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惯量的测量

转动惯量的测量

摘要:本文是对转动惯量问题的讨论。首先介绍了转动惯量及其重要性。接着对转动

惯量的大小进行了讨论,规则均匀物体的转动惯量可由积分公式直接求得,而不规则、不均匀物体的转动惯量则需要用实验测得。实验测量转动惯量的方法有多种,其中用三线摆测量转动惯量是常用测量转动惯量的方法之一,本文主要讨论了用三线摆测量转动惯量,对这个实验的原理,数据,误差等做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转动惯量 圆环 三线摆

目 录

引言 .............................................................. 1 1 转动惯量简介 .................................................... 1 2 公式法测算转动惯量 .............................................. 2

2.1 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 ......................................... 2 2.2 圆盘转动惯量的计算 ......................................... 3 2.3 公式法测算圆环转动惯量 ..................................... 4 3 三线摆法测量转动惯量 ............................................ 5

3.1 仪器和用具 ................................................. 5 3.2 实验原理 ................................................... 6 3.3 实验内容 ................................................... 8 3.4 实验数据与结果 ............................................. 9 3.5 误差分析 .................................................. 10 4 结论 ........................................................... 11 参考文献 ......................................................... 11

引言

转动惯量是刚体力学中描述刚体转动性质的物理量,是大学物理课程中一个学习重点。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转动惯量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受到重视,在科学实验、工程技术、航空航天、体育运动等多个领域都是一个重要参量。所以研究转动惯量,分析用什么方法能够相对精准、便捷地测出物体转动惯量的数值大小非常必要。

1 转动惯量简介

转动惯量是量度刚体绕定轴转动时惯性大小的物理量,用字母I或J表示。这里的惯性主要是指回转物体保持其匀速率圆周运动或静止的特性。物体对某轴的转动惯量越大,则绕该轴转动时,其惯性就越大,也就是物体的角速度越难改变。 对于形状规则而且质量分布均匀的刚体而言,其转动惯量应用转动惯量的相关定义公式就可以计算得到。而对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那些不规则物体或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转动惯量,就需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得。对于一个确定的物体而言,就比如一个车轮,它对于一个确定的轴,即车轴来说,转动惯量是一个相对确定的值,不随运动情况改变,和它是否运动,怎样运动都没有关系。

转动惯量的在转动中的物理意义与质量在质点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理意义相当。质量是质点在直线运动中惯性大小的量度,而转动惯量是刚体在转动中惯性大小的量度。转动惯量主要描述力矩(M)、角加速度()、角动量(L)和角速度()这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转动惯量的物理意义主要在以下公式的使用中体现。下面给出一些(绕定轴转动时)的刚体动力学公式。这些公式都在实际的生活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公式法测算转动惯量

对转动惯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转动惯量的大小又和哪些量有关呢?能否精确量化呢?怎样知道一个物体的转动惯量呢?是否所有物体的转动惯量都可以计算得到呢?

2.1 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

按转动惯量的定义有

Iri2mi (2.1)

2

也就是说,刚体对转轴的转动惯量等于各质点到转轴的距离的二次方ri与各质点的质量mi相乘再求和。

(1)(2)(3)由此可得,是刚体的总质量;质量的分布;转轴的位置,这三个量决

定了转动惯量的大小。对于任何一个刚体,必须指出所转轴,这样转动惯量才能确定的。所选转轴不同,即使是对于同一物体,转动惯量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转轴一旦变换,这个物体转动的特性也就发生了变化。必须说明,转动惯量与刚体当下是否绕轴转动与否,具体运动情况无关。

(2.1) 当刚体质量连续分布,也就是其密度均匀,式中求各个质元质量mi就可以

用求质量微分dm得积分替换,得

Ir2dm

V

(2.2)

(2.2)积分遍及全部体积。用表示其密度,用dV表示体积微分,则dmdV,代入

式,即

若刚体是均质的,则

Ir2dV

V

Ir2dV

V

(2.3)

(2.4)

转动惯量的单位我们从公式可以得出,它由质量和长度的单位决定。在国际单位制中为kgm2。

此外,计算刚体的转动惯量时常会用到平行轴定理、垂直轴定理。同时,这两个定理也是对一个转动物体的固有物理性质的反应。 (1)平行轴定理

对于质量为m的一个刚体,一条转轴通过质心,另一条转轴与它平行,它们之间的动惯量有如下关系:

IICmd2 (2.5)

IC表示刚体对通过质心转轴的转动惯量,I表示此刚体对另一平行轴的转动惯量,d(2.5)表示这两轴之间的垂直距离。我们把叫做平行轴定理。

(2)垂直轴定理

有一薄板刚体,其厚度可以忽略不计。以z轴垂直薄板建立坐标系Oxyz,Oxy与薄板平面重合,刚体对z轴的转动惯量为

Izmiri2mixi2miyi2 (2.6)

等号右方的mixi2表示刚体对x轴的转动惯量,miyi2表示刚体对y轴的转动惯量,即

IzIxIy (2.7) 即对于厚度可忽略不计的薄板,一个与薄板垂直的坐标轴的转动惯量,等于薄板对此面内另外两个相互垂直的坐标轴的转动惯量相加,这就叫垂直轴定理。垂直轴的成立条件必须是厚度无穷小的薄板,而对于有限厚度的板,或者厚度不可忽略的板不成立。 对于非平面薄板状的刚体,定理形式改写如下:

2

IxIyIz2Vrdm (2.8)

2.2 圆环转动惯量的计算

现在以一个具体的圆环为例,测算它的转动惯量。

如图所示,质量为m、内半径为r,外径半为R、密度均匀分布的圆环,现在我

们来研究它对于过圆心且与圆环垂直转轴的转动惯量。

2.1 用积分求圆环转动惯量

把圆环分成许多无限薄圆环,为圆环的密度,h为其厚度,则半径为r,宽为dr的薄厚圆环的体积为

薄环对轴的转动惯为 积分得

dm2rhdr

dIr2dm2hr3dr

其中hRr是圆环体积,再乘以密度就等于圆环质量m,故圆环的转动惯量为

2

若用直径表示,已知d12r;d22R,有

2.3 公式法测算圆环转动惯量

1.用物理天平测其质量,m384.32g。

表2-1 圆环内外直径

3.将以上数据代入公式(2.10),计算可得

12

0.0015kgm2 I1md12d2

8 所以,得出此圆环的转动惯量理论值大小为

I10.0015(2.12) kgm2

3 三线摆法测量转动惯量

由第二章的内容我们已经知道,对于形状规则、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我们从其定义出发,应用相关公式就可以相对精确地测算出该物体的转动惯量。但是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大多物体形状并不规则,甚至由多种材料制造,密度分布也不均匀,怎样知道这些物体的转动惯量呢?测量这些物体的转动惯量仅仅从转动惯量的定义出发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从转动惯量的相关动力学公式出发,设计实验来测量。验室测定转动惯量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三线摆法是利用扭转运动的运动规律来测量转动惯量的。这种实验方法原理简单、易于操作,而且可以用于测量各种不同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这种实验方法在理论实验和科技生产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里我们用三线摆来测量和第二章中同一圆环的转动惯量。 3.1 仪器和用具

三线摆实验仪器,游标卡尺,米尺,物理天平,停表 ,待测圆盘。

(2.11)

3.2 实验原理

三线摆法是测量转动惯量的常用方法,其实质是利用扭转运动的运动规律。

3-1 三线摆示意图 3-2 三线摆原理示意图 三线摆如图3-1所示,主体用三条长度相等的细线连接两个半径不同的金属

圆盘而制成。上下两盘面都应调成水平,而且两个的圆心在同一垂直线O'O上,这里的O'O就是所选定的转轴。实验时,上盘被固定,下盘被转动,绕O'O做扭转运动。扭转周期T和下盘的转动惯量有关。当下盘的转动惯量变化时,它的扭转周期也会相对应的发生变化。当物体质量已知时,我们就可以用三线摆测量它的扭转周期,从而求出该物体的转动惯量。

质量为m的下圆盘绕三线摆中心轴线O'O做小角度扭动时,圆盘竖直方向升高距离h,它的重力势能增加为EP,则

Epmgh (3.1)

式中g表示重力加速度。扭转角为,则圆盘的角速度可表示就等于

'

d

,那么圆盘的动能Ekdt

1dEKI

2dt

2

(3.2)

I为圆盘对OO1轴的转动惯量。如果不计摩擦力的影响,认为系统机械能守恒,那么圆盘的势能与动能之和不变,公式表示如下:

1d

Imgh常量

2dt

2

(3.3)

设悬线长为l,上下圆盘悬线距圆心的距离相当于上下圆盘的半径,假设它们分别为r和R。下圆盘转动角度时,从上圆盘B点作下圆盘垂线,与升高h前的小圆

(图3-2)盘相交于C点,与升高h后的下圆盘C1点,如中所示。有

BC2BC1

hBCBC1 (3.4)

BCBC1因为

2

BC2AB2AC2l2Rr 22

BC1A1B2A1C1l2R2r22Rrcos

2



所以

2Rr1cos BCBC1BCBC1

4Rrsin2

h (3.5)

在扭转角较小时,我们把sin2倍,由此可得

2

2

。而把BCBC1近似等于上下两圆盘的距离H的

Rr2

h

2H

(3.6)

(3.3)将此式带入式并对t微分,可得

dd2Rrd

Img0 

dtdt2ddt

d2mgRr



dt2IH

(3.7)

(3.7)为简谐振动方程,方程的角频率的二次方等于

2

而振动周期T等于

由此得出

mgRr

IH

2

,所以,

42IH

T

mgRr

2

(3.8)

I

mgRr2

T 2

4H

(3.9)

由上式可以看出,如果知道m、R、r、H及T,并将这些数值代入式中就可以得到下盘转动惯量I。

同理可知,如果我们在下盘中再放置一个物体,质量为m1,假设它的转动惯量为I(对O'O轴)。用同样方法测出此时摆动周期,记为T,就可以得出放有物体的下盘的转动惯量为

II

m1mgRrT2

4H

2

(3.10)

(3.9)从上式中减去下盘的转动惯量式,可以得出被测物体的转动惯为

gRr22

mmTmT I 12

4H



(3.11)

(3.11)由可看出,当我们研究多个物体对于同一转轴的转动惯量时,它们的转动

惯量可以直接相加减。 3.3 实验步骤

1.用水准器检查三线摆下圆盘的水平

检验三线摆下圆盘的是否水平,若不水平,调节底脚螺丝和三条悬线使其水平。 2.测出下盘的振动周期T

用停表测量下盘转动30个周期的时间记录于表格中。测量周期时,须控制扭转角小于5;而且要使下盘不出现向四周摆动的现象。 3.测出放有圆环的下圆盘振动周期T

方法同上。放置圆环时候,让圆环与三线摆的下圆盘圆心重合。

(m)4.用物理天平测量下圆盘的质量、圆环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圆环的内外

(3.3所示)直径(d1、d2);用米尺测出两圆盘间距H。如图上下两圆盘三个悬点的

连线正好构成等边三角形,所以圆盘的有效半径和两悬点间的距离为由如下关系

R3。故只需测出上圆盘的孔间距a,下圆盘的孔间距b,就可计算出上下圆盘

半径值。

5.计算I、I及相对误差

图3.3 下盘悬点示意图

12

(2.11)0.0015kgm2,计算相对误 比较测量值I与计算值式,I1md12d2

8

差。

3.4 实验数据与结果 1.实验数据 (1)摆动时间记录

由表表3-1得,T1.342s;T11.330s;

(2)实验测得数据 m993.60g;m384.32g;H40.50cm; 表3-2孔间距记录

由表3-2得,r

3a7.706cm ;Rb16.125cm ; 3333

2.实验结果

(3.9)根据公式,代入上述所得测量数据,计算得到下圆盘的转动惯量为

mgRr

I2T20.0046kgm2

4H

(3.10)根据公式,代入上述所得测量数据,计算得到下圆盘和圆环的转动惯量为

I'

mmgRrT20.0062kgm2

42H

得圆环的转动惯量为

II'I0.0016kgm2

由式(2.11)已经测得

12I1md12d20.0015kgm2

8



由此得,相对误差3.5 误差分析

II1I1

6.67%

1.近似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1)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认为系统机械能守恒。 (2)不考虑平动动能对实验的影响。 (3)BCBC'2H。



(4)实验原理中,把sin近似等于。

222.操作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1)测量周期数的选择。测量次数太少,偶然误差增大;而测量次数太多,虽可减小计时器启动、停止时的误差,在摆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阻力的作用,周期将改变也使得实验中误差变大。

(2)下盘发生晃动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在晃动时,下圆盘的运动就不是要求的简谐振动,实验的测量值与理论值产生误差,误差大小与晃动轨迹和振幅都有关。 (3)长度和质量的测量。由公式(3.11)可以看出质量和长度等值的测量误差将直接影响测量结果。

(4)圆环放置的位置。测圆环的转动惯量时应使其几何轴线与三线摆中心轴线O'O重合。

(5)扭转角的最大摆角的控制,实验时应该保证最大摆角不超过5。 3.测量值偏大的原因

(1)测圆环的转动惯量时要使其几何轴线与三线摆的中心轴线O'O重合,根据平行轴定理我们知道,同心位置上转动惯量最小,而在实验中圆盘环的几何轴线与下圆盘中心很难达到完全重合。一旦有偏差就会造成转动惯量的测量值比理论值偏大。 (2)实验中要求扭转角较小,一般要求其角度小于5。但是在具体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控制扭转角5并非易事,往往在操作过程中求转角会偏大,这样会使测得的扭转时



间变长,扭转周期偏大。从式(3.11)可知,当测量周期偏大时,测量结果也会随之偏大。 4 结论

转动惯量是物体转动时惯性大小的量度,是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在科学研究、生活生产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转动惯量的大小与物体本身和转动轴有关。形状规则、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它的转动惯量可以用公式计算得到,本文用公式法测算了一个均质圆环的转动惯量。而对于生活、生产中更多形状复杂、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则需要设计实验测得。测量转动惯量的诸多实验方法中,三线摆法适用范围广泛。本文又用三线摆测量同一圆环的转动惯量,得到其实验测量值与公式法测得的理论测量值比较,偏大,分析其主要原因为对最小摆角的控制和对其中心轴线的重合等。由此分析得出,误差主要源于对三线摆模型的简化近似处理、各个数据的测量以及实验者的具体实验操作。

参考文献:

[1]杨述武,赵立竹,沈国土等.普通物理实验1[M].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6-90. [2]陈守洙,江之永.普通物理学(上)[M].第六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12-131 [3]漆安慎,杜婵英.力学[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08-262 [4]周衍柏.理论力学教程[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28-137

[5]文景,杨国慧.刚体转动惯量测定实验中计时方法的改进[J].物理实验,1998(19):35-36 [6]盛忠志, 易德文, 杨恶恶.三线摆法测刚体的转动惯量所用近似方法对测量结果的影响[J].大学物理,2004(2):44-46

[7]李丁一.三线扭摆法测转动惯量实验误差研究[J]物理实验,1983(2):58-61

[8]宋超潘钧俊叶郁文.用三线摆方法测试物体转动惯量的误差问题[J]力学与物理实践,2003(25):59-61

[9] Kuang W, Bloxham J. Nature[J].1997, 389-371 [10]Guyodo Y, Valet J P. Nature[J]. 1999, 399-249

Moment of Inertia Measurement

Abstract:This paper is a discussion of the moment of inertia. Firstly, the moment of

inertia and its importance. Next, the size of the moment of inertia, the moment of inertia of a uniform object rules may be obtained directly integral formula, irregular, uneven objects moment of inertia with the experimentally measured. Measuring the moment of inertia have a variety, in which three-wire pendulum Moments of Inertia is a commonly used measurement rotating inertia, mainly to discuss with a three-wire pendulum measuring the moment of inertia, the principle of this experiment, data, error, etc. to do the detailed analysis.

Key words:moment of Inertia circular ring three-wire pendulum

转动惯量的测量

摘要:本文是对转动惯量问题的讨论。首先介绍了转动惯量及其重要性。接着对转动

惯量的大小进行了讨论,规则均匀物体的转动惯量可由积分公式直接求得,而不规则、不均匀物体的转动惯量则需要用实验测得。实验测量转动惯量的方法有多种,其中用三线摆测量转动惯量是常用测量转动惯量的方法之一,本文主要讨论了用三线摆测量转动惯量,对这个实验的原理,数据,误差等做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转动惯量 圆环 三线摆

目 录

引言 .............................................................. 1 1 转动惯量简介 .................................................... 1 2 公式法测算转动惯量 .............................................. 2

2.1 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 ......................................... 2 2.2 圆盘转动惯量的计算 ......................................... 3 2.3 公式法测算圆环转动惯量 ..................................... 4 3 三线摆法测量转动惯量 ............................................ 5

3.1 仪器和用具 ................................................. 5 3.2 实验原理 ................................................... 6 3.3 实验内容 ................................................... 8 3.4 实验数据与结果 ............................................. 9 3.5 误差分析 .................................................. 10 4 结论 ........................................................... 11 参考文献 ......................................................... 11

引言

转动惯量是刚体力学中描述刚体转动性质的物理量,是大学物理课程中一个学习重点。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转动惯量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受到重视,在科学实验、工程技术、航空航天、体育运动等多个领域都是一个重要参量。所以研究转动惯量,分析用什么方法能够相对精准、便捷地测出物体转动惯量的数值大小非常必要。

1 转动惯量简介

转动惯量是量度刚体绕定轴转动时惯性大小的物理量,用字母I或J表示。这里的惯性主要是指回转物体保持其匀速率圆周运动或静止的特性。物体对某轴的转动惯量越大,则绕该轴转动时,其惯性就越大,也就是物体的角速度越难改变。 对于形状规则而且质量分布均匀的刚体而言,其转动惯量应用转动惯量的相关定义公式就可以计算得到。而对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那些不规则物体或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转动惯量,就需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得。对于一个确定的物体而言,就比如一个车轮,它对于一个确定的轴,即车轴来说,转动惯量是一个相对确定的值,不随运动情况改变,和它是否运动,怎样运动都没有关系。

转动惯量的在转动中的物理意义与质量在质点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理意义相当。质量是质点在直线运动中惯性大小的量度,而转动惯量是刚体在转动中惯性大小的量度。转动惯量主要描述力矩(M)、角加速度()、角动量(L)和角速度()这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转动惯量的物理意义主要在以下公式的使用中体现。下面给出一些(绕定轴转动时)的刚体动力学公式。这些公式都在实际的生活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公式法测算转动惯量

对转动惯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转动惯量的大小又和哪些量有关呢?能否精确量化呢?怎样知道一个物体的转动惯量呢?是否所有物体的转动惯量都可以计算得到呢?

2.1 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

按转动惯量的定义有

Iri2mi (2.1)

2

也就是说,刚体对转轴的转动惯量等于各质点到转轴的距离的二次方ri与各质点的质量mi相乘再求和。

(1)(2)(3)由此可得,是刚体的总质量;质量的分布;转轴的位置,这三个量决

定了转动惯量的大小。对于任何一个刚体,必须指出所转轴,这样转动惯量才能确定的。所选转轴不同,即使是对于同一物体,转动惯量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转轴一旦变换,这个物体转动的特性也就发生了变化。必须说明,转动惯量与刚体当下是否绕轴转动与否,具体运动情况无关。

(2.1) 当刚体质量连续分布,也就是其密度均匀,式中求各个质元质量mi就可以

用求质量微分dm得积分替换,得

Ir2dm

V

(2.2)

(2.2)积分遍及全部体积。用表示其密度,用dV表示体积微分,则dmdV,代入

式,即

若刚体是均质的,则

Ir2dV

V

Ir2dV

V

(2.3)

(2.4)

转动惯量的单位我们从公式可以得出,它由质量和长度的单位决定。在国际单位制中为kgm2。

此外,计算刚体的转动惯量时常会用到平行轴定理、垂直轴定理。同时,这两个定理也是对一个转动物体的固有物理性质的反应。 (1)平行轴定理

对于质量为m的一个刚体,一条转轴通过质心,另一条转轴与它平行,它们之间的动惯量有如下关系:

IICmd2 (2.5)

IC表示刚体对通过质心转轴的转动惯量,I表示此刚体对另一平行轴的转动惯量,d(2.5)表示这两轴之间的垂直距离。我们把叫做平行轴定理。

(2)垂直轴定理

有一薄板刚体,其厚度可以忽略不计。以z轴垂直薄板建立坐标系Oxyz,Oxy与薄板平面重合,刚体对z轴的转动惯量为

Izmiri2mixi2miyi2 (2.6)

等号右方的mixi2表示刚体对x轴的转动惯量,miyi2表示刚体对y轴的转动惯量,即

IzIxIy (2.7) 即对于厚度可忽略不计的薄板,一个与薄板垂直的坐标轴的转动惯量,等于薄板对此面内另外两个相互垂直的坐标轴的转动惯量相加,这就叫垂直轴定理。垂直轴的成立条件必须是厚度无穷小的薄板,而对于有限厚度的板,或者厚度不可忽略的板不成立。 对于非平面薄板状的刚体,定理形式改写如下:

2

IxIyIz2Vrdm (2.8)

2.2 圆环转动惯量的计算

现在以一个具体的圆环为例,测算它的转动惯量。

如图所示,质量为m、内半径为r,外径半为R、密度均匀分布的圆环,现在我

们来研究它对于过圆心且与圆环垂直转轴的转动惯量。

2.1 用积分求圆环转动惯量

把圆环分成许多无限薄圆环,为圆环的密度,h为其厚度,则半径为r,宽为dr的薄厚圆环的体积为

薄环对轴的转动惯为 积分得

dm2rhdr

dIr2dm2hr3dr

其中hRr是圆环体积,再乘以密度就等于圆环质量m,故圆环的转动惯量为

2

若用直径表示,已知d12r;d22R,有

2.3 公式法测算圆环转动惯量

1.用物理天平测其质量,m384.32g。

表2-1 圆环内外直径

3.将以上数据代入公式(2.10),计算可得

12

0.0015kgm2 I1md12d2

8 所以,得出此圆环的转动惯量理论值大小为

I10.0015(2.12) kgm2

3 三线摆法测量转动惯量

由第二章的内容我们已经知道,对于形状规则、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我们从其定义出发,应用相关公式就可以相对精确地测算出该物体的转动惯量。但是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大多物体形状并不规则,甚至由多种材料制造,密度分布也不均匀,怎样知道这些物体的转动惯量呢?测量这些物体的转动惯量仅仅从转动惯量的定义出发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从转动惯量的相关动力学公式出发,设计实验来测量。验室测定转动惯量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三线摆法是利用扭转运动的运动规律来测量转动惯量的。这种实验方法原理简单、易于操作,而且可以用于测量各种不同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这种实验方法在理论实验和科技生产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里我们用三线摆来测量和第二章中同一圆环的转动惯量。 3.1 仪器和用具

三线摆实验仪器,游标卡尺,米尺,物理天平,停表 ,待测圆盘。

(2.11)

3.2 实验原理

三线摆法是测量转动惯量的常用方法,其实质是利用扭转运动的运动规律。

3-1 三线摆示意图 3-2 三线摆原理示意图 三线摆如图3-1所示,主体用三条长度相等的细线连接两个半径不同的金属

圆盘而制成。上下两盘面都应调成水平,而且两个的圆心在同一垂直线O'O上,这里的O'O就是所选定的转轴。实验时,上盘被固定,下盘被转动,绕O'O做扭转运动。扭转周期T和下盘的转动惯量有关。当下盘的转动惯量变化时,它的扭转周期也会相对应的发生变化。当物体质量已知时,我们就可以用三线摆测量它的扭转周期,从而求出该物体的转动惯量。

质量为m的下圆盘绕三线摆中心轴线O'O做小角度扭动时,圆盘竖直方向升高距离h,它的重力势能增加为EP,则

Epmgh (3.1)

式中g表示重力加速度。扭转角为,则圆盘的角速度可表示就等于

'

d

,那么圆盘的动能Ekdt

1dEKI

2dt

2

(3.2)

I为圆盘对OO1轴的转动惯量。如果不计摩擦力的影响,认为系统机械能守恒,那么圆盘的势能与动能之和不变,公式表示如下:

1d

Imgh常量

2dt

2

(3.3)

设悬线长为l,上下圆盘悬线距圆心的距离相当于上下圆盘的半径,假设它们分别为r和R。下圆盘转动角度时,从上圆盘B点作下圆盘垂线,与升高h前的小圆

(图3-2)盘相交于C点,与升高h后的下圆盘C1点,如中所示。有

BC2BC1

hBCBC1 (3.4)

BCBC1因为

2

BC2AB2AC2l2Rr 22

BC1A1B2A1C1l2R2r22Rrcos

2



所以

2Rr1cos BCBC1BCBC1

4Rrsin2

h (3.5)

在扭转角较小时,我们把sin2倍,由此可得

2

2

。而把BCBC1近似等于上下两圆盘的距离H的

Rr2

h

2H

(3.6)

(3.3)将此式带入式并对t微分,可得

dd2Rrd

Img0 

dtdt2ddt

d2mgRr



dt2IH

(3.7)

(3.7)为简谐振动方程,方程的角频率的二次方等于

2

而振动周期T等于

由此得出

mgRr

IH

2

,所以,

42IH

T

mgRr

2

(3.8)

I

mgRr2

T 2

4H

(3.9)

由上式可以看出,如果知道m、R、r、H及T,并将这些数值代入式中就可以得到下盘转动惯量I。

同理可知,如果我们在下盘中再放置一个物体,质量为m1,假设它的转动惯量为I(对O'O轴)。用同样方法测出此时摆动周期,记为T,就可以得出放有物体的下盘的转动惯量为

II

m1mgRrT2

4H

2

(3.10)

(3.9)从上式中减去下盘的转动惯量式,可以得出被测物体的转动惯为

gRr22

mmTmT I 12

4H



(3.11)

(3.11)由可看出,当我们研究多个物体对于同一转轴的转动惯量时,它们的转动

惯量可以直接相加减。 3.3 实验步骤

1.用水准器检查三线摆下圆盘的水平

检验三线摆下圆盘的是否水平,若不水平,调节底脚螺丝和三条悬线使其水平。 2.测出下盘的振动周期T

用停表测量下盘转动30个周期的时间记录于表格中。测量周期时,须控制扭转角小于5;而且要使下盘不出现向四周摆动的现象。 3.测出放有圆环的下圆盘振动周期T

方法同上。放置圆环时候,让圆环与三线摆的下圆盘圆心重合。

(m)4.用物理天平测量下圆盘的质量、圆环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圆环的内外

(3.3所示)直径(d1、d2);用米尺测出两圆盘间距H。如图上下两圆盘三个悬点的

连线正好构成等边三角形,所以圆盘的有效半径和两悬点间的距离为由如下关系

R3。故只需测出上圆盘的孔间距a,下圆盘的孔间距b,就可计算出上下圆盘

半径值。

5.计算I、I及相对误差

图3.3 下盘悬点示意图

12

(2.11)0.0015kgm2,计算相对误 比较测量值I与计算值式,I1md12d2

8

差。

3.4 实验数据与结果 1.实验数据 (1)摆动时间记录

由表表3-1得,T1.342s;T11.330s;

(2)实验测得数据 m993.60g;m384.32g;H40.50cm; 表3-2孔间距记录

由表3-2得,r

3a7.706cm ;Rb16.125cm ; 3333

2.实验结果

(3.9)根据公式,代入上述所得测量数据,计算得到下圆盘的转动惯量为

mgRr

I2T20.0046kgm2

4H

(3.10)根据公式,代入上述所得测量数据,计算得到下圆盘和圆环的转动惯量为

I'

mmgRrT20.0062kgm2

42H

得圆环的转动惯量为

II'I0.0016kgm2

由式(2.11)已经测得

12I1md12d20.0015kgm2

8



由此得,相对误差3.5 误差分析

II1I1

6.67%

1.近似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1)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认为系统机械能守恒。 (2)不考虑平动动能对实验的影响。 (3)BCBC'2H。



(4)实验原理中,把sin近似等于。

222.操作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1)测量周期数的选择。测量次数太少,偶然误差增大;而测量次数太多,虽可减小计时器启动、停止时的误差,在摆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阻力的作用,周期将改变也使得实验中误差变大。

(2)下盘发生晃动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在晃动时,下圆盘的运动就不是要求的简谐振动,实验的测量值与理论值产生误差,误差大小与晃动轨迹和振幅都有关。 (3)长度和质量的测量。由公式(3.11)可以看出质量和长度等值的测量误差将直接影响测量结果。

(4)圆环放置的位置。测圆环的转动惯量时应使其几何轴线与三线摆中心轴线O'O重合。

(5)扭转角的最大摆角的控制,实验时应该保证最大摆角不超过5。 3.测量值偏大的原因

(1)测圆环的转动惯量时要使其几何轴线与三线摆的中心轴线O'O重合,根据平行轴定理我们知道,同心位置上转动惯量最小,而在实验中圆盘环的几何轴线与下圆盘中心很难达到完全重合。一旦有偏差就会造成转动惯量的测量值比理论值偏大。 (2)实验中要求扭转角较小,一般要求其角度小于5。但是在具体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控制扭转角5并非易事,往往在操作过程中求转角会偏大,这样会使测得的扭转时



间变长,扭转周期偏大。从式(3.11)可知,当测量周期偏大时,测量结果也会随之偏大。 4 结论

转动惯量是物体转动时惯性大小的量度,是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在科学研究、生活生产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转动惯量的大小与物体本身和转动轴有关。形状规则、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它的转动惯量可以用公式计算得到,本文用公式法测算了一个均质圆环的转动惯量。而对于生活、生产中更多形状复杂、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则需要设计实验测得。测量转动惯量的诸多实验方法中,三线摆法适用范围广泛。本文又用三线摆测量同一圆环的转动惯量,得到其实验测量值与公式法测得的理论测量值比较,偏大,分析其主要原因为对最小摆角的控制和对其中心轴线的重合等。由此分析得出,误差主要源于对三线摆模型的简化近似处理、各个数据的测量以及实验者的具体实验操作。

参考文献:

[1]杨述武,赵立竹,沈国土等.普通物理实验1[M].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6-90. [2]陈守洙,江之永.普通物理学(上)[M].第六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12-131 [3]漆安慎,杜婵英.力学[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08-262 [4]周衍柏.理论力学教程[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28-137

[5]文景,杨国慧.刚体转动惯量测定实验中计时方法的改进[J].物理实验,1998(19):35-36 [6]盛忠志, 易德文, 杨恶恶.三线摆法测刚体的转动惯量所用近似方法对测量结果的影响[J].大学物理,2004(2):44-46

[7]李丁一.三线扭摆法测转动惯量实验误差研究[J]物理实验,1983(2):58-61

[8]宋超潘钧俊叶郁文.用三线摆方法测试物体转动惯量的误差问题[J]力学与物理实践,2003(25):59-61

[9] Kuang W, Bloxham J. Nature[J].1997, 389-371 [10]Guyodo Y, Valet J P. Nature[J]. 1999, 399-249

Moment of Inertia Measurement

Abstract:This paper is a discussion of the moment of inertia. Firstly, the moment of

inertia and its importance. Next, the size of the moment of inertia, the moment of inertia of a uniform object rules may be obtained directly integral formula, irregular, uneven objects moment of inertia with the experimentally measured. Measuring the moment of inertia have a variety, in which three-wire pendulum Moments of Inertia is a commonly used measurement rotating inertia, mainly to discuss with a three-wire pendulum measuring the moment of inertia, the principle of this experiment, data, error, etc. to do the detailed analysis.

Key words:moment of Inertia circular ring three-wire pendulum


相关文章

  • 三线摆,JM-2测转动惯量
  • 1.1 测定刚体的转动惯量 转动惯量是描述刚体转动惯性大小的物理量,是研究和描述刚体转动规律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它不仅取决于刚体的质量,而且与刚体的形状.质量分布以及转轴的位置有关.对于质量分布均匀.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刚体,可以通过数学方法计 ...查看


  • 转动惯量实验
  • 理论力学转动惯量实验 操作时间:2014年5月14日19:50~21:20 指导老师:刘老师 实验组成员:1351932 田曹飞 1353589 王炳琛 1351908 张翔宇 1351987 徐天成 1353849 韩睿 转动惯量是描述刚 ...查看


  • 大学物理仿真刚体的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名称: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在研究摆的重心升降问题时,惠更斯发现了物体系的重心与后来欧勒称之为转动惯量的量.转动惯量是表征刚体转动惯性大小的物理量,它与刚体的 ...查看


  • 2-2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
  • 第 2章 基础实验 25 实验2.2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 转动惯量是反映刚体转动惯性大小的物理量,它与刚体的质量.刚体质量对轴的分布以及转轴的位置有关.对于几何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可以计算出转动惯量.但对于几何形状不规则的物体,以 ...查看


  • 质点转动惯量
  • 实验项目一:质点转动惯量 一.实验目的: 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找到质点的转动惯量的实验值,并验证这些值与相应的计算出的理论值的差别. 二.实验仪器: 灵敏滑轮,砝码和挂钩,转动平台,质点(金属块),"A"形底座,电子天平,灵 ...查看


  • 三线摆测物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 三线摆测物体转动惯量 [实验目的] 1. 学会使用三线摆(IM-1新型转动惯量测定仪) 2. 了解掌握霍尔开关的原理 3. 掌握转动惯量的多种测量方法 4. 设计数据处理方法 [实验仪器] IM-1新型转动惯量测定仪.霍尔开关传感器.多功能 ...查看


  • 用三线摆测定物体对非质心轴的转动惯量
  • 第29卷第5期力学与实践 2007年10月 用三线摆测定物体对非质心轴的转动惯量 李刚常1)陈玉坤余征跃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实验中心,上海200240) 摘要对三线摆的线性近似模型和转动惯量计算公式的由来作了简要说明.分析了三线摆扭振系 ...查看


  • 用三线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
  • 用三线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预习提纲 1. 实验任务 (1)用三线摆测定物体圆环的转动惯量(必做): (2)验证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选做). 1. 实验原理 (1)如何通过长度.质量和时间的测量,求出刚体绕某轴的转动惯量? (2)累积放大 ...查看


  • 用三线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预习提纲
  • <用三线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预习提纲 1. 实验任务 (1)用三线摆测定物体圆环的转动惯量(必做): (2) 验证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选做). 2.实验原理 (1)如何通过长度.质量和时间的测量,求出刚体绕某轴的转动惯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