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填空(经典版)

2013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绪言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 、 、 以及 的基础科学。以 为基础。

2、我国劳动人民 会制造 , 时会 、 。

3、化学的作用:

(1) ;(2) ;(3) ;

(4) 。

4、分子原子论:

(1)创建人: (英国)、 (意大利)

(2)内容:物质是由 和 构成的, 的破裂和 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也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 会破裂,而 不会破裂,但重新组合成新的 。

5、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发现人: (俄国)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如碳酸钙是由 、 、 三种元素组成的。

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是 生成的变化,一般指 和 。

(2)化学变化是有 化学反应。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 (判断依据)。

(4)发生化学变化时, 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时, 伴随有化学变化。

2、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 、 、 、 、 、导电性、导热性、光泽、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等。

(2)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 、 、 、 、 。

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1、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 、 (最明亮)、 (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 先碳化;结论: 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 2O :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CO 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2、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 的量减少, 和 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3、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4、检验气体:

(1)鉴别氧气的方法是:用 的木条伸到瓶 ,木条 ,证明是 (氧气越多,木条燃烧越剧烈)

(2)鉴别二氧化碳的方法是:把气体通入 石灰水,石灰水变 ,证明是 (石灰水中越浑浊,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高)

四.走进化学实验室

1、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2)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 。视线与 及量筒内液体 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3)称量器--托盘天平 (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左盘物品的质量=右盘物品读数+游码读数

(4)加热器皿--酒精灯

A 、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 ;

② ;③ 。

C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 、 、 。用酒精灯的 加热物体。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 ,固体以 为宜, 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另一洁净的 。 ②“三不”: 、 、 。

C 、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

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 夹取

D 、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 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 ,(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 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

盖上瓶盖,标签 ,放回原处。:

(2)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 ,用手紧贴 ,稍停片刻,若导管口 ,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 ,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3)物质的加热

A 、加热固体时,试管 ,试管受热时先 ,再 。

B 、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 0角,受热时,先使试管 ,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 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 。

(4)蒸发的注意点:

在加热过程中,用 不断搅拌(作用: )

(5)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 ,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正确探究的化学家: 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他认为空气是由 和 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2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 、可燃物要求:药品足量,只与氧气反应且产物是固体(红磷)

b 、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 、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有水流进瓶中,流入水的体积占瓶内气体体积的1/5。 d 、结论:空气是 ; O 2约占1/5,可支持 ; N 2约占4/5,不支持 ,也不能 ,不易溶于水

e 、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 气, 量不足,瓶内气体未冷却至室温,导气管中还剩余小部分的水。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 原因: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原因: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 、 、 )和 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 影响作物生长, 破坏生态平衡. 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 ,改善 ,使用 ,工厂的废气经 过后才能排放,积极 、 、 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 、 等) 温室效应( 、 等)

酸雨( 、 等) 白色污染( 等)

3、绿色化学----- 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 、 、 、 )

②核心:

4、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

(1

(如潜水、医疗急救)

(2)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性等,重要用途: 、氮肥等

(3)稀有气体(He 、Ne 、Ar 、Kr 、Xe 等的总称)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重要用途:作保护气、作电光源、霓虹灯等

二. 氧气

1、氧气的检验:将 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若木条 ,则瓶内气体为氧气。

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铁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三.氧气的制取

1、实验室制备氧气的药品: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2、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原理:氮气和氧气的 不同物理变化)术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固液常温型)

固固加热型)

固固加热型)

3

4、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 、步骤: — — — — — — (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 b 、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 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 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 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 再熄灭 :防止水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

(6)氧气的验满:用 的木条放在集气瓶 (向上排空气法);瓶口有 冒出(排水法)

氧气的检验:用 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若木条 ,则瓶内气体为 。

5、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 ,而本身的 和 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6、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把连接后的装置的导管放入 中,然后用 握紧试管,如果导管口有 冒出,则说明该装置不漏气,否则装置漏气。(注意先后顺序)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分子和原子

1、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2、氨分子扩散的实验:

现象:A 烧杯中酚酞溶液变成红色,B 烧杯酚酞溶液不变色。

分析:C 烧杯中浓氨水中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先进入大烧杯

的空气中,然后进入A 烧杯的酚酞溶液中,形成氨水。

结论:1) 。

2) 。

3) 。

B 烧杯的作用:作 实验。

3、水蒸发的微观解释:水受热蒸发时,水分子运动 ,间隔不断 ,水就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 变化。

二、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4)相对原子质量≈ +

决定元素种类 (核电荷数)

(5)三决定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决定原子的质量

三、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 (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 不同

注意: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 2、O 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a 、书写方法:

b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 如Fe 、He 、C 、Si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 :只表示3个氧原子

C 、常用的元素符号:

四、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组成:物质(纯净物)由 组成

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构成 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 2、O 2、N 2、Cl 2。

离子:NaCl 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 +)氯离子(Cl -)构成

混合物(多种物质)

分类 单质: 、 、 (一种元素)

(一种物质)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淀粉、蛋白质

(多种元素)

无机化合物 酸 碱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1、水的组成:

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了气泡,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试管2都收集了不少的气体,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收集的气体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收集的气体 ,两只试管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

化学方程式: 。

3、物质的分类:

单质: 纯净物。

化合物: 。

氧化物:由 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 元素。

二、水的净化

1、自来水工厂净化水的流程:

2、过滤的要点: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

“二低”:A 、 ;B 、 ;

“三靠”:A 、

B 、 ; C、 。

3、硬水和软水:A. 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 、 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 .鉴别方法:用 ,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 ,泡沫较多的是

C .硬水软化的方法: 、

4、水的净化

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 、 、 (均为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 。

三、爱护水资源

3、水的污染:

(1)水资源

A .地球表面 %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

B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最多的元素是 。

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 , 。

(2)水污染

A 、水污染物: ; ; 。

B 、防止水污染: ; ; 。

四、氢气 H 2

1、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 ↑ ↑

不可用浓盐酸的原因 浓盐酸有强挥发性 ;

不可用浓硫酸或硝酸的原因 浓硫酸和硝酸有强氧化性 。

2、氢能源三大优点 、 、 。

五、物质的组成的表示:

1、化合价

a 、写法及意义: Mg: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b 、几种数字的含义

Fe 2+ 2C 2+: H 2O ;。 c 、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 为零

d 、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单质分子中元素化合价为 。 化学价歌表:①元素:

;;

;;

氢正1、 负2、 3、 4、 1、2; 2、3; 4、2; 有4、6和负2; 单质为零要记清。

②原子团:

硝酸根(NO 3)负一价;氢氧根(OH )负一价;氯酸根(ClO 3)负一价;硫酸根(SO 4)负二价;碳酸根(CO 3)负二价;铵根(NH 4)正1价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 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 、 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 总质量不变; 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 、 、 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 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 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 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3、含义 以2H 2+O2点燃2H 2O 为例

①宏观意义: 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②微观意义: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或原子)个数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三、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1、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个原则:① ②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 )。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 ; ②分解反应: ; ③置换反应: ; ④复分解反应: 。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 )是自然界中 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 )是 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

CO 和CO 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 ,焦炭用于 ,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 性。

二、.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 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 生成CO 2 : 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 生成CO :2C+O

3、还原性:↑ (置换反应) 2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 ,石灰水变 。

2Fe O +3C↑ 232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 , ,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 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 , ,制气体时则双氧水制O 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 及 决定: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2) 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原因是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 ,若 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 集气瓶口,若木条 。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 CaCO 2↑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 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 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 也不支持 ,不能供给

2)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 2+H2O==H2CO 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 ,

H 2CO 3 == H2O+ CO2↑ 碳酸不稳定, 易分解

3)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 2+Ca(OH)2==CaCO3↓+H2O 本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化学方程式: ↑)

4、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 效应。

五、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 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3、化学性质: (H 2、CO 、C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 ② )

1)可燃性:2CO+O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2)还原性: 2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Fe O +3CO(现象: 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 。) 232

除杂:CO[CO2] 或氢氧化钠溶液: CO 2+2NaOH==Na2CO 3+H2O CO [CO] 22

CaO[CaCO3]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 CaCO 2↑

注意:检验CaO 是否含CaCO 3加 :CaCO 3+2HCl==CaCl2+H2O+CO2↑

第7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 (2) (或空气)(3)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 ;(2) (或空气);(3)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 、与氧气的 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

(2) 。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 、 、 (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 ”(主要含 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 2、NO 2(引起酸雨)、CO 、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 ”(主要含 、 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 、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 ),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 、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化学性质:可燃性化学方程式 (发出蓝色火焰)

(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

化学性质: 可燃性 化学方程式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 ,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优点(1) (2)

(3) (4)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 放热反应:如所有的

(2) 吸热反应:如一般条件为“高温”的反应

4、新能源: 、 、 、 、 、

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

(1)优点: 、 、 。

(2)需解决问题:① ② 、③

2013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绪言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 、 、 以及 的基础科学。以 为基础。

2、我国劳动人民 会制造 , 时会 、 。

3、化学的作用:

(1) ;(2) ;(3) ;

(4) 。

4、分子原子论:

(1)创建人: (英国)、 (意大利)

(2)内容:物质是由 和 构成的, 的破裂和 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也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 会破裂,而 不会破裂,但重新组合成新的 。

5、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发现人: (俄国)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如碳酸钙是由 、 、 三种元素组成的。

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是 生成的变化,一般指 和 。

(2)化学变化是有 化学反应。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 (判断依据)。

(4)发生化学变化时, 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时, 伴随有化学变化。

2、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 、 、 、 、 、导电性、导热性、光泽、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等。

(2)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 、 、 、 、 。

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1、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 、 (最明亮)、 (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 先碳化;结论: 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 2O :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CO 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2、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 的量减少, 和 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3、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4、检验气体:

(1)鉴别氧气的方法是:用 的木条伸到瓶 ,木条 ,证明是 (氧气越多,木条燃烧越剧烈)

(2)鉴别二氧化碳的方法是:把气体通入 石灰水,石灰水变 ,证明是 (石灰水中越浑浊,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高)

四.走进化学实验室

1、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2)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 。视线与 及量筒内液体 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3)称量器--托盘天平 (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左盘物品的质量=右盘物品读数+游码读数

(4)加热器皿--酒精灯

A 、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 ;

② ;③ 。

C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 、 、 。用酒精灯的 加热物体。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 ,固体以 为宜, 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另一洁净的 。 ②“三不”: 、 、 。

C 、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

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 夹取

D 、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 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 ,(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 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

盖上瓶盖,标签 ,放回原处。:

(2)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 ,用手紧贴 ,稍停片刻,若导管口 ,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 ,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3)物质的加热

A 、加热固体时,试管 ,试管受热时先 ,再 。

B 、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 0角,受热时,先使试管 ,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 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 。

(4)蒸发的注意点:

在加热过程中,用 不断搅拌(作用: )

(5)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 ,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正确探究的化学家: 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他认为空气是由 和 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2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 、可燃物要求:药品足量,只与氧气反应且产物是固体(红磷)

b 、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 、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有水流进瓶中,流入水的体积占瓶内气体体积的1/5。 d 、结论:空气是 ; O 2约占1/5,可支持 ; N 2约占4/5,不支持 ,也不能 ,不易溶于水

e 、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 气, 量不足,瓶内气体未冷却至室温,导气管中还剩余小部分的水。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 原因: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原因: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 、 、 )和 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 影响作物生长, 破坏生态平衡. 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 ,改善 ,使用 ,工厂的废气经 过后才能排放,积极 、 、 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 、 等) 温室效应( 、 等)

酸雨( 、 等) 白色污染( 等)

3、绿色化学----- 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 、 、 、 )

②核心:

4、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

(1

(如潜水、医疗急救)

(2)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性等,重要用途: 、氮肥等

(3)稀有气体(He 、Ne 、Ar 、Kr 、Xe 等的总称)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重要用途:作保护气、作电光源、霓虹灯等

二. 氧气

1、氧气的检验:将 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若木条 ,则瓶内气体为氧气。

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铁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三.氧气的制取

1、实验室制备氧气的药品: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2、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原理:氮气和氧气的 不同物理变化)术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固液常温型)

固固加热型)

固固加热型)

3

4、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 、步骤: — — — — — — (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 b 、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 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 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 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 再熄灭 :防止水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

(6)氧气的验满:用 的木条放在集气瓶 (向上排空气法);瓶口有 冒出(排水法)

氧气的检验:用 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若木条 ,则瓶内气体为 。

5、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 ,而本身的 和 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6、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把连接后的装置的导管放入 中,然后用 握紧试管,如果导管口有 冒出,则说明该装置不漏气,否则装置漏气。(注意先后顺序)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分子和原子

1、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2、氨分子扩散的实验:

现象:A 烧杯中酚酞溶液变成红色,B 烧杯酚酞溶液不变色。

分析:C 烧杯中浓氨水中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先进入大烧杯

的空气中,然后进入A 烧杯的酚酞溶液中,形成氨水。

结论:1) 。

2) 。

3) 。

B 烧杯的作用:作 实验。

3、水蒸发的微观解释:水受热蒸发时,水分子运动 ,间隔不断 ,水就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 变化。

二、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4)相对原子质量≈ +

决定元素种类 (核电荷数)

(5)三决定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决定原子的质量

三、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 (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 不同

注意: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 2、O 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a 、书写方法:

b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 如Fe 、He 、C 、Si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 :只表示3个氧原子

C 、常用的元素符号:

四、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组成:物质(纯净物)由 组成

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构成 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 2、O 2、N 2、Cl 2。

离子:NaCl 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 +)氯离子(Cl -)构成

混合物(多种物质)

分类 单质: 、 、 (一种元素)

(一种物质)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淀粉、蛋白质

(多种元素)

无机化合物 酸 碱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1、水的组成:

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了气泡,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试管2都收集了不少的气体,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收集的气体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收集的气体 ,两只试管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

化学方程式: 。

3、物质的分类:

单质: 纯净物。

化合物: 。

氧化物:由 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 元素。

二、水的净化

1、自来水工厂净化水的流程:

2、过滤的要点: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

“二低”:A 、 ;B 、 ;

“三靠”:A 、

B 、 ; C、 。

3、硬水和软水:A. 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 、 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 .鉴别方法:用 ,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 ,泡沫较多的是

C .硬水软化的方法: 、

4、水的净化

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 、 、 (均为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 。

三、爱护水资源

3、水的污染:

(1)水资源

A .地球表面 %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

B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最多的元素是 。

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 , 。

(2)水污染

A 、水污染物: ; ; 。

B 、防止水污染: ; ; 。

四、氢气 H 2

1、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 ↑ ↑

不可用浓盐酸的原因 浓盐酸有强挥发性 ;

不可用浓硫酸或硝酸的原因 浓硫酸和硝酸有强氧化性 。

2、氢能源三大优点 、 、 。

五、物质的组成的表示:

1、化合价

a 、写法及意义: Mg: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b 、几种数字的含义

Fe 2+ 2C 2+: H 2O ;。 c 、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 为零

d 、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单质分子中元素化合价为 。 化学价歌表:①元素:

;;

;;

氢正1、 负2、 3、 4、 1、2; 2、3; 4、2; 有4、6和负2; 单质为零要记清。

②原子团:

硝酸根(NO 3)负一价;氢氧根(OH )负一价;氯酸根(ClO 3)负一价;硫酸根(SO 4)负二价;碳酸根(CO 3)负二价;铵根(NH 4)正1价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 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 、 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 总质量不变; 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 、 、 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 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 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 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3、含义 以2H 2+O2点燃2H 2O 为例

①宏观意义: 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②微观意义: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或原子)个数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三、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1、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个原则:① ②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 )。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 ; ②分解反应: ; ③置换反应: ; ④复分解反应: 。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 )是自然界中 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 )是 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

CO 和CO 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 ,焦炭用于 ,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 性。

二、.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 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 生成CO 2 : 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 生成CO :2C+O

3、还原性:↑ (置换反应) 2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 ,石灰水变 。

2Fe O +3C↑ 232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 , ,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 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 , ,制气体时则双氧水制O 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 及 决定: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2) 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原因是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 ,若 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 集气瓶口,若木条 。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 CaCO 2↑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 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 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 也不支持 ,不能供给

2)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 2+H2O==H2CO 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 ,

H 2CO 3 == H2O+ CO2↑ 碳酸不稳定, 易分解

3)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 2+Ca(OH)2==CaCO3↓+H2O 本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化学方程式: ↑)

4、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 效应。

五、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 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3、化学性质: (H 2、CO 、C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 ② )

1)可燃性:2CO+O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2)还原性: 2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Fe O +3CO(现象: 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 。) 232

除杂:CO[CO2] 或氢氧化钠溶液: CO 2+2NaOH==Na2CO 3+H2O CO [CO] 22

CaO[CaCO3]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 CaCO 2↑

注意:检验CaO 是否含CaCO 3加 :CaCO 3+2HCl==CaCl2+H2O+CO2↑

第7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 (2) (或空气)(3)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 ;(2) (或空气);(3)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 、与氧气的 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

(2) 。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 、 、 (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 ”(主要含 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 2、NO 2(引起酸雨)、CO 、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 ”(主要含 、 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 、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 ),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 、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化学性质:可燃性化学方程式 (发出蓝色火焰)

(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

化学性质: 可燃性 化学方程式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 ,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优点(1) (2)

(3) (4)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 放热反应:如所有的

(2) 吸热反应:如一般条件为“高温”的反应

4、新能源: 、 、 、 、 、

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

(1)优点: 、 、 。

(2)需解决问题:① ② 、③


相关文章

  • 2013-2014年鲁教版八年级上册 化 学 试 卷A卷
  • 2013-2014年鲁教版八年级上册 化 学 试 卷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各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全部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 .煤气燃烧 水变蒸气 B.瓷碗破碎 剩饭变馊 C .菜刀生锈 水果腐烂 D.灯泡发光 ...查看


  • [四年级]奥数 速算与巧算 (1-17)
  • 奥数 > 奥数题库 > 奥数练习题 > 四年级奥数 > 速算与巧算 奥数练习题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速算与巧算定义新运算等差数列及其应用倒推法的妙用行程问题几何中的计数问题图形的剪拼格点与面积填横式数学竞 ...查看


  • 初中化学学科
  • 初中化学 一.中考试卷分值结构 选择题:10*2 = 20分 填空题:34分 1.身边的化学物质(6分) 2.物质的制取(6分) 3.实验流程图(7分) 3.实验探究题(8分) 4.科学探究题(7分) 计算题:6分 二.选择题考点分布 选择 ...查看


  • 九年级上册化学方程式汇总填空
  • 九年级上册化学方程式及有关知识归纳 1.磷在空气中燃烧:(填写化学方程式) ①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②红磷燃烧时产生的白烟是 (填化学式),五氧化二磷是一种 色的 (固.液.气)体. ③红磷和白磷的比较:都是由一种元素即 元素组成,但是磷 ...查看


  • 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 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这次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 为明确得失 寻找不足 使本人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更好的胜任教学.组织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现对这次考试分析如下 一.试卷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试卷是自主命题 主要考查的的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三 ...查看


  • 九年级上册化学选择题填空题一
  • 九年级化学期末模拟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Mg-24 一.选择题(选择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能量的获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2.下列物质不属 ...查看


  • 2014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Zn-65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下表中. 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各图表示的变 ...查看


  • 福州2013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
  • www.fzsxw.com 福州升学论坛是福州最专业的小初高教育家长交流平台 文章出自:http://bbs.fzsxw.com 福州升学论坛是福州最专业的小初高教育家长交流平台, 由福州老师和妈妈免费提供最全面实时的小升初政策.试题.备考 ...查看


  • 2013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化学优秀教案:氧气
  • 课题2 氧气 课题分析 本节课主要介绍氧气的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间的转变从而为学习化学变化.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等知识打下基础,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氧气的制法的迫切愿望,因此本节课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