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文化的生成和发展

【摘要】阐述精神分析理论的提出及现实意义,从精神分析理论与文化生成、社会文化观、文艺的关系论述精神分析理论的文化内涵,分析精神分析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理论文化 生成 发展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它对现代西方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文艺、哲学及大众文化领域都深受其影响。因此,把握好精神分析学的理论意义及本质,成为我们探讨文化(文明)起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特别是精神分析学中的无意识理论,更是我们探讨文化生成问题的一个重要入口。在这一理论的影响下,形成了怎样的社会文明观,而在这一社会文明观的影响下,精神分析的未来走向又是如何,这些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精神分析理论的提出及现实意义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了现代西方的人文科学、语言文学、宗教、文艺、哲学、伦理学等多方面,使得这些学科精神分析化。这源于弗洛伊德深受叔本华、尼采哲学思想的影响,可以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哲学渊源是叔本华、尼采的学说。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病患者增多,到了18世纪末,精神病患者开始被社会承认与重视并得到了人文关怀与人道治疗,这为弗洛伊德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历史舞台。弗洛伊德是学医的,他对精神病的解释及治疗是独特的。在这样的哲学、社会、医学的融合背景下,弗洛伊德通过自己的深入反思和实践,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精神化见解。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精神病的治疗技术,二是潜意识的心理学说。其中,在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方面,弗洛伊德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无意识”这个被传统心理学所忽视的领域上。在他看来,心理学就是有关“无意识”的科学,人的精神过程就是无意识过程,而意识部分内容只代表人格的外表方面,因而并不重要。同时,无意识领域是人类行为背后的内驱力。因此,在弗洛伊德看来,人的本能特别是性本能才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这样一来,性的本能冲动就应该成为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而对精神病人的治疗,主要就是寻找隐藏在病人无意识深处的病原,将无意识“翻译”为有意识,揭示症状的真面目,从而使患者的症状消失。这样的研究,便形成了弗洛伊德自己的理论观点和体系。那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人类文化的生成与发展问题又有何关系呢?这正是接下来要谈的问题。

二、精神分析理论的文化内涵

(一)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与文化生成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从理论上揭示了人类心灵深处的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方面——无意识。对无意识领域的研究为全面认识人类文化、社会、道德、精神等各个方面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体系不仅关心人、研究人,还以人为目的,一句话,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就是研究“人的文化”,进而从“人的文化”折射出“社会的文化”。因为,人的精神疾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精神疾病的反映。弗洛伊德在创立精神分析学的早期,把人类的心理文化划分为三层,即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到了后期,弗洛伊德则把心理文化发展为人格文化学说。在弗洛伊德看来,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即无意识,是本能和欲望,它不为社会、不为个人意志所允许,往往被压抑在人的心灵的最深处,也是人天生就具有的一种智慧,正如孔子的“明德”理念,即人的身上有着与生俱来的美德和智慧,人要擦亮之使其发挥作用。弗洛伊德还进一步提出了性本能说,认为人的一切活动乃至文艺创作只是依赖于对人的本能欲望中最强烈并最容易冲动的“里比多”的摄取和表现。精神分析学所提出的“超我”,是指挥“自我”向“本我”施加压力的最高层次的人格,一旦这种“超我”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人类完全可以用自我之手加以毁灭。可见,“超我”是后天的产物,产生于自然,但又不属于自然的范畴。

事实上,“超我”是由家庭、社会、文化、历史形成的对人内心世界的压力,是在漫长的社会文明历史发展中,在个体的经验和心理积淀产生无意识,再由个体的无意识凝结成群体的无意识,从而最终形成超越个人力量的社会压力。在这样的社会压力下,人有可能失去本真的自我,于是便出现今天的社会现象——在不同的人面前表现不同的自我。在文明的边缘,这种社会现象似乎也会成为一种大众的社会传统文化,并一步步地延续下来,成为一种文化模式、观念、习俗,成为人们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道德选择、信仰模式和思维方式,且深深地隐藏为人们的心理态势。可见,社会文化既是一种定势,是人们思维言行生活情趣的规范,也是一种“无意识”。因此,我们可以说,无意识总是蕴藏在人的心灵深处,并不为人所知晓,是在现实生活中自然流露出的非自觉的意识。

(二)精神分析理论与社会文化观

最初,弗洛伊德对人的心理过程的研究主要局限于精神病学和心理学领域,后来他把研究目标指向人类社会历史文化上,并提出了有关的社会文化观点,这使得精神病学和心理学与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实现融合,由此而来,一种无意识的心理体系便发展成为一种人性哲学、文化哲学。同时,弗洛伊德还指出:“文明只不过是意指人类对自然之防御及人际关系之调整或累积而造成的结果、制度等的总和”。显然,文化(文明)不仅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包含了人与人的关系,或者说包含了社会的生产活动和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也正如弗洛伊德所说:“正是由于自然界加给我们的那些危险,我们互相联合起来了,并创造了文明”。而文明产生的内在条件,则是人本身所具有的精神特点或人性特点。

弗洛伊德还进一步指出,文化(文明)与本能是相反的,文明就是对本能的超越与压抑。文明还要求限制人们的攻击性本能,在这方面作出牺牲,因而在这样一种文明中,人类很难感到幸福。在弗洛伊德看来,资本主义文化抹杀了人类社会文化,因为它颠覆了人类社会文明。可见,弗洛伊德对资本主义文化进行了独特的尖锐批评,同时,他还认为,建立文明社会,丰富文化生活,就是为了实现人类的发展和幸福,而实际上当代社会的文明离人类的幸福期望还具有一段很长的距离。因而,弗洛伊德认为,要正确认识人的文化,正确对待人的各种本能,必须依靠理性和科学的力量,既要满足人的本能需求,又要善于引导和控制这些本能的作用,充分发挥社会文明的积极作用,以此来达到解决文明中的冲突。如我们社会所实行的一夫一妻、禁止乱伦等制度,其实就是人类共同生活的需要限定人的性本能的范围的表现,也是社会文明、家庭文明的重要内容。

弗洛伊德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文化、文明的发展,并看到了文明与本能的联系和差异。但他把文明与本能分裂开来,认为文明就是对本能的否定、限制与压抑,这是不全面的。因为,本能总是以文明的形式表示出来,受文明的制约。同时,在文化(文明)的引导下,本能也会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精神分析与文艺

弗洛伊德认为,文明的发展虽然意味着本能的压抑,但这种压抑是可以得到补偿的。这就涉及精神分析理论与文艺的关系问题。在弗洛伊德看来,文艺的功能就在于使读者和作者所受本能欲望的压抑都得到补偿或变相的满足。一切文艺作品都和梦一样,是欲望的化装,是一种弥补。实际生活上有缺陷,在想象中求弥补,于是才有文艺。这样,文艺创作整个过程无非就是始于自我并终于自我。弗洛伊德关于精神分析文艺观的基本观点是:文艺本身是在某些受压抑的迫切需要的推动下创造出来的,是某些无意识冲动的升华,是得不到满足而转入其他排遣途径的性能量的创造物。因此,文艺是被压抑的本能升华的结果,是无意识的象征表现,具有梦境的象征意义。而文艺作品则是一种下意识的愿望,它使人获得一种无意识的满足,从而使压抑的本能得到了一种健康的满足。可见,弗洛伊德的文艺观一方面是提倡无意识,另一方面是主张幻想,从而形成了新颖的文艺心理系统。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文艺观并不是从社会生活而是从个人心灵中去寻找艺术创作的根源。它否认了现实生活对个人心理及文艺的影响,又把艺术完全局限在个人的小天地里。这种文艺观使文艺脱离了现实,走向虚无缥缈,最终对文艺是有害的。

三、精神分析的发展趋势

现代精神分析的特点基本上都是在弗洛伊德和荣格所建立的精神大厦的框架内,那么,精神分析的未来又该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是“适应性”的概念。“适应性”的概念对精神分析的整个框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适应的才是健康的”。因此,人们便发现,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不一定就是适应自己发展的东西,而适合自己的才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只有这样,人才获得一种真实的健康,而不是失去适应而进入一种“亚健康”状态。

其次,是精神分析的生物学趋势,即人的心理活动接近于动物习性。但是,把人“生物化”也是一种危险,如用克隆人去发动战争,这与今天美国研究的用机器人去发动战争一样,最终会毁灭人类的社会文明和物种文明。

最后,是东方哲学引导着精神分析的发展,或者说是精神分析被东方哲学生活化。东方哲学的起点是整体观,强调的是天人合一,而精神分析在方法上基本是分裂的、破坏性的,强调的是主客观分离。可见,现代精神分析中的一些系统观点,无不受东方思想的引导和影响。

总之,精神分析实现了两极化的发展,一极是分裂性的,一极是强调整体和综合,甚至是整合。但更大的希望在于精神分析与东方哲学的融合,可以说,精神分析的未来在东方。当然,这只代表笔者个人观点,也有人认为精神分析的未来在西方。但作为东方的一分子,我们更应该肩负起精神分析未来发展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2]弗洛伊德.文明及其缺憾[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

[3]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

[4]包华富.弗洛伊德心理学与西方文学[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

[5]车文库.弗洛伊德主义评论[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

[6]杨一涛.对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一点新认识[J].外国文学研究,1997(2)

[7]王树洲.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学说[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1995(1)

[8]王光荣.弗洛伊德社会文化观述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9]张宁.精神分析学一个重要概念演变的文化意义[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

[10]余祖伟.精神分析理论与现代社会文化[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老师)

【摘要】阐述精神分析理论的提出及现实意义,从精神分析理论与文化生成、社会文化观、文艺的关系论述精神分析理论的文化内涵,分析精神分析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理论文化 生成 发展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它对现代西方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文艺、哲学及大众文化领域都深受其影响。因此,把握好精神分析学的理论意义及本质,成为我们探讨文化(文明)起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特别是精神分析学中的无意识理论,更是我们探讨文化生成问题的一个重要入口。在这一理论的影响下,形成了怎样的社会文明观,而在这一社会文明观的影响下,精神分析的未来走向又是如何,这些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精神分析理论的提出及现实意义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了现代西方的人文科学、语言文学、宗教、文艺、哲学、伦理学等多方面,使得这些学科精神分析化。这源于弗洛伊德深受叔本华、尼采哲学思想的影响,可以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哲学渊源是叔本华、尼采的学说。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病患者增多,到了18世纪末,精神病患者开始被社会承认与重视并得到了人文关怀与人道治疗,这为弗洛伊德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历史舞台。弗洛伊德是学医的,他对精神病的解释及治疗是独特的。在这样的哲学、社会、医学的融合背景下,弗洛伊德通过自己的深入反思和实践,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精神化见解。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精神病的治疗技术,二是潜意识的心理学说。其中,在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方面,弗洛伊德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无意识”这个被传统心理学所忽视的领域上。在他看来,心理学就是有关“无意识”的科学,人的精神过程就是无意识过程,而意识部分内容只代表人格的外表方面,因而并不重要。同时,无意识领域是人类行为背后的内驱力。因此,在弗洛伊德看来,人的本能特别是性本能才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这样一来,性的本能冲动就应该成为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而对精神病人的治疗,主要就是寻找隐藏在病人无意识深处的病原,将无意识“翻译”为有意识,揭示症状的真面目,从而使患者的症状消失。这样的研究,便形成了弗洛伊德自己的理论观点和体系。那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人类文化的生成与发展问题又有何关系呢?这正是接下来要谈的问题。

二、精神分析理论的文化内涵

(一)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与文化生成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从理论上揭示了人类心灵深处的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方面——无意识。对无意识领域的研究为全面认识人类文化、社会、道德、精神等各个方面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体系不仅关心人、研究人,还以人为目的,一句话,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就是研究“人的文化”,进而从“人的文化”折射出“社会的文化”。因为,人的精神疾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精神疾病的反映。弗洛伊德在创立精神分析学的早期,把人类的心理文化划分为三层,即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到了后期,弗洛伊德则把心理文化发展为人格文化学说。在弗洛伊德看来,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即无意识,是本能和欲望,它不为社会、不为个人意志所允许,往往被压抑在人的心灵的最深处,也是人天生就具有的一种智慧,正如孔子的“明德”理念,即人的身上有着与生俱来的美德和智慧,人要擦亮之使其发挥作用。弗洛伊德还进一步提出了性本能说,认为人的一切活动乃至文艺创作只是依赖于对人的本能欲望中最强烈并最容易冲动的“里比多”的摄取和表现。精神分析学所提出的“超我”,是指挥“自我”向“本我”施加压力的最高层次的人格,一旦这种“超我”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人类完全可以用自我之手加以毁灭。可见,“超我”是后天的产物,产生于自然,但又不属于自然的范畴。

事实上,“超我”是由家庭、社会、文化、历史形成的对人内心世界的压力,是在漫长的社会文明历史发展中,在个体的经验和心理积淀产生无意识,再由个体的无意识凝结成群体的无意识,从而最终形成超越个人力量的社会压力。在这样的社会压力下,人有可能失去本真的自我,于是便出现今天的社会现象——在不同的人面前表现不同的自我。在文明的边缘,这种社会现象似乎也会成为一种大众的社会传统文化,并一步步地延续下来,成为一种文化模式、观念、习俗,成为人们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道德选择、信仰模式和思维方式,且深深地隐藏为人们的心理态势。可见,社会文化既是一种定势,是人们思维言行生活情趣的规范,也是一种“无意识”。因此,我们可以说,无意识总是蕴藏在人的心灵深处,并不为人所知晓,是在现实生活中自然流露出的非自觉的意识。

(二)精神分析理论与社会文化观

最初,弗洛伊德对人的心理过程的研究主要局限于精神病学和心理学领域,后来他把研究目标指向人类社会历史文化上,并提出了有关的社会文化观点,这使得精神病学和心理学与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实现融合,由此而来,一种无意识的心理体系便发展成为一种人性哲学、文化哲学。同时,弗洛伊德还指出:“文明只不过是意指人类对自然之防御及人际关系之调整或累积而造成的结果、制度等的总和”。显然,文化(文明)不仅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包含了人与人的关系,或者说包含了社会的生产活动和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也正如弗洛伊德所说:“正是由于自然界加给我们的那些危险,我们互相联合起来了,并创造了文明”。而文明产生的内在条件,则是人本身所具有的精神特点或人性特点。

弗洛伊德还进一步指出,文化(文明)与本能是相反的,文明就是对本能的超越与压抑。文明还要求限制人们的攻击性本能,在这方面作出牺牲,因而在这样一种文明中,人类很难感到幸福。在弗洛伊德看来,资本主义文化抹杀了人类社会文化,因为它颠覆了人类社会文明。可见,弗洛伊德对资本主义文化进行了独特的尖锐批评,同时,他还认为,建立文明社会,丰富文化生活,就是为了实现人类的发展和幸福,而实际上当代社会的文明离人类的幸福期望还具有一段很长的距离。因而,弗洛伊德认为,要正确认识人的文化,正确对待人的各种本能,必须依靠理性和科学的力量,既要满足人的本能需求,又要善于引导和控制这些本能的作用,充分发挥社会文明的积极作用,以此来达到解决文明中的冲突。如我们社会所实行的一夫一妻、禁止乱伦等制度,其实就是人类共同生活的需要限定人的性本能的范围的表现,也是社会文明、家庭文明的重要内容。

弗洛伊德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文化、文明的发展,并看到了文明与本能的联系和差异。但他把文明与本能分裂开来,认为文明就是对本能的否定、限制与压抑,这是不全面的。因为,本能总是以文明的形式表示出来,受文明的制约。同时,在文化(文明)的引导下,本能也会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精神分析与文艺

弗洛伊德认为,文明的发展虽然意味着本能的压抑,但这种压抑是可以得到补偿的。这就涉及精神分析理论与文艺的关系问题。在弗洛伊德看来,文艺的功能就在于使读者和作者所受本能欲望的压抑都得到补偿或变相的满足。一切文艺作品都和梦一样,是欲望的化装,是一种弥补。实际生活上有缺陷,在想象中求弥补,于是才有文艺。这样,文艺创作整个过程无非就是始于自我并终于自我。弗洛伊德关于精神分析文艺观的基本观点是:文艺本身是在某些受压抑的迫切需要的推动下创造出来的,是某些无意识冲动的升华,是得不到满足而转入其他排遣途径的性能量的创造物。因此,文艺是被压抑的本能升华的结果,是无意识的象征表现,具有梦境的象征意义。而文艺作品则是一种下意识的愿望,它使人获得一种无意识的满足,从而使压抑的本能得到了一种健康的满足。可见,弗洛伊德的文艺观一方面是提倡无意识,另一方面是主张幻想,从而形成了新颖的文艺心理系统。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文艺观并不是从社会生活而是从个人心灵中去寻找艺术创作的根源。它否认了现实生活对个人心理及文艺的影响,又把艺术完全局限在个人的小天地里。这种文艺观使文艺脱离了现实,走向虚无缥缈,最终对文艺是有害的。

三、精神分析的发展趋势

现代精神分析的特点基本上都是在弗洛伊德和荣格所建立的精神大厦的框架内,那么,精神分析的未来又该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是“适应性”的概念。“适应性”的概念对精神分析的整个框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适应的才是健康的”。因此,人们便发现,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不一定就是适应自己发展的东西,而适合自己的才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只有这样,人才获得一种真实的健康,而不是失去适应而进入一种“亚健康”状态。

其次,是精神分析的生物学趋势,即人的心理活动接近于动物习性。但是,把人“生物化”也是一种危险,如用克隆人去发动战争,这与今天美国研究的用机器人去发动战争一样,最终会毁灭人类的社会文明和物种文明。

最后,是东方哲学引导着精神分析的发展,或者说是精神分析被东方哲学生活化。东方哲学的起点是整体观,强调的是天人合一,而精神分析在方法上基本是分裂的、破坏性的,强调的是主客观分离。可见,现代精神分析中的一些系统观点,无不受东方思想的引导和影响。

总之,精神分析实现了两极化的发展,一极是分裂性的,一极是强调整体和综合,甚至是整合。但更大的希望在于精神分析与东方哲学的融合,可以说,精神分析的未来在东方。当然,这只代表笔者个人观点,也有人认为精神分析的未来在西方。但作为东方的一分子,我们更应该肩负起精神分析未来发展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2]弗洛伊德.文明及其缺憾[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

[3]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

[4]包华富.弗洛伊德心理学与西方文学[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

[5]车文库.弗洛伊德主义评论[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

[6]杨一涛.对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一点新认识[J].外国文学研究,1997(2)

[7]王树洲.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学说[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1995(1)

[8]王光荣.弗洛伊德社会文化观述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9]张宁.精神分析学一个重要概念演变的文化意义[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

[10]余祖伟.精神分析理论与现代社会文化[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老师)


相关文章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发展历程综述
  • 年 第・( 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总第 89:;9?@=AB:=E9>>6G6567(''. 期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发展历程综述 韩 艳$王秀银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宜昌%%&''() *摘要+西格蒙德・ ...查看


  • 读[游戏与儿童发展]有感
  • <游戏与儿童发展>之我见 马波 2008050433 一.阅读对象基本信息及框架结构 我阅读的是由李燕主编的<游戏与儿童发展>,本书于2008年3月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编号为G613.74044..这本书主要偏向理 ...查看


  • 西方文论选读
  • II 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0 导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概观 一. 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当代西方文论的发展概况及其规律. 二. 课程内容 0.1两大主潮: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0.2两次转移:从作家到作品和从作品到读者接受. 0.3两个转向:& ...查看


  • 法兰克福学派乌托邦理论述评
  • [摘要]没有建构的批判是无效的批判,乌托邦理论正是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在对资本主义深入批判后提出的一种理论设想.研习法兰克福学派就必须谈乌托邦理论,许多西方思想家都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阐发了他们的乌托邦理论,从而汇聚成独具法兰克福学派特色的乌托邦 ...查看


  • 马兰:论莎士比亚研究的基本方法
  • 莎士比亚研究在整个外国文学研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就研究成果的数量而言,它在作家作品研究中几乎是首屈一指的.纵看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在数以百计的论文著作中,虽有一些精品上品,但从整体上看,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尚嫌不足.莎士比亚研究的深度开挖和 ...查看


  •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主要流派提纲
  •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当代西方文论:象征主义.表现主义.俄国形式主义.精神分析批评.直觉主义.新批评.存在主义.原型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解释学.接受美学.解构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文化研究.空间研究 英 ...查看


  • 电视剧[离婚律师]中的女性主义
  • 摘 要:<离婚律师>的热播,引起人们对爱情和婚姻的反思以及对自我的审视,也反映了当今婚姻中女性的地位.本文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出发,探析其对女性主义发展的认识以及观点,用此观点分析<离婚律师>中折射的女性主义以及当 ...查看


  • 西方社会思潮
  • 现代性 我们现在理解的"现代性"是指启蒙时代以来的"新的"世界体系生成的时代.一种持续进步的.合目的性的.不可逆转的发展的时间观念.现代性推进了民族国家的历史实践,并且形成了民族国家的政治观念与法的观 ...查看


  • 世界100位著名心理学家
  • 世界100位著名心理学家 前不久,美国广受欢迎的心理学期刊――<普通心理学评论>(第6卷第2期)刊登了一项最新的调查研究结果,其内容是对20世纪的心理学家的知名度进行评比,结果列出了其中最著名的前99位.斯金纳排名第一,皮亚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