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周易]两仪四象思想对西药中药化四性研究的指导作用

  【摘要】 西药中药化四性研究需要探索新的指导思想,从医易汇通看,用《周易》两仪四象思想指导西药中药化四性研究是可能的。从阴阳学说看,用《周易》两仪四象思想指导西药中药化四性研究是可行的。《周易》两仪四象思想对西药中药化四性研究的启示就是按由八卦→四象→二仪→太极的步骤,先对西药进行较大范围的分类,再逐步缩小而归一。

  【关键词】 周易;西药中药化;四性

  

  《周易》两仪四象思想是指“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系辞传》)1982年,岳凤先先生提出西药中药化的论点。所谓西药中药化,就是把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西药,放到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内进行研究,使之具备中药学的内容,即通过研究,把西药用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等中药的术语和指标来表述其特性,搞清其单独使用和配伍运用的规律,以指导中医临床用药。本文拟讨论《周易》两仪四象思想对西药中药化四性研究的指导作用。

  1从西药中药化研究历程来看,西药中药化四性研究需要探索新的指导思想

  20世纪初,中西医汇通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本书共八期三十卷。其第四期共五卷,重点记载常用中药和部分西药的应用经验。20世纪六十年代《北京市老中医经验汇编》中载有姚正平先生言“考的松类西药,似为阳性药,具资助肺脾肾阳气的作用”。[1]1982年岳凤先首次提出“西药中药化”的概念后,陆续见到有关西药具有中药样特性的报道,如穆达浩[2]报告阿托品为热性药,具回阳救逆等功效;金亚城[2]报道头孢菌素类西药具寒性,适用于热证患者;邹世昌[3]报道青霉素、甲氰米胍、雷尼替丁为寒凉性药,四环素、土霉素、阿托品为温热性药;杜力军[4]等从葛根黄酮的药理作用探讨其中药药性;岳凤先、吕士选[5]从中医药理论角度探讨利血平的药理作用等;陈天翔[6]对阿托品之性味、功效、升降沉浮等进行了讨论;陈康黔[7]报道硝苯地平作用于人体后可表现脉数、心悸、面红目赤等热象而显热性,尼群地平、尼莫地平作用比硝苯地平缓和,认为显温性,倍他乐克作用于人体后可发生脉缓肢冷、疲倦头晕等,认为其显凉性,心得安对β1、β2受体都有作用而显寒性;施和勋、傅文农[8]探讨了抗抑郁药的“寒性”药性。以上研究,多是探讨某一味西药或一类西药的药性。初步系统进行了“西药中药化”的屈指可数,距离实现“西药中药化”的目标还很远。

  针对“西药中药化”的这一现状,李氏[9]、王氏[10]、孙氏 [11]进行了反思,或赞成或反对。笔者认为,以前的研究,在四性的标定方法上,均是从药理作用出发,遵行传统的以其临床疗效来判定。西药中药化用这种思想指导研究,收效不大,有必要探索新的指导思想。

  2从医易汇通看,用《周易》两仪四象思想指导西药中药化四性研究是可能的

  《周易》是我国古代群经之首,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渊薮,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易》对人体生理学、病源病机学说、中医气象学、辨证诊断学、中医治疗学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近代以前,易理汇通医理,贯穿于中医药学发展史中。如《内经》法《周易》之象,创造了独特的中医脏象学说,为中医基础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周易》太极阴阳气化理论的基础上,《内经》发展了运气学说和气机升降学说。张仲景的《伤寒论》,自始至终,无不体现着《周易》的辨证法思想,特别是六经辨证体系的形成过程,《周易》卦的六位、阴阳、变化等,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又如华佗根据《内经》的经络学说,运用易理,将眼部按八卦分成八个经区,形成了以《周易》思想为指导的眼诊法。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吸取《周易》阴阳观念,应用于人体的生理及病理中,并以八卦配合方位表示邪气的刚柔,并把《周易》的阴阳刚柔理论应用于导引养生。孙思邈“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1300年来,一直为医家所尊崇。张介宾认为《易》对医之所以重要,不在于《易》是否具有多少医学知识,而在于《易》的象数与义理。他已经明显意识到《易》是对医具有指南意义的哲学,运用得当,则医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西学东渐以来,除方以智、唐宗海、恽铁憔等坚持用易理汇通医理外,更多的则是以西学的标准看待中医药学,甚至发生过废除中医的事件。也许因为传统医学与近代思维方式根本就不具备接轨之处,它在近代的停滞不前正是一种等待。科学发展到今天,传统医学终于发现了自身的力量源泉,看到了走向现代化的希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教授说:“科学发展到21世纪,在复杂性科学出现后,人们开始知道,中医并不是迷信而是复杂性科学的一个部分。近一时期我还在努力想通过《周易》中的阴阳、八卦、生消来理解中医,我认为阴阳、八卦也是用来描述复杂事物的基本形态以及这些形态之间是如何转化的。很可惜在过去的几千年中许多人将这些东西看成是算命的东西,因为算命是一种随机性的事件,因此很难说她有多少科学性,但如果将她看成是描述复杂事物的泼墨山水的一种描述方法,用她来描述这种状态是如何转化的,对此进行研究就成为了复杂性科学。”

  因此用《周易》两仪四象思想指导西药中药化的四性研究,不过是回归到中医传统的思维方式。

  3从阴阳学说看,用《周易》两仪四象思想指导西药中药化四性研究是可行的

  阴阳学说认为,针对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任何事物均可以阴阳的属性来划分。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和阳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另一方面,体现于事物的无限可分性。这正暗合《周易》两仪四象思想所指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思想。《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阴中之阳谓之少阳,阳中之阴谓之少阴,再加上阳中之阳(老阳)、阴中之阴(老阴),汉代易学以此诠释“四象”几成通例[12]。反过来讲,用《周易》两仪四象思想指导西药中药化四性研究,正是运用了阴阳学说的“阴阳者,一分为二也。”(《类经?阴阳》)的思想。如果把中药药性当作太极,则其可分为“寒凉”和“温热”两仪,“寒凉”属阴,“温热”属阳;进一步分为四象,寒为阴中之阴,凉为阴中之阳,温为阳中之阴,热为阳中之阳。

  4《周易》两仪四象思想对西药中药化四性研究的启示

  分与合是辩证统一的。对西药进行“分”,就得“合”,将其看作一整体,也就是把西药这一总体看作“太极”,把它作为一系统。“寒凉”、“温热”是该系统的子系统。“凉”则“寒凉”子系统的子系统;“温”则是“温热”子系统的子系统。搞清各系统的要素、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各要素与系统环境的作用,就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用《周易》两仪四象思想为指导对西药进行四性研究,实质上是对西药这一总体进行分类,即按照中药寒、热、温、凉四性,对西药进行分类,把其纳入到中药的范畴,以指导中医临床。研究的关键是找到将西药按四性分类的标准。如何寻找对西药进行四性分类的标准,其步骤可能按《周易》太极两仪四象思想的步骤进行倒推较为可行,即按由八卦→四象→二仪→太极的步骤,先对西药进行较大范围的分类,再逐步缩小而归一。

  西药中药化寒热温凉四性的研究,将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现在临床应用上的西药进行分子药性规律的总结,实现中药化,有利于指导中医临床用药;为解决历代本草中四气五味标定的混乱状况提供理论依据;促进中西医药学的结合,为中西药结合及复方(方剂)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新理论;为从中药中寻找和开发新药打下理论基础;将为中药现代化开辟新的途径,又能促进中医学的现代化,从而使得中医药学得到丰富和发展。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一定要利用这样一个有利的外部条件,对中医药宝库进行深层的、系统性的整理与研究,弃其糟粕,承其精华,很好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发展,把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规范化、客观化。

  

  参考文献

  [1]岳凤先,高继刚.试论从中药药理和中药临床的研究范围探讨西药中药化的研究.中药药理与临床,1994,(1):1.

  [2]岳凤先,吕士选.论西药中药化研究的意义.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1(3):6.

  [3]邹世昌.也谈西药也有“寒热温凉”等药性.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2):105.

  [4]郑有顺主编.从葛根黄酮的药理作用探讨其中药药性.中药研究与应用.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6年6月:77.

  [5]吕士选,岳凤先.从中医药理论角度探讨利血平的药理作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3):177.

  [6]陈天翔.阿托品之性味、功效、归经、升降沉浮特性――西药中药化尝试.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8(8):567.

  [7]陈康黔.论西药也有“寒热温凉”等药性.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1):17.

  [8]施和勋,傅文农.试论抗抑郁药的“寒热”药性.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1(2):90.

  [9]李灵辉,张喜奎.按“四气”划分西药属性的可行性初探.湖北中医杂志,2005,27(1):5.

  [10]王强.“西药中药化”研究十八年述评―――与吕士选、岳凤先同志商榷.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8):31.

  [11]孙丰雷,高华,吴伟康.对西药中药化的审视与反思评析.中医药学刊,2004,22(4):256.

  [12]萧汉明著.易学与中国传统医学.北京:中国书店.2003年6月第1版:81.

  【摘要】 西药中药化四性研究需要探索新的指导思想,从医易汇通看,用《周易》两仪四象思想指导西药中药化四性研究是可能的。从阴阳学说看,用《周易》两仪四象思想指导西药中药化四性研究是可行的。《周易》两仪四象思想对西药中药化四性研究的启示就是按由八卦→四象→二仪→太极的步骤,先对西药进行较大范围的分类,再逐步缩小而归一。

  【关键词】 周易;西药中药化;四性

  

  《周易》两仪四象思想是指“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系辞传》)1982年,岳凤先先生提出西药中药化的论点。所谓西药中药化,就是把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西药,放到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内进行研究,使之具备中药学的内容,即通过研究,把西药用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等中药的术语和指标来表述其特性,搞清其单独使用和配伍运用的规律,以指导中医临床用药。本文拟讨论《周易》两仪四象思想对西药中药化四性研究的指导作用。

  1从西药中药化研究历程来看,西药中药化四性研究需要探索新的指导思想

  20世纪初,中西医汇通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本书共八期三十卷。其第四期共五卷,重点记载常用中药和部分西药的应用经验。20世纪六十年代《北京市老中医经验汇编》中载有姚正平先生言“考的松类西药,似为阳性药,具资助肺脾肾阳气的作用”。[1]1982年岳凤先首次提出“西药中药化”的概念后,陆续见到有关西药具有中药样特性的报道,如穆达浩[2]报告阿托品为热性药,具回阳救逆等功效;金亚城[2]报道头孢菌素类西药具寒性,适用于热证患者;邹世昌[3]报道青霉素、甲氰米胍、雷尼替丁为寒凉性药,四环素、土霉素、阿托品为温热性药;杜力军[4]等从葛根黄酮的药理作用探讨其中药药性;岳凤先、吕士选[5]从中医药理论角度探讨利血平的药理作用等;陈天翔[6]对阿托品之性味、功效、升降沉浮等进行了讨论;陈康黔[7]报道硝苯地平作用于人体后可表现脉数、心悸、面红目赤等热象而显热性,尼群地平、尼莫地平作用比硝苯地平缓和,认为显温性,倍他乐克作用于人体后可发生脉缓肢冷、疲倦头晕等,认为其显凉性,心得安对β1、β2受体都有作用而显寒性;施和勋、傅文农[8]探讨了抗抑郁药的“寒性”药性。以上研究,多是探讨某一味西药或一类西药的药性。初步系统进行了“西药中药化”的屈指可数,距离实现“西药中药化”的目标还很远。

  针对“西药中药化”的这一现状,李氏[9]、王氏[10]、孙氏 [11]进行了反思,或赞成或反对。笔者认为,以前的研究,在四性的标定方法上,均是从药理作用出发,遵行传统的以其临床疗效来判定。西药中药化用这种思想指导研究,收效不大,有必要探索新的指导思想。

  2从医易汇通看,用《周易》两仪四象思想指导西药中药化四性研究是可能的

  《周易》是我国古代群经之首,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渊薮,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易》对人体生理学、病源病机学说、中医气象学、辨证诊断学、中医治疗学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近代以前,易理汇通医理,贯穿于中医药学发展史中。如《内经》法《周易》之象,创造了独特的中医脏象学说,为中医基础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周易》太极阴阳气化理论的基础上,《内经》发展了运气学说和气机升降学说。张仲景的《伤寒论》,自始至终,无不体现着《周易》的辨证法思想,特别是六经辨证体系的形成过程,《周易》卦的六位、阴阳、变化等,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又如华佗根据《内经》的经络学说,运用易理,将眼部按八卦分成八个经区,形成了以《周易》思想为指导的眼诊法。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吸取《周易》阴阳观念,应用于人体的生理及病理中,并以八卦配合方位表示邪气的刚柔,并把《周易》的阴阳刚柔理论应用于导引养生。孙思邈“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1300年来,一直为医家所尊崇。张介宾认为《易》对医之所以重要,不在于《易》是否具有多少医学知识,而在于《易》的象数与义理。他已经明显意识到《易》是对医具有指南意义的哲学,运用得当,则医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西学东渐以来,除方以智、唐宗海、恽铁憔等坚持用易理汇通医理外,更多的则是以西学的标准看待中医药学,甚至发生过废除中医的事件。也许因为传统医学与近代思维方式根本就不具备接轨之处,它在近代的停滞不前正是一种等待。科学发展到今天,传统医学终于发现了自身的力量源泉,看到了走向现代化的希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教授说:“科学发展到21世纪,在复杂性科学出现后,人们开始知道,中医并不是迷信而是复杂性科学的一个部分。近一时期我还在努力想通过《周易》中的阴阳、八卦、生消来理解中医,我认为阴阳、八卦也是用来描述复杂事物的基本形态以及这些形态之间是如何转化的。很可惜在过去的几千年中许多人将这些东西看成是算命的东西,因为算命是一种随机性的事件,因此很难说她有多少科学性,但如果将她看成是描述复杂事物的泼墨山水的一种描述方法,用她来描述这种状态是如何转化的,对此进行研究就成为了复杂性科学。”

  因此用《周易》两仪四象思想指导西药中药化的四性研究,不过是回归到中医传统的思维方式。

  3从阴阳学说看,用《周易》两仪四象思想指导西药中药化四性研究是可行的

  阴阳学说认为,针对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任何事物均可以阴阳的属性来划分。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和阳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另一方面,体现于事物的无限可分性。这正暗合《周易》两仪四象思想所指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思想。《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阴中之阳谓之少阳,阳中之阴谓之少阴,再加上阳中之阳(老阳)、阴中之阴(老阴),汉代易学以此诠释“四象”几成通例[12]。反过来讲,用《周易》两仪四象思想指导西药中药化四性研究,正是运用了阴阳学说的“阴阳者,一分为二也。”(《类经?阴阳》)的思想。如果把中药药性当作太极,则其可分为“寒凉”和“温热”两仪,“寒凉”属阴,“温热”属阳;进一步分为四象,寒为阴中之阴,凉为阴中之阳,温为阳中之阴,热为阳中之阳。

  4《周易》两仪四象思想对西药中药化四性研究的启示

  分与合是辩证统一的。对西药进行“分”,就得“合”,将其看作一整体,也就是把西药这一总体看作“太极”,把它作为一系统。“寒凉”、“温热”是该系统的子系统。“凉”则“寒凉”子系统的子系统;“温”则是“温热”子系统的子系统。搞清各系统的要素、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各要素与系统环境的作用,就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用《周易》两仪四象思想为指导对西药进行四性研究,实质上是对西药这一总体进行分类,即按照中药寒、热、温、凉四性,对西药进行分类,把其纳入到中药的范畴,以指导中医临床。研究的关键是找到将西药按四性分类的标准。如何寻找对西药进行四性分类的标准,其步骤可能按《周易》太极两仪四象思想的步骤进行倒推较为可行,即按由八卦→四象→二仪→太极的步骤,先对西药进行较大范围的分类,再逐步缩小而归一。

  西药中药化寒热温凉四性的研究,将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现在临床应用上的西药进行分子药性规律的总结,实现中药化,有利于指导中医临床用药;为解决历代本草中四气五味标定的混乱状况提供理论依据;促进中西医药学的结合,为中西药结合及复方(方剂)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新理论;为从中药中寻找和开发新药打下理论基础;将为中药现代化开辟新的途径,又能促进中医学的现代化,从而使得中医药学得到丰富和发展。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一定要利用这样一个有利的外部条件,对中医药宝库进行深层的、系统性的整理与研究,弃其糟粕,承其精华,很好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发展,把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规范化、客观化。

  

  参考文献

  [1]岳凤先,高继刚.试论从中药药理和中药临床的研究范围探讨西药中药化的研究.中药药理与临床,1994,(1):1.

  [2]岳凤先,吕士选.论西药中药化研究的意义.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1(3):6.

  [3]邹世昌.也谈西药也有“寒热温凉”等药性.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2):105.

  [4]郑有顺主编.从葛根黄酮的药理作用探讨其中药药性.中药研究与应用.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6年6月:77.

  [5]吕士选,岳凤先.从中医药理论角度探讨利血平的药理作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3):177.

  [6]陈天翔.阿托品之性味、功效、归经、升降沉浮特性――西药中药化尝试.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8(8):567.

  [7]陈康黔.论西药也有“寒热温凉”等药性.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1):17.

  [8]施和勋,傅文农.试论抗抑郁药的“寒热”药性.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1(2):90.

  [9]李灵辉,张喜奎.按“四气”划分西药属性的可行性初探.湖北中医杂志,2005,27(1):5.

  [10]王强.“西药中药化”研究十八年述评―――与吕士选、岳凤先同志商榷.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8):31.

  [11]孙丰雷,高华,吴伟康.对西药中药化的审视与反思评析.中医药学刊,2004,22(4):256.

  [12]萧汉明著.易学与中国传统医学.北京:中国书店.2003年6月第1版:81.


相关文章

  •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临床药学(clinical pharmacy)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病人用药安全.经济.有效,其核心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我国医药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努力,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三甲医院已普遍开展临床 ...查看


  • 论中药与西药的区别[1]
  • 论中药与西药的区别 摘要 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西药,相对于祖国传统中药而言,指西医用的药物,一般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或从天然产物提制而成:包括阿司匹林.青霉素.止痛片等.西药即为有机化学药 ...查看


  • 现代中医药的发展
  • 当今,中医药现代化热潮正旺,作为中医药学人,有亢奋有喜悦.但是,什么是中药,什么是中药现代化,中药现代化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中医理论能否及如何指导中药的研究与应用--这些问题都属于学术概念问题,但不仅仅是学术概念问题,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学 ...查看


  • 中西医结合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
  • ・356・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05年第20卷第6期 ・思路与方法・ 中西医结合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 王滨牛欣韩旭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药理学:单方:复方:实验药理学:临床药理学:动物模型 ...查看


  • 百家讲坛---曾仕强讲易经
  • 易经与人生 我的名字叫曽仕强,可是我三十九岁的时候,我的身体非常的衰弱,简直是一点都不强.我总觉得头重脚轻,两脚无力,那时我的办公室在二楼,可是上下楼梯我都要小心益益地扶着楼梯走,生怕摔交.我就很紧张,年纪轻轻搞到这地步,怎么办?我利用周末 ...查看


  •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浙江卷)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语文试题(word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昵(nì)称 质(zhǐ)量 衣钵(bō) 因噎(yē)废食 . ...查看


  • 大六壬精义讲解6
  • 大六壬精义讲解续5 中国数术哲学思想 剑虹 第一节 无极太极说 早在南宋时期,中国历史上有两名大哲学家,名叫朱烹和陆九渊,他们围绕一个"无极"与"太极"的问题,进行了长达将近半个世纪的辩论.这场辩论是 ...查看


  • 西药降血压的危害有那些?
  • 高血压患者须知:高血压真的不能根治吗?西药降血压的危害有那些? 西药降血压的危害有那些? 关键词:高血压 降血压 摘要: 高血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因此降压新药层出不穷,虽已发展到多达近百种,有利尿剂.阻滞剂.钙拮抗剂 ...查看


  • 中药就是扶不起的阿斗
  • ◇◇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中药就是扶不起的阿斗 作者:yztsf 中药就是扶不起的阿斗--药品注册篇 国家药监局于200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