,有时师风正,也可带动行风,行风正,又可影响世风。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所以,任何时候,提倡教师的师风都是必要的。

三、强师能

学高为师,学是师之骨。我们常问: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我认为,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高师能的人,具体是:

1.终身学习的楷模。知识社会的显著特征就是知识像滚雪球一样急剧膨胀并快速陈旧。面对“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现实,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方能胜任教师工作。终身学习者不是一个盲目的学习者,知识传播渠道和信息量的剧增,使教师受到来自四面八方信息的“狂轰滥炸”。一个好的学习者首先要具有批判性和选择力,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示范者,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

2.学习技巧的传授者和学习障碍的诊断者。在未来的教育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方面,不是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进而掌握学习技巧,养成自学的习惯。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断地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敏锐地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并能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3.令人信任的心理医生。由于家庭问题、社会问题的共同作用产生了许多问题儿童,表现为行为异常,心理上有障碍。教师需要了解孩子们异常行为背后的原因,运用巧妙的方法予以疏导解决。

4. 课程设计的专家。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民主化的发展,使教师不仅要参与教育决策和教育管理,而且愈来愈拥有课程设计的自主权。教师要根据国家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本着有利于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原则,了解知识产生和更新的状况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基础,设计切实可行的课程。

5. 现代教育技术的行家,信息资源的提供者。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许多新的传授知识的手段,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教师要学会应用这些教学技术。教师应是新的料学技术的应用者和推广者,是这些方面的行家里手。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并把这些资源吸收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变成自己的知识。

6. 团体工作和团队沟通的专家。教师职业的一个特点就是集体性,要求教师彼此协调,相互宽容,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教师还要面对学生团体,因为这种团体的活动指导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但是众多个性鲜明的孩子组成的团体必然产生摩擦,所以教师必须是团队工作的专家,必须具备处理团体工作的能力和方法。另外,未来社会的劳动分工将更加细致,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更高,人

与人之间的联系途径日趋多样。教师必须教学生学会宽容,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会与别人一起工作。

7. 独立研究、独立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在学校里的时间相对于人的一生毕竟是短暂的。因此,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和掌握现成的知识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以此培养学习的技能,在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中学会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些方面教师是指导者、领路人、导航员。

8. 客观公正的评价者。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多方面。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学习的质和量上也就存在差异。教师必须了解和评估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对其成绩的评估要尽可能运用多元化的评估技术、力求科学、客观、公正。

9. 熟练的社会工作者。21世纪的学校总要和社会发生密切的联系,彼此影响,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教师有责任告诉学生,学校发生的变化和这种变化的来龙去脉,以及会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另外,学校要和社会上的各个机构和组织进行交涉,教师一定要受过良好的社会工作训练。

10. 预知未来社会需要的学者。21世纪教育的功能将主要是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教师要根据对未来社会发展前景的预测,通过所设计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价值观、个性品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符合他们要走向的社会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必须是一个未来学的学者,具有未来设计者的职能,有教育预见能力。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建设工程,是一项需要每一个人民教师长期奋斗的艰巨任务。让我们每一位拥有人民教师称号的人,怀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的态度,“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使自己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使自己能够担当起培养21世纪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历史重任。

13“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通过师德师风培训后,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位教师,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教好书,给学生讲讲道理那么简单,而是要从社会,学校,班级,甚至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掌握科学知识、养成健全人格,为国家、为社会培养负责任,有用的人才。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队伍建设的总枢纽,也是搞好师德师风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教师的职责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什么是师德?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 “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其内涵。

第一,高尚的师德必须对学生充满爱。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记得北师大林崇德教授曾说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实感情,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从而达到真正教育的目的。在工作过程中我也曾经感叹,为什么有些学生不能体会出我对他的爱呢,有时反而

对我的爱充满警惕和不屑。通过培训我真正的认识到,原来我的感情还是没有到位,甚至有点急于求成,其实爱贯穿在我平时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相信学生一定会领会到的。

第二,作为教师必须对某一学科具有的丰富的知识、精通的业务、严谨的治学、创新的教学,这也是师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平,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进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激励、鞭策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一位青年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准。

第三,高尚的师德就是教师必须严格以“以德为本,身正为范”要求自己。

在平时工作中,要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

通过这次的师德培训,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这样的认识和体会一定会使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有更大的提高。做到与时代同步,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

14幸福是什么?很难有准确地定义。其实幸福对于每个人来说,是自己来衡量的。只要自己感觉幸福就好。很小的时候,看见当教师的父亲每天在教室和学生之间忙碌时,心里就很羡慕,羡慕父亲有一个好职业,觉得身为教师的父亲真是幸福,整天有那么多孩子围着他转。心中就有一个愿望,能像父亲一样做个老师,享受父亲那种幸福。十八年前,我终于圆了这个梦,当上了一名小学教师,体验父亲那种幸福。

永远忘不了第一次上班的地方,那有百里高荒之称的贺家坪。当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汽车颠簸到达贺家坪后,一辆“神牛25”的拖拉机拉着满满一车书,车上就坐着我和我的同事。八里乡村小公路显得那么长,乡村那么美的景色也显得有些黯淡,初为人师的那种渴求也打了折扣。到达目的地,走进寝室,看到板床上的稻草生的霉好长好长,泪水就忍不住往下掉,真没有想到我第一次上班的地方就是这个样子。我的心凉了,这就是我教书的地方。可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当我教会那些孩子们把军鼓打响,把军号吹响时,他们的那个高兴劲让我甜到了心里。忘不了我和孩子们在周末上山掰竹笋、采野菜,和孩子们在田间嬉戏,那时候真是觉得快乐无比。忘不了因为离家远不能回家时,周末回家的孩子们那在

夹带的小菜罐放到我的窗台上,更忘不了由于缺水孩子们用他们的脸盆到很远的地方给我们端来的清水„„所有的这一切让我感受到了初位人师的幸福。

两年后,我结束了两年的支教生活,回到了城里任教。这里的教书环境和原来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我可以每天吃住在家里,享受老父老母所给予的爱,我可以走在宽敞的大街上感受城市的那种喧闹,那是另一种幸福。当我带着孩子们登上舞台演出的时候,当我站在台上组织活动的时候,当我给潜能生更多的关爱,孩子取得进步时,我尝到了成功给我带来的幸福。闲下来时,一杯清茶,静静地回忆和孩子们一起走过的日子,微笑时不时在嘴角流过,那时是我最幸福的时候。

如今的我在回城工作十三年又到乡下工作两年后,从事了新的职业

-——到幼儿园从事管理工作。全新的工作对于我来说是一次挑战,我的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学会体验幼教职业的幸福。快一年的幼教管理,让我这个涉足不深的管理者有机会站在管理者的身份上去把握怎样来让幼儿教师去享受幸福,把握幸福,去播撒幸福。

首先,要有人格的魅力,要懂得尊重、理解、信任每一位教师。幼教工作是一门非常辛苦的职业,作为一个管理者,要懂得欣赏每一位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位教师的闪光点,让教师在一日教学活动中去发挥。

15师德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因此,可以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一. 铸炼师德自律始

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首先就要特别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具体地说—— 教师的作用在于“教育”学生,

教会学生做人的根本,形成学生高尚的人格。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进取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以及信、义、诚、达、礼等一些优秀的人格层面,这就是做人的根本。正如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逄所说,教人读书,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但是,关键还在于教师本身是否具备这些品质。学生对老师的信奉程度是同其受益程度成正比例的。西汉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扬雄指出:“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

教师只有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才可能教育学生遵规守纪。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现行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条文,强化法制观念,在学法的同时,要懂法、守法、护法,以身作则;在学生中宣传政策和法律条文时,就会受到双重的教育效应。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当代社交的一般常识,讲究精神文明和社会公德,注意礼貌,平等待人,首先自己要能做出表率。

教师要成为追求真才实学的榜样。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且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随着形势的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让人感觉到一停止学习,就会落伍。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教师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种勤奋学习的能力,还要把这种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形象的生命更重要”。丰子恺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只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只有“三足鼎立”,真、善、美和谐统一,才能为人师表。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

二.没有爱心的培育就没有师德的提升

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中国古代师生关系中尊师爱生的佳话不胜枚举,许多事迹感人至深。孔门师生之间感情相当深厚,关系十分密切融洽。孔子对学生充满了爱心。学生生病,孔子亲往探视,例如,“伯牛有疾。 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 命矣夫? 斯入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师生之间亲密如同父子之情。颜渊不幸病死,孔子极其悲痛,“哭之恸”。对学生没有高高在上的心理,而是采用一种平等友善的态度。《吕氏春秋》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到“师徒同体”、“师徒同心”。对于教师而言,要能“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对学生而言,则要尊师敬业。为什么要师徒同心呢? 因为“人之情,爱同于己者,誉同于己者,助同于己者”;如果师徒相互异心,就会相互怨恨厌恶——“人之情,恶异于己者”,“不能亲其所怨,不能誉其所恶”。倘若师徒同心同德,学业便由此而彰明,道术由此而大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但是,我们有的老师,却没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例如,有一位中学老师,他从初一开始接了一个班,班中有一位学生,上课从来不举手,即使老师点名,她也不发言,已经到了初二第二个学期了,她还是如此,有一天,老师为了让她发言,就想出一绝招。老师首先叫这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而这位学生站起来,可是头是低下的。老师说:“请你抬起头来,往前看,看见了什么?”这位学生轻轻地回答说:“我没有看见什么?”“你再仔细看,看见了什么?”学生还是摇摇头,老师就指着黑板问:“这是什么?”“哦,这是黑

板,”“对,你的前途就像黑板一样黑!”老师回答说。老师从他的出发点来说,他是为了关心学生的学习,可是,一句话,不仅伤害了那位学生,而且,伤害了全班学生的自尊心。

传统的“仁义”,谦爱”思想是可以引导着师生关系的优化的。倡导" 仁义" 的孔子始终以“仁”为人生追求的目标,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奉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道;墨家要求“兼

爱”——爱天下的人。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当然应该时时事事以君子的标准作为自己行为准则,追求一种由感情构建的永久性关系;而并非由物质利益粘合的临时性关系。《吕氏春秋》认为,“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 “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

三,矢志不渝地锤炼稳定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开放意识。教师要从书斋、教室、学校走出来,结束那种自我封闭、自我满足、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状态;立足岗位,立足国情和当地实际。通过各种信息传递方式,把视野多角度地扩展到外部世界;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观察、分析、认识问题,把握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动态。要从头脑想着应试题,心里盼着高升学率的禁锢中挣脱出来。与旧的、保守的,甚至是阻力的教育观念、人才观念、素质观念、教学方法等划清界限。寻找自我

素质结构定位,并积极创建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在参加目前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实践的同时,看到素质教育呈现的未来前景。一个有作为的教师,能够预测未来教师的形象,研究未来教师的素质结构和教师的类型,从而站在前瞻性的高度,构筑21世纪教师素质结构,以此作为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

其次坦诚地接受学生的挑战。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中,虽然教师担任教授角色而学生扮演受教育角色,但教师与学生是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增益的。教师作用于学生,而学生又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教师。这就是双方教学相长的规律。明确提出这一规律的《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而《学记》的这一思想主要是以孔子与其弟子的教学活动经验为依据的。这在《论语》中颇多记载:学生批评了孔子,孔子非常欣慰,认为这是自己的幸事。例如;他当着弟子巫马期欣然承认自己的过错:“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学生子路、冉求、‘樊迟经常与孔子争执,但他们非常尊敬孔子;而孔子也颇为器重他们, 将之都培养成出类拔萃的英才. 在教学中认真接受学生的意见;使教师不断提高,这也是荀子的观点。他指出,为师者应“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决不能谀者亲,谏争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他自己就是“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诌谀我者,吾贼也。”教师要虚心接受一切人包括学生提出的正确的批评性或肯定性意见;拒绝诌谀奉承的言行教师在教学中应虚心向后辈与学生学习,而后来者居上;学生也可能超过老师,这就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韩愈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生之间存在着

“道”的双向交流。清代教育家张履祥甚至认为学生如果不听从教师的教导,那么教师不应完全怪罪学生,而应过来从自己教学方面来寻找原因,他说:”子弟教不从,必是教之不尽其道。为父兄师长者;但应反求诸己;未可全责子弟也”

由此联想到保罗•弗雷尔在《不平常的教育思想》中的一段令国际教育界人士颇为欣赏的论述:“在解放教育的实践中,教育工作者作为受教育者的教育者必须‘死去’,以便作为受教育者的受教育者重新‘诞生’。同时,他还必须向受教育者建议:他应作为教育者的受教育者而‘死去’,以便作为教育者的教育者而‘重生’。” 再次要能包容学生的过失。子曰:“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教师先于学生学习了大量的社会、政治、经济的理论和丰富的科技知识,而后成为教师的;教师教育的对象,相对地是一些年纪轻,阅历少,知识欠缺的人。

指导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为一个有公民意识的人,一个具有良好品行的人,一个有爱国主义思想和中国国格的人,一个真善美的人; 指导学生“学会做事”,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与人合作中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导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会把握

教材的重点难点,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可以说这是教师工作的全部。但是,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对一个教师而言,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处理与学生的矛盾——转化后进生。先进和后进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相比较才显示出来的,即使集中全校最优秀的学生组成的班级也同样有后进生。这就迫切需要老师拥有最大的宽容与毅力。研究并帮助后进生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 ;关注并帮助后进生完善知识结构;保护并引导后进生的自尊心。越得不到重视的学生越会做出一些引人注意的举动,做不出正面的积极的举动就做出一些离经叛道的事。“爱莫大于心死。”绝不能用一些激烈的言行使得学生泯灭了争取上进的愿望。魏书生说过:“要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以他们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 孔子在于学生讨论人生理想的过程中,明显是赞同曾皙的——“吾与点耳”,但是他自始至终都在关注另外的三个弟子,只是用比较的方式委婉地得出结论,呼唤学生的思考、鉴别。“诲人不倦,可以为师矣!” 让我们谨记雨果的一段话。“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任何一个民族群体都是由一个一个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应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每个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形成,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形成有一定影响,但无法代替教师教育的优秀。因为,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科学性,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而教师是影响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培养未来的人才。这些人才毕业后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上,对整个国家的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把教师道德提高到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6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师爱又是师德的灵魂。在很大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然而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加困难。全国劳模、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情友谊,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书育人就实现了其根本功能。因此,师爱是魂。但我认为师爱只是师德的一个真子集,对教师来讲,真正的爱,是要为孩子们一生的发展和幸福负责的爱,它需要对学生进行很好的观察。当发现学生需要温暖时,不

要直接给他温暖,而是给他一把柴刀,对他说:“你可以去打柴;不会打?我告诉你怎么打”。你可以远远地看着他-------如果他不能划着火柴,可以给他做一个示范,再让他自己做。绝对不要代替他去做该由他自己做的事情。这种爱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是对他一辈子负责的爱。

教育的主要力量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发展,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性格只能由性格来塑造,人格只能由人格来涵养。因此,比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道德水平、生活经验以及这些经验和所学知识的联系;比提高学科成绩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健康、和谐的发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成功或失败的成长体验及对这种体验的反思。每一名教师要对学生终身的发展负责,而不仅仅是考上大学的这一个“瞬间”,因为学习和成长不仅仅是校门内的事,也不只是学生时代的事,而是让学生一辈子会自己去做的事。

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教育要想长久作用于人的心灵,必须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自省自悟,做出自己的选择。我以为成功的教育应该使学生们真正体味到学习、求知、成长的艰辛和快乐。

我认为教师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自己做人和做学问的态度以及和学生交往的方式,因为这些更容易对学生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空泛的说教是不会给受教育者留下任何真正有用的东西,而只能适得其反,使教育者丧失“信度”。因此做教育本身要求科学、真实、有信息量、讲求实效,要求把握好机会和情感的互动,要求有一个可以被感受和体验的过程或环境。

调查表明,学生对老师印象最深的往往不是教师所传授的学科知识,而是教师做人、做学问的态度,是学生与教师充满人格魅力或个性魅力的心灵碰撞,是教师对他们激励性(或相反)的评价。每一位老师站在讲台上的时候,应该有一句话永远要对自己说,那就是你的优点可能会被放大了50倍;同时你的缺点,甚至会被放大50多倍,你的言语行为可能对一些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

我曾经调查过已经毕业的学生,了解什么是最有力量的教育。答案是多种多样的,但共同的主题是:教师的人格、教师的为人、教师的学识。老师教给的知识很快就会遗忘,但是老师最有特点的表情、最有个性的语言、最伟大的人品、老师做人、做事的态度。教师的人格魅力,却给学生们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有着长久的影响。教师的人格力量包含教师的正义感、公平、正直、富有同情心、仁慈、富有牺牲精神,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学识渊博、善解人意等等这样的品格,而这些品格正是学生们最最期待的。

学高为师。教师对某一学科知识丰富、业务精通、治学严谨、注重创新,这也是师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关系到他的教育信度,我看到过学生写下的这样的评教语言:“老师对我们真好,可真把我们给耽误了”。只有过硬的教学,才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进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激励、鞭策学生。

一位教师仅仅有爱心、有善良、真诚、为人正直等品质是不够的,教师个性中的自强不息、坚韧执著和勤奋好学的精神更是对学生精神与智慧的启迪,同时不容忽视的是,老师的专业素质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现实教育中很多老师对教育非常投入,真诚地爱孩子们,特别是新参加工作的老师,往往以青春的活力和年龄相近所带来的亲和力感染着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作为教育的良好基础,但它不是教育的整体,不是教育的全部。

我曾经遇到一位初中的优秀班主任,这位老师把这个班级带到了高中的时候,新的问题出现了。起初,同学们对这位老师充满了期待,认为这位老师还能像初中教学那样把高中教学教得非常出色。结果他们的这种愿望被打破了。这个老师在教学上存在着很多漏洞,课堂上的错误屡屡出现,很多基本概念讲不清楚,有的计算题自己都算不下去。在学生的教学测评时,学生们写下了这样的话:“真的,老师对我们真好,可是老师真把我们给耽误了”。

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关系到他们的“教育信度”。你的教育语言就像你在课堂上课一样,你有多少错误,你的话就应该打多少折扣。这种教育信度的降低使老师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也会大打折扣。可以想象一个老师在教学上经常出错误,对他的语言的认同也会思考他的教育行为是不是也是这样,起码会犯同样比例的错误,对他的语言的认同也会打至和相同的折扣。所以我想,师德的根本要求就是对学生负责,就是要用真善美的东西影响学生,就需要教师德艺双馨、有真才实学。教师真正有师德,就是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看得无比神圣,而不能只给学生一张没有价值的笑脸,就好像一辆车开进了加油站,加油站倒是盖得很漂亮、很豪华、很舒适,但是没有油可加。有德无才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缺德”。

身正为范。教师以德为本,身正为范。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影响力的大小,而教师的影响力主要由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和情感因素组成。身教重于言教,因为教师职业的示范性极其重要,所以要求自己必须时时、处处用模范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决不是一瞬间高大、、伟岸的形象,而是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小事,正是这些像石子一般的小事勾画出了教师完整的人格魅力。一次,我在医院做了一个小手术,之后在脖子上仍然缠着纱布并渗出血迹的情况下,我仍坚持上课。我的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我们的老师也会生病,但是他却不会缺一节课”。一位同学在信里这样写道:记得张老师曾经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给我们讲述了他自己的青年时期,他是完全靠自学修完了大学、研究生的考试,赴日留学。在留学日本的日子里,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彻底改变了各国留学生歧视中国人的看法,用自己的行动给祖国争光,接着,毅然回到祖国,辛勤地从事教育事业。

17有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确难住了很多人,“为什么做教师?”

以前没有仔细想过这个问题,可能真的应验了那句话, 成功总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骨干教师,吉林23中的苗再华老师就给我们了答案。她是从三

个方面解答的,可每一个答案都说到了我们的心窝窝里去了,喆三方面可以用六个字总结“生活、生存、热爱”当你只是为了生活,那么你是根本没有责任心的人;当你为了生存,那么你有了部分责任心;但当你热爱时,你才算是个合格的教师。如果只有热爱也只能得到六十分,要想使自己的分数进步,首先要做到尊重、关心人的尊严感;其次,尧做到一个不轻言放弃的老师,用爱与尊重这把钥匙打开学生的心灵。

教师是神圣的,在神圣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终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教师的一句话可以造就一个孩子。相反,也会毁了一个孩子。对于钱惠仙教授我是无比敬佩的。在听报告前我对此人的感觉只是个渊博的学者,但当她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憾事说出来,并附以激荡的情感时我的内心受到了震颤。但凡见过或听过的文人、仕士都是风光伟绩,很少听到悔事,就算是有也只是蜻蜓点水,而钱教授的三颗心让我们发自深醒。第一颗心:永葆进取心,一个人不进步则后退,只有不断进步才能成长。第二颗心:树立自信心,如果对自己都没有信心,那么也只能跟在别人后面,永远走不出自己的天。第三颗心:增强责任心:如果一个人连责任心都没有,那么他还会有什么呢??

听完了专家和教授的讲演着实令人有所深醒,但听到自己身边那些可闻可见的骨干教师则是启迪,不论是临江小学的高云老师,还是永吉小学的周建军老师,给我们年青教师的都是那份执着和毅力,而我们年青教师所缺少的正是这些。

前人给我们留下的都是经过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亲身经历而编写的一份宝典,让我们这些教育界的新兵去消化、去吸收,最终成为展现我们自己的一门“艺术”。在这个与时俱进的年代,我们作为新一代教师不会辜负长者、前辈们对我们年轻人的希望,我们一定会成功。

18为了提高特岗教师的师德修养,桦甸市教育局请了吉林省特别著名的师德模范者为我们桦甸市特岗教师做了一场精彩的师德培训。在这次报告中,我受益匪浅,有很多的新的体会,分享给大家.

第一位教师她的名字叫做苗占华,她的报告题目是《让爱在坚守中绽放》,在她的报告中我了解到这个女老师当了18年的老师却做了17年的班主任,听到这里我感受到她真是很不容易。在报告中他问了我们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当老师,这个问题听起来很简单,但是我们全体特岗教师心里面却知道,这个答案在我们的心中。所以她为我们做出了答案:1、为了稳定的工作 2、为了生

存 3、喜欢这个行业。其实我认为这个问题是多余的,每个老师从开始上学到现在,不是为了生存谁会上学考上老师这个职业呢?古人早就有名言,先有物质基础才会上升到精神支柱。在这个体会中这是我不同意的观点。

在她的报告中有很多是让我感动的,这个出类拔萃的教师,在这种高物质的诱惑下,居然没有动摇,这种举动不但感动了我们特岗教师,也感动了他们学校的校领导。以前我们还抱怨,这个工作我们干的多了,那个工作干的多了,总是在抱怨,和这个老师相比我们做的工作实在是相差太远了。

在她的报告中,她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贫困的背后却给了我宝贵的财富,自习室却成了我经常光顾的场所,清贫却成了我最大的财富。

在她的案例中,老师要给孩子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而她说:老师不能是一桶水,而是一眼奔流不息的泉,那么泉从哪里来?就从学习中里来。

在报告中,我体会到成功教育是见见小事的积累,一分钟讲解,一分钟说,一分钟唱。我明白要珍惜自己每次培训的机会,在这里我还知道语言密码效应,还有一个事漏斗效应,无论做什么样的培训要坐在前面,前面的占%68,后面的占%32。

在她的一次家访中他了解了这样的一个孩子,他的妈妈是个疯子,爸爸有病牛皮癣不能干活,当她来到他家的时候,孩子坐在厨房前的小木墩上,这是一个生活在垃圾堆里的孩子,她看到这种情况将要离开的时候,她并没有给她钱,因为他考虑到这样回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面临这种情景班级的这名孩子总是以这种名义给孩子资金,后来这名孩子考上了一高,后来考上了东北师范大学。这个孩子确实是出息了,可以想到培养好一个孩子,他的老师却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要想抛弃一个孩子,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最后的时候,老师交给我们工作的一些经验:

1、 你有多优秀看你和谁在一起。

2、 你能走多远,看谁来引领你。

3、 经验+反思=成功

第二个教师是乾惠仙:他这样说选择了特岗就选择了与艰难同行,与拼搏比肩。

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出了这样的一道题,说是:一只青蛙从井里跳出来之后,他会怎么做呢?有的孩子说:“看,外面的世界真大啊!”等等各种说法, 这是有一个孩子却说:“这只青蛙从井里跳出来之后,看了看外面的世界,

却又跳了回去,这让老师犯了难,批评他,指责他,没有给孩子说自己理由的机会。说那只青蛙是你吧!后来老师在她的日记中才了解到,原来那只青蛙看见外面的世界环境污染的太严重了,所以又跳回了井里。只是那个老师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班级上说原来老师才是井底之蛙。

总之,教育的路漫漫,教育好孩子是每个教师的职责。在这次培训中,我收获了很多,我会铭记在心,以这些教师的楷模为榜样,改进自己,改变自己,尽快的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更好的适应教师的角色。

罗丽

当今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育人观念在不断更新。本人自我创新意识薄弱,偏向注重经验操作层面上。因此本人应加强新的教学理念的学习,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完善自我。把沉于经验上的东西与现代教育思想理念结合起来,脚塌实地深入研究,并努力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时,有时不冷静、有急噪情绪,表现在对学生说话上有些粗鲁和烦躁。本人反思;对待学生的严格并不等于训斥和语言粗鲁,应该用关怀和亲切的言语、以自己良好的心态、来教育、帮助学生,让学生自己醒悟和反思、达到教育的目的。避免出现没有修养和说话粗鲁的态度,应加强自身修养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形象。

以后我还要继续坚持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 依法治教,依法从教,为人师表,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思维方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努力在思想上引导、学习上辅导、生活上指导、心理上疏导,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做学生喜爱的老师。 做一个人人赞美的好老师。

罗丽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和开放的环境下,学校教育和师德建设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挑战;人民大众对于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的素质和师德水平,与社会和人民大从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整个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和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师德建设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制度环境亟待进一步改善和完善。

民族振兴,教育是根本。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践,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跨越,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就突出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世纪之交,我们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已经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对于13亿人口的大国,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工程;二是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全日制高等学校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108万人发展到了2004年的420万人,入学率达到19%,步入了国际上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

段。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近年来,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都陆续与我国签订了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的。与此同时,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势头很好,各级各类教育都呈现出朝气蓬勃的大好形势

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国民受教育程度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穷国办大教育,而且办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目前,教育面临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整体水平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我国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将成为教育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的基本矛盾。教育工作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还有很多薄弱环节,特别是农村教育整体比较薄弱的情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教育为农村及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还亟待加强。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的历史时期。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没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就无法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就无法把巨大的人口压

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就难以提高全民族素质,难以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难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兴、民族兴。正因为这样,中央决定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用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体现在两个主体地位:一是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二是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关键的作用。教师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首先就要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的发展,重视教育队伍的建设。我们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对教师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毛泽东同志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江泽民同志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才能真正为人师表。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广大教师要为人师表,注重师德修养,以高尚的情操教书

育人,注重素质教育和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重温和学习我们党几代领导人的讲话精神,我更加深切地认识到,教育事业发展,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历史性战略任务。师德建设决定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就决定我国整个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今天,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我们更应该大力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师资保障。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中华民族素有崇尚师德,弘扬师德的优良传统。师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师德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人们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时,经常不约而同地想到的就是教师的启蒙和榜样作用。当前我们深化教

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师德,并在与时俱进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我决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团结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行为规范,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责任,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

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 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其次,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第三,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经过这次师德师风学习,我受益良多;师德师风的建设对于一个学校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师德师风良好的环境学生才能健康茁壮成长;老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罗丽

通过学习,我深深的知道,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师德师风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孔子提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江泽^民同志也说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教育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没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就无法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就无法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就难以提高全民族素质,难以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难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兴、民族兴。正因为这样,中央决定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体现在两个主体地位:一是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二是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关键的作用。教师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首先就要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的发展,重视教育队伍的建设。我们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对教师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伟人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江泽民同志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才能真正为人师表。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广大教师要为人师表,注重师德修养,以高尚的情操教书育人,注重素质教育和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重温和学习我们党几代领导人的讲话精神,我更加深切地认识到,教育事业发展,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历史性战略任务。师德建设决定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就决定我国整个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今天,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

形势新任务,面对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我们更应该大力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师资保障。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

6近段时间来,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师德行为规范》,心中不由得产生一种对教育事业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 就应该集中精力、集中力量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

的责任,塑造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

一、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作为一名教师,在政治思想方面,长期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诚然,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我认为“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是“源头活水”,如果你经常计较个人利益,把教书当成一种索

取,就难以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对此,我始终把无私奉献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作为一种崇高的信念,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

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以身示范,情感育人。作为一名教师,心中应该有爱。爱是一种由衷的热情,是铺垫师生关系的无声语言;热爱学生的老师,工作时是幸福的,而缺乏这种爱的老师,每天都面临新的苦恼。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心情好、情绪高,学习积极性高,就是“亲其师、信其道”

的师爱效应。搞教育不能跟风走,搞形式主义。教育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倾注爱心。教师没有深切的爱就难以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用爱心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注意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廉洁从教,严于律己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以身作则,注重身教,为人师表。人常说:“无德不成师”、“有其

父必有其子”都阐明了这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要有好的学生必须要有好的老师,只有教师

的言行正直高尚,才能用自己的道德思想感染并鼓舞着学生。让我们从自身做起,给学生一个美好的印象吧!

四、更新观念,不断进取

大家都知道知识的更新是日新月异的,教师要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要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学习,去实践。在知识经济时代,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就会落后。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步伐。

总之,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塑造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长时间的教师自身的高尚人格来感染和教化学生,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言行去实践,以求得社会对教师的尊重和理解。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是决定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

7教师在我心中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可是,现在却要我们对师德进行讨论。我个人觉得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

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而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师魂”。

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

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

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

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板书笔迹等。而师爱则是师德的灵魂。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困难了。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热爱教师的职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天天与学生接触我深

深地感到同学们的纯真,即使是最顽皮的学生,他们的可塑性仍是非常大的,只要多关心,从爱护他们的角度去教育他们,他们都会变成很有出息的人材。问题是我对他们关心太少了, 作为一个物理专职教

师,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感受到教师的爱心,的确有些困难,因为我要面对的是三个或四个班级的学生,精力较为分散。而在学生眼里,教师是完美的化身,是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学生的关注。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使教学双方互相了解、互相配合,更好地搞好教学工作,并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思想认

识问题,使他们健康地成长。也就是说,课堂不仅是教师教书的场所,也是教师育人的场所。

教学过程本身是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接触学生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有不良习惯或行为,应该及时加以制止并正确引导,指出其错误之处和危害;如果学生在生活方面有什么因难,也应该多加以关心和帮助。从我的亲身经历来看,坦诚对待学生,真心面对学生,是教师受学生欢迎的重要法宝之一。通过学习结合自己教学经历的体会,针对当前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师德师风教育是极有必要的。

教师师德的自觉性,是行风的建设的关键,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成为一个良好口碑的教师,重温天底下最灿烂的工作。

8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的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来基础的。

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苦的,这是师德的首要条件。 教师必须关爱学生,新生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使他们健康成长。

9通过师德师风的学习,让我深深的知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我们开县优秀教师群体就是这个师德的具体体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

廉洁从教。

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也做到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无类”,“同在一片蓝天下,孩子们应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我们班就有一位这样的同学. 在他的学习生活中我对他是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心中的坚冰”,让他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虽然我无法象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却可以象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 但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老师们对学生如此关爱,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那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才是一件大事。”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师”的最重要特征。具有爱心和具有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更喜爱前者。青少年学生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会使学生自觉地尊重教师的劳动,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向老师袒露自己的思想。让我们时常想想教育家们的谆谆告诫:“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新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其主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但尊重是相互的。学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动自由的独立个体,被平等对待是一大愿望,能得到老师的尊重对学生是极大的精神激励。我从教育中体会到:尊重学生的实质就是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有尊严、有追求、有独特个性特长、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从尊重学生出发,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要从家长的威严中解放出来,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孩子们的同志和朋友。 在学生心灵中栽下一棵尊重的幼苗,用爱心去浇灌,必将伴随其生命的成长竖起人格的参天大树。“万紫千红随风去,冰心一片载玉壶”,这就是我这样一位普通教师的高风亮节!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我想,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种叶的事业——平凡而伟大。

“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 ,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10个人以为,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从我们的民族传统上讲,当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诚信、守礼,

这也是人的品德的形成。受教育者要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品德。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他的性格、品德包括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我觉得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该是与传统的标准揉在一起的。平易近人、严中带慈、公平待人、勤奋好学。严厉并不是苛刻,老师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但不把学生当作发泄的对象,这不是教育学生。我觉得传统中的师德师风与新时期的师德师风都应该是一样的,但现在存在的区别在于:师生关系的变化。以前的学生对教师要绝对服从,但现在则要求教师对学生也应尊重,这是个进步。因此,新时代的教师在关爱和严格要求学生上要提出新的标准。 强调素质不等于忽视品德。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早就说过,人者,德为先。未学文而先学文德,未学武而先重武德,学好文武,不光是光宗耀祖,最主要的是报效国民。但是,自从改革开放后,国人片面地以为西方之所以发达,就是因为能以自我为主,于是“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话一直被歪曲到现在,结果贪污腐化案件层出不穷,而且级别越来越大。这种不良风气已严重影响到了还在校求学的青少年。说起倒台的贪官时,一些学生不仅不以为然,还自以为是地说那是“他们不会做,如果是我,保证不露马脚”。这不能不令人担忧。一个人的品德好坏往往能决定他行事结果的正与负,一个邪恶的天才所造成的灾难,总要好几代人才能扭转过来。希特勒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来虽然正义战胜了邪恶,但全球的经济却直到七十年代才恢复。如今法治和文明是全球的大趋势,而我们的制度又还不很健全,我们不能再满不在乎于品德素质的培养。自由发展不等于要忽视个性素质。什么是个性素质?就是良好的个性。良好个性体现何在? 那就是,合理地进取,合理地忍让,适当时敢于竞争,关键时能顾全大局。遗憾的是,一注重个性的培养,国人就只知道要能凶能泼,蛮横无理,说什么“狭路相逢勇者胜”,“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说起易为已甚者对别人带来的伤害,旁人还常会这样宽容:“明知道他是那个性格,你还要跟他计较?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嘛。”于是,会忍让的人就该继续吃亏着忍让下去,而个性强硬的就继续理直气壮地横行霸道。其实,本性并不能成为我行我素的理由,人家都能和睦相处,自己为什么就不能?难道谁就该特殊点?法律并没有赋予谁任意妄为的特权。不好的个性也并非难改,关键看愿不愿改。其实成功人士们都有很好的个性,他们那很不错的人缘就是最起码的证明。但如今的学生们已越来越不会接受批评,受了点委屈后就要死要活或喊打喊杀,不能不引起大人们的注意。

11一、搞好教育工作要有恒心。所谓恒心,就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要把自己的身心全部投入到所从事的教师职业之中,一生一世为党的教育事业努力,有成效地工作。在商品经济社会的今天,在金钱物质的引诱下,教师队伍中有不少人抛教下海,图谋个人的所谓发展;有些人把担任教师作为过渡,一有机会马上跳槽;有人把教师这一职业只当作谋生的一种手段;有人把教师这一职位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等等;这些人满脑子的个人私利,没有将教育这一职业为高尚的事业,这些人对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热情,对学生不负责任,职业理想信念动摇,情感淡漠,谈不上有好的师德师风。这些人虽然数量不多,但影响力不小,它会破坏教育这座大厦的基石,影响教育大业的发展。我们要像邹有云老师那样,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恒心,邹有云老师三十多年在大山深处的黄岭村小学太阳山教学点坚持教育教学工作*的就是这颗恒心,才能真正“让教育的阳光照亮深山”。邹有云等五位模范教师也都是*着这颗恒心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奋斗了几十年,把几乎所有的生命时间奉献给了祖国的未来。

二、搞好教育要有爱心。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的教育不会是成功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爱学校、爱教师、爱学生、师生之爱、生生之爱,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良好开展的基础,作为教师

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和信任学生,真诚关心学生的进步和成长,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之间要有同事间的友爱,要互相信任、互相学习,彼此协调、相互宽容共同提高。学校领导要爱护关心每一位师生,尽所能帮助教师解决困难,要给教师创造进修提高的机会,要让教师体会到在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要让爱充满校园。重庆市开县优秀教师群体的感人事迹体现出来的是他们对学生的高度的爱,在那生死关头,学校、教师想到的是学生,他们临危不惧、舍生忘死,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把爱带给学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生命至高的精神。盘振玉教师二十多年把青春献给大瑶山、献给了孩子们,心甘情愿在大山中工作,在大山中贡献,他大山一样的情怀,让爱充满了大瑶山。优秀教师群体和盘振玉老师他们的模范事迹为我们树立了人民教师的光辉典范,我们要向模范学习,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积极工作,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让爱充满校园,让师爱温暖孩子们的心。

三、搞好教育工作要注重业务素质的提高。注重业务素质的提高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方法要有更深的造诣,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随着摄像机、传真机、计算机、投影仪等高科技教学仪器设备在教学中的运用,我们传统的单向、传教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冲击,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学生的知识来源和知识范围日益扩大。教学模式已起了质的变化,我们老师要凸出认知主体在建构中的作用,要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充电”、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适应信息化教育带来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变革,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大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做到师生互动,把原来传统式的“教”转变为“导”,推动新课改的健康发展。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要认真开展教学研究研究新的教育技术、教学方法,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只有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才能适应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就是要使全体教师真正认识这次活动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教育法令法规、提高教师的教育法律意识和规范行为品德;通过学习模范事迹,掀起学英模促工作的新局面,树立信心,努力工作,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12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应该是提高教师的素质。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我院提出的“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的师德师风建设目标,很好地明确了“师德、师风、师能”为教师素质的内涵。

一、立师德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即教师身心发展的总水平。其构成要素主要是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

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作为教师基本上都知道教师道德,但许多教师并没有把道德规范、准则内化,因此,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表现出言行不一致性。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简称“师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从社会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群体都是一个一个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应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一个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形成,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形成有一定影响,但无法代替教师教育的优秀。因为,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其次,教师的教育具有科学性。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都是根据儿童成长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最后,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而教师是影响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培养未来的人才。这些人才毕业后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上,对整个国家的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把教师提到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

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由四大系统构成,即,动力系统,人格特征系统,操作系统和监控系统。每一大系统既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又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教师的动力系统包括教师职业的兴趣、动机、信念、理想等。因此,理想是教师动力系统的重要内容。 理想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是个体所向往的或所要模仿的事物或人的主观形象。教师的理想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层次。有的把个人发展作为奋斗目标,有的为多培养出优秀人才作为奋斗目标等。由于理想的层次不同,因此在教学工作中产生的动力也不同。那些具有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努力奋斗的教师、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才具有长远而高尚的理想,由此产生的动力就巨大。他们不为眼前利益所困惑,呕心沥血,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贡献出自己的全部。 总之,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立师德是师德师风建设首要任务。

二、正师风

所谓师风,即教师从教的道德作风。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敬业爱岗、为人师表为基本准则,以阶段性职业行为禁行规定为底线。我们要以“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来要求自己。对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 好的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在我看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告诫教师:一是即使只当了一天的教师,对学生也要负责任。既然为“父”,就要遵循“子不教,父之过”的古训。二是当学生有了成绩或成了气候,不要借“父”名抬高自己或去借学生的“光”。三是当学生犯了错,应主动承担起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之责任。做到了这三条,才是理解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真正的含义。

眼下大学教师有一种浮躁的心态。浮躁实际上是一种对科学、对社会、对学生不负责的态度。这种心态表现在科学研究上,必然不“真”,表现在教学上,必然不“实”,学生得不到真才实学,就会贻害社会,因而也谈不上“善”。 在教师职业中,这种心态主要有十种具体表现:

1.头重脚轻,满足一知半解

2.华而不实,耽于夸夸其谈

3.唯书唯上,缺乏独立思考

4.哗众取宠,追求轰动效应

5.好大喜功,不愿踏实积累

6.脱离实际,乐于坐而论道

7.沽名钓誉,个人主义膨胀

8.吹拍拉扯,市侩作风横行

9.敷衍应付,整日得过且过

10、弄虚作假,热衷歪门邪道

师德不仅是教师个人问题,也是教师群体问题,即风气问题。个人师德不好,虽然有时会在小范围里造成“一个臭鸡蛋毁了一锅汤”的坏影响,但毕竟还只是小范围的事。教师群体如果风气不好,特别是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沆瀣一气,其危害性就大了。这时的师德问题就演变为整个教育行业的道德问题,这时的不良师风就演变为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了。

一般说,世风日下,必然行风日下,行风不正,必然师风不正。所以整顿师风必先整顿行风,整顿行风必先整顿世风。而特殊说,由于教育行业对后代的影响超过其他行业,因此,有时师风正,也可带动行风,行风正,又可影响世风。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所以,任何时候,提倡教师的师风都是必要的。

三、强师能

学高为师,学是师之骨。我们常问: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我认为,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高师能的人,具体是:

1.终身学习的楷模。知识社会的显著特征就是知识像滚雪球一样急剧膨胀并快速陈旧。面对“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现实,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方能胜任教师工作。终身学习者不是一个盲目的学习者,知识传播渠道和信息量的剧增,使教师受到来自四面八方信息的“狂轰滥炸”。一个好的学习者首先要具有批判性和选择力,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示范者,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

2.学习技巧的传授者和学习障碍的诊断者。在未来的教育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方面,不是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进而掌握学习技巧,养成自学的习惯。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断地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敏锐地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并能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3.令人信任的心理医生。由于家庭问题、社会问题的共同作用产生了许多问题儿童,表现为行为异常,心理上有障碍。教师需要了解孩子们异常行为背后的原因,运用巧妙的方法予以疏导解决。

4. 课程设计的专家。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民主化的发展,使教师不仅要参与教育决策和教育管理,而且愈来愈拥有课程设计的自主权。教师要根据国家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本着有利于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原则,了解知识产生和更新的状况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基础,设计切实可行的课程。

5. 现代教育技术的行家,信息资源的提供者。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许多新的传授知识的手段,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教师要学会应用这些教学技术。教师应是新的料学技术的应用者和推广者,是这些方面的行家里手。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并把这些资源吸收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变成自己的知识。

6. 团体工作和团队沟通的专家。教师职业的一个特点就是集体性,要求教师彼此协调,相互宽容,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教师还要面对学生团体,因为这种团体的活动指导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但是众多个性鲜明的孩子组成的团体必然产生摩擦,所以教师必须是团队工作的专家,必须具备处理团体工作的能力和方法。另外,未来社会的劳动分工将更加细致,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更高,人

与人之间的联系途径日趋多样。教师必须教学生学会宽容,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会与别人一起工作。

7. 独立研究、独立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在学校里的时间相对于人的一生毕竟是短暂的。因此,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和掌握现成的知识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以此培养学习的技能,在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中学会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些方面教师是指导者、领路人、导航员。

8. 客观公正的评价者。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多方面。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学习的质和量上也就存在差异。教师必须了解和评估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对其成绩的评估要尽可能运用多元化的评估技术、力求科学、客观、公正。

9. 熟练的社会工作者。21世纪的学校总要和社会发生密切的联系,彼此影响,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教师有责任告诉学生,学校发生的变化和这种变化的来龙去脉,以及会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另外,学校要和社会上的各个机构和组织进行交涉,教师一定要受过良好的社会工作训练。

10. 预知未来社会需要的学者。21世纪教育的功能将主要是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教师要根据对未来社会发展前景的预测,通过所设计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价值观、个性品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符合他们要走向的社会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必须是一个未来学的学者,具有未来设计者的职能,有教育预见能力。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建设工程,是一项需要每一个人民教师长期奋斗的艰巨任务。让我们每一位拥有人民教师称号的人,怀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的态度,“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使自己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使自己能够担当起培养21世纪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历史重任。

13“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通过师德师风培训后,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位教师,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教好书,给学生讲讲道理那么简单,而是要从社会,学校,班级,甚至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掌握科学知识、养成健全人格,为国家、为社会培养负责任,有用的人才。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队伍建设的总枢纽,也是搞好师德师风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教师的职责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什么是师德?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 “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其内涵。

第一,高尚的师德必须对学生充满爱。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记得北师大林崇德教授曾说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实感情,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从而达到真正教育的目的。在工作过程中我也曾经感叹,为什么有些学生不能体会出我对他的爱呢,有时反而

对我的爱充满警惕和不屑。通过培训我真正的认识到,原来我的感情还是没有到位,甚至有点急于求成,其实爱贯穿在我平时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相信学生一定会领会到的。

第二,作为教师必须对某一学科具有的丰富的知识、精通的业务、严谨的治学、创新的教学,这也是师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平,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进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激励、鞭策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一位青年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准。

第三,高尚的师德就是教师必须严格以“以德为本,身正为范”要求自己。

在平时工作中,要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

通过这次的师德培训,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这样的认识和体会一定会使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有更大的提高。做到与时代同步,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

14幸福是什么?很难有准确地定义。其实幸福对于每个人来说,是自己来衡量的。只要自己感觉幸福就好。很小的时候,看见当教师的父亲每天在教室和学生之间忙碌时,心里就很羡慕,羡慕父亲有一个好职业,觉得身为教师的父亲真是幸福,整天有那么多孩子围着他转。心中就有一个愿望,能像父亲一样做个老师,享受父亲那种幸福。十八年前,我终于圆了这个梦,当上了一名小学教师,体验父亲那种幸福。

永远忘不了第一次上班的地方,那有百里高荒之称的贺家坪。当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汽车颠簸到达贺家坪后,一辆“神牛25”的拖拉机拉着满满一车书,车上就坐着我和我的同事。八里乡村小公路显得那么长,乡村那么美的景色也显得有些黯淡,初为人师的那种渴求也打了折扣。到达目的地,走进寝室,看到板床上的稻草生的霉好长好长,泪水就忍不住往下掉,真没有想到我第一次上班的地方就是这个样子。我的心凉了,这就是我教书的地方。可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当我教会那些孩子们把军鼓打响,把军号吹响时,他们的那个高兴劲让我甜到了心里。忘不了我和孩子们在周末上山掰竹笋、采野菜,和孩子们在田间嬉戏,那时候真是觉得快乐无比。忘不了因为离家远不能回家时,周末回家的孩子们那在

夹带的小菜罐放到我的窗台上,更忘不了由于缺水孩子们用他们的脸盆到很远的地方给我们端来的清水„„所有的这一切让我感受到了初位人师的幸福。

两年后,我结束了两年的支教生活,回到了城里任教。这里的教书环境和原来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我可以每天吃住在家里,享受老父老母所给予的爱,我可以走在宽敞的大街上感受城市的那种喧闹,那是另一种幸福。当我带着孩子们登上舞台演出的时候,当我站在台上组织活动的时候,当我给潜能生更多的关爱,孩子取得进步时,我尝到了成功给我带来的幸福。闲下来时,一杯清茶,静静地回忆和孩子们一起走过的日子,微笑时不时在嘴角流过,那时是我最幸福的时候。

如今的我在回城工作十三年又到乡下工作两年后,从事了新的职业

-——到幼儿园从事管理工作。全新的工作对于我来说是一次挑战,我的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学会体验幼教职业的幸福。快一年的幼教管理,让我这个涉足不深的管理者有机会站在管理者的身份上去把握怎样来让幼儿教师去享受幸福,把握幸福,去播撒幸福。

首先,要有人格的魅力,要懂得尊重、理解、信任每一位教师。幼教工作是一门非常辛苦的职业,作为一个管理者,要懂得欣赏每一位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位教师的闪光点,让教师在一日教学活动中去发挥。

15师德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因此,可以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一. 铸炼师德自律始

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首先就要特别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具体地说—— 教师的作用在于“教育”学生,

教会学生做人的根本,形成学生高尚的人格。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进取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以及信、义、诚、达、礼等一些优秀的人格层面,这就是做人的根本。正如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逄所说,教人读书,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但是,关键还在于教师本身是否具备这些品质。学生对老师的信奉程度是同其受益程度成正比例的。西汉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扬雄指出:“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

教师只有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才可能教育学生遵规守纪。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现行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条文,强化法制观念,在学法的同时,要懂法、守法、护法,以身作则;在学生中宣传政策和法律条文时,就会受到双重的教育效应。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当代社交的一般常识,讲究精神文明和社会公德,注意礼貌,平等待人,首先自己要能做出表率。

教师要成为追求真才实学的榜样。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且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随着形势的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让人感觉到一停止学习,就会落伍。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教师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种勤奋学习的能力,还要把这种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形象的生命更重要”。丰子恺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只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只有“三足鼎立”,真、善、美和谐统一,才能为人师表。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

二.没有爱心的培育就没有师德的提升

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中国古代师生关系中尊师爱生的佳话不胜枚举,许多事迹感人至深。孔门师生之间感情相当深厚,关系十分密切融洽。孔子对学生充满了爱心。学生生病,孔子亲往探视,例如,“伯牛有疾。 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 命矣夫? 斯入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师生之间亲密如同父子之情。颜渊不幸病死,孔子极其悲痛,“哭之恸”。对学生没有高高在上的心理,而是采用一种平等友善的态度。《吕氏春秋》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到“师徒同体”、“师徒同心”。对于教师而言,要能“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对学生而言,则要尊师敬业。为什么要师徒同心呢? 因为“人之情,爱同于己者,誉同于己者,助同于己者”;如果师徒相互异心,就会相互怨恨厌恶——“人之情,恶异于己者”,“不能亲其所怨,不能誉其所恶”。倘若师徒同心同德,学业便由此而彰明,道术由此而大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但是,我们有的老师,却没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例如,有一位中学老师,他从初一开始接了一个班,班中有一位学生,上课从来不举手,即使老师点名,她也不发言,已经到了初二第二个学期了,她还是如此,有一天,老师为了让她发言,就想出一绝招。老师首先叫这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而这位学生站起来,可是头是低下的。老师说:“请你抬起头来,往前看,看见了什么?”这位学生轻轻地回答说:“我没有看见什么?”“你再仔细看,看见了什么?”学生还是摇摇头,老师就指着黑板问:“这是什么?”“哦,这是黑

板,”“对,你的前途就像黑板一样黑!”老师回答说。老师从他的出发点来说,他是为了关心学生的学习,可是,一句话,不仅伤害了那位学生,而且,伤害了全班学生的自尊心。

传统的“仁义”,谦爱”思想是可以引导着师生关系的优化的。倡导" 仁义" 的孔子始终以“仁”为人生追求的目标,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奉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道;墨家要求“兼

爱”——爱天下的人。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当然应该时时事事以君子的标准作为自己行为准则,追求一种由感情构建的永久性关系;而并非由物质利益粘合的临时性关系。《吕氏春秋》认为,“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 “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

三,矢志不渝地锤炼稳定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开放意识。教师要从书斋、教室、学校走出来,结束那种自我封闭、自我满足、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状态;立足岗位,立足国情和当地实际。通过各种信息传递方式,把视野多角度地扩展到外部世界;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观察、分析、认识问题,把握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动态。要从头脑想着应试题,心里盼着高升学率的禁锢中挣脱出来。与旧的、保守的,甚至是阻力的教育观念、人才观念、素质观念、教学方法等划清界限。寻找自我

素质结构定位,并积极创建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在参加目前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实践的同时,看到素质教育呈现的未来前景。一个有作为的教师,能够预测未来教师的形象,研究未来教师的素质结构和教师的类型,从而站在前瞻性的高度,构筑21世纪教师素质结构,以此作为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

其次坦诚地接受学生的挑战。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中,虽然教师担任教授角色而学生扮演受教育角色,但教师与学生是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增益的。教师作用于学生,而学生又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教师。这就是双方教学相长的规律。明确提出这一规律的《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而《学记》的这一思想主要是以孔子与其弟子的教学活动经验为依据的。这在《论语》中颇多记载:学生批评了孔子,孔子非常欣慰,认为这是自己的幸事。例如;他当着弟子巫马期欣然承认自己的过错:“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学生子路、冉求、‘樊迟经常与孔子争执,但他们非常尊敬孔子;而孔子也颇为器重他们, 将之都培养成出类拔萃的英才. 在教学中认真接受学生的意见;使教师不断提高,这也是荀子的观点。他指出,为师者应“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决不能谀者亲,谏争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他自己就是“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诌谀我者,吾贼也。”教师要虚心接受一切人包括学生提出的正确的批评性或肯定性意见;拒绝诌谀奉承的言行教师在教学中应虚心向后辈与学生学习,而后来者居上;学生也可能超过老师,这就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韩愈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生之间存在着

“道”的双向交流。清代教育家张履祥甚至认为学生如果不听从教师的教导,那么教师不应完全怪罪学生,而应过来从自己教学方面来寻找原因,他说:”子弟教不从,必是教之不尽其道。为父兄师长者;但应反求诸己;未可全责子弟也”

由此联想到保罗•弗雷尔在《不平常的教育思想》中的一段令国际教育界人士颇为欣赏的论述:“在解放教育的实践中,教育工作者作为受教育者的教育者必须‘死去’,以便作为受教育者的受教育者重新‘诞生’。同时,他还必须向受教育者建议:他应作为教育者的受教育者而‘死去’,以便作为教育者的教育者而‘重生’。” 再次要能包容学生的过失。子曰:“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教师先于学生学习了大量的社会、政治、经济的理论和丰富的科技知识,而后成为教师的;教师教育的对象,相对地是一些年纪轻,阅历少,知识欠缺的人。

指导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为一个有公民意识的人,一个具有良好品行的人,一个有爱国主义思想和中国国格的人,一个真善美的人; 指导学生“学会做事”,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与人合作中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导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会把握

教材的重点难点,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可以说这是教师工作的全部。但是,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对一个教师而言,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处理与学生的矛盾——转化后进生。先进和后进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相比较才显示出来的,即使集中全校最优秀的学生组成的班级也同样有后进生。这就迫切需要老师拥有最大的宽容与毅力。研究并帮助后进生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 ;关注并帮助后进生完善知识结构;保护并引导后进生的自尊心。越得不到重视的学生越会做出一些引人注意的举动,做不出正面的积极的举动就做出一些离经叛道的事。“爱莫大于心死。”绝不能用一些激烈的言行使得学生泯灭了争取上进的愿望。魏书生说过:“要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以他们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 孔子在于学生讨论人生理想的过程中,明显是赞同曾皙的——“吾与点耳”,但是他自始至终都在关注另外的三个弟子,只是用比较的方式委婉地得出结论,呼唤学生的思考、鉴别。“诲人不倦,可以为师矣!” 让我们谨记雨果的一段话。“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任何一个民族群体都是由一个一个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应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每个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形成,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形成有一定影响,但无法代替教师教育的优秀。因为,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科学性,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而教师是影响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培养未来的人才。这些人才毕业后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上,对整个国家的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把教师道德提高到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6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师爱又是师德的灵魂。在很大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然而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加困难。全国劳模、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情友谊,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书育人就实现了其根本功能。因此,师爱是魂。但我认为师爱只是师德的一个真子集,对教师来讲,真正的爱,是要为孩子们一生的发展和幸福负责的爱,它需要对学生进行很好的观察。当发现学生需要温暖时,不

要直接给他温暖,而是给他一把柴刀,对他说:“你可以去打柴;不会打?我告诉你怎么打”。你可以远远地看着他-------如果他不能划着火柴,可以给他做一个示范,再让他自己做。绝对不要代替他去做该由他自己做的事情。这种爱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是对他一辈子负责的爱。

教育的主要力量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发展,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性格只能由性格来塑造,人格只能由人格来涵养。因此,比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道德水平、生活经验以及这些经验和所学知识的联系;比提高学科成绩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健康、和谐的发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成功或失败的成长体验及对这种体验的反思。每一名教师要对学生终身的发展负责,而不仅仅是考上大学的这一个“瞬间”,因为学习和成长不仅仅是校门内的事,也不只是学生时代的事,而是让学生一辈子会自己去做的事。

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教育要想长久作用于人的心灵,必须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自省自悟,做出自己的选择。我以为成功的教育应该使学生们真正体味到学习、求知、成长的艰辛和快乐。

我认为教师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自己做人和做学问的态度以及和学生交往的方式,因为这些更容易对学生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空泛的说教是不会给受教育者留下任何真正有用的东西,而只能适得其反,使教育者丧失“信度”。因此做教育本身要求科学、真实、有信息量、讲求实效,要求把握好机会和情感的互动,要求有一个可以被感受和体验的过程或环境。

调查表明,学生对老师印象最深的往往不是教师所传授的学科知识,而是教师做人、做学问的态度,是学生与教师充满人格魅力或个性魅力的心灵碰撞,是教师对他们激励性(或相反)的评价。每一位老师站在讲台上的时候,应该有一句话永远要对自己说,那就是你的优点可能会被放大了50倍;同时你的缺点,甚至会被放大50多倍,你的言语行为可能对一些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

我曾经调查过已经毕业的学生,了解什么是最有力量的教育。答案是多种多样的,但共同的主题是:教师的人格、教师的为人、教师的学识。老师教给的知识很快就会遗忘,但是老师最有特点的表情、最有个性的语言、最伟大的人品、老师做人、做事的态度。教师的人格魅力,却给学生们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有着长久的影响。教师的人格力量包含教师的正义感、公平、正直、富有同情心、仁慈、富有牺牲精神,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学识渊博、善解人意等等这样的品格,而这些品格正是学生们最最期待的。

学高为师。教师对某一学科知识丰富、业务精通、治学严谨、注重创新,这也是师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关系到他的教育信度,我看到过学生写下的这样的评教语言:“老师对我们真好,可真把我们给耽误了”。只有过硬的教学,才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进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激励、鞭策学生。

一位教师仅仅有爱心、有善良、真诚、为人正直等品质是不够的,教师个性中的自强不息、坚韧执著和勤奋好学的精神更是对学生精神与智慧的启迪,同时不容忽视的是,老师的专业素质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现实教育中很多老师对教育非常投入,真诚地爱孩子们,特别是新参加工作的老师,往往以青春的活力和年龄相近所带来的亲和力感染着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作为教育的良好基础,但它不是教育的整体,不是教育的全部。

我曾经遇到一位初中的优秀班主任,这位老师把这个班级带到了高中的时候,新的问题出现了。起初,同学们对这位老师充满了期待,认为这位老师还能像初中教学那样把高中教学教得非常出色。结果他们的这种愿望被打破了。这个老师在教学上存在着很多漏洞,课堂上的错误屡屡出现,很多基本概念讲不清楚,有的计算题自己都算不下去。在学生的教学测评时,学生们写下了这样的话:“真的,老师对我们真好,可是老师真把我们给耽误了”。

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关系到他们的“教育信度”。你的教育语言就像你在课堂上课一样,你有多少错误,你的话就应该打多少折扣。这种教育信度的降低使老师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也会大打折扣。可以想象一个老师在教学上经常出错误,对他的语言的认同也会思考他的教育行为是不是也是这样,起码会犯同样比例的错误,对他的语言的认同也会打至和相同的折扣。所以我想,师德的根本要求就是对学生负责,就是要用真善美的东西影响学生,就需要教师德艺双馨、有真才实学。教师真正有师德,就是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看得无比神圣,而不能只给学生一张没有价值的笑脸,就好像一辆车开进了加油站,加油站倒是盖得很漂亮、很豪华、很舒适,但是没有油可加。有德无才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缺德”。

身正为范。教师以德为本,身正为范。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影响力的大小,而教师的影响力主要由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和情感因素组成。身教重于言教,因为教师职业的示范性极其重要,所以要求自己必须时时、处处用模范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决不是一瞬间高大、、伟岸的形象,而是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小事,正是这些像石子一般的小事勾画出了教师完整的人格魅力。一次,我在医院做了一个小手术,之后在脖子上仍然缠着纱布并渗出血迹的情况下,我仍坚持上课。我的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我们的老师也会生病,但是他却不会缺一节课”。一位同学在信里这样写道:记得张老师曾经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给我们讲述了他自己的青年时期,他是完全靠自学修完了大学、研究生的考试,赴日留学。在留学日本的日子里,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彻底改变了各国留学生歧视中国人的看法,用自己的行动给祖国争光,接着,毅然回到祖国,辛勤地从事教育事业。

17有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确难住了很多人,“为什么做教师?”

以前没有仔细想过这个问题,可能真的应验了那句话, 成功总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骨干教师,吉林23中的苗再华老师就给我们了答案。她是从三

个方面解答的,可每一个答案都说到了我们的心窝窝里去了,喆三方面可以用六个字总结“生活、生存、热爱”当你只是为了生活,那么你是根本没有责任心的人;当你为了生存,那么你有了部分责任心;但当你热爱时,你才算是个合格的教师。如果只有热爱也只能得到六十分,要想使自己的分数进步,首先要做到尊重、关心人的尊严感;其次,尧做到一个不轻言放弃的老师,用爱与尊重这把钥匙打开学生的心灵。

教师是神圣的,在神圣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终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教师的一句话可以造就一个孩子。相反,也会毁了一个孩子。对于钱惠仙教授我是无比敬佩的。在听报告前我对此人的感觉只是个渊博的学者,但当她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憾事说出来,并附以激荡的情感时我的内心受到了震颤。但凡见过或听过的文人、仕士都是风光伟绩,很少听到悔事,就算是有也只是蜻蜓点水,而钱教授的三颗心让我们发自深醒。第一颗心:永葆进取心,一个人不进步则后退,只有不断进步才能成长。第二颗心:树立自信心,如果对自己都没有信心,那么也只能跟在别人后面,永远走不出自己的天。第三颗心:增强责任心:如果一个人连责任心都没有,那么他还会有什么呢??

听完了专家和教授的讲演着实令人有所深醒,但听到自己身边那些可闻可见的骨干教师则是启迪,不论是临江小学的高云老师,还是永吉小学的周建军老师,给我们年青教师的都是那份执着和毅力,而我们年青教师所缺少的正是这些。

前人给我们留下的都是经过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亲身经历而编写的一份宝典,让我们这些教育界的新兵去消化、去吸收,最终成为展现我们自己的一门“艺术”。在这个与时俱进的年代,我们作为新一代教师不会辜负长者、前辈们对我们年轻人的希望,我们一定会成功。

18为了提高特岗教师的师德修养,桦甸市教育局请了吉林省特别著名的师德模范者为我们桦甸市特岗教师做了一场精彩的师德培训。在这次报告中,我受益匪浅,有很多的新的体会,分享给大家.

第一位教师她的名字叫做苗占华,她的报告题目是《让爱在坚守中绽放》,在她的报告中我了解到这个女老师当了18年的老师却做了17年的班主任,听到这里我感受到她真是很不容易。在报告中他问了我们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当老师,这个问题听起来很简单,但是我们全体特岗教师心里面却知道,这个答案在我们的心中。所以她为我们做出了答案:1、为了稳定的工作 2、为了生

存 3、喜欢这个行业。其实我认为这个问题是多余的,每个老师从开始上学到现在,不是为了生存谁会上学考上老师这个职业呢?古人早就有名言,先有物质基础才会上升到精神支柱。在这个体会中这是我不同意的观点。

在她的报告中有很多是让我感动的,这个出类拔萃的教师,在这种高物质的诱惑下,居然没有动摇,这种举动不但感动了我们特岗教师,也感动了他们学校的校领导。以前我们还抱怨,这个工作我们干的多了,那个工作干的多了,总是在抱怨,和这个老师相比我们做的工作实在是相差太远了。

在她的报告中,她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贫困的背后却给了我宝贵的财富,自习室却成了我经常光顾的场所,清贫却成了我最大的财富。

在她的案例中,老师要给孩子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而她说:老师不能是一桶水,而是一眼奔流不息的泉,那么泉从哪里来?就从学习中里来。

在报告中,我体会到成功教育是见见小事的积累,一分钟讲解,一分钟说,一分钟唱。我明白要珍惜自己每次培训的机会,在这里我还知道语言密码效应,还有一个事漏斗效应,无论做什么样的培训要坐在前面,前面的占%68,后面的占%32。

在她的一次家访中他了解了这样的一个孩子,他的妈妈是个疯子,爸爸有病牛皮癣不能干活,当她来到他家的时候,孩子坐在厨房前的小木墩上,这是一个生活在垃圾堆里的孩子,她看到这种情况将要离开的时候,她并没有给她钱,因为他考虑到这样回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面临这种情景班级的这名孩子总是以这种名义给孩子资金,后来这名孩子考上了一高,后来考上了东北师范大学。这个孩子确实是出息了,可以想到培养好一个孩子,他的老师却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要想抛弃一个孩子,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最后的时候,老师交给我们工作的一些经验:

1、 你有多优秀看你和谁在一起。

2、 你能走多远,看谁来引领你。

3、 经验+反思=成功

第二个教师是乾惠仙:他这样说选择了特岗就选择了与艰难同行,与拼搏比肩。

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出了这样的一道题,说是:一只青蛙从井里跳出来之后,他会怎么做呢?有的孩子说:“看,外面的世界真大啊!”等等各种说法, 这是有一个孩子却说:“这只青蛙从井里跳出来之后,看了看外面的世界,

却又跳了回去,这让老师犯了难,批评他,指责他,没有给孩子说自己理由的机会。说那只青蛙是你吧!后来老师在她的日记中才了解到,原来那只青蛙看见外面的世界环境污染的太严重了,所以又跳回了井里。只是那个老师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班级上说原来老师才是井底之蛙。

总之,教育的路漫漫,教育好孩子是每个教师的职责。在这次培训中,我收获了很多,我会铭记在心,以这些教师的楷模为榜样,改进自己,改变自己,尽快的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更好的适应教师的角色。


相关文章

  • 九年级思品专题十:党的基本路线
  • 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专题十 党的基本路线复习学案 [教材内容]九年级第三单元第六课<走强国富民之路>.第四单元第十课<共同描绘美好未来>.第十一课<走向世界的中国> [复习目标] 1. 通过收集改革开放前后 ...查看


  • 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特色"的战略选择
  •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这是我们党置身新的历史条件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新要求.那么 ...查看


  • 论述中华文明的制度创新能力及与当今改革的关系
  • 论述中华文明的制度创新能力及与当今改革的关系 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蕴涵多层面的创新精神,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其一,中华文明的深层有一种达变求新的理念,它贯穿古今,是其发展之魂.其二,中华民族在政治文化方面的创新,是进行了化成天下的制度 ...查看


  • 论当今中国收入分配的主要问题
  • 论当今中国收入分配的主要问题 姓名:马滢 学号:M21314028 年级专业:13级商学院财务管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居民收入分配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当今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主要表现在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行业收入差距扩大,机关单位的工资收入 ...查看


  • "四个全面":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方略的新创造
  • "四个全面":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方略的新创造 1978-2049,是中国走向现代化.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时期.今天,我们已经行进到了这一历史时期的中点.行程过半.任务过半,但接下来的征程更加艰辛.任务更加繁重. ...查看


  • 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布局前瞻性研究
  • 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布局前瞻性研究 摘 要:于 2013 年 11 月 12 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经全体会议通过以下 下决定.其下为简要摘要:不允许各重点学校开设重点班,而且全国统考减少科 目:推行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废止劳教相关制 ...查看


  • 我形势与政策--当今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
  •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的外交政策 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国际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中国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全面理性认识和把握当前的国际形势,对于制定 ...查看


  • 剖析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 剖析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摘要: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当务之急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愈益突出.一方面,文化事业总体实力不强,结构不合理,机制不健 ...查看


  •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时代意义
  •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8.2(总114期l 思想理论双月刊 81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时代意义 ●王 I北京师范大学 摘 立 北京100875) 要: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住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对于全面 建 ...查看


  •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建设创新型国家 [热点点击] 1.2012年4月3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这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采用"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