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圣经]的文化特征 张艺腾

简述《圣经》的文化特征

《圣经》的文化特征可以概括为五点,分别为一神论、末世论、人权与平等、博爱与社会公正、罪孽意识与选民意识。具体如下:

一、 一神论

其改变了原始时代的多神崇拜,而只信仰上帝,其具有超验性、永恒性、全能性和仁慈性,上帝既是立法者又是执法者。一神论赋予了世界以目的和意义。在一个有序和统一的世界里,人类可以更好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用武之地;一神论使社会具有了统一的评判善恶的标准;一神论铲除了 “巫术”和“魔法”的温床。

二、 末世论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曾有人提出历史循环论,巴门尼德曾提出“永恒轮回”观念,而《圣经》曾传递出线性直进的历史观。末世论这一思想的提出给了人们一种对建立起一个公正、和平和繁荣社会理想的憧憬,以及在世界范围内建立理想的社会秩序的向往。在后来的发展中成为人类大同思想的先声。

三、 人权与平等

每个人的权利都是由上帝赋予,即天赋人权,且人人生而平等,人人如兄弟,并且每个人都有捍卫自身权利的使命。《圣经》中圣化生命、圣化生活、追求生命的幸福、美满和完善成为一种敬神的标准和人生的目标。

四、 博爱与社会公正

(一) 博爱

基督教中的爱,主要是指博爱。具体来讲,第一,爱人如己。耶稣把爱人如己提高到了与爱上帝同等重要的程度,把它作为律法的总纲。第二,弱者之爱。最初的基督教表达的是受压迫的弱者的愿望,救世主也就是弱者的救世主。他首先关爱的是弱者。第三,上帝之爱,那便是对一切上帝的子民,对所有人无条件的博爱。这种爱不是为了世俗的利益,不是为了取悦于人,而是为获上帝的悦纳,是最崇高和神圣之爱。

(二) 社会公正

基督教提倡尊重并爱护人,不仅仅是对人类的整体而言,而且是对每一个人而言。只有那种对每一个人,甚至对有问题的人都不加以忽视的尊重和关爱,才是真正的爱。

五、 罪孽意识与选民意识

(一)罪孽意识

希伯来文化中表现了人对自身缺憾,乃至“恶”的一种自觉,“恶”成为人性认识的一种逻辑预设。于是,原罪的概念便衍生出来。即人人生而有罪,现实中的人总是处在善与恶、人性与兽性交融的境地。因而要不断摆脱动物本能,向上帝的境界提升。赎罪的过程,就是向善的过程,灵魂净化的过程,向“人”进化的过程。

(二)选民意识

犹太人认为在万民之中,唯独他们是为上帝选中的民族,承担着特殊的使命。许多西方民族都自认为对人类的发展和命运承担着一种

特殊的责任,负有把世界从“苦海”中拯救出来的“使命”。这种神话根深蒂固于犹太教、基督教文化之中,影响着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看法和态度。

简述《圣经》的文化特征

《圣经》的文化特征可以概括为五点,分别为一神论、末世论、人权与平等、博爱与社会公正、罪孽意识与选民意识。具体如下:

一、 一神论

其改变了原始时代的多神崇拜,而只信仰上帝,其具有超验性、永恒性、全能性和仁慈性,上帝既是立法者又是执法者。一神论赋予了世界以目的和意义。在一个有序和统一的世界里,人类可以更好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用武之地;一神论使社会具有了统一的评判善恶的标准;一神论铲除了 “巫术”和“魔法”的温床。

二、 末世论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曾有人提出历史循环论,巴门尼德曾提出“永恒轮回”观念,而《圣经》曾传递出线性直进的历史观。末世论这一思想的提出给了人们一种对建立起一个公正、和平和繁荣社会理想的憧憬,以及在世界范围内建立理想的社会秩序的向往。在后来的发展中成为人类大同思想的先声。

三、 人权与平等

每个人的权利都是由上帝赋予,即天赋人权,且人人生而平等,人人如兄弟,并且每个人都有捍卫自身权利的使命。《圣经》中圣化生命、圣化生活、追求生命的幸福、美满和完善成为一种敬神的标准和人生的目标。

四、 博爱与社会公正

(一) 博爱

基督教中的爱,主要是指博爱。具体来讲,第一,爱人如己。耶稣把爱人如己提高到了与爱上帝同等重要的程度,把它作为律法的总纲。第二,弱者之爱。最初的基督教表达的是受压迫的弱者的愿望,救世主也就是弱者的救世主。他首先关爱的是弱者。第三,上帝之爱,那便是对一切上帝的子民,对所有人无条件的博爱。这种爱不是为了世俗的利益,不是为了取悦于人,而是为获上帝的悦纳,是最崇高和神圣之爱。

(二) 社会公正

基督教提倡尊重并爱护人,不仅仅是对人类的整体而言,而且是对每一个人而言。只有那种对每一个人,甚至对有问题的人都不加以忽视的尊重和关爱,才是真正的爱。

五、 罪孽意识与选民意识

(一)罪孽意识

希伯来文化中表现了人对自身缺憾,乃至“恶”的一种自觉,“恶”成为人性认识的一种逻辑预设。于是,原罪的概念便衍生出来。即人人生而有罪,现实中的人总是处在善与恶、人性与兽性交融的境地。因而要不断摆脱动物本能,向上帝的境界提升。赎罪的过程,就是向善的过程,灵魂净化的过程,向“人”进化的过程。

(二)选民意识

犹太人认为在万民之中,唯独他们是为上帝选中的民族,承担着特殊的使命。许多西方民族都自认为对人类的发展和命运承担着一种

特殊的责任,负有把世界从“苦海”中拯救出来的“使命”。这种神话根深蒂固于犹太教、基督教文化之中,影响着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看法和态度。


相关文章

  • [西方文艺理论史]思考题(2013)
  • <西方文艺理论史>复习思考题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陈文忠 (2013.9.5) 绪论 1. 西方文论的历史进程可分哪几个阶段? 2. 西方文论的功能形态可分哪几种类型? 3. 为什么说20世纪是"批评的时代" ...查看


  • 中西翻译简史-研究的考试课题
  • 中西翻译简史 研究生课程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 1. 中国古代佛经翻译中,( )提出了"因循本旨,不加文饰",可视为最 初的直译说:( )总结出了"五失本"."三不易"的规律:( ) ...查看


  • 世界文化史课后答案
  • 第一章 人类文明的滥觞 为什么说远古人类的形成标志着世界文明史的滥觞? 1 原始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而不断的与大自然进行抗争.通过各种生产工具的发明与采集.狩猎经验的积累,产生了原始的农业与畜牧业. 2 原始人类在改变其生存环境的同农业的诞生 ...查看


  • 法律文化及外国法制史历年试题答案
  • <法律文化>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0年1月 三.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法律文化的概念及含义. 答:法律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存在,是指存在和隐帅于法律现象内部的普遍而稳定的集体意向,即态度.思维和观念.法律文化是人 ...查看


  • 外国文学史简答.论述题
  • 简答题一 1.古希腊文学的基本特征: ①具有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希腊人尽情地展示着人类的自然天性,体现出现世的.世俗的乐观的气质.同时他们又相信命运的不可知和不可抗拒. 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古希腊文学很大程度上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 ...查看


  • 简述解释圣经比喻的几个原则
  • "比喻"一词来自希腊文"para"(旁边或并排)和"ballein"(抛掷),意思是故事与真理并排,以说明真理.这是新约圣经(尤其是四福音)里特有的一种体裁,这些比喻都是耶稣亲自宣 ...查看


  • 圣经写作背景
  • 一.引 言 <圣经>这个名词是公元四世纪时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约翰·克里索斯通取的,他把犹太人所有的律法与先知书统称为<圣经>,<圣经·新约>是由神的灵感动他的使徒们所写成的,后来经初期教会阶段性之收集及公认 ...查看


  • 外国文学史考试题
  • ?考试必备 第一章 古代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荷马史诗"两部作品的篇名是( ). A.<伊利昂纪>.<俄底浦斯王> B.<美狄亚>.<奥德修纪> C.<伊利昂 ...查看


  • 自考公共关系复习大纲
  • 第一章 公共关系的概念 选择题: 1."公共关系"也称"公众关系". 2."管理说"的公共关系代表性定义是美国学者哈罗博士. 3"传播管理说"的公共关系代表性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