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

第一篇 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

一、填空题

1、微生物按其结构、组成等,可分为非细胞型结构、原核细胞型结构和真核细胞型结构三大类。

2、细菌大小的测量单位是微米,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种。

3、试比较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异同点。

—同:G +菌与G 菌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都是肽聚糖

异:

—G + 细胞壁 G

强度 较坚韧 较疏松

厚度 厚20-80nm 薄10-15nm

肽聚糖层数 多,可达50层 少,1-2层

肽聚糖含量 多 少

糖类含量 多 少

脂类含量 少 多

+ 磷壁酸 —

+ 外膜 —

+ 交联桥 —

4、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是磷壁酸,而革兰氏阴性菌特有的成分是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

5、异染颗粒的意义是什么?

细菌鉴定,因其嗜碱性较强,用美篮染色着色深,用特殊染色法可染成与细菌其他部分不同的颜色。

6、什么是质粒?

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比和环状DNA 能独立自行复制,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质粒能独立自行复制,随细菌分裂转移到子代细胞中。

7、什么是L-型细菌?L 型细菌在医学上有什么意义?

L-型细菌: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的细菌。

医学意义:可引起慢性感染,临床上遇着有症状明显尿路感染、骨髓炎、心内膜炎等。

8、有哪些?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9、有哪些?其医学意义是什么?

荚膜:保护细菌、致病性、鉴定作用

鞭毛:细菌鉴定及分类(有些与细菌黏附和致病性有关)

菌毛:普通菌毛—致病性,性菌毛—遗传物质

芽胞:鉴别细菌

10、细菌菌毛可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种,前者与致病性有关,而后者与遗传变异有关。

11、经革兰氏染色后,菌体呈紫兰色的是革兰氏阳性菌,菌体呈紫红色的是革兰氏阴性菌。

12、革兰氏染色法的步骤依次是初染、媒染、脱色和复染

13、F +菌体内具有F 质粒,其编码细菌菌体表面形成性菌毛。

14、细菌的致病作用与毒力、侵入数量和侵入途径有关。

15、细菌的毒力包括侵袭力和毒素。

16、吞噬细胞吞噬作用的结果有完全吞噬和不完全吞噬两种。

17、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有补体、溶菌酶和防御素等。

18、机体防御病原微生物侵入的屏障结构包括皮肤与粘膜、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

19、真菌按形态可分为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前者呈圆或椭圆形,对人致病的主要有白假丝酵母菌和新型隐球菌等,它们以芽生方式繁殖,后者由菌丝和孢子构成,繁殖方式表现为多种多样。

20、真菌培养常用沙保弱培养基,生长最适酸碱度为pH4.0~6.0,真菌菌落有酵母型和丝状型两类。

二、名词解释

1、菌群失调症:由于宿主、外环境的影响, 导致机体某一部位的正常菌群中各种细菌出现数量和质量变化, 原来在数量和毒力上处于劣势的细菌或耐药菌株居于优势地位, 在临床上发生菌群失调症或称菌群交替症。

2、二重感染(Superinfection ):又称重复感染,是指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可使敏感菌群受到抑制,而一些不敏感菌(如真菌等)乘机生长繁殖,产生新的感染的现象。

3、医院内感染:原无感染又不在传染病潜伏期的病人入院后在医院内受到的感染。简称院内感染。

4、消毒: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源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源微生物的方法。

5、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源微生物和非病源微生物。

6、防腐:防止或抑制皮肤表面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7、无菌:无菌是不存在活菌的意思,多是灭菌的结果。

8、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9、温和性噬菌体:是噬菌体基因组整合于宿主菌染色体中,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也不引起细菌裂解,但噬菌体DNA 随细菌基因组的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分配至子代细菌的基因组中,称为温和噬菌体。

10、前噬菌体:温和噬菌体的基因组整合于宿主菌基因组中,这种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称为前噬菌体。

11、溶源性细菌:细胞中含有以原噬菌体状态存在的温和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

12、转化:是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 片段被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13、接合:细菌通过性菌毛互相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 )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的方式。

14、转导: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 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15、溶原性转换: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噬菌体作为供体,宿主菌染色体中整合噬菌体的DNA 片段,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16、感染:病原体侵入生物机体并生长繁殖,引起机体病理反应的过程。

17、毒力:表示细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

18、LD 50:半数致死量,即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死亡,或50%的组织培养细胞发生感染的细菌数量或毒素剂量。

19、侵袭力: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扩散的能力称为侵袭力。

20、隐性感染:当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侵入的病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是为隐性感染。

21、显性感染:当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病菌数量较多、毒力较强,以致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是为显性感染。

22、菌血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例如伤寒早期有菌血症期。

23、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内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例如白喉等。

24、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

25、脓毒血症:指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内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26、带菌状态:有时致病菌在显性或隐形感染后并未立即消失,在体内继续留存一定时间,与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是为带菌状态。

27、菌丝:孢子生出嫩芽,称为芽管。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称为菌丝。

28、孢子:是真菌的生殖结构,是由生殖菌丝产生的。是真菌鉴定和分类的主要依据。

三、问答题

1、合成代谢产物有哪些?它们的医学意义是什么?

A 热原质:热原质耐高温,除去热原质最好的方法是蒸馏

B 毒素与酶:细菌产生内外毒素及侵袭性酶,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 a 内毒素:G 细胞壁的脂多糖,其毒性成分为类脂A ,菌体死亡崩解后释放出来

— b 外毒素:G +及少数G 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释放至菌体外的蛋白质,具有抗原性强、毒性

强、作用特异性强的突出特点

c 某些细菌产生具有侵袭性的酶,能损伤机体组织促进细菌的侵袭扩散是细菌重要的致病因素

d 色素:水溶性色素能弥散至培养基或周围组织;脂溶性色素仅保持在菌落内使之呈色而培养基颜色不变

C 抗生素

D 维生素

E 细菌素

2、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是什么?

充足营养

适宜温度:实验室一般采用37度培养细菌

合适酸碱度:多数病原菌最适pH 为中性或弱碱性(pH7.2-7.6)

必要气体环境:氧的存在与否和生长有关,一般细菌代谢中都需CO 2

3、根据细菌对氧气的需求不同,可把细菌分为哪几类?其中厌氧性细菌在有氧的环境中不能生长的原因是什么? 按细菌对氧气的需求来分类,可分为需氧(完全需氧和微需氧)和厌氧(不完全厌氧、有氧耐受和完全厌氧)细菌。缺乏高氧化还原电动势的呼吸酶:缺乏细胞色素和细胞色素氧化酶,不能氧化的营养物质人组织普通培养基缺乏三种解毒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触酶、过氧化物酶()(触酶)或:(过氧化物酶)

4、细菌的生长曲线可分为几个时期?每一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

迟缓期:细菌体积增大,代谢活跃,为细菌的分裂增殖合成贮备充足的酶、能量及中间代谢产物

对数期:细菌形态染色生物活性很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研究细菌形态以此期细菌最好

稳定期:细菌繁殖速度逐渐下降,相对细菌死亡数开始逐渐增加,细菌增强属于死亡数逐渐

平衡,细菌形态染色生物活性可出现改变,产生相应的代谢产物

衰亡期:细菌繁殖越来越慢,死亡数明显增多,细菌变长肿胀或畸形衰变甚至菌体自溶,生理代谢活动趋于停滞

5、什么是培养基?根据培养基使用的目的不同,可将培养基分为哪几种?它们有何用途? 培养基是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物制品。根据培养基使用的目的不同,可分以下几类:

a 、 基础培养基:配制特殊培养基的基础,也可作为一般培养基用。

b 、 增菌培养基:若了解某种细菌的特殊营养要求,可配制出适合这种细菌而不适合其他细

菌生长的增菌培养基。

c 、 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使之抑制某些细菌生长,而有利于另一些

细菌生长,从而将后者从混杂的标本中分离出来,这种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 d 、 鉴别培养基:用于培养和区分不同细菌种类的培养基称为鉴别培养基。

e 、 厌氧培养基:专供厌氧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别用的培养基,称为鉴别培养基。

6、什么是细菌的生化反应?常见的生化反应有哪些?它们分别是检测细菌对何种营养物质的代谢能力?

各种细菌所具有的酶不完全相同,对营养物质的分解能力亦不一致,因而其代谢产物有别。根据此特点,利用生物化学方法来鉴别不同细菌称为细菌的生化反应试验。常见的有: a 、 糖发酵试验

b 、 VP (Voges-Proskauer )试验

c 、 甲基红试验

d 、 枸橼酸盐利用实验 检测细菌对铵盐的代谢能力

e 、 吲哚试验

f 、 硫化氢试验

g 、 尿素酶试验

7、什么是正常菌群?其医学意义是什么?

是定居于人体表和与外界想通的眼结膜、口腔、鼻咽、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黏膜中的不同种类和数量及对人体无害而有益的微生物。

意义:生物拮抗,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抗衰老作用,抗肿瘤作用

8、什么是条件致病菌?其致病的条件是什么?

条件致病菌又称为机会致病菌,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可致病的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是人体的正常菌群,当其集聚部位改变、机体抵抗力降低或菌群失调时则可致病, 如变形杆菌。

9、热力灭菌法有哪些方法?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干热灭菌法:焚烧:仅适用于废弃物品或动物尸体

烧灼: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的接种环、试管口等的灭菌

干烤:适用于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坏、不蒸发的物品

红外线:多用于医疗器械的灭菌

湿热灭菌法:巴氏消毒法:用于消毒牛乳、酒类

煮沸法:用于消毒食具、剪刀、注射器

流动蒸汽消毒法

间歇蒸汽灭菌法:适用于一些不耐高热的含糖牛奶等培养基

高压蒸汽灭菌法:用于一般生理盐水、手术敷料等耐高温、耐湿物品的灭菌

10、日光与紫外线的杀菌机理及适用的范围是什么?

波长240~300nm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65~266nm最强,这与DNA 的吸收光谱范围

一致。紫外线主要作用于DNA ,使一条DNA 链上两个相邻的胸腺嘧啶以共价键结合,形成二聚体,干扰DNA 的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的变异或死亡。紫外线穿透力较弱,可被普通玻璃、纸张、尘埃、水蒸气等阻挡,故一般用于手术室、传染病房、无菌试验室的空气消毒,或用于不耐热物品的表面消毒。

11、滤过除菌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滤过除菌法主要用于一些不耐高温灭菌的血清、毒素、抗生素以及空气等的除菌。但不能除去更小的病毒支原体和有些L 型细菌。

12、 影响化学消毒剂的因素有哪些?

a 、微生物的种类

b 、微生物的物理状态

c 、微生物的数量

d 、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

e 、温度

f 、酸碱度

g 、有机物

13、质粒的特点是什么?医学上常见的质粒种类有哪些?它们分别编码细菌的那些生物学性状?

特点:可以独立自行复制,可移动、可消失

常见:F 质粒(致育性质粒):与有性生殖功能有关联,通过有无F 质粒可分为雄性菌、雌性菌

R质粒(耐毒性质粒):阻碍细菌对抗药物或重金属盐类的耐药性(通过细菌间的结合方式进行基因传递)

Vi质粒(毒力质粒):编码与该菌致病性有关的毒力因子

14、基因转移重组的方式有哪些?

转化、转导、接合和溶原性转换等。

15、细菌产生的主要的侵袭性酶有哪些?

侵袭性酶是某些致病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胞外酶,它们可以协助细菌抗吞噬或利于细菌的体内扩散等。有血浆凝固酶、纤维蛋白酶、耐热核酸酶、透明质酸酶等。

16、细菌具有哪些物质或结构能够抵抗吞噬细胞的杀伤作用?

18、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其特点和物质基础是什么?

特点:①作用范围比较广泛,不是针对某一种病原微生物;②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应答迅速,担负“第一道防线”作用。

物质基础:(一)屏障结构

皮肤与黏膜

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

(二)吞噬细胞

(三)体液因素

补体(complement )

溶菌酶(Lysozyme )

防御素(defensin )

19、什么是特异性免疫?机体对胞内菌和对胞外菌感染各有什么特点?

又称获得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与病原体及其产物等抗原分子接触后产生的一系列免疫防御功能。

抗胞外菌感染的主要特点是以体液免疫为主,通过抗体、补体的调理作用发挥杀菌作用以及由抗毒素对外毒素的中和作用而达到抗胞外菌感染。

抗胞内菌感染的主要依靠以T 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

第二篇 细菌学

一、填空题

1、链球菌按溶血情况分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丙型不溶血性链球菌。

2、链球菌所引起的疾病包括化脓性感染、中毒性疾病和变态反应性疾病三类。

3、胆汁溶菌试验和菊糖发酵试验。

4、肺炎球菌主要的致病物质是荚膜,所引起的疾病是大叶性肺炎。

5、培养脑膜炎球菌常用的培养基是巧克力培养基。脑膜炎球菌主要的致病物质是内毒素,所引起的疾病是流脑。

6、淋球菌的传播途径是性接触,所引起的疾病是淋病。

7、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和链球菌。

8、初步鉴定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的试验是乳糖发酵。

9、大肠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内毒素和荚膜大肠埃希菌、志贺菌、沙门菌和霍乱弧菌四组。

10、水、食品等卫生细菌学检查常以大肠菌落数作为被粪便污染的指标。

11、按O 抗原可把志贺氏菌属分为A 群即痢疾志贺菌、B 群即福民志贺菌、C 群即鲍历志贺菌和D 群即定内志贺菌四群。

12、怀疑细菌性痢疾的病人作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应取新液性脓血便作标本,并注意避免与尿混合,快速并及时送检。

13、沙门氏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有侵袭力、内毒素和肠毒素,所引起的疾病是肠热症、胃肠炎和败血病。

14、沙门氏菌感染能获得以细胞免疫为主的牢固免疫。

15、双层溶血环汹涌发酵。

16、产气荚膜杆菌引起的疾病主要有气性坏疽和食物中毒。

17、肉毒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肉毒毒素,所引起的疾病是食物中毒。

18、白喉杆菌的形态是细长弯曲杆状,一端或两端膨大,排列呈栅栏状,其结构上的鉴别要点是有异染颗粒,培养白喉杆菌的营养培养基是吕氏培养基,选择鉴别培养基是亚碲酸钾血

琼脂平板。

19、培养结核杆菌培养基是罗氏固体培养基。结核杆菌常用奇尼抗酸染色法染色,呈红色。

20、霍乱弧菌的两个生物型是古典生物型和ELTOR 生物型。

21、培养霍乱弧菌常用碱性蛋白胨水培养基。

22、放线菌感染时,在患者病灶组织和脓样物质中可找到肉眼可见的黄色小颗粒,称为硫酸颗粒,具有诊断价值。

23、

布氏菌、炭疽芽胞杆菌和鼠疫杆菌等。 结核分枝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

24、结核分枝杆菌、衣原体、布氏细菌和沙门菌等。

25、支原体的形态结构特点是无细胞壁,治疗时不能选用β类结核的抗生素。 26、肺炎支原体所引起的疾病是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而肺炎球菌引起的疾病是大叶性肺炎。

27、衣原体具有原体和始体两个发育阶段。

28、钩体形态染色有何特点?镀银染色呈棕褐色。常用柯惠副夫培养基培养。

29、淋球菌、梅毒螺旋体、脲原体和沙眼衣原体。

二、名词解释

1、肥达氏试验:是用已知伤寒沙门菌菌体(O )抗原和鞭毛(H )抗原,以及引起伤寒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希氏沙门菌H 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作试管或微孔板凝集试验。

2、汹涌发酵:在牛奶培养基内能分解乳糖产酸,使其中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H 2和CO 2)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成蜂窝状,把液面凝固的凡士林层往上推,甚至冲至试管口棉塞的现象。

3、结核菌素试验:用结核菌素来测定机体能否引起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的一种实验,以判断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无免疫力。

4、外斐氏反应:普通变形杆菌X19X2和Xk 菌株的菌体O 抗原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恙虫病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故可用OX19、OX2和OXk 以代替立克次体作为抗原与相应患者血清进行交叉凝集反应。

5、衣原体:严格寄生在细胞内,有独特发育期,能通过细胞滤器的原核型微生物,在生物学分类的地位处于立克次体与病毒之间,现已归属为细菌类。 6、支原体:为没有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态性,能通过细胞滤器,可用人工培养基培养增殖的一类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7、SPA :即葡萄球菌表面蛋白 90%以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能与人及某些哺乳类动物的IgG 分子的Fc 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与吞噬细胞的Fc 受体争夺Fc 段,从而降低了抗体的调理吞噬作用,起到了协助细菌抗吞噬作用。

三、问答题

1、常见的对人致病的G +球菌有哪些?G 球菌有哪些?

G +: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G :脑膜炎球菌、淋病奈瑟菌、韦荣球菌(厌氧球菌)

—杆菌G :大肠埃希菌属、变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产气荚膜杆菌、无芽孢厌氧菌的拟杆菌属

2、什么叫SPA ?有何意义?

即葡萄球菌表面蛋白 90%以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能与人及某些哺乳类动物的IgG 分子的Fc 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与吞噬细胞的Fc 受体争夺Fc 段,从而降低了抗体的调理吞噬作用,起到了协助细菌抗吞噬作用。在临床检测方面,可利用SPA 这一特—

点进行协同凝集试验,广泛用于多种微生物感染的简易、快速诊断。

3、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有哪些?可引起哪些疾病?

葡萄球菌的毒力因子(致病物质)包括:①酶;②毒素;③细菌的一些表面结构蛋白。 所致疾病:感染类型 所致疾病

侵袭性 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

毒素性 食物中毒

TSS

SSSS

4、肠热症患者

第1周取外周血,第2周起取粪便,第3周起还可取尿液,从第1周至第3周均可取骨髓液;胃肠炎取粪便和可疑食物。败血症取血液。胆道带菌者可取十二指肠引流液。

5、什么是肥达氏试验?判断结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肥达氏试验:是用已知伤寒沙门菌菌体(O )抗原和鞭毛(H )抗原,以及引起伤寒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希氏沙门菌H 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作试管或微孔板凝集试验。

判断结果时应注意结合临床表现、病程、病史、以及地区流行病学情况。

6、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什么?

a 、霍乱肠毒素b 、鞭毛、菌毛 鞭毛运动有助于细菌穿过肠粘膜表面粘液层而接近肠壁上皮细胞。普通菌毛是细菌定居于小肠所必须的因子。

7、副溶血性弧菌所引起的疾病是什么?

食物中毒潜伏期5~72小时,可从自限性腹泻至中度霍乱样病症。

8、厌氧性杆菌属又称梭状芽胞杆菌属,引起人类疾病的主要有哪些?

破伤风、气性坏疽和肉毒中毒等严重疾病。此外,还与皮肤、软组织感染,抗生素相关的腹泻和肠炎有关。

9、破伤风杆菌的致病条件是什么?主要致病物质和所引起的疾病是什么?如何防治? 条件:伤口窄而深,有泥土或异物污染;大面积创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

致病物质:破伤风痉挛毒素和破伤风溶血毒素

疾病:破伤风

防治:人工自动免疫:平时对战士、建筑工人等接种类毒素全程基础免疫,以刺激机体产生

抗毒素。儿童用百白破三联疫苗进行免疫,当受伤后有可能感染时应

加强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紧急预防,如遇严重污染创伤或受伤前未经全程基础免疫者,除用类

毒素加强免疫外,可再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早期适量,防止马抗毒血

清过敏性休克。同时使用大剂量青霉素抑制细菌繁殖。

10、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有哪些?简述其临床特点。

产气荚膜杆菌、肉毒杆菌、沙门菌、弯曲菌、弯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腹痛、腹胀、水样腹泻

11、简述白喉杆菌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致病物质:白喉毒素、索状因子、K 抗原

致病机制:1)白喉外毒素:只有携带β棒状杆菌噬菌体的溶原性白喉杆菌才能产生外毒素

2)索状因子:破坏哺乳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影响细胞呼吸与磷酸化。

3)K 抗原:抗吞噬

所致疾病:白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免疫性:1)人群易感性

2)免疫特点

抗毒素免疫;感染后机体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机体还可通过其它方式获得免疫力:六月以下婴儿---- 母亲 成人---- 隐性感染、疫苗

12. 什么是锡克试验?简述其结果及意义。

测定体内抗白喉毒素抗体的皮肤试验。白喉杆菌所含的毒素对机体组织有损伤作用,而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对白喉具有免疫力的个体,血清中有白喉抗毒素,能中和白喉毒素的有害作用。皮内注射白喉毒素后,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可以判断受试者是否对白喉有免疫力。

A.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阳性。(1)试验臂局部皮肤红肿,第4日直径可达10mm-20mm ,7d-14d 开始消退,对照臂无反应。(2)于注射后6h-12h ,两臂同时出现同样大小的红斑,颜色较浅,24h 后对照臂红斑开始消退,而试验臂的皮肤反应继续发展。

B .阴性:两臂注射部位均无反应。

C .假阳性:双臂注射部位6h-12h 后同时出现同样大小的红斑,颜色较浅,24h 后均开始消退。

13、简述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结果解释及其应用。

原理:结核菌素试验属超敏反应,用结核菌素试剂作皮肤试验,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触过卡介苗者,一般都出现阳性反应

结果分析:阳性反应表明机体已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卡介苗接种成功,对结核分枝杆菌有迟发型超敏反应,并说明有特异性免疫力。强阳性反应则表明可能有活动性结核病 阴性反应表明受试者可能未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未接受过卡介苗,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或肿瘤等用过免疫抑制剂者也可能出现阴性反应。

应用:婴幼儿结核的辅助诊断;选择BCG 接种对象及判断接种效果;TB 的流行病学调查;细胞免疫功能测定

14、布氏杆菌、鼠疫杆菌、炭疽杆菌、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绿脓杆菌、空肠弯球菌及幽门螺杆菌在形态染色上有何特点?分别引起什么疾病?

布鲁菌属:G 小球杆菌或短杆菌 引起人类—波浪热 家畜——母畜流产

-鼠疫杆菌:G 短杆菌、两端浓染、有荚膜,可呈多形性 引起鼠疫

+炭疽杆菌:致病菌中最大的G 粗大杆菌,两端截平,无鞭毛;新鲜标本培养后形成竹节样

排列的长链。有氧条件和适宜温度下易形成椭圆形芽胞,位于菌体中央,宽度小于菌体,有毒株可形成荚膜。 引起人类炭疽病

-流感杆菌:G 小杆菌,多形性,有毒菌株形成荚膜 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脑膜炎

-百日咳杆菌:G 短小杆菌,有毒株有荚膜和菌毛 引起百日咳,主要威胁是肺部继发感染、

癫痫发作、脑病和死亡。

-绿脓杆菌:直或微弯G 杆菌,有荚膜,单端有1~3根鞭毛,运动活泼 表现为局部化脓性

炎症。也可引起中耳炎、角膜炎、尿道炎、胃肠炎、心内膜炎、脓胸,也可引起菌血症、败血症及引起婴儿严重的流行性腹泻。

-空肠弯球菌:形态细长,呈弧形、螺旋形、S 形或海鸥状,G ,一端或两端有单鞭毛,运动

活泼 可引起人类急性肠炎和食物中毒。

-幽门螺杆菌:G ,螺旋弯曲形,细菌常排列成S 形或海鸥状。是一种单极、多鞭毛菌,末

端钝圆 可引起急性炎症;慢性活动性胃炎;胃、十二指溃疡;胃癌

15、什么是支原体?支原体在培养基上形成什么样的菌落?

支原体:为没有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态性,能通过细胞滤器,可用人工培养基培养增殖的一类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

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形成油煎蛋状菌落

16、主要致病性的支原体有哪些?

肺炎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器支原体、溶脲支原体、穿透支原体。

17、什么是立克次体?常见的致病性的立克次体有哪些?其传播媒介及所致疾病各是什么?

立克次体:是一类体积微小,绝大多数为自身代谢不完善,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 常见:普氏立克次体、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立氏立克次体、恙虫立克次体、贝纳柯克斯体、五日热巴通体

传播媒介:人虱、鼠蚤、恙螨、蜱

所致疾病: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恙虫病

18、主要致病性的衣原体有哪些?引起的疾病各是什么?

沙眼衣原体:①沙眼②包涵体结膜炎③泌尿生殖道感染④婴幼儿肺炎⑤性病淋巴肉芽肿 肺炎嗜衣原体:引起肺炎、支气管炎、咽炎和鼻窦炎等

鹦鹉热嗜衣原体:非典型性肺炎、大叶性肺炎

19、对人类致病的螺旋体属有哪些?各属常见的致病螺旋体有哪些?

对人和(或)动物致病的有钩端螺旋体、密螺旋体和疏螺旋体3个属。

钩端螺旋体属常见的致病螺旋体:问号钩端螺旋体

密螺旋体属常见的致病螺旋体:梅毒螺旋体

疏螺旋体属常见的致病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回归热疏螺旋体、奋森疏螺旋体

20、钩体分类依据是什么?我国选定的标准菌株有多少?

分类依据是属特异性抗原。我国目前使用的问号钩端螺旋体参考株有15个血清群和15个血清型。

21、钩体致病物质有哪些?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是什么?

1.溶血毒素:不耐热,对氧稳定,具有类似磷脂酶的作用,能使细胞膜溶解,当注入小羊体内时,可使小羊出现贫血、出血坏死、肝肿大与黄疸、血尿等。

2.细胞毒因子:在试管内对哺乳动物细胞有致细胞病变作用,小鼠脑内接种1~2小时后出现肌肉痉挛,呼吸困难,最后死亡。

3.内毒素样物质;其性质不同于一般细菌的内毒素,但也能使动物发热,引起炎症和坏死。

此外,钩体在宿主体内的代谢产物如有毒脂类以及某些酶类:如脂酶、脱氢酶、萘酰氨酶、三油酸脂酶、脲酶等,可损害毛细血管壁,使其通透性升高,引起广泛出血,对肾也有损害,可致血尿、蛋白尿等。

鼠类和猪为主要传染源。

第三章 病毒学

一、填空题

1、根据壳粒数目和排列不同,病毒衣壳有螺旋、20面体和复合三种对称形式。

2、病毒大小的测量单位是纳米,其基本形态有球形、杆状、丝状、弹状和砖块状等。

3、病毒的基本结构是核衣壳和包膜,主要化学成分分别是核酸和蛋白质。

4、较复杂病毒最外层有包膜,这层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类脂质和糖蛋白,根据病毒这种结构特点可将病毒分为包膜病毒和裸露病毒。

5、病毒分离培养方法有动物接种、鸡胚培养和细胞培养。

6、流行性感冒病毒最容易发生变异的型别是甲型,变异的主要部位是神经氨酸酶。引起红

细胞凝集的成分是血凝素,流行性感冒病毒主要的抗原物质是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

7、麻疹病毒感染的传染源是急性期患者,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引起的疾病有典型麻疹和脑脊髓炎。

8、汉坦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和埃波拉病毒。

9、HIV 通过表面的gp120分子吸附在CD4+T 细胞分子阳性的细胞表面。

10、成人T 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嗜T 细胞病毒。

11、由朊粒所致的常见疾病有羊癫疯病、疯牛病、库鲁病和克雅病等。

12、狂犬病病毒的核酸类型属于—ssRNA ,病毒外形呈子弹状,主要侵犯的组织部位是神经组织,在组织内增殖过程中易在细胞内形成内基小体,具有诊断价值。

13、人乳头瘤病毒的核酸类型是双链环状DNA ,对皮肤和粘膜有高度的亲嗜性。

14、人类细小病毒B19。

15、轮状病毒的核酸是双链DNA ,主要引起发热水样腹泻。

二、名词解释

1、病毒体:完整的成熟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是细胞外的结构形式,具有典型的形态结构,并有感染性。

2、核衣壳:病毒体的基本结构有核心和衣壳,二者构成核衣壳。

3、刺突:包膜表面常有不同形状的突起,称为包膜子粒或刺突。其化学成分为糖蛋白。

4、病毒的干扰现象: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只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干扰现象。

5、病毒灭活:病毒受理化因素作用后,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灭活的病毒仍能保留其他特性。

6、裸露病毒:包膜构成病毒体的表面抗原,与致病性和免疫性有密切关系,无包膜的病毒称为裸露病毒。

7、缺陷病毒:指因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者因某一基因位点改变,不能进行正常增殖,复制不出完整的有感染性病毒颗粒,此病毒称为缺陷病毒。

8、顿挫感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如细胞不能为病毒增殖提供所需要得酶、能量、及必要的成分,或者虽合成部分或合成全部病毒成分,但不能组装和释放出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9、水平传播:是指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也包括从动物到动物再到人的传播。

10、垂直传播:指病原体从宿主的亲代到宿主的子代,主要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播。

11、隐性感染:病毒进入机体不引起临床症状的感染称隐性感染。

12、慢性感染:属于显性感染,一般病性缓慢,病程长,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13、迟发感染:即慢性病毒感染。为慢性发展的进行性加重的病毒感染,较少见但后果严重。病毒感染后有很长的潜伏期,可达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在症状出现后呈进行性加重—死亡。

14、潜伏感染:某些病毒经急性感染后,病毒基因可在一定的组织细胞内长期潜伏,但不产生感染性病毒。当某些条件打破了病毒和机体之间的平衡,潜伏于体内的病毒重新增殖播散,引起急性病变。

15、包涵体:感染病毒的细胞,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在胞核或胞浆内可见大小不等的着色斑块。

16、细胞病变效应(CPE ):部分病毒在敏感细胞内增殖时可引起特有的细胞病变,称为细胞病变效应。

17、红细胞吸附现象:带有血凝素的病毒感染细胞后,细胞膜上可出现血凝素,能与加

入的脊椎动物红细胞结合,此现象称红细胞吸附。

18、红细胞凝集试验:亦称血凝试验。将含有血凝素的病毒接种鸡胚或感染细胞后,收集其鸡胚羊膜腔液、尿囊液或细胞培养液,加入动物红细胞后可出现红细胞凝集。

19、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具有血凝素的病毒能凝集鸡、豚鼠、人类的红细胞,称血凝现象。这种现象能被相应抗体抑制,称血凝抑制试验。

20、抗原漂移:指由基因组发生突变导致抗原的小幅度变异,不产生新的亚型,属于量变,没有质的变化。多引起流感的中小型流行。

21、抗原转变:指编码抗原的基因组重排引起的变异幅度大时,产生新的亚型,这种变异为质的改变,往往引起流感的世界大流行。

22、朊粒:是传染性蛋白粒子或蛋白浸染颗粒的简称。本质是一种正常宿主细胞基因编码的、构象异常的朊蛋白,至今未发现任何核酸成分。

23、Dane 颗粒:即大球型颗粒,是有感染性的完整的HBV 颗粒,呈球状。

三、问答题

吸附、穿入、脱衣壳、生物合成、组装-释放

病毒的增殖不是简单的二分裂方式,它是以基因组为模板,经过转录、翻译过程合成病毒的前体形式,如子代核酸、结构蛋白然后再装配成子代病毒体。

3、病毒蛋白质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保护病毒核酸:衣壳蛋白包绕着核酸,避免了环境中的核酸酶和其他理化因素对核酸的破坏

②参与感染过程:病毒吸附蛋白(V AP )能特异性吸附至易感细胞表面受体上,介导病毒核酸进入宿主细胞,引起感染;

③具有抗原性:衣壳蛋白是一种良好抗原,病毒进入机体后,能引起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4、病毒感染方式和感染类型有哪些?

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

⏹ 水平传播:在人群不同个体间的传播,是大多数病毒的传播方式。

⏹ 垂直传播:由宿主的亲代传给子代的传播方式。主要通过胎盘或产道,如风疹

病毒、巨细胞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及乙型肝炎病毒等。

感染类型:

⏹ 根据有无临床症状: 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

⏹ 根据病毒在体内感染的过程、滞留的时间 :

急性病毒感染 和持续性病毒感染

⏹ 急性病毒感染(病原消灭型感染)

⏹ 持续性病毒感染

潜伏感染

慢性感染

慢发病毒感染

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

5、垂直传播的常见病毒有哪些?

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多种反转录病毒HIV

6、病毒致病机理包括哪些方面?

(一)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

杀细胞效应

稳定状态感染

包涵体形成

细胞凋亡

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

(二)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

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

致炎性细胞因子的病理作用

免疫抑制作用

(三)病毒的免疫逃逸机制

病毒的免疫逃逸(Viral mechanisms of escape of immune responses)是反映病毒毒力的另一重要因素。病毒通过逃避免疫监视、防止免疫激活或阻止免疫反应发生等方式来逃脱免疫应答。有些病毒通过编码特异性抑制免疫反应蛋白质实现免疫逃逸。有些病毒形成合胞体让病毒在细胞间传播逃避抗体作用。

7、干扰素概念、种类和生物学活性是什么?

干扰素是由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诱使人或动物细胞产生的一类糖蛋白,作用于机体细胞,可表现出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

种类:由人类细胞诱生的干扰素,根据其不同的抗原性分为α、β和γ三种。 生物活性:①抗病毒活性②免疫调节及抗肿瘤活性

8、干扰素抗病毒作用有哪些特点?

干扰素不能直接灭活病毒,而是通过诱导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发挥效应。发挥作用迅速;抗病毒状态可持续2~3天,既能中断受感染细胞的病毒感染,又能限制病毒扩散。其抗病毒作用具有广谱性。

9、机体抗病毒免疫包括哪几个方面?

⏹ 非特异性免疫

干扰素

NK 细胞

⏹ 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

病毒中和抗体

血凝抑制抗体

补体结合抗体

细胞免疫

细胞毒性T 细胞

CD4+Th1

10、如何正确采集和运送病毒标本?

原则基本与细菌相似,但应注意:

1. 标本用“双抗”或两性霉素B 处理

2. 低温保存,尽快送检

3. 血清学诊断采双份血清

11、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与血清学检查法有哪些?

快速诊断:一、形态学检查①电镜和免疫电镜检查②光学显微镜检查

二、病毒成分检测①病毒蛋白抗原检测②病毒核酸检测a 、核酸扩增技术b 、核酸杂交技术c 、基因芯片技术d 、基因测序

三、早期抗体检测

血清学检查法:①中和试验②血凝抑制试验③补体结合试验④凝胶免疫扩散试验。

12、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有哪些?

13、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形态与结构有何特点?其分型依据是什么?

球形或者椭圆形,80~120nm ,有包膜。包膜上有放射状突起糖蛋白,主要是血凝素(HA )和神经氨酸酶(NA )分子

根据核蛋白(NP )和基质蛋白(MP )的抗原性不同,流感病毒被分为甲、乙、丙三型。其表面HA 和NA 抗原性的不同,又分为若干亚型。

14、肠道病毒分类属于哪科?主要的致病的种类有哪些?各引起什么疾病?

属于小RNA 病毒科。

15、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有哪些?

属于小RNA 病毒科,形态结构相似。病毒体直径约27nm 。其衣壳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核酸为单股正链RNA ,基因组本身可具有mRNA 的功能,有感染性

抵抗力较强,对脂溶剂及一般消毒剂耐受,尤其耐酸不被胃酸和胆汁灭活,在粪便和污水中可存活数日。对紫外线、氯、氧化剂敏感

除埃可病毒A 组某些型别的病毒不宜在细胞中培养外,其余肠道病毒均可以用C 分离培养,并引起明显C 病毒。

16、脊髓灰质炎的预防原则有哪些?

疫 苗

*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nactivated polio vaccine, IPV, Salk苗);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live oral polio vaccine, OPV, Sabin苗);

*IPV和OPV 均为三价混合疫苗;

*近年部分国家发生了疫苗相关麻痹型

脊髓灰质炎(V APP ),应引起关注。

17、引起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是什么?该病原体形态上有何特点?

轮状病毒。病毒颗粒为球形,直径60~80nm,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双层衣壳,无包膜。负染后在电镜下观察,病毒外形呈车轮状。

18、肝炎病毒主要分为几型?其中哪几型最常见?

甲型肝炎病毒(常见)、乙型肝炎病毒(常见)、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庚型肝炎病毒

19、甲型肝炎病毒主要传播途经是什么?可疑感染者可进行哪些方面的检查?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传播

密切接触传播

可用RIA 或ELISA 法检测别人血清中抗HA V-IgM ,出现早,消失快是HA V 新近感染的重要指标。

也可用核酸杂交法、RCR 法检测HA V-RNA ,或用免疫学方法检测HA V 抗原。

20、乙型肝炎病毒的基本结构是什么?其主要的抗原抗体系统有哪些 ?

乙型肝炎病毒归属于嗜肝DNA 病毒科,在电镜下观察与人类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颗粒有3种:直径22nm 的小球形颗粒;直径22nm 长约100-500nm 的管形颗粒;直径42nm 的大球形颗粒,为完整的病毒体,具有双层衣壳,外衣壳上有HBSAg 及少量的Pre-S1Ag 、Pre-S2Ag ,内衣壳上有HBcAg 、HBeAg 而前两者缺少核心的外衣壳蛋白,成分为HB 主要的抗原抗体系统:HBsAg 、HBcAg 、HBeAg 、抗HBc 抗HBs 抗HBe

21、乙型肝炎病毒的核酸类型是什么?基因结构有何特点?主要的基因区有哪些? HBV DNA的结构特殊,为不完全双链环状DNA

基因结构特点:双链环状DNA 为两条长度不一的两条链,负链为完整链,由3280个核苷酸组成,正链为短链,仅有约2800个核苷酸组成,负链上含有4个开放读框分别称为S 、C 、P 和X 区。

主要基因区:S 区:含S 基因、前S1基因、前S2基因,编码外衣壳蛋白

C 区:包括C 基因、前C 基因,编码HBcAg 、HBeAg

P 区:编码DNA 多聚酶

X 区:编码HBxAg

22、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经有哪些?可能的致病机理是什么?

经血传播:包括输血和血制品,医疗过程中消毒不严格,如采血、内窥镜、拔牙、针灸等

垂直传播:HBcAg 阳性尤其是HBeAg 阳性的孕妇可通过胎盘、产道感染胎儿 接触传播:包括日常接触和性接触

机理:HBV 感染机体后对肝细胞有无直接损伤外,但机体的免疫病理反应可能是致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因素,还可引起机体产生免疫病理损害。

23、“两对半”是指什么?各有何意义?

两对半指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及抗HBc

意义:表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指针有:HBsAg 、HBeAg 和抗HBc

表示血液有感度传染性的指针有:HBsAg 、抗HBc

乙型肝炎早期确诊的指针有:抗HBc IgM阳性

表示疾病开始恢复机体具有免疫力的指针有:、抗HBs 、抗HBe

24、虫媒病毒有哪些?

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病毒、森林脑炎病毒、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

25、乙脑病毒的中间宿主和传染源主要是什么?传播媒介是什么?

中间宿主:蚊 传染源:猪 传染媒介:三节吻库蚊

26、引起流行性出血热的病毒是什么?其有什么生物学特征?

汉坦病毒:病毒体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90~110nm ,有囊膜,囊膜上有突起。

27、疱疹病毒有哪些共同特性?

病毒呈球形,核酸为双链DNA ,衣壳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外有包膜,其表面的刺突有由病毒编码的糖蛋白组成。

除EB 病毒和HHV-6,7外,均能在人体二倍体细胞核内复制,产生明显细胞病变,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并可引起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

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可表现为显性感染、潜伏感染、整合感染和先天性感染。

28、疱疹病毒主要有哪些?各引起什么疾病?

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粘膜与皮肤的局部疱疹,唇疱疹、龈口炎、角膜结膜炎等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水痘和带状疱疹

EB 病毒:引起Burkitt 淋巴瘤、鼻咽癌

人巨细胞病毒:引起巨细胞包涵体病、巨细胞病毒单核细胞增多症、肺炎、结肠炎和脑膜炎

其他人疱疹病毒:

人疱疹病毒6型(HHV-6):引起婴儿玫瑰疹

人疱疹病毒7型:部分玫瑰疹与HHV-7感染有关

人疱疹病毒8型:卡波济肉瘤:皮肤多发性出血肉瘤

29、HIV 分类上属于哪种病毒科?其传播方式主要有哪几种?主要破坏的组织细胞有哪些?

属于逆转录病毒科的慢病毒亚科

传播方式:性接触、输血、器官移植、注射等,也可经垂直传播。

主要破坏的组织细胞:T 辅助细胞和巨噬细胞系统,包括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肺泡巨噬细胞、皮肤树突状细胞、脑小神经胶质细胞。

30、简述HIV 的形态结构特点。

HIV 呈球状,直径约100~120nm,其结构分为3部分,即核心:由两条相同的正链DNA 、反转录酶和衣壳蛋白组成P7;衣壳:由P4蛋白组成;包膜:分两层,内层为内膜蛋白,由P17组成,外层为脂蛋白包膜,其中嵌有gp120和gp41两种病毒特异的糖蛋白。前者构成病毒包膜表面的刺突,后者为跨膜蛋白。

31、HIV 感染后机体易出现哪些合并症?

白假丝酵母菌病、肺孢子菌肺炎、新生隐球菌病、组织胞浆菌病、隐孢子虫腹泻、弓形体病、Kaposi 肉瘤、恶性淋巴瘤、Burkitt 淋巴瘤、生殖道恶性肿瘤等。

32、列举感染后能获得牢固免疫的病原体。

第四篇 真菌学

一、 填空题

1、 真菌可通过不同形式致病,引起表面感染、皮肤感染、皮下组织感染、深部感染和

条件性感染五类疾病。

2、 白色念球菌和新生隐球菌等。

3、 皮肤癣菌主要有皮癣菌属、毛癣菌属和小孢子菌属三属,均可引起人类浅表真菌

4、 真菌按形态结构可分为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两大类。

5、 培养真菌常用的培养基是沙保弱培养基,培养后可形成酵母型、类酵母型和丝状型

三种菌落。

6、无性孢子,包括叶状孢子、分生孢子和孢子囊孢子三

类。

二、 名词解释

假菌丝:类酵母型真菌,芽生方式繁殖,其延长的芽体可伸进培养基内,称假菌丝。

三、 问答题

1、 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形态染色上各有何特点?主要引起什么疾病?

白色念珠菌:菌体呈圆形或卵圆形,G+但着色不均匀,出芽方式繁殖,有假菌丝和厚膜孢子

新型隐球菌:菌体为圆形的酵母样细胞,菌体外周有一层肥厚的胶质样荚膜,用墨汁复

染色镜检,可在黑色的背景中见到圆形或卵圆形的透亮菌体。

2、 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可产生哪些无性孢子? 叶状孢子:芽生孢子、关节孢子、厚膜孢子

分生孢子:大分生孢子、小分生孢子

孢子囊孢子

3、皮肤癣菌主要侵犯人体的哪些组织?

人表皮,但不侵犯毛发,临床上可致体癣、足癣、手癣、股癣和甲癣等。

第一篇 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

一、填空题

1、微生物按其结构、组成等,可分为非细胞型结构、原核细胞型结构和真核细胞型结构三大类。

2、细菌大小的测量单位是微米,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种。

3、试比较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异同点。

—同:G +菌与G 菌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都是肽聚糖

异:

—G + 细胞壁 G

强度 较坚韧 较疏松

厚度 厚20-80nm 薄10-15nm

肽聚糖层数 多,可达50层 少,1-2层

肽聚糖含量 多 少

糖类含量 多 少

脂类含量 少 多

+ 磷壁酸 —

+ 外膜 —

+ 交联桥 —

4、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是磷壁酸,而革兰氏阴性菌特有的成分是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

5、异染颗粒的意义是什么?

细菌鉴定,因其嗜碱性较强,用美篮染色着色深,用特殊染色法可染成与细菌其他部分不同的颜色。

6、什么是质粒?

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比和环状DNA 能独立自行复制,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质粒能独立自行复制,随细菌分裂转移到子代细胞中。

7、什么是L-型细菌?L 型细菌在医学上有什么意义?

L-型细菌: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的细菌。

医学意义:可引起慢性感染,临床上遇着有症状明显尿路感染、骨髓炎、心内膜炎等。

8、有哪些?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9、有哪些?其医学意义是什么?

荚膜:保护细菌、致病性、鉴定作用

鞭毛:细菌鉴定及分类(有些与细菌黏附和致病性有关)

菌毛:普通菌毛—致病性,性菌毛—遗传物质

芽胞:鉴别细菌

10、细菌菌毛可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种,前者与致病性有关,而后者与遗传变异有关。

11、经革兰氏染色后,菌体呈紫兰色的是革兰氏阳性菌,菌体呈紫红色的是革兰氏阴性菌。

12、革兰氏染色法的步骤依次是初染、媒染、脱色和复染

13、F +菌体内具有F 质粒,其编码细菌菌体表面形成性菌毛。

14、细菌的致病作用与毒力、侵入数量和侵入途径有关。

15、细菌的毒力包括侵袭力和毒素。

16、吞噬细胞吞噬作用的结果有完全吞噬和不完全吞噬两种。

17、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有补体、溶菌酶和防御素等。

18、机体防御病原微生物侵入的屏障结构包括皮肤与粘膜、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

19、真菌按形态可分为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前者呈圆或椭圆形,对人致病的主要有白假丝酵母菌和新型隐球菌等,它们以芽生方式繁殖,后者由菌丝和孢子构成,繁殖方式表现为多种多样。

20、真菌培养常用沙保弱培养基,生长最适酸碱度为pH4.0~6.0,真菌菌落有酵母型和丝状型两类。

二、名词解释

1、菌群失调症:由于宿主、外环境的影响, 导致机体某一部位的正常菌群中各种细菌出现数量和质量变化, 原来在数量和毒力上处于劣势的细菌或耐药菌株居于优势地位, 在临床上发生菌群失调症或称菌群交替症。

2、二重感染(Superinfection ):又称重复感染,是指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可使敏感菌群受到抑制,而一些不敏感菌(如真菌等)乘机生长繁殖,产生新的感染的现象。

3、医院内感染:原无感染又不在传染病潜伏期的病人入院后在医院内受到的感染。简称院内感染。

4、消毒: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源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源微生物的方法。

5、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源微生物和非病源微生物。

6、防腐:防止或抑制皮肤表面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7、无菌:无菌是不存在活菌的意思,多是灭菌的结果。

8、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9、温和性噬菌体:是噬菌体基因组整合于宿主菌染色体中,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也不引起细菌裂解,但噬菌体DNA 随细菌基因组的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分配至子代细菌的基因组中,称为温和噬菌体。

10、前噬菌体:温和噬菌体的基因组整合于宿主菌基因组中,这种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称为前噬菌体。

11、溶源性细菌:细胞中含有以原噬菌体状态存在的温和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

12、转化:是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 片段被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13、接合:细菌通过性菌毛互相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 )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的方式。

14、转导: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 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15、溶原性转换: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噬菌体作为供体,宿主菌染色体中整合噬菌体的DNA 片段,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16、感染:病原体侵入生物机体并生长繁殖,引起机体病理反应的过程。

17、毒力:表示细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

18、LD 50:半数致死量,即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死亡,或50%的组织培养细胞发生感染的细菌数量或毒素剂量。

19、侵袭力: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扩散的能力称为侵袭力。

20、隐性感染:当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侵入的病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是为隐性感染。

21、显性感染:当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病菌数量较多、毒力较强,以致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是为显性感染。

22、菌血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例如伤寒早期有菌血症期。

23、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内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例如白喉等。

24、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

25、脓毒血症:指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内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26、带菌状态:有时致病菌在显性或隐形感染后并未立即消失,在体内继续留存一定时间,与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是为带菌状态。

27、菌丝:孢子生出嫩芽,称为芽管。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称为菌丝。

28、孢子:是真菌的生殖结构,是由生殖菌丝产生的。是真菌鉴定和分类的主要依据。

三、问答题

1、合成代谢产物有哪些?它们的医学意义是什么?

A 热原质:热原质耐高温,除去热原质最好的方法是蒸馏

B 毒素与酶:细菌产生内外毒素及侵袭性酶,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 a 内毒素:G 细胞壁的脂多糖,其毒性成分为类脂A ,菌体死亡崩解后释放出来

— b 外毒素:G +及少数G 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释放至菌体外的蛋白质,具有抗原性强、毒性

强、作用特异性强的突出特点

c 某些细菌产生具有侵袭性的酶,能损伤机体组织促进细菌的侵袭扩散是细菌重要的致病因素

d 色素:水溶性色素能弥散至培养基或周围组织;脂溶性色素仅保持在菌落内使之呈色而培养基颜色不变

C 抗生素

D 维生素

E 细菌素

2、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是什么?

充足营养

适宜温度:实验室一般采用37度培养细菌

合适酸碱度:多数病原菌最适pH 为中性或弱碱性(pH7.2-7.6)

必要气体环境:氧的存在与否和生长有关,一般细菌代谢中都需CO 2

3、根据细菌对氧气的需求不同,可把细菌分为哪几类?其中厌氧性细菌在有氧的环境中不能生长的原因是什么? 按细菌对氧气的需求来分类,可分为需氧(完全需氧和微需氧)和厌氧(不完全厌氧、有氧耐受和完全厌氧)细菌。缺乏高氧化还原电动势的呼吸酶:缺乏细胞色素和细胞色素氧化酶,不能氧化的营养物质人组织普通培养基缺乏三种解毒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触酶、过氧化物酶()(触酶)或:(过氧化物酶)

4、细菌的生长曲线可分为几个时期?每一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

迟缓期:细菌体积增大,代谢活跃,为细菌的分裂增殖合成贮备充足的酶、能量及中间代谢产物

对数期:细菌形态染色生物活性很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研究细菌形态以此期细菌最好

稳定期:细菌繁殖速度逐渐下降,相对细菌死亡数开始逐渐增加,细菌增强属于死亡数逐渐

平衡,细菌形态染色生物活性可出现改变,产生相应的代谢产物

衰亡期:细菌繁殖越来越慢,死亡数明显增多,细菌变长肿胀或畸形衰变甚至菌体自溶,生理代谢活动趋于停滞

5、什么是培养基?根据培养基使用的目的不同,可将培养基分为哪几种?它们有何用途? 培养基是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物制品。根据培养基使用的目的不同,可分以下几类:

a 、 基础培养基:配制特殊培养基的基础,也可作为一般培养基用。

b 、 增菌培养基:若了解某种细菌的特殊营养要求,可配制出适合这种细菌而不适合其他细

菌生长的增菌培养基。

c 、 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使之抑制某些细菌生长,而有利于另一些

细菌生长,从而将后者从混杂的标本中分离出来,这种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 d 、 鉴别培养基:用于培养和区分不同细菌种类的培养基称为鉴别培养基。

e 、 厌氧培养基:专供厌氧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别用的培养基,称为鉴别培养基。

6、什么是细菌的生化反应?常见的生化反应有哪些?它们分别是检测细菌对何种营养物质的代谢能力?

各种细菌所具有的酶不完全相同,对营养物质的分解能力亦不一致,因而其代谢产物有别。根据此特点,利用生物化学方法来鉴别不同细菌称为细菌的生化反应试验。常见的有: a 、 糖发酵试验

b 、 VP (Voges-Proskauer )试验

c 、 甲基红试验

d 、 枸橼酸盐利用实验 检测细菌对铵盐的代谢能力

e 、 吲哚试验

f 、 硫化氢试验

g 、 尿素酶试验

7、什么是正常菌群?其医学意义是什么?

是定居于人体表和与外界想通的眼结膜、口腔、鼻咽、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黏膜中的不同种类和数量及对人体无害而有益的微生物。

意义:生物拮抗,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抗衰老作用,抗肿瘤作用

8、什么是条件致病菌?其致病的条件是什么?

条件致病菌又称为机会致病菌,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可致病的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是人体的正常菌群,当其集聚部位改变、机体抵抗力降低或菌群失调时则可致病, 如变形杆菌。

9、热力灭菌法有哪些方法?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干热灭菌法:焚烧:仅适用于废弃物品或动物尸体

烧灼: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的接种环、试管口等的灭菌

干烤:适用于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坏、不蒸发的物品

红外线:多用于医疗器械的灭菌

湿热灭菌法:巴氏消毒法:用于消毒牛乳、酒类

煮沸法:用于消毒食具、剪刀、注射器

流动蒸汽消毒法

间歇蒸汽灭菌法:适用于一些不耐高热的含糖牛奶等培养基

高压蒸汽灭菌法:用于一般生理盐水、手术敷料等耐高温、耐湿物品的灭菌

10、日光与紫外线的杀菌机理及适用的范围是什么?

波长240~300nm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65~266nm最强,这与DNA 的吸收光谱范围

一致。紫外线主要作用于DNA ,使一条DNA 链上两个相邻的胸腺嘧啶以共价键结合,形成二聚体,干扰DNA 的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的变异或死亡。紫外线穿透力较弱,可被普通玻璃、纸张、尘埃、水蒸气等阻挡,故一般用于手术室、传染病房、无菌试验室的空气消毒,或用于不耐热物品的表面消毒。

11、滤过除菌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滤过除菌法主要用于一些不耐高温灭菌的血清、毒素、抗生素以及空气等的除菌。但不能除去更小的病毒支原体和有些L 型细菌。

12、 影响化学消毒剂的因素有哪些?

a 、微生物的种类

b 、微生物的物理状态

c 、微生物的数量

d 、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

e 、温度

f 、酸碱度

g 、有机物

13、质粒的特点是什么?医学上常见的质粒种类有哪些?它们分别编码细菌的那些生物学性状?

特点:可以独立自行复制,可移动、可消失

常见:F 质粒(致育性质粒):与有性生殖功能有关联,通过有无F 质粒可分为雄性菌、雌性菌

R质粒(耐毒性质粒):阻碍细菌对抗药物或重金属盐类的耐药性(通过细菌间的结合方式进行基因传递)

Vi质粒(毒力质粒):编码与该菌致病性有关的毒力因子

14、基因转移重组的方式有哪些?

转化、转导、接合和溶原性转换等。

15、细菌产生的主要的侵袭性酶有哪些?

侵袭性酶是某些致病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胞外酶,它们可以协助细菌抗吞噬或利于细菌的体内扩散等。有血浆凝固酶、纤维蛋白酶、耐热核酸酶、透明质酸酶等。

16、细菌具有哪些物质或结构能够抵抗吞噬细胞的杀伤作用?

18、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其特点和物质基础是什么?

特点:①作用范围比较广泛,不是针对某一种病原微生物;②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应答迅速,担负“第一道防线”作用。

物质基础:(一)屏障结构

皮肤与黏膜

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

(二)吞噬细胞

(三)体液因素

补体(complement )

溶菌酶(Lysozyme )

防御素(defensin )

19、什么是特异性免疫?机体对胞内菌和对胞外菌感染各有什么特点?

又称获得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与病原体及其产物等抗原分子接触后产生的一系列免疫防御功能。

抗胞外菌感染的主要特点是以体液免疫为主,通过抗体、补体的调理作用发挥杀菌作用以及由抗毒素对外毒素的中和作用而达到抗胞外菌感染。

抗胞内菌感染的主要依靠以T 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

第二篇 细菌学

一、填空题

1、链球菌按溶血情况分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丙型不溶血性链球菌。

2、链球菌所引起的疾病包括化脓性感染、中毒性疾病和变态反应性疾病三类。

3、胆汁溶菌试验和菊糖发酵试验。

4、肺炎球菌主要的致病物质是荚膜,所引起的疾病是大叶性肺炎。

5、培养脑膜炎球菌常用的培养基是巧克力培养基。脑膜炎球菌主要的致病物质是内毒素,所引起的疾病是流脑。

6、淋球菌的传播途径是性接触,所引起的疾病是淋病。

7、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和链球菌。

8、初步鉴定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的试验是乳糖发酵。

9、大肠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内毒素和荚膜大肠埃希菌、志贺菌、沙门菌和霍乱弧菌四组。

10、水、食品等卫生细菌学检查常以大肠菌落数作为被粪便污染的指标。

11、按O 抗原可把志贺氏菌属分为A 群即痢疾志贺菌、B 群即福民志贺菌、C 群即鲍历志贺菌和D 群即定内志贺菌四群。

12、怀疑细菌性痢疾的病人作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应取新液性脓血便作标本,并注意避免与尿混合,快速并及时送检。

13、沙门氏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有侵袭力、内毒素和肠毒素,所引起的疾病是肠热症、胃肠炎和败血病。

14、沙门氏菌感染能获得以细胞免疫为主的牢固免疫。

15、双层溶血环汹涌发酵。

16、产气荚膜杆菌引起的疾病主要有气性坏疽和食物中毒。

17、肉毒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肉毒毒素,所引起的疾病是食物中毒。

18、白喉杆菌的形态是细长弯曲杆状,一端或两端膨大,排列呈栅栏状,其结构上的鉴别要点是有异染颗粒,培养白喉杆菌的营养培养基是吕氏培养基,选择鉴别培养基是亚碲酸钾血

琼脂平板。

19、培养结核杆菌培养基是罗氏固体培养基。结核杆菌常用奇尼抗酸染色法染色,呈红色。

20、霍乱弧菌的两个生物型是古典生物型和ELTOR 生物型。

21、培养霍乱弧菌常用碱性蛋白胨水培养基。

22、放线菌感染时,在患者病灶组织和脓样物质中可找到肉眼可见的黄色小颗粒,称为硫酸颗粒,具有诊断价值。

23、

布氏菌、炭疽芽胞杆菌和鼠疫杆菌等。 结核分枝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

24、结核分枝杆菌、衣原体、布氏细菌和沙门菌等。

25、支原体的形态结构特点是无细胞壁,治疗时不能选用β类结核的抗生素。 26、肺炎支原体所引起的疾病是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而肺炎球菌引起的疾病是大叶性肺炎。

27、衣原体具有原体和始体两个发育阶段。

28、钩体形态染色有何特点?镀银染色呈棕褐色。常用柯惠副夫培养基培养。

29、淋球菌、梅毒螺旋体、脲原体和沙眼衣原体。

二、名词解释

1、肥达氏试验:是用已知伤寒沙门菌菌体(O )抗原和鞭毛(H )抗原,以及引起伤寒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希氏沙门菌H 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作试管或微孔板凝集试验。

2、汹涌发酵:在牛奶培养基内能分解乳糖产酸,使其中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H 2和CO 2)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成蜂窝状,把液面凝固的凡士林层往上推,甚至冲至试管口棉塞的现象。

3、结核菌素试验:用结核菌素来测定机体能否引起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的一种实验,以判断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无免疫力。

4、外斐氏反应:普通变形杆菌X19X2和Xk 菌株的菌体O 抗原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恙虫病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故可用OX19、OX2和OXk 以代替立克次体作为抗原与相应患者血清进行交叉凝集反应。

5、衣原体:严格寄生在细胞内,有独特发育期,能通过细胞滤器的原核型微生物,在生物学分类的地位处于立克次体与病毒之间,现已归属为细菌类。 6、支原体:为没有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态性,能通过细胞滤器,可用人工培养基培养增殖的一类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7、SPA :即葡萄球菌表面蛋白 90%以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能与人及某些哺乳类动物的IgG 分子的Fc 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与吞噬细胞的Fc 受体争夺Fc 段,从而降低了抗体的调理吞噬作用,起到了协助细菌抗吞噬作用。

三、问答题

1、常见的对人致病的G +球菌有哪些?G 球菌有哪些?

G +: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G :脑膜炎球菌、淋病奈瑟菌、韦荣球菌(厌氧球菌)

—杆菌G :大肠埃希菌属、变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产气荚膜杆菌、无芽孢厌氧菌的拟杆菌属

2、什么叫SPA ?有何意义?

即葡萄球菌表面蛋白 90%以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能与人及某些哺乳类动物的IgG 分子的Fc 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与吞噬细胞的Fc 受体争夺Fc 段,从而降低了抗体的调理吞噬作用,起到了协助细菌抗吞噬作用。在临床检测方面,可利用SPA 这一特—

点进行协同凝集试验,广泛用于多种微生物感染的简易、快速诊断。

3、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有哪些?可引起哪些疾病?

葡萄球菌的毒力因子(致病物质)包括:①酶;②毒素;③细菌的一些表面结构蛋白。 所致疾病:感染类型 所致疾病

侵袭性 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

毒素性 食物中毒

TSS

SSSS

4、肠热症患者

第1周取外周血,第2周起取粪便,第3周起还可取尿液,从第1周至第3周均可取骨髓液;胃肠炎取粪便和可疑食物。败血症取血液。胆道带菌者可取十二指肠引流液。

5、什么是肥达氏试验?判断结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肥达氏试验:是用已知伤寒沙门菌菌体(O )抗原和鞭毛(H )抗原,以及引起伤寒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希氏沙门菌H 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作试管或微孔板凝集试验。

判断结果时应注意结合临床表现、病程、病史、以及地区流行病学情况。

6、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什么?

a 、霍乱肠毒素b 、鞭毛、菌毛 鞭毛运动有助于细菌穿过肠粘膜表面粘液层而接近肠壁上皮细胞。普通菌毛是细菌定居于小肠所必须的因子。

7、副溶血性弧菌所引起的疾病是什么?

食物中毒潜伏期5~72小时,可从自限性腹泻至中度霍乱样病症。

8、厌氧性杆菌属又称梭状芽胞杆菌属,引起人类疾病的主要有哪些?

破伤风、气性坏疽和肉毒中毒等严重疾病。此外,还与皮肤、软组织感染,抗生素相关的腹泻和肠炎有关。

9、破伤风杆菌的致病条件是什么?主要致病物质和所引起的疾病是什么?如何防治? 条件:伤口窄而深,有泥土或异物污染;大面积创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

致病物质:破伤风痉挛毒素和破伤风溶血毒素

疾病:破伤风

防治:人工自动免疫:平时对战士、建筑工人等接种类毒素全程基础免疫,以刺激机体产生

抗毒素。儿童用百白破三联疫苗进行免疫,当受伤后有可能感染时应

加强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紧急预防,如遇严重污染创伤或受伤前未经全程基础免疫者,除用类

毒素加强免疫外,可再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早期适量,防止马抗毒血

清过敏性休克。同时使用大剂量青霉素抑制细菌繁殖。

10、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有哪些?简述其临床特点。

产气荚膜杆菌、肉毒杆菌、沙门菌、弯曲菌、弯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腹痛、腹胀、水样腹泻

11、简述白喉杆菌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致病物质:白喉毒素、索状因子、K 抗原

致病机制:1)白喉外毒素:只有携带β棒状杆菌噬菌体的溶原性白喉杆菌才能产生外毒素

2)索状因子:破坏哺乳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影响细胞呼吸与磷酸化。

3)K 抗原:抗吞噬

所致疾病:白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免疫性:1)人群易感性

2)免疫特点

抗毒素免疫;感染后机体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机体还可通过其它方式获得免疫力:六月以下婴儿---- 母亲 成人---- 隐性感染、疫苗

12. 什么是锡克试验?简述其结果及意义。

测定体内抗白喉毒素抗体的皮肤试验。白喉杆菌所含的毒素对机体组织有损伤作用,而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对白喉具有免疫力的个体,血清中有白喉抗毒素,能中和白喉毒素的有害作用。皮内注射白喉毒素后,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可以判断受试者是否对白喉有免疫力。

A.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阳性。(1)试验臂局部皮肤红肿,第4日直径可达10mm-20mm ,7d-14d 开始消退,对照臂无反应。(2)于注射后6h-12h ,两臂同时出现同样大小的红斑,颜色较浅,24h 后对照臂红斑开始消退,而试验臂的皮肤反应继续发展。

B .阴性:两臂注射部位均无反应。

C .假阳性:双臂注射部位6h-12h 后同时出现同样大小的红斑,颜色较浅,24h 后均开始消退。

13、简述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结果解释及其应用。

原理:结核菌素试验属超敏反应,用结核菌素试剂作皮肤试验,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触过卡介苗者,一般都出现阳性反应

结果分析:阳性反应表明机体已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卡介苗接种成功,对结核分枝杆菌有迟发型超敏反应,并说明有特异性免疫力。强阳性反应则表明可能有活动性结核病 阴性反应表明受试者可能未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未接受过卡介苗,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或肿瘤等用过免疫抑制剂者也可能出现阴性反应。

应用:婴幼儿结核的辅助诊断;选择BCG 接种对象及判断接种效果;TB 的流行病学调查;细胞免疫功能测定

14、布氏杆菌、鼠疫杆菌、炭疽杆菌、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绿脓杆菌、空肠弯球菌及幽门螺杆菌在形态染色上有何特点?分别引起什么疾病?

布鲁菌属:G 小球杆菌或短杆菌 引起人类—波浪热 家畜——母畜流产

-鼠疫杆菌:G 短杆菌、两端浓染、有荚膜,可呈多形性 引起鼠疫

+炭疽杆菌:致病菌中最大的G 粗大杆菌,两端截平,无鞭毛;新鲜标本培养后形成竹节样

排列的长链。有氧条件和适宜温度下易形成椭圆形芽胞,位于菌体中央,宽度小于菌体,有毒株可形成荚膜。 引起人类炭疽病

-流感杆菌:G 小杆菌,多形性,有毒菌株形成荚膜 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脑膜炎

-百日咳杆菌:G 短小杆菌,有毒株有荚膜和菌毛 引起百日咳,主要威胁是肺部继发感染、

癫痫发作、脑病和死亡。

-绿脓杆菌:直或微弯G 杆菌,有荚膜,单端有1~3根鞭毛,运动活泼 表现为局部化脓性

炎症。也可引起中耳炎、角膜炎、尿道炎、胃肠炎、心内膜炎、脓胸,也可引起菌血症、败血症及引起婴儿严重的流行性腹泻。

-空肠弯球菌:形态细长,呈弧形、螺旋形、S 形或海鸥状,G ,一端或两端有单鞭毛,运动

活泼 可引起人类急性肠炎和食物中毒。

-幽门螺杆菌:G ,螺旋弯曲形,细菌常排列成S 形或海鸥状。是一种单极、多鞭毛菌,末

端钝圆 可引起急性炎症;慢性活动性胃炎;胃、十二指溃疡;胃癌

15、什么是支原体?支原体在培养基上形成什么样的菌落?

支原体:为没有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态性,能通过细胞滤器,可用人工培养基培养增殖的一类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

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形成油煎蛋状菌落

16、主要致病性的支原体有哪些?

肺炎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器支原体、溶脲支原体、穿透支原体。

17、什么是立克次体?常见的致病性的立克次体有哪些?其传播媒介及所致疾病各是什么?

立克次体:是一类体积微小,绝大多数为自身代谢不完善,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 常见:普氏立克次体、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立氏立克次体、恙虫立克次体、贝纳柯克斯体、五日热巴通体

传播媒介:人虱、鼠蚤、恙螨、蜱

所致疾病: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恙虫病

18、主要致病性的衣原体有哪些?引起的疾病各是什么?

沙眼衣原体:①沙眼②包涵体结膜炎③泌尿生殖道感染④婴幼儿肺炎⑤性病淋巴肉芽肿 肺炎嗜衣原体:引起肺炎、支气管炎、咽炎和鼻窦炎等

鹦鹉热嗜衣原体:非典型性肺炎、大叶性肺炎

19、对人类致病的螺旋体属有哪些?各属常见的致病螺旋体有哪些?

对人和(或)动物致病的有钩端螺旋体、密螺旋体和疏螺旋体3个属。

钩端螺旋体属常见的致病螺旋体:问号钩端螺旋体

密螺旋体属常见的致病螺旋体:梅毒螺旋体

疏螺旋体属常见的致病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回归热疏螺旋体、奋森疏螺旋体

20、钩体分类依据是什么?我国选定的标准菌株有多少?

分类依据是属特异性抗原。我国目前使用的问号钩端螺旋体参考株有15个血清群和15个血清型。

21、钩体致病物质有哪些?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是什么?

1.溶血毒素:不耐热,对氧稳定,具有类似磷脂酶的作用,能使细胞膜溶解,当注入小羊体内时,可使小羊出现贫血、出血坏死、肝肿大与黄疸、血尿等。

2.细胞毒因子:在试管内对哺乳动物细胞有致细胞病变作用,小鼠脑内接种1~2小时后出现肌肉痉挛,呼吸困难,最后死亡。

3.内毒素样物质;其性质不同于一般细菌的内毒素,但也能使动物发热,引起炎症和坏死。

此外,钩体在宿主体内的代谢产物如有毒脂类以及某些酶类:如脂酶、脱氢酶、萘酰氨酶、三油酸脂酶、脲酶等,可损害毛细血管壁,使其通透性升高,引起广泛出血,对肾也有损害,可致血尿、蛋白尿等。

鼠类和猪为主要传染源。

第三章 病毒学

一、填空题

1、根据壳粒数目和排列不同,病毒衣壳有螺旋、20面体和复合三种对称形式。

2、病毒大小的测量单位是纳米,其基本形态有球形、杆状、丝状、弹状和砖块状等。

3、病毒的基本结构是核衣壳和包膜,主要化学成分分别是核酸和蛋白质。

4、较复杂病毒最外层有包膜,这层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类脂质和糖蛋白,根据病毒这种结构特点可将病毒分为包膜病毒和裸露病毒。

5、病毒分离培养方法有动物接种、鸡胚培养和细胞培养。

6、流行性感冒病毒最容易发生变异的型别是甲型,变异的主要部位是神经氨酸酶。引起红

细胞凝集的成分是血凝素,流行性感冒病毒主要的抗原物质是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

7、麻疹病毒感染的传染源是急性期患者,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引起的疾病有典型麻疹和脑脊髓炎。

8、汉坦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和埃波拉病毒。

9、HIV 通过表面的gp120分子吸附在CD4+T 细胞分子阳性的细胞表面。

10、成人T 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嗜T 细胞病毒。

11、由朊粒所致的常见疾病有羊癫疯病、疯牛病、库鲁病和克雅病等。

12、狂犬病病毒的核酸类型属于—ssRNA ,病毒外形呈子弹状,主要侵犯的组织部位是神经组织,在组织内增殖过程中易在细胞内形成内基小体,具有诊断价值。

13、人乳头瘤病毒的核酸类型是双链环状DNA ,对皮肤和粘膜有高度的亲嗜性。

14、人类细小病毒B19。

15、轮状病毒的核酸是双链DNA ,主要引起发热水样腹泻。

二、名词解释

1、病毒体:完整的成熟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是细胞外的结构形式,具有典型的形态结构,并有感染性。

2、核衣壳:病毒体的基本结构有核心和衣壳,二者构成核衣壳。

3、刺突:包膜表面常有不同形状的突起,称为包膜子粒或刺突。其化学成分为糖蛋白。

4、病毒的干扰现象: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只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干扰现象。

5、病毒灭活:病毒受理化因素作用后,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灭活的病毒仍能保留其他特性。

6、裸露病毒:包膜构成病毒体的表面抗原,与致病性和免疫性有密切关系,无包膜的病毒称为裸露病毒。

7、缺陷病毒:指因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者因某一基因位点改变,不能进行正常增殖,复制不出完整的有感染性病毒颗粒,此病毒称为缺陷病毒。

8、顿挫感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如细胞不能为病毒增殖提供所需要得酶、能量、及必要的成分,或者虽合成部分或合成全部病毒成分,但不能组装和释放出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9、水平传播:是指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也包括从动物到动物再到人的传播。

10、垂直传播:指病原体从宿主的亲代到宿主的子代,主要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播。

11、隐性感染:病毒进入机体不引起临床症状的感染称隐性感染。

12、慢性感染:属于显性感染,一般病性缓慢,病程长,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13、迟发感染:即慢性病毒感染。为慢性发展的进行性加重的病毒感染,较少见但后果严重。病毒感染后有很长的潜伏期,可达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在症状出现后呈进行性加重—死亡。

14、潜伏感染:某些病毒经急性感染后,病毒基因可在一定的组织细胞内长期潜伏,但不产生感染性病毒。当某些条件打破了病毒和机体之间的平衡,潜伏于体内的病毒重新增殖播散,引起急性病变。

15、包涵体:感染病毒的细胞,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在胞核或胞浆内可见大小不等的着色斑块。

16、细胞病变效应(CPE ):部分病毒在敏感细胞内增殖时可引起特有的细胞病变,称为细胞病变效应。

17、红细胞吸附现象:带有血凝素的病毒感染细胞后,细胞膜上可出现血凝素,能与加

入的脊椎动物红细胞结合,此现象称红细胞吸附。

18、红细胞凝集试验:亦称血凝试验。将含有血凝素的病毒接种鸡胚或感染细胞后,收集其鸡胚羊膜腔液、尿囊液或细胞培养液,加入动物红细胞后可出现红细胞凝集。

19、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具有血凝素的病毒能凝集鸡、豚鼠、人类的红细胞,称血凝现象。这种现象能被相应抗体抑制,称血凝抑制试验。

20、抗原漂移:指由基因组发生突变导致抗原的小幅度变异,不产生新的亚型,属于量变,没有质的变化。多引起流感的中小型流行。

21、抗原转变:指编码抗原的基因组重排引起的变异幅度大时,产生新的亚型,这种变异为质的改变,往往引起流感的世界大流行。

22、朊粒:是传染性蛋白粒子或蛋白浸染颗粒的简称。本质是一种正常宿主细胞基因编码的、构象异常的朊蛋白,至今未发现任何核酸成分。

23、Dane 颗粒:即大球型颗粒,是有感染性的完整的HBV 颗粒,呈球状。

三、问答题

吸附、穿入、脱衣壳、生物合成、组装-释放

病毒的增殖不是简单的二分裂方式,它是以基因组为模板,经过转录、翻译过程合成病毒的前体形式,如子代核酸、结构蛋白然后再装配成子代病毒体。

3、病毒蛋白质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保护病毒核酸:衣壳蛋白包绕着核酸,避免了环境中的核酸酶和其他理化因素对核酸的破坏

②参与感染过程:病毒吸附蛋白(V AP )能特异性吸附至易感细胞表面受体上,介导病毒核酸进入宿主细胞,引起感染;

③具有抗原性:衣壳蛋白是一种良好抗原,病毒进入机体后,能引起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4、病毒感染方式和感染类型有哪些?

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

⏹ 水平传播:在人群不同个体间的传播,是大多数病毒的传播方式。

⏹ 垂直传播:由宿主的亲代传给子代的传播方式。主要通过胎盘或产道,如风疹

病毒、巨细胞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及乙型肝炎病毒等。

感染类型:

⏹ 根据有无临床症状: 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

⏹ 根据病毒在体内感染的过程、滞留的时间 :

急性病毒感染 和持续性病毒感染

⏹ 急性病毒感染(病原消灭型感染)

⏹ 持续性病毒感染

潜伏感染

慢性感染

慢发病毒感染

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

5、垂直传播的常见病毒有哪些?

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多种反转录病毒HIV

6、病毒致病机理包括哪些方面?

(一)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

杀细胞效应

稳定状态感染

包涵体形成

细胞凋亡

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

(二)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

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

致炎性细胞因子的病理作用

免疫抑制作用

(三)病毒的免疫逃逸机制

病毒的免疫逃逸(Viral mechanisms of escape of immune responses)是反映病毒毒力的另一重要因素。病毒通过逃避免疫监视、防止免疫激活或阻止免疫反应发生等方式来逃脱免疫应答。有些病毒通过编码特异性抑制免疫反应蛋白质实现免疫逃逸。有些病毒形成合胞体让病毒在细胞间传播逃避抗体作用。

7、干扰素概念、种类和生物学活性是什么?

干扰素是由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诱使人或动物细胞产生的一类糖蛋白,作用于机体细胞,可表现出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

种类:由人类细胞诱生的干扰素,根据其不同的抗原性分为α、β和γ三种。 生物活性:①抗病毒活性②免疫调节及抗肿瘤活性

8、干扰素抗病毒作用有哪些特点?

干扰素不能直接灭活病毒,而是通过诱导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发挥效应。发挥作用迅速;抗病毒状态可持续2~3天,既能中断受感染细胞的病毒感染,又能限制病毒扩散。其抗病毒作用具有广谱性。

9、机体抗病毒免疫包括哪几个方面?

⏹ 非特异性免疫

干扰素

NK 细胞

⏹ 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

病毒中和抗体

血凝抑制抗体

补体结合抗体

细胞免疫

细胞毒性T 细胞

CD4+Th1

10、如何正确采集和运送病毒标本?

原则基本与细菌相似,但应注意:

1. 标本用“双抗”或两性霉素B 处理

2. 低温保存,尽快送检

3. 血清学诊断采双份血清

11、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与血清学检查法有哪些?

快速诊断:一、形态学检查①电镜和免疫电镜检查②光学显微镜检查

二、病毒成分检测①病毒蛋白抗原检测②病毒核酸检测a 、核酸扩增技术b 、核酸杂交技术c 、基因芯片技术d 、基因测序

三、早期抗体检测

血清学检查法:①中和试验②血凝抑制试验③补体结合试验④凝胶免疫扩散试验。

12、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有哪些?

13、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形态与结构有何特点?其分型依据是什么?

球形或者椭圆形,80~120nm ,有包膜。包膜上有放射状突起糖蛋白,主要是血凝素(HA )和神经氨酸酶(NA )分子

根据核蛋白(NP )和基质蛋白(MP )的抗原性不同,流感病毒被分为甲、乙、丙三型。其表面HA 和NA 抗原性的不同,又分为若干亚型。

14、肠道病毒分类属于哪科?主要的致病的种类有哪些?各引起什么疾病?

属于小RNA 病毒科。

15、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有哪些?

属于小RNA 病毒科,形态结构相似。病毒体直径约27nm 。其衣壳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核酸为单股正链RNA ,基因组本身可具有mRNA 的功能,有感染性

抵抗力较强,对脂溶剂及一般消毒剂耐受,尤其耐酸不被胃酸和胆汁灭活,在粪便和污水中可存活数日。对紫外线、氯、氧化剂敏感

除埃可病毒A 组某些型别的病毒不宜在细胞中培养外,其余肠道病毒均可以用C 分离培养,并引起明显C 病毒。

16、脊髓灰质炎的预防原则有哪些?

疫 苗

*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nactivated polio vaccine, IPV, Salk苗);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live oral polio vaccine, OPV, Sabin苗);

*IPV和OPV 均为三价混合疫苗;

*近年部分国家发生了疫苗相关麻痹型

脊髓灰质炎(V APP ),应引起关注。

17、引起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是什么?该病原体形态上有何特点?

轮状病毒。病毒颗粒为球形,直径60~80nm,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双层衣壳,无包膜。负染后在电镜下观察,病毒外形呈车轮状。

18、肝炎病毒主要分为几型?其中哪几型最常见?

甲型肝炎病毒(常见)、乙型肝炎病毒(常见)、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庚型肝炎病毒

19、甲型肝炎病毒主要传播途经是什么?可疑感染者可进行哪些方面的检查?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传播

密切接触传播

可用RIA 或ELISA 法检测别人血清中抗HA V-IgM ,出现早,消失快是HA V 新近感染的重要指标。

也可用核酸杂交法、RCR 法检测HA V-RNA ,或用免疫学方法检测HA V 抗原。

20、乙型肝炎病毒的基本结构是什么?其主要的抗原抗体系统有哪些 ?

乙型肝炎病毒归属于嗜肝DNA 病毒科,在电镜下观察与人类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颗粒有3种:直径22nm 的小球形颗粒;直径22nm 长约100-500nm 的管形颗粒;直径42nm 的大球形颗粒,为完整的病毒体,具有双层衣壳,外衣壳上有HBSAg 及少量的Pre-S1Ag 、Pre-S2Ag ,内衣壳上有HBcAg 、HBeAg 而前两者缺少核心的外衣壳蛋白,成分为HB 主要的抗原抗体系统:HBsAg 、HBcAg 、HBeAg 、抗HBc 抗HBs 抗HBe

21、乙型肝炎病毒的核酸类型是什么?基因结构有何特点?主要的基因区有哪些? HBV DNA的结构特殊,为不完全双链环状DNA

基因结构特点:双链环状DNA 为两条长度不一的两条链,负链为完整链,由3280个核苷酸组成,正链为短链,仅有约2800个核苷酸组成,负链上含有4个开放读框分别称为S 、C 、P 和X 区。

主要基因区:S 区:含S 基因、前S1基因、前S2基因,编码外衣壳蛋白

C 区:包括C 基因、前C 基因,编码HBcAg 、HBeAg

P 区:编码DNA 多聚酶

X 区:编码HBxAg

22、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经有哪些?可能的致病机理是什么?

经血传播:包括输血和血制品,医疗过程中消毒不严格,如采血、内窥镜、拔牙、针灸等

垂直传播:HBcAg 阳性尤其是HBeAg 阳性的孕妇可通过胎盘、产道感染胎儿 接触传播:包括日常接触和性接触

机理:HBV 感染机体后对肝细胞有无直接损伤外,但机体的免疫病理反应可能是致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因素,还可引起机体产生免疫病理损害。

23、“两对半”是指什么?各有何意义?

两对半指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及抗HBc

意义:表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指针有:HBsAg 、HBeAg 和抗HBc

表示血液有感度传染性的指针有:HBsAg 、抗HBc

乙型肝炎早期确诊的指针有:抗HBc IgM阳性

表示疾病开始恢复机体具有免疫力的指针有:、抗HBs 、抗HBe

24、虫媒病毒有哪些?

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病毒、森林脑炎病毒、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

25、乙脑病毒的中间宿主和传染源主要是什么?传播媒介是什么?

中间宿主:蚊 传染源:猪 传染媒介:三节吻库蚊

26、引起流行性出血热的病毒是什么?其有什么生物学特征?

汉坦病毒:病毒体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90~110nm ,有囊膜,囊膜上有突起。

27、疱疹病毒有哪些共同特性?

病毒呈球形,核酸为双链DNA ,衣壳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外有包膜,其表面的刺突有由病毒编码的糖蛋白组成。

除EB 病毒和HHV-6,7外,均能在人体二倍体细胞核内复制,产生明显细胞病变,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并可引起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

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可表现为显性感染、潜伏感染、整合感染和先天性感染。

28、疱疹病毒主要有哪些?各引起什么疾病?

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粘膜与皮肤的局部疱疹,唇疱疹、龈口炎、角膜结膜炎等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水痘和带状疱疹

EB 病毒:引起Burkitt 淋巴瘤、鼻咽癌

人巨细胞病毒:引起巨细胞包涵体病、巨细胞病毒单核细胞增多症、肺炎、结肠炎和脑膜炎

其他人疱疹病毒:

人疱疹病毒6型(HHV-6):引起婴儿玫瑰疹

人疱疹病毒7型:部分玫瑰疹与HHV-7感染有关

人疱疹病毒8型:卡波济肉瘤:皮肤多发性出血肉瘤

29、HIV 分类上属于哪种病毒科?其传播方式主要有哪几种?主要破坏的组织细胞有哪些?

属于逆转录病毒科的慢病毒亚科

传播方式:性接触、输血、器官移植、注射等,也可经垂直传播。

主要破坏的组织细胞:T 辅助细胞和巨噬细胞系统,包括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肺泡巨噬细胞、皮肤树突状细胞、脑小神经胶质细胞。

30、简述HIV 的形态结构特点。

HIV 呈球状,直径约100~120nm,其结构分为3部分,即核心:由两条相同的正链DNA 、反转录酶和衣壳蛋白组成P7;衣壳:由P4蛋白组成;包膜:分两层,内层为内膜蛋白,由P17组成,外层为脂蛋白包膜,其中嵌有gp120和gp41两种病毒特异的糖蛋白。前者构成病毒包膜表面的刺突,后者为跨膜蛋白。

31、HIV 感染后机体易出现哪些合并症?

白假丝酵母菌病、肺孢子菌肺炎、新生隐球菌病、组织胞浆菌病、隐孢子虫腹泻、弓形体病、Kaposi 肉瘤、恶性淋巴瘤、Burkitt 淋巴瘤、生殖道恶性肿瘤等。

32、列举感染后能获得牢固免疫的病原体。

第四篇 真菌学

一、 填空题

1、 真菌可通过不同形式致病,引起表面感染、皮肤感染、皮下组织感染、深部感染和

条件性感染五类疾病。

2、 白色念球菌和新生隐球菌等。

3、 皮肤癣菌主要有皮癣菌属、毛癣菌属和小孢子菌属三属,均可引起人类浅表真菌

4、 真菌按形态结构可分为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两大类。

5、 培养真菌常用的培养基是沙保弱培养基,培养后可形成酵母型、类酵母型和丝状型

三种菌落。

6、无性孢子,包括叶状孢子、分生孢子和孢子囊孢子三

类。

二、 名词解释

假菌丝:类酵母型真菌,芽生方式繁殖,其延长的芽体可伸进培养基内,称假菌丝。

三、 问答题

1、 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形态染色上各有何特点?主要引起什么疾病?

白色念珠菌:菌体呈圆形或卵圆形,G+但着色不均匀,出芽方式繁殖,有假菌丝和厚膜孢子

新型隐球菌:菌体为圆形的酵母样细胞,菌体外周有一层肥厚的胶质样荚膜,用墨汁复

染色镜检,可在黑色的背景中见到圆形或卵圆形的透亮菌体。

2、 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可产生哪些无性孢子? 叶状孢子:芽生孢子、关节孢子、厚膜孢子

分生孢子:大分生孢子、小分生孢子

孢子囊孢子

3、皮肤癣菌主要侵犯人体的哪些组织?

人表皮,但不侵犯毛发,临床上可致体癣、足癣、手癣、股癣和甲癣等。


相关文章

  •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及其教育体系概况
  • 第28卷第3期 2009年6月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BeijingBiomedical Engineering V01.28June NO.32009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及其教育体系概况 王延辉 刘东会 杨月明 高永忠 宋守团 摘要生物医学工程 ...查看


  • 生物电医学
  • 生物电医学 生物电医学是相对与传统中医和西医而言,其医学理论建立在传统中医和西医基础之上同时又有所创新和突破,在疗效上却大大超越了现有医学水平.尤其对于中医和西医无可奈何的人体功能性疾病,生物电医学给与了肯定的答复. 那么究竟什么是生物电医 ...查看


  •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模式探索研究
  • 摘 要 潍坊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自2012年开始招生,为提高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办学质量,通过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几个共性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大宣传.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分配.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等几点建议,以期推动 ...查看


  • 医学类核心期刊
  • 万方医药库收录期刊列表 合计:903种.其中以血泪800种,相关雷103种. "生物学"类期刊列表(共有36种期刊)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古脊椎动物学报 古生物学报 激光生物学报 生理学报 生命的化学 生命科学研究 生态科 ...查看


  • 对生物医学工程的理解
  • 我对生物医学工程的理解 电气工程学院 自动化一班 XX XXXXXXXXX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综合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边缘性学科,其基本任务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研究和解决生物学和医学中的有关问题.虽然它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查看


  •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1.培养目标(对专业培养目标要描述精准,明确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与性质以及 社会竞争优势) 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合理.知识面宽. 基础扎实.勇于创 ...查看


  • 2010医学类核心期刊目录
  • 2010医学类核心期刊目录 默认分类 2010-12-19 12:57:59 阅读16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 阅 本文引用自jpjp<2010医学类核心期刊目录> 和大家分享这篇日志,我的看法是: 原文地址:2010医学类 ...查看


  • 从医学模式的演变探讨健康管理的实质
  • 从医学模式的演变探讨健康管理的实质 黄建始 如何准确地定义"健康管理"是我国健康管理发展中面临的最根本问题之一.定义描述或规范一个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揭示概念的内涵,回答是什么. [1]目前我国见诸于文字的健康管理 ...查看


  • 学科分类目录
  • 附件3: 学 科 分 类 目 录 一.310 基础医学 310.11 医学生物化学 310.6140 生物医学测量学 310.14 人体解剖学 310.6150 人工器官与生物医学材料学 310.1410 系统解剖学 310.6199 生物 ...查看


  • 微电子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 微电子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医疗水平息息相关的电子技术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生物医学也在快速的发展,微电子技术过去在医学中的主要是应用于各类医疗器械的集成电路,在未 ...查看


热门内容